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2.三亚落日(含反思)·苏教版(2020)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三亚落日》教学反思精编版

2020年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三亚落日》教学反思精编版《三亚落日》教学反思《三亚落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短文。
作者运用活泼、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当我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就被三亚落日的“美”深深地陶醉了。
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这样的一篇美文,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三亚落日的那份独特的如诗如画的美,是我教学的重点。
首先,创设情境欣赏美。
三亚对于学生来说,一切显得陌生而遥远。
它的天空蓝得如何独特,海鸥如何的白,沙滩又是怎样的细软,学生都没有真切的感受。
光凭语言描述,学生是感受不到的。
因此,课前我利用在网上搜集的三亚风光图片,充分地向学生展示三亚独特的风光,把学生引领进辽阔、纯净、如仙境般的天地。
情境的创设,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其次,品词读句体验美。
语文学习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离不开对词句的品味、推敲。
特别对遣词造句的精深微妙之处,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点拨。
有了课前对三亚风光的初步认识,学生对课文词句的品味、推敲就容易多了。
第一段的学习我采用通读全文后找中心句的方法,讲学生引入学习活动中,通过对“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儿也不……逊色”等词语的朗读、理解,激发学生的神往之情。
通过“在三亚看落日如何有诗意?”过渡到第二段的教学。
第二段虽不是文章的重点段落,但学好它对于理解文章中心是十分有利的,正是因为三亚的景象样样都美所以在这个美丽的地方看落日也会别有一番情调的。
在学第二段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三亚的美,我也用美丽的语言引导着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去读,边读边说,三亚美在哪儿?有人说:三亚仿佛就是个蓝色的世界。
有蓝的天,有蓝的海,就连那白鸥的翅尖也让人担心会被海水蘸蓝了。
又有人说:我从小就喜欢海,三亚那玉屑银末般的细沙,傍晚人们来这里,踩上去一定会减轻一天的疲劳。
还有人说:椰子汁我喝过,但没有看过椰子长什么样,真想去看看啊!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孩子们对三亚的喜欢。
6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3.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第1单元2-三亚落日《三亚落日》说课稿

《三亚落日》说课稿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3.朗读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三亚落日的漂亮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说重点进行朗诵、背诵的练习,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品味中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
说难点在对课文诗一般语言的朗读中品味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来体会课文的意境、作者的情感。
说教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达成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不同水平的发展,本节课教学,我根据课文的特点,主要采用“朗读指导法”、“情感感悟法”。
说学法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在“读”“画”“悟”进行学法指导,加上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三亚的有关图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
作业设计1.你最喜欢哪些描写落日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再抄下来。
2.背诵课文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我力求体现以下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感悟文章的美言美景,在理解和体验文本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唤起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根据这些理念,我设计本节课的基本教学流程为:1.默读课文,感受日落画面。
在活泼轻快的音乐声中默读课文,看看日落的过程由哪几幅画面组成?估计学生能够找出日落的三个过程: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像一个动作优雅的跳水员。
2.组织交流,指导朗读。
通过“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描写?”组织学生交流。
结合交流,媒体出示相应的画面,再指导学生读出喜爱之情。
3.品味语句,想像体悟。
主要抓住太阳的变化、海水的变化来帮助学生理解日落的三个过程: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像一个动作优雅的跳水员。
如第3自然段的学习,我是这样进行的:先理解第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学生不难回答“像孩童”。
再进行研读:哪些地方写出了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估计学生很快就会抓住“红扑扑、抖落、溅出”这些词语体会到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
苏教版六年级的下册《三亚落日》语文教案.doc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三亚落日》语文教案一、教材解读:这是一篇写景短文,作者用活泼、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有 5 个自然段,文章层次清楚,词汇丰富,语言清新,可以将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教学的重点。
文章开篇点题,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
正当人们急于欣赏三亚落日时,文章却宕开一笔,先写三亚的海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作者从天写到海,既描绘了三亚海的特征,有为下文写落日提供了环境和背景。
接下来的3、4 小节,写三亚的落日,太阳落下的过程,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收敛光芒慢慢下沉顽皮地蹦跳悄然无声地入水。
文章的最后写了作者对三亚落日的赞叹,也呼应了前文。
浓墨重彩的描绘,鲜活的比拟是本文的写作特色,而如何让学生理解,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景,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3、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景,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3、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总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三亚落日二、教学目标:学习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脉络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日出的美景,我们许多同学都欣赏过,但你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日落的情景呢?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1、学生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播放课文录音。
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美妙绝伦风情挺拔俊秀软软地活泼毫无倦态依旧赤朱丹彤溅出收敛硕大无朋光芒悄然无声边缘缘故水波不惊顽皮玫瑰涨溢灯盏①、朗读词语②、交流词语意思: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
硕大无朋:大得无与伦比。
朋,比。
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三亚落日(含反思)

2.三亚落日教学目标: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三亚落日的美妙诗意,感受自然的神奇。
2.通过诵读和品析,了解课文在写作上的一些特点:背景描写在写景类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独特而形象的比喻使描写富有情趣;清晰的层次、细腻的描写、完整的结构使人恍如身临其境。
教学重点:理解三、四自然段,体会、欣赏作者大量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的好处,并能从中得到启发,学写类似的文章。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出示:一组海上的落日图片1.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一组落日的图片,感到熟悉吗?谁看出来了,这是哪儿的落日?2.海上的落日,漂亮吗?你会不会将这美丽的日落景象幻化成同样美丽而充满诗意的文字?一、梳理文脉,复习引入,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写景散文《三亚落日》。
齐读课题2.出示:课文首先开门见山,点明了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美妙绝伦”。
【接着】介绍了三亚。
【然后】用生动的笔墨具体描绘了。
【最后】作者用一句话“哦,这就是三亚的落日!”,呼应开头,总结全文。
二、品析想象之美1.先来看看这充满诗意,精妙绝伦的三亚落日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回到文字中,先来读一读文中含有落日的语句有哪些?交流读: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
夕阳也渐渐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刚一挨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
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1)同学们看,从这些句子里,我们很容易发现了落日的轨迹,也就是落日的整个过程。
你看出示:太阳快要落山时,阳光还很.......然后,渐渐地.......接着,夕阳慢慢地.......最后,.......(2)那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作者就这样简单地叙写落日过程,你还能感受到诗意吗?你还会觉得三亚的落日精妙绝伦吗?2.那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这美丽的三亚落日描写得那么有诗意,那么精妙绝伦呢?(板书)想象3.作者在欣赏落日的时候,一定是浮想联翩啊,你看作者把三亚的落日都想象成什么了?快乐的孩子大红灯笼跳水员①同样的一轮落日,怎么一会儿成了快乐的孩子,一会儿又成大红灯笼,一会儿又变成了跳水员了呢?②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比喻,里面其实隐含着的是落日的变化!其实写落日难就难在怎么写出里面的变化!4.你觉得作者的想象好不好?好在哪里呢?下面我们就来好好的欣赏作者的这三处奇妙的想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三亚落日 教学反思参考

《三亚落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短文。
作者运用活泼、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下面我就将自己在这一课教学中的得与失与大家交流:首先,在朗读中感受落日的美。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因此在对课文一遍又一遍的梳理中,我有层次地训练了学生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出画面,读出意境,读出情感,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文中的每一句语言都很精妙,因此积累这样的句子、语段,对于学生今后的习作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次,在重点词语中领略落日美。
文中有好多词语既形象又生动,抓住了这些词语,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语句的内涵。
如“红扑扑、赤朱丹彤、金红一片”等绘色的词语,能让人感受到落日那最后的绚烂、热烈。
又如“快乐、抖落、悬在、顽皮地蹦跳”等描摹形态的词语,能让人感受到落日的顽皮、可爱。
从而油然而生一种喜爱、赞美的情感。
第三,在画面中欣赏落日的美。
文中在描写落日的经过时,向我展现了几个画面,并且运用了大量比喻和拟人,使落日富有了情趣和感情。
在教学中我通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欣赏了落日的整个过程:落日像孩童似的顽皮;像大红灯笼似的柔和;像跳水员似的优美。
在教学最后一个画面“入水”时,我还引导学生给落日这位跳水员打分,学生在读文后,都给它打了满分,并且紧扣文中词句列出能说服人的理由,从而感受到了落日入水时的美妙。
让学生欣赏和感受美好的事物,也是对学生情感的一种熏陶,同时也为他们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是很有益的。
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备课时对学生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设不充分,导致课堂上不必要地浪费了很多时间。
例如:在处理“第一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在文中起的作用这一问题时,本想学生很顺利就会完成,但事实上事与愿违。
又如:处理“涨溢”这个词语时,由于自己课前没有去关注这个词语,所以在引导学生理解时,花费了很长时间。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切地感受到备课的重要性。
万州区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三亚落日教案(含反思苏教版

(2)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
a.理解“地球是无私的……枯竭”。抓重点词体会人类地自私。
b.指导学生读这句话.
c.理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威胁”这句话,明白“本来"的意思,如果去掉它,行吗?为什么?
(3)知道什么是“生态灾害"吗?举例说说。
2.那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这美丽的三亚落日描写得那么有诗意,那么精妙绝伦呢?
(板书)想象
3.作者在欣赏落日的时候,一定是浮想联翩啊,你看作者把三亚的落日都想象成什么了?
快乐的孩子 大红灯笼 跳水员
①同样的一轮落日,怎么一会儿成了快乐的孩子,一会儿又成大红灯笼,一会儿又变成了跳水员了呢?
②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比喻,里面其实隐含着的是落日的变化!其实写落日难就难在怎么写出里面的变化!
比较一下,没有了想象,似乎就缺少了什么?情和趣融入作者的情趣,这样的文字才最有温度,也最能感染人,读起来方能感受出里面的诗意、美妙绝伦!
(二)如果把大红灯笼改成大红气球,想想看,好不好?
(1)大红气球没有光泽
(2)同学们还记得烟台的海吗?就把太阳比作了大红气球,你看“清晨,太阳像被水冲洗过的红色气球,飘飘悠悠地浮出水面."为什么三亚的落日就不可以呢?
“轻快、敏捷”“悄然无声“和”水波不惊"画面感,写出了过程之美.读起来才能感受到诗意、美妙绝伦。
(2)其实,写落日最难写的,往往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落日消失的那一瞬间。我们不妨也来欣赏一些名家笔下的落日绝唱
出示:
它像举足无措的孩子,左顾右盼,脸上涌起淡淡的红晕。或许是太疲倦了吧,它淘气地在地平线上打个滚,悄悄地回到它要返回的地方去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三亚落日》案例及评析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三亚落日》案例及评析师:三亚是一座海滨城市,它地处热带,所以有许多独特的热带风光。
看,这是一张三亚的图片(播放课件,学生观看)你们觉得三亚怎么样?生:美。
〔评析〕优美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
面对三亚独特的热带风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形成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师:三亚哪美?怎么美?我建议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词或句子。
师:好,咱们来交流。
交流方法:先读一读找到的词或句子,再说说它美在哪儿?能讲出理由更好。
生: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
我觉得海水真是太蓝了,就像一缸染料。
师:请你再读一读这句话,将体会到的美在朗读中表现出来。
生:我觉得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这句话很美。
我仿佛看到了椰子树笔直的树干,碧玉般的树冠。
这句话写出了椰子树形态和颜色的特点。
生:我认为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暖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这句话很美。
这句话不仅写出了细沙形态和颜色的特点,而且间接写出了当时太阳光还很强烈,太阳还没有开始滑落。
嗯我读读这句话,你们听听,看我读的有没有美的感觉,然后给我提提建议。
〔评析〕专题引读,激发学生自主地发现美、认识美、理解美;在朗读、交流、评价中理解语言文字,丰富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悟性。
师:你们愿意把这幅热带风情图画下来吗?(学生画画)生:请大家给我的这幅画提提意见?生:你抓住了三亚景物颜色的特点,只是海鸥可以再画低些,最好是翅尖蘸到海水。
生:椰子树的树干再画细些,这样才能显得挺拔俊秀。
〔评析〕叶圣陶先生曾说:必须驱逐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领悟情境。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尽情地画,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参与评价使学生的自主性明显增强。
二、质疑探究。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太阳滑落的过程。
2019-2020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2.三亚落日》WORD版教案

2019-2020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2.三亚落日》WORD版教案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美丽景色的句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在对课文诗一般语言的朗读中品味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中国地图、小黑板。
2.布置预习。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叫做三亚。
(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板书:三亚落日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而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是“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是怎样的呢?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赤朱丹彤溅出收敛光芒硕大无比玫瑰涨溢一盏蘸椰子树摇曳搔着醉醺醺⑴指名读。
⑵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同时弄清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预习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些什么?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描绘三亚落日美景的?(第3—5自然段)2.这样,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四、精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画出最能概括全文的句子。
(板书:真有诗意)2.你是怎么理解“真有诗意”的?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⑴学生试读。
⑵说说哪些词句在朗读时应特别注意?(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应读出怎样的感情?⑶范读、齐读。
五、精读第二段。
过渡: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那三亚是怎样一个地方呢?1.自由读第2段,说一说三亚是怎样一个地方?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
(板书:热带风情)从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光。
2.课文中写三亚美丽的热带风情,写到了哪些景物?(海水、天、白鸥、椰子树和海滩上的细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写景散文《三亚落日》。齐读课题
2.出示:
课文首先开门见山,点明了在三亚看落日 “真有诗意” 、 “美妙绝伦” 。
【接着】介绍了三亚 。
【然后】用生动的笔墨具体描绘了 。
【最后】作者用一句话 “哦,这就是三亚的落日!” ,呼应开头,总结全文。
二、品析想象之美
配乐读
三、体会烘托之妙
1.同学们看,刚才我们寻读了文中含有落日的语句,课文第二自然段却一个字都没有提到落日。那么这一段描写和落日有没有关系呢?我们先来看看作者在这一自然段里都写了些什么呢?找一找
蓝天 大海 白鸥 椰子树 沙滩
2.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交流)
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
出示:
它像举足无措的孩子,左顾右盼,脸上涌起淡淡的红晕。或许是太疲倦了吧,它淘气地在地平线上打个滚,悄悄地回到它要返回的地方去了。
a.瞧,这还是大海上的落山吗?是哪儿的?
它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半个挂在山腰间,好像有些贪恋,偷偷的注视着人间。但是,在停驻了片刻以后,它突然又一跃,当我们揉揉眼睛,再往西看时,它已经完全隐在山后了。
①数数看,这一句话里有多少个蓝字?这样写,你不觉的啰嗦吗?是呀,估计作者觉得唯有7个蓝字,才能将蓝透了的海,蓝透了的天里的透给准确的写出来!
再来品品看,从这7个蓝字里透露出来的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吗?震撼惊叹 谁来读一读
②这一句话里有一个字用得特别的好,就是这个蘸蓝的蘸,好在哪里呢?我们来比较一下,如果把这个蘸换成染或者浸的话好不好?为什么?
4.其实,在这篇散文中还有一处烘托,你能发现吗?
人们惊讶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
四、感悟结尾之味
学完这篇课文,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篇散文的结尾也很特别,就一句话。特别是这一声“哦”,你品一品,这一声“哦”里包含着什么样的情感?
课文的结尾,虽然简短,但耐人寻味,又有点意犹未尽,这种写法叫含蓄,含蓄的结尾,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更有诗意。
附:板书设计:
文字像孩童
2、三亚落日 真有诗意 美妙绝伦 画面像大红灯笼
意境像跳水员
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意指“三亚落日”
在教学中,课前我让孩子看了一组苏州落日的画面。就是想从表达的角度出发,让孩子首先意识到,每个地方的落日都是有特点的,尤其是我们苏州的落日同样是很美的。而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要学会将眼前落日的美丽变成动人而充满诗意的文字。其实,阅读经验告诉我们,散文真正美丽的,不是真的景有多美,而是作者的独特的情有多深。当然,还有能将这份特别的情借助于景完美得表达出来本领!所以,学习完《三亚落日》,学生如果光有去三亚看落日的冲动,那教学是失重的。而学完课文,学生有了愿意观察身边的落日,有了也想写一写的意愿,应该是这课教作者大量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的好处,并能从中得到启发,学写类似的文章。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出示:一组海上的落日图片
1.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一组落日的图片,感到熟悉吗?谁看出来了,这是哪儿的落日?
2.海上的落日,漂亮吗?你会不会将这美丽的日落景象幻化成同样美丽而充满诗意的文字?
二、关注表达,体味“语言之美”
而对于这一篇落日来说,其散文手法的独特性,就在于作者的奇妙的想象。《三亚落日》像是专门为孩子们写的,文中的落日依附了一颗童心,活脱脱像个活泼、快乐的孩子,活力四射,动感十足。尤为精妙的是最后将落日想象成跳水员,这是以往学生从没有见过的想象。因为新奇,所以吸引孩子。教学中光让学生知道想象很美还不行,还要引导孩子认识到想象怎么美?这么美的想象作者又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来的?其实,这也是通常所说的指向文本的内容与表达的教学。如今阅读教学中我们已经特别关注表达,尤其是高段教学。那让孩子知道内容和表达目的是什么?这是不容忽略的!条缕分析的贴上内容与表达方式的标签式的教学,只会让孩子厌恶。因此,关注文本的内容与形式,最终指向应该是其表达的效果。在反复揣摩朗读中感悟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才会具有这么奇妙的效果,认识到这样的想象哪怕改动一个字,哪怕换一种及其相近的意象,其效果都会打上很大的折扣,从而真正感受的想象之美,语言之奇妙。因此,在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首先发现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想象来写落日的变化后,接着让学生来品味这些想象的文字究竟好在哪儿?采用了比较的方式,如果不用想象,这时的落日应该怎么写?会缺少什么?这样我希望学生就能将作者的手法与表达的效果看得更真切!
(二)如果把大红灯笼改成大红气球,想想看,好不好?
(1)大红气球没有光泽
(2)同学们还记得烟台的海吗?就把太阳比作了大红气球,你看“清晨,太阳像被水冲洗过的红色气球,飘飘悠悠地浮出水面。”为什么三亚的落日就不可以呢?
(3)大红灯笼能给节日的气氛增添喜庆,将落日比作大红灯笼似乎也给这落日的过程增添了喜庆的气氛,给我们的心底抹上了一层喜色。
六年级下册语文-2.三亚落日(含反思)·苏教版(2020)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2.三亚落日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三亚落日的美妙诗意,感受自然的神奇。
2.通过诵读和品析,了解课文在写作上的一些特点:背景描写在写景类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独特而形象的比喻使描写富有情趣;清晰的层次、细腻的描写、完整的结构使人恍如身临其境。
快乐的孩子 大红灯笼 跳水员
①同样的一轮落日,怎么一会儿成了快乐的孩子,一会儿又成大红灯笼,一会儿又变成了跳水员了呢?
②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比喻,里面其实隐含着的是落日的变化!其实写落日难就难在怎么写出里面的变化!
4.你觉得作者的想象好不好?好在哪里呢?下面我们就来好好的欣赏作者的这三处奇妙的想象。我们先来品味一番这样的想象好在哪?
批注:【1.写出了白鸥飞行的很轻盈;2.蘸看出翅尖与海水只是接触了一点点,即使这一点点翅尖也立刻会变蓝的,可见海水的蓝有多深。】
3.同学们现在知道作者为什么一开始不先写落日而要先介绍三亚的自然风光了吗?
A.三亚落日之所以美妙绝伦其实和三亚所处的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B.暗含落日前后的对比
C.烘托的作用,浓浓热带风情的背景极富诗意,诗意的背景烘托出落日的诗。
1.先来看看这充满诗意,精妙绝伦的三亚落日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回到文字中,先来读一读文中含有落日的语句有哪些?
交流读: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
夕阳也渐渐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b.这又是哪儿的落日?
c.发现了吗?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位置,落日的方式都会有细微的差别的。但如果我们再细细琢磨的话,这些落日下山的描写其实都有相同之处,就是都能将瞬间的变化定格成一幅动人的画面,留下隽永的韵味。
5.同学们看,三处想象的文字,将夕阳滑落的景象在作者的描绘成了一幅幅活的画儿,精妙绝伦而又充满了诗意。
然后,渐渐地.......
接着,夕阳慢慢地.......
最后,.......
(2)那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作者就这样简单地叙写落日过程,你还能感受到诗意吗?你还会觉得三亚的落日精妙绝伦吗?
2.那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这美丽的三亚落日描写得那么有诗意,那么精妙绝伦呢?
(板书)想象
3.作者在欣赏落日的时候,一定是浮想联翩啊,你看作者把三亚的落日都想象成什么了?
(三)将落日想象成跳水员好在哪儿?
(1)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同学们,你再读读这句话,如果这句想象就这么写落日最后像跳水员那样落了水,你感觉到了美了吗?
“轻快、敏捷”“悄然无声“和”水波不惊”画面感,写出了过程之美。读起来才能感受到诗意、美妙绝伦。
(2)其实,写落日最难写的,往往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落日消失的那一瞬间。我们不妨也来欣赏一些名家笔下的落日绝唱
五、作业设计
1.请注意文中带点的字,如果换成括号里的字,有什么不一样?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浮)在海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下落),刚一挨(碰)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
2.仔细观察家乡的日出日落,可以试着写一个片段。
3.推荐阅读巴金《海上日出》
交流:
(一)三亚的落日想象成快乐的孩子还好在哪儿呢?
我们不妨来还原一下,如果没有了想象,这时的落日应该是怎样的?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阳光依旧灿烂。它将深的、浅的光芒洒在海面上,大海上有了无数的亮点。
比较一下,没有了想象,似乎就缺少了什么?情和趣融入作者的情趣,这样的文字才最有温度,也最能感染人,读起来方能感受出里面的诗意、美妙绝伦!
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刚一挨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
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1)同学们看,从这些句子里,我们很容易发现了落日的轨迹,也就是落日的整个过程。你看
出示:
太阳快要落山时,阳光还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