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课件】金匮要略奔豚气病第八七版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PPT精品课程讲义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 **大学 **医院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概述: 概念:奔豚气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疾病,其特征为发作时自觉有气 从少腹上冲心胸、咽喉,痛苦异常,难以忍受,随后冲气渐平,一 如常人。 类病鉴别:冲疝、肾积奔豚 《素问· 骨空论》云“冲脉为病,逆气里急……此生病,从少腹上冲 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 《难经· 五十六难》“肾之积……名曰奔豚
4
本病的病位与所涉脏腑: 病位——常在下焦肝肾,也与心阳不足 有关 病在心肾——多与少阴心肾阳气不足有 关 病在肝者——多系肝郁化火上逆 无论在心肾还是在肝,都与冲脉有关。
5
本条的疑点 原文前半段中“吐脓”、“惊怖” 、“火邪”“皆从惊 发得之” ◆历代《金匮》注家对此句的认识 (1)认为有脱简、缺文:如《金鉴》《直解》。 (2)认为是借宾定主的写法:如黃树曾《释义》 我们的观点:存疑待考,不作强释。
6
证治举例 肝气奔豚 【原文第二条】 本证的诊断要点: ◆特征性症状——“气上冲胸” ◆具有辨证意义的伴随症——腹痛、往来 寒热 ◆尚可见眩晕、口苦、烦躁、失眠等 病机归纳:肝郁化热,冲气上逆 治法:养血调肝,降逆平冲。
7
方义分析 李根白皮-清泄肝热,平冲下气 《名医别录》“大寒,主消渴,止心烦、逆奔气” 黃芩、生葛-清热 半夏、生姜-降逆和胃 当归、川芎、芍药-养血调肝 芍药、甘草-缓急止痛 临床应用: 抓住“气上冲胸”的主症 把握肝郁化热,冲气上逆的病机 Nhomakorabea8
【原文第三、四条】
汗多伤阳,复受外寒 阳虚阴盛 素有水饮,汗多伤阳, 水饮内动 必发奔豚(三条) 心肾阳虚 冲气上逆 欲作奔豚(四条)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金匮 课件

【讨论】 奔豚病名始见于《内经》、《难经》。《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 曰:“肾脉……微急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素问· 骨空 论》曰:“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从少腹上冲而痛,不得前后,为 冲疝。”《难经· 五十六难》曰:“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 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 《内经》所论奔豚与《金匮要略》所论奔豚气病内容基本一致,多为 功能性病变;而《难经》所论奔豚属肾积引起的奔豚,即实质性脏器 病变诱发奔豚发作。 1993年遇一中年妇女患者,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家属要求带中 药回家服用。其所述症状有典型的气从少腹上冲胸咽现象,中医诊为 肝积奔豚,处以奔豚汤方。其家属听后言及,早些时候一当地医生亦 诊为奔豚病,服过奔豚汤。患者回家两月后即病亡。此案例说明积病 奔豚临床确实存在。
【临床举例】 林某,男,32岁,1974年10月间门诊。主诉:近日 来,晚间欲睡时,常先从少腹结一肿块,恶心欲吐,后觉 有股气从少腹开始,直冲咽喉,胸闷异常,喉间似有痰, 呼吸困难,张口喘气,且大汗淋漓,面唇脱色,手足逆冷, 不能言语,几乎丧失活动能力。但过一段时间,上述诸症 渐解,越日只感精神不振,其余如常人。经心、脑电图检 查未能确诊,治疗无效而求中医诊治。察患者体壮,左下 肢因枪伤行截肢。舌质偏红,苔薄微黄,脉弦。病因术后 忧思过度,致成此证。长期情志郁结,使气结不行,气郁 化火,郁火上逆,随冲脉直上胸咽,即气病奔豚也。拟疏 肝清热,降逆平冲,处方:奔豚汤加减。生姜、生葛根、 半夏、甘草、川芎、当归、黄芩、枣仁各10g,芍药15g, 赭石21g,远志8g。水煎服。药后当夜似有欲发之征,然 未发病。二诊原方赭石加至30g,服后该夜安睡如常,连 服4剂而愈,至今未复发。[张振辉.奔豚验案三则.陕西中 医,1986,﹙1﹚:22]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②...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②...《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②(胡希恕)【现柴胡证用柴胡的方子,但为了治奔豚,用李根白皮替换柴胡】妄言忘语持不变之经,达万变之易来自专栏评析《胡希恕讲解金匮要略》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这个奔豚病是什么病呢,它一发作的时候,从少腹起,就是从小腹往上冲,上冲咽喉,由胸一直到咽喉这地方。
发作的时候人简直就是活不了的样子,发作欲死。
可是呢,复还止,一会儿就过去了,恢复正常。
从这几句话,我们知道奔豚病是个发作性的神经的反应,那不就是现在的神经官能病。
那么神经官能病在什么基础上发作呢?在惊恐的基础上发作的。
你看我们拿烧针,这烧针给人治病,他受了这么一种刺激,这个人发惊悸,在严重的惊悸的基础上诱发奔豚这种症状,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发作欲死,可过去了像常人一样。
像那个羊痫风似的,它来了就是这么一阵,这个就是神经上的问题,不是一个实质的病。
所以后世对这个的解释,说是肾气,这是不对的,与肾气一点关系都没有,你看底下这个治疗就知道了。
(妄语:这个理解不准确,不是古人说的不对,是你理解偏差了,古人说的肾气包括一部分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①)①《小言黄帝内经》什么是肾气?(南怀瑾)他说这个皆从惊恐得之,不是说我们外边的事物,让我们可惊可恐,受了这么种刺激得了病,这是错解。
这里惊恐是个病名,就是像这个惊发一样,在这种惊恐的症候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生奔豚,应该这么解释。
我们看看底下讲的具体治疗,有这么几节。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汤方甘草芎藭当归各二两半夏四两黄芩二两生葛五两芍药二两生姜四两甘李根白皮一升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这个奔豚汤药不常用,因为这个情形很少见。
它这一段说的是少阳病,往来寒热是柴胡证四个主要证候之一,腹痛也是属于柴胡证。
奔豚没有不气上冲胸的,一直到咽喉,发作欲死嘛,气上冲胸,胸胁也没有不满的对吧,所以这个病证的反应整个是柴胡证。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课件

A.腹痛 B.气从少腹上冲咽喉 C.心烦
D.往来寒热 E.脐下悸 F.气上冲胸
(二)填空题
1.根据<金匮>原文所述,奔豚气病的主要症状
是
,
;
。
2.发汗后烧针令其汗,病发奔豚的内治法
是 2019/11/25
,
;主方
。
25
(三)简答题
1.奔豚汤所治病证的病机、证候如何?其治法、 方药是什么?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 升,内 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日三服。
2019/11/25
16
【分 析】
病因病机: 下焦素有停饮 汗后伤阳,引动宿饮
欲作奔豚 (发生趋势)
主症:脐下悸,欲作奔豚,小便不利。
治法:通阳降逆,培土治水。
方剂: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2019/11/25
左关脉弦,是肝胃气上冲,改予理中汤加肉桂、吴
茱萸,以暖胃温肝,服后痊愈回乡。两月后函询未 复发。(摘自《岳美中医案集》第49页)
2019/11/25
15
(三)阳虚饮动
【原文】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 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4)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 桂枝 四两
(2)苓桂甘枣汤所治奔豚病的病机是:
A.心阳亏虚 B.冲气上逆 C.阴寒上冲
2019/11/2D5 .水饮内动 E.胃气上逆
24
4.X型题
(1)奔豚汤中所含的治法有:
A.清热 B.养血调肝 C.和胃降逆
D.通阳利水 E.平冲 F.和解少阻
(2)奔豚汤原文所治奔豚气病的症状有: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PPT课件

3.治法:内外并治,温经散寒,调和阴阳,平冲降 逆。
第4条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提 要
论述了过汗后阳虚,引动下焦素有 之水气,欲作奔豚的证治。
讲 解
1.病因病 机: 下焦素有水饮(阳虚) 下焦水饮乘虚有上逆之势过汗伤及心阳 2.症状: 脐下悸动(自觉) 小便不利(以方测证) 3.治法:通阳降逆,培土制水 4.方药: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第1条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 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 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 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提 要
本条论述奔豚气病的病因和
主症。
讲 解
1. 成 因 : 与“惊恐”密切相关,如《诸病源候论》即 认为奔豚病“起于惊恐忧思所生。” 2.证状: 特点:具有发作性,未发作时状如常人。 发作时可见: 自觉气从少腹起,上冲至心胸咽喉, 此时病人极端痛苦,难以忍受, 后即冲气渐渐 平复如常。
第3条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 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 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提 要
论述了汗后阳虚,寒气上逆而发奔豚的证
治。
讲 解
1.病因
病机:
药物发汗+烧针发汗--过汗伤心阳
心阳虚不能制下,阴寒之气上逆凌于心 寒邪从针孔侵入,以致局部血行瘀滞。
(与心肾有关,特点是外寒引动内寒,寒气引动冲 气。) 2.症状:
第2条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 奔豚汤主之。
当归
甘李根白皮 黄芩 川芎 生姜 半夏
生葛
芍药
甘
提 要
中医专业金匮要略教案第8讲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2、主要内容
(1)奔豚气病的概念、成因与主症及其奔豚汤证治。
(2)桂枝加桂汤与苓桂甘枣汤证治方药。
3、小结
奔豚气病的证候特点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胃肠神经官能症,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复习思考题
1、奔豚气的成因、主要症状是什么?
2、奔豚气病有哪几种类型?它的证候是什么?
解决方法:深入剖析、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法
课堂讲授
新进展或补充教学内容
与《伤寒论》奔豚进行比较归纳
教具
多媒体
专业词汇
奔豚气病(Bentunqi Bing);奔豚汤(Bentun Tang);桂枝加桂汤(Guizhi Jia Gui Tang)
教学内容
1、导言
《中基》《伤寒论》均学习过奔豚。本篇为奔豚气,而且重复《伤寒论》两条原文,突出体现了《伤寒》《金匮》紧密联系不可分。
3、桂枝加桂汤证与苓桂甘枣汤证,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参考书籍
或网址
21世纪课程配套教材《金匮要略教与学》
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金匮要略》(案例版)
课后分析与小结
第八讲
授课章节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授课对象
授课时数
1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教学目的
与要求
【掌握】奔豚气病的主症及辨证论治。
【了解】奔豚气病的概念及成因。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奔豚气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分型证治。
2、桂枝加桂汤证与苓桂甘枣汤证的鉴别。
教学难点
1、桂枝加桂汤与苓桂甘枣汤证比较。
2、奔豚汤方义。
奔豚气诊断与治疗PPT

药物治疗:使 用抗胆碱能药 物、β受体阻滞 剂等药物进行
治疗
手术治疗:对 于严重的奔豚 气患者,可以 考虑进行手术
治疗
心理治疗:对 于心理因素引 起的奔豚气, 可以进行心理
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调整饮食、作 息等生活习惯, 减轻奔豚气的
症状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 免过度劳累和紧张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 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 免情绪波动过大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 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 情绪波动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保持良好的睡眠,避免熬夜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和抑郁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避免过度 劳累和情绪波动
饮食清淡,避免 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焦虑 和紧张
定期进行身体检 查,及时发现并 治疗相关疾病
奔豚气: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发作时患者感觉有气从胸中冲出,如豚鱼之奔突 心绞痛:表现为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发作时患者感觉有气从胸中冲出,如豚鱼之奔突 心肌梗死:表现为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发作时患者感觉有气从胸中冲出,如豚鱼之奔突 肺栓塞:表现为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发作时患者感觉有气从胸中冲出,如豚鱼之奔突 气胸:表现为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发作时患者感觉有气从胸中冲出,如豚鱼之奔突 心包炎:表现为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发作时患者感觉有气从胸中冲出,如豚鱼之奔突 肺心病:表现为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发作时患者感觉有气从胸中冲出,如豚鱼之奔突 胃食管反流病:表现为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发作时患者感觉有气从胸中冲出,如豚鱼之奔突 焦虑症:表现为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发作时患者感觉有气从胸中冲出,如豚鱼之奔突 抑郁症:表现为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发作时患者感觉有气从胸中冲出,如豚鱼之奔突
奔豚气科普讲座PPT

结论
结论
奔豚气是海洋生物交流的重要方式
研究奔豚气对于理解海洋生物行为和保 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奔豚气的特点
个体识别:奔豚气可以作为个体识别的 标志之一 意义重大:奔豚气对物种的繁殖、求偶 和社交行为等具有重要影响
奔豚气的使用
奔豚气的使用
交流传递信息:奔豚气通过声音传 递信息,如警告、求偶等 定位和导航:奔豚气有助于物种在 海洋中进行定位和导航
奔豚气的使用
社会结构:奔豚气在维持物种社会结构 中起到重要作用
奔豚气科普讲 座PPT
目录 介绍奔豚气 奔豚气的特点 奔豚气的使用 奔豚气的研究意义来自保护奔豚气 结论介绍奔豚气
介绍奔豚气
奔豚气是一种海洋生物发出的声音 信号 奔豚气的音色高亢悦耳,可以传播 数十公里
介绍奔豚气
奔豚气是海豚和鲸鱼等物种常用的交流 方式
奔豚气的特点
奔豚气的特点
频率广泛:奔豚气的频率范围 可达100 Hz-100 kHz 多样性:不同物种的奔豚气声 音差异显著
奔豚气的研究 意义
奔豚气的研究意义
生物学:通过研究奔豚气,可 以深入了解海洋生物的行为习 性和社交模式 生态学:奔豚气的研究有助于 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 健康状况
奔豚气的研究意义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奔豚气的研究能够 为保护和管理物种多样性提供重要依据
保护奔豚气
保护奔豚气
减少噪音干扰:降低海洋中的噪音 污染,保护奔豚气的传播和识别 可持续捕鱼:限制非法捕鱼和减少 捕鱼活动,保护奔豚气的栖息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运用: 1.福建俞长荣教授认为本方适用于七情郁结之肝气冲逆的
奔豚汤,包括现代医学所称的某些神经官能症、植物 神经失调和更年期综合症等多种疾病。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
其辨证要点是“气上冲”、“腹痛”常兼而有之,至 于往来寒热,则较少见。并认为“气上冲”的主要表 现是患者自觉有一股气从腹部上冲胸咽,有的仅觉咽 喉部或胸中室塞,并伴有肝气久郁,情志失调的某些 疾病。有病案1,女38岁梅核气,2.失眠 女19岁平时 成绩优异,性格内向,好胜,高考落榜,情绪波动, 遂致失眠。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
《纲目》:李根白皮刮去皱皮,炙黄入药 用。《本草逢原》:“《药性论》云入 药用苦李根皮,而仲景治奔豚气用甘李 根皮,时珍疑为二种,不知仲景云甘, 是言其李之甘,《药性论》言其苦,是 言其根之苦。”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
李根白皮为治奔豚的专药,清肝下气, 黄芩、葛根清火平肝;川芎当归芍药养 血调肝,甘草合芍药缓急止痛;生姜半 夏和胃降逆。以加强李根白皮的清热下 气之功;甘草缓急,并调和诸药。合而 用之,清肝热,降逆气,和肝气,热清 气下,肝血调和,则奔豚诸症自消。
分析: 发汗后——伤阳 脐下悸者,欲作奔豚——阳虚不能制
下,水饮欲动,有上逆之势。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
病机:汗后阳虚,水饮内动 治法:通阳降逆,培土制水 方药: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重用茯苓,利水消饮,宁心定悸;桂枝通阳化 水而降逆,与茯苓相配温阳利水;甘草、大枣 健脾培土以制水 ,甘澜水,行而不滞,徐忠: “用甘澜水,助其急下之势”,共奏培土制水 之功。
2.奔豚气病:又称奔豚,豚,小猪的意思。 一说是江豚。以“气从少腹上冲咽喉, 发作欲死,复还止”为其特征。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
鉴别: 冲疝——以疝痛为主。 肾积奔豚——少腹素有积聚——属积聚。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
一、成因与主症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
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 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 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1)
奔豚汤方: 甘草 川芎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 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
[分析] 气上冲胸——肝郁化火,循冲脉上逆。
主症: 腹痛——肝郁气滞,血行不畅 往来寒热 ——肝与胆相表里,肝气郁结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 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4)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 桂枝四两 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
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 以勺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
分析: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 ——发汗过多,则心阳受损 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 ——寒邪从烧针部位侵入 , 针处局部气血瘀滞 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阴寒内盛,阳虚阴 乘,下焦寒气挟冲气上逆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
病机:过汗感寒,阳虚阴乘。 治法:外施灸法,温经散寒,活血行滞;
则少阳之气不和。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
病机:肝气郁结,化热上冲 治法:养血平肝,和胃降逆 方药:奔豚汤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
《中药大辞典》:李根白皮为李根皮的 韧皮部,李树根部树皮的白色部分。李 根白皮性味咸寒,《长沙药解》指出其 “入足厥阴肝经”,“下肝气之奔冲, 清风木之郁热”,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
奔豚气病的成因多由惊恐引起,但 并不单纯指惊嚇和恐惧,如《诸病源候 论》认为奔豚气病“起于惊恐忧思所 生”。所以这里的惊恐二字,应理解为 是概括了多种精神方面的刺激。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
二、证治 (一)肝郁化热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 奔豚汤主之。 (2)
加重桂枝的用量,也提示桂枝的桂枝是治疗寒 性奔豚的要药。 2.桂枝加桂汤亦有主张加肉桂的,肉桂味厚下行, 能温散少腹积寒,温肾纳气。其意在“伐肾邪, 泄奔豚之气”。 3.可参考临床症状、病机灵活选用。 甚至于如内 外寒邪俱盛,既可加重桂枝,同时伍入肉桂。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
(三)阳虚饮动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
奔豚汤证
桂枝加桂汤证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病机 主症 治法
肝郁化热上冲 过汗复寒,阳虚 汗后阳虚,水饮内动 阴乘
“奔豚气冲胸, “气从少腹上至心,“脐下悸者,欲作奔豚 腹痛,往来寒热”针处核起而赤”
养血平肝,和胃 调和阴阳,平冲 通阳降逆,培土制水
降逆
降逆
选方 奔豚汤
桂枝加桂汤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用药
甘草 川芎 当 归 半夏 黄芩 生葛 芍药生姜 甘李根白皮
桂枝 芍药 甘 草 生姜 大枣
茯苓 桂枝 甘草 大 枣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
对条文的教学要求: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
内服桂枝加桂汤,调和阴阳,平冲降逆。 方药:桂枝加桂汤
桂枝汤的基础上重用桂枝之量成方。方中桂枝 重用,振奋阳气,平冲降逆,更加炙甘草、生 姜、大枣辛甘化阳;芍药敛阴和营,与炙甘草、 大枣相配,酸甘化阴;共为调和阴阳,降逆平 冲之方。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
关于加桂 1.桂枝汤加桂枝,振奋心阳外固卫气,内平冲逆。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
4.此外,用治肝气郁结上逆冲击心神致口 干,心烦,游走,失眠。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
(二)阳虚寒逆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 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 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3)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
3.肝气上逆奔豚病有多发趋势,且症 状多不典型,不少患者按一般肝郁证治 疗无效,一、长期忧思,肝气郁结,久 之肝气上逆冲胸与肺气相搏结致烦躁, 胸闷,甚则胸痛气短,此类人常用“拔 气”(深吸气)来述自己肺气受阻欲伸 的痛苦证券,二、肝气郁结,逆气上冲, 易激动心包络而致心悸(心动过速), 气短,肢颤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
2.福州市第一医院,陈有琼,用奔豚汤治疗肠易 激综合症40例,以腹痛、腹泻,神疲乏力,性 情急躁,大便粘液为主症,大便常规检查仅有 粘液或少量红白细胞,肠镜检查:结肠粘膜充 血水肿。X线示:结肠袋清晰或增多或变细, 未见器质性病变。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现代医学认为主 要与精神因素及饮食和药物因素有关,属中医 腹痛,泄泻范畴,病在肝脾。
一、概说: 1.沿革: 1)始见于《内经》。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云“肾脉微急,为沉厥奔脉,足不收,不得前 后。” 2) 再现于《难经》。《难经·五十六难》云 “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 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 痿、少气”, 3)完备于《金匮要略》。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 王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