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小麦病虫害防治

小麦病虫害防治

小麦病虫害防治近年来,小麦病虫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能够有效地应对小麦病虫害的威胁,农业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治方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以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方法1. 病害防治(1)合理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好的小麦品种,通过品种改良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2)遵循轮作原则:合理进行病虫害的轮作,避免连作,降低病菌和虫害的积累。

(3)增施有机肥:适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养分,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

(4)科学施肥:合理施用化肥,维持土壤的适宜酸碱度,提高小麦植株的健壮程度,从而减少病害发生的机率。

(5)及时病害防治:病害一旦发生,及时采取农药防治措施,防止病害的扩散和蔓延。

2. 虫害防治(1)合理灭虫:对小麦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程度进行识别,有针对性地使用农药进行灭虫。

(2)培育天敌:合理培育天敌,增加田间生物多样性,降低小麦虫害发生的机率。

(3)清除秸秆杂草:及时清除田间的秸秆和杂草,防止病虫在其上越冬和滋生。

(4)及时收割:适时收割小麦,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二、小麦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1. 农药使用安全(1)选择合格的农药:购买农药时要认准产品的注册商标,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避免购买假冒冒牌产品。

(2)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使用:在使用农药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用量和使用方法进行农药喷洒,避免超量使用或不当使用。

(3)注意防护措施:在使用农药时,要戴好防护面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接触到农药对人体产生危害。

2. 科学施肥(1)合理施用有机肥:适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养分,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

(2)控制化肥施用量:合理施用化肥,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酸碱度失衡。

3. 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时机(1)定期监测病虫害:定期巡查小麦田,及时发现病虫害的早期症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抓住防治时机:在发现病虫害早期进行防治,避免病虫害的扩散和蔓延。

小麦各个时期病虫草害防治大全

小麦各个时期病虫草害防治大全

小麦各个时期病虫草害防治大全1小麦播种期(10-01——10-16)小麦播种期防治病虫害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有利于压低小麦整个生育期的病虫基数。

此期主要的防治重点是地下害虫(金针虫、蛴螬、蝼蛄)、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种传、土传病虫害。

防治措施: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行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土壤处理和药剂综合拌种并举的综合防治策略。

农业防治1、种植抗病虫品种。

2、清除杂草、深翻土壤、平整土地等措施优化农田环境、恶化病虫生存条件。

3、增施腐熟有机肥,实行轮作倒茬。

4、选种晒种。

播前晒种可杀死部分病虫,并能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

药剂防治1、土壤药剂处理: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或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2.5㎏;或用50%辛硫磷乳油、40%甲基异柳磷乳油每亩100~150ml,兑细土20~25㎏。

2、种子药剂处理(包括包衣和拌种)⑴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种类,选择适当的种衣剂,如用27%酷拉斯,既可防治地下害虫,又可防治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等。

⑵药剂拌种:预防全蚀病、纹枯病等种传、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拌后堆闷1―3小时,待药液全部吸收后播种。

2小麦苗期——冬期分蘖期(10-16——12-10)苗期主要病虫害是锈病、纹枯病、全蚀病、蚜虫、灰飞虱、叶蝉等传毒媒介昆虫。

小麦病害1、小麦锈病小麦出苗后15~20天,当病叶率达到10%,且秋季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时,立即喷洒杀菌剂进行防治,发现一株防一片,发现一片防一块。

2、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从小麦苗期至抽穗期均能发生。

苗期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地下部分,出苗后为害小麦的地下茎,使之变成褐色病斑,或椭圆形眼斑病,并向上发展,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或20%井岗霉素40克兑水50公斤顺垄喷施,效果很好。

3、小麦全蚀病小麦全蚀病病原菌在小麦苗期即能侵染,出苗后20~30天是侵染病高峰期。

对于过去发生过全蚀病的地块,每亩用40%氟硅唑乳油25g兑水40-50公斤,顺麦垄喷洒幼苗,能显著降低小麦穗期发病率。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但是在种植中,它也经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些病虫害不仅会破坏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会增加农民的成本和负担。

因此,科学防治小
麦病虫害,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1. 灰霉病
灰霉病是小麦上经常出现的一种病害,主要是在高湿多雨的条件下易发生。

该病害会
使小麦的茎、叶、穗被感染,导致生长不良和减产。

防治措施:早期定期进行农药喷洒,清理田间积水和秸秆,定期轮作,保持通风透气,加强养分管理。

2. 棕带叶枯病
棕带叶枯病是小麦上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该病害会导致叶子枯黄、枯萎,并且会
影响到小麦的生长发育,减少小麦的产量。

水稻叶枯病主要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发病期一般在初秋,会导致草翦率增加、
产量下降。

防治措施:增加土壤通透性,加强肥料和水分管理,及早采取药物喷洒和轮作措施。

1. 小麦蚜虫
2. 麦蛾
麦蛾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会在小麦叶上产卵,导致小麦叶片变得枯黄,严重时还会
导致小麦生长不良。

防治措施:采用药物喷洒、翻耕和日光杀虫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3. 金针虫
金针虫是一种常见的根部害虫,能导致小麦根系腐烂、黄化,从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

总之,小麦病虫害防治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我们
需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保持田间通风透气和病虫害卫生,加
强养分管理等。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障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丰收。

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法

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法

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法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它也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针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选育抗病虫害品种:选育抗病虫害品种是预防和控制小麦病虫害的基础。

通过选择育种高产、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优质小麦品种,可以大大减少病虫害的危害。

此外,还可通过基因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手段,加快抗病虫害基因的引入和品种更新速度。

二、合理种植布局:合理的种植布局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机会和速度。

例如,采用轮作和间作的方式,减少同一土地长期种植小麦的频率,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传播和累积。

同时,合理的种植密度和行距,可以增加小麦植株之间的通风和光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三、科学施肥与水肥管理:科学施肥和水肥管理是提高小麦抗病虫害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施肥,保证小麦的养分供应和生长发育,提高植物免疫力和抗病虫害能力。

此外,科学的水肥管理可以降低土壤湿度和温度,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滋生和繁殖。

四、病虫害监测与预警:建立健全的病虫害监测与预警体系,及时获取病虫害发生的信息和动态,有助于科学、快速地进行防治。

可以通过设立监测点位,定期实地观察和记录病虫害发生情况;利用遥感和GPS等技术手段,对病虫害的分布和蔓延进行遥感监测和空间预测;引入气象数据和气象模型,结合病虫害的阶段特征,建立病虫害预测模型,提前预警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

五、机械防治和物理防治:机械防治和物理防治是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利用机械手段,例如栽培、耕作、除草等,可以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数量和侵入机会。

物理防治包括利用陷阱、降落架、覆盖剂等方法,阻止病原菌和害虫的接触和入侵,达到防治的效果。

六、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是比较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手段。

生物防治通过引入天敌、寄生虫、捕食者等天然敌害生物,控制病原菌和害虫的数量和扩散速度,实现可持续的防治效果。

化学防治则利用农药等化学物质,直接杀灭或抑制害虫和病菌的生长繁殖。

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保障粮食安全及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常见病虫草害对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综合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1. 黄条叶枯病黄条叶枯病是小麦重要的病害,主要通过种子传播。

发病初期,叶尖和叶缘发黄,然后向下侵蚀,形成条形或斑点状枯死叶片。

若不及时防治,可导致小麦减产甚至死亡。

防治措施: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种子,适时清除田间杂草,缩短作物生长期间叶片湿润时间。

2. 赤霉病赤霉病主要在小麦成熟期发病,常见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

发病初期小麦叶片上出现小点状水渍,随着天气变暖湿润,细菌很快繁殖,并在小麦叶子上形成黄色斑点,然后演变成红色,最终成为黄褐色轮廓清晰的斑点。

防治措施:及时育苗,开花前消除病斑,剪除病原体,清除杂草,及时使用适当的化学药品喷洒。

1. 小麦蚜虫小麦蚜虫在小麦生长期间群集成团,靠吸食汁液为生导致农作物的干扰。

小麦蚜虫主要集中在小麦上部叶的背面,导致叶子斑驳,大量坑洼。

如果不及时防治,可导致小麦减产。

防治措施:加强农田管理,及时掌握虫情变化情况,适时喷洒无毒环保的农药。

2. 昆虫害小麦昆虫害主要包括斑潜蝇、蚜虱、二化螟等,对小麦的幼苗阶段造成严重威胁,对于小麦的生长和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防治措施:在种子育苗前筛选优良品种种子,做好田间环境卫生,定期巡视农田,及时发现昆虫危害,进行有效的灭虫处理。

1. 野生燕麦野生燕麦是小麦生产中影响小麦产量的害草之一。

它抢夺养分及光照,不利于小麦的生长。

采用机械及化学方法控制燕麦生长是主要的手段。

防治措施:及时清除田间野草,全面开展农田复制改造工作,适时进行机械拔草或草田喷药。

综上所述,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是提高小麦生产和质量的关键措施。

通过加强监测、预测,防治技术及药剂研发等多种手段,为小麦生产提供更安全、高效、稳定的保障。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实现绿色发展目标。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它的产量和品质对我国经济建设以及人民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

然而,由于小麦的病虫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每年都给小麦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

随着农村生态条件的变化和复种指数的提高,病虫害的发生也呈加重趋势,一些过去局部零星发生的病虫害有时会大面积发生,有些过去已被有效控制的病虫害,近年来又有明显回升和加重。

如何防治小麦病虫害,是我国小麦生产发展的重中之重,要防治必须要先了解,下面我们就先介绍几种常见的小麦病虫害。

片花:小麦常见病害小麦锈病小麦锈病,是小麦主产区经常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疾病,又叫“黄疸病”。

根据锈病发生部位的不同,又分为条锈病叶锈病和杆锈病。

条锈病,是小麦锈病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

条锈病,大多发生在小麦的叶片上,叶鞘、茎杆和麦穗也有发生。

从远处看上去,小麦的叶片是一片黄色,像生锈一样;仔细看过去,你会发现一行一行粉状的东西。

这些粉状的东西,就是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它是真菌性疾病,属于担子门菌中的锈菌。

锈菌的孢子,就相当于植物的种子,而且,是可以通过气流传播的种子。

在适合的气候条件下,孢子就会萌发,侵入小麦,最后发病。

这些孢子,在叶片上的传播蔓延速度非常的快,由于一个又一个的孢子挤破了表面,使叶片水分大量蒸发,叶绿素遭到严重破坏,光合作用的面积就大大减少,小麦的叶子也就提早枯萎了。

小麦如果感染条锈病,到了生长后期,就会蔓延到小麦中上部的所有叶片,由于叶绿素遭到破坏,小麦失去光合作用,便不能再维持正常的生长,更不能完成小麦的结实。

条锈病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南、西北还有华北的一部分地区,最近几年,在四川、甘肃、陕西、湖北等省份多有发生,另外还有新疆,云南,贵州,重庆和山东的部分地区。

条锈病,在我国历史上,曾经造成过重大的损失,一般发病越早,损失越重,最重的可减产80%左右。

小麦条锈病发病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条锈病喜凉怕热,在我国,有一些地区非常适宜条锈病病菌的越冬,所以往年经常发生条锈病的地区,土壤中存有一定数量的病原菌,来年容易引起条锈病的发生。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分析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分析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分析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种植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病虫害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小麦的生长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为了保障小麦的健康生长,需要对小麦的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1. 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是小麦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小麦的抽穗、抽穗前和灌浆期。

这种病害会导致小麦产量降低,同时也会影响小麦的品质。

防治此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依靠品种抗病性进行防治。

目前市场上有一些抗病性较强的小麦品种,可以在种植时选择这些品种,以减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2)注意灌溉和风机通风。

小麦赤霉病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因此需要注意灌溉和通风情况。

同时,可以在小麦生长期间使用风机进行通风,以减少气温和湿度。

(3)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在小麦生长期间,可以使用一些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多菌灵、异菌酰胺等,但是需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时间,以避免对小麦产生不良影响。

小麦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的叶片和穗部,会导致小麦的生长受到阻碍,产量减少。

预防和治疗此病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注意保持小麦生长环境的清洁和通风。

小麦叶霉病在恶劣的生长环境下容易发生,因此需要注意保持小麦生长环境的清洁和通风。

1. 玉米螟玉米螟是小麦上比较常见的虫害之一,它会吞食小麦苗期的幼苗,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

预防和治疗此虫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注意清理种植区域周围的废弃物和杂草。

废弃物和杂草会为玉米螟提供一个生存环境,因此需要注意清理种植区域周围的废弃物和杂草。

(2)在小麦生长期间使用一些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不会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可以在小麦生长期间使用一些生物农药,如苏云金、吡虫啉等。

2.小麦条缘螟(2)在小麦生长期间使用一些化学农药。

可以使用一些化学农药来防治小麦条缘螟,如敌螨隆等。

(3)定期进行虫害监测和防治。

需要定期对小麦进行虫害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

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北方地区有着广泛的种植面积,但是由于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的原因,小麦种植经常会遭受各种病虫草害的侵害。

针对小麦常见的病虫草害问题,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以保障小麦产量和质量。

下面将针对小麦常见的病虫草害进行综合防治措施的介绍。

一、病害防治1.条锈病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病害,主要在潮湿多雨的条件下发生。

对于小麦条锈病的防治,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和合理的密植栽培,及时清理田间杂草,保持通风透光,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及时采用药剂喷洒、撤管、化学治理等方法进行防治。

二、虫害防治1.小麦蚜虫小麦蚜虫是小麦上的一种常见害虫,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危害。

针对小麦蚜虫,可以采取生物防治,比如引入天敌,促进其天敌的繁殖,减轻害虫的危害。

还可以采用化学药剂喷洒、撤碾、选择抗病虫品种等方法进行防治。

2.小麦螟虫小麦螟虫是小麦的另一种危害害虫,对小麦的叶片、茎秆等部位产生严重的危害。

防治小麦螟虫,可以采用灯光诱捕、化学药剂喷洒、轮作栽培等方法进行防治。

三、草害防治除了病虫害外,小麦种植中还会遭受各种杂草的侵害。

为了保证小麦的生长和产量,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如及时进行除草、促进小麦生长、选择抗草种植、草坪管理等措施进行防治。

针对小麦常见的病虫草害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病虫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化学药剂喷洒等,以保障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同时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处理病虫害,保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认真的防治工作,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都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刘颖(安徽省固镇县仲兴乡农技站,安徽固镇233700)摘要介绍了小麦种子和土壤消毒、杂草防除及各种病虫害的相应防治技术,为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S435.1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4-415-02作者简介刘颖(1968-),女,安徽固镇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2-03-21在深入调查和摸清麦田生态的基础上,抓好小麦病虫草害系统监测,大力推广优化配套综合防治技术,旨在减轻病虫草害对小麦的危害,将损失降到最低。

1种子和土壤消毒小麦主产区要大力推行药剂拌种,以控制地下害虫,推迟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同时对早春麦蜘蛛、麦蚜也有一定的兼控作用。

对于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区,用辛硫磷或甲基异柳磷等进行土壤处理。

1.1种子消毒50kg 小麦种子用40%辛硫磷乳油50ml 加20%粉锈宁乳油50ml 或2%立克秀湿拌剂50g ,或50kg 小麦种子用50%甲柳·酮乳油50g 加水3kg 搅匀,用喷雾器边喷边拌小麦种,后稍凉干即播种。

药剂拌种时需按规定剂量用药,不能随意加大用量,以防产生药害。

用粉锈宁拌种的小麦可能会推迟1 2d 出苗,但对小麦出苗和全苗无不良影响。

1.2土壤消毒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6 7.5L /hm 2加水30kg /hm 2搅匀,用喷雾器边喷洒边搅拌到300kg /hm 2细土或细沙上,稍凉干,再均匀撒施到全田,耙后即可播种,也可将毒土均匀撒施到条播沟内,稍覆薄土后再播种。

还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60 90kg /hm 2均匀撒施在条播沟内,稍覆薄土后播种。

2化学除草2.1阔叶杂草的防除用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阔草隆)乳油750ml /hm 2,对水600kg /hm 2,于小麦3 5叶期,茎叶喷雾。

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0 225g /hm 2,对水600kg /hm 2,在小麦3 4叶期,杂草5 10cm 时喷雾。

用75%苯磺隆(巨星)干悬浮剂15 22.5g /hm 2,对水600kg /hm 2,于小麦3 5叶期茎叶喷雾。

2.2禾本科杂草的防除用6.9%精噁唑禾草灵(骠马)水乳剂600 900ml /hm 2,对水600kg /hm 2,于小麦田看麦娘杂草2叶至拔节期时茎叶喷雾。

2.3禾本科和阔叶混生杂草的防除用225g /L 溴苯腈乳油1200ml /hm 2,或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阔草隆)乳油750ml /hm 2加6.9%精噁唑禾草灵(骠马)水乳剂750ml /hm 2,对水600kg /hm 2,于小麦田看麦娘2叶至拔节期茎叶喷雾。

3病虫害防治3.1麦蜘蛛麦蜘蛛一般在春季2月底至3月发生,暖冬干旱年份在冬季也可发生危害,选用扫蟎净、阿维菌素(盛风阿)等进行防治。

3.2小麦穗蚜3.2.1生物防治。

采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天敌优势,适时应用化防治控制穗蚜危害。

七星瓢虫、龟纹瓢虫、大灰食蚜蝇、三突花株等是小麦蚜虫的主要优势天敌,当天敌单位数与蚜虫之比大于1ʒ300时,可有效控制麦蚜增殖为害,不必施药防治。

3.2.2化学防治。

当田间麦蚜发生量超过防治指标时,选用24%抗蚜·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 450g /hm 2或3%啶虫脒(如金世纪)可湿性粉剂300g /hm 2,或10%吡虫啉(大功臣、蚜虱净)可湿性粉剂300 450g /hm 2喷雾防治。

机动喷雾药液量为225kg /hm 2,WS -16型或工农-16型(喷片孔径0.7mm )手动喷雾器药液量为450kg /hm 2,常规喷雾(喷片孔径1.5mm )药液量为675kg /hm 2以上。

3.3小麦纹枯病3.3.1选用耐病和感病较轻的小麦品种。

小麦纹枯病属侵染期较长、流行速率较低的土传病害,宜提早预防。

目前生产上较缺乏抗纹枯病的小麦品种,应尽量选用感病轻或耐病的小麦品种,如烟农19等。

3.3.2合理轮作,适期迟播,控制播量。

实行小麦与油菜、大豆、花生等轮作,减少田间菌源积累。

适当降低播种量,控制种植密度,增强麦田的通透性。

3.3.3加强肥水管理。

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用量,注意氮磷钾肥平衡施用,培育健壮植株,增强自身抗病力。

小麦返青后及时中耕除草,改善麦田通风透光条件,避免大水漫灌,降低田间湿度。

3.3.4化学防治。

选用20%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有效成分135g /hm 2,或250g /L 丙环唑乳油有效成分135g /hm 2,或33%多菌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600g /hm 2对水600 750kg /hm 2于麦株基部均匀喷雾。

尽量将药液喷到麦株基部,病害重发年份,间隔7 10d 补喷1次。

3.4小麦赤霉病3.4.1农业防治。

抗病品种是基础,穗期保护是关键,麦田及时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做到雨过田干无积水。

3.4.2药剂防治选择。

选择农药时应注意药剂的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和持效期。

在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选择渗透性高、耐雨水冲刷和持效性较好的农药品种。

可选用36%粉霉灵或40%多.福.酮有效成分600g /hm 2,或25%戊唑醇有效成分150g /hm 2,或25%氰烯菌酯悬乳剂有效成分600g /hm 2,或50%多菌灵悬浮剂有效成分900g /hm 2于穗部农技服务,2012,29(4):415-416责任编辑陈静责任校对胡先祥施药。

3.5小麦白粉病3.5.1选择抗病品种。

选择不同类型的抗、耐病品种进行合理布局。

目前安徽省生产上推广种植的烟农19抗耐性较好。

3.5.2田间控害。

适期播种,控制播量,科学配方施肥,加强管理。

3.5.3药剂防治。

药剂拌种以推迟或减轻苗期发病;春季当小麦白粉病病叶率达20%时,选用12.5%烯唑醇(禾果利)600 750g/hm2、或20%三唑酮750ml/hm2、或30%戊唑醇450g/hm2等药剂对水600kg/hm2喷雾防治。

3.6小麦吸浆虫3.6.1农业防治。

采取药剂防治为主、栽培防治为辅的策略。

根据虫情、苗情、天气,在虫口基数密度低时,提倡主治成虫;在虫口基数密度高时,实施主治中蛹、补治成虫的2次防治措施。

根据气象条件和小麦抽穗期与吸浆虫成虫盛期的吻合度确定防治对象。

避免小麦连作,提倡麦-稻轮作,以抑制小麦吸浆虫的发生。

麦田浅耕曝晒,可以增加幼虫死亡率。

3.6.2化学防治。

中蛹期可用80%敌敌畏1500ml/hm2、或40%辛硫磷2.25L/hm2拌细土300kg/hm2均匀撒施,并用竹竿拍动麦穗,使药入土,杀死虫蛹。

药后浇水或抢在雨前施药效果更好。

成虫期用4.5%高效氯氰菊酯750 ml/hm2、或40%毒死蜱900 1200ml/hm2加水450kg/hm2于成虫盛期喷雾防治。

3.7小麦锈病小麦条锈病是典型的气传病害,期病菌在安徽省不能越夏,但可借气流远距离传播,流行速率快,易造成严重危害。

防治上应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和栽培防治为辅的防治策略。

条锈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异性强,安徽省主产麦区应从春季起加强监测,一旦田间出现发病中心,立即组织防治。

3.7.1选用抗病品种。

这是防治条锈病的基本途径,在安徽省种植的小麦品种中,对条锈病有一定抗性的品种有皖麦19、烟农19、皖麦46。

3.7.2农业防治。

增施磷钾肥,做好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控制氮肥施用量,避免小麦贪青晚熟,加重条锈病发生。

土壤湿度大的地区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程度,后期遇干旱时需适当灌水,减少损失。

3.7.3化学防治。

秋种先用药剂拌种,春季当田间小麦病叶率达20%时,选用12.5%烯唑醇(如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50 600g/hm2、或3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如得惠)120 150g/hm2等对水600 750kg/hm2进行叶部喷药防治,视病情发展,在第1次喷药后7d再喷1次。

3小结(1)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3月中旬 4月初)以纹枯病防治为主,兼治麦蜘蛛。

药剂可选用井冈霉素或三唑酮与扫螨净混配喷施。

(2)小麦抽穗扬花期(4月中旬 5月初)以赤霉病、吸浆虫、穗蚜为主治对象,兼治锈病、白粉病、叶枯病、吸浆虫、粘虫等。

可选用咪酰胺、多菌灵、烯唑醇与抗蚜·吡虫啉或高效氯氰菊酯混配喷施防治。

秋种时以防治纹枯病、地下害虫为重点,用杀菌剂(烯唑醇、戊唑醇、三唑酮、多菌灵)与杀虫剂(辛硫磷、甲基异柳磷等)混合拌种防治。

参考文献[1]剧友龙.涡阳县小麦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农技服务,2011,28(10):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1440.(上接第414页)2.1.4通过种子药剂处理,即用吡虫啉等药剂进行拌种后播种的这种治虫防病方法在繁昌县中稻秧田上防效不大,但对单晚秧田有一定效果。

从“1.3”可知,该县白背飞虱初次迁入期一般在每年的6月4日以后,这时中稻秧龄一般都在30d以上,已过吡虫啉药剂30d的药效期;但这时该县单晚秧龄都在30d的药效期内。

2.2抓好健身防病措施秧苗期切不可过量施用氮肥,严控秧苗过嫩过绿。

移栽时剔除矮小病秧,病区适当提高插苗本数,以备后期补苗。

2.3控制秧苗期及本田分蘖期传毒侵染水稻秧苗3 6叶期和大田初期是白背飞虱的传毒关键期,也是治虱防矮的主要适期。

秧田每隔10d防治1次至拔秧,大田在分蘖结束前隔10d防治1次。

长效和速效药剂相结合,可用10%吡虫啉600g/hm2加毒死蜱1.5L/hm2喷粗雾。

2.4因急补救措施2.4.1水稻移栽后20d内查田及时拔除病株(丛),就地踏入土中埋掉,并从较多分蘖的健丛中掰出一半栽在病丛留下的空穴边进行补苗。

2.4.2喷施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抗病毒药剂。

可用叶面肥稻博士1.2kg/hm2、植物生长调节剂0.1ml/L芸薹素内酯和抗病毒药剂2%宁南霉素450 600ml/hm2喷雾。

参考文献[1]曾晓勇,黄家芸,邓素华,等.泰和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原因及防控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0(24):90-91.[2]曾水云,叶义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03-204.[3]尹有志,中亮文,周检军,等.2010年邵东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特点及控防策略[J].湖南农业科学,2011(7):21-22.[4]陈卓,刘家驹,宋宝安,等.2010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应急防控试验探究[J].贵州大学学报,2011(7):38-40.[5]黄晓璇,马泽松,陈映发,等.30%爱苗EC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1(3):69-70,123.[6]秦国文,王淑梅,王瑞琴,等.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09,50(2):32-33,63.[7]林伯能,王茀望.4种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1(3):71-73.[8]李金安,李宁生,马洪文,等.水稻旱直播氮肥运筹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0,51(3):16-17,90.[9]程谓树,吴汉平,马国华,等.杂交中籼稻新组合351优1号的特性和制种技术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1(3):102-104.[10]薛建国,王金林,秦淑芳,等.宁夏水稻育苗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宁夏农林科技,2009,50(2):85.[11]卢亭君,覃燕光,郭志强,等.300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1(3):114-115,123.[12]冯卫东,王兴盛.水稻保墒旱育秧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宁夏农林科技,2010,51(1):83,78.614农技服务2012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