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感应器检验规范

合集下载

传感器调校制度范本

传感器调校制度范本

传感器调校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传感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工作安全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传感器的调校工作。

同时,各部门可以根据本制度的要求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

第三条传感器调校是指对传感器进行校准、校验和维护等工作,以确保其输出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第四条传感器调校工作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具有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第五条传感器调校应遵循科学、严谨、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第六条各部门应加强对传感器调校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确保其顺利进行。

第二章调校管理第七条调校前,应对传感器进行详细的检查,并记录相关的信息,包括传感器型号、出厂日期、使用年限、校验周期等。

第八条调校工作应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以减少外部干扰,确保精确的测量结果。

第九条调校工具应选择合适的类型和规格,并具备相应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第十条调校过程中,应使用标准器具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第十一条调校结果应记录在调校记录表中,包括调校日期、调校人员、调校结果等信息。

第十二条调校后,应对传感器进行再次检查,确保调校结果正确。

第十三条调校过程中,如遇到问题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调校工作并报告上级领导。

第三章调校程序第十四条传感器调校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准备工作:检查传感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是否满足调校要求,准备调校所需的工具和设备。

2. 校准准备:根据标准操作程序,检查校准相关的设备和仪器是否准备完备,确保其功能正常。

3. 校准执行:按照校准计划和要求,对传感器进行校准操作。

在校准过程中,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校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校准评审:对校准结果进行评审和确认,确保校准结果符合要求。

5. 归档和追溯:将校准记录和相关文件进行归档,确保校准结果能够追溯和复查。

第四章调校记录第十五条调校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1. 传感器的基本信息,包括型号、出厂日期、使用年限、校验周期等。

微波炉安规温度测试的要求内容

微波炉安规温度测试的要求内容

微波炉安规温度测试的要求(内容讲解纯属个人见解,应以标准为准)一、 实验环境● IEC 为20±5º C● UL 为10-40º C● 我们实验室: 20±5º C二、 实验设备主要的实验仪器设备有:● HVT 温升测试系统● 温度扫描测试系统● 绕组温升测试系统● 电源(变频机)注意事项: 需要检查你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是不是经过校准的,并且是否在有效期以内的,另外这些设备的测试范围是否可以覆盖你所需测试的样品的要求。

三、实验样品● 测试前需检查样品是否正确及能否正常工作。

四、操作人员(即是负责测试的人员)● 要求测试人员必须是经过仪器设备、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的培训(即岗位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可以独立进行检测的。

● 如果是没有经过岗位培训的操作人员需要在责任工程师的现场指导下进行测试。

五、主要测试标准●EN/IEC60335-1, EN/IEC60335-2-25, EN/IEC60335-2-6, EN/IEC60335-2-9 ●GB 4706.1, GB 4706.21, GB 4706.22 ●UL923 ●CSA-CN22.2六、温升值的计算公式绕组上的温升值可用以下公式来计算: Δt=()()121112k R R -R t t t --+ 或 Δt=R/r(k+t 1)-(k+t 2)其中:△t 是指绕组温升(单位为K)R 1(或r)是指测试开始时的电阻值R 2(或R)是指测试结束时的电阻值t 1是指测试开始时的环境温度(单位为ºC)t 2是指测试结束时的环境温度(单位为ºC)k 为系数,铜绕组为234.5,铝绕组为225。

(如何测量铜铝线绕组K 值?)七、安规温度测试的要求1.IEC正常温升测试●参照标准-IEC60335-1,clause 11-IEC60335-2-25,clause 11-IEC60335-2-6,clause 11-IEC60335-2-9,clause 11- 对于新产品的温度测试,应先把样品放置在右测试角上进行测试后,再把样品放置到左测试角上进行测试。

微波治疗仪的检测与辐射安全标准

微波治疗仪的检测与辐射安全标准

微波治疗仪的检测与辐射安全标准摘要:微波治疗仪是一种常用于医疗领域的物理治疗设备,它使用高频电磁波作为治疗形式,经过适当的功率和时间控制,能够对人体组织产生一定的加热效果,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然而,由于微波辐射具有一定的能量和穿透力,若使用不当或者设备出现故障,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因此,微波治疗仪的检测与辐射安全标准是保证患者安全治疗的重要保障。

在本文中,将介绍微波治疗仪的检测方法以及相关的辐射安全标准,希望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微波治疗仪;检测;辐射安全标准引言:随着微波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波治疗仪在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微波治疗仪在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辐射,这给操作者和周围环境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风险。

因此,在使用微波治疗仪时,应确保其安全性,遵循相关检测和辐射安全标准。

1 微波治疗仪的相关论述1.1微波治疗仪的基本原理微波治疗仪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可以通过微波的辐射作用促进人体细胞的新生和修复,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微波的高频电磁场作用于人体组织,感生出局部电流,从而产生生物效应,达到治疗目的。

微波治疗仪辐射出的微波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轻易穿过人体表皮,作用于深层组织。

治疗仪内部一般包含一个微波发生器、微波传输装置和治疗头等部分。

其中微波发生器产生微波,经过微波传输装置传输到治疗头,最终辐射到人体组织。

微波治疗仪需要遵守相关的辐射安全标准,以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常用的安全标准有国家标准《微波辐射限值》和美国标准《电离辐射的防护用量和防护标准》等。

在检测微波治疗仪时,需要检测微波的频率、功率、辐射方向等参数,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1]。

1.2微波治疗仪的常见故障微波治疗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设备,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常见的故障。

首先,由于微波治疗仪是一种高压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电器部件故障的情况。

例如,变压器可能由于使用寿命过长而出现故障,或者由于线圈内部断路而导致工作不正常。

微波入侵探测器国家标准

微波入侵探测器国家标准

微波入侵探测器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微波入侵探测器Microwave intrusion detectors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TC 79 (中央办公室)26号文件《微波入侵探测器》(1988年版)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使用在建筑物内的入侵报警系统的微波多普勒探测器的特殊要求和试验方法,是设计、制造微波入侵探测器的主要依据。

微波入侵探测器除符合GB 10408.1 的规定外,还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2 引用标准GB10408.1 入侵探测器通用技术条件.GB4208 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3 术语3.1 微波入侵探测器microwave intrusion detector应用多普勒原理,辐射频率大于9GHZ的电磁波,覆盖一定范围,并能探测到在该范围内移动的人体而产生报警信号的装置.3.2 传感器sensor探测器的发射或接收部件.3.3 微波辐射microwave radiation频率大于9GHZ的电磁波辐射.3.4探测范围边界boundary of detection coverage当参考目标从不同方向朝着探测器移动引起报警状态的最远点的集合.3.5 探测距离detection range在指定的方向上从探测器到探测范围边界的径向距离.4 技术要求4.1 一般要求探测器应由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和信号处理器组成.探测器应具有能改变探测范围的方法.4.2 性能4.2. 1 工作频率探测器使用的频率应大于9GHZ、而小于15GHZ,其中心频率为10.525GHZ.4.2.2 电源电压额定工作电压如无特殊规定应为12V DC4.2.3 探测范围边界在正常环境条件下,不调整灵敏度,探测器的最大探测范围边界应符合制造厂技术条件的规定,但不得超过该值的25% .4.2.4 探测器灵敏度参考目标从探测范围边界处,沿径向以每秒一步(约0.75m/s)的速度接近探测器,移动3m或最大探测距离的30%之内(二者取其小值),应产生报警;移动小于0.2m不应产生报警.4.2.5 报警状态的恢复产生报警状态后,参考目标停止运动,探测器应在10 s 之内恢复到警戒状态.4.2.6 可探测速度范围可探测速度应在0.3~3 m/s之间.4.2.7 间歇移动报警功能探测器应能探测参考目标的间歇移动.间歇移动距离为5m或最大探测距离的50%以内(二者取其小值),应产生报警.4.2.8 信号线的保护信号线发生断路、短路或并接其他负载,应发出报警信号。

微波产品硬件质量标准 V1.0

微波产品硬件质量标准 V1.0

微波产品硬件质量标准V1.01使用说明: (2)2天线和机柜的安装 (3)3电缆的布放 (3)4终端设备等的安装 (5)5其他 (5)1 使用说明:1) “编码”说明:第1、2、3位字符:“OHM”表示本标准代号。

其中“O”表示该标准属于光网络产品线,“H”表示硬件质量标准,“M”表示该硬件质量标准适用于微波产品。

第4位字符:表示问题种类,即下面标准中每一个大编号为一类,按照“A”、“B”、“C”……顺序编写。

第5、6位字符:表示问题种类下的问题序号。

第7位字符:表示问题性质,用“A”、“B”、“C”表示。

A类问题:表示重要问题,严重违反设备安装规范,对设备安全运行存在隐患等问题,必须整改。

对于无法整改的问题,必须知会办事处相关人员,在自检(质检)报告中注明办事处受理人和受理意见。

若客户原因无法整改的问题,必须与客户签署备忘录,并和自检报告一同规档。

若客户不愿签署备忘录时,须征求办事处相关人员意见。

扣分权重大于等于2。

B类问题:表示次要问题,违反一般安装规范、工艺等问题,影响设备整体感观。

条件允许时必须整改。

对于无法整改的问题,必须在自检(质检)报告中说明原因,并知会办事处相关人员。

若问题属于客户原因时,要向客户说明问题对设备运行的影响,建议客户整改。

扣分权重小于等于1。

C类问题:表示其他问题,安装环境、工程界面外等间接对设备安全运行有影响的问题。

尽可能整改。

对于无法整改的问题,必须在自检(质检)报告中说明原因。

若问题属于客户原因时,要向客户说明问题对设备运行的影响,建议客户整改。

扣分权重为0.2或不扣分。

2) 表中的“说明”栏用于填写检查时出现的具体错误内容。

3) 本标准适用产品:一级标准,适用于县级以上(含县级)通信机房安装的光网络微波产品设备。

4) 本标准解释权归深圳市华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所有。

2 天线和机柜的安装3 电缆的布放4 终端设备等的安装5 其他。

传感器检验规范

传感器检验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传感器检验规范篇一:红外线传感器检验规程红外线传感器检验规程一、目的:完善公司质量作业标准,规范外购件进公司检验方式,确保外购件满足公司对产品质量要求。

二、范围:公司产品所用的红外线传感器。

三、检验标准:gb3836.1-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等标准四、检验项目及判断方法:1.外观质量及结构质量2.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3.主要性能试验五、判断方法:1.红外线传感器的外壳材料必须采用q235材料。

用洛氏硬度仪检测。

出现负值的为合格。

2.金属外壳是否存在划痕、锈蚀,紧固件是否松动。

3.材料加工、处理及装配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4.红外线传感器本安端子与外壳之间应能承受500V、50hz,历时1min的工频耐压试验,且无击穿与闪洛现象和漏电流不大于5ma。

5.输出信号:高电平≥10V,低电平≤0.5a,感测距离(0-8)m,传感器成对放置。

六、抽样标准:每次外购件进公司后,抽样5件检测,确定合格率。

七、处理方法:若发现存在影响使用的缺陷后通知采购部,由采购部做退货处理。

篇二:微型红外传感器成品检验规范1目的使本公司微型红外传感器产品的检验及试验有据可依。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微型红外传感器产品的检验及有关试验。

3定义本程序采用gb/t19000-20xxidtiso9000:20xx《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的定义及《质量手册》中相关部分的定(传感器检验规范)义。

4检验内容4.1检定环境条件4.1.1环境温度:-40℃~70℃。

4.1.2相对湿度:≤98%4.1.3大气压力:80kpa~116kpa4.2检验用设备及标准气4.2.1气体流量计测量范围:30ml/min~600ml/min;准确度:2.5级。

4.2.2秒表分度值为0.01s。

4.2.3万用表准确度应不小于1级的四位数字万用表。

4.2.4配气仪配气误差不大于报警设定的±2%。

4.2.5标准气标准气应具有国家授权机构发放的标准物质证书,其不确定度不大于3%。

传感器检验规程

传感器检验规程

传感器检验规程1、40KPa传感器技术指标:电源:DC 7~12V量程:0-40KPa输出:0-5V接口:M20*1.5 螺纹电流:≤1.5mA精度:0.25%FS过载:500%使用环境:-15~60℃防护功能:IP67 能够承受5级以上的地震烈度。

耐压:交流500V 1min内漏电流小于2mA。

绝缘:直流500V 绝缘电阻值大于100MΩ。

输出端信号带负载能力不小于10KΩ。

要求引出线为矿用铠装护套信号电缆,且具有煤安标志,引出线长2米(线径要求在Φ13.3-Φ13.5mm之间)。

在传感器与出线的接口端,具有防水、防尘、抗拉、防震功能。

2、80KPa传感器技术指标:电源:DC 3~5V量程:0-80KPa输出:0.25-2.25V接口:M20*1.5 螺纹电流:≤1.5mA精度:0.25%FS过载:500%使用环境:-15~60℃防护功能:IP67 能够承受5级以上的地震烈度。

耐压:交流500V 1min内漏电流小于2mA。

绝缘:直流500V 绝缘电阻值大于100MΩ。

输出端信号带负载能力不小于10KΩ。

注:电源是脉冲供电,一秒钟加电一次,要求瞬间加电能够采集到信号(采集时间120毫秒)。

要求引出线为矿用铠装护套信号电缆,且具有煤安标志,引出线长2米(线径要求在Φ13.3-Φ13.5mm 之间)。

在传感器与出线的接口端,具有防水、防尘、抗拉、防震功能。

3、内置式60MPa—Ⅰ技术指标:电源:DC 7~12V量程:0-60MPa输出:0-5V接口:KJ10座电流:≤1.5mA精度:0.25%FS过载:200%使用环境:-15~60℃防护功能:IP67 能够承受5级以上的地震烈度。

耐压:交流500V 1min内漏电流小于2mA。

绝缘:直流500V 绝缘电阻值大于100MΩ。

总高度:≤85mm配带锁紧螺帽:M30*1.5出线要求:总长度30cm。

输出端信号带负载能力不小于10KΩ4、内置式60MPa—Ⅱ技术指标:电源:DC 3~5V量程:0-60MPa输出:0.25-2.25V接口:KJ10座电流:≤1.5mA精度:0.25%FS过载:200%使用环境:-15~60℃防护功能:IP67 能够承受5级以上的地震烈度。

SDIM-CJGWD002-2019微波消解仪温度参数校准规范

SDIM-CJGWD002-2019微波消解仪温度参数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temperature parameter ofmicrowave digestion instrument本校准规范经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于2019年XX月XX 日批准,并自2019年XX月XX日实施。

归口单位:山东省计量科学院究院起草单位: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本校准规范技术条文由起草单位负责解释。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目录引言 (1)1范围 (2)2引用文件 (3)3术语和计量单位…………………………………………………………………………4概述………………………………………………………………………………………5计量特性…………………………………………………………………………………6校准条件…………………………………………………………………………………7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8校准结果的表达…………………………………………………………………………9复校时间间隔……………………………………………………………………………附录A 标准气体及其浓度要求…………………………………………………………附录C 校准证书内页信息及格式………………………………………………………引言本规范以JJF 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 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为基础性系列规范进行制定。

本规范主要参考了GB/T26814《微波消解装置》、GB/T 20367-2006《家用微波炉性能试验方法》、GB/T5170.1-201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第1部分:总则》、JJF1527-2015《聚合酶链反应分析仪校准规范》和JJF 1101-2003 《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校准规范》国家标准、国家校准规范部分条款。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KTW-PE-
1、目的:
为了保证品质,作为质控部门检验判定的依据(进料制程出货),符合顾客的要求•
2、范围:
此标准可适用于本公司微波感应器(PT072)的生产组装、部件测试的检验依据。

3、权责:
3.1质控部:负责所有物料的检验及品质标准之执行。

3.2物控部:负责自购件,委外加工品出现品质问题时,与供应商进行联络,沟通。

3.3研发部:负责新产品开发及产品结构、功能、标准等的变更。

3.4生产部:负责物料的在线生产且符合公司及客户的标准及要求。

3.5工程部:负责制定公司的作业文件,并协助生产部和质控部拟定生产中品质问题的解决方案。

4、检验工具:网线测试仪
5、检验条件:
5.3.1目视距离—— A等级面为300 ± 50mm B等级面为500 ± 50mm C等级面为800 ± 50mm。

5.3.2视力要求------标准视力1.0以上(含纠正后视力).
5.3.3光照条件——自然光源或D65光源或双管日光灯(1000LUX ± 200LUX )。

5.3.4检验角度——视角为45°或90°
5.3.5目视时间------以扫描方式在所检查面停留3-10秒。

6、抽样方案:
按照MIL-STD-105E 抽样标准,一般检验水平的H级,严重缺点按AQL=0.4 ,主要缺点按AQL=0.65
进行抽样和检验。

7、定义:
7.1表面等级划分:
A面(一级区域):在正常的产品操作中可见的表面。

如微波感应器的四侧面。

B面(二级区域):在正常的产品操作中不常可见的表面。

如微波感应器的顶面。

C面(三级区域):在正常的产品操作中不可见的表面。

如微波感应器底面。

D面(四级区域):指产品结构的非外露面。

在D面的非功能性的外观问题,程度不作限定。

7.2.缺点定义:
7.2.1严重缺点(CR):凡是影响产品之性能,或产品之组装,使用和维护过程中,有发生危险或存在不安全之因
素,不能符合客户之特殊要求之缺点,则是严重缺点.
7.2.2主要缺点(MA):介于严重缺点与次要缺点之间,会影响或减低使用原产品之设计功能和影响销售外观缺
陷,称为主要缺点;
7.2.3次要缺点(Ml):不影响产品之特性,外观轻微瑕疵者,且不会影响使用原产品之设计功能和影响到产品之
销售性,称为次要缺点;
7.2.4限度样品:用于代替文字无法描述清楚或不易判定合格与否的外观缺点的不良允收样品,作为检
验依据。

文件编号:KTW-PE-
2.3性能检测:
测试条件:温度:室温(20〜30 C)
检测目的:检测微波感应器在外界激发下能否正常触发。

检测方法:①将微波感应器的灵敏度调至最小状态,外接DC12V电源,挂于离地面约1.5M的墙上,待初始化信号灯闪亮并熄灭后,测试目标距离微波感应器3m以外,移动测试目标并观察微波感应器状态。

②将微波感应器的灵敏度调至最大状态,测试目标距离微波感应器3M〜15M以内,移动测试目标并
观察微波感应器状态。

判定:①当微波感应器的灵敏度调至最小状态且目标在3M以外移动时,微波感应器不会有触发红色指示灯闪动现象。

②当微波感应器的灵敏度调至最大状态且目标在3M〜15M以内移动时,微波感应器有触发红色指示
灯闪动现象。

2.4高温老化检测:
测试条件:温度:高温(46〜50C)时间:8H
检测目的:检测微波感应器在高温条件下外界激发能否正常触发。

检测方法:将微波感应器的灵敏度调至适当状态(测试目标距离微波感应器1M〜10M以内,移动测试目标能触发微波感应器),将其置于高温环境中,每隔两个小时在1M范围内移动检测目标时观察微波感应器
工作状态。

判定:当移动目标时,微波感应器有触发红色指示灯闪动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