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收藏与鉴定
古钱币鉴定

古钱币鉴定古钱币鉴定,是一门细致的学科,它需要我们日常知识的积累,注重观察与思考,仔细比较。
结合历代的文献资料与前人研究的成果,找出一些可循的、可借鉴的理论依据,从而归纳总结出古钱鉴定中的一般性规律。
本文简单介绍几种古钱鉴定的方法。
1、看铜质我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不同,钱币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各时代的钱币铜质是不同的,又由于古代冶炼技术不同,各地区铸造的古钱也各不相同,每个朝代各有特点。
总的来讲,用铜锌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黄色,铜锡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青色。
清代、民国时期,新疆、西藏等地铸钱,用铜加少许锌铅,铸成后钱体呈红色。
汉代至唐宋时期的绝大部分钱币均为青铜铸造,其特点是铜色青白中微带淡红。
明嘉靖以后,开始向黄铜过渡,到天启年间,用黄铜铸市成为定制,钱币色泽较之以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例如先秦时期的铸市主要是铜锡合金铸成的,铜质呈青红色,质地较硬挺;隋代的五铢钱因为锡的成份大,铜质泛白,称之为白钱;乾隆五年以后,铸钱加锡。
叫做青钱。
可见,我国古钱铸造均有规律可循。
2、观锈色今所见钱币,无外乎两种:一为发掘品,一为传世品。
发掘品在地下埋藏了许多年,其表面都长满了铜锈色。
传世品也因空气中氧化作用,表面有一层包浆。
呈黑色或铜色。
铜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在常温下不易生锈。
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生成氧化铜、碱式碳酸铜等。
氧化铜因形成的颗位大小不同,呈现出黄、橙红、鲜红、深棕等不同的颜色,俗称“枣皮红”、“栗子壳”等。
出土的发掘品钱币表面锈色深深渍入钱币里面,因为其分子结构稳定、紧密,所以真锈很不容易擦掉。
而伪造锈色则不然,伪锈多在钱币表面,称作“浮锈”或“粉状锈”,比较轻浮,容易脱落,往往经碱水一煮,做上的假锈便不堪一击。
发掘品伪锈作法有两种:(1)将伪品钱币放人醋酸中,埋入地下,迅速生成锈色;(2)将伪品放入盐囱砂(氯化氨)、锡绿(硫酸铜)、醋的混合液中,把新铜腐蚀成旧色,然后用胶水往钱币上面粘锈。
古钱币的收藏辨别技巧

古钱币的收藏辨别技巧一、辨别真伪:1.观察材质:古钱币多数是铜制品,应具有合适的比重、硬度和颜色。
如果材质和普通铜、铁或合金相似,则可能是假币。
2.视觉细节:认真观察古钱币的纹理、文字、字迹、图案等细节部分。
真币会有良好的字迹、清晰的图案和纹理,而假币则可能呈现模糊、粗糙或不清晰的细节。
3.外观状况:真正的古钱币可能会有一些锈迹、磨损或变色,但这些是自然的历史痕迹。
如果看到人工痕迹,如刮痕、刻字等,则有可能是假币。
4.搏鸣声:将古钱币轻轻敲击或用手指弹拨,真币会发出明亮、清脆、悦耳的声音,而假币则会声音低沉、沉闷。
二、辨别价值:1.鉴别铸造年代:古钱币的价值往往与其铸造年代相关。
通过了解该钱币当时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和流通情况,可以参考已知的历史文献和资料,从而判断古钱币的铸造年代和背后的历史价值。
2.考察版式:同一款式的古钱币在不同版式上可能有不同的价值。
比如,一些古钱币的版式在一些时期被废弃或改版,因此,具有不同版式的古钱币可能会影响其市场价值。
3.稀有度:对于一些因历史原因或铸造数量较少而稀缺的古钱币,价值往往更高。
通过研究文献、市场交易和专业鉴定机构的资料,可以了解该款古钱币的稀缺程度。
三、学习历史背景:1.研究钱币史:了解和掌握古钱币的历史背景、铸造目的、流通情况等,可以帮助辨别和理解古钱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特征。
2.阅读专业书籍和资料:通过阅读权威的钱币鉴定书籍和专业资料,可以了解古钱币的相关知识和鉴定技巧,提高辨别古钱币的能力。
四、请专业人士鉴定:1.鉴定机构:委托权威的鉴定机构,通过专业设备和鉴定方法来鉴别古钱币的真伪和价值,可以得到更准确和权威的评估结果。
2.寻求专业人士的意见:请有经验的古钱币藏家或专业人士帮助鉴别古钱币,他们熟悉古钱币市场和历史背景,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评估。
古钱币鉴定(传世古钱的磨损鉴定)

传世钱的磨损鉴定一,古钱真伪鉴定的重要性中国的古钱种类浩繁,版别复杂,年代跨度大。
从商代到民国初,古钱随着改朝换代,年好更易,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点点滴滴的记录下了历史浪涛的痕迹。
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科技,无不在一枚枚古钱上留下了不可篡改的记载。
每一枚古钱都是一段历史的缩影。
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中国历代货币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件瑰宝,一千多年来,广大的古泉爱好者,收藏家,考古专家,文物工作者和学者,不断的对古钱进行着搜集,收藏,整理,考证和研究。
有人收藏就有人做伪,收藏研究古钱就要首先学会古钱真伪的鉴定。
古钱真伪鉴定是收藏研究古钱的基础。
古钱真伪鉴定的重要性在于去伪存真,避免古泉爱好者花钱买伪品蒙受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避免古泉研究者拿着伪品做学问。
我地附近有一学者型的古泉藏家,善于古泉考证并有许多古泉考证讨论方面的文章发表在各大泉刊上。
殊不知此藏家对古钱的真伪鉴定并不精,家中古钱虽丰,然多伪品,也就是说他所发表的许多文章实际上是在拿伪品做学问。
其中有一假崇祯他误为真品并发表了一篇上万字的长篇大论。
好在此钱只是仿品,有真品存世,文章倒也无大错还不失一篇好文,但假如这是一枚臆造品的话后果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说,古钱的真伪鉴定是何等重二,现在和过去的伪品差别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和过去的伪品在面,量,质上已有巨大差别1,面的差别:过去由于收藏古钱的人相对较少加上市面上各种古钱又多,总体上是供大于求,伪品主要集中在一些珍稀品种上。
很多古钱是没人仿造的,但前几年随着收藏古钱人数的不断大批增加,市面上各种古钱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古钱伪品愈演愈烈,凡中低档以上的古钱几乎都有伪品问世。
而现在,随着古钱收藏的继续持续升温加上古钱资源的枯竭,古钱的伪品涉及面之广是前所未有的,连几元钱的东西都在大量仿造,“这种低挡钱不会有假”的话已成历史。
2,量的差别:过去收藏古钱的人,少造假的人也少,造假多为个人行为,古钱伪品相对较少。
古钱币知识杂烩_六招教你收藏古钱币[1]
![古钱币知识杂烩_六招教你收藏古钱币[1]](https://img.taocdn.com/s3/m/2611e731b90d6c85ec3ac604.png)
古钱币知识杂烩六招教你收藏古钱币首先看钱币形制。
战国时期齐、燕、赵等国的刀币,韩、魏、秦等国的布币,楚国的蚁币等,年代久远的异形币比圆形钱稀少,因而价格昂贵。
其次看铸币年代。
一般来说,年代越久的钱币价值越高。
但也有例外,如汉五铢出土数量多、价格低廉。
当然,因造型、图案等不同,汉代五铢钱贵的也上千元。
第三看铸币政权。
短期王朝或农民起义的铸币流通时间短,发行量小,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第四看铸造材料。
铸造古币主要用黄铜,还有用金、银、白铜等材料精制而成的宫廷钱币。
形状较大、钱体较厚的当数皇家喜用钱,这种钱币铸量少而且质量佳。
第五看文化价值。
一些铸币因文化艺术价值而受青睐,如汉代王莽新朝“货洋”、“布泉”、“大布黄千”的钱文。
北宋仁宗时期所铸的九叠篆书体“泉宋通宝”,可说是中国最早的美术字,现已成收藏珍品。
第六看钱币背文。
古钱的考证和鉴别主要以背文来区分铸造年代和地址,品评其稀珍。
一般来说,钱币背有月纹、星纹、祥云纹等特殊记号的,要比背部光面的钱币有收藏价值。
清朝"年号"钱币赝品少从锈斑字体辨钱币真伪本月初,中国嘉德拍卖行的钱币藏品专场拍卖中,一套10枚清朝皇帝“年号”铜制钱币以6800元的高价成交;由于“年号”钱币真品比例大,投资起点较低,成为了近半年收藏市场新宠,部分珍品短期内升值几倍。
清朝“年号”钱币赝品少据广州钱币协会的李为先生介绍,“年号”钱币真品之所以身价倍增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以皇帝“年号”为铸造主题的钱币均为当时的国家铸币厂铸造,在货币领域具有最高权威性,集中体现了当时的历史文化风貌。
再者,如今的古董市场上赝品林立,相比较而言,市场对“年号”钱币的研究与了解比较广泛,鉴别相对容易,造假自然少多了。
而清朝“年号”钱币距离当代最近,赝品的可能性也就最小。
最后,常规“年号”钱币的投资起点比较低。
在今期收藏爱好者数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相对低价的产品自然首先水涨船高起来。
据统计,近半年内,“年号”钱币的单品大约升值30%;而成套的“年号”钱币则升值超过45%,其中,清朝、宋朝的成套“年号”钱币较之去年,升值都有翻倍,唐朝的“年号”钱币则身价上涨了2~3倍。
个人收藏古钱币鉴定

个人收藏古钱币鉴定个人收藏古钱币鉴定古钱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悠久历史的见证。
在中国古代,钱币是货币交换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重要的政治文化象征。
在现代,由于历史原因和文化认同,人们对古钱币的收藏热情愈发高涨。
但是,作为有收藏欲望的人们,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古钱币的鉴定知识才能做出准确的决策。
一、什么是古钱币中国古代的货币可以追溯至西周时期的贝、印、刀、布等,但是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的是货币革命中产生的铸币。
铸造最早的古代钱币是战国时期的铜贝,与现在使用流通的硬币有一定的差异。
汉代继承战国时期的铜贝,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制,产生了以铜钱、银钱、金钱为主的各类货币。
到了唐代,钱币的种类更多,亦有铁钱、铅钱等种类,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除了我国自身之外,古代中国也和丝绸之路上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交流,从而有了模仿外国钱币的趋势和产生相应的钱币。
总之,古钱币是不仅有货币交换功能,更有文化、历史、艺术价值的文物。
二、古钱币的鉴定古钱币鉴定的第一步是要认真观察钱币的文字、图案、形制、重量、材质、成色、镜面等基本参数。
对于景泰、元代等字体笔画纤细,旗鼓飘扬的钱币,需要特别注意雕刻的真假。
此外,在钱币表面的痕迹和氧化斑点等也是需要注意的。
其次,古钱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也是鉴定的重要因素。
不仅要针对古钱币的历史时代和制造地区考虑其背景,还要考虑有无其特殊的文化、政治、经济象征意义。
比如说,民国时期的“孙中山像”铜元,就是孙中山革命团体所铸造的措施之一,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最后,为尽量保证鉴定的准确性,最好找到有经验的专业鉴定人员做出判断。
有些人员可能是自学成才,那么就要看他们是否对钱币鉴定有了某种了解和训练,具备独立鉴别真伪的能力。
鉴定人员应该具备诸如正确理解阴阳调整、成色、品相、过手磨损痕迹等问题的能力和知识。
三、钱币收藏的意义和价值收藏和研究古钱币有许多意义和价值。
首先,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交换方式、经济制度、文化与历史。
古钱币在线鉴定[古币收藏鉴定的方法]
![古钱币在线鉴定[古币收藏鉴定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8615a5a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05.png)
古钱币在线鉴定[古币收藏鉴定的方法]
1.观察古钱币的外观:首先,观察古钱币的外观特征,包括图案、文字、表面光泽、边齿等。
真正的古钱币通常具有清晰的图案和文字,边齿
锋利,表面光泽自然而不人工。
如果发现表面有明显的磨损、刻划或混浊,很可能是伪造品。
2.比较古钱币的重量:真正的古钱币通常有固定的重量,因此可以通
过称重来判断其真伪。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古钱币流通了许多年,由
于磨损等原因,重量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参考其他鉴定方法来
综合判断。
3.检查古钱币的细节:仔细观察古钱币的细节部分,包括线条、铸币
纹饰等。
真正的古钱币通常有精细的雕刻和铸造工艺,而伪造品往往会有
粗糙的细节和模糊的图案。
4.通过比对古钱币的历史资料:收集一些有关古钱币的历史资料,包
括铸币时间、铸造地点、铸币材料等。
通过与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可以判
断古钱币的真伪和价值。
5.请专业的古币鉴定专家进行鉴定:如果你对古钱币的鉴定不是很确定,或者拥有的古钱币具有较高的价值,建议请专业的古币鉴定专家进行
鉴定。
他们通常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可以准确地判断古钱币的
真伪和价值。
总之,对于古钱币进行在线鉴定时,需要综合考虑外观特征、重量、
细节、历史资料等多个因素。
如果有条件,最好请专业的古币鉴定专家进
行鉴定,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我向大家介绍几种鉴别古币真伪的常用方法

我向大家介绍几种鉴别古币真伪的常用方法。
声音辨别法:古钱币年代越久远,其内所含的锡、铅等杂质流失越多,声音听起来也就越显沉闷。
相反,年代越近,声音越清脆。
观察铜色法:一般古币的材质有青铜、红铜、黄铜、白铜等之分,青铜币易断裂,黄铜币不易断裂磨损,白铜多为样币用材。
明代以前钱币大都由青铜铸成,没有黄铜币,如果发现明代以前的黄铜钱币,要多加小心。
沸水浇煮法:古币上往往附着红绿锈或传古的黑色锈,真钱锈是过长时间自然氧化而形成的,附着力比较强,所以遇到锈色可疑的钱币,可把它放入沸水中烧煮30至40分钟,锈脱离的是伪品,真品的锈不易脱离。
钢针测试法:古钱币的锈比较坚硬,把缝衣用的钢针尖向下竖直下压,放手后,钢针会立刻倒下。
伪品的锈往往是真锈掺入粘合剂之类的东西涂抹而成,有一定的弹性,钢针就不易倒下。
风格断定法:每个朝代的钱币都有自己的风格特征,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布币多为工匠随意所铸,文字古拙秀润、朴素简直;西晋南北朝时期印度佛教文件传到中国,受其影响书法艺术初步形成,其间钱币文字纤细柔韧、娇媚可爱,绝妙精美;唐、宋、元钱与书法结合较紧,其钱文多为名人所书,整体上给人以端庄稳重,玉润可爱的感觉;辽钱风格是钱文松散,而西夏钱文紧凑,明代钱的主要特征是方正而呆滞。
这些钱币表现出来的时代风格,后仿者能仿其形但不易传其神,给我们鉴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比较版别法:我国早期古钱币都是由手工铸造的,即使用来铸钱的母钱也是由手工雕刻而成的,所以各枚钱币之间多少会有一些差别。
如果发现一批钱币,它们的版别一模一样,甚至局部的缺陷也丝毫不差,就应该怀疑有作伪的可能了。
当然,经验靠积累,慢慢把握,别着急!辨锈:年代久远的古币,多为铜质,其表面已氧化出现铜锈。
造假者也往往在假币上弄一层锈。
但真币铜锈由于时间久坚硬异常,不易剔除,而伪品则铜锈质松,浮而不实,用指甲即可刮落。
听声:古币历经千百年,火气尽脱,将其掷于桌上,声音纯实而无转音(余音短促)。
古钱币鉴定的方法

古钱币鉴定的方法
古钱币鉴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观察外观。
这是最基本的鉴定方法,也是书中最常见的方法。
从古钱币的正反面,图案,边沿,色泽,重量,大小等多方面来看其
形制特征,遇到新长征的古钱币,可根据版式特征如版号,铸造者,
珠圈文字,内外珠圈等作出判断。
二、比较收藏价值。
古钱币的收藏价值比较大,一般都是基于其
历史背景、稀缺程度、保存质量和技术水平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所以,古钱币的价值评估也是重要的古钱币鉴定方法之一。
三、实物检验。
根据古钱币的诸多特性,不断进行实物检验,进
行细节的比对,包括色泽,大小,成分等,以便用以划分面额,年代,版本,同时也可以查看轮廓,分析图案,以增加真伪判断的准确性。
四、数据库检索。
现在网络发达,许多古钱币数据都已经上网,
可以检索其特定号码,材质,版本,图案,大小等特征,以便确定是
否是真品。
五、认证检验。
如果受到鉴定的古钱币是大量收藏品,那么可以
到相关认证机构进行检测和证明,这样可以根据专业的报告以及实物
的检查来确定其是否是真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钱币收藏与鉴定
一、渊源与由来
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最初以贝币作为交换单位)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
不仅如此,中国钱币系统之完整,门类之丰富,脉络之清闲,内涵之博大,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二、古币收藏价值
中国古钱币源远流长,品种纷繁,具有很高的收藏与投资价值。
一般初涉古钱集藏领域的集币爱好者,大多以为古钱越古越好,越古价值越高,其实这已陷入了古钱收藏的误区了。
年代久远的古钱的确较为珍贵。
然而,并不是所有年代越古老的古钱币都是越值钱的,年代较近的古钱里也不乏价格十分昂贵的。
距今2300年前的战国时代燕国货币“明刀”,年代可谓久远,然而市场价仅60~70元一枚,且品相上乘。
2000年前的汉“五铢”、1000多年前的唐“开元通宝”及北宋“宣和通宝”,其价格之低,简直令人难以置信——钱币市场里几角钱即可买上一枚。
但同样年代的古钱,有些售价之高却同样令人匪夷所思。
战国时的“三孔布币”,售价高达60000余元一枚,且有价无货。
西汉末年王莽所铸的“壮泉四十”,也绝不会低于25000元一枚出手。
即使仅100多年前问世的清代钱币,不少品种也高达上万元,如“祺祥重宝(1861年铸)”、太平天国起义时所铸“天国通宝”等等。
总之,简单地介绍几种收藏古钱币的方法
看铸币时间。
总体上,五代十国以前的钱币比唐朝以后的珍贵,但也有例外,如秦半两、汉五铢由于出土次数多,存世量大,价格相当低廉,而唐朝的大历元宝、建中通宝、宋朝的靖康通宝、清朝的祺祥通宝,由于该年号使用时间短暂,发行钱币数量少,流通时间短,而价格高昂,每枚都在千元以上。
看铸币政权。
农民起义铸币和地域性政权铸币是我国钱币史上的特殊品种,前者因为时间短,发行数量也少,价格普遍较高,特别是唐朝黄巢起义时所铸“大齐通宝”,一直被收藏家们视作无价之宝。
地域性政权发行货币的时间也相当短,加上流通地域狭小,所铸货币价值不菲。
另外,元朝由于改行纸钞,铜币发行量较少,故价格也较高。
三、鉴定古钱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一,要掌握每一时代钱币的时代特征和个别特征。
古钱都反映有铸造钱币的时代特征,每人类古钱还有它的个别特征。
掌握这些特征就可以了解它们是什么时代的钱币,什么种类的钱币,并根据这些特征区别真钱和伪钱。
古钱的特征包括钱文和形制两方面,钱文是铸在古饯上的字体,形制指古钱的造型结构、涛造工艺和币材成分。
了解每个时代、每种货币的这些时代特征和个别特征,是识别每一时代、每一种古币的真伪及其价值的基本方法,如果我们发现一枚与其时代特征和个别特征差得很大的货币,应特别注意其作伪的确能性,再用其他方法鉴定、就可确定其真伪。
第二。
用科学方法辨别伪钱的伪锈、伪色。
对古钱币鉴定中分辨铜锈、铜色的真假是相当重要的方法,因为单从文字形制很难绝对断定真伪,而鉴定锈色方法简便、正确可靠。
第三,熟悉伪钱的基本特征。
鉴别伪钱既要了解每个时代真钱的基本时代特征和个别特征,也要了解伪钱的基本特征。
改刻的伪币币面不平,拼合的伪币正反面币色不一,凿去的文字四周总有痕迹可寻,用翻砂法制造的钱币光泽度差而且比真钱略为小和薄等等。
了解伪币的基本精况和伪造法,细心观察,就能发现伪币作伪之处。
第四,掌握与古钱鉴定有关的知识。
应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广博的历史知识、古钱的铸造常识和栽谱卧录,古文字学以及历代典章制度知识。
对鉴定古钱都是十分必要的。
四、伪造古钱的鉴定
·伪造铜锈
其方法简单来说有七种:第一,用漆和颜料拌和后涂在伪币上,7年半载后干硬了,几乎像真锈一样;第二,用松香或胶水拌以颜料,涂在伪钱币,干硬后看上去也和真锈一样,但牢度色泽稍差;第三,用普通铜钱的真锈粘在伪造的铜币上,锈是真的,币是假的;第四把伪币置于土中或潮湿环境中,过两、三年后,伪钱即生出真锈;第五,把伪钱浸人醋酸中,加入硫酸铜,伪币上会长出鲜明结晶状的绿锈;第六,把伪钱浸入硫酸溶液中,较短时期就会生锈;第七、用细铜屑未,与硝酸、预料拌和,涂在伪币上,能长出比较牢固的铜锈。
识别这些伪锈的方法是:第一,红锈和水银锈是不能用药浸、土埋法取得的,如:用颜料和漆、
胶水等混合后涂上,时间一长。
假锈即会脱落;第二,用伪币浸入硫酸或醋酸中,域埋入上中长出的钒锈,一般都在表面,没有深入铜质内部,而且长出的绿锈要粗、松、脆,容易脱落,不能发生硬绿,用手指揿、压,真锈和假锈即易区别,伪钱的锈松脆易脱落,真钱的锈手掼很难弄得动;第三,用胶水调以颜料做成的伪锈,经本起开水泡煮和碱水洗刷,只要在开水中泡煮或用碱水洗刷,假锈便会全部脱落;第四,用松香调以颜料做成的伪锈,虽然表面看来与真锈难以区别,但假使用手磨擦或热水浸泡后,锈上如有松香气味,即为伪锈;第五,用漆加颜料做成的伪锈,经过一年半载后比较坚硬,类似于真币长出的硬绿锈,但是这种伪锈色泽不像天然长成的锈那样自然,长久以后容易剥落。
总之,真锈是长年累月自然长成,锈质入骨,坚硬牢涸,经久不变,人的手指难以刮动。
而假锈较粗、疏、松、脆。
容易刮动或脱落,有的虽看来坚硬,但经沸水煮或碱水洗刷,亦会全部剥落。
明清以来的铜币由于时代近,往往不生锈,就只能根据形制、文字来分辨了。
·伪色
也是辨别伪钱的一法。
有的古钱无锈,传用日久后。
表面上生成一种坚硬的黑褐色或古铜色,称为“传世古”。
伪币新铸,当然无传世古,作伪者把伪币经火锻烧或放入盐酸、醋酸中浸泡,取出后再裹入带内不断磨擦,做成伪传世古的。
但真的传世古坚牢,难以刮除,钱币流传愈久,色泽愈深,越是坚牢,极薄的一层,用水煮洗刮都很难去掉。
假的传世古比较轻浮,色泽不牢,有的是用伪钱放在煤烟上熏黑后,再上蜡打光的。
这种伪造的传世古用开水泡煮洗刷,即可以基本去除。
铜币本身的颜色也值得注意。
明中叶前一般以青铜铸钱,市色青绿,有的泛红,称为水红铜。
明代后期以后用黄铜铸钱,铜色浅黄而带光泽。
清代新疆、福建等少数地区的咸丰钱用红铜铸造,铜色紫红。
如发现宋代以前浅黄发光的黄铜钱,大概就是伪币了,当然宋代以前有时个别货币由于冶铸技术不精而杂人其他金属较多,有的币面也有呈黄铜颜色,如五代南唐的“唐国通宝”、“大唐通宝”以及“开元通宝”大钱也带有黄铜色泽的,但其成分与铜锌合金的黄铜不同。
清代的年号钱型式较统一,伪币极少,均用黄铜铸造,但个别特殊货币也有比较珍贵的,如发现清代年号钱用青铜铸造,呈暗褐青绿色,则亦可以认为大致是伪币了。
·伪声
真的古币传世已久,冶铸时的火气已消失,敲击时声音无转音,而新铸出的钱虽然伪用了古代的年号,但敲击时必有转音。
伪声的方法有嵌补法,打制拼合法等方法制造的伪币,
由于伪币不是整块金属,而是拼合而成的,有的是两种不同性质的金属拼合而成的,币内有损伤。
所以只要将其轻摔在桌面上,或用金属敲击,会发出破壳声,没有清脆响亮的金属声。
汉代五株钱以及宋代一些文字峻深、外轮较狭的名贵货币,用这种方法造伪较多,故仔细观察外形后,可用辨声法来鉴定。
·伪字
铸在古钱上的字体,由于各个时代的字体使用习惯不一样,后代伪遗的古代货币很容易从字体上进行辨别。
先秦时代的铸币是工匠用细刀刻在模上铸成,因字体没有一定的型式,同上时代、同一地区铸造的刀币或布币刻法常有变化。
如用真钱翻砂出来的伪钱,钱文基本形态和真钱相似,但用真钱制作的模具干躁后要收缩,用这样的模具翻铸出来的伪币币身必然较厚,字体必然较粗,所以从字体、厚薄上容易鉴别。
总之,了解历史上铸币钱文的写法、字体、称呼,将真币和伪币多相比较,是容易从文字区别其真伪的。
五、收藏钱币的几点建议
·先知后行:首先要学习钱币知识,充实头脑,购置书籍;其次要善于利用报纸和一切社会传播媒介获取、交流和传递与钱币内容有关的信息、行情,掌握全国各地钱币市场情况;再次,请高手指点,听行家意见,要多结交钱币收藏家做朋友,巧妙借助智者的头脑和经验。
·先易后难:钱币收藏不是一日之功,是一个由浅入深、从易向难逐步积累的过程。
初集币者可先从最熟悉的钱币——第三套人民币、纪念币开始收集。
·先近后远:古钱真假难辨,有时高手也有失手,风险较大。
现代钱币特别是纪念币离我们最近,价格较低,容易收全。
近年发行的流通纪念币尽管数量比过去多,但由于价格只高于面值几倍,不妨多买多存些,待天长地久,集者如云时,自然体现物以稀为贵的规律。
·先特色后全面:集特色,主要以某类,某专题钱币为主,独辟蹊径,集中力量在此范围内尽量收全一些,尽量丰富内涵,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新价值。
在此基础上再扩大外延,特色常产生在司空见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