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污水预处理工艺设计计算.doc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设计计算1. 引言污水处理是指将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水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过程,将其处理成达到排放标准的水质要求的过程。

污水处理设计计算是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过程中的核心环节,通过对污水的流量、水质等参数的计算,确定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处理工艺,并制定相应的工程方案。

2. 污水流量计算污水处理设计计算的第一步是确定污水的流量。

污水的流量可以按照预测流量和实测流量两种方式进行计算。

预测流量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预测流量 = 人口数×人均日生活污水排放量实测流量的计算需要进行现场调查和取样分析,以获取真实的污水流量数据。

实测流量常常用于已有污水处理厂的扩建和改造项目中。

3. 污水水质计算污水处理设计计算的第二步是确定污水的水质。

污水的水质由污染物的浓度和种类来决定。

常见的污染物包括有机物、悬浮物、氨氮、总磷等。

根据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可以确定不同类型的污水所需达到的排放标准,从而计算出污水的水质要求。

4. 污水处理方案设计根据污水流量和水质计算结果,可以确定适当的污水处理方案。

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物理处理主要包括格栅预处理、沉砂预处理和调节池等。

化学处理主要包括混凝和絮凝等。

生物处理主要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等。

在确定污水处理工艺时,需要考虑处理效果、运行成本等因素,并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工艺组合。

5. 污水处理设施设计根据污水处理方案,可以进行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

污水处理设施包括进水管道、污水处理单元、出水管道等。

在设计污水处理设施时,需要考虑设备尺寸、流程布置、操作和维护等因素,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处理。

6.污水处理设计计算是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污水流量和水质的计算,确定处理能力和处理工艺,制定相应的工程方案。

合理的污水处理设计计算可以保证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

以上为污水处理设计计算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人员有所帮助。

污水处理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设计计算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设计一个高效的污水处理系统对于确保水质达标和减少环境污染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设计计算的标准格式,包括设计流程、计算方法和数据。

二、设计流程1. 确定设计目标:根据污水处理的要求和环境标准,确定设计目标,例如去除率、出水水质等。

2. 收集数据:收集相关的污水特性数据,包括流量、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SS(悬浮物)、氨氮等。

3. 确定处理工艺:根据污水特性数据和设计目标,选择适当的处理工艺,如物理处理、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等。

4. 进行设计计算:根据所选择的处理工艺,进行相应的设计计算,包括污水流量计算、反应器容积计算、氧化池面积计算等。

5. 评估设计结果:根据设计计算的结果,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

6. 编写设计报告:将设计计算和评估结果整理成设计报告,包括设计图纸、参数表格和计算公式等。

三、计算方法1. 污水流量计算:根据污水产生的源头和使用情况,采用适当的计算方法估算污水流量。

常用的方法包括人均污水产生量法、单位面积法、单位产值法等。

2. 反应器容积计算:根据处理工艺的要求和污水特性数据,计算反应器的容积。

例如,对于曝气活性污泥法,可以根据污水的BOD负荷和污泥浓度计算反应器容积。

3. 氧化池面积计算:根据氧化池的要求和污水特性数据,计算氧化池的面积。

例如,对于曝气活性污泥法,可以根据污水的氨氮负荷和氧化池深度计算氧化池面积。

4. 混凝剂投加量计算:根据污水的特性和混凝剂的性能,计算混凝剂的投加量。

例如,对于铁盐混凝剂,可以根据污水的SS浓度和混凝剂的投加效果计算混凝剂的投加量。

四、设计计算示例以一个工业污水处理项目为例,假设污水流量为1000m³/d,COD浓度为500mg/L,BOD浓度为300mg/L,SS浓度为200mg/L,氨氮浓度为50mg/L。

根据设计目标,要求COD去除率达到80%以上,B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SS去除率达到95%以上,氨氮去除率达到70%以上。

污水处理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设计计算引言概述在现代城市生活中,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

合理的污水处理设计计算是确保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和效果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设计计算的相关内容,包括设计原则、设计参数、设备选型、运行维护和效果评估等方面。

一、设计原则1.1 确定处理工艺:根据污水性质和处理要求,选择适合的处理工艺,如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等。

1.2 确定处理规模:根据污水产生量和质量,确定处理设施的处理规模,包括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

1.3 确定处理流程:根据处理工艺和处理规模,设计合理的处理流程,包括进水处理、主处理和出水处理等环节。

二、设计参数2.1 污水水质参数:包括COD、BOD、氨氮、总磷等参数,根据不同水质参数确定处理工艺和设备。

2.2 处理设施参数:包括处理设施的设计流量、停留时间、曝气量等参数,确保设施运行效果。

2.3 出水标准参数:根据国家环保标准和地方要求,确定出水的水质标准,保证出水符合排放标准。

三、设备选型3.1 污水处理设备:根据处理工艺和处理规模,选择适合的污水处理设备,如曝气器、混合器、除磷装置等。

3.2 设备布局设计:根据处理流程和设备选型,设计合理的设备布局,确保设备运行效率和维护便捷。

3.3 设备运行参数:根据设备选型和设计参数,确定设备的运行参数,包括曝气量、搅拌速度、投加药剂量等。

四、运行维护4.1 设备运行监控:定期监测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和水质参数,及时调整设备运行参数,确保设施稳定运行。

4.2 设备维护保养:定期对处理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清理设备、更换滤料、修复漏水等,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4.3 应急处理措施: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处理设施浮现故障或者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污水泄漏或者排放超标。

五、效果评估5.1 出水水质检测:定期对出水进行水质检测,检测出水是否符合排放标准,评估处理效果。

5.2 处理效率评估:根据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和水质参数,评估处理效率和运行效果,及时调整处理工艺和设备。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A2O MSBR工艺)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A2O MSBR工艺)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1污水、污泥处理工艺1.1污水处理工艺(1)预处理及污水二级处理工艺选择污水处理厂的工艺选择应根据现状工艺条件、进水水质、出水要求、污水厂规模,污泥处置方法、气象环境条件及技术管理水平、工程地质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

根据本工程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各项污染物的去除率如表4-1所示。

表4-1:设计进出水水质及去除率(单位:mg/L)从已经批复的可研知,本工程工业废水量约占60%,由于工业集中区废水成分复杂,可生化性较差,本工程采用混凝沉淀法+水解酸化,是否需要加药或者加药量的控制,-N及TP的去根据后续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情况来调整。

从表4-1可以看出,对TN、NH3除率要求较高,因此为满足处理要求,水解酸化池后续需采用脱氮除磷污水二级处理+深度处理工艺。

1)常用脱氮除磷处理工艺目前,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具有一定脱氮除磷效果的污水处理工艺大致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按空间进行分割的连续流活性污泥法;第二类为按时间进行分割的间歇式活性污泥法。

① 按空间分割的连续流活性污泥法按空间分割的连续流活性污泥法是指各种处理功能如进水、曝气、沉淀、出水在不同的空间(不同池子)内完成。

较成熟的工艺有A/O(厌氧/好氧)法、A2/O法和氧化沟法等。

② 按时间分割的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目前常用的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有:传统SBR工艺、CAST工艺、UNITANK工艺、MSBR 法等。

2)可用于本工程的污水处理工艺常用的具有除磷脱氮功能的污水处理工艺都有其适用性及优缺点。

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124号),对于二级强化处理,“日处理能力在10万立方米以下的污水处理设施,除采用A/O法、A2/O法等技术,也可选用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氧化沟法、SBR法、水解好氧法和生物滤池法等”。

根据XX镇污水厂进出水指标的要求,污水处理工艺宜选择成熟、稳妥、易于维护管理、运行费用低的工艺。

我们选择MSBR、A2/O法作为工艺比选方案。

废水处理的工艺设计共64页

废水处理的工艺设计共64页

16
4.格栅的总建筑长度L
L=L1+L2+1.0+0.5+H1/tga (m) ; L1 =(b-b1)/2tga1
L1—进水渠道渐宽部位的长度,m; b1 --进水渠道宽度,m; a1--进水渠道渐宽部位的展开角度,一般a1- =20o; L2 --格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位的长度,一般L2=0.5 L1 ; H1 --格栅前的渠道深度,m.
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四)
20
7.格栅的总建筑长度L L=L1+L2+1.0+0.5+H1/tga
=0.21+0.105+1+0.5+(0.4+0.3)/tg60=2.22(m) 8.每日栅渣量W W=qvmax.W1*86 400/kz*1000
=0.2*0.07*86400/1.45*1000 =0.834(m3/d)>0.2 (m3/d) , 宜选用机械格栅,两台,一用一备
6
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四)
7
格 栅 外 形 图
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四)
8
HF型回转式固液分离机安装示
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四)
9
格栅的种类
根据栅条间距:粗、细;按污水的类型选定, 城市污水:16~25mm。
(1)栅条间距为16~25mm时,栅渣量 0.10~0.05m3/103m3污水;
(2)栅条间距40mm左右时,栅渣量 0.03~0.01m3/103m3污水 栅渣的含水率约80%,密度约960kg/m3
内水面出现阻流回水现象
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四)
18
例题:
已知最大废水量Qmax=200l/s,格栅栅条断面采用矩形,格栅 前水深h=0.4m,通过格栅流速v=1.0m/s,栅条间距d=20mm, 格栅放置与水平成60度角,栅条宽度s=10mm,栅槽前后进出 水渠道宽b1=0.5m,展开角a1=20,试设计格栅与栅槽。

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计算书(DOC)

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计算书(DOC)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班级给排121班姓名李子恒学号201210524123设计时间2014.12.15~ 2015.01.02指导老师刘嵩、孙洪伟成绩城市建设学院2014年11月目录1 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4)1.1设计目的 (4)1.2 设计任务 (4)1.3设计要求 (4)1.4 原始资料 (4)2 污水处理流程方案 (5)3 处理程度的确定 (6)4 污水的一级处理 (6)4.1 格栅计算 (6)4.1.1单独设置的格栅 (7)4.2 沉砂池计算 (10)4.3 初次沉淀池计算 (14)4.3.1 斜板沉淀池 (14)5 污水的生物处理 (19)5.1 曝气池 (19)5.1.1设计参数 (19)5.2.2 平面尺寸计算 (20)5.1.3 进出水系统 (22)5.1.4 曝气池出水设计 (24)5.1.5 其他管道设计 (24)5.1.6 剩余污泥量 (24)6 生物处理后处理 (25)6.1 二沉淀池设计计算 (25)6.1.1 池形选择 (25)6.1.2 辐流沉淀池 (25)6.2 消毒设施设计计算 (32)6.2.1 消毒剂的投加 (32)6.2.2 平流式消毒接触池 (32)6.3 巴氏计量槽设计 (34)7 污泥处理构筑物计算 (35)7.1 污泥量计算 (35)7.1.1 初沉池污泥量计算 (35)7.1.2 剩余污泥量计算 (36)7.2污泥浓缩池 (36)7.2.1 辐流浓缩池 (37)7.3 贮泥池 (39)7.3.1 贮泥池的作用 (39)7.3.2 贮泥池计算 (40)7.4 污泥消化池 (41)7.4.1 容积计算 (41)7.4.2 平面尺寸计算 (44)7.4.3 消化池热工计算 (45)7.4.4 污泥加热方式 (48)8 污水处理厂的布置 (50)8.1 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 (50)8.1.1 平面布置原则 (50)8.1.2 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图 (52)8.2 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 (52)8.2.1 高程布置原则 (52)8.2.2 高程布置计算 (53)8.2.3 污水处理厂高程图 (55)1 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1.1设计目的本设计是围绕必修课程《水质工程学》开展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污水处理理论与工程设计相联系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训练学生设计与制图的基本技能,复习和理解给水处理工程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的目标。

污水处理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设计计算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任务之一。

设计一个高效的污水处理系统需要考虑到污水的性质、处理工艺、设备选择等因素。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设计计算的标准格式,并结合实际数据进行说明。

二、污水性质分析1. 污水流量:根据实际情况测定,假设为1000 m3/day。

2. 污水COD浓度:根据前期调查和分析,假设为500 mg/L。

3. 污水BOD浓度:根据前期调查和分析,假设为250 mg/L。

4. 污水SS浓度:根据前期调查和分析,假设为150 mg/L。

三、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根据污水性质分析结果,我们选择采用A2/O(Anaerobic-Anoxic-Oxic)工艺进行污水处理。

该工艺具有高效、稳定的特点,能够有效去除COD、BOD和SS等有机物。

四、污水处理设备选择1. 预处理设备:选择格栅和砂池进行初步固体物质的过滤和沉淀。

2. 厌氧池:根据污水流量和有机物浓度计算污水处理所需的厌氧池容积。

假设污水停留时间为12小时,则厌氧池容积为(1000 m3/day) × (12/24) = 500 m3。

3. 缺氧池:根据污水流量和有机物浓度计算污水处理所需的缺氧池容积。

假设污水停留时间为6小时,则缺氧池容积为(1000 m3/day) × (6/24) = 250 m3。

4. 好氧池:根据污水流量和有机物浓度计算污水处理所需的好氧池容积。

假设污水停留时间为12小时,则好氧池容积为(1000 m3/day) × (12/24) = 500 m3。

5. 沉淀池:选择沉淀池进行污水中悬浮固体物质的沉淀和分离。

根据污水流量计算沉淀池容积。

假设污水停留时间为2小时,则沉淀池容积为(1000 m3/day) ×(2/24) = 83.33 m3。

6. 滤池:选择滤池进行污水中细小颗粒物质的过滤和去除。

根据污水流量计算滤池面积。

假设滤池过滤速率为10 m3/(m2·day),则滤池面积为(1000 m3/day) / (10 m3/(m2·day)) = 100 m2。

污水处理毕业设计-预处理计算

污水处理毕业设计-预处理计算
H1——栅前渠道深,m,H1=h+h2。
8)每日栅渣量:
式中:W——每日栅渣量,m3/d;
W1——栅渣量,m3/103m3污水;
Kz——生活污水总流量变化系数;
宜采用机械清渣。
9)格栅机选型
根据设计计算结果,选用江苏龙洲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HGC型回转式格栅除污机。
中格栅选型
表1.1
产品
名称
型号
设备宽(mm)
顶部标高为:332.52+14.98=347.5(m)。
集水池的尺寸为L×B×H=12000mm×4000mm×14980mm。
当进水流量为平均日平均时流量时,集水池的水面标高为最低。则最低水位时的有效水深为:
(m)
则集水池的最低水位为:
336.02-(3.5-2.9)=335.42(m)
校核泵的扬程:
集水池的尺寸应满足水泵的布置要求,取集水池的长边为12m,短边取4m。则集水池的有效水深为:
(m)
集水池的水面标高为336.02m,泵房高出地面部分定为3.5m,则集水池的总高为:
H=344.00-336.02+3.5+3.5=14.98(m)
集水池的底部标高为:336.02-3.5=332.52(m)。
根据《给排水设计手册05——城镇排水》,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一般采用0.08~0.15m,本设计取为h1=0.15m。
6)栅后槽总高度:
式中:H——栅后槽总高度,m;
h2——栅前渠道超高,m,取0.3m。
7)栅槽总长度:
式中:L——栅槽总长度,m;
1——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m;
2——栅+水头损失)×1.1=??(m)
347.53-336.02+0.2+1.5+0.36+1=14.6(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预处理工艺设计计算
1.沉淀池
1.1 功能描述
沉淀是利用重力沉降将比水重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操作。

沉淀池按在废水处理流程中的位置,主要分为初沉池、二沉池和终沉池。

沉淀按类型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辐流式沉淀池、斜板斜管沉淀池、
竖流沉淀池和平流沉淀池等。

以下分别进行说明:
1.2 设计要点
(1)表面水力负荷:
池型初沉池二沉池中沉池终沉池表面水力负
0.7~0.80.5-0.60.9 1.2~1.5
荷(m3/(m2?h))
(2)沉淀时间和有效深度
表面水力负荷(q o)沉淀时间( t)及有效深度(h)关系为h q0t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沉淀时间一般为4~6 小时(斜板沉淀池为2~3 小时),有效深度一般为3.5~5.5m,超高一般取 0.3~0.5m。

1.3 各不同类型沉淀池的设计说明
1.3.1 辐流式沉淀池
(1)辐流式沉淀池呈圆形,直径6~60m,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其运行稳定,耐冲击负荷,沉淀效果较为理想。

(2)方案设计时不需考虑沉淀污泥区的设
计,每座沉淀池表面积和池径
Q
m ax
A1
nq0
D 4A
1
式中: A 1——每池表面积,㎡
Q max——最大设计流量, m3/h
D ——每池直径, m
n ——池数
q0——表面水力负荷, m3/(m2·h) (2)沉淀池有效水深
一般有效水深h2可取 3.5-5.5m。

另,池径与水深比一般范围在6~12。

(3)有效容积
V A h2
式中: V ——有效池容, m
(4)沉淀池总高度
H h1h2
式中H ——总高度 ,m
h1——超高,一般取0.3~0.5m
h2——有效水深, m
(5)设计注意事项
A. 圆径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采用6~12,池子的直径一般不小
于16m,最大可达 100m。

B.当池径小于30m 时,一般采用半桥式周边传动的刮泥机;当
池径大于 30m 时,一般采用全桥式周边传动的刮泥机。

1.3.2 平流沉淀池
(1)沉淀池表面积:由表面水力负荷得出。

Q
max
A
q0
式中: A ——表面积,㎡
Q max——最大设计流量, m3/h
q0——表面水力负荷, m3/(m2·h) (2)沉淀池长度
L 3.6v t
式中: L ——沉淀池长度 ,m
v ——最大设计流量Q max时的水
平流速,一般初沉池取7mm/s,二
沉池取 5mm/s
(3)有效水深:一般有效水深 h2可取 3.5-5.5m。

(4)有效容积
V A h2
式中: V ——有效池容, m
(5)沉淀池总高度
H h1h2
式中H ——总高度, m
h1——超高,一般取0.3~0.5m
h2——有效水深, m (6)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每格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宜小于4,长度与有效水深之比不宜
小于 8,池长不宜大于60m。

B.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的行进速度为0.3~1.2m/min。

C.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为0.5m,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
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方案设计
可不考虑)
D.池底纵坡不宜小于0.01。

(方案设计可不考虑)
1.3.3 竖流沉淀池
(1)中心管截面积f1与直径 d 0(方案设计可不考虑)
Q
max
f1
v0
4 f1
d0
π
式中:f1——中心管截面积,m2
v0——中心管内流速,m/s
d 0——中心管直径,m
(2)中心管喇叭口到反射板之间间隙高度h3(方案设计可不考虑)
h3 Q
max vπ d
1 1
式中h3——间隙高度, m
v1——间隙流出速度
d1——喇叭口直径,1.35d0,m (3)沉淀池面积f2和池径D
f 2 3600Q max
q0
A f1 f 2
D 4A π
式中: f2 ——沉淀区面积, m2
A——沉淀池面积(含中心管),m2
D——沉淀池直径, m
(4)有效水深及总高度
有效水深及总高度计算方法,参见“1.2.1辐流式沉淀池”(5)竖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竖流式沉淀池主要用于初沉池
B.水池直径 (或正方形的一边 )与有效水深之比不宜大于3。

C.中心管内流速不宜大于30mm/s。

D.中心管下口应设有喇叭口和反射板,板底面距泥面不宜小
0.3m。

1.3.4 斜板(管)沉淀池
斜板(管)沉淀池具有沉淀效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少等优点,常应用于城市污水的初沉池和小流量工业废水的隔油等预处理过程,
其处理效果稳定。

斜板(管)沉淀池不宜作为二沉池。

原因是:活性
污泥的粘度较大,容易粘附在斜板(管)上,影响沉淀效果甚至可能
堵塞斜板(管)。

按水流方向与颗粒的沉淀方向之间的相对关系,可分为:
侧向流斜板(管)沉淀池,水流方向与颗粒沉淀方向相垂直
同向流斜板(管)沉淀池,水流方向与颗粒沉淀方向相同
逆向流斜板(管)沉淀池,水流方向与颗粒沉淀方向相反。

下面,以逆向流为例做设计
(1)沉底池水表面积
Q
max
A
nq00.91
式中: A ——水表面积,㎡
n ——池数,个
q0——表面负荷,可按一般沉淀池
的表面水力负荷的 1.2~ 1.5
倍计算
Q max——最大设计流量,m3/h
0.91 ——斜板(管)沉淀池面积利用系数。

(2)沉淀池平面尺寸
根据表面积和池型计算圆形池体的直径或矩形池体的长宽,具体计算可参考幅流式沉淀池或平流沉淀池
(3)池内停留时间t
h2h3
t
q0
式中: t ——池内停留时间, h
h2——斜板(管)上部清水区高度,
m,一般取 0.7~1.0m
h3——斜板(管)自身垂直高度,一
般取 0.866~1.0m
注:池内停留时间t 在实际方案编制时,可按2~3h 算
(4)有效高度及总高度
有效水深及总高度计算方法,参见“1.2.1辐流式沉淀池”
(5)注意事项
A. 斜管孔径 (或斜板净距 )宜为 80~100mm。

B.斜管 (板 )斜长宜为 1.0~1.2m。

C.斜管 (板 )水平倾角宜为60°
D.斜管 (板)区上部水深宜为0.7~1. 0m。

E.斜管 (板)区底部缓冲层高度宜为 1. 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