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历史和文化概述共94页
藏族

民族状况 饮食文化 民族节日
民族状况
藏族具有悠久的历史,藏族的先民们自远古时就居住在 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 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繁衍生息了。 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海南、黄南、 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海东地区。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 自治县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藏族自称“蕃巴”(bod-pa),汉语的名称“藏”来自 藏语gtsang“后藏”,gtsang这个名称的原来意义可能是 “雅鲁藏布江yar-klungs gtsang-po流经之地”。藏族有 自已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 分卫藏、康巴、安多三种方言。
饮食习惯
大部分藏族日食三餐,但在农忙或劳动强 度较大时有日食四餐、五餐、六餐的习惯。 绝大部分藏族以糌粑(汉语:炒面)为主 食,即把青稞炒熟磨成细粉。
青稞酒
糌粑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 “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它是 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 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会给你双手 端来喷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黄 的酥油和奶黄的“曲拉”(干酪 素)、糖叠叠层层摆满桌。
酥 油 茶
藏族的一种饮料。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此种饮 料用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 中,佐以食盐,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 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呈乳状即成。与藏族毗邻的一 些民族,亦有饮用酥油茶的习惯。
民族节日
藏历新年 传召大法
望果节
赛马节
藏历年
藏历年是藏族传统 节日。每年藏历正 月一日开始,三至 五天不等.藏历十 二月初,人们便开 始准备年货,家家 户户在水盆中浸泡 青稞种子,培育青 苗。
藏族的起源与历史由来

藏族的起源与历史由来
藏族的起源与历史由来
现在只要谈起少数民族,很多人都知道藏族也都可以说是很了解藏族的一些生活习惯之类的。
那么藏族这个在中国生活了这么久的一个民族,你知道它的来历吗?
藏族,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有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藏区已发现和发掘出新旧石器时期和铜石井用时期等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遗址多处。
1979年,考古发掘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是距今四五千年的历史遗址、在聂拉木、定日、申扎、林芝、墨脱等地区也发现和发掘了不少古文化遗址。
说明西藏地区在七千年至两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据汉文史料记载,古代生息、活动于今州境地区东南部河谷一带。
唐时与吐蕃移民及驻军融合后,成为藏族。
嘉绒地区解放前的'地方土官常说自己的祖先来自西藏,汶川县境内的瓦寺土司、金川县境的绰斯甲土司、雅安地区宝兴县境的穆坪土司等都有渊源于西藏的族谱记载。
杂谷土司、梭摩土司祖先是唐代吐蕃大将悉坦谋。
藏族起源于古羌族。
古时青藏高原上各部落基本上都属于羌族,其中有一支牦牛部从青海进入西藏后,发展壮大,吞并其他部落后建立吐蕃王国。
吐蕃王国强大后,又扩张领土,将青海、川西、甘南等地的大部分羌族部落征服同化,形成今天的藏族。
藏族历史与文化简介

• 15世纪初,宗喀巴倡导宗教改革成功, 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格鲁派。
• 宗喀巴(1357-1419),本名“罗桑扎 巴”,出生于今青海省湟中县。藏语称 湟中一带为“宗喀”,因此他被藏族人 民尊称为宗喀巴。
• 格鲁派,意思是善规(善律)派,这是 从该寺倡导严守戒律而得名的
• 因为宗喀巴原来师承于噶当派,在宗喀 巴创立新教派后,噶当派被合并到他的 教派之中,所以也有人称他所创立的教 派为新噶当派。又因为宗喀巴及其弟子 戴黄色僧帽,所以又有人称他们的教派 为黄帽派或黄教。
有五十种,散处河、湟、江、岷间” • 有人根据此类汉文史料及其其他语言学
和考古学资料,认为“羌人是甘青的土 著民族种族,羌人是藏族的前身,藏族 起源于甘、青”。
藏族的历史与文化
• 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根据考古发掘 材料可知,“早在旧石器时代,西藏就 已经有人类生存” 。
藏族的历史与文化
• 吐蕃先民来自印度说 • 实际是佛教传入吐蕃后,一些佛教徒为
• 5、达赖、班禅活佛系统的建立
• 格鲁派有两大活佛转世系统:达赖喇嘛 和班禅额尔德尼。
• 达赖喇嘛是格鲁派中最大的活佛,被认 为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 观音菩萨,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 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 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观音、文殊、 普贤和地藏菩萨)之一。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 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
族自治县, • 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
• 根据1990人口统计为人。操藏语,属汉 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藏文是参照梵 文某些字体于公元7世纪前期创制的一种 拼音文字,自左向右书写,一直沿用至 今。
藏族的历史与文化
• (二)藏族的族源及历史沿革 • 1、 藏族的族源 • 汉文史籍记载:“吐蕃本西羌属,盖百
藏地文化的知识点

藏地文化的知识点藏地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之一,它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从藏地文化的历史渊源、宗教信仰、艺术表达和民俗传统等方面介绍藏地文化的知识点。
一、历史渊源藏地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当时藏族首领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公主文成公主,从而使佛教传入藏区。
这一事件标志着藏地文化与佛教的深度结合,也为后来的藏传佛教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此后,藏地历经多个朝代的更迭,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
二、宗教信仰藏地文化的核心是藏传佛教,它对藏族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藏传佛教强调修行和慈悲,崇尚智慧和觉悟。
在藏地,寺庙和佛塔遍布山间,僧侣和信徒们虔诚地进行礼佛和念经。
藏传佛教的教义和仪式贯穿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成为他们信仰和精神支柱。
三、艺术表达藏地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而闻名于世。
藏族人民善于雕刻、绘画和刺绣,他们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例如,藏式唐卡是一种以绘画为主的艺术形式,它以鲜艳的色彩和复杂的图案展现佛教故事和神话传说。
此外,藏族人民还擅长制作银饰、木雕和石雕等工艺品,这些艺术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民俗传统藏地文化中的民俗传统丰富多样,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例如,藏族人民喜欢举办各种盛大的节日庆典,如藏历新年(洛桑节)和谢神节等。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进行舞蹈、歌唱和藏戏等表演,同时还会进行祭祀和祈福活动。
此外,藏族人民还保留着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如藏式婚礼和葬礼等,这些习俗体现了他们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和崇尚。
总结:藏地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之一,它源远流长,深深烙印在藏族人民的心中。
历史渊源、宗教信仰、艺术表达和民俗传统等方面都构成了藏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了解和传承藏地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同时也能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藏族历史文化

赤德祖赞提倡佛教及其社会政 治背景
松赞干布去世到噶尔家族覆灭——赞普直接 主政于外,太后主政于内。相权的弱化和外 戚开始参与政治活动 赤德祖赞时代吐蕃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化: 由单相制向众相制过渡 ; 外戚势力明显崛起,重用外戚的倾向明显加 强; 任用吐谷浑小王为朝廷重臣 赤德祖赞时代对大臣的猜忌与防范是相当严 格的
赤松德赞在王子时代受到佛教的濡染; 王室权威遭到削弱的政治背景。 赤松德赞在桂氏与尼雅桑等协助下剪除反 佛大臣玛祥仲巴杰 由禁佛过渡到兴佛,实质上标志着吐蕃 中枢权力已经由于外戚权臣手中崇信转 移到赞普王室手中。
赤松德赞时期的兴佛运动
从寂护入藏传法到佛、本辩论 首次迎请寂护(菩提萨埵)入藏传法的 失败及其原因 寂护与莲花生大师入藏传法 771年佛、本辩论的发生 佛、本辩论可以说是佛教传播开始在文 化观念形态上真正触及本教传统后引发 的一场冲突与较量。
启用僧人担任宰相 “钵阐布同平章事” ——班第勃阑伽云丹和 班第娘·定埃增 《新唐书·吐蕃传》 :“钵阐布者,虏浮屠豫 国事者也” 赤德松赞时代首次任用僧人担任宰相 ,标志 着佛教僧伽体制和吐蕃政制之间的首次结 合——吐蕃政治的佛教化倾向和吐蕃佛教的 政治化倾向
吐蕃后期政治体制的佛教化
赤祖德赞(赤热巴巾)时代从极度崇佛到僧 人全面主政 兴建伍祥贝美扎西根佩寺 扩大译场、统一译例并对此前翻译的经论全 部按印度语统一校改 将“三户养僧制”改作“七户养僧制” 僧相和贵族大臣宰相共同执掌朝政局面的改 变——将小御前会议献给僧人——僧人掌握 吐蕃最高权力中枢 尚论贵族大臣和僧人之间矛盾激化
赤松德赞时期的兴佛运动
桑耶寺的建立与吐蕃僧人的出现 779年桑耶寺的兴建 “中心主殿是一座三层大殿,代表所谓 须弥山,四方有四个殿,代表所谓四大 洲。四方四殿的附近又各有两个小殿, 代表日、月。还有一些其他的建筑,如 杂用房屋和塔等。全部建筑围以圆围墙, 代表铁围山。”
古代藏族文化

古代藏族文化西藏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其中藏族是最主要的民族之一。
藏族历史十分悠久,最早的藏文文献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这也说明了古代藏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本文将从藏族传统服饰、宗教信仰、音乐艺术等方面探讨古代藏族文化。
一、传统的藏族服饰藏族服饰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藏族人的生活和工作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古代,藏族人主要穿着长靴、长裙、披肩等装饰。
其中,老年男性穿着传统的长袍和裤子,女性则穿着由五颜六色的花纹构成的披肩和鞋子,这种披肩称为“单”。
这种传统服饰有利于藏族人在高寒的环境中保暖,也彰显了藏族的民族特色。
在现代,藏族服饰也逐步向时尚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藏族裙子逐渐取消了腰间的带子,变成了绕着腰的宽边;单被改为宽肩带或者由皮革做的背带;披肩成为女性装扮中的重要元素,也可以作为男性外衣的替代品。
同时,一些现代元素如牛仔布、接头衫也渐渐被引入到藏族服饰中,这些变化不但丰富了藏族服饰的多元性,也表现了藏族人民的时代精神和审美观念。
二、宗教信仰那么,藏族人民信仰的主要宗教是什么呢?答案是藏传佛教。
自从唐代时尺贡王请来佛法后,佛教就逐渐成为藏族的主要宗教信仰。
藏传佛教是从印度传入西藏,经过一千余年的历史沉淀洗礼,成为了世界上最具有藏族特色的佛教宗派。
藏传佛教的核心思想是修行、布施、智慧,是从后魏时期华严宗朝散关入中华,自唐代起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藏传佛教曾经被压制过,但是在民国时期被官方部门认可并提供金钱资助后,藏传佛教在西藏盛行起来。
现在,世界上许多藏传佛教活动,包括寺庙、僧侣日常行为等,仍然充满着浓郁的藏族文化特色和宗教热情。
三、音乐艺术藏族音乐艺术可以追溯到古代。
藏族音乐采用十二平均律和自然调、半音阶、琶音和调式措辞,以及活力充沛的唱诵风格,在独特的音乐语言和表达水平上有独特的价值。
藏族音乐通常是通过管乐、弦乐、打击乐器来演奏。
其中管乐器主要有域卡、笛子、唢呐等;弦乐器有拉卜吉、品吉琴、拉达等;打击乐器有经拄、铙钹等。
藏族的历史

藏族的历史藏族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部落。
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生息繁衍了。
据汉文史籍记载,藏族属于两汉时西羌人的一支。
藏族的先民们像许多经历石器时代的先民一样,他们先经过群居采集、狩猎生活阶段,逐步学会了饲养和农耕。
雅鲁藏布江南岸雅隆地区的藏族先民后来又分成六部,即六牦牛部诸部落。
公元6世纪,雅隆部落首领做了部落联盟的领袖,号称王(藏语音“赞普”)。
此时已进入奴隶制社会。
据藏文史籍记载,吐蕃王室的始祖崛起于 ... 山南地区的雅隆河谷,为“六牦牛”部的首领,在松赞干布以前已传20余世。
当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从最初几代首领的母子连名中,还可以看到曾经历母系氏族阶段的痕迹。
公元6世纪,山南号称“悉补野”部的首领与邻部结成联盟并尊为盟主。
当时, ... 境内另外还有“羊同”、“澎波”、“苏毗”、“工布”等10余族部,均已进入奴隶制社会。
雅隆部落首领成为部落联盟领袖,号称“赞普”(王),建成自称为“博”的奴隶制王朝。
公元7世纪初,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唐朝(618-907年)建立起强大的统一政权,结束了中原地区300多年的混乱分裂局面。
与此同时,藏族的民族英雄松赞干布兼并10余个部落和部族,统一青藏高原,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定都逻娑(一写逻些,即今 ... )。
松赞干布在位期间,锐意修好唐廷,吸取唐朝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政治文化成果。
于公元641年迎娶了唐太宗的宗女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还从唐朝引入造酒、碾磨、纸墨等生产技术,遣贵族子弟到长安(今西安)学习诗书,聘汉族文人入蕃代典表疏,与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保持了友好关系。
唐高宗封松赞干布为“附马都尉”、“西海郡王”,后又晋封为“宾王”。
松赞干布奠定了吐蕃与唐朝200余年频繁往来的“甥舅亲谊”。
公元710年,唐金城公主携带绣花锦缎数万匹,工技书箱多种和一应使用器物入蕃,嫁吐蕃王赤德祖赞。
金城公主入蕃后曾资助于田(今新疆境内)等地佛教僧人入蕃建寺译经,并向唐朝求得《毛诗》、《礼记》、《左传》、《文选》等典籍。
西藏文化知识、

西藏文化知识、西藏,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
西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受到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民族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从西藏的历史、宗教、文学艺术和传统节日等方面介绍西藏文化的相关知识。
西藏历史悠久,早在公元7世纪初,藏族首领宋赞干布和尧舜福临在拉萨建立了最早的统一君主制国家。
在汉唐时期,与中原地区交往频繁,文化交流也较为活跃。
而自12世纪以后,随着喇嘛教的兴起和宗教信仰的深入,西藏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受到了宗教的极大影响。
宗教是西藏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喇嘛教在西藏占据主导地位。
喇嘛教将许多佛教思想与西藏本土的神话、传说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西藏独特的宗教信仰体系。
拉萨布达拉宫是喇嘛教最重要的寺庙之一,也是西藏文化的象征之一。
每年,成千上万的信徒和游客都会来到布达拉宫朝拜和游览,感受喇嘛教的神秘氛围。
西藏的文学艺术非常丰富多样,佛经、史书、唐卡画等都是西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经是藏族人民重要的阅读和研究对象,经书一般都用金粉绘字,被藏族人民视为神圣之物。
唐卡画是西藏独有的绘画形式,通常是绘制在布上,用以表达佛法和宗教故事。
此外,舞蹈、歌曲和民间乐器等也是西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展示了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情感。
西藏的传统节日也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历年初一,藏族人民会庆祝藏历新年,这是西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在家中摆设供品,进行祭祀和互赠礼物。
另外,阳历年的藏历六月初五,西藏的诞辰日,也是西藏各地民族的重要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组织盛大的庆祝活动,舞蹈、歌曲和田径比赛等都会举行。
综上所述,西藏文化是一门庞大而丰富的学问,它融汇了西藏特有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民族传统等多种因素。
西藏的历史、宗教、文学艺术和传统节日等方面的特点,都反映出西藏独特而神秘的文化魅力。
虽然无法在此篇文章中提供更多详细信息,但希望可以激发读者对西藏文化的兴趣,进一步了解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