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模拟题

统计学原理模拟题
统计学原理模拟题

统计学原理模拟试题

一、填空

1.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是(统计过程与统计结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是(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的关系。

2.统计表中,宾词配置方式有(平行设置)和(层叠设置)两种。

3.总体参数估计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方法。

4.进行工业生产设备普查时,调查单位是(每台生产设备),报告单位是(工业企业)。

5.调查资料准确性的检查方法有(逻辑性检查)和(计算检查)。

6.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配数列可分为(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数列)。

7.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态不同分为(日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8.各年末商品库存量数列属于(时期)数列,各年的基建投资额数列属于(时点)数列。

9.统计研究运用大量观察法是由于研究对象的(大量性)和(复杂性)。

10.统计调查根据(被研究总体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根据(调查登记时间是否)否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11任何一个统计分布都必须满足(多组频率大于0)和(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00%)两个条件。

12.相关分析研究的是(相关)关系,它所使用的分析指标是(相关系)。

中楼阁

13.根据时间间隔相等的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方法。根据时间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采用(首末折半)方法。

14.某市城镇房屋普查中,统计总体是(城镇所属房屋)、总体单位是(每一座房屋)。

15.统计报表按填报单位不同可分为(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

16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17.销售利润率指标属于(结构)相对指标,成本利润率属于(强度)相对指标。

20.本期定基发展速度与前一期定期发展速度之比等于(环比发展速度),本期累计增长

18.普查的对象主要是(时点)现象,因而要求统一规定调查资料所属的(标准时间)。

19.按照资料汇总特点不同,普查可分为(一般普查)和(快速普查)两种形式。

20.根据相关密切程度的判断标准,0.5<|V|<0.8时称为(显著相关),0.8<|V|<1时称为(高度相关)。

21.统计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综合指标)和(平均指标)。

22.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动态分析主要包括(水平分析)和(速度分析)两部分。

二、单项选择题

1.有20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434422434634524,如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A)

A.单项式分组

B.等距分组

C.不等距分组

D.以上几种分组均可以

2.将某地区国有企业按利润计划完成程度分为以下四组,正确的是(C)

A.第一种,80%—90% 90%—99% 100%—109% 110%以上

B.第二种,80%以下80.1%—90% 90.1%—100% 100.1%—110 110%以上

C.第三种,80%以上80%—90% 90%—100% 100%—110% 110%以上

D.第四种,85%以下85%—95% 95%—105% 105%—115% 115%以上

3.我国人口中,男女人口的性别比为1.6:100,这是(A)

A.比例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

4.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B)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5.事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排列顺序和按相同的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称为(C)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6.当所有的观察值y都落在直线yc=a+bx上时,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B)

A. r=0

B. |r|=1

C. -1

7.统计指数按指数化指标反映的对象范围可分为(C)

A.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D.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8.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B)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9.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A)

A.(102%×105%×108%×107%)-100%

B. 102%×105%×108%×107%

C. 2%×5%×8%×7%

D.(2%×5%×8%×7%)-100%

10.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B)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

11.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A)

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B.具有重要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

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

D.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

12.下述各项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B)

A.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检验

B.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C.对会面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D.抽选部分地块进行产量调查

13.复合分组是(C)

A.用同一标志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总量层叠起来进行分组

B.对某一总体选择一个复杂的标志进行分组

C.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层叠起来进行分组

D.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并列起来进行分组

1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

C.质量指标

D.相对指标

15.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B)

A.权数不等

B.权数相等

C.变量值相同

D.变量值不同

16.以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要求抽样指标值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本身,这一标准称为(A)

A.无偏性

B.一致性

C.有效性

D.准确性

17.能够测定变量之间相关系密切程度的主要方法是(C)

A.相关表

B.相关图

C.相关系数

D.定性分析

18.当变量x值增加时,变量y值随之下降,那么x与y之间存在着(C)

A.直线相关关系

B.正相关关系

C.负相关关系

D.曲线相关关系

19.估计标准误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因此(B)

A.估计标准误数值越大,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越大

B.估计标准误数值越大,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越小

C.估计标准误数值越小,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越小

D.估计标准误数值越小,说明回归直线的实用价值小

20.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21.统计整理的关键(B)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D.编制统计表

22.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进行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B)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分析分组

D.结构分组

23.将某地区国有企业按制调计划完成程度分为以下四组,正确的是(C)

A.第一种,80%—90% 90%—99% 100%—109% 110%以上

B.第二种,80%以下80.1%—90% 90.1%—100% 100.1%—110% 110.1以上

C.第三种,80%以上80%—90% 90%—100% 100%—110% 110%以上

D.第四种,85%以下85%—95% 95%—105% 105%—115% 115%以上

2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

C.质量指标

D.相对指标

25.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A)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26.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

A.平均数离差

B.概率度

C.抽样平均误差

D.抽样极限误差

27.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B)

A.不相关

B.负相关

C.正相关

D.复相关

28.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D)

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

29.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C)

A.它有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两大类

B.品质标志具有标志值

C.数量标志且有标志值

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

30.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为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B)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

31.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A)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百分数

32.某市工业企业1997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1998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 )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33.下述各项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B )

A.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检验

B.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C.对全面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D.抽选部分地块进行农产量调查

34.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A )

A.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B.正确确定组距

C.正确确定组数

D.正确确定组中值

35.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相比(A )

A.都具有平均意义

B.都可用复名数表示

C.都是两上有联系的总体对比

D.都具有正逆指标

36.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B )

A.权数不等

B.权数相等

C.变量值相同

D.变量值不同

37.为了了解某工厂职工家庭收支情况,按该厂职工名册依次每50人抽取1人,对其家庭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 B )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类型抽样

D.整群抽样

38.当有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安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B)

A.相关关系

B.函数关系

C.回归关系

D.随机关系

39.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数,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A)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百分数

40.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B)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分析分组

D.结构分组

41.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42.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A)

A.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

B.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C.相关关系和随机关系

D.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43.能够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主要方法是(C)

A.相关表

B.相关图

C.相关系数

D.定性分析

44.广义的指数是指(C)

A.价格变动的相对数

B.物价变动的相对数

C.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D.简单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45.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C)

A. 3%

B. 10%

C. 7.1%

D. 107.1%

46.平均增长速度是(C)

A.长环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总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平均发展速度减去百分之百

D.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三、多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的作用是(ACE)

A.划分社会经济类型

B.说明总体的基本情况

C.研究同质总体的结构

D.说明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E.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2.次数分配数列(ACDE)

A.由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和各组单位数两个因素构成

B.由组距和组数、组限和组中值构成的

C.包括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数列两种

D.可以用图表形式表现

E.可以表明总体结构和分布特征

3.抽样判断的特点是(ABCE)

A.由推算认识总体的一种方法

B.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单位

C.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

D.可以计算,但不能控制抽样误差

E.可以计算并控制抽样误差

4.用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所谓优良估计的标准有(BCD )

A.客观性

B.无偏性

C.一致性

D.有效性 .优良性

5.产品成本项目中的原材料,包括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ABC)

A.原料

B.主要材料

C.辅助材料

D.包装物

E.修理用备件

6.下列固定资产中不计提折旧的有(BCD)

A.未使用的房屋建筑物

B.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C.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D.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E.当月停用的设备

7.计入产品的工资按其用途应分别借记(ABD)账户

A.基本生产成本

B.制造费用

C.管理费用

D.营业费用

8.计入工资总额的津贴包括(ABCDE)

A.技术性津贴

B.补偿职工特殊劳动消耗的津贴

C.保健性津贴

D.其他津贴

E.年功性津贴

9.约当产量比例法适用于分配(ABDE)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管理费用

E.燃料及动力

10.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费,适用于()产品

A.月末在产品数量不大

B.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

C.产品成本中各项费用所占比重相差不多

D.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

E.消耗定额比较准备稳定

11.成本计算方法应根据(BCD)来确定

A.产品产量

B.生产组织的特点

C.生产工艺的特点

D.成本管理要求

E.生产规模大小

12.在定额法下,产品的实际成本是(ABCD)的代数和

A.按现行定额成本计算的产品定额成本

B.脱离现行定额的差异

C.材料成本差异

D.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

E. 按上期定额成本计算的产品定额成本

13.在次数分配数列中(CDE)

A.总次数一定,频数和频率成反比

B.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100

C.各组频率大于0,频率之和等于1

D.频率越小,则该组标志值所起作用越小

E.频率表明各组标志值对总体的相对作用程度

14.标准差(CE)

A.表明总体单位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B.反映总体单位的一般水平

C.反映总体单位标志值的离散程度

D.反映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E.反映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15.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CDE)

A.某地区人口数

B.某地区人口死亡数

C.某城市在校学生数

D.某农场每年拖拉机台数

E.某工厂月末在册职工人数

16.在抽样平均误差一定条件下(AD)

A.扩大极限误差,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B.缩小极限误差,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C.扩大极限误差,只能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只能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E.扩大或缩小极限误差与推断的可靠程度无关

17.以下属于正相关的现象有(ABE)

A.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也越多

B.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

C.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

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

E.总生产费用随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18.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按其形式划分有(CE)

A.正相关

B.负相关

C.线性相关

D.不相关

E.非线性相关

19.“预提费用”是(AD)

A.负债类账户

B.损益类账户

C.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D.资产类账户

E.成本费用类账户

20.辅助生产车间不设“制造费用”账户核算是国灰(BCDE)

A.辅助生产车间数量很少

B.制造费用很少

C.辅助生产车间不对外提供商品

D.辅助生产车间规模很小

E.为了简化核算工作

21.下列项目中,属于制造费用的有(ACDE)

A.生产车间的保险费

B.厂部办公楼折旧

C.在产品盘亏和毁损

D.低值易耗摊销

E.季节性停工损失

22.基本生产车间完工产品转出时,可能借记的账户有(ABD)

A.低值易耗品

B.原材料

C.辅助生产成本

D.产成品

E.基本生产成本

23.在按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各批生产成本明细账上(CDE)

A.只反映报告月份以前累计发生的费用

B.登记报告月份发生的费用

C.包括报告月份发生的费用

D.包括报告月份以前累计发生的费用

E.既反映完工产品成本,又反映在产品成本

24.按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间接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有(AC)

A.当月分配法

B.约当产量法

C.累计分配法

D.综合分配率法

E.定额成本法

25.采用简化分批法设立的基本生产成本=级账,其作用在于(ABCD)

A.按月提供企业或车间全部产品的累计生产费用

B.按月提供企业或车间全部产品的累计生产工时

C.计算登记完工产品总成本

D.计算登记月末在产品总成本

E.只登记直接生产费用和生产工时

26.分类法下采用系数法计算各种产品成本时,被选作标准产品的产品应具备的条件是(ADE)

A.产量较大

B.产量较小

C.成本较低

D.生产比较稳定

E.规格折中

27.在定额法下,产品的实际成本是(ABCD)的代数和

A.按现行定额成本计算的产品定额成本

B.脱离现行定额的差异

C.材料成本差异

D.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

E.按上期定额成本计算的产品定额成本

28.调查单位是(BCE)

A.需要调查的总体

B.需要调查的总体单位负责人

C.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D.负责报告调查结果的单位

E.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

29.要了解某地区的就业情况(ABE)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的总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反映每个人特征的职业是数量指标

E.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

30.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CDE)

A.某地区人口数

B.某地区人口死亡数

C.某城市在校学生数

D.某农场每年拖拉机台数

E.某工厂月末在册职工人数

31.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BDE)

A.样本单位数

B.样本指标

C.全及指标

D.抽样误差范围

E.抽样估计的置信度

32.简单随机抽样(ACDE)

A.试用于总体各单位呈均匀分布的总体

B.适用于总体各单位标志变异较大的总体

C.在抽样之前要求对总体各单位加以编号

D.最符合随机原则

E.是各种抽样组织形式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形式

33.累计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ABDE)

A.前者基期不变,后者基期逐期在变动

B.二者存在关系式,逐期增长量之和的累积增长量

C.相邻的两个逐期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累积增长量

D.根据这两上增长量都可以计算平均每期增长量

E.这两个增长量都属于速度分析指标

34.下面属于时点数列的有(BDE)

A.历年旅客增长量

B.某工厂每年设备台数

C.历年商品销售量

D.历年牲畜存栏数

E.某银行储户

35.对工业企业生产费用最基本的分类是(CD)

A.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

B.活劳动方面的费用

C.费用要素

D.产品生产成本项目

E.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

36.产品成本项目中的原材料,包括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ABC)

A.原料

B.主要材料

C.辅助材料

D.包装物

E.修理用备件

37.采用代数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AC)

A.能够提供正确的分配计算结果

B.能够简化费用的分配计算工作

C.适用于实现电算化的企业

D.便于分析考核各受益单位的成本

E.核算结果不很正确

38.基本生产车间发生下列(ABCE),应借记“制造费用”账户

A.折旧费

B.修理费

C.机物料消耗

D.融资租赁费

E.修理期间停工损失

39.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必须正确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而在产品约当产量计算正确与否取决于产品完工程度的测定,测定在产品完工程度的方法有(AB)

A.按50%平均计算各工序完工率

B.分工序分别计算完工率

C.按定额毕业法计算

D.按定额工时计算

E.按原材料消耗定额

40.成本计算方法应根据(BCD)来确定

A.产品产量

B.生产组织的特点

C.生产工艺的特点

D.成绩管理

E.生产规模大小

41.在定额法下,产品的实际成本是(ABCD)的代数和

A.按现行定额成本计算的产品定额成本

B.脱离现行定额的差异

C.材料成本差异

D.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

E.按上期定额成本计算的产品定额成本

42.计算和分析脱离定额成本差异主要包括(ABC)

A.直接材料脱离客额差异

B.直接人工费用脱离定额差异

C.制造费用脱离定额差异

D.管理费用脱离定额差异

E.期间费用脱离定额差异

43.在分析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时,单纯产量变动会使(ABE)

A.成本降低额增加

B.成本降低额减少

C.成绩降低率增加

D.成本降低率减少

E.成本降低率不变

44.抽样调查方式的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BCDE)

A.全面性

B.经济性

C.时效性

D.准确性

E.灵活性

45.抽样估计中的抽样误差(ACE)

A.是不可以避免要产生的

B.是可以通过改进调查方式来消除的

C.是可以事先计算出来的

D.只能在调查结束后才能计算的

E.其大小是可能控制的

46.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BDE)

A.样本单位数

B.样本指标

C.全及指标

D.抽样误差范围

E.抽样估计的置信度

47.为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必须正确划分以下几个方面的费用界限(CDE)

A.盈利产品和亏损产品

B.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

C.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

D.各个会计期

E.完工产品与在产品

48.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做好的基础工作包括(ABD)

A.定额的制定和修订

B.做好原始记录工作

C.正确选择各种分配方法

D.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

E. 成本计划的制定和修订

49.下列各项中,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有(ABCD)

A.车间办公费

B.季节性停工损失

C.车间设计制图费

D.在产品的盘亏损失

E.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资

50.计入工资总额的津贴包括(ABCDE)

A.技术性津贴

B.补偿职工特殊劳动消耗的津贴

C.保健性津贴

D.其他津贴

E.年功性津贴

51.国家统计系统的功能或统计的职能有(ABC)

A.信息职能

B.咨询职能

C.监督职能

D.决策职能

E.协调职能

52.在工业普查中(BCD)

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

B.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

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

E.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

53.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ACD)

A.国有企业职工占总数的比重

B.某工业企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

C.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

D.中间投入与总产出的比重

E.某年人均消费额

54.变量x值按一定数量增加时,变量y也按一定数量随之增加,反之亦然,则x和y之间存在(AB)

A.正相关关系

B.直线相关关系

C.负相关关系

D.曲线相关关系

55.成本会计的职能包括(ABCDE)

A.成本预测决策

B.成本核算分析

C.成本计划

D.成本控制

E.成本考核

56.要科学地组织成本会计工作必须(ABC)

A.合理设置成本会计机构

B.配备成本会计人员

C.按照成本会计有关的法规和的制度进行工作

D.编制成本计

E.加强成本控制

57.计入工资总额的奖金包括(ABDE)

A.生产奖

B.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

C.体育竞赛奖

D.其他资金

E.节约奖

58.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有(ABCE)

A.定额比例法

B.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C.约当产量比例法

D.计划成本分配法

E.不计在产品成本法

59.采用分项结转法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优点是(ACD)

A.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

B.成本核算手续简便

C.能够真实地反映产品成本结构

D.便于从整个企业的角度考核和分析产品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E.便于各生产步骤完工产品的成本分析

60.可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的项目有(ACD)

A.联产品

B.人工造成的等级品

C.各等级品

D.品种规格繁多且数量小,费用比重小且零星产品

E.品种规格繁多,但可以按一定标准分类的产品

61.生产各品种情况下,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变动的因素有(ABD)

A.产品产量

B.产品单位成本

C.产品价格

D.产品品种结构

E.产品价格

四、计算题

1、.某企业甲、乙两上生产车间,甲车间平均每个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为65件,标准差为11件,乙车间工人日加零件数资料如下:

日加工零件数(件)工人人数

60以下60—7070—8080—9090—100 59121410

要求:计算乙车间工人加零件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并比较甲、乙两个车间哪个车间的平均日产量更具代表性。

解:乙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的平均数=78(件)

乙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的标准差= =12.53(件)

Vσ甲= = =0.169 Vσ乙= = =0.161

因为0.169>0.161,所以乙车间工人的平均日加工零件数更具代表性

2.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的日加工零件数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54 34 38

46 43 39 3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 30~35 35~40 40~45 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

(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零件数

解:(1)4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次数分布表为:

按日加工零件数分组工人数(人)频率(%)

25—3030—3530—4040—45 36984 1020302713

合计30 100

(2)平均日产量= =38.17(件)

3.某企业1999年某月份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低分组的有关资料如下:

按日加工零件数分组工人数(人)频率(%)

50—6060—7070—8080—9090以上35822 82506500525025504750

要求:试计算该工业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解: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68.25(件/人)

4.从某年级1600名学生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取40名学生,对基础理论课的考试成绩进行检查,样本标准差10分,试计算在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两种方法下平均成绩的抽样平均误差。

解:重复抽样平均误差ux= = =1.581(分)

不重复抽样平均误差ux= = =1.56(分)

5.某工业企业资料如下

指标六月七月八月九月

工业总产值(万元)180 160 200 190

月末工人人数(人)600 580 620 600

试计算:(1)第三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2)第三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

解:(1)第三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 = =3055.56元/人

(2)三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3055.56×3=9166.68元/人

或= =0.9元/人=9166.67元/人

6.某百货公司各月商品销售额及月末库存资料如下:

3月4月5月6月

销售额150 200 240 276

库存额45 55 45 75

要求:计算第二季度平均每月商品转次数和第二季度商品流转次数(提示商品流转次数=商品销售额÷商品库存额)

解:(1)第二季度平均每月商品流转次数

= = =4.48次

(2)第二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4.48×3=13.44次

或= =13.44次

7.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车间计划完成百分比实际产量(件)单位产品成本(元/件)

第一车间第二车间第三车间90%105%110% 198315220 15108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1)一季度三个车间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2)一季度三个车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1)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 =

(2)平均单位成本(元/件)

8.某工厂某年职工人数资料如下:

时间上年末2月初5月初8月末10月末12月末

职工人数(人)354 387 339 362 383 360

要求:计算该年月平均人数

解:月平均人数

362.46(人)

9.某地区人口数从1990年起每年以9‰的增长率增长截止1995年人口数为2100万,该地区1990年人均粮食产量为700斤,到1995年人均粮食产量达到800斤。

要求:计算该地区粮食总产量平均增长速度

解:(1)计算1990年该地区人口总数

1990年人口总数a0= ≈2008(万人)

(2)1990年粮食总量=人均产量×总人数=700×2008=140.56(亿斤)

1995年粮食总量=人均产量×总人数=800×2100=168(亿斤)

(3)粮食总产量平均增长速度:

五、简答题

1.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计算结论相同和条件是什么?

答:当数量指示的算术平均数指数,在采用基期总值为权数的特定条件下,与一般综合指数的计算结论相同,当质量指标的调和平均数指数,在采用报告期总值为权数的特定情况下与一般综合指数的计算结论相同。

2.简述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的区别?

答:(1)时期指标的指标值具有连续性,而时点指标的指标值不具连续性。(2)时期指标的指标值可以累计相加,而时点指标的指标值不能累计相加,时期指标,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时点指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3.什么叫统计分组?统计分组可以进行哪些分类?

答: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统计总体按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称为统计分组。

统计分组按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

4.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

答:单项式分组适合于离散变量,且变量值变动幅度小的情况下采用。组距式分组适合于离散变量的变动幅度很大,或连续变量的情况下采用。

5.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在编制指数时如何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所属时间?

答:统计指数编制中能使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娄量上可以加总,并客观上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这一媒介因素,称为同度量因素。一般情况下,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基期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而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6.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1)确定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4)确定调查时间和时限(5)确定调查的组织和实施计划

7.简述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

答:(1)指标的含义不同,强度相对指标说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普度程度或密度,而平均指标说明的是现象发展的一般水平。(2)计算方法不同,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虽然都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但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和分母的联系只表现为一种经济关系,而平均指标分子和分母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那分子是分母所具有的标志,对比结果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平均。

统计学模拟试卷和答案 (1)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统计学》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若正态总体,方差2σ已知,则总体均值μ的区间估计所采用的统计量为( )。 2.利用最小二乘法配合趋势线方 程的条件是:( )。 3.有10位学生, 其中8位男生,2位女生。从中一次 随机抽选4人,则恰巧其中有2位女生的概率为( )。 4.假设检验中的显着性水平越高, 对同一问题( )。 [A] 临界点就越小 [B] 所需样本量就越大 [C] 就越有可能接受H [D] 就越小 5.各实际观测值i y 与回归值?i y 的离差平方和称为( )。 [A] 回归平方和 [B] 剩余平方和 x x x x [A] ?()0i i y y -=∑ [B] 2 ?()i i y y -∑最 小 [C] 0t =∑ [D] A 且B [A] 4221028()()10 10 C [B] 2228()()10 10 [C] 224 8210/C C C [D]

[C] 总离差平方和 [D] 估计标准误差 6.在对一个4×4列联表进行2χ检验时,2χ 分布的自由度是( )。 7.我国目前的零售价格指数的特 点是( )。 [A] 对所选商品使用的价格是该商品的市价 [B] 对所选商品使用的价格是该商品的议价 [C] 是根据全部零售商品计算而得 [D] 是采用加权算术平均形式计算的 8.在回归分析中,F 检验主要是用来进行( )检验。 [A] 回归方程的显着性 [B] 相关系数的显着性 [C] 回归系数的显着性 [D] 估计标准误差的显着性 9.样本方差和总体方差在计算上的区别是( )。 [A] 只有样本方差才使用了全部数据 [B] 样本方差是用数据个数去除离差平方和 [C] 只有总体方差才使用了全部数据 [D] 总体方差是用数据个数去除离差平方和 10.2~(,12)X N μ,则(||36)P x μ-≤=( )。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研究促销方式对销售量的影响,促销方式共有三个水平,则这种方差分析是( )。 [A] 单因素方差分析 [B] 双因素方差分析 [A] 16 [B] 12 [C] 9 [D] 2 [A] [B] [C] [D]

统计学模拟试题答案

注意:正式考试的计算题除与下述题目一样外,还包括指数分析中的双因素分析,认真看课本的例题 四、计算题(共3题,共40分) 1、(10分)甲、乙两单位人数及月工资资料如下: 根据上表资料: (1)比较甲乙两单位两个单位哪个单位工资水平高; (2) 说明哪个单位平均工资更具代表性 甲、乙两单位人数及月工资资料如下: 根据上表资料: (1)比较甲乙两单位两个单位哪个单位工资水平高; (2) 说明哪个单位平均工资更具代表性 解: (1)人) 元甲 /(1710== ∑∑f Mf x

人) 元乙 /(1832== ∑∑f Mf x 以上计算可知,乙单位工资水平高; (2) %1.10%100=?=x S V 甲σ %2.10%100=?= x S V s 乙 以上计算可知甲单位平均工资的标准差系数小于乙单位,说明甲单位平均工资更具有代表性。 2、(15分)某高校进行一次英语测验,为了解考试情况,随机抽样抽选1%的学生进行调查,所得资料如下: 试以95.45%的可靠性估计(相应的概率度请在教材上查阅): (1)该校学生英语考试的平均成绩的范围; (2)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所占的比重的范围。 解:(1),100=n )(761 1 分== ∑ ∑==k i i k i i i f f x x ,)(119)(21 1 22分=-= ∑∑==k i i k i i i f f x x s ,用22σ代替s 有: )(09.1)1(2 分=- = N n n x σμ,)(18.2分==?x x t μ,区间范围:18.276±=?±x x 。 (2)%441 == n n p ,用样本比重代替总体比重,%94.4)1()1(=--=N n n P P p μ。 %88.9==?p p t μ,区间范围:%88.9%44±=?±p p 。 3、(15分)4.某企业生产的袋装食品采用自动打包机包装,每袋标准重量为100克。现从某天生产的一批产品中按重复抽样随机抽取50包进行检查,测得每包重量(克)如下: ) /(186.881 )M (2i 人元乙=--= ∑n f x S i )/(173.071 )M (2i 人元甲=--=∑n f x S i

统计学模拟试题(卷)

统计学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古典统计学时期有两大学派,它们分别是和。 2、统计指标反映的是的数量特征,数量标志反映的是的数量特征。 3、统计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存在两种误差:和。 4、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分组和分组。 5、各个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等于零,并且为最小值。 6、直接用平均差或标准差比较两个变量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两个变量数列的相等。 7、优良估计的三个标准是、和。 8、在相关分析中,要求两个变量都是_______;在回归分析中,要求自变量是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 9、编制动态数列最基本的原则是。 10、综合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多种事物综合变动的相对数就是。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请填入“√”或“ ”) 1、可变标志是总体同质性特征的条件,而不变标志是总体差异性特征的条件。() 2、通常情况下,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3、在异距分组数列中,计算频数密度主要是为了消除组距因素对次数分布的影响。() 4、能够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是由统计总体中的各个单位所具有的“同质性”特点决定的。() 5、位置平均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6、登记性误差和系统性误差是可以避免的,而偶然性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7、变量y 与平均数y 的离差平方和,即2 )(∑-y y 称为y 的总变差。( ) 8、间隔相等的时期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时,应用首尾折半的方法。( ) 9、若时间数列各期的环比增长量Δ相等(Δ>0),则各期的环比增长速度是逐年(期)增加的。( ) 10、价格是价格指数的研究对象,习惯上把它称为指数化指标,而销售量则是销售量指数中的指数化指标。( )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 A 、抽象的数量关系 B 、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D 、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2、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则“成绩”是( )。 A 、品质标志 B 、数量标志 C 、标志值 D 、数量指标 3、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A 、全面调查 B 、抽样调查 C 、典型调查 D 、重点调查 4、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 ) A 、不变 B 、扩大到5倍 C 、减少为原来的1/5 D 、不能预测其变化 5、在抽样调查时,若有意选择较好或较差的单位,则会产生( ) A 、登记性误差 B 、调查误差 C 、偶然性误差 D 、系统性误差 6、在简单回归直线bx a y c +=中,b 表示( ) A 、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增加a 的数量 B 、当y 增加一个单位时,x 增加b 的数量 C 、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的平均增加值

统计学模拟试题及解答

统计学模拟试题及解答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模拟试题一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是200 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这里的参数是( ) A. 1000个消费者 B. 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 C. 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平均花费额 D. 1000个消费者的平均花费金额 2. 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男生中抽取6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40名学 生调查,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整群抽样 C. 系统抽样 D. 分层抽样 3. 某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标准差是10分。如果已知该班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对称分 布,可以判断考试分数在70到90分之间的学生大约占( ) A. 95% B. 89% C. 68% D. 99% 4. 已知总体的均值为50,标准差为8,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64的样本,则样本均值 的数学期望和抽样分布的标准误差分别为( ) A. 50,8 B. 50,1 C. 50,4 D. 8,8 5. 根据某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一个样本,用95%的置信水平构造的该班学生平均考试分数的置 信区间为75分~85分。全班学生的平均分数( ) A .肯定在这一区间内 B .有95%的可能性在这一区间内 C .有5%的可能性在这一区间内 D .要么在这一区间内,要么不在这一区间内 6. 一项研究发现,2000年新购买小汽车的人中有40%是女性,在2005年所作的一项调查 中,随机抽取120个新车主中有57人为女性,在05.0=α的显着性水平下,检验2005年新车主中女性的比例是否有显着增加,建立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为( ) A .%40:,%40:10≠=ππH H B .%40:,%40:10<≥ππH H C .%40:,%40:10>≤ππH H D .%40:,%40:10≥<ππH H 7. 在回归分析中,因变量的预测区间估计是指( ) A. 对于自变量x 的一个给定值0x ,求出因变量y 的平均值的区间 B. 对于自变量x 的一个给定值0x ,求出因变量y 的个别值的区间 C. 对于因变量y 的一个给定值0y ,求出自变量x 的平均值的区间 D. 对于因变量y 的一个给定值0y ,求出自变量x 的平均值的区间 8. 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如果F 检验表明线性关系显着,则意味着( ) A. 在多个自变量中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系着 B. 所有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都显着 C. 在多个自变量中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着 D. 所有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都不显着 9. 如果时间序列的逐期观察值按一定的增长率增长或衰减,则适合的预测模型是( ) A. 移动平均模型 B. 指数平滑模型 C. 线性模型 D. 指数模型 10. 设p 为商品价格,q 销售量,则指数∑∑001 0q p q p 的实际意义是综合反映( ) A. 商品销售额的变动程度 B. 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程度 C. 商品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程度 D. 商品价格和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程度

应用统计学模拟题答案

一、判断题(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每题5分,共25分) (1) 复相关系数(复判定系数的开方)表示被解释变量与所有解释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偏回归系数表 示被解释变量与多个解释变量中的其中一个的相关程度。 F ,偏回归系数不反映相关程度,而是净影响。 (2) 当原始变量数量级差异较大时,用相关系数矩阵做主成分分析较好。 T ,因为原始变量数量级差异较大时,对标准化变量作主成分分析较好。 (3) 在自相关出现时,通常计算的预测值的方差和标准误就不是有效的。 T ,因为存在自相关时,预测值的方差和标准误不再是真实方差的无偏估计 (4) 一研究者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他担心协变量z 可能对数据产生影响,因此对响应变量y 和z 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r(y,z)=0,这表明不需要作协方差分析。 F ,r(y,z)=0,仅表明z 对组间变异影响不大,但是还可能影响组内变异。 (5)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都要求原始变量间有较强的相关性,且主成分和公因子都能写成原始变量 的线性组合。 F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都要求原始变量间有较强的相关性,但是主成分可以写成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潜在因子不能。 二、(20分)根据美国1961年第一季度至1977年第二季度的数据,我们得到了如下的咖啡需求函数的回 归方程: ) 37.0()03.6() 74.3()55.0() 23.1() 14.2(: t 0097D .0-16D .0096D .0P 15ln .051lnI .017lnP .028.1Q ?ln 3t 2t 1t t t t t ------'++-= 其中,Q=人均咖啡消费量(磅);P=咖啡价格(以1967年价格为不变价格);I=人均可支配收入(千 元,以1967年价格为不变价格);P’=茶的价格(1/4磅,以1967年价格为不变价格);D1=1:第一季度;D2=1:第二季度;D3=1:第三季度。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模型中P t 和I t 的偏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是什么?咖啡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价格增加一个百分点,咖啡需求降低0.17个百分点;收入增加一个百分点,咖啡需求增加0.51个百分点 (2) 咖啡和茶是互补品还是替代品?为什么?t p ’=0.55<1, 不显著,∴茶和咖啡是无关品 (3) 你如何解释模型中虚拟变量的作用?反映咖啡需求是否存在季节效应 (4) 咖啡的需求是否存在季节效应?做t 检验:D 1和D 2的t 值>3,显著,D 3不显著,说明第一季度需求比第四季度低9.6%,第二季度咖啡需求比第四季度咖啡需求低16%,这两个季度差异显著,第三季度与第四季度需求差异不显著。 三、测量模型:5 259.054278.043171.032 148.021182.01e ksi X e ksi X e ksi X e ksi X e ksi X +=+=+=+=+=, 2 88.02175.01epsilon eta Y epsilon eta Y +=+=,φ12=0.26 结构模型:zeta ksi ksi eta +-=229.0143.0 (1) 计算X1,X2,X3,X4,X5的变量共同度:0.67, 0.23, 0.50, 0.61, 0.35 (2) eta 的测量可靠性较高,因为两个因子载荷都大于0.7,ρ=0.8 四、某城市环保监测站对14个监测点采集大气样品,测量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飘尘的含量,该市城区按照大气污染程度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严重污染地区,第二类为一般污染地区,第三类为基本没有污染的地区。根据这些数据用SPSS 作判别分析,得到输出结果如下,试解释各表。该城市另有两个单位测定了其所在地大气污染物含量(见表1),试判断这两个单位的污染情况属于哪一类。

统计学模拟试题及解答

1. 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是200元,他们选 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这里的参数是() A. 1000个消费者 B.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 C.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平均花费额 D. 1000个消费者的平均花费金额 2. 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男生中抽取6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40名学生调查, 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A.简单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 C.系统抽样 D.分层抽样 3. 某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标准差是10分。如果已知该班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对称分布,可以 判断考试分数在70到90分之间的学生大约占() A. 95% B. 89 % C. 68% D. 99 % 4. 已知总体的均值为50,标准差为8,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64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数学期 望和抽样分布的标准误差分别为() A. 50, 8 B. 50, 1 C. 50, 4 D. 8, 8 5. 根据某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一个样本,用95%的置信水平构造的该班学生平均考试分数的置信区间 为75分?85分。全班学生的平均分数() A ?肯定在这一区间内 B ?有95%的可能性在这一区间内 C.有5%的可能性在这一区间内 D ?要么在这一区间内,要么不在这一区间内 6. 一项研究发现,2000年新购买小汽车的人中有40%是女性,在2005年所作的一项调查中,随机 抽取120个新车主中有57人为女性,在〉=0.05的显着性水平下,检验2005年新车主中女性的比例是否有显着增加,建立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为() A ? H 0- 40% , H 1- 40% B ? H 0 : 一_ 40% , H 1:: 40% C. H 0 虫40% , H 1 :二40% D ? H °:二::40% ,比:二-40% 7.在回归分析中,因变量的预测区间估计是指() A.对于自变量x的一个给定值X0 , 求出因变量 y的平均值的区间 B.对于自变量x的一个给定值X0 , 求出因变量y的个别值的区间 C.对于因变量y的一个给定值y。, 求出自变量X的平均值的区间 D.对于因变量y的一个给定值y。, 求出自变量X的平均值的区间 & 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如果F检验表明线性关系显着,则意味着() A. 在多个自变量中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系着 B. 所有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都显着 C. 在多个自变量中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着 D. 所有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都不显着 9. 如果时间序列的逐期观察值按一定的增长率增长或衰减,则适合的预测模型是() A.移动平均模型 B.指数平滑模型 C.线性模型 D.指数模型 10. 设p为商品价格,q销售量,则指数吗的实际意义是综合反映() j p°q0 A.商品销售额的变动程度 B.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程度 C.商品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程度 D.商品价格和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程度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 简述直方图和茎叶图的区别。

统计学 模拟试卷及答案

统计学试卷与答案 考试形式:闭卷 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 工业企业数、钢产量、电力消耗量、商业网点数四个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B )。 A、电力消耗量、商业网点数 B、工业企业数、商业网点数 C、工业企业数、钢产量 D、钢产量、电力消耗量 2.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D )。 A、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B、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 C、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D、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 3.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C )。 A、企业设备调查 B、农村耕地调查 C、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D、人口普查 4.下列情况的统计调查属于一次性调查的是( D )。 A、单位产品成本变动 B、商品购销季节变化 C、职工家庭收入与支出的变化 D、全国实有耕地面积 5.统计报表报送周期不同,报表所反映的指标项目有不同的详细程度。一般而言,周期越短,则报告的指标项目( B )。 A、越多 B、越少 C、可能多也可能少 D、是固定的 6.随机重复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甲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方差为25,乙企业为100,又知从乙企业中抽取工人数比从甲企业中抽取工人数多3倍,则抽样平均误差( D )。 A、甲企业较大 B、乙企业较大 C、不能作出结论 D、相同7.计算向上累计次数及向上累计比率时,本组累计数的意义是本组( A )。 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或比率 B、上限以上的累计次数或比率 C、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或比率 D、下限以下的累计次数或比率 8.某连续型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6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6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B )。 A、580 B、640 C、620 D、660 9.当抽样单位数分别增加3倍和2.5倍时,随机重复抽样平均误差分别是原来的( B )。 A、90%和81.6% B、50%和53.5% C、53.5%和81.6% D、90%和50% 10.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3%,实际比基期下降3.5%,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B )。 A、85.7% B、99.5% C、100.5% D、116.7% 11.分配数列各组标志值都增加2倍,每组频数均减少1/2,中位数( C )。 A、不变 B、减少1/2 C、增加2倍 D、无法确定 12.设原时间数列共26项数据,经过5项移动平均以后所得的移动平均数的项数是( B )。 A、20项 B、22项 C、4项 D、5项 13.某种蔬菜价格2月份比1月份上升5%,3月份比2月份下降5%,则3月份该种蔬菜价格与1月份相比( B )。 A、不变 B、降低0.25% C、提高0.25% D、不能确定 14.下列属于相关现象的是( B )。 A、利息与利率 B、居民收入与储蓄存款 C、电视机销售量与销售额 D、圆的面积与半径 15.如果p表示产品单位成本,q表示产品产量,则∑ ∑ 1 1 p q p q =105%表示( C )。 A、由于多种产品产量的变动而使总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上升5% B、由于多种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动而使总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上升5% C、由于多种产品产量和单位成本的综合变动而使总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上升5% D、由于总成本变动使产品产量和单位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上升5%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 BCD )。 A、工人劳动生产率 B、人均国民收入 C、人均粮食产量 D、人口死亡率 E、某工厂人均工资 命题人或命题小组负责人签名:所(室、教研部)负责人签名:分院(部)领导签名:

统计学模拟题答案PDF.pdf

一、 选择题 1. 调查某疫苗在儿童中接种后的预防效果,在某地全部 1000 名易感儿童中进 行接种,经一定时间后从中随机抽取 300名儿童做效果测定,得阳性人数228 名。若要研究该疫苗在该地儿童中的接种效果,则 A. 该研究的样本是 1000 名易感儿童 B. 该研究的样本是 228 名阳性儿童 C. 该研究的总体是 300 名易感儿童 D . 该研究的总体是 1000 名易感儿童 E. 该研究的总体是 228 名阳性儿童 2. 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A 、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 、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 、两者均不变 D 、两者均改变 E 、以上均不对 3. 比较12岁男孩和18岁男子身高变异程度大小,宜采用的指标是: A 、全距 B. 标准差 C. 方差 D . 变异系数 E 、极差 4. 统计学中的小概率事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复多次观察,绝对不发生的事件 B .在一次观察中,可以认为不会发生的事件 C .发生概率小于0.01的事件 D .发生概率小于0.001的事件 E .发生概率小于0.1的事件 5. 均数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是: A .标准差越大,均数代表性越大 B .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小 C .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小 D .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大 E .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大 6. 横轴上,标准正态曲线下从0到1.96的面积为: A.95% B.45% C.97.5% D .47.5% E.49.5% 7. 当第二类错误β由0.2变到0.3时,则第一类错误α是: A.增大 B .减小 C.不确定 D.不变化 E.以上都不对 8. 各种概率抽样方法按抽样误差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其顺序为 A .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B.整群抽样、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 C.分层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 D.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 E.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单纯随机抽样 9. 假设检验中的第二类错误是指 A.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0H B.不拒绝实际上成立的0H C.拒绝了实际上不成立的1H D .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0H

统计学基础模拟试题A卷答案

D.等距抽样 E.类群抽样和整群抽样 4.某商业企业今年同比去年相比,各种商品的价格总指数为115%,这一结果说明( AD )。 A.商品价格平均上涨了15% B.商品零售量平均上涨了15% C.商品零售额平均上涨了15% D.由于价格提高使零售额上涨了15% E.由于价格提高使零售量下降了15% 三、判断题 1.当对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 2.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的主要区别是调查目的不同。(×) 3.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4.标志变异指标的数值越大,平均数的代表性就越低。(√) 5.在计算综合指数时,要求同度量因素所属时期不变。(√) 四、填空题 1.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2.在对变量进行分组时,如果将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称为单项式分组;如果把某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则称为组距式分组。 3.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有名数和无名数两种。 r 1 ;若变量x与y之间为完全4.若变量x与y之间为完全正相关,则相关系数= r -1 。 负相关,则相关系数= 5.增长量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有逐期增长量和累积增长量之分。 五、简答题 1.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 答:统计分布就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把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并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其实质是把总体的全部单位按某标志所分的组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数列,所以又称为分配数列或分布数列。 统计分布由两个构成要素所组成: (1)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 (2)各组所占的单位数——次数。 2.强度相对指标和其他相对指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主要区别: (1)其他各种相对指标都属于同意总体内的数量进行对比,而轻度相对指标除此之外,也可以是两种性质不同的但又有联系的属于不同总体的总量指标之间的对比。(2)计算结果表现形式不同。其他相对指标用无名数表示,而强度相对指标主要是用有名数表示。 (3)当计算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的位置互换后,会产生正指标和逆指标,而其他指标不存在正、逆指标之分。

统计学模拟题及答案

1.第6题 设产品供给量与产品价格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75,这说明二者之间存在()。 A.高度正相关 B.高度负相关 C.中度正相关 D.中度负相关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2.第7题 下列哪个图形适合描述顺序数据()。 A.直方图 B.茎叶图 C.累积频数分布图 D.箱线图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3.第8题 通过调查或观测所收集的数据称为()。 A.观测数据 B.试验数据 C.截面数据

D.时间序列数据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4.第13题 在相关分析中,若变最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随之减少,则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 ;;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不确定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5.第14题 在相关分析中,若变最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随之增加,则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 ;;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不确定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6.第15题

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个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消费是200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这里的“消费者在网上的消费金额”是() A.分类变量 B.顺序变量 C.数值型变量 D.离散变量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7.第16题 对于时间序列数据,用于描述其变化趋势的图形通常是()。 A.条形图 B.直方图 C.箱线图 D.线图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8.第17题 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 A.城乡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 B.城乡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价格的变动趋势 C.城乡居民购买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 D.城乡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趋势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3.0

人力资源统计学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人力资源统计学》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科研机构 B、居民家庭 C、企业 D、事业单位 2、决定企业劳动报酬水平的指标是()。 A、劳动效率 B、劳动生产率 C、劳动效益 D、工资利润率 3、出勤率反映的是员工的( )。 A、劳动积极性 B、文化水平 C、道德水平 D、职业技能 4、下列不属于现场培训的是()。 A、技术表演示范 B、师傅带学徒 C、技术成人大中专班 D、岗位练兵 5、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是之间的比值,称为()。 A、劳动生产率的价值量指标 B、劳动效益 C、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

D、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 6、考勤卡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 A、统计台账 B、统计报表 C、原始记录 D、统计年表 7、下列属于劳动保护措施的是()。 A、辅助房屋及设施 B、企业新建列入固定资产投资的安全措施 C、公共浴室 D、修养所 8、下列计算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的公式正确的是( )。 A、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 B、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 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 D、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缺勤时间-非生产时间 9、下列不属于企业社会保险统计范围的指标是( )。 A、企业职工失业保险统计 B、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统计 C、企业职工退休养老保险统计 D、集体福利 10、下列不属于集体福利事业的补贴围的是( )。 A、消毒室 B、公共浴室 C、理发室 D、哺乳室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企业福利费支出包括( )。 A、集体福利事业补贴 B、职工文娱体育宣传费 C、集体福利设施费 D、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 E、职工探亲路费补贴 12、企业工人的分组方法有()。 A、按与生产作业的关系程度 B、按劳动技能水平高低 C、按生产技术水平高低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西安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范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填报 单位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2、方差是离差平方和与相应的自由度之比。(错) 3、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对) 4、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是一个最大值。(错) 5、区间估计就是直接用样本统计量代表总体参数。(错) 6、在假设检验中,方差已知的正态总体均值的检验要计算Z统计量。(错)

最新统计学模拟试题(带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 知识点一: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统计是、和的统一体, 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4、随着的改变,总体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指标是说明。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 7、变量按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 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变量;变量按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和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 和;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和。 11、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表示,质量指标用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和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 变成,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11、女性是品质标志。 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 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 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是各单位的差异性。 14、变异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 三、单项选择题 1、统计认识过程是() A、从质到量 B、从量到质 C、从质到量,再到质和量的结合 D、从总体到个体 2、某班5名同学的某门课的成绩分别为60、70、75、 80、85,这5个数是() A、指标 B、标志 C、变量 D、变量值 3、调查某市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时,统计总体是() A、该市全部职工家庭 B、该市每个职工家庭 C、该市全部职工 D、该市职工家庭户数 4、调查某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该班50名学生 B、该班每一名学生 C、该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D、该班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5、构成统计总体的基础和前提是() A、综合性 B、同质性 C、大量性 D、变异性 6、统计学研究对象的最基本特征是() A、总体性 B、数量性 C、具体性 D、社会性 7、某企业职工张三的月工资额为500元,则“工资”是()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8、象“性别”、“年龄”这样的概念,可能用来() A、表示总体特征 B、表示个体特征 C、作为标志使用 D、作为指标使用 9、调查某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学生“一天中用于学习的时间”是() A、标志 B、指标 C、变异 D、变量 10、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11、统计对总体数量的认识是() A、从总体到单位 B、从单位到总体 C、从定量到定性 D、以上都对 12、变量是可变的()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数量标志和指标 D、质量指标 13、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是()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变量 D、质量指标 14、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 A、一定是统计指标 B、一定是数量标志 C、可能是统计指标,也可能是数量标志 D、既不是统计指标,也不是数量标志 15、年龄是() A、变量值 B、离散型变量

统计学期末模拟试题(含答案)

模拟试题一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是200元,他们选 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这里的参数是( ) A. 1000个消费者 B. 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 C. 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平均花费额 D. 1000个消费者的平均花费金额 2. 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男生中抽取6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40名学生调查, 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整群抽样 C. 系统抽样 D. 分层抽样 3. 某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标准差是10分。如果已知该班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对称分布,可以 判断考试分数在70到90分之间的学生大约占( ) A. 95% B. 89% C. 68% D. 99% 4. 已知总体的均值为50,标准差为8,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64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数学期 望和抽样分布的标准误差分别为( ) A. 50,8 B. 50,1 C. 50,4 D. 8,8 5. 根据某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一个样本,用95%的置信水平构造的该班学生平均考试分数的置信区间 为75分~85分。全班学生的平均分数( ) A .肯定在这一区间内 B .有95%的可能性在这一区间内 C .有5%的可能性在这一区间内 D .要么在这一区间内,要么不在这一区间内 6. 一项研究发现,2000年新购买小汽车的人中有40%是女性,在2005年所作的一项调查中,随机 抽取120个新车主中有57人为女性,在05.0=α的显著性水平下,检验2005年新车主中女性的比例是否有显著增加,建立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为( ) A .%40:,%40:10≠=ππH H B .%40:,%40:10<≥ππH H C .%40:,%40:10>≤ππH H D .%40:,%40:10≥<ππH H 7. 在回归分析中,因变量的预测区间估计是指( ) A. 对于自变量x 的一个给定值0x ,求出因变量y 的平均值的区间 B. 对于自变量x 的一个给定值0x ,求出因变量y 的个别值的区间 C. 对于因变量y 的一个给定值0y ,求出自变量x 的平均值的区间 D. 对于因变量y 的一个给定值0y ,求出自变量x 的平均值的区间 8. 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如果F 检验表明线性关系显著,则意味着( ) A. 在多个自变量中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系著 B. 所有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都显著

统计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①工龄②健康状况③工资级别④劳动生产率 2. 了解某企业期末的原材料库存量,调查人员亲自盘点库存,这种搜集资料的方法是() ①大量观察法②直接观察法 ③采访法④报告法 3. 某灯炮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当采用( ) ①统计报表②重点调查③全面调查④抽样调查 4. 次数分布中的次数是指() ①划分各组数量标志②分组的组数 ③分布在各组的单位数④标志变异个数 5. 某公司职工月奖金额最高为426元,最低为270元,据此资料分为6组,形成闭口组等距数列,则各组组距应为() ①71 ②26 ③348 ④156 6. 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时,分子与分母的数值() ①只能是绝对数②只能是相对数 ③只能是平均数 ④既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7. 在下列几个成数数值中,方差最大的成数是() ①0.9 ②0.8 ③0.7 ④0.6 8. 加权算术平均数() ①只受各组变量值大小的影响 ②只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 ③同时受以上两因素的影响 ④无法判断 9. 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2%,则该企业工资总额增加() ①10%②7.1%③7%④11% 10. 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环比发展速度() ①之和②之差③之积④之商 11. 标准差系数抽象了() ①总体指标数值多少的影响 ②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 ③标志变异度的影响 ④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 12. 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指标是() ①环比发展速度②平均发展速度③定基发展速度④定基增长速度 13. 一个统计总体() ①只能有一个标志②只能有一个指标 ③可以有多个标志④可以有多个指标 14. 拉氏指数是德国拉斯贝尔首先提出的,他主张()

统计学原理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以所有工人为总体,则“工龄”是()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B、标志值 D、质量指标 2、在变量数列中,若标志值较小的组而权数大时,计算出来的平均数() A、近标志值较大的一组 B、接近标志值较小的一组 C、不受次数影响 D、仅受标志值的影响 3、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相邻两组的次数相等时,则() A、众数为零 B、众数就是那个最大的变量值 C、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 D、众数就是当中那一组的变量值

4、某企业产品产量增长30%,价格降低30%,则总产值() A、增长 B、不变 C、无法判断 D、下降 5、已知某厂甲产品的产量和生产成本与直线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当产量为1000件时,其生产总成本为3万元,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为0.6万元,则成本总额对产品产量的回归方程为 ()(4分) A、Yc=6+0.24X B Yc=6000+24X C、Yc=24+6000X D、Yc=2400+6X 6、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情况下,如果抽样误差减少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样本单位必须() A、增加两倍 B、增加到两倍 C、增加四倍 D、增加三倍 7、抽样误差的大小() A、即可避免,也可控制 B、既无法避免,也无法控制

C、可避免,但无法控制 D、无法避免,但可控制 8、如果时间数列环比增长速度大体相同,可以拟合() A、指数曲线 B、抛物线 C、直线 D、无法判断 9、若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0.4%,固定构成工资指数增长15%,则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 A、96% B、126.96% C、101.56% D、125.4%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答案有选错的,该题无分;选择无错,但未选全的,每选对一个得 0.5分,共10分) 1、影响样本单位数的主要因素是 () A、总体标志变异程度 B、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 C、极限误差的大小 D、抽样方法和组织形式的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