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钴鉧潭西小丘记》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钴鉧潭西小丘记》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钴鉧潭西小丘记》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钴鉧潭西小丘记》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予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澧、镐、鄠、杜⑤,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价四百,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选自《永州八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pí):棕熊。

⑤澧(fēng)、镐(hào)、鄠(hù)、杜:均为古地名,其中澧、镐分别为周文王、周武王建都处。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而②烈火而焚之烈火③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虽④农夫渔父过而陋之陋11. 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描写丘石的语句并在下面翻译出来。

(2分)12.下面写坐潭上和卧丘上观感的`文字,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①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②枕席而卧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13. 结合《小石潭记》的写作背景,谈谈本文写弃地小丘的际遇,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完整版)《答谢中书书》《钴鉧潭西小丘记》中考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答谢中书书》《钴鉧潭西小丘记》中考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答谢中书书》《钴鉧潭西小丘记》中考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16分)(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pí):棕熊。

5。

解释加点词.(4分)(1)五色交辉() (2)四时俱备()(3)与其奇者() (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6。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分)(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3分)7。

回答问题.(6分)①《答谢中书书》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钴鉧潭西小丘记》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2分)②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4分)答案:(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16分)5.(4分)(1)交相辉映(2)四季 (3)参与,这里指欣赏(4)向西北,朝西北6.(6分)(1)(3分)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

(2)(3分)鱼梁的上面有个小山丘,生长着竹子树木。

7。

(6分)(1)异奇状(2)甲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秀美、富有生机的山川图;乙文“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把向下的岩石比作牛马饮于溪,生动形象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

柳宗元《石渠记》《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柳宗元《石渠记》《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柳宗元《石渠记》《小石潭记》阅读答案柳宗元《石渠记》《小石潭记》阅读答案【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掊足,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注释】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

②箭:小竹。

③庥(xiū),树荫。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3分)(1)民桥其上()(2)逾石而往有石泓()(3)卷石底以出()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译文:11.阅读【乙】文,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

(3分)答:12.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分)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3分)参考答案9.(3分)(1)搭桥,架桥;(2)越过,经过;(3)弯曲,翻卷。

10.(2分)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

11.(3分)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1分)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1分)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1分)12.(2分)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

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

13.(3分)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始得西山宴游记》《钻鋸潭西小丘记》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19题(1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甲文)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 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Z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茯,穷山Z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Z土壤,皆在衽席Z下。

其高下之势,呀然洼然,若腔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Z特立,不与培壤为类。

悠悠乎与澈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一一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乙文)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钻鉗潭。

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煞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FI:“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H:“止四百。

”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Z高,云Z浮,溪Z流,鸟兽Z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Z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潘潘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洼、镐、鄂、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钴鉧潭记》的阅读答案

《钴鉧潭记》的阅读答案

《钴鉧潭记》的阅读答案
『原文』
钴鉧潭记
钴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参考答案:
1.(1)侵蚀(2)多次,屡次(3)割草这里指开荒(4)辽远,这里指气清
2.(1)指钴鉧潭(2)指冉水(3)那个农民,指住在这里的人(4)指泉水
3.A,“屈”同“曲”
4.(1)冉水的上游和下游流势峻急,冲击得更猛烈(2)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聚居的地方而忘记故乡呢?不就是这样优美的钴鉧潭吗?
5.潭的本身,潭源;清幽,清秀;凄苦,困苦。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12篇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12篇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12篇《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1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日奉壹。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水尤清冽冽:___________________(2)影布石上布:___________________(3)隶而从者隶:___________________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心乐之马之千里者B、不可知其源其如土石何C、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D、乃记之而去乃石性坚重19、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1分)其岸势犬牙差互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项是(3分)()A、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

B、文中的“心乐之”之“乐”表现了作者听到悦耳水声之后的欣喜之情;“似与游者相乐”之“乐”则写出了作者与游人同乐的轻松与快慰之情。

C、本文运用了点面结合和动静互衬的表现手法:“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影布石上”是静,“往来翕忽”是动。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氛围以及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篇一」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题。

(12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2分)① 以其境过清()② 不可名状()【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小题3】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甲文:乙文:【小题4】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2分)答案【小题1】① 因为② 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小题2】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小题3】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小题4】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以是重点的虚词,意义很多。

此句中应译为因为。

名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小石潭记》阅读真题与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真题与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真题与答案一、阅读《小石谭记》后答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悄怆幽邃 ( ) (2)斗折蛇行( )(3)乃记之而去 ( ) (4)潭中鱼可百许头 ( )(5)以其境过清 ( ) (6)不可名状 ( )(7)伐竹取道( ) (8)佁然不动(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

(14分)(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C. 以其境过清不能以游堕事D. 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全石以为底B.卷石底以出C.属予作文以记之D.不以物喜5、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B.下见小潭,水尤清洌:下去见到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C.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①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②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①突怒偃蹇:形容山石奇崛之状。

②嵚然:山石高峻的样子。

8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沿着
B.殆.不可数大概
C.货.而不售卖,出售
D.以效.兹丘之下效法
88.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以.兹丘之胜《诗》可以.兴
B.即更.取器用洗盏更.酌
C.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贺兹丘之遭也师者,所以
D.是其.果有遭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明写的是小丘的遭遇,实际上暗含着作者自身的遭遇。

B.到小丘后,“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这番去除务尽的行动,是对自然界秽草恶木的憎恶,又传达出作者对社会邪恶势力的深恶痛绝,声东击西,指桑骂槐而已。

C.“果有遭”一是说小丘被“我”喜而得之,是它有了好的际遇,得到了赏识,二是说自己的遭遇同小丘一样,得到了朝廷的赏识。

D.“争为奇状者”的“争”字突出了山石不甘心被埋在泥土中、顽强地抗争逆境的品格:不甘心被埋在泥土中,也可看作是作者自身品格的写照。

90.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2)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答案】
87.D
88.C
89.C
90.(1)小丘很小,不到一亩,(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可以把它装到笼子里占有它。

(2)然而秦国凭借狭小的地盘,发展(达)到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势,统治八州,使本来跟自己地位相同的各国诸候都来朝见,已有一百多年了。

(3)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就越急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