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漫谈

合集下载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 毛泽东痛斥了这种反动谬论。他指出:中国几 千年来的很多次革命,华盛顿、杰斐逊领导的 反英革命,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蒙古 的革命,等等,其原因都是统治阶级剥削和压 迫引起了人民的反抗,而不是人口太多。
• 新中国成立以后,尽管我们在经济建设方 面走了许多弯路,但仍然不仅以世界7%的 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3%的人口,而且在发 展工业和文教卫生事业等方面取得了世界 注目的成就。事实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下,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奋发图强, 误的,在政治上是反 动的。
• 首先,他的人口论否认了人口和人口生产在本质上属 于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一定时代的人口和人口生产 是由该时代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的。
• 其次,他的人口论只看到了人是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 消费者,没有看到人还是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创造者, 没有看到除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之外,还有第三个因 素——科学。
•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1948—1955年,世界人口增长 了10%,而农业生产增长了21%,工业生产增长了 51%。这表明,马尔萨斯的所谓“人口按几何级数 增长,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长”的规律是没有事实 根据的。
• 新中国成立前夕,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把 中国革命的原因归于中国“人口太多”,“使 土地受到不堪负担的压力”,并且预言中国共 产党也解决不了中国的经济问题,中国将永远 是天下大乱,只有靠美国的面粉,即是说变为 美国的殖民地,才能有出路。

简评马尔萨斯人口经济学理论

简评马尔萨斯人口经济学理论

关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马尔萨斯认为,人类自古以来一直遵循着两个不证自明的公理:“一是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二是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恒状”。

因此,“人口的增殖力无限大于土地提供人类生活资料的能力”,这两者的矛盾决定了人类永远不会“完善”或“至善”,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要受到这对矛盾的制约。

同时在人口调控的问题上,马尔萨斯提出了两个抑制的理论,即积极抑制和道德抑制。

如果我们稍加思考,就会发现事实上马尔萨斯的两个公理理论不光适用于人类,适用于任何一种哺乳类动物都是可以的。

那么推论就可以变成“哺乳类动物的增殖力无限大于土地提供哺乳类动物生活资料的能力”。

如果是这样的一个推论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数以千万年计的哺乳类动物生存史已经将其证伪。

至少我是认为如果说一个社会学理论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这样的历史跨度甚至长过了人类文明的历史)都无法证真的话,那其价值就是值得审视的。

当然了,经济学科大类似乎全学科都是没发证真或者证伪的。

学界长期以来指责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只讲自然规律不讲社会规律。

但我们结合上面那个推论可以发现其实他也没有讲自然规律,或者说他讲的是人类这样一个特殊的生物群体所具备的独特的自然规律。

“人类没有天敌,同时人类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延长个体寿命,即人类不在构成生物链的一环,只作为生物链的掠夺者。

”在这样一个条件下,马尔萨斯的两个公理及其推论才是合理的。

同时马尔萨斯在构建人口理论的时候,如其他大多数经济理论模型一样,无可避免的忽视了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元素。

他的人口理论过于抽象化,但是他仍然试图为人口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他在讨论人口规律的时候抛弃了在一定社会制度、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来进行研究,而是认为其理论可以作为一个适用的普遍规律,这是很不科学的。

马克思指出,马尔萨斯的错误在于他“把历史上不同的关系变成一种数抽象的字关系。

这纯粹是凭空捏造,既没有自然规律作依据,也没有历史规律作依据。

马尔萨斯阴影下的人口争论

马尔萨斯阴影下的人口争论

马尔萨斯阴影下的人口争论人口问题是全球关注的问题之一,而讨论人口问题的一个重要角度就是马尔萨斯阴影下的人口争论。

这场争论的核心在于,是否人口爆炸会导致资源匮乏、贫困、食物短缺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否更多的与社会资源的分配和环境管理有关?这篇文章将会探讨这场争论的来龙去脉以及其在当下世界中的意义及解决之道。

马尔萨斯论人口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他断言世界的人口总量远远不能满足所有的需求,但人口的增长却是指数级别的。

他认为人口爆炸会导致资源不足,使得人口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最终会导致贫困和食物短缺。

这一理论在当时引起了一些争议,但是它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事实上,人口的快速增长确实造成了诸多问题,包括食品供应不足、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等。

然而,一些学者认为,这些问题并不是由人口增长所造成的,而是由资源分配和管理不当引起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各地的人口增长率减缓,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特别是在欧洲、日本等国家,他们正在经历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事实证明,人口爆炸并没有导致资源匮乏和贫困问题。

相反,随着时间的流逝,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制度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将始终是世界面临的重要挑战,需要全球协作来应对。

解决人口问题的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控制人口增长。

相反,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重视资源的分配和环境保护。

资源的分配不仅需要公平,还需要做到有效。

只有有效地使用资源,才能避免产生浪费和破坏。

同时,环境保护也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方面。

保护环境,将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健康和可持续。

其次,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在一些人口少的国家中,需要鼓励生育,以确保未来的繁荣。

而在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中,则需要提高教育、卫生和女性地位等方面的水平,同时改善生活环境,从而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

最后,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协作。

结合现实评述马尔萨斯人口理论5400字

结合现实评述马尔萨斯人口理论5400字

结合现实评述马尔萨斯人口理论5400字本文通过介绍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并且阐述人口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分析解释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在我国的运用。

人口理论传播和发展计划生育国策一、文献综述1957年7月马寅初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新人口论》,文章中引用了马尔萨斯的节育思想,认为当时中国面临的情况是人口数量的过多以及人口素质的参差不齐。

处于当时特殊的思想背景下,马寅初被左倾派称为“中国的马尔萨斯”。

在这一时期,大家对马尔萨斯的人口论避而不谈,关于它的研究几乎中断了几十年。

1976年以后,由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念深入人心,学者们开始全面辩证的看待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它又重新焕发了生命力。

1979年“真理标准大讨论”和马寅初《新人口论》平反,对于人口理论的研究重新焕发了生命力。

1980年月1月王声多在《复旦学报》上发表了《不应全盘否定马尔萨斯人口论》一文,认为对于马尔萨斯人口论要全面辩证的看待,而不应该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王声多教授另外一篇更为重要的文章《马尔萨斯人口论在中国的流传和论争》(《社会科学研究》1986年06期),文章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马尔萨斯人口论传入中国的途径、在旧中国的论争、在新中国的论争以及得到的几个想法。

本文较详细的阐述了马尔萨斯人口论在中国的传播历史,以及其传入后引起的学界的论争。

他在文章《我是部分肯定论的坚持者和代表者一马尔萨斯人口论新评》(收录在周玉英方立明主编《温州人口研究(2000年卷)》中)叙述了研究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艰辛探索之路,不受他人的影?,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进行了中肯的评价。

总的来说,王声多先生算得上是现代研究马氏学说的集大成者。

《人口研究》部发表了《百年回顾》:马尔萨斯在1998发表人口第二百周年原则时对人口理论(人口研究第一版)的重新评价(版),从人口思想历史着眼进行探究,认为马尔萨斯提出的人口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普遍面临的问题,虽然由于他自身和历史的局限性,他的学说有许多不足,但他的学说仍旧算的上是人类人口思想史上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著作。

以发展的视域认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以发展的视域认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以发展的视域认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摘要】马尔萨斯作为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提出了《人口理论》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人口理论核心原则包括人口增长受限于食物供应、人口增长以指数级增长而资源增长以线性增长等。

这些理论对当代社会仍有启示,如提醒我们关注资源匮乏问题、实行人口控制政策等。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也受到了很多批评,如忽视科技进步带来的资源扩增等。

尽管如此,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对经济学和人口问题仍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在现代社会启示我们要认真对待人口问题,努力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关键词: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社会发展,经济学,核心原则,启示,批评与发展,持续影响。

1. 引言1.1 马尔萨斯及其《人口理论》的背景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1834)是一位英国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他的著作《人口原理》(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于1798年首次发表,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与关注。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背景主要是基于18世纪末英国的社会环境。

当时,英国经历了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状况不断变化,贫困、失业和食品供应问题成为突出的社会难题。

马尔萨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人口理论,认为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食品供应和资源生产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了贫困和社会动荡。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在当时是极具争议的,他的观点挑战了当时普遍认为人口增长是社会进步的观念。

他的理论对后世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经济学、社会学和人口学等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1.2 人口理论在经济学发展中的地位人口理论在经济学发展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首次将人口问题引入到经济学讨论的范围之内,从而开创了人口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对经济增长、社会变迁和资源分配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浅评马尔萨斯人口论--蓝宇梦寒

浅评马尔萨斯人口论--蓝宇梦寒

浅评马尔萨斯人口论通过人口社会学的学习,我了解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通过查阅资料,自己对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有了一定的见解。

在此,鄙人直抒胸臆,发表一下个人的鄙陋见解。

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中,从两个抽象前提出发,提出:第一,食物为人类生活所必需;第二,两性之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但几乎保持现状。

他认为,人口和食物按照两种不同的级数增长:人口以几何级数率增长,即以1、2、4、8、16、32·的增加率增长,而物质生活资料则以1、2、3、4、5·的算术级数增加。

人口的增加超过了生活资料的增加,必然会引起一部分人陷入贫困、饥馑之中,进而会引发社会罪恶。

在此,我们应该看到问题的两面性:马尔萨斯所说的两个抽象前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食物是支撑人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料;人是要生长与繁殖后代的,所以两性之间情欲的说法也是合理的,这是人类栖居于天地之间所不可避免的现实。

但是,人口和食物的增长真的是单纯的几何级数与算术级数的增长吗?实则不然。

人口的增长,是自然与社会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口的增长,有自然增长,也有机械增长。

人口的自然繁衍,是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增长,但也会受到自然灾害,瘟疫疾病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人口的机械增长则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会受到战争、疾病、政府政策、一定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无论从人口的自然增长还是机械增长来看,人口的增长决不能简单地视为成几何级数增长。

其次,是物质资料的增长,它更会受到自然与社会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其增长不能简单地归结于某一特定的规律,尤其是算数规律。

从两种增长级数中,马尔萨斯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人口增长速度超过食物增长速度是一条与社会制度无关的永恒的自然规律。

这一点,鄙人不敢苟同。

倘若我们放眼中国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人口的增长超过食物增长的速度,是受社会制度因素的影响的。

新中国成立初,社会主义制度在新中国建立起来,外国资本主义敌视中国,对新中国实施经济与政治上的孤立与抵制。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读后感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读后感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读后感《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是一本经典的人口学著作,它由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于1798年出版,探讨了人口增长与资源供给之间的关系。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和思考。

马尔萨斯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深刻的观点,即人口增长将超过资源供给的情况被称为马尔萨斯人口陷阱。

他认为,人口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了资源供应的速度,这将导致人口爆炸和资源匮乏,从而引发社会和经济的不稳定。

在阅读马尔萨斯的观点时,我开始思考当前世界人口增长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提高,人口增长的速度正在加快。

然而,资源供给的增长却相对缓慢,这使得人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让我对当前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例如,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日益突出。

人口持续增长导致资源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这些国家的发展。

同时,还存在着贫富差距的问题,资源的分配不均也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此外,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也引发了我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人口增长和资源供给之间的平衡。

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环境资源,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虽然有其局限性,但它为人们提供了思考人口问题的一个重要视角。

它的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和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挑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人口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议题。

它牵涉到社会、经济、环境以及人类的未来。

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和理性的探讨,我们才能找到解决人口问题的方法。

总而言之,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是一本引人深思的著作。

它揭示了人口增长与资源供给之间的紧张关系,引起了我对人口问题的广泛思考。

通过深入研究和更好地理解人口问题,我们有望找到解决这个全球性挑战的途径。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评价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评价
个基本内容
两个公理
马尔萨斯认为,人类自古以来一直遵循着两个不证自 明的公理:“一是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二是两性间的
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恒状”。马尔萨斯的全部人
口思想是以这两个公理为基础的,其他的观点也都是从这 两个公理中推理演绎得到的。
是动态的人口波动,人口与生活资料之间的关系是平衡 不平衡- 平衡的发展过程。‘制约原理’和‘增殖原理’ 于此方才开始从内部结合起来,终于构成了当作一个统一 原理的,即马尔萨斯所称的‘人口原理’。在他之后,人 口理论才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2015/9/14 13
(2)开辟人口研究新领域
与重商主义和古典经济学派不同,马尔萨斯从消费领域去分析人 口生产和生活资料之间的关系。消费是人口生产和再生产的根本条 件,没有消费人类就无法生存和繁衍,人类社会也不会存在,当然 更谈不上人口生产与再生产的问题。人口生产和再生产与生产、分 配、交换都有一定的关系,而消费欲望、消费方式、生活资料、消 费水平都会影响人口生产。所有这些因素中,生活资料无疑对人口
生产的影响最大。马尔萨斯的独到之处在于他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
并从这一点入手进行分析和探索
2015/9/14
14
5 总结
马尔萨斯由于抛开了一定 的社会制度,一定的社会生产 方式来谈论人口和生活资料的 关系,因此,很多地方违反科 学和事实。这是他站在剥削阶 级的反动立场,坚持为剥削辩 护的必然结果。
2015/9/14 15
(1) 局限性
首先,表现于把人口现象看成是自然现象,把人口 规律说成是超越社会制度的永恒的自然规律。 其次,马尔萨斯完全抹杀了人和动物有本质的区别,
抹杀了这样的事实:人类要吃饭,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
生产;要延续后代,就必须建立一定的婚姻和家庭关系, 这两件事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制度,我们不能脱离一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问题漫谈The problem of population商会141班学生:陈正豪学号:14815102引言:作为近代人口理论的奠基者和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中的代表人物,英国学者马尔萨斯在人口学和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引起了后世学者对其理论体系深入、持续的研究。

本文基于对马尔萨斯思想体系的理解,试图探讨和梳理在他的人口理论和他的经济学理论之间存在的内在逻辑一致性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他之所以能够成为“有效需求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的深层原因。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源于前人的思想。

它在客观上提醒了人们注意人口与生活资料比例协调,防止人口的过速增长,从而成为现代理论的开端。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在经济学上也被得到广泛的应用,可以说,也是当今人类被关注的焦点,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讲,马尔萨斯永远是超前的。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foundation of modern theory of population and the classical political economists, the British scholar Malthus has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in the process of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emography and economics, by later scholars on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in-depth, sustained research.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Malthus's ideological system, trying to internal logic consistency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his theory and his theory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to explore and comb, and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reason why he can become the deep causes of "effective demand theory" and founder of the.Population theory of Malthus's previous ideas. It reminds peopl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opulation and the living material proportion, to prevent the over rapid growth of population, thus becomes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theory. Malthus's population theory in economics has also been widely used, can say, is alsothe focus of the current human concern, from the dialectical point of view, Malthus is always ahead of the.摘要: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内容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公理、两个级数、两个抑制、一条规律、一个适度、三个命题、四点结论。

1、两个公理。

也称为“两个假设”,即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保持恒状。

这“两个公理”是马尔萨斯得出结论的两个基本前提。

2、两个级数。

人口在无妨碍时以几何级数增加,而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增加。

人口增殖力和土地生产力增殖之间不平衡,前者要大于后者。

3、两个抑制。

所谓两个抑制,就是妨碍人口增长的手段或力量,包括积极抑制和道德抑制。

积极抑制:即用提高人口死亡率的办法来使人口与生活资料之间保持平衡。

道德抑制(也叫预防的抑制)即让人们通过各种主观努力在道德上限制生殖的本能,即预见到未来家庭的困难,而自觉地少生孩子,降低出生率。

因此,他提出让人们禁欲、不婚、不育。

这两种抑制的重点是道德抑制。

4、一条规律:即土地肥力递减规律。

就是在一定范围的土地上,由于土地生产潜力的影响,递加投资不能相应地增加农产品的产量,而是到一定限度后收益递减。

这条规律是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理论基础。

5、一个适度:人口的增长必须要有一个适当的限度。

6、三个命题:根据“两个公理”和“两个级数”,马尔萨斯推出三个命题:第一,人口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

第二,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的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而又显著的阻止。

第三,占优势的人口繁殖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因而使现实的人口和资料保持一样。

7、四点结论:第一,认为工人贫困、失业并非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而是人口法则作用的结果。

第二,建立在财产公有制基础上的平等社会制度,不过是幻想,相反,财产私有制的社会制度却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是出自人口的自然法则产生的。

第三,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工资同样受人口法则的支配,工资水平是受人口的增减而变动的。

第四,反对救济穷人,救济穷人即帮助穷人,制造穷人。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无疑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它的原本目的是反对社会改良,为资产阶级推卸造成社会灾难的责任。

当时,资产阶级还处在上升的阶段,大卫·李嘉图等人也持与马尔萨斯相似的人口观点。

马尔萨斯为人类描绘了一幅阴郁的未来图景:人口增长会达到食物供应的极限,这将引起贫穷和饥荒,由此也会带来无穷的灾难。

马尔萨斯的理论在当时是超前的,但是,200多年前的理论在今天还是超前的,仍有指导作用。

计划生育仍是当今中国的基本国策。

当想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时,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是对的,全人类正在遵循。

其实,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从问世开始,就遭到了猛烈的抨击。

道德论者批评他的规律的残酷性,认为它不符合人类的永恒正义;生物学家批评它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的观点不可靠,认为人类越文明、越发达则增长速度就会越慢。

而马尔萨斯将贫困、灾难归之为自然规律,对人类的苦痛持冷漠不关心的态度,多年来更是一直受到人们的指责。

理论上,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也是根本不能成立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

人是社会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

人首先是生产者,其次才是消费者。

而且,人类能够控制人口增长,做到有计划的生育。

至于失业、贫困等等是与一定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现象,主要不决定于人口的多少。

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揭示了马尔萨斯的荒谬,并进一步阐释出资本主义的人口规律。

但是,不管人们把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当作指南还是靶子,它在客观上提醒了人们注意人口与生活资料比例协调,防止、抑制人口的过速增长的作用,从而成为现代人口理论的开端。

就经济学来说,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一些论点还被古典派用来论证某些理论,如地租理论、工资基金理论以及经济发展理论等。

正文:一、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与中国人口问题人口理论古已有之,经历了漫长岁月,到资本主义社会,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夜郎自大、闭关锁国的天朝门户洞开。

西方的思想、学说、观点等如决堤之水涌入中国,作为西方资产阶级人口思想代表作的马尔萨斯《人口原理》也在这时传入中国,此时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中国的人口与经济的关系问题。

中国的有识之士试图通过学习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解决当时的人口及社会问题。

新事物的产生都脱离不了当时大的历史背景环境。

马尔萨斯所处的时代正是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大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造成很多小生产者破产,工人失业;农村方面,由于纺织业的迅速发展,使圈地运动愈演愈烈,大量农民破产,流入城市,造成人口相对过剩,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也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同一时期的中国已经出现了与马尔萨斯人口有某些相似之处的洪亮吉的人口观点,而且比马尔萨斯的观点早五年问世。

当时的清王朝正处在由盛转衰的前夜,社会矛盾已十分凸显,人口问题就是其中较严重的社会矛盾之一。

虽然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对当时的两者不同的社会环境而言,影响就大不相同了。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在第二版中,列举了美洲、欧洲、非洲、亚洲等世界各地人口情况,以便进一步论证他的推论“人口与食物的增长比例”。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其中重点提到了中国康乾时期的人口情况。

通过西方人的独特视角,来理解当时的中国人口状况,详细的叙述了晚清中国的人口状况及人们的生活状况,分析了中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办法。

在以后的知识分子向西方求索救亡图存的知识时,有切身的感受,使其人口原理更贴合中国的实际,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广泛传阅。

传播理论认为,文化传播的方向是由经发达文化区域地区传播向不发达的文化区域,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传播也有此特点。

晚清正是中国处在内忧外患的时期,这时的中国自鸦片战争后,门户洞开,西方的思想、学说、观点打破了原来中国旧有的思想体系。

使刻板的人口思维受到严重挑战,爱国的有识之士纷纷探索当时的中国该何去何从。

因此,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另辟蹊径,从西方人口学中具有代表性的马尔萨斯人口观中寻求出路,并将人口问题作为挽救民族危机、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路径之一。

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宣传也可以从微观层面看出,中国人寻求救国真理的曲折历程。

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马尔萨斯人口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大致有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传入中国,主要是介绍和宣传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要说明的是这一阶段传播者对人口理论发表评论或看法比较少,大致只是单纯介绍。

第二阶段是扩展阶段,这一阶段是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进一步在近代中国深入传播的过程。

知识分子们中国结合人口实际认识人口理论。

这一阶段无论是传播范围、还是认识深度、理论研究都超过了第一阶段。

第三阶段是争议讨论阶段,这一阶段人们开始批判的认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从传播的这三个阶段来看,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传入近代中国的过程也正是人们对它进一步深化认识,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的过程。

从晚清知识分子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全盘接受到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更加辩证深入的研究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可以看出中国知识分子在面对外来知识方面更加细腻理性的思考。

主张辩证的看待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救亡图存为核心的人口思潮之一的马克思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思潮的争论一直延续到建国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