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细胞膜分子MHCI类MHCII类的分布与免疫应答有何的关系-医学精品

合集下载

最新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第12章

最新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第12章

第十二章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一、单项选择1.在细胞免疫效应阶段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A.Th 和 TregB. Thl 和 Th2C. CTL 和 ThlD. CTL 和 Th2E. ThO 和 Th 172.向T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的重要协同刺激分子是:A.MHC- I /CD8B. MHC- II /CD4C. CD28/B7D.CD28/CTLA-4E.以上均是3.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部位在:A.抗原入侵部位B.胸腺C.件髓D.淋巴结或脾脏E.以上都不对4.以下哪些分子组合不会出现在免疫突触中:A. TCR/抗原肽-MHC 复合物B. MHC- I /CD8C. CD2&B7D丄FA-l/ICAM-1 E. TLR冷HSP605.TD-Ag诱发抗体反应须由以下组细胞参与:A.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C.NK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D.淋巴细胞和NK细胞E.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6.CTL细胞活化所需的双信号之一是:A. TCR与pMHC I复合物结合B. TCR与pMHC II复合物结合C.TCR与pMHCHI复合物结合D. CD40和CD40L分子结合E.与游离抗原肽结合7.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是:A.Thl和Th2细胞B.Thl和ThO细胞C. Thl和CTL细胞D.Th2和CTL细胞E. Th2和ThO细胞8.关于T细胞活化正确的描述是:A.APC提呈pMHC给T细胞是活化第一信号B.CTLA-4与B7的结合是促进T细胞活化重要的第二信号C.TCR传递信号不需要CDVCD28的辅助D.细胞因子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没有作用E.以上均不正确9.以下哪项不是T细胞活化的表现:A.分泌多种细胞因子B.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受体C.表达CD40LD.表达CD3分子E.表达FasL10.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A.T细胞特异性识别APC向其提呈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B.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成熟C.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D.T/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11.与特异性抗原相遇前的成熟T细胞称为:A.初始T细胞B.效应性T细胞C.细胞毒性T细胞D.记忆性T细胞E.前T细胞12.细胞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A. CTL细胞与肿瘤细胞B. NK细胞与肿瘤细胞C. Th细胞与B细胞D.巨噬细胞与Th细胞E.树突状细胞与Th细胞13.下列哪些细胞间作用受MHCI类分子限制?A. APC与Th细胞B.NK细胞与靶细胞C. Th细胞与巨噬细胞D. CTL细胞与靶细胞E. Th细胞与B细胞14.T细胞特异性应答的第一步是:A. APC对抗原的摄取B. APC对抗原的加工和处理C.T细胞表面的TCR识别APC表而的抗原肽-MHC复合物D.IL-2的分泌E. CD40L的表达15.关于初始T细胞与APC间黏附分子的非特异性结合,错误的是:A.发生在淋巴结的副皮质区B.包括LFA-1与ICAM-1的结合C.包括CD2与LFA-3的结合D.是不可逆的E.为TCR识别特异性抗原肽提供机会16.T细胞表而传递抗原识别信号的分子是:CD2 B. CD3 C. CD4 D. CD8 E. CD2817.下列关于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对抗原的应答产生记忆需APC提呈抗原CTL杀伤靶细胞受MHCI类限制能形成免疫耐受E 效应产物的效应均具特异性18.CD8分子是哪种细胞的标志:B细胞 B.辅助性T细胞 C.细胞毒性T细胞 D.活化的巨噬细胞E.中性粒细胞19.关于T细胞与APC特异性结合描述错误的是:是指TCR与APC上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结合一旦发生即可稳左和延长T细胞与APC间的结合时间由CD3分子向胞内传递特异性识别信号CD4和CD8分子不参与影响这种结合可导致LFA-1分子构像改变增强其与ICAM的亲和力20.APC和T细胞间形成的免疫突触,错误的是:是在细胞接触部位形成的特殊膜结构含多种跨膜分子中心区是TCR和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可促进T细胞内信号转导在细胞相互接触前预先存在的膜结构21.关于T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信号,错误的是:主要由CD28-B7提供缺乏协同刺激信号,T细胞也可充分活化与自身耐受有关可促进IL-2基因转录可促进IL-2合成22.关于T细胞的协同刺激分子,错误的是:以受体和配体的形式结合为T细胞的进一步活化提供协同刺激信号加强APC和T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具有抗原特异性激活的专职APC髙表达23.关于CTLA-4分子,错误的是:对T细胞的活化有负调节作用与CD28竞争结合B7与B7分子的亲和力大于CD28与B7间的亲和力与CD28高度同源在初始T细胞上高表达24.下列哪种细胞是介导适应性细胞免疫的主要细胞:B细胞 B.T细胞 C.肥大细胞 D.浆细胞 E.树突状细胞25.关于IL-2,错误的说法是:T细胞活化晚期才表达的分子是促进T细胞增殖和分化最重要的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发挥作用选择性促进活化T细胞的增殖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26.关于IL-2R,错误的说法是:可由a、B、Y链组成静止T细胞表达中亲和力IL-2R活化后T细胞达髙亲和力IL-2R活化T细胞髙表达IL-2R高亲和力IL-2R的组成形式是B Y链27.关于IL-2的描述,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可由CD4+T分泌产生 B.是T细胞生长因子 C.可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也可由CD8+T产生 E.可增强NK细胞的活性28.CD4+T细胞的分化方向不包括:Thl细胞 B.Th2细胞 C.记忆性T细胞 D.调节性T细胞 E.CD8+T细胞29.初始CD8+T细胞的激活方式包括:Th细胞依赖性Th细胞非依赖性巨噬细胞依赖性以上A、B两项以上A、B、C三项30.对胞内感染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Thl, Th2 B.Thl, CTL C.Th2, CTL D. Thl, B 细胞 E.Th2, B 细胞31.Th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抗原提呈 B.中和作用C.激活补体 D.分泌细胞因子 E.吞噬作用32.Thl细胞分泌的巨噬细胞活化因子不包括:IFN-Y B. IL-3 C. IL-10 D.TNF-a E.GM-CSF33.能促进T细胞生长的细胞因子是:IL-1 B.IL-2 C.TGF-p D. TNF-a E.TNF-p34.关于Thl和Th2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Thl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包括INF-Y和TNF- «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包括IL-4Thl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引起巨噬细胞和NK细胞活化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活化CD8+T细胞Thl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抑制Th2细胞的活性35.关于T细胞,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Thl细胞和Th2细胞均是CD4+T细胞Thl细胞和Th2细胞具有相互协同作用Thl细胞分泌IFN-YTh2细胞分泌IL-4Th2细胞辅助体液免疫36.表达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的细胞是下列哪种细胞的特异性靶细胞: B细胞 B.CTL C. Thl细胞 D. Th2细胞 E.树突状细胞37.关于CD8+T细胞,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可通过合成穿孔素和颗粒酶溶解靶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凋亡不能杀伤CD4+T细胞通过相互作用的表而分子识别靶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具有特异性38.下列关于Tc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提法,哪项是正确的:Tc细胞无须与靶细胞接触靶细胞被溶解时,Tc同时受损Tc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穿孔素诱导靶细胞凋亡一个Tc细胞只能杀伤一个靶细胞39.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细胞是:NK细胞 B. M4)细胞 C.CTL细胞 D. Th细胞 E.中性粒细胞40.记忆T淋巴区别于初始T淋巴细胞的表而标志是:CD4 B. CD8 C. CD28 D. CD45RA E. CD45RO41.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是:A.产生免疫记忆B.抗原识别受体缺乏多样性C.无需经过克隆增殖与分化即可发挥免疫效应D.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抗原E.与固有免疫应答无关二、不定项选择1.关于T细胞识别抗原,下列哪项是正确的:4.下列膜分子中,属协同刺激分子的是: A. BCRB.TCRC. CD28D. MHCE.CTLA-4三、 名词解释 1. T 细胞的辅助受体 2. T 细胞协同刺激分子 3. 免疫突触 四、 简答与论述1. 简述T 细胞活化两个信号的产生和作用。

免疫学: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

免疫学: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
适应性免疫应答
概述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概念

适应性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
免疫活性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发生活化、增 殖和分化,最终通过细胞或抗体将抗原消灭的 全的过程,简称为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1.Ag的识别阶段 2.免疫活性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阶段 3. 效应阶段
1、MHC限制

CD4+T细胞识别--MHCII类分子递呈的Ag CD8+T细胞识别--MHCI类分子递呈的Ag

TCR与APC提呈的抗原肽 CD4或CD8分子与MHC Ⅱ或Ⅰ类分子
二、活化
1.
T细胞的活化--需要双信号产生 TCR与抗原肽-MHC复合物结合提供的第一信号, 和T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与APC或靶细胞表 面的相应配体相互作用提供的第二信号
CTL的效应:识别靶细胞表面MHCI类分子递呈抗原肽,杀伤细胞。
分泌穿孔素和颗粒素,裂解靶细胞,表达FasL诱导靶细胞细胞凋亡, 分泌TNF杀伤靶细胞。
(二)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



抗感染作用 抗肿瘤免疫 参与排斥反应 引起免疫损伤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抗原:
分成TD抗原和TI抗原
其他细胞膜粘附分子参与细胞间共同作用。
B细胞增殖、分化

部位:在外周淋巴组织的生发中心内发生。

条件:Th2细胞提供各种细胞因子,如

IL-2,4和5促进B细胞增殖
IL-2,4,5,和IFNγ ,TGFβ 促进B细胞分化为产生各种抗体的
浆细胞

一部分B细胞转化为记忆B细胞。
CD40L

免疫学结课论文-MHCⅡ类分子表达调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学结课论文-MHCⅡ类分子表达调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学结课论文MHCⅡ类分子表达调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姓名:学号:院系:班级:任课教师:二零一二年十二月MHCⅡ类分子表达调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摘要:MHC II类分子提呈经过加工的抗原给CD4 T淋巴细胞,在诱发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MHC II类分子不正常表达会引起严重的免疫缺陷疾病,如裸淋巴细胞综合征(BLS)等。

目前已识别出四种不同的MHC II调控基因。

这些基因分别编码RFXANK、RFX5、RFXAP和CIITA。

其中,前三个是RFX复合物的亚基,RFX是一种结合于所有MHC II类基因启动子上的泛式表达的因子。

CIITA是MHC II类分子表达的主要调控因子,其严密调控的表达模式决定了MHC II类分子表达的细胞特异性,及能否被诱导且在何种水平上表达。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D)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自身抗体及自身致敏淋巴细胞,攻击自身靶抗原细胞和组织,使其产生病理改变和功能障碍而导致的疾病。

MHC II类分子在AD发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MHC II类分子;调控因子;CIITA;RFX复合物;AD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一个高度多态性的基因群。

MHC基因产物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MHC I类和MHC II类分子。

MHC II类分子是呈现在免疫系统特定细胞表面的由α链和β链非共价键相连组成的一组高度多态性的跨膜糖蛋白[1]。

这些分子提呈经过加工的外来抗原给辅助性T细胞的抗原受体(TCR),导致辅助性T细胞激活和分化,从而在诱发免疫应答中起重要的作用。

在一些病毒感染的疾病中,病毒的某些蛋白就是通过干扰MHC II的功能,影响了正常的免疫识别[2]。

在健康的机体当中,MHC II类分子存在两种表达模式:组成型表达和诱导型表达。

组成型表达一般只限定于免疫系统的一部分细胞中,主要包括源于骨髓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s)即:树突细胞、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和人类激活的T细胞。

免疫反应过程中MHC类分子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免疫反应过程中MHC类分子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免疫反应过程中MHC类分子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免疫反应是机体对外来病原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T细胞和B细胞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这些细胞必须先识别和分辨身体内的自身组织和外部病原体。

这就需要MHC分子的参与,因为它在识别和表达外部抗原时起到了重要作用。

MHC类分子是一种免疫组化和分型工具,其作用是将抗原肽引入到T细胞表面,从而介导了T细胞对这些肽的免疫反应,这为对外界入侵的病原体起到了排除作用。

MHC类分子分为两大类:MHCⅠ类和MHCⅡ类分子。

MHCⅠ类分子主要在所有核糖体能细胞中表达,其功能是识别细胞内由内过程产生的类抗原肽,将其显示在它们细胞表面上,通过CD8+的T细胞介导的免疫杀伤作用来消灭有病的细胞,防止病毒持续传播。

MHCⅡ类分子则表达于免疫细胞或其他可被激活的非免疫细胞表面,如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其作用是介导从径路发生形成的肽段、外源抗原或内源抗原,将这些无差别分步段呈现出来,供CD4+ T细胞识别对其产生免疫反应。

这对于体内持续存在的病原体的防御作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MHC的调控机制MHCⅠ类分子及其调控MHCⅠ类分子主要起到了介导CD8 T细胞的效应作用,因此其在组织中的表达程度对于机体的抵抗作用具有重要影响,此外,MHCⅠ类分子还能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参与了各种领域的细胞生物学过程。

因此,机体内的免疫系统需要对其表达进行调节,使MHCⅠ类分子能够根据需要发挥最佳作用状态。

在免疫炎症状态下,MHCⅠ的表达数量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增长。

经过研究,已经证明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和细胞因子会促进MHCⅠ类分子的表达,其中最常见的有结缔组织生长因子(GF-beta)、干扰素(IFN-gamma)、TNF-alpha等。

同样,类风湿关节炎这种自身免疫炎症状态的患者的MHCⅠ类分子表达量常常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

此外,对MHCⅠ类分子进行调控的还有一种分子叫做“非编码RNA”,或“小RNA”。

医学免疫学填空题.doc

医学免疫学填空题.doc

医学免疫学填空题.doc1.免疫应答过程大概分为三阶段,分别是()、()、()。

2.免疫应答可分为B细胞介导的()和T细胞介导的()两种类型。

1.识别阶段、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2.体液免疫、细胞免疫1.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和()。

2.人类中枢免疫器官由()和()组成。

3.B细胞和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分别是()和()°1.脾脏、黏膜相关免疫组织2.骨髓、胸腺3.骨髓、胸腺1.完全抗原指既有()又有()的物质;半抗原仅具备()而没有()。

2.根据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h细胞协助,可将抗原分为()和()。

3.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是()□4.常见的人类同种异型抗原有()、()、()等。

5.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叫()06.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可将抗原分为()和()两大类;根据其物理性状的不同异可将抗原分为()和()两大类。

1.免疫原性,抗原性;抗原性,免疫原性2.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3.异物性4. ABO血型,Rh血型,HLA5.异嗜性抗原或Eorssman抗原6.外源性抗原,内源性抗原;颗粒性抗原,可溶性抗原41.血清中含量最高的lg是,含量最低的lg是。

42.在五类lg中,分子量最大的是;参与粘膜免疫的主要是。

43.机体初次受微生物感染时,血中最先增高的免疫球蛋白是。

44.用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得到两个相同的片段和一个片段。

45.人工制备的抗体可分为多克隆抗体、和三类。

46.ABO天然血型抗体属类抗体。

47.在五类lg中,没有绞链区的是和o48.发挥调理作用和ADCC作用的的lg是,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lg 是。

49.根据抗原特异性的不同将lg分成五类,根据抗原特异性的不同将lg分成两型。

50.lg的轻链有两个结构域(功能区),即和。

41. TgG TgE42. TgM STg/\43. IgM44. Fab Fc45.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46. TgM47. TgMIgE48. IgG IgE49. CH VH50. VL VH33.补体的主要产生细胞是和。

医学免疫学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MHC护理课件

医学免疫学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MHC护理课件
MHC分子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分子,它们在抗原递呈和T细胞识别中起到关键作用。
MHC分子的异常表达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如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 疫性疾病等。
MHC分子的多样性也与个体的免疫应答和疾病易感性有关。
02
MHC编码分子MHC-I和MHC -II的特性
MHC-I分子的特性
01
02
例如,某些MHC分子基因型的个体可能更容易发生某些 肿瘤,如结肠癌、乳腺癌等。这些肿瘤的发生可能与 MHC分子对肿瘤抗原的提呈和识别有关。同时,MHC分 子也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从而影响肿瘤的发展 和预后。
05 MHC在护理中的应用
MHC与疫苗设计
疫苗设计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在疫 苗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了解 MHC分子与抗原的相互作用,可以设 计出更有效的疫苗,提高免疫应答的 效果。
疫苗靶向性
MHC分子可以识别和呈递抗原,激活 免疫系统,因此通过针对MHC分子的 疫苗设计,可以更精确地靶向特定的 抗原,提高疫苗的特异性和效果。
MHC与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
疾病诊断
MHC分子在免疫应答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检测MHC分子的表达和多态性,可以帮助诊断疾病,了解疾病的发 病机制和进展情况。
03
04
表达于所有有核细胞表 面
参与内源性抗原的提呈
与CD8+T细胞结合,触 发细胞毒性反应
编码的基因位于HLA-I 类基因区域
MHC-II分子的特性
01
02
03
04
主要表达于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表面
参与外源性抗原的提呈
与CD4+T细胞结合,激活细 胞免疫应答
编码的基因位于HLA-II类基因 区域

医学免疫学在线作业答案(3)

医学免疫学在线作业答案(3)

1.适应性免疫的特征是(C 特异性)2.下列对抗毒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既可中和外毒素,又可能引起超敏反应)3.关于TI-Ag的描述,错误的是(D 可引起再次应答)4.抗原的免疫原性是指(C 抗原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5.新生儿可从母体初乳中获得的Ig是(C SIgA )6.关于TD-Ag的描述,正确的是(D 具有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7.免疫防御功能过强易发生(A 超敏反应)8.免疫的现代概念是(D 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并排除“非己”的功能)9.对抗原特异性的描述是正确的,除了(D 与MHC结合)10.对SIgA的错误描述是(D 能激活补体经典途径)11.下列大分子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是(A 蛋白质)1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B 肿瘤)13.免疫防御功能下降易发生(C 反复感染)14.哪一类Ig升高提示机体近期感染?(B IgM )15.固有性免疫的特征是(A 通过遗传获得)16.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B 表位性质)17.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CK是(D TNF )18.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材料是(D 基因工程疫苗)19.主要刺激粒细胞系前体细胞分化的CK是(B G-CSF )20.能激活补体旁路途径的Ig是(B 凝聚的IgA)21.免疫稳定功能失调易发生(D 自身免疫(病))22.下列对HLAⅡ类分子的描述是正确的,除了(B 识别与递呈内源性抗原肽)23.APC递呈外源性抗原的关键分子是(B MHCⅡ类分子)24.对NK细胞的错误描述是(D 杀伤靶细胞受MHC限制)25.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表示(C 已感染过结核而获得了抗结核杆菌的细胞免疫能力)26.Ⅲ型超敏反应涉及多种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除了(D IgE )27.在抗感染过程中,补体发挥作用依次出现的途径是(C 旁路途径→MBL途径→经典途径)28.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是(C 通过细胞因子受体发挥作用)29.有宫内感染的新生儿,脐血中升高的Ig是(A IgM)30.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是(B IgG )31.Th2细胞通过分泌哪种CK抑制Th1细胞(B IL-4 )32.迟发性超敏反应皮肤试验阳性与下列哪些免疫分子、免疫细胞有关? (B Ag、Th1、MФ、CK )33.对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的各项描述中,错误的是(A 适用于已查明而难以避免接触的变应原的个体)34.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A IgM )35.IDC的特点是(D 高表达MHC分子和协同刺激分子,能显著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36.活化T细胞表面表达的HLA分子有(C A与B均有)37.下列对T细胞活化的描述是错误的,除了(C 第二信号是T细胞的CD28与APC的B7分子的结合)38.补体激活后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是(C C5b6789 )39.根据单元型遗传规律,同胞之间2个单元型完全相同的几率是(B 25%)40.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Ig是(D IgE )41.下列对MHC的描述是正确的,除了(C HLA复合体位于第17号染色体)42.CD4+T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其主要炎症细胞是(A 巨噬细胞)43.下列对HLAⅠ类分子的描述是错误的,除了(D 分布于有核细胞表面)44.病人反复局部注射胰岛素,引起局部红肿、出血和坏死,与此有关的超敏反应是:(C Ⅲ型超敏反应)45.血清半衰期最长的Ig是(B IgG )46.再次免疫应答在医学实践中的意义是(D 以上全对)47.既具有调理作用,又具有免疫黏附作用的补体裂解成分是(D C3b)48.Th1细胞的功能是(D 促进细胞免疫应答)49.下列对T细胞双识别的描述是错误的,除了(C TCR在识别抗原肽的同时,识别MHC分子)50.LC的特点是(C 摄取处理抗原能力强)51.Th1细胞通过分泌哪种CK抑制Th2细胞(A IFN-γ)52.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APC是(A IDC )53.TNF-α的主要产生细胞是(A 单核/巨噬细胞)54.CD8+CTL杀伤靶细胞的特点是(C 靶细胞发生裂解和凋亡)55.通常所指TCR对抗原的识别是指(C TCR对MHC:抗原肽的双识别)56.下列补体裂解成分中,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是(A C3a)57.对于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的描述,错误的是(B 有抗原特异性)58.预防因Rh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症的有效措施是:(A 在第一胎分娩后72小时内,给母体注射抗Rh血清)59.HLAⅡ类分子主要表达于(A 树突状细胞)60.下列对IFN的描述是正确,除了(B IFN-γ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61.可通过内分泌方式作用于远处细胞的CK是(A IL-1)62.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是(D 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63.能够抵抗吞噬细胞吞噬的细菌结构是(B 芽胞)64.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特殊结构是(A 荚膜)65.干扰素的作用,下列哪项是错的?(B 中和外毒素)66.与Ⅰ型超敏反应无关的细胞是(B NK细胞)67.MHCⅡ类分子递呈抗原的特点是(D MHCⅡ类分子: 抗原肽复合物递呈给CD4+ T细胞)68.列提示乙肝传染性强的血清学指标是(D 抗HBc )69.常引起内源性感染的厌氧菌为(C 脆弱类杆菌)70.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与下列细菌感染有关(D 幽门螺杆菌)71.与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发病有关的补体成分是(D C2a)72.下列病毒中,属于缺陷病毒的是(D HDV )单选题73.实验室培养真菌常用(A 沙保培养基)74.下列叙述哪项是错的?(C F质粒决定细菌的耐药性)7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主要致病机理为破坏(A CD4+T细胞)76.具有高度感染性的衣原体形态为(A 原体)77.病原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引起中毒症状的全身感染称(C 败血症)78.构成细菌侵袭力的是(C 荚膜、菌毛和侵袭性酶类)79.检测HBV感染的血清标志物中,哪项不能从血清中检测到?(B HBcAg)80.由蚊虫叮咬可传播的病为(B 流行性乙型脑炎)81.急性肾小球肾炎由哪种细菌引起?(B A群链球菌)82.能营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是(B 支原体)83.紫外线最适合于下列物品的消毒(D 手术室空气)84.以外毒素作为主要致病物质的细菌是(C 霍乱弧菌)85.除什么病外,下列传染病愈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C 流行性感冒)86.下列物质中,不是细菌合成性代谢产物的是(D 抗毒素)87.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B 外膜)88.下列什么传染性疾病外,目前可用疫苗预防(B 梅毒)89.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常用于(D 风湿病的辅助诊断)90.钩端螺旋体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是(B 接触疫水或疫土)91.鼠疫的传播主要通过(B 蚤)92.下列哪个概念是错误的?(D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是医院感染常见菌)93.下列病毒中,核酸类型为DNA的是(B 乙肝病毒)9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A AIDS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一、填空题1、免疫的三大功能是: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2、免疫的防御功能正常时表现为(抗感染--),如水平过高可导致( 超敏反应) 的发生,如水平过低可导致( 免疫缺陷)。

免疫细胞、免疫应答

免疫细胞、免疫应答

免疫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
01
免疫细胞异常活化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免疫细胞 可能错误地识别自身组织为外来 抗原,并对其进行攻击。
02
自身抗体产生
03
免疫调节失衡
B细胞在异常免疫应答中可能产 生针对自身组织的抗体,导致组 织损伤。
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节 失衡,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的发生和发展。
细胞免疫治疗
利用特定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NK细胞等, 对肿瘤或病毒感染进行直接攻击。
抗体治疗
通过注射针对特定病原体的抗体,激活免疫系 统以清除病原体。
免疫调节治疗
使用免疫调节剂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移植排斥反 应。
免疫治疗的挑战与前景
• 个体化治疗:由于每个人的免疫系统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治疗副作用:免疫治疗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发热、寒战、恶心等,需要密切关注并及时处理。 • 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目前对于免疫治疗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尚缺乏充分的研究数据,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
05 免疫细胞与疾病的关系
免疫细胞在抗感染中的作用
识别并清除病原体
免疫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 从而启动免疫反应,清除病原体。
促进炎症反应
免疫细胞在感染部位释放炎症因子,吸引更多免疫细胞聚集,共同 抵御感染。
激活适应性免疫应答
免疫细胞在处理病原体过程中,将抗原信息呈递给T细胞和B细胞,激 活适应性免疫应答,产生长期免疫记忆。
分类
根据免疫细胞的功能和特性,可将其分为固有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固 有免疫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适应 性免疫细胞主要指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肿瘤产生的免疫抑制物。肿瘤产生的免疫抑制物的一个例子是转化生 长因子,多种肿瘤细胞可大量分泌TGF-B,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淋巴细 胞的免疫功能。
4·缺乏共刺激信号。某些粘附分子在T细胞激活中起辅助刺激作用,许多肿 瘤细胞中这类分子表达降低。
5·肿瘤细胞的漏逸。在肿瘤移植排斥反应实验中发现,少量肿瘤细胞移植可 使宿主产生致死性肿瘤;而大量同样的肿瘤细胞移植可出现排斥反应。推 测可能是少量肿瘤细胞不足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待肿瘤 形成细胞集团,肿瘤抗原的突变使得免疫系统不能识别和应答。
• 尽管机体内具有一系列的免疫监视机制, 但肿瘤细胞可以通过一种或多种机制逃避 免疫系统的攻击或不能激发特异性抗肿瘤 免疫目前认为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肯能有 以下8种。
1·缺乏抗原性表位。肿瘤细胞不表达与正常抗原有质或量差别的抗原,或者 宿主不表达能与肿瘤抗原多肽结合的MHC分子,因而不能诱发特异性免疫 应答。
II类分子的功能主要是在免疫应答的 始动阶段将经过片段递呈给CD4T细 胞。正如CD8T细胞只能识别 MHC—I类分子结合结合的抗原片段 一样,CD4T细胞只能识别II类分子 结合的抗原片段。
II类分子主要参与外源性抗原的递呈,在一些条件下也可递一些内源 性抗原。在组织与器官移植过程中,II类分子是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 重要靶抗原,包括引起宿主抗移植物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在免疫应答中,II类抗原主要是协调应答。
MHC—II类分子表达与 否及其表达水平,直接 决定免疫应答的发生及 其强度,其表达水平的 改变还参与某些自身免 疫病、肿瘤、免疫缺陷 等疾病过程的发生与发 展,因此它在免疫学上 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肿瘤免疫
• 肿瘤免疫一直是肿瘤学者和免疫学者治理 研究的内容。肿瘤细胞在其发生发展过程 中,由于细胞基因突变。
• MHC-I类分子分 布于几乎所有有核细 胞表面,但不同组织 细胞的表达水平差异 很大:淋巴细胞表面 I类抗原密度最高, 肾、肝、肺、心、皮 肤次之,肌肉、神经 组织、内分泌细胞上 抗原最少。
内源性抗原提呈由MHC—I 途径呈递。胞浆内蛋白在蛋
白酶作用下降解成肽断,依 次被热休克蛋白HSP70和 SHP90传递给膜上的TAP, 同时在蛋白酶的作用下进一 步被剪成小肽。小肽由TAP 经SHP96传递给内质网内新 和成的MHC—I类分子上, 最后由MHC—I类分子将结 合的抗原小肽托出细胞膜外。
2·MHC-I类抗原表达减少。已发现某些肿瘤细胞,细胞表面MHC-I类抗原 不同程度表达降低或缺失,致使肿瘤抗原的加工呈递过程缺陷,CTL对肿 瘤细胞上的抗原,从而肿瘤细胞得以逃逸免疫攻击。
3·肿瘤抗原诱导的免疫耐受。如果肿瘤抗原作用于新生期机体的淋巴细胞 或处于幼稚分化阶段的淋巴细胞,即可诱导对肿瘤细胞的免疫耐受。
例如,当病毒感染了某个细胞,病毒抗原可被分解成一些肽段 片段,后者在与内质网中合成的I类分子结合后表达于细胞表面, 才能被CD8T细胞识别。
I类分子主要介导TC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也是重要的移植抗原。
MHC—II类 专职APC、活化T细胞和胸腺上皮细胞, II类分子的分布比较局限,主要表达于B 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抗 原递呈细胞上,精子细胞和某些活化的 T细胞上也有II类分子。
免疫细胞膜分子MHC-I类、 MHC-II类的分布与免疫应答有 何关系?为何有的肿瘤细胞会
产生免疫逃逸?
PPT制作:陈袁榆 组员:李磊、周雨寒、陈袁榆、宓小烽、孙晓峰
什么是MHC分子
•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即编码主 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相连的基因 群,定位于动物与人某对染色体的特定区 域,呈高度多态性。MHC的编码产物即 MHC分子或MHC抗原,其表达于不同细胞 表面,主要功能是参与抗原提呈、制约细 胞间相互识别及诱导免疫应答。MHC在人 类成为人白细胞抗原(HLA)。与抗原呈 递相关的主要是MHC—I和MHC—II类分子。
6·免疫选择和抗原调变。在肿瘤形成的过程中,对免疫监视敏感的肿瘤 细胞被消灭,而不敏感的肿瘤细胞存活下来,这种现象称为免疫选择。 其机制可能为肿瘤抗原发生调变,抗原内在化或形成抗原提复合物从细 胞表面脱落;或者是肿瘤细胞抗原突变,避免了免疫系统的攻击。
7·肿瘤抗原被覆盖。肿瘤细胞可表达高水平的唾液酸粘多糖,或表达纤 凝激活系统,使得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被掩蔽,不被免疫细胞识别和杀 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