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6雷雨》教学设计精品教案小学优秀公开课2
部编版《雷雨》教案优质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雷雨》人教部编版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六课《雷雨》教学设计【课题】 16 雷雨【课型】新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正确认读“雷雨、黑沉沉”等8个词语。
掌握“垂”的笔顺,能依据口诀“上下窄,中间宽千字竖压竖中线四横长短各不同最长要数第二横”正确书写“垂”。
2.默读课文,筛选出含有用词巧妙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在句子表达中起到的妙用,如“压”“垂”“挂”等。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顺文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表达顺序。
背诵课文。
4.运用“圈景物读变化”的学习方法,感受景物在雷雨前后的不同表现,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实际,感受大自然中的趣味。
5.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雨”练习说话,实现迁移学习目的。
6.结合课文素材,进行德育渗透:在体会雷雨过程中事物变化基础上,激发继续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1.理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大自然景象变化。
2.联系上下文或者实际生活,体会关键词的妙用。
3.渗透热爱并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德育教育。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专题导入“二月春风似剪刀”剪出了均匀精致的柳叶,“小荷才露尖尖角”展示了大自然的趣味。
在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组“大自然的秘密”课文,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这个专题,继续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出示课题(板书)“16 雷雨”。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延续上学期的主题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打开课本第74页,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要求:第一遍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找找自己读文感觉。
第二遍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划生字。
读完以后借助拼音并多读几遍。
2.看大家学的这么用心,那咱们展示一下吧。
(1)请大家借助拼音拼读词语léi wūchuíyíng pūhùyāhēi雷雨乌云垂下迎面扑来窗户压下来黑沉沉(2)摘掉拼音帽子,还能认读下来吗?请男女生合作读。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阅读剧本,了解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能力目标1.学会鉴赏戏剧,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生存的悲剧)【教学设想】1.通过反复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品味戏剧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2.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片段,与课堂点拨、品读一词一句及比较鉴赏相结合,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
3.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扩大课堂容量。
4.课型:品读·鉴赏课5.教时:一教时【重难点简析】1.戏剧语言在展开冲突,显示人物性格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言为心声,品读语言应是开启人物心灵的一把钥匙。
因此我确立本课教学重点为:引领学生在把握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通过对周朴园语言的品读,探究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2. 作者说《雷雨》“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
鉴赏时为了避免用“社会问题剧”的主题模式“削足适履”地硬套剧作,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引领学生感受作品的悲剧意识,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资料《雷雨》结局片断1分30秒)雷雨之夜,在幻想、憧憬、挣扎、嚎叫之后,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火热人生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
这就是当年23岁的曹禺创作的四幕话剧《雷雨》的结局。
那么今天,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近这位被称为“中国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进《雷雨》。
二、审美感知,整体把握。
1.【投影】曹禺和《雷雨》简介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
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王昭君》等。
《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雷雨》优质教案

16雷雨本文以简练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个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
直观的插图,利于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1.认识“压、蝉”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雷、乌”等9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雷雨、乌云、闪电”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具体感受并想象雷雨前的景象。
3.激发学生观察天气的兴趣,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的能力。
能边读边想象,具体感受并想象雷雨前的景象。
激发学生观察天气的兴趣,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的能力。
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展示雷雨图,配雷雨声: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预设:我看到了乌云、闪电、大雨,我听到了打雷的声音……2.大家看得很仔细,听得也很认真!这些都是雷雨时的场景。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雷雨》这篇课文。
3.请同学们拿出小手,跟我一起写课题。
点生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宝宝,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当你遇到比较难读的词句,就和同桌小伙伴一起读一读。
2.小朋友们读得可真认真,老师来检查一下。
课件出示词语,点生读,小老师领读,师相机正音。
3.学习生字“压、蝉、枝、摆、垂、哗、户”。
(1)开火车读生字。
(带拼音,去拼音)(2)联系文中的句子巩固识字。
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4.指导书写。
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
学生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重点指导:垂。
出示“我会写”中的“垂”,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生观察交流,说书写时应注意的笔画。
)“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师:相信大家已经能读好课文了,可是光会读还不行,我们还要理清课文的脉络。
请小朋友们快速默读,标上自然段序号,思考老师的问题。
1.课件出示:课文共有()个自然段。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6《雷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16《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雷、乌、黑、压”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特点。
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视频导入:播放雷雨的视频。
师:同学们,雷雨也叫雷阵雨,多发生于夏天,它来得急,去得快。
谁愿意说一说自己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吗?学生自由举手说。
2.过渡: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其实,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很多景物都是变化的,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6课《雷雨》,去看看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特点吧。
(板书课题:雷雨)学生齐读课题,并自主学习“雷”字。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听一边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2.同桌合作,互相当小老师,共同查字典,认识生字词。
注意:“蝉、垂”是翘舌音,“雷”是边音,“迎”是后鼻音,“乌、迎”是整体认读音节。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适当补充。
如:“压”,做一做把手压在语文书上的动作;顺口溜识记:广上一点落下,埋在泥土底下。
“蝉”,让学生了解“蝉”是一种昆虫,采用形声字的方法来识记;“垂”,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
4.同桌合作,给生字组词。
5.巩固字词。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2)开火车轮读生字。
6.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指导观察,书写生字1.出示生字“雷、乌、黑、压、垂、户、迎、扑”。
2.学生认真观察结构,交流说一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3.教师范写指导:“压”和“迎”都是半包围结构。
“压”在书写时,不要丢了“土”中的一点;“迎”在书写时,不要多加一点。
“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最后一笔横画要写得短一点。
4.学生自主描红、临写。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雷雨》优质教案

16雷雨妙析教材本文以简练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描写。
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情分析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对此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
因此,在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入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建议在学法上,积极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和理解,有所感悟,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景,多种形式读文,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不同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3.结合句子,体会动词运用的巧妙。
4.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同样子的雨。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句子,体会动词运用的巧妙。
难点1.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2.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挂图。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雷、乌、黑、压”4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用不同的语调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
3.说说自己见过的不同的雨的情景。
二、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5个生字,会写“雷、马、黑、压”4个生字。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第1篇】雷雨教学目标:1、随文认识生字“户、扑”,借图像认识“蝉”字,借字义理解识记“压、垂”字。
指导正确书写“垂”字。
2、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
3、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4、能找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哪些景色发生了变化,并借助关键词说出景色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找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哪些景色发生了变化,并借助关键词说出景色的变化。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积累词语今天早上一出门,我就发现地面湿漉漉的,原来昨晚一场小雨悄悄地降临了。
恰巧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描写雨的词语。
课件出示:“蒙蒙细雨,淅淅沥沥、滴滴答答、大雨倾盆,雷电交加,电闪雷鸣。
”你认为哪些词语适合描述这场小雨呢?词语也是有情感的,描写小雨的词我朗读时声音要——轻些,语气要——柔些,读一读。
剩下的词语你认为是描写的哪一种雨(雷雨、暴雨),也请你读出雷雨、暴雨的气势来。
今天我们来学习16课雷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清课文顺序雷雨又叫雷阵雨,它来得急,去得快。
1.这篇课文是怎样描写雷雨的呢?请你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排火车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下雨时的景色。
3.互相正音。
课件出示句子“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指生读“户”,带调读。
出示词语“窗户”,注意户在这里读轻声,齐读。
注意生字在词语中读音的变化再读这句话。
4.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下雨时的景色呢?课文的4-6自然段描写了雷雨正在下,我们用三个字来概括,板书:雷雨中那课文的1-3自然段描写了雷雨来临之前的景色,我们同样用三个字来概括——板书:雷雨前。
7、8自然段用哪三个字来概括呢?板书:“雷雨后”提醒学生说完整的话。
三.学习“雷雨前”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它会有很多变化。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6 雷雨》优质教案

16 雷雨沉沉”,读出乌云的低以及给人的压抑感)教师:树上的叶子——学生:一动不动。
6.指名反馈:同学们,通过这一遍的读,你们感受到了什么?7.教师小结:同学们,这就是雷雨前的景象。
作者在雷雨来前,仔细看,认真听,把雷雨前的景象描绘得可真详细。
“树枝乱摆”“蜘蛛逃走”等变化来体会大风到来。
(2)雨后,天上出现了美丽的彩()。
采彩(3)小蜜蜂正在花丛中()蜜。
(4)我用()色的蜡笔勾画出五()的世界。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1.出示生字,学生读一读。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并进行归类。
3.指名说一说生字的书写要点,教师强调重点。
4.范写“垂”“迎”,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重点笔画。
5.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后,同桌交流评价。
6.集体交流,评议。
1.(1)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本课生字按照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独体字的方法归成三类。
(2)学生跟随着教师的范写进行书写,掌握运笔的方法及书写技巧,进行自评、组评,提高书写及观察能力。
2.运用规律,端正姿势,独立书写剩下的生字。
3.(1)观看课件展示的“垂”的笔顺,进行仿写。
(2)观察教师范写每一笔的位置,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横的长度。
(3)在田字格中练写,同桌评议。
4.用生字组词,选一个词写一写。
7.我会连。
8.一笔一笔写出下列生字。
黑:____________________垂:____________________迎:____________________乌:____________________二、图文结合,体会雨中的景象(用时:20分钟)1.指导学生齐读课文第4~6自然段,画出体现雷雨变化的词句。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指名反馈:雨下得怎么样?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1)“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①品读要点:连续的三个“哗”让人感受到雨很大,这是通过描写声音体现雨的大。
②指导读好“哗,哗,哗”。
③齐读这一句。
(先一组齐读,然后两组齐读,接着三组齐读,最后全班读,通过声音的逐渐增强来体现雨越下越大。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16《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2、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一课的生字词,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
师:我们还知道了课文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描写的。
(指板书)1、雷雨前(1)师:雷雨前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自由读1-3自然段,思考:雷雨前写了哪些自然景象?划出有关的句子读读。
(2)师:a.“压”的动作,会做吗?b.(出示乌云图)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向你直压下来,这给你一个什么感觉?(压得我透不过气来)那你们自己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指名读。
教师范读,挑战读。
“黑沉沉”你读的特别好,让我们仿佛感受到乌云向我们压下来,大地一下子变暗了。
谁也能向他一样读读。
c.师问:现在有满天的乌云向你压下来,压的你透不过气来,心里觉得怎样?(害怕)让我们带着这害怕的感觉再来读读。
(一)师说:是呀,雷雨前,乌云密布,大地变暗,小朋友们和老师都感到害怕,就连树叶和蝉好像也和我们一样。
(二)师读:“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出示句子)你感觉到什么?为什么叶子不动?蝉不叫?(雷雨前没有一丝风,闷热,很静,)范读,齐读。
师:雷雨前没有一丝风,真闷真热,忽然怎样?(3)师:“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怎样是“乱摆”?做动作。
你们见过风吹树枝乱摆的情况吗?害怕吗?(“忽然”表现了天气的变化快,“乱摆”说明是一场狂风;)(4)师:你看蜘蛛也害怕了。
“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你觉得哪个词用的最好,为什么?(“垂”字用的好,形象写出了蜘蛛随着蜘蛛网往下落的情景,让人感觉到风特别大,连蜘蛛都害怕)出示:蜘蛛从网上()地垂下来,好像在说:“”(5)师:“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课件播放下雨的声音)听什么声音?(两个“越来越”写出闪电,雷声在不断加剧)(句式训练,出示句子)师:谁能学着课文里的样子用“_____越来越______”说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雷雨教材分析本文以简练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描写。
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情分析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对此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
因此,在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入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建议在学法上,积极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和理解,有所感悟,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景,多种形式读文,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不同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3.结合句子,体会动词运用的巧妙。
4.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同样子的雨。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句子,体会动词运用的巧妙。
难点1.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2.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挂图。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雷、乌、黑、压”4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用不同的语调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
3.说说自己见过的不同的雨的情景。
二、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5个生字,会写“雷、马、黑、压”4个生字。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难点用不同的语调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
三、联系生活,导入新课1.雨有很多种,你们知道有哪些雨吗?(板书:雨)(学生自由说)2.出示课后练习题的四种雨的名称及动图。
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1)学生自己描述一下这几种雨的区别。
(2)哪种雨最大?3.今天我们将要迎接的是一场雷雨。
(板书:雷雨)你们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雷雨一般是在什么季节下的?(夏天午后)4.有一位小朋友把他观察到的雷雨景象写成了一篇文章。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和这位小朋友一起看看这场雷雨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四、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学生听课文录音。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认读。
4.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免费更新请加微信:330797386(清茶老师小学教育资源)5.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认读,组词。
6.找出这5个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和句子,读一读。
7.认读词语卡片。
(出示:雷雨乌云闪电雷声窗户房子)五、朗读感悟,理清文脉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教师引读。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中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5.分组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六、指导写字1.出示“雷、乌、黑、压”4个生字,仔细观察,说说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2.教师重点指导“雷、黑”,边讲边示范书写。
3.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七、梳理板书雷雨雷雨前(第1~3自然段)雷雨中(第4~6自然段)雷雨后(第7、8自然段)雷乌黑压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写“垂、户、迎、扑”4个生字。
2.背诵课文,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3.体会动词的巧妙运用。
二、重点难点重点1.会写“垂、户、迎、扑”4个生字。
2.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难点背诵课文,感悟“压、垂、挂”等动词的巧妙运用。
三、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真是好样的!(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读)2.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雷雨的呢?(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
)(师板书)3.齐读课文,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四、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一)学习第1~3自然段。
免费更新请加微信:330797386(清茶老师小学教育资源)1.同学们,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大自然会有很多变化。
在夏天,你有没有注意过雷雨前的天气变化呢?请你说一说。
2.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雷雨前的景象。
请你仔细观察,等会儿老师要考考你们,看谁的观察能力最强。
(课件出示雷雨前的画面)3.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课文中又是如何来描写雷雨前的景象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1~3自然段。
(生读)5.雷雨前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你知道什么是压吗?谁来做做压的动作,(指名说)哦,我发现你很用力地往下按,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压,而我们书中说的压是逼近,是越来越近。
当黑沉沉的乌云在天空中越来越多,越来越厚,向着大地,向着我们一步步地逼近。
孩子们,抬起头,如果满天的乌云像一只大手压下来,是什么感受?(闷得透不过气来)是的,雨前的天气又闷又热,你还找到了哪些不一样的现象。
(师板书:闷)(2)作者还写了雷雨前的什么景象?(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3)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天气闷热得没有一丝风,到处都是静悄悄的,正在这时候,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呢?(4)(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①这段话向我们介绍了一阵大风,哎,小朋友,你还能从哪儿看出这阵风大呢?(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哦,小朋友见过小树摆动的样子吗?好,现在你们是一棵棵小树,跟着老师的话,摆动你们自己。
准备好:微风来了……狂风来了……微风吹……狂风吹……停,孩子们,这就是乱摆,这就是一阵大风下的小树,谁能用你的朗读把这感受读出来?(指名读)②嗯,老师觉得这风还不够急,小树都还没乱摆起来呢,再读。
(齐读)从你们急促的声音中,我感到一阵大风就要来了,这可吓坏了小蜘蛛。
③比较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一只蜘蛛从网上爬下来,逃走了。
小结:作者的一个“垂”字用得多妙啊!让我们看到蜘蛛以它最快的速度从网上下来逃走的情景,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齐读)(4)就在这时候,闪电和雷声这俩兄弟也匆匆赶来了。
文中是怎样写闪电和雷声的?赶快读一读吧!(出示第3自然段)师:谁想来读这句话?(指名读)师:他读得好吗?评一评。
(学生评价)师:来!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生齐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师:同学们读得让老师感觉到马上就要下雨了。
老师也很想读一读,请你们仔细地听:雷声越来越响,闪电越来越亮。
谁来说说老师读得怎么样?(学生发现不同后,说说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师:下面我们仿照“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说词语。
6.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
师:同学们,雷雨前,天气由闷热得一丝风也没有到忽然刮起大风,到最后电闪雷鸣,这其间的变化真大啊!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第1~3自然段。
师:谁愿意来读?这么多同学举手,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读吧!(齐读)(二)自学第4~6自然段。
过渡:就在这电闪雷鸣的时候,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那么雷雨中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第4~6自然段。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用“——”画出描写雷雨中景象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中的景象。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
3.过渡:看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收获肯定不小吧,谁来读读你画出的句子?4.汇报交流。
(1)“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哎,老师注意到这有三个雨声,谁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这场雨下得真大啊!我们一起来,老师说雨下起来了,同学们说雨越下越大了。
(2)是的,雨越下越大了,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好大的雨呀!(一起读第4、5自然段)(师随机板书:大)(3)师:其实这倾盆大雨没持续多久就变小了。
听:“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师:这里为什么用了两个“渐渐地”?(指名读这句话)5.雷雨下得这么急,这么猛,你们想看看雨中的景象吗?(播放课件)6.看完了雨中的景象,我相信同学们的感受更深刻了,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比刚才还好。
我请男生读第4自然段,女生读第5自然段,第6自然段我们一起读。
(三)对比学习第7、8自然段。
1.看,雨停了,天亮起来了,雨后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听老师读课文第7、8自然段,老师一边读一边出示雷雨后的画面,你一边听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
免费更新请加微信:330797386(清茶老师小学教育资源)(1)你看到了什么?(天亮了,太阳出来了,有彩虹、蝉、蜘蛛和青蛙)①彩虹是什么样的呢?(出示彩虹图片)多美啊!②蝉叫了,你听,它在叫什么?在说什么?(出示蝉和蜘蛛图片)蜘蛛又坐在网上。
雨前,它吓得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现在,它舒舒服服地坐在网上干什么呢?(指名说)(2)你听到了什么?(蝉叫声、青蛙的叫声)3.好美!谁能把这美丽的景色介绍给大家听?(指名读第7、8自然段)(师随机板书:美)4.瞧,(出示课件)雨过天晴,蓝天上有白云,有彩虹,树上有蝉、蜘蛛,池塘里有青蛙。
让我们在朗读中再次去感受雷雨后的美景!(齐读第7、8自然段)(四)回归整体,朗读全文。
1.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雷雨前、中、后景色的变化吧!(播放课件)2.请同学们拿起书,我们来齐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五、填词,比较词句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____下来。
2.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____下来,逃走了。
3.一条彩虹________在天空。
比较“压”“垂”“挂”3个字的用法,体会这3个字用得巧妙之处。
六、指导写字1.出示“垂、户、迎、扑”4个生字,指名读,集体读,再口头组词。
2.同桌交流写字方法,全班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写字方法。
3.教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临摹。
4.展示交流。
七、课堂小结,背诵课文1.一场常见的大雨,作者为什么能把这场雨的前后变化写得这么细致?2.是呀,作者经过了非常仔细地观察,才把文章写得这么美,希望同学们也能像作者一样,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做个细心的观察者,这样,你一定会有许多精彩的发现!3.想把这篇精彩的课文背下来吗?快试一试吧。
八、梳理板书雷雨雷雨前:闷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中:大雷雨后:美垂户迎扑九、教学感悟正式上课前,我让学生辨别“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让学生对“雷雨”有初步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