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 老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

合集下载

班主任与学生的心理沟通(中小学)课件

班主任与学生的心理沟通(中小学)课件
02
班主任有责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 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中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独立思考和判断,对人际关系和情感需求也更加 敏感。
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发展,需要适当的引导和训练。
提高教育质量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通过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和需求, 班主任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个人发展,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潜力,提高整体教育 效果。
中小学心理沟通未来的发展趋势
01
多元化沟通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心理沟通将更加多元化。除了面对面的交流,
班主任还可以利用在线平台、社交媒体等工具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打
有效的心理沟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 认识自己,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应对 挫折和压力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心理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班主 任可以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感兴趣的学习任务,激 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班主任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可以引导学生树立 正确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
02 班主任与学生心理沟通的 重要性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了解学生内心世界
班主任通过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可 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现学 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问题,及时给予 关注和帮助。
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干预, 可以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维护学生 的心理健康。
详细描述
针对学生的心理困惑和问题,班主任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建议。在引导学生时,班主任 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在提供建议时,班主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情况,给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班主任还要注意避

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心理健康对于每个学生都是至关重要的,而班主任作为学生的重要指导者和照料者,承担着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责任。

本文将讨论班主任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并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一、加强沟通与倾听班主任在心理疏导工作中,首先要建立起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渠道。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班主任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和困惑。

在与学生的交谈中,班主任需要展现出真诚的关心和耐心的倾听,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表达自己的不安和疑虑。

此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一对一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帮助他们充分发泄内心的情绪,并提供积极的解决方案。

相信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关注和倾听,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班主任在心理疏导工作中,也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

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和引导,班主任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弱点和兴趣爱好,进一步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班主任可以组织一些个人发展的活动,例如写日记、制定自我目标等,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并教导他们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引导学生正视挫折和困难,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抗逆能力。

三、教授学生一些心理调适技巧班主任在心理疏导工作中,还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心理调适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不良情绪和压力。

例如,班主任可以教授学生一些放松训练的方法,如深呼吸、身体放松法等,让学生能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寻求放松和舒缓。

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艺术创作(如音乐、绘画等)或体育运动来调节情绪,帮助他们释放压力和负面情绪。

这些调适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疏导内心的不安,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情绪状态。

四、搭建心理支持平台班主任可以与学校心理辅导员、家长会等合作,共同搭建一个心理支持平台,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资源。

这个平台可以举办定期的心理讲座、心理咨询活动等,让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和关注心理健康问题。

试论班主任工作中的沟通技巧7篇

试论班主任工作中的沟通技巧7篇

试论班主任工作中的沟通技巧7篇篇1一、引言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涉及学生思想教育、班级管理、家校沟通等多个方面。

在这项工作中,沟通技巧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班主任工作中的沟通技巧展开讨论,以期为同仁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与学生的沟通技巧1. 倾听与理解班主任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首先要学会倾听。

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需求和困难,理解他们的立场和感受。

避免打断学生的发言,给予他们充分表达的机会。

2. 鼓励与引导在学生表达过程中,班主任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尊重与信任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信任他们的能力。

在交流中,避免使用过于严厉或刺耳的言辞,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二)与家长的沟通技巧1. 真诚沟通与家长沟通时,班主任要以诚相待,坦诚地反映学生在校情况,包括学习、生活、行为等方面。

同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形成家校共同教育的合力。

2. 把握尺度在与家长交流时,班主任要把握尺度,既要充分反映问题,又要避免夸大其词。

着重讲述问题的实质和解决方案,让家长明确教育方向。

3. 提供建议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班主任要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家长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

(三)与同事及学校领导的沟通技巧1. 高效沟通与同事及学校领导沟通时,班主任要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避免过多的废话和空话。

同时,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形成共识。

2. 尊重他人在沟通过程中,班主任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立场,避免过于强调自我。

以合作共赢的心态与他人交流,共同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3. 定期汇报班主任要定期向学校领导汇报班级工作进展,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

同时,听取领导的意见和建议,调整工作方向和方法。

三、提高沟通技巧的方法与途径1. 加强学习班主任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教育心理学、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为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提供理论支持。

班主任工作中的学生心理咨询与疏导

班主任工作中的学生心理咨询与疏导

班主任工作中的学生心理咨询与疏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一名资小学教师,班主任工作是我责无旁贷的任务之一。

本文将对班主任工作中的学生心理咨询与疏导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能更好地关注和照顾学生的心理健康。

首先,作为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细心观察可以发现他们的心理状况,例如注意力集中、孤独感或者适应能力下降等。

如果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应该及时与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倾听他们的困惑、忧虑或不安,并积极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其次,班主任还需建立一个良好的信任关系。

通过与学生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会更愿意与班主任进行心理交流和倾诉。

班级活动、班会或个别面谈等举措可以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敞开心扉,分享他们的内心世界。

同时,班主任应保持隐私和公平原则,严格保密学生的个人信息,以维护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第三,班主任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和咨询技巧。

心理咨询并非简单的倾听,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相关的培训和专业资质的获取将有利于班主任提供更加专业和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班主任应运用恰当的沟通技巧,主动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最后,班主任的工作不能局限于学生心理咨询,还需要通过疏导来帮助学生释放负面情绪。

疏导是指将学生的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的动力,通过活动和课堂上的细致安排来帮助学生改善心理状态。

例如,安排合理的课业负担和课余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充实和积极的心态。

总之,作为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责任。

通过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建立信任关系,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和合适的疏导方式,班主任能有效地关注和照顾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班主任的努力,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班主任心理辅导过程对话

班主任心理辅导过程对话

班主任心理辅导过程对话一、了解学生需求学生心理健康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才能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1. 学习压力在与学生进行对话时,可以询问他们是否面临着过重的学业压力。

这可能表现为焦虑、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通过倾听他们分享自己的困惑和挫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压力源,并提供合适的建议和支持。

2. 情绪管理除了学业压力外,学生还可能遇到各种情绪问题。

在与学生对话时,观察他们的情绪表达和行为变化,以便判断他们是否需要情绪管理方面的指导。

有些孩子可能缺乏情绪调节能力,容易出现愤怒、沮丧或焦虑等负面情绪。

通过开放式对话来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提供应对策略,可以帮助他们积极应对并控制自己的情绪。

二、建立信任与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话的过程中,建立起信任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学生才会更愿意敞开心扉并接受我们的帮助。

1. 倾听和理解了解学生需求的同时,我们需要表现出真正的关注和倾听态度。

耐心聆听他们所说,并用合适的语言展示对他们感受和经历的理解。

这种积极倾听不仅能让学生感到被尊重和支持,还能够激发他们打开心扉,愿意与我们分享更多信息。

2. 尊重隐私在与学生对话时,我们应当严格保密他们所透露出来的个人信息。

保护他们的隐私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石之一。

告知学生我们将绝对保密,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这样可以使他们更放心地倾诉自己内心深处的困惑和问题。

三、制定个性化计划针对每位学生不同的问题和需求,班主任在进行心理辅导过程中需要制定个性化的计划,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

1. 建立目标与学生一同制定明确的目标,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所期待的变化和成长。

例如,针对学习压力较大的学生,我们可以设定逐步减轻压力和提高应对能力为目标,并在这个过程中设立相应的小目标来分步达到最终目标。

2. 提供有效工具在制定计划时,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支持和工具。

班主任工作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5篇

班主任工作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5篇

班主任工作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5篇篇1范文: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部分。

作为班主任,我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肩负着关心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

本文将探讨班主任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如何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从而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健康成长。

1. 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者班主任应当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者。

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一次以“认识自我、关爱心灵”为主题的班会,通过互动游戏和讨论,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状态,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

2. 心理困惑的倾听者班主任需要成为学生心理困惑的倾听者。

在学生遇到情感、学业等压力时,班主任应当提供支持,倾听他们的心声。

例如,可以设立班级心理信箱,鼓励学生以匿名方式倾诉自己的困扰,班主任则及时回复,提供专业的建议和帮助。

3. 心理健康活动的组织者班主任应当积极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剧表演、心理测试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增进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提升自我调节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一次心理剧表演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了解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反应,学习如何应对压力和挑战。

三、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1. 尊重与理解要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首先需要尊重和理解每一个学生。

班主任应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单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

在学生犯错误时,不以严厉的批评来打击他们的自尊心,而是以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并改正。

2. 平等与沟通平等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

班主任应当与学生平等对话,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定期的班会、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班主任则认真倾听并积极回应。

3. 关注与支持学生需要班主任的关注和支持。

班主任可以通过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支持。

例如,可以定期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支持和资源。

班主任如何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指导

班主任如何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指导

班主任如何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指导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角色之一,除了负责学生的学习管理之外,还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作为学生的导师和引路人,班主任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积极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指导工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班主任如何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指导。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基础。

班主任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交流和与学生的沟通等手段来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情绪状态。

同时,班主任还可以结合心理测评工具,如问卷调查和个别面谈等,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班主任应当关注每一个学生,并主动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不仅要在学业上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更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班主任可以通过定期的班会、个别谈心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和支持。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和课余时间等机会,开展专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普及知识、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心理问题的预防和解决等内容。

通过讲解具体案例和分享心理健康经验,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并帮助他们构建积极健康的心态和心理机制。

此外,班主任还可以邀请心理专家到校进行讲座和培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四、提供个别心理辅导除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班主任还应提供个别心理辅导给有需要的学生。

个别心理辅导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问题进行量身定制,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和烦恼。

班主任可以通过聆听、倾诉和引导等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缓解负面情绪,并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建议。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八种方式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八种方式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八种方式作为一名班主任,与学生谈话是我们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是,每位学生的性格和思想都不一样,如何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使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探讨八种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方式,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

一、耐心倾听首先,班主任应该尽可能待在学生中间,关注他们的点滴,以便在课堂外进行穩步分析。

在谈话时,我们应该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观点和意见,不要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的体验,能为他们建立一种坚实的信任和信心。

二、以正向角度谈话我们应该保持对学生的正向角度。

在面对一个问题时,如果我们能够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而不是批评或指责他们,那么学生们将会觉得我们是倾听他们,而不是攻击他们。

这种友好的氛围有助于建立关系,让学生获得提升和改变。

三、说出问题在谈话中,我们应该直截了当地表明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而不是避免或掩饰问题。

如果我们能够公开承认问题的存在,并为该问题提供解决方案,那么学生将会感到我们是坦诚和专业的。

与学生建立开诚地相处的关系,让他们明白我们是与他们同在一起的,而不是站在对立面。

四、不要批判在谈话中,我们应该避免指责和批评学生,而应更关注具体行为和行动。

以情境或例子为基础,分享你的看法和专业知识,并帮助学生们去理解其中的道理和价值。

五、尊重学生一个更受欢迎的班主任应该学会尊重并感激每个学生,不管学生身处何地。

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并且给他们更多的发言权,这样盛行各种不同的观点将为全班的学习做出一定的贡献。

要记得我们的任务是支持学生攀登顶峰。

绝不能把学生们摆在我们自己的想法之下。

六、注重细节在谈话中,我们应该注意每一个细节,以便让学生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真诚。

可以倾听他们的家庭,兴趣和爱好,这将使我们在日常交流中对他们更加敏感。

并且,我们应该记住一些他们喜欢的事情,比如愿意花时间和他们讨论的话题。

这些小的关注细节,将被学生们深深体会和认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9-11 5
中学案例3:高一 表现之一:上课经常“捣乱” 表现之二:在教室里“拿”班级女生的卫 生巾在男生中传阅 教师应对:批评学生“下流” 结果:仍然经常有女生的卫生巾失踪
2014-9-11
6
中学案例4:高二 表现之一:活泼,学习好 表现之二:喜欢某班男生,偷看男生的日 记,并拿走男生的照片,被发现。 教师应对:指责学生“道德败坏”,“丢 人” 结果一:与老师争吵,与父母争吵 结果二:考上名牌大学
2014-9-11
7
“教育的本质就是心理沟通”
2014-9-11
8
给教师的建议:
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 与家长沟通,促进家校配合 教师维护和促进自身心理健康 建立良好师生心理沟通
2014-9-11
9
一、什么是有效沟通
沟通:就是人们通过语言、书信、信号、
电讯等方式传达思想或交换情报的过程。 沟通的功能:
2014-9-11 15
您对您的职业满意程度:
选项 不满意 比例 45.44% 人数(8269) 3734
一般
满意 说不好
35.78%
15.50% 3.27%
2940
1274 269
2014-9-11
16
您认为您现在的工作量:
选项
超负荷 一般 正常 较轻
比例
71.17% 7.47% 18.68% 2.68%
比例
人数
(2719) 31.62% 855 26.81% 725
社会的认同和荣誉
自我实现
24.63%
16.94%
666
458
2014-9-11
19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程度
某调查研究表明:
69.7%的中青年教师周课时超过16节
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
81.7%的教师总感身心劳累
50%教师表示经济上不宽裕
2014-9-11 33
“理解力是指体验别人内心 世界的能力,体会他人的内心世 界,有如自己的内心世界一般。”
------卡尔.罗杰斯
2014-9-11
34
(四)积极情绪
------ “为学生着想,不要为学生着急”
2014-9-11
35
智力与情绪的关系

情商
有所成就
一般
有所成就

智商
难有成就
一般
“If you think you can,you can.”
《人生》 --尼采 人生乃是一面镜子, 在镜子中认识自己, 我要称之为头等大事, 哪怕随后就离开人世。
2014-9-11 28
合理期待:
2014-9-11
29
(二)尊重
尊重就是接纳学生的现状以及其 价值观、人格和权益。
2014-9-11
2014-9-11
10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
学生厌学
31.3%的教师将其视为差生 15.6%的教师将其视为思想问题 9.4%的教师模糊地视为心理问题 6.3%的教师认为没有问题 6.9%的教师认为是自私的表现 其余的教师认为只是性格内向 34.3%的教师认为是道德品质差
交往退缩
攻击行为
有效沟通

2014-9-11
37
三、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再伟大的思想也需要沟通才能闪耀光芒!
2014-9-11
38
沟通中的人际知觉
联想效应 光环效应 背景效应 角度效应
2014-9-11
39
联想效应:
人们对事物 的知觉总是掺 杂自己过去的
经验和认识。
2014-9-11
40
光环效应:个体对认知对象的品质一旦
30
“尊重是无条件的”----罗杰斯
引申: 1.尊重能力不足的学生 2.尊重有过错的学生 3.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4.尊重不尊重自己的学生 ……
2014-9-11
31
(三)理解
内涵:
从学生的角度来体验其情感、思维 把握学生的体验与其经历和人格间的联系 把关切传递给他人,以感染并取得反馈
提供决策信息(Provide information needed to make decisions) 提供情感、情绪表达或释放的机会(Provide a
release for emotional expression)
激发动机(Foster motivation for what is to be done) 调控行为(Control member behavior)
教师时常喜欢评价学生,而掩饰和 避免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2014-9-11
50
2014-9-11
51
小结:
“RULE”沟通四步曲: R――尊重(Respect) U――理解(Understand) L――倾听(Listen attentively) E――表达(Express) 积极沟通理念+良好沟通方式=有效沟通
随意打断学生叙述或转移话题
作道德或正确与否的评判
不适当的表情
2014-9-11
48
表达:
避免消极评价:指责、拒绝……
积极评价:真诚赞美、鼓励……
寓言:《国王的梦》
“不在于我说了什么,而在于我是如何说 的!” “你聪明的脑袋追不上你的嘴巴!”
2014-9-11
49
超级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
2014-9-11
46
表情:往往表明人的情绪和态度
1.面部表情:如眼、眉、嘴的位置 2.身体表情:如身体姿势、手势 3.言语表情:如音量、语调、节奏
一种观点:表达的内容依赖于 7% 词汇 38% 声调 55% 脸部表情及身体语言
2014-9-11
47
“倾听”的不良表现:
维护自己的绝对权威
人数(5933)
4199 441 1102 158
2014-9-11
17
您对您目前的工资待遇:
选项
不满意 一般 合适 满意
比例
62.37% 31.14% 4.34% 2.16%
人数(3450)
2141 1069 149 74
2014-9-11
18
您最希望从教师这个职业得到:
选项
高收入福利 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对职业角色有认同感 人际适应良好 良好的自我认知 具有一定的工作积极性 真实地感受和调控情绪
2014-9-11 24
教师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
1)男教师 2)年龄低于40岁的青年教师 3)工作量大的教师 4)中学教师 5)班主任教师 6)未婚教师 7)毕业班教师
2
讲座提纲:
一、什么是有效沟通
二、沟通的心理前提
积极心态 尊重 理解
三、如何有效沟通
沟通的方式:倾听与表达
2014-9-11
3
中学案例1:初二 表现之一:广播操站队,动作缓慢。 表现之二:课堂教师提问总是感到紧张。 表现之三:沉默寡言,性格内向,少交往。
教师应对:
班主任老师批评,不见效果,认为 她是故意扰乱课堂秩序,指责“你这是 故意与我作对”,“你故意拖班级的后 腿,不想上学就滚回家去。” 结果:学校恐惧症
2014-9-11 25
科学的学生观:积极地看待学生
学生是发展的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学生是个性的人:用独特的眼光看待学生
学生是系统的人:用系统的眼光看待学生
2014-9-11
26
积 极 自 我 暗 示
2014-9-11
27
画一幅美丽的自画像,积极自我暗示,开发自 我潜能: “我能成功”
2014-9-11 4
中学案例2:初三 表现之一:情绪波动较大,经常与同学发 生争执。 表现之二:逆反,总是与老师对着来。上 课倚着墙坐,老师让他坐正。学生不理, 教师不悦,令其站起,学生仍不理,老 师呵斥“你有病啊!”,学生答“是的, 我有软骨病”。 教师应对:冲下去,欲将其制服 结果:课堂混乱,师生郁闷
形成某种倾向性印象,就倾向于用它评 价认知对象的其它品质。
“一好百好 ” :考试成绩代表一切 “爱屋及乌”
2014-9-11
41
背景效应:人际知觉的选择性。
2014-9-11
42
角度效应:
人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效果不同
2014-9-11
44
沟通的方式:
口头沟通(Oral Communication) 优:速度快,有反馈 劣:信息易歪曲 书面沟通(Written Communication)
优:有形的,可证实 劣:费时间,反馈少
非言语沟通(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优:提供可观察的信息 劣:容易产生误解
2014-9-11 45
两种沟通方式:倾听和表达
倾听:
倾听不是被动,而是主动的行为
听出“字里行间”的内容。
通过非语言行为传达“我正在认真听”
班主任、老师与学生的 心理沟通
--理念与技能
大志中学政教处
一些值得商榷的理念: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差生”-“后进生”-“潜能生”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一个好教师,可以造就一群好学生”
“学校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德、智、
体等全面发展” “……”
2014-9-11
2014-9-11
难有成就
36
情绪ABC理论:
认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 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 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一 理论又被称作。 A: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 B:诱发事件之后的信念(Beliefs) C: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