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藏族文化发展史

藏族文化发展史
藏族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十一世纪左右。
以前,藏族人们生活在雅鲁藏布江上游的地方,过着半游牧、半农耕的生活。
他们信仰图腾,崇拜自然力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藏族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文化风貌。
在七世纪初期,佛教传入藏区,逐渐融合了藏族传统信仰,形成了藏传佛教。
这一宗教文化在藏族人民中传承至今,成为了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唐朝时期,藏族和汉族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藏文语言逐渐规范化并取代先前使用的图腾文字。
同时,文学、艺术等文化领域也得到了发展。
在明清时期,随着西藏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藏族文化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其中,扎什伦布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及神秘莫测的唐卡画等艺术形式成为了藏族文化的重要代表。
近现代以来,藏族文化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国家对藏区进行大力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同时,藏族文化也得到了全面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中国多元文化体系中一条独特的文化之路。
西藏的神秘文化野史

西藏的神秘文化野史西藏地处中国西南边境,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文化传统和世界著名的藏传佛教而闻名于世。
神秘的西藏一直吸引着广大游客和学者的关注,其中蕴含着许多令人着迷的文化奥秘和野史。
本文将揭示西藏神秘的文化野史,带领读者一探这片神秘土地的迷人魅力。
一、西藏的历史源流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印度、尼泊尔、中国和中亚等地区的影响。
早在公元7世纪,尺尊佛教传入西藏,为西藏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西藏也发展出了独特的藏族文化,包括语言、服饰、建筑、绘画以及音乐等方面。
二、西藏的宗教文化西藏以藏传佛教而闻名于世,它是佛教最后一个发展出的宗派。
藏传佛教与西藏的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联系紧密,对西藏的社会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寺庙在西藏是非常重要的宗教场所,那里供奉着许多佛像和经文,吸引着信徒和游客前来参拜。
藏传佛教还有着独特的壁画艺术和唐卡绘画,这些作品以其精美绝伦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三、西藏的建筑文化西藏的建筑文化以其独特的藏式建筑风格而著名。
藏式建筑以寺庙为代表,它们常被修建在山脚或山顶,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这些寺庙都是用石头和木材建造而成,外观华丽瑰丽,内部装饰着彩绘、佛像和经文。
此外,藏式建筑还包括著名的布达拉宫和扎什伦布寺等,这些建筑都有着深厚的宗教和历史意义。
四、西藏的文化节日西藏有许多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彰显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生活方式。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藏历年,这是个庆祝新年到来的盛大节日。
在藏历年期间,人们穿上传统服装,举行庄重的祭祀仪式,同时也举办各种文艺表演和体育竞技活动。
此外,雪顿节、朵玛节等也是西藏重要的传统节日,它们都充满了浓厚的宗教和文化氛围。
五、西藏的自然景观西藏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而著称于世。
境内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同时还有许多高原湖泊和草原。
这些自然景观吸引着大量的自然爱好者和旅游者,同时也在藏族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许多藏族人民依靠牧业和渔业为生,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
西藏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西藏的历史与文化传承西藏,一座神秘的高原,屹立于中国的西南边陲。
西藏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神秘而又美丽的地方,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宏伟的自然风光, 更能够深入体验到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本文将从历史和文化方面探讨西藏的特色和传承。
西藏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 西藏曾经是多个政权的统治地区,其中包括达赖喇嘛集团领导的藏南地区,宋元明清统治下的西藏中部和北部,Xi征服的西蔡、阿里地区等。
西藏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便是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进行解放和改革。
这一历史事件改变了西藏的政治和社会面貌,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西藏这样一个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地方, 民族文化得到了特别的保护和传承。
西藏民族具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在这里,游牧民族、农耕民族和商贸民族相互交织。
在不同的民族分享着丰富而又多彩的文化,生生不息地传承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血脉。
传统西藏文化的核心是宗教文化和艺术文化。
佛教文化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融汇了印度、尼泊尔和西藏本地传统,打造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瑰宝。
佛教艺术与唐卡艺术是西藏文化的代表,被誉为佛教文化的杰作。
唐卡是一种传统的宗教画,是西藏佛教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唐卡画分宗教类和世俗类两种,具有深刻的宗教思想和艺术价值。
唐卡画的画种繁多,画风独特,色彩鲜艳,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是西藏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西藏的传统文化也体现在民俗文化方面,如藏式服饰、藏医药、木质建筑和文化节日等。
藏式服饰反映了藏族人民的文化传统,其特点是山岩、华彩、多层华服和朴素,是一种充满艺术和民族特色的衣着。
藏医药是西藏的传统医学,它以中医药为基础,结合了藏族独特的医疗传统和独特的自然环境。
西藏的建筑文化主要是木质建筑,它们采用木结构和传统工艺,是西藏建筑文化最明显特征的代表之一。
此外,西藏还拥有许多传统文化节日,如阳历和农历新年,藏传佛教的诞辰日、示寂日等。
藏族历史文化与独特习俗

藏族历史文化与独特习俗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习俗。
藏族历史文化与独特习俗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涵盖了宗教、语言、艺术、建筑等方面。
本文将从藏族历史传承、宗教信仰、语言文字、传统服饰、建筑艺术等方面来介绍藏族的历史文化和特色习俗。
一、藏族历史传承藏族历史悠久,世代相传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民族传统。
藏族历史传承通过口头传统、宗教经典和文献记载等形式,保留了许多关于先祖、英雄和部落的传说和神话。
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藏族的历史发展,也蕴含着他们的信仰和价值观。
藏族历史的传承方式不仅仅是文字记录,更多的是通过口述和表演的方式传承下来,这使得藏族历史变得更加生动且富有情感。
二、宗教信仰藏族的文化与宗教密不可分,佛教在藏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自从公元7世纪,佛教传入西藏后,成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人民对佛教的信仰和崇敬体现在他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家庭到社区,从农田到寺庙,佛教的影响随处可见。
藏族传统佛教的信仰仪式包括朝拜佛像、念经、转经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人们在生活中保持平静与安宁,也是他们向神明表达敬意和祈愿的方式。
三、语言文字藏族有独特的藏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藏语是藏族人民的日常交流工具,也是他们文化和文学创作的表达方式。
表音的藏文采用了独特的字母形式,每个字母都有特定的意义和发音,相当于汉字的拼音字母。
藏语在藏民族的教育、文化传承、艺术创作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藏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的象征之一。
四、传统服饰藏族的传统服饰与他们的宗教信仰紧密相连,反映了他们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地位。
藏族男性常穿着藏袍,裙子腰间用腰带束起,并佩戴银饰、独特的帽子等。
而藏族女性的传统服饰则以色彩鲜艳、图案精美为特点,许多服饰还镶嵌着珠宝、红宝石等饰品。
这些传统服饰不仅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具有装饰和辨别社会地位的作用。
五、建筑艺术藏族的建筑艺术以藏式建筑为代表,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表达了他们对自然和宇宙的理解。
西藏历史文化简介

西藏历史文化简介
西藏历史文化悠久,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藏原始社会时期,很少留下历史文化遗存。
公元前7世纪,唐朝派遣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入唐朝,取得了中央政府的承认。
吐蕃文明也开始发展,此时期形成了独特的吐蕃文化,融合了中印两国文化。
公元9世纪,吐蕃王朝灭亡,藏传佛教兴起,成为西藏文化的主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藏文化逐渐形成了各个时期的特点和风格。
10世纪,藏文学成熟起来,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以唐卡画、经书装裱、佛教音乐、舞蹈表演、戏曲等最为突出。
13世纪以后,西藏各族间的文化交流加强,进一步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近代以来,西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也不断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西藏的建筑文化也很独特,寺庙、宫殿、城堡等古迹和藏式建筑物在藏区广泛存在。
它们形体优美,色彩绚烂,造型独特,体现了藏族艺术文化特色。
此外,西藏的服饰文化也非常精彩,藏式服饰简洁大方,质地坚韧,色彩清新,富有民族特色。
总之,西藏历史文化瑰宝众多,涵盖面广,影响深远,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藏南地区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藏南地区的历史与文化传承藏南地区是西藏自治区最南部的地区,它包括了拉萨市境内的日喀则地区、山南地区、林芝地区以及昌都地区的一部分。
藏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藏族人民的聚居地,是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藏传佛教文化的中心地带。
在藏南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这些历史和文化是藏族人民的骄傲与自豪,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藏南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9年左右,当时藏南地区曾经是羌族的居住区。
在7世纪初,藏南地区由赫赤部族和裤那部族共同掌控。
直到7世纪中叶,王舒赞布创建了唐王朝时期的吐蕃王国,藏南地区才被吐蕃王国的政权所统一。
吐蕃时期,藏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如世界闻名的布达拉宫、扎什伦布寺等著名的文化遗址就是在这个时期建立的。
到了13世纪,藏南地区出现了著名的“藏南建政时期”,拉玛六世当政时期,西藏又恢复了中央集权制度。
同初唐时期一样,当时的拉玛六世将藏南地区的各个部落和领主们都统一起来,并创立了一个集军事和经济于一体的管理机构,成为藏南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
此后,随着藏传佛教文化的发展,藏南地区成为了藏传佛教的重要中心。
它的壮美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祥和的禅修环境,吸引着无数的信徒和青年学子前来寻求精神内心的净化和寻找自我。
藏南地区传承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藏南地区的村落、田园、建筑、文物等古老的物质文化,都是蕴含着藏南地区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林芝地区的藏式建筑。
林芝地区的藏式建筑在外观和内部装饰上都蕴含着非常深刻的文化内涵,极富观赏价值。
而在山南地区,有着30多座藏式建筑内的书法艺术精品,为藏南地区的文学艺术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印迹,而茶马古道、拉萨河谷和尼木河谷等文化遗产,都是藏南地区独有的文化精神之一。
除了物质文化,藏南地区还有着非常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藏族的舞蹈、音乐、民间传说、传统医学等等。
藏族舞蹈的动作独具匠心,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同时,藏南地区的音乐也是一大特色,Juglug音乐、六声音调、Weban等,都是藏族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
西藏历史文化的演变与发展

西藏历史文化的演变与发展西藏,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
在这片神奇的高原上,有着悠远的历史、瑰丽的自然景观、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丰富的藏传佛教文化。
在西藏,历史和文化的演变与发展是十分复杂和精彩的。
一、西藏历史的演变西藏历史的演变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时期,这时候的西藏主要是由各个地方的部落、国家组成,包括羌、氐、秦、楚、汉、夏、隆、古羌、乌孜别克、唐古特、兰州等地区。
直到公元七世纪,西藏政治统一后,出现了大唐和西藏王朝的对抗。
而在公元十三世纪的元朝时期,西藏成为了元朝的一个属地,被称为“吐蕃行中书省”,到了明朝时期,西藏成为明朝的一个藩属地。
而在明朝灭亡之后,西藏又渐渐恢复了政治统一,出现了“西藏白玉藏”和“西藏红玉藏”两种不同的政治体系。
整个西藏历史演变有着从地方政治一体化,经过中央的统治,之后又分化成为白、红玉藏两个不同政治体系,再到现在的自治区制度的建立,所经历的演变是趋于一体,分化,再回归一体的发展过程。
二、西藏文化的演变与发展西藏文化的演变与发展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唐朝时期,佛教传入藏区,对西藏文化的影响深远。
之后到元代建立的类似宗教控制的“强王制”时期,中央政权对西藏佛教的影响日益加深,成为西藏文化深厚的基础和方向。
西藏的文化当然不仅仅是宗教文化,更多的还有语言、音乐、服饰、建筑、书法、绘画等方面的文化艺术。
西藏的民族服饰美丽多姿,用红、黄、蓝、绿等颜色鲜明而又大胆的搭配,表达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西藏也是藏族文化艺术的重要基地,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在藏族文化艺术中,有木雕、唐卡、青海琴艺、拉萨唱调、降妆、酬礼、斗山等文化艺术。
三、西藏文化的现状随着西藏的开放和发展,西藏的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从新建的现代化建筑物,到藏传佛教的现代化呈现,再到传统的藏族文化艺术的保存和展示,这些都是藏区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尤其是近年来,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不断增多,中外合作项目不断涌现。
西藏的历史与文化遗产

西藏的历史与文化遗产西藏是中国的西南边疆地区,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文化遗产的地方。
作为我国的一个自治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文化。
在古代,这里居住着许多独特的族群,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藏族。
据历史记载,早在公元前七世纪,藏族人就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成为一支自给自足的农耕民族。
同时,这里也是佛教的圣地之一。
随着佛教的传播,这里的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许多人的想象中,西藏是一个神秘、遥远、在高山之巅的地方。
实际上,在这里的文化遗产中,有许多都是值得我们探索和了解的。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布达拉宫——西藏最重要的宫殿式建筑,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古代宏伟建筑,是人类建筑史上的杰作之一。
这座宫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初大唐玄奘入蕃,西藏获得唐朝赐归之时,一座小型瓦房就被建在了原来的地基上,被称为“八廓街”。
布达拉宫由红白两座宫殿组成,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文化、信仰和政治权利。
红宫作为宗教与文化中心,是佛教乃至藏传佛教的圣地,被誉为“西藏之心”,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博物馆以及金光璀璨的佛殿宝座,保存着珍贵的文化、历史、艺术藏品。
而白宫则代表了政治权利,曾经是世界上最高度的官邸,见证了西藏历史上的每一个阶段。
除了布达拉宫,西藏还有很多其他的文化遗产,如扎什伦布寺、大昭寺、格鲁派兰州大昭寺、索南扎巴文化遗址等等。
这些遗存代表者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事件、不同的文化。
在这里,我们可以学习到丰富多样的文化与历史,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独特的地方。
不仅如此,在西藏的音乐、舞蹈、文学等文化艺术领域,也有着许多颇有特色的作品。
象笛、马头琴、竹笛等乐器,以其神秘而悠扬的音乐传承至今;藏戏、华族、萨迦舞等传统舞蹈,以其优美而神秘的舞蹈表达了藏族文化的多彩与多姿;格萨尔王传说、《百万雄师》等文艺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与喜爱。
总之,西藏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与文化遗产的地方,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也能够了解到其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内容摘要:在人类文化发展的悠久历史中,青藏高原成为人类发祥地之一,而藏族则是青藏高原的最先开拓者。
由此可知藏族是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同时也是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历史民族。
然而,在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日益深入的今天,如何认识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问题表现的突出起来。
任何地域、任何民族在走向现代化进程中,都要回答和解决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即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关系问题。
任何的地域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具有传承性,文化现代化也是文化传统变革和发展的历史必然。
继承传统文化,推进现代文化,是西藏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现实命题。
毫无疑问,如何继承传统文化以有力地推进现代化,是摆在每一位关心、热爱、建设西藏的志士仁人面前的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紧迫问题,要回避是不可能的。
通过对西藏传统文化的了解及改进,推进西藏文化的发展,即现代化,让西藏文化更具魅力,永久传承。
关键字:西藏传统文化形成和结构传承与发展现代化建设正文:一.西藏传统文化的形成西藏传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历史证明,早在5—3万年前,西藏高原已经有土著人活动,他们创造了西藏高原原始土著文化,这就是西藏文化的黎明期。
大约距今5—4千年前,西藏文化进入新石器时代,70年代以来,相继发现卡若文化、曲贡文化和藏北细石器文化,这三种文化共同构成了西藏高原原始文化三元格局,奠定了以后西藏文明基本格局的雏形。
西藏新石器文化时期是西藏文化的奠基期。
约在公元前千年,西藏进入金属时代,此时部落林立,战争连绵,所谓“小邦时代”。
约在公元前4世纪,象雄部落联盟形成,象雄文明最早发达起来,突出标志就是本教兴起。
继而,以牧为主的藏北高原的苏毗部落联盟产生。
分布在山南的雅隆河流域的雅隆部落联盟崛起,到松赞干布时,终于完成了西藏高原的统一大业,建立了吐蕃王朝。
及至9世纪,西藏文化大规模地、全方位地东向发展,加速度地与中原文化互通融合。
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崩溃。
自此直到13世纪近400年间,西藏处在从奴隶制向封建农奴制的过渡时期,是西藏古文化第二次转型期。
这一时期,西藏陷入地方财政权割据和分裂状态,战争连绵,社会发展缓慢。
但在文化史上却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西藏文化与宋、辽、金、夏等五朝的各方面联系加强,另一个即是藏传佛教在文化撞击和抉择中逐步形成,并逐渐成为在西藏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体系,影响深远。
经过近400年的社会大动荡,文化大震荡,到了13世纪,西藏完成了向封建农奴制的历史过渡,不仅结束了西藏高原纷争割据的局面,而且完成了西藏文化东向发展并最终走向中华文化统一的历史征程,西藏成为元朝中央管辖的一个特别行政区。
自13世纪到15世纪,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与内地实现统一,继而有宗喀巴实行宗教改革。
从此,西藏传统文化进入完形期。
西藏文化,以其宗教文化为先导,以前有为有的强势向周边民族区域、向中原挺进,加速推进了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元整一和发展。
20世纪中叶,以中国革命胜利为标志,东方文化跨入新纪元。
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51年西藏开始民主改革。
从此西藏文化也跨入了新纪元。
西藏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从原始文化向奴隶制转型;从奴隶制文化向封建农奴制转型。
每次转型都伴随出现剧烈的社会震荡,同时也带来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从上世纪中叶开始,西藏文化又进入了和正在经历着西藏历史上第三次文化转型期,这次转型是空前深刻和伟大的历史转变,必将使西藏文化进入更新更美的辉煌时代。
二.西藏传统文化精神所谓的文化精神,是指体现在文化系统结构中的本质、核心、价值体系和心理呈现。
宏观西藏传统文化,其文化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主体性精神文化主体,是指具有民族心理并能动地使用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把握和创造传统的思想者、活动者和行为者。
西藏传统文化是由以藏族为主体的西藏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西藏各民族在创造高原文化的过程中,其文化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事求是的实践精神。
唯此,方使西藏文化始终保持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色。
而西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正是以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融汇于中华文化绚烂丰富的滚滚大潮之中。
二是自主抉择的主动精神。
历史上,西藏文化一直是在周边多民族文化的撞击中向前推进的,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挑战。
但是西藏文化一面敢于直面迎接外来文化的挑战,敢于吸纳、引进、融合外来文化,另一方面是主动、积极的选择、影响、消解和改造外来文化,促进本我文化的发展。
(二)创造性精神创造性精神是指传统文化主体具有不断改造、超越旧的传统,不断创造、产出新的文化的精神。
西藏以藏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是伟大的具有创造性智慧的民族,就是指的文化的创造性精神。
雪域高原的风貌、线条和色彩,培养了藏族人民特殊的情感倾向,并且成为藏族人民的性格特征,他们豪爽、勇敢、粗狂而又热情。
在藏族文明史上,有许多世界之最的奇迹,如在工艺和艺术领域中,像布达拉宫,集中了古代多学科先进技艺之大成:铸造了世界上最高的铜像—札什伦布寺内强巴佛像;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单幅布画,面积达2500平方米;在文学领域有世界最长的史诗—《格萨尔》等等,不一而足。
从中,不难感受到藏族人民博大的文化胸襟和对崇高与伟大的追求。
(三)奋进性精神众所周知,西藏高原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寒大陆,有“地球第三极”、“世界屋脊”之称。
那里地势高峻、气候恶劣、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其自然和地理环境大不如周边地区。
但是,伟大的西藏各族人民在与自然的搏斗中一以贯之地表现出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品质,他们从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出发,创造了极具特色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西藏各族人民的奋进精神,直接培育了新的精神传统。
西藏和平解放后,在西藏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领域出现了一种“老西藏精神”,这种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这也是对西藏奋进性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三.西藏文化的发展——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西藏,是历史的要求,是西藏各族人民的要求,是西藏文化继续向前开拓、进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建设现代化的文化,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第一,正确认识西藏传统文化是西藏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基础,也是决不可忽视的区情。
现代化作为一种新的全面的社会文明和进步,是一场极其深刻的巨大的文化变革,因而决不是对传统文化的自然延续和文化量的递增;但是,也绝不是割断历史、尽弃传统、重新起步。
现代化建设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全面改革和创造。
西藏现代化建设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而西藏传统文化是既定的历史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历史个性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能须臾忽视的历史条件。
西藏现代化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
因而,西藏现代化建设必须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格局中,坚持从区情出发,争取西藏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西藏传统文化也是西藏区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历史文化“参数”。
尊重、重视和研究西藏文化是十分有意义的。
第二,正确估价西藏传统文化,是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目标一致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种重要社会机制和一种重要的力量源泉。
西藏地方历史上也出现过分裂割据的状况,但统一是长久的必然的结果,其原因是以共同的传统文化为统一的基础。
再者,随着吐蕃文化东向发展,终于在十三世纪使西藏正式归于中国的版图,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后,虽有外国侵略势力的图谋和内部分裂势力的破坏,但始终不能将西藏从祖国大家庭中分割出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着共同的中华传统文化基础。
第三,正确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在西藏现代化建设中发扬光大,为西藏现代化建设服务。
我们既要坚决反对对传统文化给予全盘否定的思想,也坚决反对对传统文化成分良莠不齐的复古主义和守旧行为。
现代化建设必然会带来文化转型,带来新的文化冲击。
一些人缺乏对文化转型和新的文化冲击的思想准备和心理适应,因而产生一种今不如昔的怀旧心态,这对现代化建设是不利的。
至于达赖喇嘛,眼睁睁地看着西藏正在迈向现代化的康庄大道,却提出“恢复西藏固有的传统文化、宗教和道德”,这是别有用心。
第四,在坚持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的同时,坚持改革和创新。
在某种意义上说,改革和创新才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继承和发扬光大,才能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才能重建新文化,推进现代化。
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要抛弃,这是既定无疑的,;对其精华部分也不是简单的照端照用,而是在新形势下,根据时代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造,并且要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坚持在改造、创新中继承,在继承中创造、发展。
主体性精神、奋进性精神和创造性精神都是西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西藏各族人民一向善于在改造传统文化中,不断前进,创造出新文化。
第五,坚持改革开放。
现在人类文化史已进入到信息时代和宇航时代,地球在缩小,人际关系更亲密,民族孤立主义和文化隔离主义已成为永远的不可能。
改革是历史的大潮,开放也是历史的大潮。
为了西藏现代化建设,必须改革不合时宜的传统文化成分,即使这些文化成分在历史上曾是积极的和有价值的。
同样,为了西藏现代化建设,必须建设现代化。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文化积累的继续和开拓,是人类历史上文明演化的进步和发展,不论是物质文化和文明,还是精神文化和文明,都是如此。
传统文化传承至今,有着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然而,对于日新月异的各种变化,民族走现代化这条路就成为了共同的要求。
唯有使文化现代化,才是使西藏文化得以永恒存续的动力。
传承和发展西藏传统的文化,不仅是每个藏族人民的渴求,更是每个热爱西藏文化的志士的心愿。
大家协力共同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建设,使得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为民族带来光彩,同时也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使其符合现代发展,让更多的人为其风采而沉醉和热爱。
参考文献:石硕.《西藏文明东向发展史》黎宗华.关于藏族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J] .青海民族研究, 1996, 3.于乃昌.西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J] .中国藏学,1999, 3; 89-103.单霁翔.让西藏文化遗产永久传承[J].求是,2011,9;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