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认知心理学课件4-1

合集下载

第4章:记忆结构(课件)

第4章:记忆结构(课件)
第四章 记忆结构
自Abbinghaus开创记忆研究以来,记忆 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认知心理学的一 个根本问题,就是记忆结构问题。
两种记忆说(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包括
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
第一节 两种记忆说
一、两种记忆说的内容和核心
(一)两种记忆说的内容
3.Sperling猜测:被试看到的字母要多于报告
出来的。照他的看法,在字母卡片呈现完毕后,被试
有全部这些字母的鲜明的视觉图像,但是这些字母不
能一下子全部报告出来,当被试报告第4个或第5个字
母时,其余字母的图像就完全衰退或消失了,因而不
能被报告出来。
4.部分报告法(Partial Report):只要求被试
的结果可以绘制系列位置曲线(图4-2)。
3.实验结果
从图可知,词表中间部分的字词回忆 成绩较差,而起始部分和结尾部分的字词 回忆成绩较优,均高于中间部分,这种情 况称作系列位置效应。
起始部分的较优的学习忆成绩称作首
因效应,结尾部分的较优的回忆成绩称作
近因效应。
4.过去的解释(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原理)
(4)高等动物在被摘除海马以后,原已习得的反应保待无损,但
新的反应却难以形成或保持。
(5)Jarvik和Exman(1960)利用白鼠做的跳台实验,都说明存在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二)自由回忆实验(Ebbinghaus首先发展出来)
1.做法是给被试按一定顺序相继呈现若干个音
节、字词或其他项目,然后要求被试尽量回忆出已学
被试报告该位置上的字母。该实验的结果与
Sperling是一致的,也表明视觉感觉记忆的作
用时间约250ms。

认知心理学第四章 记忆结构

认知心理学第四章 记忆结构

• 实验对照
– 将自由回忆得出的结果与原先呈现的顺序加以对照,就可 发现在原来的刺激系列中,不同位置上的刺激的记忆效果

词表中间部分的字词回忆成绩较差,而起始部分和结尾部 分的字词回忆成绩较优,均高于中间部分
13
结果解释
干扰说
刺激系列中间部分项目的回忆成绩较差,由于前摄抑制 和倒摄抑制共同干扰。
4.4 加工水平说
• 理论内容
– 作用于人的刺激要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分析,从浅表的感
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和语义的分析。 较深的分析则涉及模式识别和意义的提取。
– 这种加工系列体现出不同的加工深度。加工的深度愈深,则
有愈多的认知加工和语义加工。
– 记忆痕迹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
C P
N
F L
T
X A
S
Sperling认为,被试看到的字 母要多于报告出来的。 被试没有看清字母还是看到后 又忘记了?
图4-6 感觉记忆实验用卡片
• 正式实验
• 实验程序
– 基本同预实验,但给字母卡片中三行字母配以声音信号。
• 被试任务 – 声音信号响起时,报告对应行字母。(部分报告法) – 声音信号响度随机安排 • 实验结果 – 回忆正确率100%
– 进行照片再认测验
• 结果发现:
– 作了有关诚实、魅力的判断后,再认成绩要高于仅作性别判断的
• 结果提示:
– 人的品质判定比确认人的性别要求更深的加工,也有利于再认
Rogers等(1977)
• 实验程序1:
– 每次给被试呈现一个形容词,同时提出一个问题,要求被试作出 回答
• 实验材料:
– 40个形容词 – 涉及词的结构、语音、语义和自我评定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知觉的整体性
梦露还是爱因斯坦? ——知觉识别中的整体优先效应
A
B
C
D
闭合原则
闭合原则:客观缺失的东西主观上进行补充
❖ 知觉的选择性:对客观刺激 物有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进 行加工。表现为对象和背景 的关系。
❖ 知觉过程是从背景分出对象 的过程。知觉的对象和背景 可以相互转换。
❖ 符合“良好图形”原则更容 易被知觉。
测验是在缺乏其他参照线索的情景下,让被试面 对一个倾斜的方框(图A),框内有一根倾斜的直棒, 要求被试仅凭知觉把框内的直棒调节垂直。
A
B
C
结果发现,被试有两类反应:一类反应是不受周围方 框的影响,把直棒调节成与地面相垂直(图B);另 一类是以方框为依据,把直棒调节成与方框边沿相垂 直(图C)。分别被称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研究发 现,具有这两种不同方向知觉特点的人,其性格特征 也不尽相同。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213:57: 3813:5 7Dec-20 12-Dec-20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13:57:3 813:57: 3813:5 7Saturday, December 12, 2020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12.1 220.12. 1213:5 7:3813: 57:38D ecembe r 12, 2020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12月12 日星期 六下午 1时57 分38秒1 3:57:38 20.12.1 2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12 月下午 1时57 分20.12. 1213:5 7December 12, 2020

认知心理学第四章记忆结构

认知心理学第四章记忆结构

第一节 两种记忆说
• (二)典型代表: Waugh和Norman(1965) 主要观点: 初级记忆:一种直接的记忆,涉及直接的意识经验,提供感知 到的事务的真实图像,具有暂时性质;
次级记忆:间接记忆,对当前意识意外的过去经验的储存,具
有长期性质。
第一节 两种记忆说
• (三)证据: (1)临床实验:N.A.和 H.M.病人。 (2)动物实验:小白鼠跳台实验 (3)自由回忆实验:艾宾浩斯首先发展。
第二节 感觉记忆
成绩不高的原因:
没全看清? VS
Sperling的解释:
全部看到了又忘记了?
被试能形成对全部字母的短暂视觉图像记忆, 但当说出4或5个字母的时候,图像消失,因而报 告不出其余字母。
(1)部分报告法实验Sperling 1960
• 正式实验
程序:基本同预备
实验,但是三行字母
分别配以不同的声音
第四节 记忆的加工水平说
一、加工水平说 (2)支持的证据 a. 有关加工水平的实验 不随意学习实验 Craik&Tulving 1975 Rogers,Kuiper & Kirker 1977 b. 有关复述的实验 Craik&Watkins,1973
不随意学习实验 Craik&Tulving 1975
第三节 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
(二)模型
第四节 记忆的加工水平说
一、加工水平说 (1)理论内容:
a.作用于人的刺激要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分析。从表浅的感
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语义的分析。
b.记忆痕迹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
直接的函数。
c.在进行信息加工过程中,加工愈深,所需的时间也愈多, 语义水平的加工需时最多;加工愈深,再认的成绩也愈好。

认知心理学第四章记忆

认知心理学第四章记忆

第一节 记忆概述
对感觉记忆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视觉和听觉这两方面,视觉和听 觉的感觉记忆被分别称为图像记忆(iconic memory)和声像记忆 (echoic memory)。
美国心理学家斯珀林(Sperling)证明了视觉感觉记忆 的存在。
整体报告法(whole report)和部分报告法(partial report) 达尔文(Darwin)等人用类似于斯珀林(Sperling)的
第一节 记忆概述
沃和诺尔曼(Waugh & Norman)的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模型
第一节 记忆概述
彼得森(Peterson,1959)等人的实验结果
第一节 记忆概述
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曲线
第一节 记忆概述
*短时记忆存在的另一个实验证据:
沃和诺尔曼 (Waugh & Norman)也开展了短时记忆的研 究,他们用由16个数字组成的序列探索初级记忆中项目的记忆 特点。这些项目以每秒钟1个数字的速度呈现给被试。最后,给 出探测数字,它是序列中某一位置上曾出现过的数字。探测数 字出现时伴随有一个声音,此声音提示被试回忆数字序列中紧 跟在探测数字之后第一个出现的数字(目标数字)。例如,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二)情节记忆与语义记忆
1.情节记忆 是指接收和存储发生于个体特定时间的情节或事件, 以及有关该事件的时间-空间联系的信息。
2.语义记忆 是指运用语言进行的记忆,是一个人所掌握的相关字 词或其他语言符号、其隐含的意义和所指的事物、它们彼此之间的联 系,以及有关公式、法则和操作这些符号、概念和关系的算法等有组 织的知识。
CONTEXT
第一节 记忆概述 第二节 记忆障碍及其解剖定位
第三节 临床应用——遗忘症的评定与康复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1.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是指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它是认知心理学中居主导地位的范式和理论取向。

2. 在这个意义上,认知心理学是以个体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在把人看作信息加工系统时,揭示人类认知过程中信息加工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的获得、存储、加工、提取和运用,其研究范围按照人的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表象、记忆、思维、言语、推理、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

3.两种加工方式:串行加工和并行加工4.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就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系统。

5.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Neisser出版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确立。

6. 减法反应时实验起初是用来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但是反过来看,也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定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

认知心理学正是这样来应用减法反应时实验的。

减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阶段。

这种实验在原则上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实践上是可行的。

认知心理学也正是应用减法反应时实验提供的数据来推论其背后的信息加工过程的。

但是,减法反应时实验也有其弱点:使用这种方法要求实验者对实验任务引起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心理过程有精确的认识,并且要求两个相减的任务中共有的心理过程要严格匹配,这一般是很难的。

这些弱点大大限制了减法法的广泛使用。

7. 加法反应时实验认为,完成一个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的时间变化。

使用加法反应时实验可以证实信息加工过程是否包含一个假定的环节。

加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分别是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某一特定的加工阶段。

认知心理学1-4章

认知心理学1-4章

认知心理学第一章绪论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兴起于本世纪50 年代中期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对象1.研究范围: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2.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Newell 和Simon 认为无论是有生命的(人)或人工(计算机)信息加工系统都是操纵符号的,符号是模式,符号的功能是代表、标志或指明外部世界的事物,一些符号通过一定联系而形成符号结构,符号和符号结构是外部事物的内部表征,一个符号结构可以标志另一个符号结构,或标志一个程序,信息加工系统得到某个符号就可得到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或进行该符号所标志的操作,信息加工系统也就是物理符号系统或符号系统。

目的在于强调这种符号系统确实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或者在现实世界中是可以实现的。

信息加工系统的一般结构: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加工器(包含 3 个因素:一组基本信息过程、短时记忆、解说器)二、认知心理学的实质1.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2.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3.认知的内部心理机制问题被称作心理学中的“心理主义” 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方法抽象分析法:不管应用哪一种方法,认知心理学都强调将条件与结果加以对照,即将输入和输出联系起来进行推理,以发现某一心理现象的内部机制一、减法反应时实验1.研究快速的信息加工过程如识别、短时记忆2.由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 提出,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要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第章认知心理学概述

第章认知心理学概述

第1章认知心理学概述1.1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及其表现的学科,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探究人类在感知、注意、记忆、语言、推理、解决问题和决策等方面的心理过程以及这些心理过程的发生机制。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研究人们如何感知和关注环境中的信息。

•研究人们如何记忆和加工信息。

•研究人们如何使用语言来表达和理解信息。

•研究人们如何推理、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1.2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历程认知心理学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才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得以形成,并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

在此之前,对于人类思维过程的研究是通过实验心理学、行为主义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来进行的。

在20世纪初,行为主义在心理学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认为通过观察和记录人的行为可以得出对思维过程的认识。

但是,随着行为主义思想的逐渐深入,人们开始质疑其研究方法的缺陷。

行为主义方法只能将人类思维过程视为“盒子”中的输入和输出,而无法深入研究人类思维过程的内在机制。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为认知心理学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

科学家们开始将计算机的思维过程和人类的思维过程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存在许多相似之处。

认知心理学因此产生,并逐渐发展成为心理学中的主要研究领域。

1.3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点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类思维过程,其中涉及到多个领域。

本节将简单介绍一下其中的几个重点。

1.3.1 感知感知是人类接收外部信息的过程,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关于这个过程,认知心理学主要关注以下问题:•人们如何从外部物体中获取信息?•人们如何将外部信息转化为神经信号?•大脑如何加工这些信号,以使我们意识到它们的存在?1.3.2 记忆记忆是存储和回顾信息的过程,是人类思维过程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

认知心理学主要关注以下问题:•人们如何将信息存储在记忆系统中?•人们如何在需要时检索这些信息?•记忆过程中的怎样的因素会对信息的存储和回忆产生影响?1.3.3 语言语言是人类思维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知心理学主要关注以下问题:•人们如何理解语言?•人们如何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是如何嵌入到其他认知过程中的?1.3.4 推理和问题解决推理和问题解决是人类思维过程中的高级认知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ate 1940' s to 1950' s - dissatisfaction with behaviorism and verbal learning
Reemergence of Cognitive Psych
The failure of behaviorism Emergence of communication theory
The field draws off research, theory and expertise from at least 12 different areas Each of these areas are covered in dif chapters throughout the book
Theories exist at several levels of description:
putational theory - description of processing, input/output, purpose of computation (flowchart) 2.Algorithmic level -implementation of computational theory; exact nature of computation is described 3.Hardware level - physical realization of computational and algorithmic levels; i.e., the brain!
ִSpecialized forms of scientific concepts that have the same purposes ִused to describe the detection, storage and use of information within the “system”
What is cognitive psychology?
Cognitive psychology is the study of perception, attention, memory, language, and thinking in humans...how we know about the world.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human min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Related to other fields - linguistics, computer science, philosophy, development, etc.
Models vs. Theories
theory : comprehensive explanation of a
cognitive phenomenon based on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phenomenon that is derived from experimental evidence. a model is either a mathematical expression derived from a theory that can be used to summarize and predict empirical data, or a computer program derived from a theory that simulates and predicts empirical data.
ִInformation comes from the environment, is stored briefly, some is selected for additional processing, something is done to it, it may result in some additional behavior.
ִsignal detection , attention, cybernetics, and information theory experimented
Modern linguistics Memory Research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 advances Cognitive Development
Scientific Study of Info Processing...
Scientific study: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empirical, scientific. Hum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eople sometimes operate as information processors.
However, cognitive psychology also considers information acquired through modeling cognitive processes, analyzing impaired systems, and introspection.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Conceptual Science
Conceptual science - very general, consequences of observations, metaphorical Cognitive Models - abstract organizational ideas derived from inferences based on observations; part of conceptual science
Why do we study it?
Theoretical reasons -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processes that underlie our ability to represe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world in memory, how language works, and how we solve problems, how we learn things, etc
pre-20th century history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Aristotle - How do we classify objects into groups? ִDescartes -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nd and the body? ִLocke - How much do environmental and genetic influences affect perception? ִEbbinghaus - Can we quantify how information is retained and retrieved from memory? ִBryan & Harter - What happens as a task becomes well-learion
Current approaches to studying cognition The primary approach to cognitive psychology today i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roach assumes that information from the environment undergoes a series of transformations as it is processed by different cognitive systems
early 20th century to late 1940' s
behaviorism - rely only on things that are observable; concept of 'mind' untenable
ִSR chaining - stimulus®response
verbal learning - SR chaining applied to language; word associations
Practical reasons to develop better human-machine interfaces, develop improved teaching methods, understand where things like stereotypes come from, etc.
Cognitive Revolution
The changes in American psychology have been so profound over the last 50 years that it has been called the cognitive revolution
Levels of description in cognitive psychology
Cognitive Models and Conceptual Science
In general, most hypotheses about the mind come from behavioral studies
ִi.e., seeing what people do in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s
2 Issues Result…
What are the stages through which information passes? In what form is the information represented in the human mi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