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DOC范文整理】
七年级(初一)生物 生物 -- 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知识点一、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原理(1)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利用色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的性质。
(2)分离方法:纸层析法。
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方法原因(1)(2)(3)将研磨液迅速倒入基部垫有中,并用棉塞塞紧试管口(1)(2)(1)(2)(3)【例】下列有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碳酸钙防止滤液挥发B.用NaCl溶液提取叶片中的色素C.用无水酒精或丙酮分离滤液中的色素D.加入二氧化硅(石英砂)有利于充分研磨知识点二、叶绿体中的色素1.色素与吸收光谱【注意】 1.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几乎不吸收。
2.叶绿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大,类胡萝卜素对蓝紫光的吸收量大,但对其他波段的光并非不吸收,只是吸收量较少。
3.无色透明大棚日光中各色光均能透过,有色大棚主要透过同色光,其他光被其吸收,所以用无色透明的大棚光合效率最高。
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因此绿色塑料大棚光合效率最低。
【例】如下图所示,有甲、乙、丙、丁4盆长势均匀的植物置于阳光下,甲添加品红色光;乙添加绿色光;丙添加品红色滤光片A;丁添加绿色滤光片B。
经过一段时间,各盆中长势最旺的和长势最差的依次是()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丁D.丙和丁知识点三、叶绿体的结构叶绿体的结构特点:1. 叶绿体的基质和基粒类囊体上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2. 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有捕获光能的色素3. 叶绿体基质中还含有少量DNA 和RNA4. 叶绿体中类囊体堆叠成基粒,增大了内部膜面积【例】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下面有关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体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B .叶绿体的色素分布在外膜和内膜上C .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D .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外膜、内膜和基粒上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知识点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普里斯特利的实验 (1)实验过程及现象不易熄灭 不易窒息死亡(2)实验分析①缺少空白对照,实验结果说服力不强,②没有认识到光在植物更新空气中的作用,而将空气的更新归因于植物的生长。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光合作用一

银边天竺葵
银边翠
实验操作参考活动一。
彩叶草
实验结果:
结果 植物
银边翠 银边天竺葵
彩叶草
用碘液检验叶片
绿色部分 白/彩色部分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不变蓝 不变蓝
结论:只有绿色部分在光下合成淀粉, 显然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在绿色植物细胞中,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 因此,叶绿体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活动四: 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不透光纸
暗处理数小时 消耗营养物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照光和遮光 (对照)
碘蒸气熏蒸
证明: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萨克斯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绿色植物在光照下不仅 能够释放_氧_气而且能够合成_淀_粉等物质,供给植物生 长发育等生命活动利用。
1897年,科学家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活动称为 _光_合_作_用。
条件
光 二氧化碳+水
果真是这样吗?
怎样证明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呢?
一、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
柳树重量增加 的主要原因是
什么呢?
是土壤 吗?
1、17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科学家_海_尔_蒙_特设计了 一个简单而又巧妙的实验:
前后对照
柳苗2.3kg 土壤90kg
柳苗增重74.5kg 土壤减少0.057kg
柳苗76.8kg 土壤89.943kg
结论:柳苗生长所需物质,并不是由土壤直 接转化来的,_水_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2、1771年英国科学家_普_利_斯_特_利_在研究助燃 空气时做了一个新奇的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蜡烛熄灭, 植物活着, 植物活着, 老鼠死亡。 蜡烛燃烧。 老鼠活着。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一、认识生命。
1. 生物的特征。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动物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会合拢叶片,动物会逃避敌害等。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能够由小长大,并且能够繁殖后代,如种子的萌发、母鸡下蛋等。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子代和亲代相似的现象叫遗传,子代和亲代不同的现象叫变异。
-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 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进行观察。
- 调查法: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如果调查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生物体的结构。
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 显微镜的结构:主要包括目镜、物镜、镜筒、转换器、载物台、遮光器、反光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等。
- 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反光镜,使视野明亮)→观察(放置玻片标本,先降后升,先粗后细)。
-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质(内有液泡、叶绿体等细胞器,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液泡(内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 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 细胞的生活。
-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七年级上册《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一、知识网络:1反应式:2+H2(H2)+2光反应:光解水,产生[H]、ATP和2暗反应:[H]和ATP还原2,生成有机物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1)光:光照强弱直接影响光反应;(2)温度:温度高低会影响酶的活性;(3)2浓度: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直接影响暗反应;(4)水分: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特别地,水分还影响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2进入植物体;()矿质元素:矿质元素是光合作用产物进一步合成许多有机物所必需的物质如叶绿素、酶等。
3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途径措施或方法延长光时补充光照增大光合作用面积间作、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控制适宜光强、提高2浓度(如通风)、合理施肥(供应适量必需矿质元素)提高净光合作用速率维持适当昼夜温差(白天适当升温,晚上适当降温)4意义:①光解水,产生氧气。
②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产生ATP,为碳反应提供能量。
③利用水光解的产物氢离子,合成NADPH(还原型辅酶Ⅱ),为碳反应提供还原剂NADPH(还原型辅酶Ⅱ)。
二、典例分析题目:如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等成分在膜上的分布。
下列关于相关过程以及发生场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讲解A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膜B产生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D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发生在光反应阶段解析:本题考查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
B项.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B错误;A项.发生在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正确;项.光合作用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正确;D项.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发生在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中,D正确。
讲义:叶绿体,我们在将细胞器时说到过它,它有两层膜,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因为叶绿体中含有少量DNA,能合成相关蛋白质,它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能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北师大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必背知识点总结走进生命的世界1、生物学(定义):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也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2、生物学研究对象: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有生命的物体,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一章生命的世界生物圈范围:以海平面来划分,向上10000米,向下11000米,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也叫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一个重要原因是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
遗传(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大豆和普通大豆)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
常见的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条河、一个校园等一棵桃树、一群鱼等不是一个生态系统生物的特征:1.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如含羞草、跳舞草等、向光性、向水性)2.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种子萌发、幼鳄由小长大、蜻蜓点水等)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新陈代谢)(如人出汗,植物的落叶等)4.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需要的营养物质;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5.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鱼喷水柱换气)6.生物都有遗传跟变异的特性(如“种豆得豆”是遗传、“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变异现象)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
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生物因素:指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包括种内、种间之间的影响。
20024年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单元重点知识总结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单元重点知识总结第1章生命的世界1.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生生态系统由生物和环境共同组成。
常见的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条河、一个校园、一座城市、一棵桃树、一群鱼等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3.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础或本质,也叫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根本、核心)。
区分物种多样性:多个物种(例如一片森林有200种鸟类、700种植物等)遗传多样性:同一物种的不同品种或不同个体(例如菊花有2000多个品种)5.生物的特征(1)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如朵朵葵花向太阳、一滴糖水会招来蚂蚁、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下垂、吃话梅分泌唾液、“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飞蛾扑火、人手被刺后收缩、鹿看见狮子立马逃跑)(2)生长:一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3)繁殖:如蜻蜓点水、母鸡下蛋、孔雀开屏、植物开花结果、青蛙抱对(4)新陈代谢(生物的最基本特征)如:植物光合作用、落叶、运动后出汗、呼吸、排尿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排出代谢废物(5)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6.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各种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同种生物间的关系:①合作/互助(如企鹅喂食、蚂蚁共同搬运食物)、②斗争生物因素: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①捕食(如:兔子吃草、狮子捕食斑马)②竞争(如:水稻和杂草、大小两种草履虫的竞争)(种间)③寄生(如:蛔虫和人、豆科植物与菟丝子)④共生(如:海葵和蟹、白蚁和鞭毛虫、豆科植物和根瘤菌)7.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实例:骆驼尿少,沙漠植物根系发达、叶片退化成刺,北极熊的皮下脂肪很厚,鸟类有适于飞翔的翅膀。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 5.1《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光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淀粉)+氧气 叶绿体
CO2+H2O
光
叶绿体
(CH2O)*+O2
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是 十分复杂的,它包括许多化学 反应。但主要包含了以下两方 面的变化:一方面,把简单的 空气中的 无机物制成了复杂的有机物, 二氧化碳 并放出氧气,发生了物质转化; 另一方面,把太阳能变成贮存 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实现能 量的转化。 从泥土中吸
A
B
C
普利斯特利为什么要不 厌其烦地做三份实验呢?
二、光合作用的原料
演示二: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吗?
1、提出问题: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吗?
2、建立假设: 3、实验设计: (1)你觉得有哪些变量(影响因素)会影响该 实验?主要变量是什么? 变量: 植物的叶;光照;水分;温度;二氧化碳…… 主要变量: 二氧化碳
为什么要将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
实验前对叶片进行暗处理是为了让叶片内原 有的淀粉运走或消耗光 .
为什么要用铝箔纸在一片完整的叶片 上进行部分遮光?
叶片遮光和不遮光的部分进行对照。
为什么要将叶片放入酒精中?
叶绿素能溶于酒精,排除色素对实验的干扰。
为什么要水浴加热?
酒精易燃易挥发,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
检查淀粉 有 叶 绿 素 显 蓝 色 不显蓝色
无叶绿素
探究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准备甲、乙两套装置 (甲装置的水槽里放的 是氢氧化钠溶液,乙装 置的水槽里放的是清 水),把它们同时放在 黑暗处一昼夜。然后一 起移到光下,几小时以 后,检验甲、乙装置里 的叶片是不是都有淀粉 生成。 只有乙装置中的叶片有 淀粉。 这两套装置的实验结 果为什不同? 因甲中的NaOH溶液能与植物呼吸 作用产生的CO2反应,从而使甲中 的CO2极少,光合作用不易进行, 因此甲中就无淀粉生成。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1节 光合作用

发现植物在光下 同时还要消耗水
06 萨克斯
绿色植物在光下不仅放 出氧气,还能
总结: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原料
条件
产物
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氧化碳+水
淀粉+氧气
叶绿体 (有机物)
场所
第二部分: 探索光合作用
结合微课,预习实验一
Step 1: 利用什么原理检验淀粉的存在? Step 2: 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暗
第 1 节 光合作用
第一部分: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实验:将碘液加入装有红薯粉溶液的试管中会发 生什么反应?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
实验现象:试管中液体变成了蓝色。 原理: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
┼
=?
1.预习P66-P68,6个科学家的实验,总结他们各 自的结论。(3分钟)
2.预习 : 实验1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本节课重难点) 实验2 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实验3 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实验4 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结论:
①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②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① 暗处理,除淀粉; ② 部分遮光,成对照; ③ 酒精溶解叶绿素,防止颜色的干扰; ④ 水浴加热,免危险; ⑤ 酒精变绿,叶黄白; ⑥ 碘液来处理,遮光不变色; ⑦ 两点结论少不了! 结论:1.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2.光 是光合作用的必须条件
阅读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
柳树的质量
干土的质量
增加或减少
+74.5kg
-0.057kg
思考一
1、海尔蒙特在柳树桶中加入的唯一的 物质是什么? 2、根据该实验,他得出什么结论?
讨论一
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从 植物生活环境的角度分析植物生长需要 的物质来源,还应该考虑什么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汇总北
师大版
一、知识网络:
反应式:co2+H2o+o2
光反应:光解水,产生[H]、ATP和o2
暗反应:[H]和ATP还原co2,生成有机物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
光:光照强弱直接影响光反应;
温度:温度高低会影响酶的活性;
co2浓度: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直接影响暗反应;
水分: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特别地,水分还影响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co2进入植物体;
矿质元素:矿质元素是光合作用产物进一步合成许多有机物所必需的物质如叶绿素、酶等。
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途径措施或方法
延长光时补充光照
增大光合作用面积间作、合理密植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控制适宜光强、提高co2浓度、合理施肥
提高净光合作用速率维持适当昼夜温差
意义:
①光解水,产生氧气。
②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产生ATP,为碳反应提供能量。
③利用水光解的产物氢离子,合成NADPH,为碳反应提供还原剂NADPH。
二、典例分析
题目:如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等成分在膜上的分布。
下列关于相关过程以及发生场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讲解
A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膜
B产生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c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D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发生在光反应阶段
解析:本题考查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
B项.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B错误;
A项.发生在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正确;
c项.光合作用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c正确;
D项.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发生在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中,D正确。
讲义:叶绿体,我们在将细胞器时说到过它,它有两层
膜,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因为叶绿体中含有少量DNA,能合成相关蛋白质,它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能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①叶绿体的内膜会是一个雷区,它通常和线粒体的放一起考。
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上分别存在着与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对吗?大家看到我这么问,反应是不是,“这句话肯定有问题”!的确,这是错的,叶绿体内膜上不存在着和光合作用相关的酶。
②基粒和类囊体的关系要捋清楚。
类囊体是像硬币一样的一个个的小片层,基粒是一摞类囊体,为什么还要单独写出类囊体薄膜呢?因为光合色素在类囊体薄膜上,光反应也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三、基础训练
绿叶中的色素能够在滤纸上彼此分离开的原因是
A.色素提取液中的不同色素已经分层
B.阳光的照射使各种色素能彼此分开
c.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D.丙酮使色素溶解并且彼此分离的扩散速度不同
在一定时间,绿色植物在一定强度的_______的照射下,放出的氧最多
A.白光
B.红光和蓝紫光
c.蓝紫光和绿光
D.红光和绿光
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的同位素标记法的实验证明
A、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B、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和氧
c、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D、光合作用利用了二氧化碳和水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
①水②氧气③氢气④co2⑤葡萄糖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⑤
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
A.叶绿素a
B.叶绿素b
c.胡萝卜素
D.叶黄素
在做实验的暗室内,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好安装
A.红光灯
B.绿光灯
c.白炽灯
D.蓝光灯
大棚种植时,最好选下列哪种颜色的薄膜:
A.红色薄膜
B、绿色薄膜
c.白色薄膜
D.蓝色薄膜
1915年、1930年、1965年三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研究叶绿素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化学家们,下列有关叶绿素的说法正确的有
A.叶绿素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两种,叶绿素a呈蓝绿色,叶绿素b呈黄绿色;
B.绿色植物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是类胡萝卜素的1/4;
c.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叶绿素的扩散速度比类胡萝卜素快得多;
D.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可有可无。
同等光照强度下,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最有效的一组光是
A.红光和黄绿色
B.黄光和蓝紫光
c.红光和黄光
D.红光和蓝紫光
0、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的吸收发生在叶绿体的:
A.内膜上
B.基质中
c.囊状结构薄膜上
D.外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