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发音技法训练——共鸣训练
5播音发声 共鸣原理与控制方法

我们在坐的每位同学将来都要用有声语言进 行工作,在用声基本功方面应该抓信三个主要环 节,那就是:呼吸、共鸣和吐字归音。今天,主 要讲共鸣方面的问题。播音发声共鸣目前在播音 员中还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说还没有摆在 应有的高度来认识。可事实上,练气息离不开发 声共鸣,吐字归音从根本上说是中部即:口腔共 鸣的前、央、后、上、中、下的调整。这就说明 共鸣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喉腔:在发声的时候,由于喉肌肌群的积极活动。使喉室扩张形成空间,它是音波经 过的第一个共鸣体,它下有声带,上有假声带,主要体现在喉器的正确控制和恰当的 配合上,压喉、提喉、颈肌僵持都会使喉室的空间发生根本性变化。它是其它所有腔 体引起共鸣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也是上、下部共鸣贯通的关节点和纽带。(教学难点, 结合各组喉肌运动来说明)。*明亮度(喉腔的作用) 咽腔和口腔:(教学重点)*咽腔的作用是使声音有韧度(柔、坚)避免尖亮横。 口腔和咽腔在喉腔的上部,鼻腔的下部:咽腔又分为喉咽、口咽鼻咽、分别由三个开 关阀(即:会咽骨、舌、软腭来控制开合和后咽壁组成。口腔由唇、齿、舌)。*口腔 是语言的制造厂,语言的明亮度在世界上最响的。咽腔和口腔共同组成一个可灵活变 化的空间体,这些器官的活动就形成了宽、窄、前、后、大、小等不同的共鸣腔体, 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元音。所以说口、咽腔是语音(言语、音素、语言等有声的)制造 厂,这就足以说明播音发声一定要以口腔共鸣为主。在发声的过程中声波从喉腔出来 透出口外要经过两个转弯处,即口咽后上部和硬腭前部,这也是控制共鸣的两个内感 区,它对体会声音的弹性、圆润、集中、明朗特别重要。作用*口腔音饱满度,开合度 练时先装满(清晰、明朗)
第四节 可调整器官的控制方法
正确控制方法 1、松舌根。2、松下巴。
播音主持——共鸣控制(1)

播音主持——共鸣控制(1)共鸣器官1、胸腔,不可调节共鸣腔。
它对低频声波共鸣作用明显。
胸腔共鸣可以扩大音量,增加低泛音,使声音听起来洪亮、浑厚、结实。
2、喉腔,可调节共鸣腔。
位于声带与假声带之间的喉室和位于假声带之上的喉前庭。
容积虽小,但是喉原音发出后经过的第一个共鸣腔,它的状态直接影响声音的质量。
播音发声强调喉头的放松及位置相对稳定。
3、咽腔,可调节共鸣腔。
分为三部分:软腭以上,前通鼻腔,称鼻咽部;中段前通口腔,称为口咽部;下段连接喉腔,称为喉咽部。
播音发声强调后咽壁在发声过程中的积极、正直,保持一定的坚韧度,同时强调软腭抬起的积极状态。
4、口腔,可调节共鸣腔。
它是非常重要的共鸣腔。
强调打开口腔,使之在发音过程中处于积极状态。
同时要求各咬字器官的力量集中,尤其是唇、舌力量的集中,舌位要准确、鲜明,过程要流畅、完整。
5、鼻腔,不可调节共鸣腔。
首先注意处理好鼻腔共鸣在区分鼻音与非鼻音,区别意义的作用。
其次,使用鼻腔共鸣要适度,否则会降低语音清晰度,音色混浊,有堵、腻的感觉。
6、头腔,鼻腔以上的共鸣。
不可调节共鸣腔。
发声时,在高音区会产生头面部的振动感。
喉腔的共鸣控制在颈前正中,舌骨下。
第3颈椎至第6颈椎下缘。
上通喉咽,下接气管。
下气道门户。
声门上区:喉入口喉前庭室带喉室声门区:声带男20~25㎜.女15~20㎜声门裂—喉和气道最窄处声门下区:从声带游离缘下1cm处开始.。
播音主持的练声方法

播音主持的练声方法播音发声对共鸣的要求首先是保证字音清晰条件下的美化,所以也是要以口腔共鸣为主,泛音共鸣适量。
下面小编整理了播音主持的练声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播音主持的练声方法篇1一、倒吸气练声法:1.气吸练习:要求身体站稳,慢慢吸气,直到胸腔饱满之后,一方面,尽力保持胸廓饱满,另一方面动用横膈膜和腹肌的快速收讫进行吸气和呼气。
开始练习时,速度可以慢一些,练习时间可以短一些,熟练了之后可以加快速度。
练习时间再长一些。
感觉劳累的是腹部,舒服的是嗓子。
这个练习可以解决歌唱中的气息问题。
2.基音练习:要求用倒吸气时喉部的位置练习音阶,加上头腔共鸣。
这种方法可以让声音很集中,高音时不费力气,对声音发虚和声音无力有很好的作用!二、哇音练声法:1.哇音练习:要求身体站稳,模仿京剧中的tang音,从低音到高音。
由弱到强,从轻到亮练习,注意的是开始有点不习惯,有些憋气的感觉,这其实是正常现象,经过反复的练习,就能很好的改善憋气的毛病!2.白声练习:在练习好上面的哇音后,因为到高音后声音需要用白声,而一般专业声过声乐的朋友都已经不是白声,则需要再好好的练习白声,如果你没有正统的学习过声乐,那么就不必要练这种音乐,有不懂的可以模仿“王菲”和“孙楠”的高音就是用特别白声的!这种方法能很好的解决高音的问题,不过过于刺耳,所以在唱抒情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收一点,这样就很好了!三、关闭练声法:1.气泡音练习:吸气放松声带,发出类似水面上冒出无数气泡一般的声音,要求气息要平稳,旗袍由大到小。
这个练习能提高声带的技能,能使低音更加纯美。
2.推舌骨练习:微笑,张嘴,用中指和食指按住舌骨,将舌头推出(舌头自然伸出口外,舌头本声不用力)。
这个练习可以解决喉头的紧张问题,使声音更加明亮。
3.哼咽音练习:收小腹,胸部饱满有精神,微笑露上牙,脖子绷紧,小腹一拎象喊人一样“嗳!”用音标是发“ei”的音,感觉声音好象是在眉心处发出来,从鼻子后面直通头顶。
发声技巧训练共鸣训练教案

发声技巧训练共鸣训练教案教案标题:发声技巧训练共鸣训练教案目标:1. 通过发声技巧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姿势和呼吸方式。
2. 通过共鸣训练,提高学生的声音表达能力和音色美感。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录音设备和音频素材。
2. 投影仪和相关教学PPT。
3. 音乐播放器和音乐素材。
4. 学生练声材料和练声器具。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音频素材播放一段优美的声音表演,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声音表达的重要性和影响。
发声技巧训练:1. 呼吸训练:a. 向学生介绍正确的呼吸方式:深吸气,腹部呼吸,慢慢吐气。
b. 引导学生进行呼吸练习,通过放松肌肉和控制呼吸节奏来提高呼吸效果。
2. 声音放松训练:a. 向学生介绍声带的结构和作用,以及声带放松对声音发出的重要性。
b. 引导学生进行声带放松练习,如舌头悬垂、颚部松弛等。
3. 发声姿势训练:a. 向学生介绍正确的发声姿势,如挺胸抬头,放松肩膀等。
b. 引导学生进行发声姿势训练,通过模仿发音者的姿势来调整自己的姿势。
共鸣训练:1. 向学生介绍共鸣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共鸣对声音美感的影响。
2. 引导学生进行共鸣训练,如利用喉咙共鸣、鼻腔共鸣等练习。
综合训练:1. 结合音乐素材,进行综合训练。
2. 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运用发声技巧和共鸣训练,进行声音表达练习。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引导学生总结发声技巧和共鸣训练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应用所学技巧。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针对学生的发声技巧和共鸣训练,进行个别评估和指导。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参加合唱团、朗诵比赛等活动,锻炼发声技巧和共鸣能力。
2. 提供更多的练声材料和练声器具,供学生自主练习。
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
2. 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和改进。
注:根据具体教学对象和时间安排,教案内容可适当调整和补充。
播音主持的练习发声技巧必做的基本功!你每天有做吗?

播音主持的练习发声技巧必做的基本功!你每天有做吗?“练声”是每一个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同学必须要每天持之以恒练习的,但是,练声的方法总是各不相同,到底怎么样练习才是科学合理有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第一阶段——以绵顺呼吸练习为目的气泡音和口部操的练习练习说明:每天起床的时候,大家的声音系统都还在“睡眠”的状态,通过气泡音和口部操的练习,让声音系统逐一苏醒。
呼吸调整练习说明:初学者,需要重点调整呼吸,找到初步的胸腔共鸣,在呼吸调节的过程中,请每一次都深吸到底,吸气的过程中,感受两肋扩张,膈肌下沉。
可以感受到“闻花香”的感觉。
这样的呼吸训练可以进行20次,慢慢感受到天人合一的感觉。
初步的控制与共鸣训练练习说明:这一部分,就和其他的练习材料有所不同了,我们要介入几个不同形式的弱控制练习,直接加入口腔控制,胸腔的共鸣控制。
第二阶段——以口腔控制与喉部控制为目的a的延长音训练练习说明:a的延长音训练,是一个必练环节,这个训练有两个部分的意义:在发声的环节中,需要让我们找到a的合适的共鸣点,正是所谓的“声挂前腭”,气息通畅,喉部放松,声音明亮。
第二个意义是帮助同学们找到合适的口腔控制,即提打挺松全套动作是否做到规范,和a 有关的音节在汉语普通话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而在以前的教学中,90%的学生在练习a音发声的时候,都在用错误的方式。
因此元音a是否能一步到位正确的练习,决定着练声是否有效合理。
a的虚实变化练习练习说明:a的虚实变化的练习,是在用声状态和口腔状态不便的情况下,利用喉部的控制,练习虚实变化。
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呢,90%的同学是不能自如操控自己的声带变化的,即有的同学只会用实声,有的同学只会用虚声。
小时候,教师们的一些错误的引导往往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初学播音时候的喉部僵硬,挤压,如果无法控制喉部放松和喉部变化,那么在发声这个版块中,几乎是直接判死刑的。
在训练中,可以从a的下阶拓展五个渐虚变化,在上阶拓展五个渐实的变化。
歌唱发声的共鸣训练方法

歌唱发声的共鸣训练方法目的:改善声音效果,获得很快、很高的泛音频率,使声音具有强而有力的、穿透乐队“音墙”的致远能力。
标准:保持胸口以下的空腔与它上面的腔体相通,上下通气,里外通气。
步骤:1、共鸣与呼吸好的共鸣状态就是深呼吸状态。
用深呼吸的感觉把腔打开了等在那唱,好的共鸣音响就出来了,胸腹之间的气儿和上面各种空腔都互相通着气,上下通气,里外通气,音越高,气越通。
没有高位置,就没有深呼吸。
2、共鸣与音源1)、“让声音落下来”的练习目的:共鸣的音响效果好,音色纯。
方法:一起音就要张开大嘴,贴着咽壁看着“嗓子眼儿”往下吸着唱,往后往下“看”,一直“看”到“横膈膜”,让声音落下来,落在喉底的胸口上。
胸口以下越空、越松、越通,共鸣的音响效果越好,音色越纯。
练习:1=D 2/4 1 0 | 3 0 | 5 0 | 3 0| 1 —||ma ma ma ma ma要领:A.在小腹处平静地吸气。
B.牙关节、下巴与前颈部保持“懒洋洋”的松弛状态。
C.守在胸口(第二纽扣处)发声。
D. 用“想、听、看”的心理指导,“让声音落下来”,每唱一句,都要听到胸口松松落底的共鸣音响。
这种胸腔共鸣是整体混合共鸣的基础。
E. 起音时,在胸口以“垂直叹气”的感觉发声,“找气儿,不找劲儿”。
F. 喉头上没有任何感觉。
2)、“贴着咽壁吸着唱”的练习目的:前后、上下所有的共鸣通道都“打开”。
方法:发声时先用“后半扇儿唱”的感觉想着后脖梗,在后颈的位置找咽壁,从后头“张嘴”想着“贴着咽壁吸着唱”。
这时小舌头庆委、松弛地上抬,同时喉结下沉,于是拉开了咽腔上下的空间距离,喉咙便在“吸气”的感觉中“打开”了,同时还要凭着“内听觉”和“内视觉”去“听”、去“看”产生在咽壁和咽腔通道里明亮、纯净、松弛、柔和的共鸣泛音音色,“贴着咽壁吸着唱”可以产生三个不同方向的“吸气感”:在口咽腔的咽壁上有一种向后(从嘴到咽壁)吸的感觉;在鼻咽口的后上方有一种向后上方吸的感觉;在胸口直到腰部有一种向下向四周围吸的感觉。
播音主持基础训练(精选5篇)

播⾳主持基础训练(精选5篇)播⾳主持基础训练 学播⾳主持专业要能够坚持德智体全⾯发展,具有敬业精神、开拓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综合素质。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播⾳主持基础训练(精选5篇),希望⼤家能够喜欢。
播⾳主持基础训练1 ⼀、唤醒嗓⼦ 1、温⽔⼀杯,滋润嗓⼦。
2、打开胸廓,转颈搓脸,舒展⾝⼼。
3、发⽓泡⾳,进⼊状态。
(3分钟) ⼆、⼝部操 1、打开⼝腔,活动下颌⾻。
(1分钟) 2、唇操——撅、撇、绕、打嘟噜、打响。
(2分钟) 3、⾆操——伸、刮、顶、转、弹、⾆尖/⾆⾯/⾆根打响。
(3分钟) 三、⽓息训练 1、吸——⼝⿐同时、沉——沉到肺底、定——膈腹撑住、呼——稳劲均匀。
(2分钟) 2、轻度哼鸣,通过i、a、o体会发前中后的⾳时对⽓息的不同感觉和控制要求。
(3分钟) 3、数红旗、数葫芦、数枣,正常声⾳状态下对⽓息的控制,可配合节奏的变化。
(5分钟) 四、⼝腔训练 1、绕⼝令,准为主——关键、快为辅——⼿段。
(10分钟) (1)⼋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2)哥挎⽠筐过宽沟,赶快过沟看怪狗,光看怪狗⽠筐扣,⽠滚筐空哥怪狗。
(3)⽯狮寺有四⼗四只⽯狮⼦,四⼗四只⽯狮⼦吃四⼗四枝湿紫柿⼦。
(4)⼀葫芦酒九两六,⼀葫芦油六两九。
六两九的油,要换九两六的酒,九两六的酒,不换六两九的油。
(5)东边庙⾥有个猫,西边树梢有只鸟。
猫鸟天天闹,不知是猫闹树上鸟,还是鸟闹庙⾥猫。
(6)盆⾥有个瓢,风吹瓢摆摇,不知是瓢碰盆,还是盆碰瓢。
2、四字词,注意声、韵、调到位,提、打、挺、松的状态。
(阴阳上去)兵强马壮、光明磊落、⼭穷⽔尽、⼭明⽔秀、千锤百炼、⼼明眼亮、风调⾬顺、⼼直⼝快、优柔寡断、思前想后、⾝强体健、灯红酒绿、⾼朋满座 (去上阳阴)逆⽔⾏⾈、妙⼿回春、热⽕朝天、驷马难追、信以为真、背井离乡、遍体鳞伤、调虎离⼭、暮⿎晨钟、破釜沉⾈、万古长青、视死如归、耀武扬威 3、诗词,加⼊情感及节奏。
朗诵共鸣的训练方法

朗诵共鸣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口腔共鸣训练:通过调整口腔的开合度、舌位、唇形等技巧,使声音在口腔中得到充分的共鸣,从而增加声音的清晰度和响亮度。
具体练习方法包括半打哈欠、口部操等。
2. 鼻腔共鸣训练:通过调整软腭和鼻腔的形状和大小,使声音在鼻腔中得到充分的共鸣,从而让声音更加圆润、饱满和富有质感。
具体练习方法包括模仿感冒、哼鸣等。
3. 胸腔共鸣训练:通过调整呼吸和气息的运用,使声音在胸腔中得到充分的共鸣,从而增加声音的深沉感和厚重感。
具体练习方法包括模仿咳嗽、叹气等。
4. 喉腔共鸣训练:通过调整喉腔的大小和形状,使声音在喉腔中得到充分的共鸣,从而增加声音的亮度和清晰度。
具体练习方法包括模仿狗叫、猫叫等。
5. 头腔共鸣训练:通过调整颅骨和面部的肌肉,使声音在头腔中得到充分的共鸣,从而让声音更加高亢、清脆和明亮。
具体练习方法包括模仿喊叫、模仿乐器声音等。
在训练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并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同时,还需要注意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式,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播音主持发音技法训练——共鸣训练
来源:播音主持专业网
在播音主持中,用气推声的发音方法是比较省力的,但是要发出抑扬顿挫、响亮悠远、铿锵有力的声音,还必须在用气推声的基础上,学会共鸣的发声方法。
因为生理学家说过,声带产生的音量只占讲话音量的5%,其他95%的音量,则要通过胸膛、头腔、口腔、鼻腔所组成的共鸣器放大而产生。
人的声道主要共鸣器官有三种,即口腔、胸腔和头腔。
这三个共鸣器的作用各有自己的妙处:口腔共鸣能使声音结实清晰,胸腔共鸣能使声音浑厚洪亮,头腔共鸣能使声音高亢明亮。
但是,在没有经过正确的共鸣腔训练的情况下,一般人存在许多共鸣发音的弊病。
①白声——共鸣位置过分靠前,口腔没充分打开,好像只用嘴皮子说话,因而声带发出的声音形不成共鸣。
②音包声——音位靠后,喉头张开得太大,结果声音很响,但声母不清。
这种弊病俗称“喉音过重”。
③鼻音太重——由于软腭下垂,舌根抬起,阻挡了咽喉与口腔的通道,声音大部分从鼻腔里出来。
这也俗称“鼻囊鼻子”。
这些弊病可以通过训练得以纠正。
以下介绍几种简单而实用的共鸣训练方法。
1.口腔共鸣训练法
采用张口练习法。
可用惊吓张口、半打哈欠、吞咽食物张口等方式来练习口腔张口,在气推声之前吸气和同时打开口腔立即发音。
经过多次反复练习,即可获得口腔共鸣的发音效果。
2.胸腔共鸣训练法
最简单的方法是发音之前先做好闭口打哈欠的准备,在气推声的同时,胸腔打开,像雄鹰展翅的感觉;或者,做扩胸动作,体会胸腔打开,如同手风琴的风箱张开的原理。
多次反复练习就能获得胸腔共鸣的效果。
3.头腔共鸣训练法
最简单的方法是练习“凝目远视”。
这也就是在气推声之前,先凝目远视并提小舌头,同时用气推声。
它有两种效果:一是使头腔共鸣器官——鼻窦、额窦、蝶窦等器官张开,一是“提小舌头”,即软腭提起,打开咽腔。
多次反复练习,即可获得头腔共鸣效果。
在分别做过三个共鸣器的共鸣训练之后,最后还需将三种共鸣方法融为一体:在前三种方法的基础上,注意做到从肚脐到口腔保持气息的畅通无阻,头腔、口腔、胸腔一齐打开,再用气推声,这样,就能获得“混合共鸣”的效果。
这时候的声音,听起来就会响亮达远。
需要指出的是,共鸣方法虽有良好的效果,在具体运用时,还应根据播音或主持时的具体感情需要,在混合共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加强其中一种共鸣的成分,以使播音或主持更符合情境。
一般说来,表现热情要加强头腔共鸣,表现沉痛要加强胸腔共鸣,一般叙述要加强口腔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