《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题)

合集下载

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2021年整理精品文档)

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2021年整理精品文档)

(完整版)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的全部内容。

卷I(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2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1)念天地之悠悠,(2)乱花渐欲迷人眼,(3)问君何能尔,(4) ,身世浮沉雨打萍。

(5)而或长烟一空, , ,此乐何极!(6)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憔(qiáo)悴驾驭(yù) 中流抵(dǐ)柱浑身解(xiè)数B.绮( qǐ)丽殷(yān)红众目睽睽(kuí) 盛气凌(lín)AC.闲瑕(xiá) 漂(piāo)白恪(kè)尽职守贪赃(zāng)枉法D.归咎(jiù)沮(jǔ)丧响彻云霄(xiāo)抑扬顿挫(cuò)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6分)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

乐趣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芽、生长,而且总要开花,总会结果.如果把乐趣比作种子,那么,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

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 ;劳动是一种乐趣,产品是它的果实.……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果实。

2019年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19年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19徐州中考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1. 古诗文默写(10分)(1)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

(2)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4)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曰:教学相长也。

(6)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蕴含着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历来广为传诵。

【答案】(1)润物细无声 (2)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会挽雕弓如满月 (4)奉命于危难之间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

本题形式主要涉及到直接默写和理解性默写。

第⑴句是涉及到小学部分的古诗。

⑵-⑹句主要是课程标准7-9要求背诵的篇目的默写。

⑴⑵⑶⑹是古诗词曲的默写,⑷⑸是古文的默写。

默写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写错字、不要添字、漏字。

⑴注意“润”不要写错,门字框里面是“王”不是“玉”;⑵注意“阙”和“做”的写法,“阙”不要写成“阕”“阙”⑶注意“挽”的写法,不要误加点。

⑷注意是“之间”,不要记成“际”;⑸注意顺序,不要记混了。

⑹理解性默写要注意题干的提示,陆游《游山西村》和“蕴含着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历来广为传诵”。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告罄.(qìng)亘.(gèng)古信手拈来骇人听闻B. 禁锢.(gù)蜷.(quán)伏阳奉阴为深恶痛疾C. 制裁.(cái)瘦削.(xuē)格物致知接踵而至D. 拜谒.(yè)殷.(yīn)红与日俱增诚惶诚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

江苏省2019-2021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真题

江苏省2019-2021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真题

江苏省2019-2021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真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19镇江)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余东园有小山,环山为池,畜①鱼苗二千。

比年②视之,头可一斤许,明年可二斤,又明年有三斤者。

仅取数头,即池无遗育矣。

但见残鳞朽骨,零落山隈③.伺之,见一獭④于沟中,捕之不能得,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

余别畜鱼一千八百于塘桥池,池可二亩,一年有二斤者。

明年六月暴雨后,死而浮者三,各四斤许,明日浮者十七,又明日浮者二十四,急取粪清数桶入池中,乃止。

至冬则二年矣,举网捕之,余谓当得鱼数千斤,时有西乡人在旁曰:“可得三百斤耳。

”网之,果得三百斤。

余问其故,曰:“鱼多则水色带赤,此水色白,故知之。

”问鱼苗几何,余谓一千八百石。

西乡人曰:“多矣!此池止可畜二百石,入草六七担。

暑月大雨后,勿入草,草入鱼腹即胀,不能堪,头插泥中死矣。

夏热,鱼不甚长,春秋长躯,冬长脂,一年即大者五斤,小者四斤,一无所损。

若畜多即渐消谢,鱼亦不复长矣。

”西乡人盖养鱼为生者,故知之甚悉。

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盖亦畜多消谢耳。

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若非西乡人言,獭亦冤哉。

(选自明•冯汝弼《佑山杂说》,有改动)【注释】①畜(xǜ):富养。

②比年:到了一年。

③限(wēi):山或水弯曲的地方。

④獭(tǎ):水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头可一斤许.②网.之,果得三百斤③问鱼苗几何..④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

②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3)“我”两次养鱼犯了同样的错误,这个错误是什么?(4)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述西乡人的养鱼经验。

【分析】参考译文:我家东因有一座小山,小山四面是池塘,(我)在里面蓄养了两千石鱼苗,到了一年的时候查看,每条鱼一斤左右,第二年两斤左右,第三年就有三斤的鱼了。

(可我)只收获了几条鱼,池塘里就没有剩余的鱼了。

只看见残缺的鱼身和腐烂的鱼骨散落在山隈我仔细探察,发现一只水獭藏在水沟中,(却)无法捕获它。

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绝密★启用前江苏省徐州市2019年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 文本试卷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1)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

(2)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4)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曰:教学相长也。

(6)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蕴含着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历来广为传诵。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告罄(q ìng ) 亘(g èng )古 信手拈来 骇人听闻B .禁锢(g ù) 蜷(qu án )伏 阳奉阴为 深恶痛疾C .制裁(c ái ) 瘦削(xu ē) 格物致知 接踵而至D .拜谒(y è)殷(y īn )红与日俱增诚惶诚恐3.根据语境作答。

(4分)太阳升起来了,一颗颗露珠在叶尖处动着( )的光芒。

晨雾在淡淡的朝晖中散去,映入眼帘的是无尽的绿在天地间 ( )般地描绘着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卷。

草地周围的香樟树像人们的避暑伞,深绿的树叶在太阳的照耀下散发着阵阵香味。

阳光从墨绿色的叶子缝里洒落下来,斑斑点点的花纹在地上留下了。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五彩缤纷晶莹剔透挥毫泼墨龙飞风舞(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 4.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明代作家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通过刻画科举制度下的众多士人形象,对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做出了深刻的批判。

B .联想和想象是诗歌创作的常见手法。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真题卷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真题卷

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1.(2019苏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后五年,伐越。

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

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

”是夕,阖庐死。

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①为太宰,习战射。

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

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

吴王将许之。

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

今王不灭,后必悔之。

”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

其后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

伍子胥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③,且欲有所用之也。

此人不死,必为吴患。

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

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鲁之君以归。

益疏子胥之谋。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传》)【注】①伯嚭(pǐ):人名,吴国大臣。

②种:文种,越王勾践的谋臣。

③吊死问疾: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A.败吴于.姑苏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B.阖庐病.创将死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C.吴王将许.之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D.乃兴师北伐.齐伐.竹取道(《小石潭记》)(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②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

(3)伍子胥认为“勾践不死必为吴患”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分析】参考译文:又过了五年,吴军攻打越国。

越王勾践率兵迎战,在姑苏打败吴军,击伤了吴王阖庐的脚趾,吴军退却。

阖庐创伤发作,很严重,快要死的时候对太子夫差说:“你能忘掉勾践杀你父亲吗?”夫差回答说:“不敢忘记。

”当天晚上,阖庐就死了。

夫差继位吴王以后,任用伯嚭做太宰,操练士兵。

二年后攻打越国,在夫湫打败越国的军队,越王勾路就带关残兵败将栖息在会稽山上,派大夫文种用重礼赠送太宰嚭请求媾和,把国家政权托付给吴国,甘心做吴国的奴仆。

江苏省2019-2021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江苏省2019-2021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江苏省2019-2021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20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雹神蒲松龄王公筠仓①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谒天师。

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

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天师刺②,曰:“闻驺从③将临,先遣负弩④。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天师治具相款。

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少间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公问之。

曰:“此即世所传雹神李左车也。

”公愕然改容。

天师曰:“适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

”公问:“何处?”曰:“章丘。

”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

天师曰:“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公哀不已。

天师垂思良久,乃顾.而嘱曰:“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

”又嘱:“贵客在座,文去.勿武。

”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烟,氤氲匝地。

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又起,高于楼阁。

霹雳一声,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

公骇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师曰:“适戒之,所以迟迟,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

”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

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

(选自《聊斋志异》)【注释】①王公筠苍:王孟震,字筠苍,山东淄川人。

明代万历年间进士。

②刺:名帖。

③驺从:古时达官贵人出行时护卫在前后的骑卒。

④负弩:充当先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怀中出.天师刺②公以.接壤关切③顾.而嘱曰④文去.勿武(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②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4)王筠仓这个人物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分析】【参考译文】王老先生字筠苍,到今湖北地区做官到任后,他便想登上龙虎山拜会张天师。

一天他来到湖边,刚登上船,就见有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他驶来,叫船上的人替他通报。

《越王勾践世家》阅读答案

《越王勾践世家》阅读答案

《越王勾践世家》阅读答案《越王勾践世家》阅读答案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越王勾践世家》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越王勾践世家》阅读答案1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16分)①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

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勾践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

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

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

”勾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

不然,将加诛于子。

”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

”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

②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

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

齐人闻其贤,以为相。

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

久受尊名,不祥。

”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

于是自谓陶朱公。

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

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

天下称陶朱公。

(节选自《越王勾践世家》)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范蠡事越王勾践(2)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3)臣请从会稽之诛(4)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18.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2分)A.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 B.逐什一之利C.复约要父子耕畜 D.则致赀累巨万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君行令,臣行意。

(2)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

20.第②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篇一: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练习解析刘蓉蓉①少时,读书于养晦堂之西偏一室,?a②而读,仰而思,思有弗③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④,径尺⑤,浸淫日广⑥。

每履之,足若踬⑦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⑧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

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于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⑨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平⑩其故,则反窒{11}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12}。

注释①蓉:刘蓉(1816-1873)字孟容,号霞仙,湖南湘江人,清代文学家。

②?a(fǔ):同“俯”。

③弗(fú):不。

④洼:凹陷的地方。

⑤径尺:直径一尺。

⑥浸淫日广:逐渐地越来越大。

浸淫:逐渐,渐进。

⑦踬(zhì):被绊倒。

⑧蹶(ju é)然:跌倒的样子。

⑨不与洼适:不能适应凹地。

⑩洼者若平:走凹地像走平地一样。

{11}窒(zhì):阻碍。

{12}慎始:一开始就慎重。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命童子取土平之(填平) B.坦然则既平矣(填平) C.浸淫日广(一天天) D.顾而笑曰(回头看)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然”的用法和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A.蹶然以惊B.不以为然 C.坦然则既平矣D.已而复然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意思。

①一室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而复然”中的“然”和“及其久,则洼者若平”中的“其”所指代内容分别是什么?5.对上文的主旨理解得正确的一项是() A.要治理天下,先要从治理身边的小事做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江
苏省徐州市中考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题。

(16分)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①不如蠡;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

”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②,为质③于吴。

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

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吴告急于王。

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

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

吴士民罢④弊,轻锐尽死于齐、晋。

而越大破吴。

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

周元王使人赐匀践胙⑤,命为伯。

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

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注:①种:指越国大夫文种。

②成:讲和,和解,③质:人质。

④罢:通“疲”,⑤胙:祭肉。

5.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两处)
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越王勾践反国
②厚遇宾客
③为质于吴
④勾践已去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欲使范蠡治国政②使老有所终
B.①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②忠之属也
C.①以淮上地与楚②念无与为乐者
D.①与鲁泗东方百里②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女忘会稽之耻邪?
②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9.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世人,在艰难困苦中,应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B.范蠡有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他推荐文种并主动请缨前往吴国,表现了他举贤任能、不怕牺牲的可贵品质。

C.越王勾践趁着吴王在黄池与诸侯会盟,后方空虚之机,一举打败吴国留守的军队,杀了吴国太子,这是吴越争霸的转折点。

D.吴王一方面被越国君臣表面假意示好所蒙骗,另一方面因为与其他诸侯的战争而使军民疲惫不堪,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答案:
(一)古文阅读
5.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句意为:吴王正在黄池会合诸侯,怕天下人听到这种惨败消息,就坚守秘密。

所以其停顿为: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

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越王勾践回了越国。

反:同“返”,返回;
②句意:对宾客厚礼相赠。

遇:对待、招待;
③句意:到吴国做人质。

为:作为;
④句意:勾践离开徐州。

去:离开。

7.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相同,均为“让”的意思;
B.不同,属:归属/属:类;
C.不同,与:给、赠送/与:和;
D.不同,方:方圆/方:正、刚。

故选:A;
8.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女,同“汝”,你。

之,结构助词,的。

句意: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
②重点词:于,在。

皆,都。

句意:当时,越军在长江、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庆贺,越王号称霸王。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分析。

ABC.正确;
D.有误,吴国是因为越国不断地进攻而使军民疲惫不堪,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吴国与诸侯国订立盟约,他们之间没有战争。

故选:D。

答案:
5.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

6.①同“返”,返回;②对待、招待;③作为;④离开。

7.(3)A。

8.①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②当时,越军在长江、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庆贺,越王号称霸王。

9.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