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气象 中科院06考题
兰大动力气象学17春平常作业3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V1.地转风大小与等压面坡度呈___,因此假设等压面坡度随高度改变,那么地转风必随高度改变。
2.显热能是指内能和___之和。
3.在北纬60度以北到极地形成的热力环流,是___。
4.由于科氏参数随纬度转变而产生的波长为几千千米的波动,称为___。
5.取布西内斯克近似的优势是,滤去了大气中的___。
6.持续方程是依照___物理定律取得。
7.当等压面上显现___,实现全位能转换为位能。
A.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B.冷空气上升,暖空气下沉C.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上升D.冷空气下沉,暖空气下沉8.能够同时滤掉重力惯性外波和兰姆波的方式是___。
9.依照涡度的方程,散度项的作用,当有水平辐合时,绝对涡度要___。
10.地转平稳态受到破坏后,通过调整,从头成立起新的地转平稳态,这种进程称为___。
二、多项选择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V1.温度的局地转变,是由哪几个方面决定的,___。
BC2.外边界条件包括___。
BD3.动力学模式中,将快波过滤掉,使涡旋性慢波尽可能不受歪曲的方式能够有___。
C坐标系中,单位质量空气微团动能的随时刻的转变率,决定于___。
C5.以下坐标系中,相对下边界条件容易取得的是___。
坐标系坐标系C.σ坐标系D.θ坐标系C三、判定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V1.相速仅依托于介质的物理性质,不依托于波数,这种波称为非频散波。
2.持续方程通过简化后,零级简化说明大尺度运动是准水平无辐散的。
3.惯性内波的相速矢量和群速矢量水平分量彼此垂直。
4.地转误差是天气系统演变的一个动力因子。
5.正压大气中,等压面、等密度面和等温面重合。
坐标系的采纳使大气运动方程组变得简单,减少了一个场变量-密度。
7.在北半球,知足风压定律的时候,高压在运动方向左侧,低压在运动方向右边。
8.纯重力内波的特点之一是相速矢量和群速矢量铅直分量是彼此垂直的。
9.内能与动能转换的媒介是大气可紧缩性。
中科院青藏所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013年自然地理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0*5)总辐射岁差地转偏向力流域山麓面总矿化度水汽压饱和差生物量喀什特地貌热带辐合带一、简答(4*10)简述地球内部结构特点简述什么是成冰作用简述气团的分类简述什么是新生代三、论述(60)1、论述地球气候系统的热量分布与调节机制(30)2、根据气候带与植被种类,论述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15)3、论述青藏高原目前面临的气候环境问题(15)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006年自然地理学专业课试题一、名词解释(50分)1、逆温层:在特殊情况下,某些气层的温度随高度而增加,这些气层称为逆温层。
2、季风:大陆和海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得风系,称为季风,它是海陆间季风环流的简称,它是由大尺度的海洋和大陆间的热力差异形成的大范围热力环流。
3、海陆风:滨海地区,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晚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以一日为周期,这就是海陆风环流。
由海陆热力差异引起,但影响范围局限于沿海。
4、反气旋:占有三度空间的,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大型空气涡旋。
5、内陆湖外流湖:内陆湖完全没有径流入海,常属非排水湖。
外流湖以河流为排泄水道又称排水湖,湖水最终注入海洋。
6、雪线: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之间的界线就叫做雪线。
7、冰斗:一种三面环以陡峭岩壁、呈半圆形剧场形状或圈椅状的洼地。
8、河流阶地:谷底因河流下切而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即为河流阶地。
9、土壤腐殖质化过程:指进入土壤的动植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后再聚合和聚合成一系列黑褐色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10、生物群落:自然界很难见到一个生物种群单独占据一定的空间或地段,而是若干个生物种群有规律地形成一个完整而有序的生物体系,即生物群落。
二、简答1、气候系统2、成冰作用3、河流的补给形式4、地域分异规律三、论述1、冰川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作用2、论述气候变化的原因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007年自然地理学专业课试题一、名词解释1、沉积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考研试题整理-天气学

一、 填空题1. 地转风原理是基于(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相平衡基础上的,它在(低纬度),(小尺度)等情况下不再适用。
2. 按我国气象局规定,暴雨的日降水量需大于(50)毫米。
3. 台风多发生在南北半球的(5°-20°)纬度带之间。
4. 冬季造成我国寒潮的冷空气源地有(新地岛以西的北冰洋洋面),(新地岛以东的北冰洋洋面),(冰岛以南的大西洋洋面)等,它们的入侵路径也各不相同。
5. 我国夏季华南前汛期的时段是(4-6月),长江流域梅雨期的时段是(6月中旬至7月上旬)。
6. 中尺度对流性天气有(冰雹),(飑线),(雷暴)等。
7. 热带对流层顶高度大致为(100)hPa ,而在极地则为(200)hPa 。
8. 江淮流域梅雨时段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这时副热带高压脊线大体在(20-25)°N ,而华北雨季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大体在(25-30)°N 。
9. 说出以下系统的水平尺度:超长波(106-107m ),副热带高压(106m ),台风(106m ),以及龙卷风(103m )。
10.大气平均经圈环流中,在低纬度的为(哈德莱)环流,中纬度的则为(费雷尔)环流。
11.台风眼的主要特征为(风弱),(干暖),(少云)。
二、 名词解释(需要表达式)1. 连续方程:∂ρ∂t +∇∙(ρV ⃗ )=0 或 dρdt+ρ∇∙V ⃗ =0 2. (流体)静力方程:∂p ∂z =−ρg3. 水汽辐合:q∇∙V⃗ 4. 温度平流: −V⃗ ∙∇T 5. 位温:θ=T (p 00p )R C p ,其中p 00=1000hPa6. 地转风:V g ⃗⃗⃗ =−1fρ∇ p ×k ⃗ 或V g ⃗⃗⃗ =−1f ∇p Φ×k ⃗7. 散度:即速度散度,微团的相对体积变化率。
Θ=divV 3⃗⃗⃗ =∇3∙V 3⃗⃗⃗8. 涡度:流体微团的旋转程度和旋转方向,微团的速度的旋度,ω⃗ =∇3×V 3⃗⃗⃗9. 位势(重力位势),并写出以位势米表示的位势高度H 表达式位势或称重力位势,定义为单位质量的物体从海平面上升到高度z 克服重力所做的功:Φ≡∫gdz z 0。
气科院考研专业课天气-动力气象学2010年真题

测试
1、 解释方程p dT dp C Q dt dt α-=各项的物理意义
2、
什么是θ、e θ、ωθ,用图示说明(Ema 图) 3、
什么是对流不稳定,它与条件性不稳定有何不同,对流不稳定发生的关键因子是什么 4、
写出涡度方程并解释各项的物理意义,若应用在辐散层,忽略扭转项,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5、
写出Rossby 波相速位移公式及其物理意义(设基本气流为西风,重点讨论不同波长的移动状况) 6、
等熵坐标系中的位势涡度表达式,说明它在天气运动分析中的作用 7、
什么是Hadley 环流和Walker 环流,为什么它们是辐散环流 8、
说明大气和地表之间的交换过程及其对天气过程的重要性(从动量、能量、水汽(潜热)交换方面分析) 9、
在气候变暖的条件下,分析台风不能变得更强的原因 10、
为什么准地转坐标模式不以预报天气系统的移动和发展 11、 判断ω和t φ∂∂,即未来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
汪澜动力气象资料真题 习题.docx

2014年真题:五、请说出物理过程参数化、模式初始化的大概内容。
(10分)初始化:(1)用原始方程模式作预报时,由于观测或分析资料的误差导致风场和气压场的不平衡,初始资料和数值模式之间的不平衡,直接采用未经任何处理的观测值或分析值作为模式的初始场,容易导致高频振荡,产生计算不稳定。
因此,需要对模式的初值进行处理,即称为模式的"初始化”(2)模式常用的初始化方法包括:静力初始化、动力初始化和变化初始化三种。
物理过程参数化:(1)为了提高预报的确率,往往要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引入一些影响大气运动的重要物理过程,而这些过程基本上属于次网格过程,很难用显式的方法在模式中表示出来。
通常把上述次网格的物理过程,通过大尺度的物理量来描述它们的统计效应,并作为某些物理量的源或汇包含在大尺度运动方程组中,这种方总统称为“参数化”的方法。
(2)模式的物理过程参数化的主要内容包括:辐射传输、水汽凝结、边界层的处理(湍流对热量、动量和水汽的输送等)、地形作用等等。
六、离散化常用的两种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10分)离散化方法:有限差分方法即格点法,和谱方法。
(详见P82顶上一段话)比较:谱模式的优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对空间微商的计算精确,从而使得用谱方法估计的位相速度比一般差分法估计的要准确;(2)对于二次型的非线性项的计算,消除了非线性混淆现象,可避免由此引起的计算不稳定;(3)用谱方法展开求解球坐标下的控制方程组,不需要像有限差分法那样,对球面网格中的极点做特殊处理,因而特别适合于全球或半球模式。
尤其三角形截断的球谐函数展开式,可以得到在整个球面均匀的水平分辨率,这是网格点法难以完全做到的;(4)在谱模式中易于应用半隐式时间积分方案,其计算比网格点简单,可节省计算时间;(5)谱方法能自动并彻底地滤去短波,效果比一般差分法中用平滑算子要好;(6)由于在全球模式中通常选择球谐函数作为谱展开式的基函数,而球谐函数正好是球面上的Laplace算子的特征函数,所以在模式中计算V2p(p为正整数)型的水平扩散项非常方便。
中国科学院大学气体动力学试题-2014Fall

姓名: 考试方式:课堂(开卷)注1:如未另注明,以量热完全气体的空气为研究对象,比热比γ=1.4,气体常数R=287 J/(kg﹒K)。
注2:第[一]答案直接填写在试卷纸上;第[二]解答过程请写在答题纸上。
[一]概念题(30分)1.1(3分)一架高亚音速飞机在8 km高空飞行,速度为240 m/s,此处大气温度为236 K。
那么该机机翼前缘驻点的温度为;若机翼上表面前缘附近某点的流速为350 m/s,那么该点气流的静温为。
(气流沿机翼表面的流动为等熵流动)。
1.2(3分)拉法尔(Laval)喷管是可以用来产生超声速气流的装置,在适当气源总压和背压比的条件下,不断增加扩张段出口截面积与喷管喉道截面积的比值,理论上可以把喷管内气流等熵加速得到出口马赫数M2→∞,那么此时的喷管出口速度V2= 。
(气源总温为T0,总压p0,气体常数为R,比热比为γ)1.3(3分)如图,将Rayleigh风速管置于空气流中,p1=1 atm。
如果气流马赫数M1=0.6,那么测量结果p0= ;如果气流马赫数M1=2,那么测量结果p0= 。
1.3题配图 1.4题配图1.4(3分)将半楔角为θ的楔分别置于马赫数为M1和M2的超声速气流中,产生附体激波的最大半楔角分别为θmax1和θmax2。
如果M1>M2,那么θmax1和θmax2的大小关系为θmax1θmax2。
1.5(3分)一个外折角为θ的结构置于超声速气流中,通过膨胀扇AOB,将马赫数为M1的超声速气流膨胀加速到M2,那么膨胀扇的夹角α= 。
1.5题配图姓名: 考试方式:课堂(开卷)1.6 (9分)如图异侧激波相交有规则反射和马赫反射两种流动结构,请在压强-流动转角激波极线(p-θ)图上的○内标出激波相交流场结构各区的编号,并在规则反射和马赫反射激波极线图上分别标出②区和③区流场对应的斜激波后流动的最大转角θmax2和θmax3。
异侧激波规则反射流场结构示意图(左)及激波极线示意图(右)(M 1=5,θ1=20o ,θ2=-10o )异侧激波马赫反射流场结构示意图(左)及激波极线示意图(右)(M 1=5,θ1=30o ,θ2=-27o )姓名: 考试方式:课堂(开卷)1.7 (6分)一等截面直管,初始充满静止的空气,温度和压力分别为288 K 和1 atm 。
06级大学物理考卷B卷

06级大学物理考卷B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A.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B. 磁铁插入线圈,线圈中产生电流C. 电流通过导线产生磁场D. 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2. 在氢原子中,电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会发出哪种波长的光?A. 紫外线B. 可见光C. 红外线D. 无线电波A. 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B. 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C. 动能和势能之和在保守力作用下保持不变D.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A. 质量B. 振幅C. 弹性系数D. 阻尼系数A. 系统的内能变化等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B. 系统的内能变化等于系统放出的热量C. 系统的内能变化等于系统吸收的热量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之和D. 系统的内能变化等于系统吸收的热量与系统对外做的功之差6. 在真空中,光速是多少?A. 3×10^5 km/sB. 3×10^8 m/sC. 3×10^6 m/sD. 3×10^8 km/hA. 磁感应强度越大,磁通量越大B. 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截面积成反比C. 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温度成正比D. 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频率成正比A. 电子的电势能增加B. 电子的电势能减少C. 电子的总能量不变D. 电子的总能量增加A. 光的衍射现象只能在单缝中观察到B. 光的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C. 光的衍射现象与光的波长无关D. 光的衍射现象与光的传播速度有关A. 电容器的电压随时间呈正弦规律变化B. 电感器的电流随时间呈正弦规律变化C. 电容器的电荷量随时间呈正弦规律变化D. 电感器的磁通量随时间呈正弦规律变化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能量的单位是______。
2. 一个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线速度的大小不变,但方向不断改变,这是因为______。
3. 一个电子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F,则其电势能的变化量为______。
2006博士入学试题参考书-国家天文台

1、连续时间系统时域分析
2、傅里叶变换
3、拉普拉斯变换
4、连续时间系统的傅里叶分析
5、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6、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Z变换分析
《信号与系统》(上下册)郑君里等高教出版社2005年5月第二版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吴大正等高教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三版
机械设计
全书
《机械设计》(第7版)濮良贵、纪名刚著高等教育出版社、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教研室
射电天文学
射电天文中的主要辐射机制,传播效应。活动星系核的一般分类知识,脉冲星的一般知识。射电干涉仪、射电综合孔径望远镜以及甚长基线测量VLBI的基本原理。
An Introduction to Radio Astronomy,
2nd Edition, by Bernard F. Burke & Francis Graham-Smith,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算法与实现》,胡广书编,清华出版社,2003年
计算方法
全书
《计算方法》,吴筑筑,谭信民,邓秀勤编,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年
数据结构
除带**的章节以外
《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
数字图像处理
全书
《数字图象处理及应用》孙仲康、沈振康国防工业出版社
<Theory of Reflectance and Emittance Spectroscopy> B.Hapke, Cambridge Univ Press, 1993
《空间数据系统》谭维炽等,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
《遥感物理》徐希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动力气象(天气学)》试题(满分150分)
一、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什么是旋转参考系与惯性参考系?
(2) 什么是正压大气?什么是斜压大气?
(3) 以涡度方程代替水平运动方程有什么好处?
(4) 什么是正压不稳定?什么是斜压不稳定?
(5) 试述赤道地区大气中开尔文波与罗斯贝-重力混合波的主要性质?
二. 设在一直角坐标系中,大气的自由面高度为h ,平均厚度为H ,
并满足下列方程组:
⎪⎪⎪⎪⎩⎪⎪⎪⎪⎨⎧=⎪⎪⎭⎫ ⎝⎛∂∂+∂∂+∂∂∂∂-=-∂∂=⎪⎪⎭⎫ ⎝⎛∂∂+∂∂++⎪⎪⎭⎫ ⎝
⎛∂∂-∂∂∂∂0000y v x u H t
h x h g v f t
u y v x u f v y u x v t β (1) 试求出此大气中波动的频率方程。
(15分)
(2) 说明上述两种波动是什么波,并比较其性质差异。
(15分)
三.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什么是梯度风?并写出空气质元所受力的平衡。
(10分)
(2) 画图说明在高、低压天气系统中梯度风与地转风的差异。
(10分)
(天气学)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大气低频振荡。
(2)东风波。
(3)高空急流。
(4)寒潮天气过程。
五、叙述冬、夏500百帕上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15分)。
六、叙述东亚环流的季节变化与雨带活动的关系(10分)。
七、叙述低纬度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10分)。
八、叙述强雷暴发生、发展的有利条件(10分)。
九、叙述欧亚地区阻高的建立与崩溃对我国天气的影响(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