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小音乐家扬科》教学设计之二.doc

合集下载

小音乐家扬科(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doc

小音乐家扬科(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doc

小音乐家扬科(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黄丽娟一、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音乐家扬科》,通过阅读一到六小节,你觉得扬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酷爱音乐2、是啊,扬科是一个极具音乐天赋的孩子,他酷爱音乐。

他多么希望自己能有一把小提琴啊!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七小节吧!(出示第七小节)3、课文就是围绕着这一伏笔把故事逐步推向了高潮。

二、学习9—11小节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9到11小节。

2、刚才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

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通过哪些语句写出了扬科对小提琴的渴望和对音乐的热爱?把你找到的句子画出来,也可以把你的感悟写在旁边。

3、全班交流结合学生回答,重点理解:(一)出示第十小节1、同学们,会提问题的同学才是最聪明的同学。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句话,为这句话设计一个问题。

开始吧,同学们!2、你设计的问题真好,给你一个奖励,允许你请一个同学回答你的问题。

3、老师也设计了一个问题:怎样的力量才叫无法抗拒的力量?4、说得太好了,现在谁通过朗读把这种无法抗拒的感觉读出来。

5、学生评价,指名朗读,老师范读,齐读。

(二)出示“扬科跪在……”1、这句话中哪个词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标出:跪、抬、望)2、你能把这种对小提琴的向往之情读出来吗?3、指名读,师范读,男女生比赛读。

4、同学们,扬科跪在小提琴面前,此时此刻,他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看看图,用上“小提琴啊,小提琴……”这样的句式。

5、过渡:扬科正是太喜爱小提琴了,以至于情不自禁地触动了琴弦,就在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请同学们看录像。

(看录像)三、学习12—17小节1、刚才,你看懂了什么?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板书:惨遭毒打悲惨死去2、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这一部分,找出最能触动你心弦的语句。

3、交流语句结合学生回答,重点理解:(一)出示“……像一只猫……”1、把扬科比作一只猫,说明了什么?2、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又说明了什么?3、谁来读读这一段。

小音乐家扬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音乐家扬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音乐家扬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基本概念并能正确表达;
2.学习简单的旋律和节奏,并能够演奏;
3.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
1.复习上节课学过的音乐和节奏;
2.学习新的音乐乐谱和节奏;
3.进行小组合作演奏;
4.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小乐曲。

三、教学准备
1.音乐乐谱、乐器等教学材料;
2.幻灯片或黑板等辅助教学工具;
3.分组活动所需材料。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和导入(10分钟)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音乐和节奏;
•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 学习新的音乐乐谱和节奏(20分钟)
•向学生展示新的音乐乐谱和节奏;
•分段教学,带领学生练习。

3. 小组合作演奏(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乐器;
•练习合作演奏新学的乐曲;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创作小乐曲(20分钟)
•鼓励学生利用所学音乐元素创作自己的小乐曲;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创作。

5. 总结和展示(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音乐内容与合作能力相结合,使学生在乐曲学习的同时培
养团队精神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差异,灵活调整教学方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有效的学习体验。

以上是小音乐家扬科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并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快乐和满足。

28小音乐家扬科教学设计之二

28小音乐家扬科教学设计之二

28《小音乐家扬科》教学设计之二学习目标:1。

认识5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

能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与同学交流学习体会。

教学建议:1。

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年代距离久远。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上课伊始,老师可向学生简单介绍本篇课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便于学生对波兰19世纪的社会状况有个大致的了解。

2。

本课的教学,可以采用“自读自悟,相互交流”的方法来进行。

首先,可以要求学生比较快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接着要求学生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的,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作者写扬科是围绕“酷爱音乐”和“命运悲惨”两个方面来写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应当由学生独立思考来归纳。

第二步,可以让学生再次读课文,想一想:围绕这两方面作者选取了哪些具体的事例?这个问题可以边读书边做不同的标记;也可以摘抄下来。

课文在讲述这两方面内容时,事例并不是完全集中来写的,需要从全文中整理、提炼。

感到有难度的同学,也可以由小组间合作学习来完成。

第三步,教师可将课文中描写小扬科“酷爱音乐”和“命运悲惨”的具体事例提炼出来,用教学投影或课件等教学手段出示。

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为下一步理解课文中重要的语句,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情境做准备。

下列内容可供参考:(1)扬科对音乐是极为敏感的。

①他对音乐极为敏感,具有卓越的天赋才能。

“无论走到哪里,他总能听到奏乐声”“凡是乡村里能听得到的一切响声,他都注意听着,他觉得都是音乐”。

田野里的小虫,果园里的麻雀;青蛙、啄木鸟、甲虫,甚至“风吹木杈”在他的耳中都是美妙的音乐。

因此,大伙儿叫他小音乐家。

②他对音乐痴迷的追求。

“他到树林里采野果”,为倾听大自然之声,常常是“一个野果也没采到”。

堆草料时,听“风吹得他的木杈呜呜作响”而入神,因而被监工狠狠地抽打。

“春天来了,他常常跑到河边去做笛子”;傍晚,又静静躺在河边听虫鸣;“他自己做了一把小提琴”,尽管“声音小,太小,就像蚊子哼哼似的。

《小音乐家扬科》教案

《小音乐家扬科》教案

《小音乐家扬科》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古典音乐,培养音乐素养。

通过故事《小音乐家扬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1.2 教学内容故事《小音乐家扬科》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故事中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讨论故事中扬科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音乐知识。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如演奏、合唱等。

2.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播放音乐作品,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教学道具:使用乐器模型、乐谱等辅助教学。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音乐资料,拓宽学生视野。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准备提前准备好故事课件、音乐作品、乐器模型等。

安排学生提前熟悉故事内容,了解基本音乐知识。

3.2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分析故事中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讨论故事中扬科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播放相关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表达能力。

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学生演奏、合唱等实践操作的表现。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

教师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厅、音乐会,提高音乐素养。

邀请音乐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音乐。

5.2 教学延伸让学生自愿参加学校的音乐社团,培养特长。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锻炼实践能力。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进行欣赏和讨论。

6.2 课后活动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写一篇短文介绍该作品及其作者。

组织课后音乐沙龙:让学生在课后自愿参加,共同分享和学习音乐知识。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音乐家扬科(第二课时)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音乐家扬科(第二课时)

小音乐家扬科〔其次课时〕教学目标:1、连续学习读懂句子所含意思的方法,培育同学的理解力量。

2、训练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力量。

3、对扬科的悲剧命运产生深切的怜悯。

感受在剥削制度下,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不行能摆脱凄惨的命运。

教学重点:训练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力量。

教学难点:体会在剥削制度下穷人孩子的凄惨命运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扬科是个怎样的孩子〔穷苦、宠爱音乐、有音乐天赋〕2、扬科格外宠爱音乐,极有音乐天赋。

在现在的社会他确定能成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

可是,在当时,能吗他为了看一看、摸一摸自己心爱的小提琴,仅仅是摸一摸,却被毒打致死!天下竟有如此凄惨的事情吗可是,这件事却确的确凿地发生了。

我们今日就来学习这一局部内容。

二、充分诵读,体会情感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接下来的9—17自然段,哪一段给你的感受最深,就多读几次,读出你的感受。

小组同学合作读。

三、自主研读,浸润情感1、第9自然段。

〔1〕读,说感受。

〔2〕扬科对小提琴的宠爱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怎么读2、第10、11自然段。

〔1〕范读10-11自然段。

〔协作录像〕〔2〕说说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怕——他怕,他不敢动。

恐惊、格外当心、闯进了笼子的小动物、静、月光偏偏照在他身上。

〕他在想些什么怎么读出怕的语气〔爱——眼巴巴地、很久很久、无法抗拒、推、跪、抬、望〕〔3〕他在想些什么怎么读指导体会可怕挨打又极度渴望摸摸小提琴的冲突的心情。

感情朗读。

[板:无法抗拒怕————爱]〔4〕自由练读,指名读。

〔5〕看这一局部录像给录像配音。

3、第12自然段〔1〕指名读。

说说你有什么感受〔2〕看录像。

〔扬科被打〕〔3〕本段中表示声音的词语有哪些,请你圈出来。

反应。

这么多的声音说明当时的情景怎样扬科当时会怎样〔4〕这一段应当怎么读①练读②分工合作读〔请一生、小组、全班同学合作朗读相适宜的局部〕4、第13、14自然段〔1〕读第13自然段。

小学五年级《小音乐家扬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份

小学五年级《小音乐家扬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份

《小音乐家扬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份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依据]《小音乐家扬科》为浙江省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1课,原文作者系波兰著作家显克微支。

这是一个凄惨的故事:一个酷爱音乐而极具音乐天赋的八岁孩童,仅仅因为摸了一下地主仆人的小提琴,就惨遭毒打致死。

读了令人扼腕叹息,令人悲愤难平,令人深思不止: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本应该快快乐乐地生活在父母亲温暖的怀抱里,本应该欢欢喜喜地背上书包进学校读书,本应该蹦蹦跳跳地拉着爷爷奶奶的手入游乐场,逛公园……然而,在资本主义的旧社会,为了生存,迫于生计,不得不寄人篱下,任人摆布,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这在当时主人公的人性完全被人抹杀,人的权利根本谈不上保障。

在富人的眼里,主人公就是一只猫,一只小鸟,呼之则来,唤之则去,任人宰割到何种程度?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泛写扬科爱音乐:把自然界的一切声音都当着乐声,更为小提琴的美妙声音所倾倒;同时也铺垫着写出了扬科家的贫穷,暗示着他悲惨结局的必然。

第二部分具体写了扬科摸了一下小提琴而惨毒打致死的经过,按事情发展的过程分为四个场景:(1)食具间外,扬科眼巴巴望着小提琴;(2)食具间里,扬科不小心触动琴弦被人发觉;(3)小木棚里,扬科挨了一顿毒打;(4)屋外长凳上,扬科死了。

故事的语言特色相当鲜明,尤其是通过眼睛来刻划人物的遭遇相当传神。

扬科一出场,“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眼睛是那么地明亮,他是一个漂亮而聪明的孩子。

扬科在食具间外“眼巴巴地通过开着的门,望着挂在墙上的小提琴,望了很久很久”,小提琴可望而不可及,进不敢进,走又舍不得走,内心是强烈的渴望,而现实又令他“怕”,“不敢动”,那种急切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通过“眼巴巴地望”传达给了读者。

扬科被抓住了,他“睁大了惊恐的眼睛”:你们会把我怎么样呢,我怕呀!一种孤单无助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

听说要“打他一顿”,他“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瞪着眼睛”,扬科吓坏了,也没有他说话的权利。

《小音乐家扬科》 设计2)

《小音乐家扬科》 设计2)

《小音乐家扬科》设计(2)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xiaoxue/2012/0411/105894”>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及绘有武松打虎场景的挂图。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重点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抵御、推辞。

侮辱、拒绝、和氏壁、绝口不提(听写后,同座同学相互检查批改)二、启发谈话,”=“”“TOP100”>TOP100导人新课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

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

(板书:景阳冈)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练习”1的填空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填写“思考·练习”1的。

四、抓住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1.各自朗读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打虎的经过。

(1)、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 =“”“”>劲儿就泄了一半。

指导学生理解:‘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只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住武松?在学生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指导学生理解:“就势”是什么意思?武松是“就”着什么“势”把大虫揪住的?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音乐家杨科》精品备课教案二:以音乐为媒介,提高语文素养

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音乐家杨科》精品备课教案二:以音乐为媒介,提高语文素养

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音乐家杨科》精品备课教案二:以音乐为媒介,提高语文素养引言:在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对于文字、语言、文化及社会语境等方面能够有更深入的理解。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音乐这个媒介,来让学生学习更加有趣、严谨、有效。

因为音乐作为非语言形式表达的文化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声音、呼吸、姿态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以,本篇文章将介绍如何以音乐为媒介来提高二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一部分:制定教学目标第一节:语文内容与技能目标1、阅读文本,理解音乐家的生活、工作和追求;2、运用音乐语言,概括出主题和情节等元素;3、运用音乐语言,描述人物和事件的特点;4、运用音乐语言,分析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节:文化内涵与情感目标1、了解音乐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其贡献;2、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加音乐审美能力;3、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4、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审美情趣。

第二部分:教学方法1、音乐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语音韵律和音乐的关联性,让学生通过音乐来感受文字。

可以采用组织音乐听力活动、唱歌、跳舞、演奏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情感认知。

2、语文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文字与音乐的联系,采用音乐配合语言来讲授,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能够通过音乐来增强对于语言文字的感知。

第三部分: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通过介绍音乐家的生活、工作和追求,让学生了解音乐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和作用。

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一下音乐的声音和节奏,营造出音乐的氛围和情感,让学生进入到学习语文的状态中。

2、授课环节通过听取音乐故事,让学生运用音乐语言,概述主题和情节等元素;根据文本内容,让学生运用音乐语言,描述人物和事件的特点;通过听取音乐,让学生分析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

3、巩固环节通过唱歌、跳舞、演奏等多种音乐形式,让学生体验音乐的美妙和魅力,提高其音乐素养和情感认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小音乐家扬科》教学设计之二-
1.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年代距离久远。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上课伊始,老师可向学生简单介绍本篇课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便于学生对波兰19世纪的社会状况有个大致的了解。

2.本课的教学,可以采用自读自悟,相互交流的方法来进行。

首先,可以要求学生比较快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接着要求学生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的,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作者写扬科是围绕酷爱音乐和命运悲惨两个方面来写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应当由学生独立思考来归纳。

第二步,可以让学生再次读课文,想一想:围绕这两方面作者选取了哪些具体的事例?这个问题可以边读书边做不同的标记;也可以摘抄下来。

课文在讲述这两方面内容时,事例并不是完全集中来写的,需要从全文中整理、提炼。

感到有难度的同学,也可以由小组间合作学习来完成。

第三步,教师可将课文中描写小扬科酷爱音乐和命运悲惨的具体事例提炼出来,用教学投影或课件等教学手段出示。

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为下一步理解课文中重要的语句,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情境做准备。

下列内容可供参考:
(1)扬科对音乐是极为敏感的。

①他对音乐极为敏感,具有卓越的天赋才能。

无论走到哪里,他总能听到奏乐声凡
是乡村里能听得到的一切响声,他都注意听着,他觉得都是音乐。

田野里的小虫,果园里的麻雀;青蛙、啄木鸟、甲虫,甚至风吹木杈在他的耳中都是美妙的音乐。

因此,大伙儿叫他小音乐家。

②他对音乐痴迷的追求。

他到树林里采野果,为倾听大自然之声,常常是一个野果也没采到。

堆草料时,听风吹得他的木杈呜呜作响而入神,因而被监工狠狠地抽打。

春天来了,他常常跑到河边去做笛子;傍晚,又静静躺在河边听虫鸣;他自己做了一把小提琴,尽管声音小,太小,就像蚊子哼哼似的。

可是扬科还一天到晚拉着;为了能听到乡村旅店里传出的脚踏地板的声音、少女歌唱的声音、小提琴奏出的轻欢乐曲以及大提琴应和着的低沉的调子,他常常悄悄地躲在墙角下静听着。

(2)小扬科的命运是十分悲惨的。

①小扬科出身低贱。

母亲是个短工,好像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因此扬科年仅八岁就去做牧童。

②扬科遭遇惨。

他为了进食具间看小提琴,不小心弄出了轻微的凄惨的响声,惊醒了睡在屋里的那个粗鲁的人,于是遭到一场毒打。

第二天,更夫在管家的授意下,夹起扬科,像夹一只小猫似的,再一次毒打了他,小扬科就这样在惊吓与毒打下死了。

第四步,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可以引导学生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方面谈;也可以从赏析文中的语言文字、表现手法方面谈;学生还可以朗读的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引导学生品评语言文字,下列句子可作参考:
①他到树林里去采野果他说:妈妈,树林里在奏乐呢,噢咦!噢咦! 作者用象声词噢咦来模拟树林的响声,并且连用两个,说明在扬科耳边听到树林的乐声非常清丽,很有节奏。

后面再加上省略号,说明他还感到这乐声悠远、持久、连绵不断,难怪他听得入了迷,沉醉于此而忘记了采野果子。

从这个句子中可以感受到扬科的乐感十分强,有音乐才能。

②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干,甲虫嗡嗡地叫。

扬科躺在河边静静地
听着。

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描写了春天傍晚小河边各种动物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在小扬科的耳朵里分辨得那样仔细。

呱呱的青蛙声是粗犷的;笃笃的啄木鸟是清脆的;嗡嗡的甲虫是低微的,而这些声音组合在一起,在小扬科听来简直是一曲交响乐。

由此可见他对音乐是多么敏感。

③小提琴的声音多么美妙呀!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

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就够满足的了。

这段话是对小扬科向往小提琴的心理描写。

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交换的结果是能有一把小提琴,但小扬科知道除了自己,他是一无所有的,所以这个奢望太高,是达不到的,所以降低奢望为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但地主仆人的小提琴怎么会让他随便的摸呢?小扬科不得不再次降低要求,认为哪怕只摸一下就满足了。

从小扬科对小提琴能有一把,到能摸一摸,又从能摸一摸到只摸一下的强烈向往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小提琴酷爱的程度,其间的奢望一降再降,让人感到他的命运的悲哀。

读后多么令人心酸啊!
④后来听到骂声,鞭打声,小孩的哭声,吵嚷声,狗叫声。

烛光在窗户里闪动,院子里闹哄哄的。

这里只讲了各种声音,并没有直接写扬科挨了打。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声音想象得出那个人先是骂扬科,接着用鞭子抽打他。

扬科哭了,打骂声、哭声引出来一些人吵吵嚷嚷,连狗也受到惊动叫了起来,烛光闪动,闹哄哄的,说明人很多,七嘴八舌,议论不休。

这里作者采用声音场面描写,让人能想象出小扬科在这样的场面之中,会受到怎样的惊吓,他会,在这种声音场面的描写中,表达了作者对小扬科寄予深深的关注和同情。

⑤更夫夹起扬科,像夹一只小猫似的,扬科一句话也没
有说,他也许是吓坏了,只是瞪着眼睛,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

这里作者采用了比喻:夹一只小猫似的,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

从比喻句中可以感受到当时的小扬科是多么可怜,孤苦无援,就这样一个弱小无助的孩子,还要再一次遭受毒打,多么值得同情啊!
⑥扬科躺在长凳上。

屋子前边有一棵樱桃树,燕子正在树上唱歌。

姑娘们从地里回来,一路唱着:啊,在碧绿的草地上从小溪那边传来笛子的声音。

扬科听村子里的演奏,这是最后一次了。

这段话是对扬科死前周围景物的描写。

这段描写中突出一个美字。

景美:樱桃树、小燕子、姑娘;音乐美:燕子在风中唱歌;姑娘在路上唱歌;小溪边传来笛声。

而这一切都是在反衬小扬科命运的悲惨。

就是这美好的大自然、美好的生活、美妙的音乐对扬科是最后一次,小扬科就是带着对生活的依恋与热爱,带着对音乐的依恋与热爱死去了。

⑦小音乐家扬科睁着眼睛,眼珠已经不再动了。

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

这里赋予白桦树以人的情感,通过白桦树不住地号叫,来诅咒暗无天日的剥削社会,来为小扬科悲惨遭遇鸣不平。

3.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流畅,描写细腻,感情真挚,想象丰富。

课文中出现许多比喻句、拟人句。

例如:田野里,小虫为
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

小提琴奏出轻快柔和的乐曲,大提琴用低沉的调子和着。

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应鼓励学生做摘录笔记,鼓励学生背诵。

同时,鼓励学生在理解中运用。

读完课文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写写读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