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7.1《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 优秀课件1大象版

合集下载

光合作用的发现PPT教学课件(1)

光合作用的发现PPT教学课件(1)
3、能准确判断水绵细胞中释放氧的部位;而后用完全曝光 的水绵与之做对照,从而证明了实验结果完全是光照引起的,
并且氧是由 叶绿体 释放出来的
光合作用释放的O2到底是来自H2O,还是CO2呢, 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1930年,(美)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aen)
1、同位素标记法(自学P53小
思考:
为什么春夏两季植物的叶子翠绿 醉人,而深秋树叶则金黄斑斓呢?
这些都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中 的色素有关
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
叶绿体中的色素
外内 基 膜膜 质 叶绿体结构模式图
基 粒
(色素)
功能:
吸收
传递
转化
光能,
用于
光合
作用.
类胡萝卜素
(含量占 1/4)
⒈雨天和雾天,公路上常出现汽车“追 尾”事故,原因是什么?
⒉我国公安部门规定,坐在小型客车前 排的驾驶员和乘客都必须在胸前系上安 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哪种情况下可 能对人造成的伤害?
板书设计
9-2 惯性 惯性现象
一、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酒精 水
先暗处理, 再一半曝光,
一半遮光
1、为什么对天竺葵先进行暗处理? 2、为什么让叶片的一半曝光, 另一半遮光呢? 3.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1、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淀粉)消耗掉
2、部分遮光、部分曝光,是为了进行对照
3、绿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1880年,(美)恩格尔曼(C.Engelmann)的实验
A组:
B组:
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
讨论:
1、这两组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蜡烛燃烧和小白鼠呼吸需要的是什么气体? 3、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五年级科学上册7.1《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 精选教学PPT课件2大象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7.1《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 精选教学PPT课件2大象版

叶部分遮光
暗处理 光照
滴加碘液
这个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植物在光下产生了淀粉。
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 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活动称 为光合作用。这样,柳苗的生长之迷也终于被揭开了。
五、1939年美国的科学家鲁宾 (S.Ruben)和卡门(M.Kamen)利 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了探究实验。
但父亲是心甘情愿又志得意满的,至 少他每 次与我 说话都 在努力 表达这 样的意 思。而 我,越 发地不 安。
我今年22岁了,父亲52。我4岁时母亲 改嫁他 乡,父 亲和我 磕磕绊 绊地活 着。多 少年了 ,数也 数不清 楚,那 些漫长 的日子 怎么可 以用一 个数字 说过来 呢?
父亲的智商比一般人要低一点,生活 简单得 像几条 纵横的 网格。 很早的 时候, 别人扔 掉一架 破木车 ,他捡 回来, 敲敲打 打,然 后拖着 上路了 ,沿途 把别人 扔下的 酒瓶废 铁等破 东西捡 上车拖 回家。 时间久 了,乡 邻们也 把不要 了的东 西放到 他车上 。我整 天埋在 那一堆 破烂里 翻翻拣 拣,穷 人的孩 子,六 七岁就 当了家 。
提出问题:探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到底来自
二氧化碳还是水?
1、需要标记什么元素?C18O2、H218O 2、怎样设计对比实验?
C18O2+H2O CO2+H218O
C18O2? CO2?H2OH218O
第一组
第二组
预测1:第一组为O2,第二组为18O2,来自H2O; 预测2:第一组为18O2 ,第二组为O2 ,来自CO2; 预测3:两组既有18O2、也有O2,来自两者。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多少年我已经不记 得了。 我用纸 盒子里 的钱交 学费, 买作业 本,也 偶尔买 点肉做 给父亲 吃,是 恬然的 安静感 觉。这 样的日 子让人 有种惯 性的依 赖,像 一只鸟 的飞翔 ,没有 转弯和 阻隔。

【精选】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7.1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 |大象版 (共15张PPT)

【精选】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7.1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 |大象版   (共15张PP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开 始 观 察
24 小 时 后
3 天 后
8
植物的 向性
向光性 向触性 向地性
光 触碰 地球引力
9
植物的根向水分充足的地方生长 10
沙拐枣:
根系发达,5-8 条侧根成伞状, 分布在离水源较 近的地方。 11
植物的 向性
向光性 向触性 向地性 向水性
光 触碰 地球引力 水
12
植物的 向性
向光性 向触性 向地性 向水性 向化性
4.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松树,笔直挺拔,这是 __向__地__性__。
14
你能培育出这 样的植物吗?
15
光 触碰 地球引力 水 化肥
植物的根在土壤中总是向着肥料较多 的地方生长—向化(肥)性
13
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1.土壤中水分布不均匀时,根会向较湿润的 地方生长,这是__向__水__性___。 2.根在土壤中会朝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这是___向__化__性__。
3.捕虫草捕捉小虫,这是_向__触__性__。
植物的向性
1
窗台上的绿豆苗为什么会这么长?
2
向日葵
向日葵为什么会随着太阳转动? 3
向光性

植物的 向性
4
牵牛花的卷须接触到竿棍之 类物件就会弯转而缠绕其上
5
当捕蝇草的叶子上有小虫闯入时,能 以极快的速度将其夹住,并消化吸收
6
植物的 向性
向光性 向触性
光 触碰
7
7 小 时 后
2 天 后
对 地球引力 作出反应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大象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大象版

当时证明:柳树的生长只需要水
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
2、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的实验 指 出: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如果是你今天做的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 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吸收了二氧化碳,产生了氧气。
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
3、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德实验
成功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同时证明:光合作用的进行需要光照条件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
的》|大象版
2020/9/6
◆发现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 ◆光合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是一个巨大的能量转换器
?你知道吗 ……
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
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
1、范·海尔蒙特实验
土壤100千克 柳树2.5千克
只浇水 五年后
土壤99.9千克 柳树82.5千克
小结:光合作用是在许
多科学家们多次的实验下才 被发现的,绿色植物进行光 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 水,条件是光,产物是贮藏 能量的有机物和氧。
1、蜡烛易熄灭、小白鼠易 窒息而死。
2、蜡烛不容易熄灭。
3、小白鼠不易窒息而死。
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
4、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吉尔 曼发现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 的场所,而且还证明了光合作 用需要光照才能进行。
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 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 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可以用下列式子概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氧化碳+水
光能 叶绿体
有机物 +氧气
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 植物合成食物时需要什么?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历史 上许多学者的成果就为这些问题提供了答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 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 》大象版 (共25张PPT)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 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 》大象版 (共25张PPT)

1779年,英格豪斯(荷兰)实 验
阳光下,不久,漏斗里就有小气泡上升。
1779年,英格豪斯(荷兰)实 验
等试管收集了一大半气体后,他把点燃 的蜡烛放到试管里,顿时看到了

1779年,英格豪斯(荷兰)实 验
等试管收集了一大半气体后,他把点燃 的蜡烛放到试管里,顿时看到火焰增亮 了。
1779年,英格豪斯(荷兰)实 验
讨论:
2、蜡烛燃烧和小白鼠呼吸需要 的是什么气体?
答:氧气。
讨论:
3、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答: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吸收 坏空气,产生好空气。
讨论:
普利斯特利实验给人们什么启示?
1 绿色植物在阳光下产生的气体, 能够让蜡烛继续燃烧;
2 绿色植物在阳光下产生的气体, 也是动物生存所需要的。
1779年,英格豪斯(荷兰)实 验
把烧杯放到暗处,就没有气泡产生。
1.英格豪斯的实验结果说明,光 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答:光照。 2.在光照下绿色植物究竟释放了什么气体? 答:氧气。
结论:只有绿色植物的绿叶绿枝在光照下,
1782年,谢尼伯(瑞士)实验
谢尼伯对植物学有着广泛的兴趣 。他继续重复研究普里斯特利和 英格豪斯的实验,于1782年发现 ,植物在阳光下,既能把坏空气 变好,又把坏空气作为自身的养 料。


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碳的水化生合理物 +
活动称为光合作用水:+
氧气
二氧化碳
叶绿 体
经历了近200多年的时间,科学家 们才对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有了比 较清楚的认识。因此科学发现是艰 难的。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 综合利用各学科的成果和研究手段 ,就不会有科学的发现。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7.1《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大象版 (共18张PPT)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7.1《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大象版 (共18张PPT)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年8月2021/8/92021/8/92021/8/98/9/20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8/92021/8/9August 9, 2021
探究活动:探究植物会释放氧气
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植物在光下制造氧气。 2.扩展学生思路,体会不同的实验设计思路。 方法一: 准备:萝卜种子,垫有吸水纸的集气瓶,磨沙玻璃板, 凡士林,竹签。 步骤: 1.先将萝卜种子浸润,待长垫有吸水纸的集气瓶出 胚根后,放入垫有吸水纸的集气瓶内(每瓶磨沙玻璃板约 30~40 颗种子),并使其保持湿润。 2.在有光的条件下使种子萌发成幼苗,实验前一天 用磨沙玻璃板涂凡士林封口。 3.把装置放在阳光下半小时,打开封口,迅速把快 要熄灭的竹签伸入瓶内,观察竹签燃烧的情况。 4.讨论:竹签能重新燃烧起来,证明光合作用产生 了什么?(氧气) 方法二: 准备:两只无色透明的塑料饮料瓶,几条小鱼,两段水草。 步骤: 1.在两只无色透明的塑料饮料瓶里各放入几条小鱼和一段水草,要使两个瓶中的水草 一样多,鱼的大小、数量也相同。 2.旋紧瓶盖,将一瓶置于照光条件下,另一瓶放在黑暗中。 3.每天观察并记录小鱼和水草的状态。 4.讨论: (1)两个瓶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两个瓶的光照条件不同,使得水中的含氧 量不同) (2)为什么要使两个瓶中的水草多少相同,鱼的数量和大小、种类等等也相同?(保 证变量是唯一的) 在实验中,两个瓶中还有哪些因素应当是相同的?(瓶子内的水量、瓶子的大小等)

1.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大象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大象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大象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引入在五年级的科学上册中,我们学习了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其中包括生物的营养方式。

而光合作用就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方式。

那么,我们知道光合作用是什么吗?它是怎样被发现的呢?本文将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二、什么是光合作用在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中,通过吸收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成为光合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光合作用的产物氧气是人类生命所必需的。

三、光合作用的历史发现关于光合作用的历史发现,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巴利和比利时的约翰内斯.冯赫尔莫。

当时,他们发现一种绿色的藻类可以将光线转化成能量进行生命活动。

在19世纪时,英国科学家约翰.布莱斯发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有机物,从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存在。

在20世纪初,德国生物化学家门德尔森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以及一些细菌类等光合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途径。

这项研究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到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们逐渐发现,光合作用不仅是植物进行生命活动的方式,而且在大气、水中的浮游生物,如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等都以光合作用为主要营养方式。

四、实验方法和结论门德尔森和他的同事们通过在光照环境下测量绿色植物放出的氧气和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发现在光照环境下,植物会放出氧气。

他们随后发现,如果将植物置于完全暗处,氧气的产生会急剧下降。

这个实验结论表明,光合作用是仅在光照环境下发生的。

在之后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光合作用的关键是叶绿体细胞膜中的色素分子吸收光子的能量。

它们将被吸收的能量转换成电子流,促使水的分解代谢和产生氧气。

五、结语通过科学家们的研究,我们对光合作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它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氧气和有机物,同时也是地球生命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象2001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第七单元 生生不息的原动力 1 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大象2001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第七单元 生生不息的原动力  1 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什么叫做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自身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2.画出相关实验示意图,初步理解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讨论、交流、研讨活动中,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集体的讨论研究活动,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3、英格.豪斯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只有绿叶和绿枝才能真正把空气由坏变好。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让学生知道光合作用离不开阳光的照射,必须有这样充分的条件,光合作用才能产生。
(四)谢尼伯“阳光实验”(5分钟)
1782年谢尼伯采集了绿叶,浸在水里,放到阳光下。叶子很快就持续地吐出一个个小气泡,谢尼伯收集了这些气体。把一片点着了的木条扔进试管时,木条猛烈地燃烧,射出耀眼的光芒。这说明试管内是氧气。接着,他又往水里通进二氧化碳。他发现,通进去的二氧化碳越多,绿叶排出的氧气也越多。
教学过程
一、聚焦环节(2分钟)
(一)引题激趣。
1、师: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与同学们在同步课堂见面。今天我们来学习本册书的最后一个单元《生生不息的原动力》。本单元的第一个是探究《光合作用是怎样产生的》。我们都知道光合作用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那么,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研究这个问题。
学生情况分析:
1、关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五年级的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或多或少已经有了了解。
2、在学习过程中,五年级学生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和尝试,这些都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基础。
3、学生还学过假设、计划、讨论以及通过现象寻找原因等思维方法,所以本节课中学生的思维难度不太大。
4、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原有知识结构,学生在本节课中可能遭遇到的问题可能是:对于几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会容易混淆,科学家们到底是怎样得出的结论,以及不清楚实验的过程。面对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视频,实行由点到面的阶段性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几小时,目的是 什么?
为了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消耗掉。 ( 排除实验中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遮光部分 未遮光部分
1880,[美] 恩格尔曼(C. Engelmann)
实验材料
水绵:由1列圆柱状细胞 连成的不分枝的丝状体。 每个细胞中有1至多条带 状叶绿体,呈螺旋状 。
叶绿体
1845年,[德]梅耶(R.Mayer) 根据 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指出:植物进行光 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 来。
1939[美] 卢宾(S.Ruben)、卡门(M.Kamen)
• 同位素标记法:
1939[美] 卢宾(S.Ruben)、卡门(M.Kamen)
• 假设一: O2来自于CO2 ,则预期A 为18O2 ,B 为O2 • 假设二: O2来自于H2O, 则预期A 为O2 ,B 为18O2 O2
1880,[美] 恩格尔曼(C. Engelmann)
黑暗 无空气 均匀光照、无空气
• 实验结论:
O2是由叶绿 体释放出来的。
叶绿体是绿 色植物进行光 合作用的场所。
1897,[法]佩弗
将植物在光照下进行的这种重要的合 成代谢命名为——
“光合作用”
总结:光合作用反应式:
光能 • CO2+H2O (CH2O)+O2
18O 2
•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H2O。
梦想的力量, 当我充满自信地,朝着梦想 的方向迈进,并且毫不畏惧 地,过着我理想中的生活, 成功,会在不期然间忽然降 临!
1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 脚添了一对翅膀。 2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 而不在他的衣饰。 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 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4、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 先读书。
• 本试验的结论? 植物能够更新空气。
1
2
3
4
1779[荷兰] 英格豪斯
A B
C
• 结论:绿色植物只有在光照下才能更新空气。
1804年,索苏尔的测定
• 一株绿色植物放在密闭钟罩内,钟罩内 的空气是人工配制的(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 碳和氧气)。一个星期后,对钟罩内的空气 进行了测试,发现………
氧气增多了,二氧化碳大大减少。 实验的结果说明:植物能利用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
实际实验结果:柳树增重 >土壤减少量
1642年,海尔蒙特 (J.B. van Helmont)
雨水 五年后
• 柳树质量(2.25kg) • 干燥沙土的质量(90.8kg)
• 柳树重达76.7kg,增重74.4kg • 土壤减少0.06kg
植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水,而非土壤。
1771, Priestley 普里斯特利
• •
索苏尔的进一步实验
• 植物烘干,分析成分: 碳45%、氧 42%、氢6.5%。 • 植物光合作用后增加的质量大于吸收二 氧化碳和释放氧气引起的质量变化。
• 这是由于:水参与了光合作用。
1864, [德] 萨克斯产生淀粉。
1864年,萨克斯
1642年,海尔蒙特 (J.B. van Helmont)
雨水 五年后
• 柳树质量(2.25kg) • 干燥泥土的质量(90.8kg) 土壤重量将减少:74.4kg
• 柳树重达76.7kg,增重74.4kg • 土壤减少0.06kg
依据亚历士多德的回答(假设),预期实验结果:
即:柳树增重=土壤减少的重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