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防治讲课讲稿
小麦病虫害防治课件

小麦病虫害防治课件汇报人:日期:•小麦病虫害概述•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小麦病虫害防治策略目录•小麦病虫害防治实践案例分析•小麦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小麦病虫害防治前景展望01小麦病虫害概述赤霉病主要危害小麦穗部,造成籽粒不饱满、发霉甚至腐烂。
锈病包括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主要危害小麦叶片和茎秆。
白粉病主要危害小麦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茎秆和穗部。
纹枯病主要危害小麦基部,造成植株枯死、倒伏或早枯。
蚜虫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小麦汁液,造成叶片枯黄、籽粒不饱满。
常见小麦病虫害类型如温度、湿度、降雨等气象因素可影响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从而影响小麦病虫害的发生。
气候条件土壤质地、酸碱度等因素可影响病原菌的生存和活动,进而影响小麦病虫害的发生。
土壤条件不同品种的小麦对不同病虫害的抗性存在差异,抗性差的品种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品种抗性如播种时间、施肥量、灌溉方式等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可能导致小麦生长不良,从而增加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栽培管理发病原因及危害防治意义保障粮食安全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防治小麦病虫害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产量和质量有效防治小麦病虫害可以减少作物损失,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02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选择对病虫害具有较高抗性的小麦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精耕细作避免长期连作,实施轮作制度,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滋生。
对土壤进行深耕细作,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和虫卵,降低病虫害的发病率。
030201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等,通过天敌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
天敌保护利用使用生物农药,如Bt、白僵菌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生物农药应用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减少害虫的种群数量。
利用害虫的趋色性,设置黄色或蓝色色板进行诱杀,降低害虫的密度。
《小麦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综合运用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提高小 麦病虫害防治效果。
05 化学防治与物理 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
农药选择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如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等。
用药时机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预测预报, 确定最佳用药时期。
用药方法
采用喷雾、喷粉、拌种等方式, 确保农药均匀覆盖小麦植株。
《小麦病虫害防治》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小麦病虫害防治概述 • 常见小麦病害及其防治 • 常见小麦虫害及其防治 • 农业防治与生物防治技术 • 化学防治与物理防治技术 • 小麦病虫害防治实践案例分享
01 小麦病虫害防治 概述
小麦病虫害的种类与危害
常见的小麦病害
病虫害对小麦的危害
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等, 这些病害会导致小麦叶片枯黄、生长 受阻、产量下降。
注意事项
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农药, 注意农药的残留和环境污 染问题。
防治现状及挑战
防治现状
目前,我国小麦病虫害防治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推广抗病品种、改进施药技术等措施, 有效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率。
面临的挑战
随着气候变化和耕作制度的改变,小麦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种类也在发生变化,给防治工作 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需要采取更加环保、高效的 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
利用灯光诱杀成虫; 设置毒饵诱杀幼虫。
化学防治
在播种前用农药拌种 或在害虫发生期用高 效低毒农药进行灌根 处理。
04 农业防治与生物 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技术
01
02
03
04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适合当地种植、对主要病 害具有较好抗性的小麦品种。
小麦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三是生育进程不齐,三类苗占比高。
• 今年早播小麦生育期比上年提早3—5天, 迟播小麦生育期比上年迟5天,预计齐穗 期在4月15日至5月10日之间,前后25天 左右,大面积将出现边抽防控难度加大, 加之抽穗期扬花时段与高温高湿天气高 度吻合,加大了赤霉病暴发流行的概率。
18
四是气候条件有利。
• 据区气象部门预测,今年4月份我区 雨量接近常年,气温偏高,小麦齐穗扬 花期间,只要遇到持续2天15℃以上的阴 雨(或雾露)天气,即可造成小麦赤霉 病大流行。
3
1、赤霉病
• 小麦赤霉病呈大流行态势。主要依据:
• 一是感病品种面积大。我区大面积 种植的郑麦、淮麦、西农、豫麦、扬麦 等小麦品种,均为高感品种,满足了赤 霉病流行的寄主条件。
4
二是田间菌源充足。
• 近期调查,全区麦田稻桩子囊壳带菌率平 均为7.35%,是大流行2012年同期的5.8倍。 赤霉病在小麦各生育期均能发生,形成苗 腐、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以穗腐发生 最为普遍和严重。一般在扬花后6~10d出 现症状,发病盛期通常在乳熟期到糊熟期, 黄熟后基本停止。
分蘖减少,逐渐枯萎;孕穗期剑叶受害,
影响正常抽穗;穗期危害后,结实率下
降,千粒重降低,对产量影响较大。
40
41
三、主要病虫防治技术
• 小麦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粘虫 等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必须认 真贯彻“主动出击、适期防治、药肥混 喷、一喷三防”的防治策略,全面打好 小麦穗期以赤霉病为主的总体战,势夺 夏熟全面丰收。
20
3、粘虫
• 偏重发生。主要发生特点: • 一是发生早。沿海地区2月23日见卵,比去年
早2天。 • 二是卵量高。沿海地区百把累计诱卵240块,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课件

人工捕捉
对于一些小麦病虫害,如金针虫、蛴螬等,可以通过人工捕捉的方法进行防治。
04
小麦病虫害预防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抗病品种
抗病能力。
品种轮换
避免单一品种种植,采用不同抗病性品种轮 换种植,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合理施肥与管理
科学施肥
根据小麦的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 配比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增强小麦的抗 病能力。
平衡营养
注重有机肥和化肥的配合施用,提供全面营 养,促进小麦健康生长。
轮作倒茬与休耕
要点一
轮作倒茬
与非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减少土壤中病虫害的滋生 和繁殖。
要点二
休耕
在病虫害高发季节,对易感病田块进行休耕,减少病 虫害的危害。
麦蜘蛛
以吸取小麦汁液为生,可导致小麦减产。识别特征为麦蜘蛛在小麦叶片上爬行 ,叶片上留有白色丝状物。
其他有害生物与识别
地下害虫
如蝼蛄、蛴螬等,以啃食小麦地下部分为生,可导致减产。识别特征为受害麦田 出现缺苗断垄现象。
杂草
如野燕麦、狗尾草等,会与小麦竞争养分,导致减产。识别特征为麦田中出现非 麦类植物。
小麦全蚀病主要危害根系和茎秆,使植株变矮、叶片变黄、穗部变小。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及时喷洒药剂,如咯菌腈、甲基托布 津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 术课件
2023-11-09
目录
• 小麦病虫害概述 • 小麦病虫害类型与识别 •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 小麦病虫害预防措施 • 小麦病虫害防治案例分析
01
小麦病虫害概述
《小麦病虫害防治》课件

05
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的应用
无人机技术
无人机技术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小麦病虫害防治,实现精准喷药和 高效防治。
遥感监测技术
利用遥感卫星和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实时监测小麦病虫害发 生情况,提高预警和防治的及时性。
病虫害危害后的小麦籽粒不饱满、 品质下降,如赤霉病导致的麦粒腐 烂等。
经济效益损失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产量和品 质的下降会导致经济效益的损失, 影响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02
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方法
01
02
03
04
种植抗病品种
选择对病虫害具有较高抗性的 小麦品种,降低病虫害发生的
可能性。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要求,适时用 药,适量用药,避免盲目用药。
安全用药
轮换用药
遵守农药使用安全规程,避免农药中毒事 故的发生。
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应轮换使用不同 作用机理的农药,延缓病虫害抗药性的产 生。
其他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
利用物理手段如灯光诱杀、色板 诱杀等防治害虫。
植物检疫
加强植物检疫工作,防止危险性 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
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
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为农民提 供科学、准确的防治建议。
防治策略的优化
1 2 3
生物防治
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 等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 。
综合防治
推广综合防治策略,结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 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 成本。
防治效果
通过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山东地区小麦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提高。
小麦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课件

药剂使用方法
掌握正确的药剂使用方法 ,包括药剂的稀释比例、 喷施时间、喷施次数等, 确保防治效果。
安全使用
注意药剂的安全使用,避 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同时,要遵守农药使用 规定,不超量使用农药。
04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制定防治方案
定期调查
对小麦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虫害进行定期调查,了解其发生 规律和危害程度。
确定防治策略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包括预 防措施、应急措施和补救措施。
制定防治方案
根据防治策略,制定具体的防治方案,包括防治时间、防治方法、 防治药剂等。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
清除杂草
根据小麦的生长需求,合理施肥,提 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虫害的滋 生场所。
小麦病虫害识别及防 治技术课件
汇报人:
202X-12-20
目录
• 小麦病虫害概述 • 小麦病虫害识别技术 •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 小麦病虫害防治案例分析 •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前景与发
展趋势
01
小麦病虫害概述
定义与分类
01
小麦病虫害
指危害小麦生长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导致 小麦产量和品质下降。
虫有迁移习性,某些病害有潜伏期等。了解这些生物习性有助于制定更
有效的防治策略。
03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病虫害具有较高抗 性的小麦品种,减少病虫 害的发生。
精耕细作
深耕细作,清除田间杂草 ,减少病虫害的栖息地。
合理轮作
避免连作,合理安排轮作 作物,减少病原菌和害虫 的滋生。
2024年度小麦病虫害防治share讲课文档

2024/3/23
24
生物农药研发进展及优势分析
新型微生物源农药
利用具有杀虫、杀菌活性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如Bt(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防治 小麦蚜虫和吸浆虫。
植物源农药
从植物中提取活性成分制成的农药,如印楝素、苦皮藤素等,对小麦病虫害具有良 好的防治效果。
2024/3/23
25
生物农药研发进展及优势分析
01 选择低毒、低残留、高效的农药品种,减 少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
02 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质 量安全。
03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农业防治、生物防 治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04
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工作, 避免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23
06 生物技术在小麦病虫害防 治中应用前景展望
期利用糖醋液诱杀;幼虫期可用辛硫磷、毒死蜱等药剂拌土撒施于麦田
进行防治。
14
地下害虫类
2024/3/23
种类与识别
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等,以幼虫或成虫在土中危害小麦根系。识别特征为体 型较大,多为黑色或棕色,活动能力强。
危害症状
受害小麦根系被咬断,植株生长缓慢、矮小、发黄,严重时造成死苗。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 和灌溉;扬花期前后喷洒 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 硫菌灵等。
9
白粉病
2024/3/23
症状识别
叶片上出现白色粉末状病斑,逐渐扩大并覆盖整个叶片。
发生规律
白粉病在干燥、温暖的条件下易于发生,春季和秋季是高发期。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和施肥;发病初期及时喷洒杀菌剂,如 三唑酮、丙环唑等。
2024/3/23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PPT课件

选择适当的生物农药,掌握正确的用药时机和用药量,注意用药安全
生物农药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病害,控制蚜虫、红蜘蛛等害虫数量
生物防治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
害虫数量变化、病害发生程度、产量损失等
评估方法
田间调查、室内测定、统计分析等
生物防治效果评估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评价生物防治技术的效果,指导农民科学用药,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
正确使用方法和剂量控制
01
使用前仔细阅读药剂标 签和说明书,了解药剂 的性能、使用范围和使 用方法。
02
根据小麦病虫害发生情 况,选择合适的药剂品 种和剂型。
03
按照推荐剂量使用,不 得随意增加或减少用药 量。
04
选择合适的施药时间和 方法,确保药剂能够均 匀覆盖到目标部位。
避免药害和残留问题
01
04
生物防治技术应用与实践
天敌昆虫利用及保护
天敌昆虫种类
01
瓢虫、草蛉、食蚜蝇等
天敌昆虫保护与利用方法
02
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避免使用广谱性杀虫剂,人工饲养释放
天敌昆虫
天敌昆虫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03
控制蚜虫、吸浆虫等害虫数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生物农药使用注意事项
生物农药种类
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昆虫信息素等
加强田间观察和记录,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01
02
03
田间观察
定期巡视麦田,观察小麦 生长状况,及时发现病虫 害迹象。
记录分析
对观察到的病虫害情况进 行详细记录,并分析其发 生原因和发展趋势,为防 治提供依据。
及时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病虫害防治
小麦病虫害防治
一、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
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有利于压低小麦全生育期的病虫基数。
此期防治重点是纹枯病、地下害虫、吸浆虫等种传、土传病虫害。
防治措施主要是土壤处理、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
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g拌种100kg,可有效预防黑穗病、纹枯病、白粉病等。
金针虫主发生区,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80∶(800~1000)的比例拌匀,堆闷2~3小时后播种;蛴螬主发生区,用50%辛硫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50~100)∶(500~1000)的比例拌种,可兼治蝼蛄、金针虫;吸浆虫重发区,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辛硫磷颗粒剂30kg/hm2~45kg/hm2拌砂或煤渣375kg制成毒土,在犁地时均匀撒于地面翻入土中。
种子包衣也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有效措施,各地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病虫种类,选择适当的种衣剂配方,如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100mL~200mL与100kg种子进行包衣,可预防纹枯病、黑胚病、根腐病等多种病害,若加入适量的甲基异柳磷乳油,则可病虫兼治。
二、小麦返青拔节期病虫害防治
返青拔节期的防治重点是小麦纹枯病、吸浆虫、麦蜘蛛及地下害虫。
纹枯病是近年来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小麦的产量影响较大,特别是高产地块影响更大。
在小麦纹枯病防治中,存在着轻视返青期的喷雾防治且防治时间偏晚的问题,这是小麦纹枯病防效差的主要原因。
因此,要重视返青期的防治,把握好防治适期。
根据病虫害防治指标,采用对路药剂开展防治,大力应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施药技术,实行科学防治。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主要病虫的防治指标是,纹枯病病株率为15%~20%,地下害虫为害麦苗被害率3%,麦蜘蛛为单行600头/m。
防治纹枯病可用5%井冈霉素
2250mL/hm2~3000mL/hm2兑水1125kg~1500kg喷麦茎基部,间隔10d~15d再喷1次;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600mL/hm2~750mL/hm2喷麦茎基部;防治麦蜘蛛可用73%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
吸浆虫重发区,要抓住这时麦苗小、容易操作的有利时机,当吸浆虫幼虫上升到土表活动时进行第2次土壤处理,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250mL/hm2~3000mL/hm2兑水适量,拌细土375kg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然后浅
锄,将药剂翻入土中,再浇水;或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0kg/hm2拌细土300kg,均匀撒施于土表。
三、小麦孕穗至扬花期病虫害防治
小麦孕穗至扬花期是白粉病、叶锈病、叶枯病、赤霉病、麦蚜、吸浆虫等病虫害集中发生期和危害盛期。
小麦孕穗至扬花期是小麦形成产量非常重要的时期,又是多种病虫集中发生危害盛期,一旦病虫危害就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因此,此期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最关键时期,应切实做好病虫害的防治,确保小麦优质丰产。
利用天敌控制麦蚜。
麦田是多种病虫天敌的越冬场所和早春繁殖基地,保护好病虫天敌不仅有利于控制小麦害虫,而且也是后茬作物害虫天敌的主要来源,应注意保护利用。
药剂防治要根据小麦病虫害防治指标,抓住防治适期,采用对路药剂开展防治,大力应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施药技术,实行科学防治。
1.孕穗至扬花期主要病虫的防治指标是,条锈病为病叶率2%~5%,叶锈病为病叶率5%~10%,白粉病为病叶率10%;麦蚜为500头/百穗,1代黏虫为25头/m2,吸浆虫蛹期2500头/m3、成虫期为5000~7500头/m3。
2.对路的药剂、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法:防治锈病、白粉病可用40%粉锈宁乳油750mL/hm2~1125mL/hm2喷雾;
防治赤霉病、叶枯病和颖枯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25kg/hm2~1.500kg/hm2喷雾;防治麦蚜可用2.5%敌杀死乳油150mL/hm2~225mL/hm2或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120g/hm2~150g/hm2喷雾;防治1代黏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750mL/hm2~1125mL/hm2喷雾。
3.混合施药技术应根据防治对象和防治指标科学运用,单种病虫发生重而其他发生轻时应进行单施药防治,以免造成浪费和农药污染。
4.小麦赤霉病和颖枯病要以预防为主,孕穗期如遇连阴天气,在小麦扬花后要喷药预防。
小麦吸浆虫虽是穗期为害的害虫,但防治适期在4月中下旬的蛹期,应在蛹期适时开展防治,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250mL/hm2~3000mL/hm2兑细沙或细沙土450kg~600kg撒施地面并划锄,施后浇水防治效果更佳;若蛹期未能防治,在吸浆虫成虫期防治,可在田间小麦70%左右抽穗时,用50%辛硫磷乳油750mL/hm2~1125mL/hm2喷雾。
四、小麦灌浆期病虫害防治
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害危害高峰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此期防治重点是白粉病、锈病等。
防治白粉病、锈病的方法同上,同时可兼治叶枯病等。
用25%快杀灵乳油375mL/hm2~525mL/hm2,兑水750kg进行喷雾,可有效防
治麦穗蚜。
以上杀菌杀虫剂可一次性混合使用。
若田间天敌与蚜虫的比例大于1∶120时就不必再用防治蚜虫的杀虫剂。
小麦黑胚病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发展优质小麦必须注意防治小麦黑胚病。
除选用抗黑胚病品种外,还要特别注意搞好小麦扬花灌浆期的防治。
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0g/hm2~450g/hm2,兑水750kg防治效果最好,使用多菌灵、三唑酮、代森锰锌也有一定防治效果。
应在灌浆初期和中后期各防治1次。
(赵平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