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习题与答案一、判断题1.(√)网络节点和链路的几何图形就是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网络单元的地理分布和互联关系的几何构型。
2.(×)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其信道访问技术、网络性能、设备开销等基本相同,适合相同场合。
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是指资源子网的拓扑结构。
4.(√)总线型拓扑结构的网络结构简单、扩展容易,网络中的任何结点的故障都不会造成全网的故障,可靠性较高。
5.(×)星型网络的中心节点是主节点,具有中继交换和数据处理能力,网络结构简单,建网容易,可靠性好。
6.(√)环型网数据传输路径固定,没有路径选择的问题,网络实现简单,适应传输信息量不大的场合,但网络可靠性较差。
7.(√)树状网络是分层结构,适用于分级管理和控制系统,除叶节点及其连线外,任一节点或连线的故障均影响其所在支路网络的正常工作。
8.(√)当网络中各节点连接没有一定规则、地理位置分散,而设计通信线路是主要考虑的因素时,我们通常选用网状网络。
9.(√)总线型拓扑结构分单总线结构和多总线结构,局域网一般采用的是单总线结构。
10.(×)总线型拓扑结构的优点是电缆长度短、可靠性高、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和实时性强。
11.(×)星型网络拓扑结构集中控制,简单的访问协议,但电缆长度及安装费用高,故障诊断困难、扩展困难,全网工作依赖于中央节点。
12.(√)环型拓扑结构适合于光纤、网络实时性好,但网络扩展配置因难,故障诊断困难,节点故障则引起全网故障。
13.(√)树型拓扑结构易于扩展、故障隔离方便,但对根的依赖性太大,如果根发生故障则全网不能正常工作。
14.(×)网状型拓扑结构是将星型和总线型两种拓扑结构混合起来的一种拓扑结构。
15.(√)网状型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易于扩展、故障的诊断和隔离方便、安装电缆方便。
16.(√)建立计算机网络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而通信则是实现所有网络功能的基础和关键。
关于公布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书目的通知

关于公布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书目的通知
教高司函 [2008] 19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有关出版社:
为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促进“十一五”规划教材质量不断提高,我司对已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进行了评审。
经出版社申报、专家评审,确定了292种教材为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现将精品教材书目予以公布,供各高等学校选用教材时参考。
附件: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书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二○○八年九月九日
附件:
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书目。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目录
第1章初识计算机络 1 1.1任务1:了解计算机络 1 1.1.1计算机络无处不在 1 1.1.2计算机络的定义 3 1.1.3计算机络的功能 3 1.1.4计算机络的分类 4 1.1.5应用与实践:认识计算机络 6 1.2任务2:了解计算机络的形成与发展 7 1.2.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络 8 1.2.2多机系统互联的计算机络 9 1.2.3开放式标准化络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络 11
感谢观看
强调基本知识与技能
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任务组织教学内容
内容简介
《计算机络技术基础》以计算机络体系结构与协议为基础,紧密结合当前络技术的发展,系统地介绍了计算 机络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基础知识、计算机络体系结构、局域组技术、广域技术、络互连技术、Internet基础 与宽带接入技术、构建Internet信息站、络管理与络安全、局域组建典型案例等内容。与《计算机络技术基础》 配套使用的《计算机络技术基础实训》也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同时出版。
《计算机络技术基础》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非络专业)计算机络技术基础课程的教材, 也可以作为计算机络技术的培训教材。
Hale Waihona Puke 作者简介柳青,教授,长期从事高等职业教疗研究和教学实践,主要讲授“络技术基础”、“络操作系统”、“VB程 序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导论”、“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等课程;主编各类计算机教材 近60本,包括国家级精品教材《络操作系统应用(Linux)》,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络操作系统应用》,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Visual Basic net程序设计》和《汁算机应用基础(修订版,XP平台)》、技能 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规划教材《操作系统——Limux篇》和《程序设汁语言VB及开发应用》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标准(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MB010003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学时:48 学分:2.5课程负责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是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承担着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安全管理领域核心职业能力的重要任务。
它的任务是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基础,使学生能够掌握企业或局域网的组建、企业应用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等相关技术和职业技能,达到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等技术专门人才所必需具备的网络管理与维护的基本知识的基本应用技能,使学生理解网络管理与维护的内涵,及时了解网络技术新的发展趋势,为就业和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是学院所有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起着引导作用,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
可看出本课程属于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后续课有“网络设备”、“网络安全”等课程,其专业地位十分重要。
(三)前导、后续课程前导课程:无后续课程:《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技术》二、课程理念及设计思路该课程以能够搭建和管理一个中小型局域网络为最终目标,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基础知识部分和实践教学两部分。
在充分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学习局域网的规划、制作网线及测试分析网络连通性的基本技能,这部分的内容主要由任课教师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及学生的课堂讨论完成教学任务。
实践教学部分,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等多个教学任务,实践部分的教学模式采用“典型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采用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小组共同承担网络设备及服务器的架构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最后通过一个功能全面、综合性强大型企业局域网组建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使学生具备中小型企业局域组建与管理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制定出中小型局域网组网方案、绘出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并出相应设备采购清单;能够根据给出的设计方案,正确连接一个物理局域网络;能够进行企业局域网IP地址的规划,正确配置网络中所有主机的网络设备的IP地址和各种网络协议,并进行连通性调试;能够正确使用网络操作系统分配和管理局域网中的资源;能够对企业局域网进行管理与维护,并能对简单故障进行排除;(二)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在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掌握网络组网方法、网络操作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互联网服务的使用和配置等实际操作技能。
计算机网络技术PPT课件(共12章)12云计算与物联网

12.5.2 大数据的基本特征
03
01
02
04
(1)数据量大。目前,我 们对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 至少是 PB(210 TB=1 024 TB ≈1 000 TB)、 EB(220 TB=1 048 576 TB ≈100万TB)或 ZB(230=1 073 741 824 ≈10亿TB)。
(2)种类繁多。数据种类 包括网络日志、音频、视频 、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 多种类型的数据对数据处理 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2.1 阿里云计算
“阿里云”被视为我国云计算的代名词,在福布斯 中国500强企业中,三分之一的企业都在使用阿里 云。
阿里云的飞天(Apsara)操作系统诞生于2009年2 月,是由阿里云自主研发的、服务全球的、超大规 模的通用操作系统,目前已为全球200多个国家和 地区的创新创业企业、政府、机构等提供服务。它 可以将遍布全球的百万级服务器连成一台超级计算 机,以在线公共服务的方式为社会提供计算能力, 从而有效解决计算的规模、效率和安全等问题。飞 天的革命性在于将云计算的3个方向进行了高效的 整合,分别是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提供通用的计 算能力,提供普惠的计算能力。
Azure的底层是Microsoft公司全球基础服务系统,由遍布全球的第4代数据中心构成。这是继Wind在 2010年10月的参与式设计会议(Participatory Design Conference,PDC)大会上,Microsoft公司 公布了Windows Azure云计算平台的未来蓝图,将Windows Azure定位为平台服务,一套全面的开发 工具、服务和管理系统。
(2)美国的定义:将各种 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设备 、红外传感器、全球定位系 统等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 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 是让所有的物体都与网络连 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2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2版)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选择题:1、B2、B3、D4、C5、C6、B7、A8、A9、B 10、C11、C 12、B 13、A 14、B 15、A 16、B 17、A 18、C 19、D 20、A二、填充题1、独立的计算机系统通信介质通信协议组网目的2、独立功能通信线路通信设备通信协议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3、具有通信功能的4、ARPANET网分组交换网5、资源共享数据通信通信子网资源子网6、CHINAPAC7、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中科院科技网国家教育和科研网中国金桥网8、钱天白9、分布式处理10、数据通信资源共享11、分布式输入分布式处理分布式输出12、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总线型网络环型网络星型网络13、单播广播组播14、添加设备分布式访问控制策略15、集中式通信控制策略线路交换报文交换16、数据传输速率快数据差错率低17、服务管理18、城域网19、点线20、服务器工作站集线设备通信介质三、判断题1、对2、错3、对4、错5、错6、错7、对8、错9、错10、错四、简答题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将地理位置不同但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应用软件等)的协调下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阶段第二阶段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第三阶段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阶段第四阶段网络互连阶段3. 简述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均衡负载相互协作、分布处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4.按地理位置来划分,计算机可以分为哪几类?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5.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拓扑结构有哪些?星型拓扑、环型拓扑、总线型拓扑6.简述星形拓扑结构的特点?星型拓扑结构主要具有以下的一些优点:⑴易于故障的诊断与隔离。
⑵易于网络的扩展。
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第7章 网络的组织、实现与管理

完成安装后,可能还要安装和设置显示卡、声卡和调 制解调器等其他的硬件设备。
2019/11/25,第7章 网络的组织、实现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3版) 主编:尚晓航 第19页
7.6 典型任务:工作组网络的管理
7.6.1 任务描述
【任务1】:实现不超过10台计算机的小型 公司的资源共享为主要目的办公网络。
(4)Windows 2003安装后的“登录测试”
①如果计算机内只安装了一套Windows Server 2003, 则系统重新启动后会直接登录这个操作系统。如果计算 机中安装了多套并行的操作系统,用户使用【↓】、【↑】 可以选择需要登录的操作系统,选择之后,按【Enter】 键确认。
② 在图7-17窗口中,输入本机的管理员账户 “Administrator”及密码后,单击【确定】按钮。
② 计算模式:选择“C/S”计算模式。 ③ 组织方式:使用微软的“域”网络。 ④ 操作系统:域控制器(Server)上安装微软 的Windows 2003/2000服务器版;客户机(Client)上安 装Windows 2000/XP专业版。 ⑤ 对象管理:在集中控制的主控服务器的活动 目录中,建立和管理集中控制的各种对象。 ⑥ 安全保障:建立集中的安全策略环节。
2019/11/25,第7章 网络的组织、实现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3版) 主编:尚晓航 第5页
7.4 典型任务:微软网络的管理方案
确定网络计算模式及其对应的网络组织结构应当 是组建Windows 2003运行网络的起始工作。
7.4.1 任务描述
在面对网络时,网络管理者必须有能力根据本 单位网络需求的实际情况,进行网络系统的组织、 规划和设计。
7.4.3 相关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4版-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 按网络中各个节点分布距离的长短,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 为三类,它们的特征参数见参表1-1。
第十一页,共31页。
1.3.1 按计算机网络的作用范围分类
◦在表1-1中,大致给出了各类网络的传输速率范围。总的规律是距离越长,速率越
低。
1.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LAN)
和互相访问的能力。
4.
Internet的技术特点
◦ ① 提供了建立在TCP/IP协议基础之上的WWW浏览服务。
◦ ② 采用了HTML、SMTP以及FTP等各种公开标准。
◦ ③ 其DNS域名服务器系统巧妙地解决了计算机和用户之间的 “地址”翻译问题。
第十七页,共31页。
1.4.2 Internet的组成与结构
(4) 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
(5)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system,EDI)
第十页,共31页。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用于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分类的标准很多。各种分类标准只能给出网络 某一方面的特征。
基本拓扑结构类型有:总线型、星型、环型、树 型和网状型等,参见图1-3。
第二十六页,共31页。
1.4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3.
网络拓扑的用途
网络拓扑的设计选型是计算机网络设计的第一步。网络
拓扑结构的选择将直接关系到网络的性能、系统可靠性、通 讯和投资费用等因素。
第二十七页,共31页。
1.6.2 通信子网信道类型和网络 拓扑结构的分类
的、世界范围的大型计算机互联网络。
2. 为什么要建立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