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2023全国甲卷语文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2023全国甲卷语文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2023全国甲卷语文文言文翻译及原文一、概述在2023年的全国甲卷语文考试中,文言文作为考试的一个重要部分,对考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提出了要求。

下面将以2023年全国甲卷语文文言文题目为例,对文言文翻译及原文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提高翻译能力。

二、文言文翻译【文言文原文】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文言文翻译】古时候,庄子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活灵活现的蝴蝶。

他自比说,这就是适合自己心意的境界!他不知道他是庄子。

【注释】这段文言文主要讲述了庄子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的故事,通过这段故事来表达庄子的心境。

庄子在梦中变成蝴蝶,栩栩如生,而醒来后却不知道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从而引出了“庄周梦为胡蝶,适志与”这一经典的哲理。

三、原文分析1. 古文经典这段文言文选自庄子的著作《庄子》,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庄子作为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段文言文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2. 表达技巧巧妙在这段文言文中,庄子通过讲述自己的梦境,利用变幻莫测的意象,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这种巧妙的表达技巧,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意境美妙的画面,同时也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3. 蕴含哲理这段文言文中所蕴含的哲理也是其价值所在。

庄子以自己的梦境为例,表达了他对于人生和现实的思考,探讨了人与自然、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启示人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世界,去思考生命的意义。

四、结语通过对2023年全国甲卷语文文言文题目的解析,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翻译要求,也可以领略到文言文的经典之美。

也能够从中感悟到古人的智慧和哲理,对于我们的人生和学习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希望考生们在备考文言文时,能够认真领会文言文的内涵,掌握好翻译技巧,取得好成绩。

五、文言文翻译技巧在学习文言文翻译过程中,考生需要掌握一些翻译的技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译解古代文言文。

2023新高考一卷语文文言文翻译

2023新高考一卷语文文言文翻译

2023新高考一卷语文文言文的翻译如下:全文翻译:我有金壶一把,上面画着北斗七星,价值可以用北斗斗量,就是太真王母所拥有。

一次,王母在白天出来散步,见到唐玄宗在月下玩赏,便将金壶赐给他。

唐玄宗接过金壶,放在桌子上,回头对侍从说:“你们都退下。

”侍从都离开了,只有杨国忠在旁陪着。

这时,壶中仙飞出把壶递给杨国忠。

杨国忠接过壶后,觉得壶中仙姿色不错,便对着仙姿夸赞了一番。

唐玄宗听后非常生气,派人到杨国忠家将壶取回。

第二天问及此事,才知道壶中有个高祖庙,杨国忠错把高祖庙中仙飞出来的事当成了王母赐给唐玄宗金壶的宝物了。

翻译:余有金罂一,画北斗七星于上,以之量酒,不失一缕。

或夜半而至晨,或日昃而方昃,熟视罂曰:“噫!不恒见也。

”俄而群仙自内飞出,以一手捧金罂与上。

上持之而笑,命侍儿倾玉卮酬之。

回头谓侍儿曰:“汝辈且退。

”侍儿既去。

惟国忠独在。

乃飞仙取高祖之像而拟之。

上怒而逐之。

翌日问其故,乃知所奉者非金罂也,高祖庙耳。

翻译要点:1. “余有金罂一”中的“余”指的是作者本人。

2. “以之量酒”中的“之”指的是金罂。

3. “俄而群仙自内飞出”中的“俄而”表示时间短暂的意思,“群仙自内飞出”则描述了神仙从内飞出的神奇景象。

4. “以一手捧金罂与上”中的“一手”和“与”体现了文言文的简洁性和韵味。

5. “命侍儿倾玉卮酬之”中的“命”和“倾玉卮酬之”则是宫廷贵族奢华生活的体现。

6. “侍儿既去”中的“既”表示动作完成,“去”则表示离开的意思。

7. “翌日问其故”中的“翌日”表示第二天,“其故”则指前一天发生的事情的原因。

以上是对这段文言文的翻译和要点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必考文言文100篇(含翻译)

高考必考文言文100篇(含翻译)

高考必考文言文100篇(含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2023全国乙卷文言文翻译

2023全国乙卷文言文翻译

2023全国乙卷文言文翻译原文: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鯈、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曰:“天赐也。

”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

从者以为不可。

将行,谋于桑下。

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公子曰:“无之。

”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

”公子不可。

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

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肋,欲观其裸。

浴,薄而观之。

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子盍蚤自贰焉。

”乃馈盘飧,寘璧焉。

公子受飧反璧。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

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

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

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

”子玉请杀之。

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文言文译文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文言文译文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文言文译文一、概述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将包含文言文部分,考生需要熟悉并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本文将对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文言文的翻译作出详细解读,希望能够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战高考语文考试。

二、文言文原文下面是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文言文的原文:「夫道者,可离也。

人情者,不可离也。

」三、文言文翻译对于上述文言文原文的翻译如下:「道理是可以摒弃的,但人情是无法割舍的。

」四、解读及分析1. 道和人情的关系文言文原文中提到了道和人情两个概念,通过对原文的翻译可以了解到,道可以被离弃,而人情却是不可离弃的。

这句话揭示了道和人情的不同性质,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于道和人情的不同看法。

道在古代通常指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而人情则指人际关系和感情交流。

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于道和人情的深刻理解,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学习的方向。

2.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在翻译文言文时,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意境和用词,同时要使译文通顺易懂。

在这个例句中,翻译者通过对原文的深入理解,选用了恰当的表达方式,保持了原文的语气和意义,使译文更符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让考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技巧。

3. 考生备考建议对于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的文言文部分,考生需要在备考时重点关注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除了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外,还需要多做一些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练习,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以便顺利应对高考语文考试。

五、结语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文言文的翻译是考生备考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文言文原文的翻译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希望本文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祝愿大家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高考梦想。

六、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语文素养、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提升审美情趣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考卷1卷的文言文

新考卷1卷的文言文

新考卷1卷的文言文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文言文是《秦将伐魏,魏王闻之》。

原文: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翻译:秦王将要讨伐魏国,魏王听说后,夜里召见了孟尝君。

对他说:“秦国将要攻打魏国,你替我想想策略,该怎么办?”原文: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

”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

翻译:孟尝君回答说:“如果有诸侯国来救援,那么魏国就可以保全。

”魏王说:“我希望你去办好这件事。

”魏王为孟尝君隆重地准备了一百辆车。

原文: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

”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

”王曰:“可得闻乎?”翻译:孟尝君到了赵国,对赵王说:“我希望从您这借兵用来救助魏国。

”赵王说:“我不会应允。

”孟尝君说:“我之所以敢向您借兵,是因为我忠于大王您啊。

”赵王说:“能说给我听听吗?”原文: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

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翻译:孟尝君说:“赵国的军队并不比魏国的强;魏国的军队也不比赵国的弱。

但赵国的疆域每年不受到威胁,百姓没有年年死亡;而魏国的疆域年年受到威胁,百姓也每年都有因战事而死的,这是因为什么?原文: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翻译:是因为魏国在赵国的西侧为赵国竖了一道屏障。

现在赵国不救援魏国,魏国就不得不与秦国歃血结盟,赵国也就将与强大的秦国接界了,疆域也就将年年受到威胁,百姓也将年年有因战事而死的。

因此我说我这样做是忠于大王您啊。

”原文: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

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翻译:赵王于是答应了孟尝君的请求,为魏国出兵十万,战车三百辆。

孟尝君又到北边去拜见燕王,说:“现在秦国将要攻打魂国,希望大王能救援魏国。

2022全国新高考1卷文言文翻译

2022全国新高考1卷文言文翻译

2022全国新高考1卷文言文翻译秦国将要攻打魏国。

魏王听到了这个消息,连夜召见孟尝君,魏王告诉他:“秦国准备攻打魏国,您为我想想,该怎么办呢?”孟尝君说:“如果有诸侯的救援,魏国就能转危为安。

”魏王说:“我希望您能去办好这件事。

”魏王郑重地为孟尝君准备了一百辆车。

孟尝君到了赵国,面见赵王说:“我希望向大王借兵去解救魏国。

”赵王回答:“我不能借兵给您。

”孟尝君说:“我来借兵,实际上是效忠于大王。

”赵王说:“我能听听您的说法吗?”孟尝君说:“赵军并不比魏军强大,魏军也并不比赵军弱。

然而赵国连年没有受到威胁,百姓也没有大量死亡;相反,魏国却连年战争不断,老百姓大量死亡,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魏国在西边做赵国的屏障。

今天赵国不救援魏国,魏国就会与秦国歃血结盟,那赵国就将直接面对强大的秦国,赵国每年也会兵灾不断,百姓每年也会大量死亡。

这就是我所说的忠于大王的意思。

”赵王于是同意派兵十万,战车三百辆。

孟尝君又北上拜见燕王说:“现在秦军将要攻魏,希望大王救援。

”燕王说:“我国已连续两年歉收,现在又要远涉数千里去救援魏国,怎么能办得到呢?”孟尝君说:“远赴数千里之外救援,这是有利于燕国的。

现在魏王一出国门就看见秦军,就是想千里驰援别人,还有可能吗?”燕王还是不肯发兵。

孟尝君说:“我献妙计给大王,但大王不用我的良策,我只得离开,恐怕天下局势就要大变了。

”燕王说:“我能知道会发生什么大的变化吗?”孟尝君回答:“燕国不去救援魏国,魏王就会屈辱割地,将半个魏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军一定会撤退。

秦军撤走后,魏王会兴起韩国、魏国的军队,又西借秦军,再联合赵军,以四国之兵来攻打燕国,大王能得到什么好处呢?燕国是千里驰援好,还是一出去就看见四国攻燕的军队好呢?而且四国军队到燕国的距离很近而运输也方便了,这对大王有什么好处呢?”燕王说:“您可以回国复命了,我愿听从您的意见。

”于是为孟尝君派出精兵八万,战车二百辆。

魏王非常高兴,说:“您这么快就借到了燕、赵的大军,真了不起。

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文言文真题注释及翻译

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文言文真题注释及翻译

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文言文真题注释及翻译齐助楚攻秦,取(攻占、攻取)曲沃。

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主谓间助词,取独)交善(交好、友好),惠王患(担心)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正当、正在)欢(交好、友好),子为(替、给)寡人虑之,奈何(怎么办)?”张仪曰:“王其(还是,表委婉商量语气)为臣约车(准备车马)并(和)币(金钱),臣请试之。

”张仪南(名词作状语,到南方)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恐怕、大概,表示推测、估计)于敝邑(古代对本国的谦称,犹言偏僻的地方)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尊称,指楚国)与之欢。

大王苟(如果)能闭关绝(断绝邦交)齐,臣请使(让)秦王献商于之地,方(方圆)六百里。

若此(如果这样),则是北(名词作状语,在北面)弱(使动,使…削弱)齐,西德(名词作动词,施加恩惠)于秦[状语后置句,在西面对秦国施加恩惠],而(并且,表递进)私(动词,私人占有)商于之地以为(作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通“悦”),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之于(介词,在)朝廷曰:“不榖(也作“不谷”,古代诸侯自称之谦辞)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

”群臣闻见者毕(全、都)贺,陈轸后(最后、后来)见,独(唯独)不贺。

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表转折,反而)患(祸患)必至也。

”王曰:“何也(为什么)?”对曰:“夫秦所以(…的原因)重(重视)王者,以(因为)王有齐也。

今地未可得而(却,表转折)齐先绝,是楚孤(宾语前置,使楚国孤立)也,秦又何(怎么会)重(重视)孤国?且(况且,何况)先绝齐,后责(索取)地,必受欺于张仪。

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

”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停止)口无言,以待吾事。

”楚王使(派遣)人绝齐。

张仪反(返回),秦使人使(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暗中合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王涣字稚子,广汉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滑,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后坐考妖言不实论。

岁余,征拜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

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

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

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

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

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槃于路。

吏问其故,威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

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

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

”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

”琦是其对。

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

沪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

民图像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

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

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

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

”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

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

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

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

”徽宗从之。

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

”诜怒。

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

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

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

世代有美好的品德,是西州的大户人家。

他的父亲被郭氾所害。

鲁芝从小流离失所。

十七岁时迁居雍地,致力于文化思想研究。

被郡守举荐为上计吏,后被州郡征召为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是雍州刺史,非常敬重鲁芝。

被举荐为孝廉,被授予为郎中。

后被封为鲁芝为骑都尉、参军事、代理安南太守,再后来又升任为尚书郎。

曹真亲自督促关右军务时,鲁芝又参与大司马府的军机大事。

曹真去逝后,宣帝代替曹真督促关西军务,于是任命鲁芝参与骠骑军事,后调任天水太守。

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常被蜀军侵犯掠夺,人口一直在下降,盗贼四起。

鲁芝竭力镇守防卫。

又建立集市贸易,几年的工夫,被掠夺的土地都收复了。

又调任他为广平太守。

天水百姓包括少数民族都非常仰慕他的美德,大家亲自到京城上书,请求留下鲁芝继续做天水太守。

曹爽辅政的时候,鲁芝被拜为司马。

多有正直的言论和深远的谋略,然而曹爽却不采纳。

等到宣帝起兵要杀曹爽的时候,鲁芝又率领他的手下竭力保护曹爽,并劝曹爽说:“先生您处在伊周的高位,一旦获罪被罢免,即使想拉一条狗都不可以了(更不要说统领人),如果挟天子保住许昌,依仗帝王的威仪,号令天下征讨天下,谁敢不听从您呢!如果放弃这个决策而束手待毙,那不是想去东市被杀头,难道不令人痛心吗?”曹爽懦弱又被人迷惑,因而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束手就擒。

鲁芝也受到牵连而被下狱,论理当死,但他始终凛然不阿,始终不改坚贞的气节。

宣帝很喜欢他,于是赦免没有杀他,不久被启用为并州刺史。

诸葛诞凭借寿春叛乱,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员作为先锋。

诸葛诞被平定后,鲁芝被提升为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登基后,调任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因为他为官清廉为臣正直,向来不置办田宅,于是武帝派军士为他造了一座有五十间房屋的宅院。

鲁芝知道后,借口年高力微,告老还乡,向朝廷请求的奏表上了十多次,于是征召为光禄大夫,赐以特殊的地位,御赐随行吏卒及车马。

羊祜作为车骑将军,于是以自己的位置让鲁芝,说:“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为人谦和而不苟同,年迈华发,却始终在尽为臣之礼(效命朝廷),尚且没有受到这样的待遇,我却超越了他(坐这么高的位子),凭什么来化解天下人(对我)的怨恨呢!”皇上没有听取。

(可见)他被人敬重到了这样的程度。

泰始九年去逝,时年八十四岁。

武帝为他哀悼,并御赐大量的车马作为送葬之用,赐谥号贞,并赐墓地百亩。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滑,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他严格要求自己,办事清平公正,处理案件也宽严得当。

其中那些含有冤情,长期告状,而历届官府所不能判决、按法律情理难以彰明、人们难以信服的案件,王涣无不弄清真伪,清除大家的疑点。

同时他还用巧妙的办法,多次揭发和暴露隐密的坏人坏事。

京城的人都称颂叹服他,认为王涣有神仙一样的智慧和妙算。

元兴元年,王涣病死。

百姓在市中和路上没有不叹息的。

男女老少都共同集资,前去祭奠酿酒,多达数千人。

王涣的灵枢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县,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碗加以祭奠。

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全都说平常带米到洛阳,被士卒衙门所盘剥,经常要损失一半,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不再有官吏掠夺侵扰的事情了,所以来祭奠以报答他的恩情。

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

人民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边为他建立一座祠堂,每餐都要伴着礼乐献上祭品。

延熹年间,桓帝喜好黄老之术,将各种祭祀的处所全部毁掉,只特别留下诏密县保存已故太傅卓茂的祠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庙。

自从王涣挂了后,皇帝连续下诏给三公令他们挑选洛阳令,都不称职。

永和年间,急切下令勃海任峻补任洛阳令。

任峻提拔任用文武官吏,都各尽所能,纠察捉拿奸盗,一刻也没有空闲,一年断案,不过数十件,威风远超王涣,但文辞义理不如他。

任峻字叔高,在太山太守任上去世。

范纯礼传翻译纯礼字彝叟,因为父亲(范)仲淹荫庇,任知陵台令兼永安县。

修建永昭陵(的时候),京西转运使在一路上摊派木石砖甓以及工匠劳役,只有永安县不接受命令。

使者把这个事报告给陵使韩琦,韩琦说:“范纯礼难道不知道此事吗?一定会有一个说法。

”后来,大家质问他,范纯礼说:“陵寝都在本县境内,一年四季修缮整治没有停下来的时间,现在却与其它县平均赋役,不如将赋役搁置下来,用它来供奉平时的用度呢。

”韩琦认为他的想法是对的。

回到朝中,任命(他)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任遂州知府。

泸南有边防事务,征调赋税苛刻急迫,范纯礼一概冷静地对待此事,分辨其中可以备办的,不从民间榨取。

百姓在房中悬挂“他的”画像,把他像神仙一样供奉,叫他为“范公庵”。

草场起火,民心惊慌,守吏惊恐地等着被责罚。

范纯礼说:“草湿了就容易(淤积)起火,有什么奇怪的!”只是让他们暗中赔偿(了事)。

库吏偷盗丝绸大多判死罪,范纯礼说:“因为纷乱的丝而杀人,我不忍心。

”听任他的家人立刻花钱买下用以赎罪。

任命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

徽宗即位,以龙图阁直学士任开封知府。

前任府尹治政苛刻严酷,范纯礼说:“宽厚和刚猛相互结合,这是圣人的教诲。

正应该去除以前的苛刻,还担心做得不够,哪里会因为宽厚造成祸患的道理。

”因此一概以宽大处理事务。

皇帝圣旨审讯享泽村百姓谋反一事,范纯礼审察其中的原因,原来是这个百姓进入剧场看戏,回来的路上看到工匠制作木桶,(就)拿来戴在头上说:“和刘先主相比怎样?”于是被工匠抓住。

第二天入朝应对,宋徽宗问怎样处理(此事),(范纯礼)回答说:“乡村的愚人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违背了陛下好生之德,用不应该做这件事(的理由)杖责他,就足够了。

”(宋徽宗)说:“凭这个怎么能使后人为戒呢?”(范纯礼)说:“正是想使外人通过此事知道陛下不滥施刑法,足以作为教训了。

”宋徽宗听从了他。

范纯礼沉毅刚正,曾布畏惧他,激怒驸马都尉王铣说:“皇上想认命你为承旨,范纯礼右丞不同意。

”王铣很生气。

正值王铣招待辽国使臣,范纯礼主持宴会,王铣污蔑他直称皇上御名,罢免为端明殿学士、颍昌知府、崇福宫提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