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爱情诗讲座先秦汉魏六朝
高中语文《唐宋词第九课问世间情是何物——两情相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68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一、导入:1、复习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江城子·密州出猎》2、在你心目中苏轼是一个什么形象?通常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达观、开朗、幽默的苏轼。
我们着迷他的“我欲乘风归去”我们欣赏他的“扣舷长啸”我们追随他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但是我们能够接受一个儿女情长的苏轼吗今天来体会苏轼性格中的另一面——多情。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苏轼简历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
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苏洵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
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
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
熙宁二年(1069)反对变法卷入党争。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他先后被派往密州、徐州等地任地方官。
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元丰二年(1079)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
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
苏轼被捕入狱,入狱后,受尽凌辱,酷刑棒打,几致死地。
历时五个月,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将苏轼贬到黄州。
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他没有俸禄、生活困苦、衣食不足,而且受到监督,没有住的地方,只好暂居庙里,后来得了一块荒地,耕种,造屋。
元祐元年(1086)重获启用官至礼部。
旧党执政。
受到皇太后重用保护,苏轼被调回京都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
后自请外任杭州太守。
后被召回京师,担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绍圣元年(1094)又遭贬职惠州儋州。
皇太后驾崩,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州(今海南),元符三年(1100)渡海北返次年病逝。
问世间情为何物

问世间情为何物作者:隋意来源:《中华瑰宝》2021年第08期爱情是什么?它有着怎样的本质与力量?古人用诗词、小说、戏曲等作出了解答。
暮暮与朝朝,还是怨怼与离愁,情与理、爱与欲,都在现实与艺术的时空中产生着交集。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在《摸鱼儿·雁丘词》中问出了这个千年难题。
爱究竟是什么?是因激素分泌而产生的情感,还是与生俱来的生命现象?每个个体、每个社会、每个时代也许都有不同的解答。
在古典文学的世界中,爱是冲突与调和的产物,痴恋与思怨、情意与礼法、纯爱与欲求在艺术的发酵下,以一种矛盾美学的方式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礼制下的自由两千余年前的周朝,一位思念情人的男子接连发出三句感叹,“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层层递进的想念直白而热烈,将分离时的煎熬用自然时间在心理上的延长表达出来,看似痴言,却正将热恋时难舍难分的状态生动吐露,似夸张,又似实语,度日如年的情思与渴望相见的迫切,都极具感染力。
如此浓郁的情感在奔赴战场的征夫口中又是另一番呈现,“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我曾希望握着你的手至死不渝,但无奈战争危苦,深恐誓言不能实现。
不仅男子对待爱情的态度坦率直接,《诗经》中的女子亦大胆地表达爱意。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凄凄风雨飘摇,杂杂鸡鸣之下,女子见到了情郎,这些萧瑟寒冷竟也变成了煦风春雨,群鸡欢唱。
《诗经·国风·郑风·蹇裳》中的女主人公面对住在溱洧之水对岸的心上人,爽朗地说到,“子惠思我,蹇裳涉溱”“子惠思我,蹇裳涉洧”,倘若你思我念我,就快快提起衣襟渡过溱水、洧水来到我身旁。
《诗经·国风·邶风·静女》中的美丽姑娘与心上人约好在城墙角落相会,却故意躲藏引男子寻找,尽显娇憨之态,见面之后将在郊野采摘的荑草赠予男子,情意之缠绵与主动由此又可观一二。
《静女》公开课完整PPT课件(ll))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这一章主要描写什么? 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
哪些字词交待地点人物? “静女其姝,候我于城隅” (城墙上的角楼)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 形象? 少女——天真活泼、调皮可爱
“我——憨厚、真诚(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yí,赠送) (wěi,鲜亮的光彩 )(Rǔ,通“汝”,你)
(kuì,通“馈”,赠送) (Fēi,通“非”,不是)
•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牧:野外。(tí) (洵:xún,确实)
荑(tí):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征婚媾。
通假字
• 1、见:通“现”,出现。 • 2、爱:通“薆”,隐藏,遮掩。 • 3、说:通“悦”,喜爱。 • 4、女:通“汝”,你,这里代指彤管。 • 5、归:通“馈”,赠送。 • 6、匪:通“非”,不是。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词义疏通
• 邶风·静女
(Shū,美丽) (城上的角楼)(通“现”,出现)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sì,等待) (通“薆”,隐藏 )(chíchú,犹豫徘徊 )
(luán,美好) (tóng,深红色)
通“悦” (yì,喜爱)
•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释义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姝:美丽,漂亮。 俟: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 城隅:城角隐蔽处。一说城上角楼。 城:城墙。 隅:城墙上的角楼。 爱:同“薆”,隐藏。 搔首踟蹰:以手指挠头,徘徊不进。
大意:那个姑娘文静而漂亮,约我相见在城角楼上, 她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我搔首弄发心彷徨 。
高中语文问世间情为何物——爱情诗词鉴赏ppt 人教课标版精品课件

乙 卯 正 月江 二城 十子 日 记 梦
宋神宗熙宁八年,即乙卯1075年,三十九岁的苏轼在 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本词是苏轼悼念亡妻王弗之 作。
王弗十六岁嫁于苏轼,天资聪颖、温良贤淑,见识广 博,夫妻感情一向笃厚。但是,在她二十七岁时不幸于汴 京(今开封)去世。次年归葬于故乡四川眉州。经过了十 年宦海浮沉的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对亡妻深挚的怀念 之情。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婉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婉的 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他想到,过去唐婉是自己的爱妻, 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想 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 身离去。不料这时唐婉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一 杯酒,陆游看到唐婉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 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婉送来的这杯苦酒。 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陆 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 对唐婉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 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便怅然而去。 陆游走后,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 词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便失声痛哭起来。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 一首《钗头凤》词。唐婉不久便郁闷愁怨而死。
不强疏 悔乐狂 ,还图 为无一 伊味醉 消。, 得衣对 人带酒
栏烟春 意光愁伫 。 残,倚
照黯危 里黯楼 ,生风 无天细 言际细 谁。, 会草望 凭色极
蝶
柳 永
恋 花
月千正夜 鬓纵处量 夜行梳来 如使话,十 ,。妆幽 霜相凉自年 短料。梦 。逢。难生 松得相忽 应 忘死 冈年顾还 不 。两 。年无乡 识 千茫
问世间情为何物 ——中国古代经典爱情诗词赏析

怒哀乐;
➢ 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们写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与世事沉浮,抒发着 他们的高贵气节与美好情怀。
“春蚕到死丝方尽” ——古典诗词中的爱情
爱情是一个古老的主题
中国古代没有爱情一词,而用“恩爱”,所谓“一日 夫妻百日恩”。因为先秦之后中国的自由恋爱较少, “爱情”不发达,先结婚后恋爱是几千年的传统。
xìng
wù mèi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mào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汉乐府爱情诗
汉乐府:语言率直自然,风格清新质朴。 如《上邪》:
cuī
▪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 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李商隐的诗多写时代离乱和个人失意的感概。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和缠绵深 挚的爱情诗最具特色。与杜牧并称“小李杜”。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 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寄托着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 情极为丰富。
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中同榜进士,世称“三苏”。 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 (今山东诸城)任知州,时年38岁。
青玉案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 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 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 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
问世间情为何物诗歌

问世间情为何物诗歌
问世间情为何物诗歌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诗歌都很熟悉吧,诗歌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问世间情为何物诗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问世间情为何物?
情是断肠的毒,
问自己情有独钟?
情是孤独的`灵魂,
问一生情归何处?
情是婚姻的坟墓,
问未来情同陌路?
情是一个人的脚步。
有多少的铭心刻骨?就有多少的今日当初,
有多少的缠绵*?就有多少的也许仿佛,
有多少的甜蜜幸福,就有多少的失落无助,
有多少的眼睛在哭?就有多少的眼眶红肿。
别再失去以后说你才懂,
晚了,
别再拥有之时你不知足,
快了,
别再容忍面前飞扬跋扈,
远了,
别再分手面前你不在乎,
忘了。
如果你不懂,
请你在我视线中模糊,
如果你不懂,
请你在我距离外祝福,
如果你不懂,
请你在我记忆里删除,
如果你不懂,
请你与我相遇时说不。
我宁愿身后掩埋在那黄土,至少我的灵魂还能保存,我宁愿死后没有那坟冢,至少我的身体没有伤痛,我宁愿墓碑上刻着荒芜,至少我的情感渴望永恒,我宁愿我的泪水刹那干枯,至少我的脸上保留笑容。
别让欲望无休止的放纵,那是在自掘坟墓,
别让自私无休止的拨弄,那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别让贪婪无休止的索求,那是失去更多的弥补,
别让麻木无休止的冷酷,那是在玩火者的自焚。
问世间情为何物下一句

问世间情为何物下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下一句是直教人生X相许。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X相许”的意思是:问世间的人们,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人以生X来相对待。
这两句词出自X、X之际著名文学家XX的《XX》。
诗的原文是: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X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应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诗的赏析:XX年,作者去XX参加XX考试。
因为出身名门,所以他自小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很早便显露出文学才华。
X岁时,因作诗而获得“神童”的美誉。
虽然文采出众,但是官运艰涩,多次参加科举也未中选。
这次他再一次参加科考,在赴试途中遇到一个猎人。
这个猎人将一对在天空翱翔的大雁射下一只,另一只在空中盘旋哀鸣,确信伴侣已X,便也头朝地撞X。
大雁的情谊深深打动了作者,于是便有了这首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在词的开篇,作者开门见山,直接发问:问“世间”情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大雁X情对作者的强烈震撼,并通过作者将震撼传递给读者,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此问又把对大雁的感慨,广义地推及世间万物,当然也包括人类。
情至极处,“生X相许”,这该是何等的深情!“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作者设问以后,继续抒发自己的情感。
是啊,多少年双栖双飞,历经“天南地北”,多少年相依为命,共度“几回寒暑”,情深深意切切,从来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
“欢乐趣,X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在共同的生活中,有团聚的欢乐,也有X别的痛苦。
可无论团聚还是X别,都会使情感进一步加深。
就像人间的一对X男X女,团聚时柔情似水,X别时刻骨铭心。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应向谁去。
”而如今,爱侣已逝。
望天空,云雾层层;看身下,白雪皑皑,想未来,形单影只,再无爱侣牵手共度。
唐宋诗词鉴赏第九课问世间情是何物——两情相悦

知人论世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 一说1038-1112)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 七子。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江西南昌市) 人。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 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孤高自 负,傲视权贵,即使是苏轼这种人,也不在 眼下。
——两情相悦
学习目标:
1、了解爱情与词。
2、把握词中所蕴含的缠020/10/19
2020/10/19
一、了解爱情与词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从《诗经》 开始,文学的河流中一直吟唱着爱情的歌谣。
唐代起,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词,文人们常常在词中描写恋爱生活里的悲 欢离合,于是词就演变成了长于描写情爱的 文体。到了宋代,爱情差不多都走进了词里。
2020/10/19
知人论世
他的主要著作为《小山词》,《全宋词》收其词 260首。其中长调3首,其余均为小令。他的小令词 在北宋中期发展到一个高峰,用清壮顿挫的艺术性, 揉合了晏殊词典雅富贵与柳永词旖旎流俗特性,既 雅又俗的歌词合乐的典型音乐形象,使词这种艺术 形式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并取得扭转雅歌尽 废的历史性作用。
2020/10/19
二、词作中常见的爱情
1、情窦初开的甜蜜 2、山盟海誓的深情 3、天人永隔的凄怆 4、芳踪难觅的惆怅 5、夫妻别离的思念
2020/10/19
三、合作学习三首词
1、 《生查子》是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结合 全词,谈谈词人在其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鹧鸪天》中“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很受人们赞赏,结合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
1、 《生查子》是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结合全
词,谈谈词人在其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丹亭》与《关雎》之关系
明代汤显祖的名著《牡丹亭》中的杜丽娘,被锁深 闺,在听私塾先生陈最良讲解《关雎》诗后,春心荡 漾。:
[春香]小姐啊,为诗章,讲动情肠。……小姐说,关了的雎鸠, 尚然有洲渚之兴,可以人而不如鸟乎!书要埋头,那景致则抬 头望。如今分付,明后日游后花园。[末]为甚去游?[贴]他平白 地为春伤。因春去的忙,后花园要把春愁漾。
《关雎》题解
此诗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三 百》中的第一首。
汉代《毛诗序》以为此诗乃吟咏
“后妃之德”,“先王以是经夫妇,
乾
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隆
现代学者多不信此说,认为是一首
御
爱情诗,但是学界在对此诗到底是民
笔
间的“平民”爱情诗还是上层“贵族”
诗
爱情诗的认知上,则存在分歧。
经
图
关关雎鸠
关关,雌雄相应 之和声也。
雎鸠,水鸟,一
名王雎,状类凫鷖
,今江淮间有之。
生有定偶而不相乱
,偶常并游而不相
狎。
——朱熹《诗集传》
雎鸠图 郎静山 摄
鱼鹰
《关雎》的文学史地位和影响
《关雎》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爱情诗之 一,是中国传统爱情诗的艺术典范,影响 深远。
《关雎》不仅对汉魏以后文人创作爱情 诗有所启迪,而且成为唐宋小说和元明清 戏曲的常用题材。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青年 男女,在吟咏此诗时,也常常会萌生出对 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仪礼·乡饮酒礼》“出奏陔” 郑玄注
战国虎座木鼓
编钟乐曲欣赏
现实意义与艺术典范
当代青年虽然已经没有了封建礼教的束缚, 可以自由地追求爱情,但是某些年轻人自以为 浪漫、奇特的求爱方式其实并不高雅。近年来, 因求爱不成而心生怨恨和犯罪的事件屡见报端。
所以,我们今天在吟唱和欣赏《关雎》这 首经典爱情诗,陶醉于如此优美的旋律和美妙 的诗境之时,我们的灵魂是否也能得到净化和 升华呢?
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 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
——朱光潜《谈中西爱情诗》
朱 光 潜 像
中国古代爱情诗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的爱情诗源远流长,佳制纷呈。 其发展有三个高潮:
先秦时期 汉魏六朝 唐宋时期
先秦社会婚姻观与爱情诗特点
先秦社会婚姻观
“发乎情,止乎礼义。”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以行为写心理,细节具体,表现细 腻。
《编钟乐舞·关雎》欣赏
(湖北省歌舞团表演)
荇菜
又名莕菜。水生植物,嫩叶可食。春夏 之交,玉渊潭公园、北京植物园和北京大学未名 湖中都能看到。
钟、鼓 古代敲击乐器。
钟鼓者,天子、诸侯备用之 ,大夫、士鼓而已。
先秦爱情诗拓展阅读之一
《诗经·秦风·蒹葭》 《诗经·邶风·静女》 《诗经·郑风·子衿》 《诗经·郑风·将仲子》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 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 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坻。
问世间,情为何物?
——中国古代爱情诗欣赏
爱情, 文学作品中的永恒主题
一切诗人之所以成其为 诗人,都是由于受到爱神的 启发。一个人不管对诗多么 外行,只要被爱神掌握住了, 他就马上成为诗人。
——柏拉图《文艺对话录》
柏拉图像
爱情诗, 中国古典诗歌中最为动人的部分
中国诗言爱情的虽然很多,但是没有让爱情把其他 人伦抹煞。……西方人重视恋爱,有“恋爱至上”的 标语。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真正的恋爱往往 见于“桑间濮上”。
——《毛诗序·关雎》
先秦爱情诗特点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
先秦爱情诗欣赏之一
关雎
(《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杜丽娘后来游园惊梦、 为情而死,从某种程度上说 ,是《关雎》“惹的祸”。
琴、瑟
弹拨乐器。琴,五弦或七弦。 瑟,二十五弦。
宋代名琴·海月清辉
楚瑟
瑟乐欣赏·澹月映鱼
《关雎》艺术欣赏
情节复杂变化,叙事简练生动 表达方式委婉,体现君子品德 比兴手法巧妙,描写心理细腻 篇章回环往复,音韵节奏优美
情节复杂变化,叙事简练生动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 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沚。
题解
《诗经·秦风·蒹葭》题解
《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255年以前产生在秦地 的一首民歌。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 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 法:
一是“刺襄公”说。《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 礼,将无以固其国焉。”
二是“招贤”说。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 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 而思见之。”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
三是“爱情”说。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亨、吕恢文 等均持“恋歌”说。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 人可望而木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第一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邂逅淑女 心生爱慕
第二章: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 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求之不得 为情所苦
第三章: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弹琴鼓瑟 得以亲近
第四章: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钟鼓齐鸣 获得爱情
小结:求爱过程曲折 爱情得之不易
表现方式委婉,体现君子品德
孔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 伤。”愚谓此言为此诗者,得其性情之正、声 气之和也。
——朱熹《诗集传》
雎鸠以声相求,君子以乐相 求。爱之深挚而求之雅正,有 君子风范。
比兴手法巧妙,描写心理细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 荇菜,左右采之。”均“兴”中有 “比”,含蓄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