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内能

合集下载

初中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知识点

初中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知识点

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第一节机械能具体内容定义物体能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关键词为能够做功)1。

能对外做功不等于正在做功。

2。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就越大.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和能的单位为焦耳(J).分类错误!机械能一般分为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

机械能守恒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动能定义一切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影响因素质量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动能越大.速度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具有动能越大。

总之,物体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实验图示器材平木板光滑斜面钢球、木球纸盒、刻度尺过程错误!同一钢球(m1=m2)、不同高度(h1<h2)、由静止下滑撞击纸盒,移动距离(s1<s2);错误!木球钢球(m1〈m2)、同一高度(h1=h2)、由静止下滑撞击纸盒,移动距离(s1〈s2);解读错误!本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即控制质量相同,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控制速度相同,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2本实验运用了转化法。

即动能的大小无法测量,转化成纸盒运动的距离。

○3同一钢球、不同一高度滚下,目的是控制钢球到达斜面底端的水平速度.运用错误!机动车限速:控制动能大小,避免交通事故。

○2严禁超载:质量越大,动能越大,遇到紧急情况时速度不易控制,易发生事故。

势能重力势能定义受到重力的物体被举高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影响因素质量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高度质量相同时,高度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总之,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质量和高度有关,高度越高、质量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

实验图示器材装有细沙的沙箱质量不同的铁块小方桌过程错误!同一重物(m1=m2)、不同高度(h1〈h2)、自由落下、冲击小饭桌,铁块被举越高,小饭桌桌脚下沉越深。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一、内能的概念和特点内能是物质自身所固有的能量,它包含了物质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能量。

内能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以及温度有关。

内能具有可传递、可转化和可守恒的特点。

二、内能的传递1. 热传递:热是内能的一种传递方式,它是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能量。

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2. 功传递: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内能也可以通过功的方式传递。

例如,当我们用力推动一个物体时,我们所做的功将会增加物体的内能。

3. 物质传递:内能也可以通过物质的传递而传递。

例如,当我们往开水中加入冷水,内能将通过热传递和物质混合的方式传递给冷水。

三、内能的转化1. 热能转化:热能是内能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例如,当我们用热水加热蒸汽锅炉时,热能被转化为机械能,从而推动汽轮机工作。

2. 动能转化:物体的动能也可以转化为内能。

例如,当我们用手摩擦两个物体时,物体的动能被转化为内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

3. 电能转化:内能也可以通过电能的转化而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例如,当我们使用电热水器加热水时,电能被转化为热能,使水温升高。

四、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内能与温度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也会增加;反之,当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内能会减小。

这是因为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物质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能量发生变化。

五、内能的测量内能是无法直接测量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其他与内能相关的物理量来间接推断内能的大小。

例如,当我们测量物体的温度、压强和体积时,可以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或饱和蒸汽表等来推算物体的内能。

六、内能的守恒定律内能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系统内的内能总量在任何过程中保持不变。

即使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系统内的内能之和也始终保持不变。

七、内能的应用1. 制冷与制热:内能的转化可以用于制冷和制热。

例如,制冷剂在蒸发时吸收外界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的效果;而制热器则通过加热来提高物体的温度。

初中物理-内能

初中物理-内能

第二讲内能【要点梳理】要点一、物质结构的基本图像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常见的物质都是由组成的,分子的体积非常小。

如:草叶上的一颗小露珠就含有1021个水分子。

2、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扩散: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扩散现象。

(2)热运动:组成物质的分子。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1)分子之间的的和同时存在,处于正常状态的固态物质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基本平衡,分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2)物体受到拉伸时,分子间距离变大,分子间更为显著。

(3)当物体受到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变小,分子间作用更为显著。

要点二、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1、固体:固体中,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有规律地紧挨在一起,所以固体既有一定的形状,又有一定的体积。

2、液体:液体中,分子只能在一定限度内运动,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占有一定的体积。

3、气体:气体中分子离得较远,且能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

要点三、物体的内能1、内能:(1)叫作分子动能;叫作分子势能。

(2)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的与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

(3)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内能的大小,除与有关外,还与物体的、、等因素有关。

2、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1)外界对物体做功,或者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物体的内能,反之,物体的内能将。

通过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不同形式的能量(如内能和机械能、化学能和内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一般说吸收或放出“热量”,而不能说具有“热量”。

3、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上是。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内能与其它形式的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能量转移的过程。

4、热传递:(1)实质:。

(2)条件:。

(3)方向:。

(4)结果:。

【典型例题】类型一、基础知识例1、甲、乙、丙三幅图中,能形象地描述气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甲.分子排列规则,就像坐在座位上的学生。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内能知识点汇总1、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

“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初中物理知识点:内能

初中物理知识点:内能

初中物理知识点:内能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和质量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1、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的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的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热传递。

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单位J。

2、做功(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

温室效应太阳把能量辐射到地表,地表受热也会产生辐射,向外传递热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阻碍这种辐射,地表的温度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就是温室效应。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加剧了温室效应。

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初三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内能知识点总结一、内能的概念内能是指物体内部的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所具有的能量总和。

物体的内能与其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二、内能的传递1. 热传导: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使得能量从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

热传导的速率与物体的导热性能有关,导热性能越好,热传导越快。

2. 热辐射:物体表面的分子通过辐射的方式传递能量。

热辐射的速率与物体的表面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辐射越快。

3. 热对流:物体内部的液体或气体通过对流的方式传递能量。

热对流的速率与物体的流体性质和温度差有关,流体性质越好,温度差越大,热对流越快。

三、内能的变化1. 内能的增加:当物体吸收热量时,其内能会增加。

吸热过程中,物体的分子会吸收外界的热量,使得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从而增加内能。

2. 内能的减少:当物体放出热量时,其内能会减少。

放热过程中,物体的分子会释放出热量,使得分子的热运动减弱,从而减少内能。

四、内能与物态变化1. 相变过程中的内能变化:在相变过程中,物体吸收或释放一定量的热量,使得内能发生变化。

例如,物体从固体转变为液体时,吸收热量使得内能增加;物体从液体转变为气体时,吸收热量使得内能增加。

2. 气体的内能变化: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其温度有关,与体积和压强无关。

当理想气体的温度增加时,其内能也会增加;当理想气体的温度降低时,其内能也会减少。

五、内能与热量的关系1. 热量是能量的传递方式,是内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当物体吸收热量时,其内能增加;当物体放出热量时,其内能减少。

2. 内能的变化量等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的内能变化等于系统吸收的热量减去系统对外界做的功。

六、内能与热容的关系1. 热容是物体吸收或放出单位热量时,温度变化的大小。

热容可以分为定压热容和定容热容两种。

2. 定压热容指的是物体在恒定压强下吸收或放出单位热量时的温度变化。

定压热容与物体的内能变化量相关,定压热容越大,内能变化量越大。

(初中物理)第14章 内能的利用(解析版)

(初中物理)第14章 内能的利用(解析版)

中考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针对性分层训练
压缩汽油和空气的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
汽油机柴油机
汽缸顶部有火花塞喷油嘴
压缩冲程末,喷油嘴向汽缸内喷出柴油,遇
正在排气,气缸==
===
=可知,
=可得,该
=可知消耗
=可得,燃气对活塞的平均压力:
===
=×100%=×100%
汽车制动时,由于摩擦,动能转化成了轮胎、地面和空气的内能,这些消耗的能量不能
、装置在运动的过程中,小球的高度会发生变化,重力势能发生改变,速度发生变化,
在晚上,蓄电池给路灯供电,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再转化为光能使用。

故选项中只
、在做功冲程,汽油机的点火方式叫点燃式,柴油机的点火方式叫压燃式,故
化方式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


===
===
==
=得,
=×100%=×100%
=算出汽油的质量为:
=×100%=×100%
=知柴油机输出的有用功为:
=得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
===
===
=,=可知汽车行驶的路程为:90 km/h×h
=可得汽油机在此过程做的有用功为:
=×100%=≈35.6%
轮胎与地面总接触面积为
=可
=m/s
======
==×100%≈32.6%
===。

沪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 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 知识点总结

一、内能1、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__ __,以及 _的总和。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2、影响因素: ①温度: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②质量:同一物体质量增大,物体的内能增大。

③状态:状态不同,分子间距离不同,分子间作用力就不同,进而分子势能不同,具有的内能不同。

注: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 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大。

(×)3、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A 、做功 ①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②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B 、热传递 ①条件:物体之间有温度差。

(热传递的结果:两物体最后达到热平衡。

)②方式: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

③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能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热传递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

4、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间内能传递的多少称为热量。

用Q 表示,单位为 。

(热传递过程中,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 ;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 。

) 注:温度不能传,热量不能含。

(不能说含有、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练习: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B .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 .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热量越多D .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二、物质的比热容:用c 表示。

1、探究不同物质吸热本领的实验运用了哪两种物理方法?2、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 来反映(转换法)。

3、搅拌器的作用: 。

4、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 。

(不同物质的吸热或放热本领不同,因此引入比热容这一物理量来表示不同物质的吸热或放热本领。

)5、比热容:(1)公式: (2)单位:(3)实质:①反映物质吸热(放热)的本领:比热容越大,吸热或放热本领越 ;②揭示物质对冷热反应的灵敏程度:比热容越 ,对冷热反应越灵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总复习: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
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
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
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
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

“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
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
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
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
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初中物理第1页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