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账务处理计算公式
会计实务:产品销售的账务处理

产品销售的账务处理产品销售的账务处理(一)产品对外销售企业对外销售的产品,应交纳的消费税,通过“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
企业按规定计算出应交纳的消费税,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贷:“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科目,退税时作相反的会计处理。
例如:广州市某摩托集团公司2003年2月销售摩托车100部,每部售价2万元(不含增值税),货款未收。
摩托车每部成本为1万元;适用消费税率10%。
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分录:应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100×20000×17%=340000(元)应交纳的消费税=100×20000×10%=200000(元)①借:应收账款234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20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0②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200000贷: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200000③借:主营业务成本1000000贷:产成品1000000(二)以应税消费品换取生产资料、抵偿债务等的账务处理企业以应税消费品换取生产资料的,应按售价,记入“物资采购”、“库存商品”等科目的借方,记入”库存商品”科目的贷方;以应税消费品抵偿债务的,按销售价格记入“应付账款”等科目的借方,记入“库存商品”科目贷方。
按规定计算出应交纳的消费税借:“物资采购”、“库存商品”、“应付账款”等科目、贷:“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科目。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天道酬勤嘛!。
做账实操-增值税计算方法及公式(附账务处理)

做账实操-增值税计提和缴纳的账务处理增值税的计提和缴纳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计提增值税.在会计处理中,增值税的计提是通过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科目,贷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来实现的.2.缴纳增值税.在下个月缴纳增值税时,会计分录为借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贷记"银行存款".3.计提附加税.附加税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计提时通过借记"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城市维护建设税""应交税费--教育费附加"科目.134.缴纳附加税.缴纳附加税时,会计分录为借记"应交税费--城市维护建设税""应交税费--教育费附加",贷记"银行存款".需要注意的是,增值税的计算通常是基于销项税减去进项税的差额,而进项税是指企业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支付的增值税.此外,小规模纳税人在核算时通常不计提进项税和销项税,而是在销售货物时直接按照销售额计算应交增值税.增值税怎么计提和缴纳计提简易计税增值税会计分录怎么做?1、计提简易计税增值税: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简易计征)2、结转简易计征增值税: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简易计征)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3、结转未交增值税: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4、缴纳增值税税费: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贷:银行存款计提简易计税增值税,然后结转简易计征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最后缴纳增值税税费,应当通过"应交税费"相关二级科目以及"银行存款"等科目核算.。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及操作实务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及操作实务前言1.《基金会管理条例》2004.6.1起施行,1988.9.27《基金会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2.《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10.25起施行,1989.10.25的《条例》同时废止。
3.《民间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1998.10.25起施行4.《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2004.4.1起施行。
这一系列法规和规章,初步构建了一个指导和管理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规范体系。
据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局统计,截至2003年底,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县以上社会团体已经发展到14.2万个,在民政部登记的基金会近1200家,民办非企业单位达到12.4万个。
但是,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和财务会计报告一直没有单独制定规范,使得现有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一直执行适用于国有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甚至是企业会计制度,既不统一,也不切实际情况。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规范体系,有效的适应民间非营利组织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财政部于2004年8月颁布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财会【2004】7号2005年1月1日起执行共八章76条《企业会计制度》2001.1.1起财会【2000】25号《小企业会计制度》2005.1.1财会【2004】2号《事业单位会计制度》1998.1.1财预字[1997]288号原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民间非营利组织调账的依据:财政部关于《民间非营利组织新旧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第一章总论一、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界定P3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本制度规定特征的民间非营利组织。
民间非营利组织包括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登记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等。
适用本制度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同时具备以下特征:P106(一)该组织不以营利为宗旨和目的;(二)资源提供者向该组织投入资源不得取得经济回报;(三)资源提供者不享有该组织的所有权。
陕西会计必考公式

陕西会计必考公式
1. 可供使用现金 = 期初现金余额 + 现金收入
2. 可供使用现金 - 现金支出 = 现金余缺
3. 现金余缺 + 现金筹措 - 现金运用 = 期末现金余额
4. 预计生产量 = 预计销售量 + 预计期末存货 - 预计期初存货
5. 某种直接材料预计生产需要量 = 某产品耗用该材料的消耗定额×该产品预计产量
6. 某种直接材料预计采购量 = 某种直接材料预计生产需要量 + 该材料预计的期末库存量 - 该材料预计的期初库存量
7. 购买材料支付的现金 = 本期含税采购金额×本期付现率 + 前期含税采购金额×本期付现率
8. 期末应付账款余额 = 期初应付账款余额 + 本期预计含税采购金额 - 本期全部采购现金支出(包括支付前期的采购支出)
9. 某种产品直接人工总工时 = 单位产品定额工时×该产品预计生产量
10. 某种产品直接人工总成本 = 单位工时工资率×该种产品直接人工总工时
11. 变动制造费用预算 = 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业务量预算总数
12. 制造费用预计现金支出 = 制造费用预算总额 - 折旧费用
13. 单位产品预计生产成本 = 单位产品预计直接材料成本 + 单位产品预计直接人工成本 + 单位产品预计制造费用
14. 期末结存产品成本 = 期初结存产品成本 + 本期生产成本 - 本
期销售成本
15. 销售及管理费用预计现金支出 = 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总额 - 折旧及摊销费用。
会计实务账务处理计算公式

会计实务账务处理计算公式会计实务是指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处理会计账务的操作和计算过程。
会计账务处理涉及到许多计算公式,下面是其中一些常用的计算公式。
1. 所有者权益(Owner's Equity)= 资产(Assets)- 负债(Liabilities)所有者权益指的是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份额。
2. 私人领用(Personal Use)私人领用是指由企业提供给个人使用的物品或服务,其金额应纳入个人支出。
3. 未付利息(Accrued Interest Payable)未付利息指的是到期未支付的利息费用。
计算公式为:未付利息=贷款本金×利率×时间4. 待摊费用(Prepaid Expense)= 费用× 占比待摊费用是指企业为未来期间提前支付的费用,按照使用期间逐渐分摊。
占比为预付费用在使用期限内已使用的比例。
资本回报率是衡量投资者对企业投资回报的指标,即企业利润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
6. 资产周转率(Asset Turnover)= 销售收入(Sales Revenue)/总资产(Total Assets)资产周转率反映企业在销售活动中对资产的利用效率,即销售收入与总资产的比率。
7. 应收账款周转率(Accounts Receivable Turnover)= 营业收入(Net Sales)/ 平均应收账款(Average Accounts Receivable)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即营业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的比率。
8. 存货周转率(Inventory Turnover)= 营业成本(Cost of Goods Sold)/ 平均存货(Average Inventory)存货周转率反映企业存货的库存周转速度,即营业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
9. 毛利率(Gross Margin)= (销售收入 - 营业成本)/ 销售收入毛利率表示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毛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率。
会计实务材料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会计实务材料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材料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材料成本与标准材料成本之间的差异。
当实际材料成本高于标准材料成本时,就产生了不利差异;反之,当实际材料成本低于标准材料成本时,就产生了有利差异。
下面将介绍材料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1.不利材料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不利材料成本差异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即材料价格差异和材料用量差异。
首先,材料价格差异是指实际材料价格与标准材料价格之间的差异。
如果实际材料价格高于标准材料价格,则会产生不利差异。
其账务处理如下:借: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进货差异)贷:原材料库存(实际材料用量×标准材料价格)贷:材料成本差异(标准材料用量×标准材料价格)其次,材料用量差异是指实际材料用量与标准材料用量之间的差异。
如果实际材料用量超过标准材料用量,则会产生不利差异。
其账务处理如下:借: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用量差异)贷:原材料库存(实际材料用量×标准材料价格)贷:材料成本差异(标准材料用量×标准材料价格)2.有利材料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有利材料成本差异的产生也主要有两个原因,即材料价格差异和材料用量差异。
首先,材料价格差异是指实际材料价格与标准材料价格之间的差异。
如果实际材料价格低于标准材料价格,则会产生有利差异。
其账务处理如下:借:原材料库存(实际材料用量×标准材料价格)贷: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进货差异)其次,材料用量差异是指实际材料用量与标准材料用量之间的差异。
如果实际材料用量低于标准材料用量,则会产生有利差异。
其账务处理如下:借:原材料库存(实际材料用量×标准材料价格)贷: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用量差异)3.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析及对策:分析材料成本差异有助于企业发现实际材料成本与标准材料成本之间的差异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如果不利差异主要由于材料价格差异引起,可能是由于材料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或供应商变更等原因导致,企业可以与供应商洽谈价格,或者寻找其他供应商以降低材料价格。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及账务处理【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双倍直线法折旧额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面 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即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 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最后两年,将固定资 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2)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也称为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 净额和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 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计算公 式为: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折数总和 或: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 ×{预计使用年限+1}÷2)×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其他方法的第一个区别就是一开始计提折旧的时候 不扣除预计净残值,最后两年改为直线法计提折旧才扣除预计净残值; 另外就是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时候应该扣除以前已经计提的折
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无论你是
税务局还是银行,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 识。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仅仅是把会计当作“敲门砖”也就是说,不 仅仅是获得了资格或者能力就结束了,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具体到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及账务处理【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称为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 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计 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利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弥 补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时间,不考虑使用强度的缺点,计算公式为: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 额 3.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快速折旧法或递减折旧法,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有 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 度,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补偿。 常用的加速折旧法有两种: (1)双倍余额递减法
会计实务:出纳涉及的账务处理程序

出纳涉及的账务处理程序出纳账务处理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办理收付款业务书写要求:小写金额用阿拉伯数字逐个书写,不得写连笔字,在金额前要填写人民币符号“¥”,人民币符号“¥”与阿拉伯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金额数字一律填写到角分,无角分的,写“O0”或符号“一”,有角无分的,分位写“0”,不得用符号“一”;大写金额用汉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元、角、分、零、整等,一律用正楷或行书字书写,大写金额前未印有“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写“人民币”三个字,“人民币”字样和大写金额之间不得留有空白,大写金额到元或角为止的,后面要写“整”或“正”字,有分的,不写“整”或“正”字。
(二)填制记账凭证1.编制记账凭证出纳人员应在办理资金收付、银行结算等业务后,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并在记账凭证上签章。
(1)记账凭证的日期应为凭证编制日期,而不是业务发生时间。
(2)记账凭证金额栏的空白处应划线注销,以避免被填涂而改变行次内容。
(3)记账凭证上小写的金额合计数前应有人民币符号封口,以免被填涂而改变金额。
2.交由会计主管或其他财务人员审核记账凭证。
(三)根据与现金、银行存款收付有关的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1.登记账簿,必须以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账完毕后,还要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盖章,并注明所记账簿的页数,或做登账符号“√”,表示已经记账,避免重记、漏记。
2.按顺序连续登记各种账簿应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
如果发生跳行、隔页,应当将空行、空页划线注销,或者注明‘此行空白’、‘此页空白’字样,并由记账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这样可以避免有人在空行和空页随意添加记录,对堵塞在账簿登记中可能出现的漏洞,是十分必要的防范措施。
日记账每一账页登记完毕结转下页时,应当结出本月开始至本页末止的发生额及余额,写在本页最后一行和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过次页”和“承前页”字样;也可以将本页合计数及金额只写在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承前页”字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实务账务计算公式
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 =当期按应收账款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 (或+)
借方)余额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中,实际成本核算方
式下,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 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2(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X 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 初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
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X 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X 存货单位成本
或: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 =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X 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X 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计算公式: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
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X 100%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X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X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可以采用毛利率法和售价金额法:
毛利率法计算公式: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X 100% 销售净额 =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和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X 毛利率
销售成本 =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期末存货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售价金额法计算公式: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 入商品售价)X
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X 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 =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年限平均法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 = (1-预计净产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一 12
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或
100%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X月折旧率
工作量法计算公式: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X(1-预计净产值率)1*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X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X 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 12
月折旧额=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X月折旧率
年数总和法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寿命-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X(预计使用寿命+
1)- 21X 100%
或者: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X 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一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一预计净产值)X月折旧率与利润相关的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其中:
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X所得税税率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X 100%
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X 100% 其中:
速动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他流动资产
长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有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
资产负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