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精文国际商业广场策划报告》
都江堰广场案例分析

功能要求
(1)文化功能:作为都江堰市的文化体验空间 。它将作为标志性的 城市文化景观,集数千年文化于一体,充分体现都江堰市的地方文化 和地方精神。作为都江堰工程的一部分,将内江二分为四,使千万亩 良田受其滋润。 (2)休闲功能:作为市民的身心再生空间。如将水、石和植物相交融, 广场可成为一处绝佳的生态与休闲环境,可成为市民休憩、交往、公 共活动和亲近自然、享受大自然的理想场所。 (3)旅游功能: 作为重要的旅游节点 都江堰以其悠远的历史、功 垂万世的水利工程吸引了大批的游客,而广场是整体中的局部,它与 其他旅游点一起,全面展现了都江堰工程的气势与风采,同时还可让 游人领略蜀地的气息,体验当地的市井文化。
设计构思来源
独特的水利工程技术,包括竹笼杩槎、分水鱼嘴、导水槽,区域的农业景观,特别是 川西三月的油菜花,川西的建筑穿斗结构,以及当地人独特的生活休闲及交流方式, 都给设计带来了灵感
设计构思来源
都江堰广场这一案例着重强调人在场所中的体验,强调普通人在普通环 境中的活动,强调场所的物理特征、人的活动以及含义的三位一体的 整体性。力求用现代景观设计语言,体现古老、悠远且独具特色的水 文化,以及围绕水的治理和利用而产生的石文化、建筑(包括桥)文 化和种植文化。使之成为一个既现代又充满文化内涵的、高品位、高 水平的城市中心广场。都江堰广场总平面图为一个展开的竹笼,扇形。 视觉焦点是一个源于竹笼原形的雕塑。中部为一条斜向轴线,该轴向 北指向闽山豁口中的都江堰,往南连接未来的步行街。
城市广场的艺术设计
广场的艺术设计来源于对地域自然和历史文化的体验和理解, 也来源于对当地生活的体验,综合起来是对地方精神的感 悟。李冰治水的悠远故事,竹笼和杩槎的治水技术,红砂 岩的导水渠和分水鱼嘴的巧妙,川西建筑的穿斗结构和红 木花窗,阳春三月走进川西油菜花地中的那种纯黄色彩和 激动心情,还有那井院中的卵石和竹编的篱笆,老乡的竹 编背篓,打牌或静坐的老人和青年,围坐在麻将桌边的姑 娘,麻辣酸味的鱼腥草„„一切都在为这场地的设计提供 语言和词汇。
都江堰—青城山道文化旅游商圈规划建设

都江堰—青城山·道文化旅游商圈规划建设通过实地勘察调研,运用青城山作为中国道家名山的文化优势,重点彰显青城豪生大酒店的道家文化特色,精心设计制作了与酒店风格高度匹配的标识导视系统、酒店装饰等设施。
独具古蜀历史风情和道教元素的装饰艺术,结合现代高端建筑的装潢设计理念,重点突出“世界级道文化主题酒店”的宣传亮点,提供了一站式的设计施工安装服务。
另建设青幽街特色商业区与都江堰古城,三位一体建设道家文化旅游精品路线。
核心资源:青城山景区、青城山旅游商圈、青城道温泉、运动休闲中心等亮点创意:主题文化包装、标识导视系统、酒店VI设计、内部装饰等青城豪生国际酒店坐落于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5A级景点——四川都江堰青城山风景区,毗邻青城前山山门,由美国排名第一的世界500强企业温德姆酒店管理集团管理,是5.12地震后四川第一家开业的国际五星级酒店,也是青城山景区国际五星级酒店。
发展定位:运用民俗风情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以世界级道文化主题为核心优势,打造集避暑养生、商务会谈、旅游休闲于一身的超豪华酒店。
区位优势:毗邻都江堰、青城山等知名景点,地理位置优越,距离成都市区仅一小时车程,远离城市喧嚣之余,兼顾了交通的便捷。
青城豪生国际酒店与古木参天、幽静秀美的青城山遥相呼应,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酒店建设自然地秉承了青城山道家思想理念,整体建筑气势恢弘,内部装饰独具匠心,配套设施完善齐全,人性化的服务细致入微,充分体现了建筑与环境、产品与服务、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来到此地,远离城市喧嚣,耳畔不时传来鸟语蝉鸣,暂且放下平日的焦躁烦恼,静静吸纳道家仙境飘来的清新空气,细细品味顺应无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
针对青城豪生酒店作为“世界级道文化主题酒店”的既有优势,在标识导视系统设计建设方面也适当融入道家文化元素,酒店包间均以汉族神话十洲中的地名来命名,为游客营造一种如登仙境之感。
酒店绿化设施完善,草木丰茂,堪称一步一景,无处不逢春,疲乏之后再体验一番酒店内独有的特色道温泉,为您排忧解乏,放松身心。
四川成都都江堰水文化广场设计

四川成都都江堰水文化广场设计美国波士顿大开挖工程景观设计广东中山岐江公园设计浙江温州中心区世纪广场规划浙江温州南广场设计青海省西宁市人民广场规划广东东莞樟木头公园规划河北邯郸市人民广场设计四川成都宝光寺广场设计沈阳白塔公园设计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规划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设计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规划山东淄博王府井商业广场设计山东济南共青团三角地广场规划万柳世纪广场规划北京朝阳公园奥运工程景观设计四川成都东湖公园规划新疆克拉玛依世纪公园规划北京玉渊潭公园改造规划浙江台州市黄岩委羽山公园规划温州市龙湾行政中心区广场设计四川雅安三雅园广场设计山东淄博市新城区休闲公园规划浙江金华城北综合公园设计湖北武汉月湖文化艺术中心及文化广场规划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广场规划内蒙古锡林浩特贝子庙广场设计上海宝山绿龙公园规划云南玉溪九龙池公园片区规划山东东营市森林公园规划重庆大石坝生态公园规划福建三明市文化广场规划山东乳山黄金公园规划四川三星堆遗址公园规划天津红桥文园公园规划河北邯郸东方广场规划山东乳山公安广场设计四川成都东山森林公园概念规划湖南常德柳叶湖公园规划方案运用“反规划”途径,以生态基础设施作为新城的基本框架结构,用以组织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功能布局,并最终成为城市的特色。
对应与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给城市提供的社会经济服务,该生态基础设施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供可持续的生态服务,它们是城市居民最基本的需要,也是城市生态与人文特质的基本保障。
基于这一理念和方法论,根据场地“三面云山一面江、溪水内聚到名堂”的场地特征,形成了“坐山-留水-眺江”的“茶花状”主体城市格局,塑造了一个生态与人文气质的、并富有经济活力的江津新城。
青蚰蜿蜒奔来,三面云风拂市;巴山喜雨咸聚,四方绿水归堂;临江阳台远眺,无数帆影来去;金枝玉叶如花,一座山水江城。
都江堰市场调研报告(终结版)_图文(精)

都江堰市场调研报告(终结版)_图⽂(精)⽬录第⼀章都江堰城市概况 (1)⼀、城市区位 . (1)⼆、城市性质 . (1)三、城市规模 . (1)四、功能定位 . (1)五、城市交通 . (1)六、经济⽔平 . (2)七、⽀柱产业 . (2)⼋、发展⽬标 . (2)九、总体策略 . (2)⼗、交通规划 . .............................................................. 2 第⼆章都江堰房地产概况 (3)⼀、都江堰房地产整体市场状况 . (3)⼆、都江堰房地产板块分析 . (4)三、典型楼盘分析 . (5)1、都市.美丽洲 . (5)2、林涧花语 . (6)3、丽⽔青城 -玫瑰园 . (8)4、上尚春天 . (9)5、⽔都豪庭 . (9)6、兰花村 . (10)7、清⽔⼈家 . (11)8、⽔印长滩 . ............................................................ 11 第三章宗地概况及SWOT 分析 .. (12)⼀、产品规划 . (12)⼆、项⽬开发计划⼆:⾼端产品(⼩⾼层、连排别墅 (12)三、项⽬收益 . (13)四、销售价格 . (14)五、效益测算 . (15)六、购买⼟地成本分析表(起拍价 67万元 /亩 (16)七、⾼端物业形式经济指标 . (16)⼋、现⾦流量估算 . (16)1、优势 . (16)2、劣势 . (17)3、机会 . (17)4、威胁 . ................................................................ 18 第四章结论 (18)都江堰⼀宗⼟地市场调研报告第⼀章都江堰城市概况⼀、城市区位都江堰市位于成都西北⽅向,距成都市仅 39公⾥,处于“九寨、黄龙—成都、都江堰—乐⼭、峨眉”黄⾦旅游线的枢纽,区位优越,境内⾼速公路、国道、省道和铁路运输,构成了四通⼋达的交通⽹络,成为成都平原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其经济辐射半径⽴⾜成都,覆盖西部九省⼀市。
国瑞都江堰项目总体策划

✓ 年龄层次:客户年龄在30—55岁之间; ✓ 经济状况:家庭年收入10万元以上,可自由支配30万元以上的资金; ✓ 居住状况:一般拥有第二套或第三套住房,拥有两次以上的投资置业经验; ✓ 生活状况:客户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经常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为有车一族;有时间就 会出去度假、旅游,追求休闲养生的生活方式。
•2、高端养生市场庞大
• 我国亚健康人群发生率在45%—70%,发生年龄主要在35—60岁。其中中年知识分子和 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人士、领导干部、企业家、影视明星是亚健康高发的人群。因此高 端养生市场非常庞大,特别是高端市场需求亟待去满足。
•3、养生时代呼唤养生城市
• 随着养生时代的到来,高端消费群体已经不满足于传统、零散的养生设施,追求一种养 生生活方式,渴望全面系统的养生。在此背景下,养生城市呼之欲出,三亚、珠海等拥有优 良自然环境以及养生产业发展较完善的城市已经脱颖而出。
成第六都。 层面
• 从2005年开始,外向化消费需求带动了成都房地产价值的释放。世邦魏理 仕《2006年成都楼市研究报告》显示,2003-2006年间成都商品住宅价格年均增
长11.4%,2006年商品住房价格同比增长12.9%,高档住宅市场蓬勃发展,别墅增
长幅度达到23.8%,中高档公寓平均售价增幅为12.5%。当前高档住宅市场仍处于
➢历史文化最宜养生
• 都江堰是道文化发祥地,养生是道家文化核心。道教高度重视通过调节饮食来养生,很多 具有医药保健的野菜和果实被引入膳食,达到了食疗养生的效果。
国瑞都江堰项目总体策划
【2019年整理】都江堰广场分析

城市主干道横穿广场,将广场一分为二,人车混杂
分水的三个鱼嘴没有充分得以显现
渠道水深流急,难以亲近,一段被覆盖
广场被水渠分割,四分五裂
局部人满为患,而大部分地带却无人光顾
多处水利设施造型简陋
大部分地区为水泥铺地,缺乏景观特色和生机
周围建筑既无时代气水文化广场
俞孔坚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1997 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并 在北京大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景观设计 学硕士和风景园林职业硕士。1998年创办国 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
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前已达350多人的国
际知名设计院。出版著作15部,并完成大量 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促成了景观设计师 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 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著作成就:国内外发表论文250余篇,专著 14部,译著多部,论题包括城市与区域规划、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景观生态、文化 与感知方面的研究。
(1)整合场地 (2)人车分流 (3)强化鱼嘴 (5)增强亲水性 (6)重塑水闸 (7)创建生态环境
(4)分散人流
(8)营造生活情趣
整合场地
青 石 导 流
强化鱼嘴
分散人流
增强亲水性
重塑水闸
创建生态环境
营造生活情趣
都江堰广场初步设计 及灯光
都江堰广场设计总平面 图及效果图
2.阅读历史:饮水思源——以治水、用水为核心的历史文脉 及含义
(1)治水的渊源 都江堰真正为多数人公认的始创者是秦昭王时的蜀郡守——李冰。都江堰却 是一个千秋工业,它凝聚了数千年蜀人的辛劳。继李冰之后,各朝代的人都对 都江堰进行了修复与改造,技术上不断得以更新。 (2)种植文化 随着都江堰工程的进一步完善,成都平原处处皆为人间乐土,沟渠纵横, 阡陌交错,地无旷土,已到了“天孙纵有闲针线,难绣四川百里图”的佳境。 汉化后的种植文化将种植与养殖统一,稻鱼结合,自成体系。 种植文化使蜀“人杰地灵”,成为政治经济的重地,也为后世种植、渔业等 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并激发了我们的设计思路与灵感。
都江堰广场分析

人流活动时间分布
日间分布
广场日间人流主要集中在上午和傍晚,中午时段人流较少。
夜间分布
夜间人流主要集中在广场周边酒吧、夜市等场所,中心区域人流较少。
人流来源分析
01
02
03
本地居民
本地居民是广场的主要人 流来源之一,他们利用广 场进行休闲、娱乐、社交 等活动。
游客
都江堰作为著名旅游景点, 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游客也是广场人流的重要 来源之一。
广场设计注重人文关怀,提供了丰富 的休闲设施和活动空间,满足市民和 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地域特色
广场的设计充分考虑了都江堰地区的地 域特色,如采用当地石材、植物等,营 造出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氛围。
景观设计
水景设计
利用都江堰的水资源,设计出独 特的水景,如喷泉、水池等,增
添了广场的灵动感。
绿化设计
广场的绿化设计注重植物的多样性 和生态性,配置了丰富的花卉、树 木等植被,营造出宜人的休闲环境。
提高游客安全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功能分区
广场根据使用需求进行功能分区, 如集会区、休闲区、商业区等, 使广场的使用更加有序和便捷。
03 广场功能分析
休闲娱乐功能
为市民提供休闲空间
都江堰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为市 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人们可以 在这里散步、聊天、晒太阳等。
举办各类活动
广场经常举办各类活动,如音乐会、 文艺演出、市集等,丰富了市民的文 化生活,也吸引了游客。
花坛
广场上还有多个花坛,种植了各种花卉,四季皆宜观赏。 这些花卉的色彩丰富,形态各异,为广场增添了色彩和视 觉效果。
照明设施
都江堰街区社区商业调查报告

都江堰商业调查报告前言:商业街类型多种多样,此调查是为了更好说明目前整个都江堰商业市场的特点,及目前我市集中性商业,街区商业与社区商业的发展状况、特点和区别,完善我方商业项目销售说辞,说明我方项目市场竞争力。
一、都江堰商圈分布图按照如图板块划分,目前都江堰重点商圈:A-老城区核心商圈;B-新兴商业区;C-城南老商业区;D-城南区;E-城北区商圈调查报告A-老城区核心商圈(1)幸福路街区商业地震前曾是都江堰的核心区域,以服装业为主力,带动整条路的综合性商业:鞋靴、童装、箱包、化妆品、饰品、中小餐饮等,此区域的商铺曾属于都江堰的黄金旺铺;地震后市区扩建,幸福路改造,目前虽然仍以服装业为主,但随着一大批优质商家(如:杰克琼斯,劲浪体育,卡宾男装,百丽鞋业等)撤出,加上政府规划不明,幸福路通往都江堰景区、南桥、西街特色街区,更适宜打造做旅游步行街,但目前仍以服装业为主,商业氛围一般,非节假日从从宣化门至柳河路口有一定人流,节假日整条路以游客为主,对整个区域商业带动较小。
此区域按地理条件,人流量,人流动方向较明显可划为两个区域:幸福路入口(宣化门)---柳河路入口(a);柳河路入口---南街入口前(b),这两段小结:目前幸福路商业街运营状况逐渐走下坡路,大量优质商家撤场,人流减少,节假日的游客消费对促进幸福路商业并无多大作用,说明电商对服装业的冲击大,而幸福路街区商业又是依靠服装业,其风险性大,稳定性差。
(2)建设路街区综合性商业根据地理位置,人流量,人流方向划分为两段:宣化门至天和盛世(a),此段人流量较大,商业氛围好,汇集大量优质商家(包括好利来蛋糕、海澜之家、屈层氏、声雨竹女装,精品家电城,德克士,以纯6层楼整栋商业体等);天和盛世至乔富广场段(b),此两段街区商业氛围目前差异较大,租金差异极大,b 段街区主要聚会一些小商家:小超市,奶茶店等,甚至乔富广场与天和盛世部分商铺因人流稀少而关门歇业,打出转租,招租的牌子(杨柳河转角位置尚可,浙小结:建设路的a段商业发展较好,经营状况良好,原因在于此段连接天和盛世,幸福路,蒲阳路的核心要道,并且此段路动线明了,商业业态均衡且丰富,并非单纯服装业为主,故其发展与运营良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震后都江堰市第三产业恢复迅速,2009-2011年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所占比例达 到50%以上
旅游情况——全国屈指可数的全年旅游人数过千万的县级市
2007-2011年都江堰旅游业情况
70 60 5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40
30 20 10 0 旅游综合收入(亿元) 门票收入(亿元) 接待人数(万人次) 2007年 33.33 1.6 827.3 2008年 18 0.61 456 2009年 42.08 2.19 958 2010年 50.9 1.76 1140.3 2011年 63.3 2.4 1467.2
城市认知——成都平原的源头和摇篮
都江堰市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因堰而兴的城市,是古蜀先民聚居的重要地区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守李冰创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后,这里先后为道、郡、军、州、县所在地,并 逐步发展成为成都平原西通藏卫、北达甘(肃)青(海)的交通枢纽 明、清以后,随着人口发展,水陆交通便利,都江堰市经济更加繁荣,和邻近州县相比独具大埠风 貌,享有"小成都"之美誉
600 400 200 0
数据来源:统计公报
虽然08年都江堰的旅游业受到地震影响损失非常巨大,但灾后都江堰以重建为契机,加快旅游服 务配套设施的建设,大力开展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建设,接待能力显著提升,2010全年共接待游客 1140.3万人次,比07年增长37.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9亿元,比07年增长52.7%。
Part 1
都江堰市场研究
Part 1.1
都江堰宏观市场研究
都江堰宏观市场研究
城市认知 经济情况
城市规划
产业结构 旅游情况
城市规划
居民收入
城市认知——中国唯一一座同时拥有“双世遗”的城市
都江堰市是国际旅游名城,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有“青城天下 幽”之称的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青城山〃都江堰已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都江堰市被 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西北,通过成灌公路和老城灌路与成都连接 成灌快铁和成灌高速建成,将都江堰与成都的时间距离缩短至半小时
随着成灌快铁的运行,成都和都江堰已无缝对接,为都江堰带来了大量的商机
经济情况——“成渝经济特区”的西向枢纽
甘肃省
青海省
西藏
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 面积20.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重要的人口、城镇、 产业集聚区。以重庆和成都两个特大型城市作 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双核,是成渝经济区最大的 特点。 该经济区的定位则是要共同争取成渝经济区 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共同争取国家编制成渝 经济区发展规划,努力将成渝经济区建成继长 三角、京津豫、珠三角之后的中国第四个经济 区域。
都江堰市是目前全国屈指可数的旅游人数过千万的县级市
城市规划——
以世界文化遗产为特色的国际旅游休闲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灾后重建典范城市。
08年的地震灾害之后,政府部门编制了《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总 体规划(2008-2020年)》,为都江堰未来10年的城市发展明确了方
向。
城市发展规模目标:
08年都江堰城市人口25万,城市建设用地27.8平方公里;至今年 底,将达29.4万,规划城市建设用地37.7平方公里;到2020年,将 达到39.0万,规划城市建设用地45.8平方公里。
60
52.5 53 52
50
41.3
40
38.6 33.8 35
36.3
30
20.1
20
13.6 12 11.7
10 0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8年 20.1 38.6 41.3
2009年 13.6 33.8 52.5
2010年 12 35 53
2011年 11.7 36.3 52
数据来源:统计公报
以“都江堰-青城山”为品牌的国家级历史 文化名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
以独特“山-水-田-林-堰-城”为自然人文特色的国际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 承接成都平原向川西地区辐射与带动的区域交通枢纽城市与服务中心城市。 大成都都市圈内实现城乡统筹的宜居宜业、生态安全的综合性“新城”之一。
[献给都江堰的建筑文化瑰宝]
[精文国际商业广场策划报告]
[上海华燕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Dujiangyan.05.2012]
本报告仅供客户内部使用。在获得华燕书面许可之前,本报告的任何部分都不可被擅自引用、复制和传播。 Code of this report | 1
© Copyright Centaline Group, 2009
8
蒲江县
56.96亿元
数据来源:统计公报
震后都江堰市的整体经济有着较为明显的快速增长,2010年和2011年GDP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 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6.7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位居远郊县市第2位
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
2008-2011年都江堰市各产业结构比例
城市认知—— 汉族与西南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民族交流融合的文化交汇点
都江堰市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因堰而兴的城市,是古蜀先民聚居的重要地区 其在成都平原西通藏卫、北达甘(肃)青(海)的交通枢纽区位,令这里成为历史上汉族 与藏、羌、鲜卑、突厥、西凉等西南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交流融合的文化交汇点
7
城市认知——跨入成都半小时经济生活圈
排位 1 2
县市 彭州市 都江堰市
2010年(GDP) 149.21亿元 143.5亿元
20.00%
10.00%
0.00%
-10.00%
3
4 5 6 7
金堂县
新津县 亿元 112.46亿元 92.7亿元
-20.00%
-30.00% -40.00% -50.00% GDP(亿元) 增长
都江堰作为成渝经济特区中成都平原经济圈中的重要的一员,其地理位臵
越发显著,可辐射至甘肃、青海和西藏等地区。都江堰已成为各地企业进军 川西乃至中国西部地区的“桥头堡”。
经济增长情况
2008-2011年都江堰GDP走势
30.00%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2008年 76.6 -37.60% 2009年 116.9 25.10% 2010年 143.5 16.60% 2011年 176.7 1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