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三版)教案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三版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三版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三版课程设计一、引言计算机网络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连接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是信息时代的基石。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性学习,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协议、网络体系结构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TCP/IP协议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掌握各层次的协议的特点和功能;3.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4.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整体把握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设计方案1.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TCP/IP协议族;•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网络管理。

2. 平台与软件•PC机;•Windows 10操作系统;•VirtuaBox虚拟机软件;•Kali Linux操作系统;•Packet Tracer模拟网络软件。

3. 实验设计本课程的实践环节非常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实验:实验一:Tcpdump抓包分析在Kali Linux系统中使用Tcpdump抓包分析HTTP和HTTPS协议的数据包。

实验要求:•了解Tcpdump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HTTP和HTTPS协议的数据包特点;•能够通过分析数据包获取有用的信息。

•实验二:Packet Tracer模拟网络使用Packet Tracer模拟实现包含四台主机和一个路由器的网络,配置IP地址并进行通信测试。

实验要求:•熟悉IP地址的构成;•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过程;•能够通过ping命令测试主机之间的网络连通性。

实验三:Wireshark抓包分析在Windows系统中使用Wireshark抓包分析TCP连接的建立与终止过程。

实验要求:•熟悉Wireshark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TCP连接建立与终止的过程;•能够通过分析数据包发现连接异常的原因。

实验四:路由器配置实验使用路由器对子网进行划分并进行VLAN的配置。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3版李志球电子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3版李志球电子教案
3.双极性归零编码(BRZ) 使用了正、负和零三个电平,信号本身携带同 步信息,解决了同步问题。缺点是编码一个比特, 需要两次信号变化,增加了占用带宽,且线路上的 平均电压值还不为零。
22
2.2 数据编码和调制
2.2.1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4. 双相位编码(biphase encoding) 信号在每个比特内部的中间发生改变,但不归零 而是将电压变为相反。 重要概念 重点掌握 ◆ 曼彻斯特编码(Manchester encoding) ◆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differential Manchester encoding)
同样,度量长度的单位 有米、微米、纳米等。
16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1.2 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
7. 延迟、抖动、呑吐量和丢包率
延迟指将一个比特从一端传输到另一 端所花费的时间。 抖动指在同一条路由上发送数据包 之间的时间差异。 呑吐量是指网络发送数据包的速率。 丢包率是指在发送数据包时丢失数 据包的最高比率。 上述四个参数都是服务质量 QoS 的主要 17 度量参数。
左图每个方案都有16种 状态,每一种状态能表 示四位数(0000、 0001、„„、1111)。 如果相位或振幅变化太 多,则信号反差小,可 26 读性就差。
例如收音机、电视 2.2 数据编码和调制 信号、电话系统等 2.2.4 模拟数据的模拟调制 都先将数据调制,
1.调幅
再多路复用线路传 输
在调相传输技术中,原 调幅、调频等技术主要用于模拟通信 始模拟载波信号的相位随调 ,主要目的是多路复用。例如一根 2.调频 CATV线能容纳几十个电视(台)信 制信号电压(振幅)的改变 号;24个电话线路信号通过调制后利 用一根线传输;广播电台也将多路电 而调整,振幅和频率,保持 台信号通过调制在空气中传输,收音 不变。调相技术和调频技术 机通过中波、短波等多个波段接收。 3.调相 的分析类似。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3版)[李志球][电子教案]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3版)[李志球][电子教案]第1章
优点: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某一线路或节点有故障时,不会 影响整个网络的工作。
缺点:结构复杂,需要路由选择和流控制功能,网络控制软 件复杂,硬件成本较高,不易管理和维护。 21
1.2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2.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 无线拓扑结构
无线拓扑结构通过空气作为介质传输数据, 主要有微波红外线、卫星通信等形式。
LOGO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课程简析
◆ 课程地位(专业技术课) ◆ 课程性质及后续课程 ◆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 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 本学期课程主要讲授内容
重点章节:2、3、4、5、9、10 难点章节:2、3、5、9 ◆ 学分、学时数、实验数和考核办法
2
计算机类专业 电子类专业 通信类专业
开设本课程的专业
每条物理线路只连接一对设备(计听算不机到或节点
交换机),发送的数据在信道另一端只有惟一的一
个设备接收。
没有信道竞争,几乎不存在访问控制问题,但
点到点信道浪费一些带宽。
就象上课时老 师讲大家都能
◆ 广播式网络(Broad Networks 听到
也称多点共享,任何一个节点发送报文信息时,
所有其它节点都会接收到该信息。
13
1.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组成和网络性能
3. 网络性能
◆ 带宽(Bandwidth) 是指网络上数据在一定时刻内从一个节点传输到任意 节点的信息量。可以用链路每秒钟能传输的比特数表示, 如10Mbps、100Mbps和10GMbps等。也可以用传输每个比特 所花的时间长短来衡量,如0.1μs。
课程简析
计算机网络基础
本课程是基础
网络工程师 网络安装维护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三版)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三版)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三版)教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三版)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发展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3.1 局域网(LAN)1.3.2 城域网(MAN)1.3.3 广域网(WAN)1.3.4 互联网(Internet)1.4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特点1.4.1 功能1.4.2 特点1.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1.5.1 互联网应用1.5.2 企业内部网络1.5.3 科研教育机构网络1.5.4 军事通信网络1.6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1.6.1 OSI参考模型1.6.2 TCP/IP参考模型第二章:物理层2.1 物理层的定义和作用2.2 信道的基本概念2.3 信号的表示和传输2.3.1 数据信号的基本特征2.3.2 数字信号的表示和传输2.3.3 模拟信号的表示和传输2.4 编码技术2.4.1 奇偶校验码2.4.2 循环冗余校验码(CRC)2.4.3 海明码2.5 数据传输方式2.5.1 单工传输2.5.2 半双工传输2.5.3 全双工传输2.6 传输介质2.6.1 有线介质2.6.2 无线介质第三章:数据链路层3.1 数据链路层的定义和作用3.2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3.3 HDLC协议3.3.1 HDLC基本概念3.4 PPP协议3.4.1 PPP基本概念3.5 以太网3.5.1 以太网的基本概念3.5.2 以太网的帧格式3.6 虚拟局域网(VLAN)3.6.1 VLAN的基本概念3.6.2 VLAN的实现方式3.7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3.7.1 总线型拓扑结构3.7.2 星型拓扑结构3.7.3 环型拓扑结构第四章:网络层4.1 网络层的定义和作用4.2 网络层的功能4.3 IP协议4.3.1 IP基本概念4.3.2 IP地质分类4.3.3 子网划分及划分规则4.4 路由协议4.4.1 静态路由4.4.2 动态路由4.5 ARP协议4.5.1 ARP基本概念4.5.2 ARP请求与应答4.6 ICMP协议4.6.1 ICMP基本概念4.6.2 ICMP消息类型第五章:传输层5.1 传输层的定义和作用5.2 传输层的功能5.3 TCP协议5.3.1 TCP基础概念5.3.2 TCP的连接管理5.3.3 TCP的可靠数据传输5.4 UDP协议5.4.1 UDP基本概念5.5 端口和套接字5.5.1 端口的概念5.5.2 套接字的概念第六章:应用层6.1 应用层的定义和作用6.2 DNS协议6.2.1 DNS基本概念6.2.2 DNS域名解析过程6.2.3 DNS消息格式6.3 HTTP协议6.3.1 HTTP基本概念6.3.2 HTTP请求和响应6.4 FTP协议6.4.1 FTP基本概念6.4.2 FTP的工作模式6.5 SMTP协议6.5.1 SMTP基本概念6.5.2 SMTP消息格式附件:附件一:OSI参考模型图附件二:TCP/IP参考模型图附件三:HDLC帧格式示例附件四:以太网帧格式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数据保护法:是一系列法律和准则,旨在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免受滥用和不当使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三版)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三版)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理论教学教案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理论教学教案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理论教学教案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实践教学教案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实践教学教案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理论教学教案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实践教学教案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第五周第一次课安岳培训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理论教学教案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第六周国庆放假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实践教学教案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理论教学教案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理论教学教案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实践教学教案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理论教学教案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实践教学教案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理论教学教案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程POST,GET表示将表单数据附加到请求该页的URL地址中进行传送,只能用于小容量数据的传送,安全性不高,容易被截取;POST表示将表单数据嵌入到HTTP请求中进行传送,一般用于大容量数据的传送,安全性高。

3)在<form>标记中还可以使用name和target属性,name用于表单取命中,target属性用来指定目标窗口或目标帧。

二、表单的常用控件及其属性1、输入区域标记<input type=""><input type="">标志用来定义一个用户输入区,用户可在其中输入信息。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发展和分类。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协议和标准。

3. 熟悉网络硬件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4. 理解网络软件和网络安全技术。

5.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网络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应用领域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趋势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性能指标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各层的功能和常用协议3. 网络硬件设备网络接口卡、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作用和原理网络传输介质及其特点网络互联设备的选择和配置4. 网络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网络协议和服务的配置与管理网络诊断和监控工具的使用5. 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威胁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预防系统的作用和配置数据加密和认证技术及其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案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法:操作网络设备,巩固理论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沟通和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2. 课件:PowerPoint或WPS演示3. 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4. 网络仿真软件:GNS3、Packet Tracer等5. 网络安全工具:Wireshark、Nmap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报告2.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3. 小组项目:网络设计、实施和测试4. 用户反馈: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8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安排:计算机网络概述(4课时)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6课时)网络硬件设备(6课时)网络软件(6课时)网络安全技术(8课时)案例分析与实践(12课时)七、教学进度计划1. 第1-4周:计算机网络概述、发展历程和分类。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9-2,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3版) , 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版
主编: 主编:尚晓航
第11页 11页
1.1.3
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之间和计算机用户之间的相互通信交往。 ① 计算机之间和计算机用户之间的相互通信交往。 资源共享,包含计算机硬件资源、 ② 资源共享,包含计算机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 数据与信息资源共享。 数据与信息资源共享。 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用户之间的协同工作。 ③ 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用户之间的协同工作。
2010-9-2,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3版) , 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版
主编: 主编:尚晓航
第10页 10页
1.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3. 网络组建的3个目的 网络组建的 个目的 建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 通信的交往、信息资源的交流、 通信的交往、信息资源的交流、计算机分 布资源的共享,或者是协同工作。 布资源的共享,或者是协同工作。一般将 计算机资源共享作为网络的最基本特征。 计算机资源共享作为网络的最基本特征。
2010-9-2,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3版) , 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版
主编: 主编:尚晓航
第13页 13页
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5)数据处理系统(data process system,DPS) )数据处理系统( , ) (6)事务处理系统(transaction process system, )事务处理系统( , TPS) ) (7)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分布式控制系统( , DCS) ) (8) 电子收款机系统(point of sells,POS) ) 电子收款机系统( , )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3版)[李志球][电子教案]第6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3版)[李志球][电子教案]第6章
Lizq98@
6.3 数据链路层互联设备-网桥
6.3.1 网桥(Bridge)
4.网桥的特点 1)网桥能延伸网络的距离并能隔离网段,对不 需要转发的数据帧进行过滤,缩小了冲突域,提高 了网络的流量,改善了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 2)网桥可以互联不同传输介质、不同介质访问 控制方式的网络。 3)网桥不能隔离广播,即不能对广播数据包进 行过滤,因此它也不能控制广播风暴。广播风暴需 要通过更高层的互联设备(如路由器)才能解决。 4)网桥没有路由功能,当存在多条路径时,它 只使用某一固定的路径转发数据帧。 17
19
Lizq98@
6.3 数据链路层互联设备-网桥
6.3.2 交换机(Switch)
3.交换机的性能参数 1)端口 分为单MAC地址和多MAC地址端口。单MAC 地址端口只连接一台计算机或服务器。而多MAC地 址交换机则可以用来连接集线器或交换机等共享设 备,这类端口就被称为共享端口。 端口密度是指交换机提供的端口的数目,交换 机的端口密度一般为8的倍数,例如,8口、24口等。 交换机上有管理端口(Console口或AUX口), 用户可以通过管理端口对交换机进行配置。 介质类型的端口有BNC接口、RJ-45接口、单 20 Lizq98@ 模或多模光纤接口等。
Lizq98@
6.3 数据链路层互联设备-网桥
6.3.1 网桥(Bridge)
1.网桥的作用 网桥的作用有两个方面: l 将一个负载过重的网络分割成若干小段, 每个网段各自享用自己独立的带宽,以提高网络的 效率,从而减少网络的信息流量。 l 延伸网络的距离,因为使用中继器受网络 直径和中继规则的限制,通过网桥可进一步延伸网 络的距离。
4
Lizq98@
6.1 网络互联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理论教学教案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理论教学教案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理论教学教案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实践教学教案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实践教学教案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理论教学教案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实践教学教案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
第五周第一次课安岳培训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理论教学教案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
第六周国庆放假
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
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实践教学教案
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理论教学教案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理论教学教案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实践教学教案
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理论教学教案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实践教学教案
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理论教学教案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
程POST,GET表示将表单数据附加到请求该页的URL地址中进行传送,只能用于小容量数据的传送,安全性不高,容易被截取;POST表示将表单数据嵌入到
HTTP请求中进行传送,一般用于大容量数据的传送,安全性高。

3)在<form>标记中还可以使用name和target属性,name用于表单取命中,
target属性用来指定目标窗口或目标帧。

二、表单的常用控件及其属性
1、输入区域标记<input type="">
<input type="">标志用来定义一个用户输入区,用户可在其中输入信息。


标志必须放在<form></form>标志对之间。

<input type="">标志中共提供了
八种类型的输入区域,具体是哪一种类型由type属性来决定。

2、输入区域类型列表:
3、name用于控件取名。

4、value当输入控件为输入框时,用于表示输入控件提交的值,当输入控件为
提交按键或重置按钮时,该属性用于设置按钮上显示的文本。

5、checked表示初如状态为选中。

6、size设置输入窗口的宽度。

7、maxlength设置允许输入的最大字符数。

三、教师演示表单标记及其常用属性的使用
四、学生练习使用表单标记及其属性的使用
五、小结:
1)表单标记中的常用属性
六、作业
教学后记学生对表单常用属性掌握较好,基本能独立完成本次课任务。

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
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实践教学教案
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理论教学教案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授课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