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学案鲁科版
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1.1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教案鲁科版选修320170925293.doc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结构模型【教学目标】1.了解“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知道其合理因素和存在的不足。
2.知道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
3.能利用“玻尔原子结构模型”解释氢原子的线状光谱。
【教学重点】1.基态、激发态及能量量子化的概念。
2.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3.利用跃迁规则,解释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及其他光谱现象。
【教学难点】1.能量量子化的概念。
2.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联想·质疑2分钟在美丽的城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霓虹灯为什么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我们马上就会知道。
【板书】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量子力学前的原子结构模型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复习旧课3分钟提问1.请同学们指出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2.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核外电子运动有什么特征?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完善。
回答问题为评价各种原子结构模型提供知识支持三、导入新课5分钟1.介绍道尔顿原子学说的内容。
2.让学生评价“道尔顿原子学说”有那些不足之处,并对学生的评价加以完善同组内交流、讨论,并对“道尔顿原子学说”进行评价。
学生思考问题并做出否定的回答。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分析、评价能力。
1.使学生认识到原子结构模型是不断发展、完善的。
2.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对化学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展开新课17分钟1.道尔顿原子学说2.卢瑟福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3.玻尔原子结构模型【板书】一、道尔顿原子学说1.介绍卢瑟福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
2.让学生思考:“卢瑟福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能解释氢原子的光谱是线状光谱吗?【板书】二.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1.阅读“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理论2.交流·讨论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1.使学生认识到“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对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对1、逐条分析“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鲁科版必修2 原子结构导学案(第一课时)

。
二、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和构成的,而原子核是由更小的微粒和构成的。
2、带电特点:每个质子带个单位电荷,不带电,每个电子带个单位电荷。
3、质量数:。
4、各微粒间的关系:
(1)核电荷数==
(2)质量数(A)+
(3)阳离子核外电子数=
(4)阴离子核外电子数=
5、一般用符号 代表,符号 的意义是:
A、35Cl原子所含质子数为18
B、 mol的H35Cl分子所含中子数约为6.02×1023
C、3.5 g的35Cl2气体的体积为2.24 L
D、35Cl2气体的摩尔质量为70 g·mol-1
课后作业
1、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A、O2、O3、O4B、H2、D2、T2
C、H2O、D2O、T2OD、4020Ca和4220Ca
5、若几种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B、可能是几种不同的分子或离子
C、彼此之间互为同位素D、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6、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表示方法形象表示:
①②③
其中 表示质子或电子, 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互为同位素B、②③互为同素异形体
③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元素主要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④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⑤每种元素都有两种或两种以的核素
A、①②④⑤B、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⑤
2、与0.11molH2SO4电子数相等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
3、某阳离子Rn+的核外共有x个电子,核内有y个中子,则R的质量数为()
2021-2022年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1.3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1课时教案鲁科版

对 知 电荷数的增大和原子半径的减小,核对外层电子的有效吸引作用依次增强
识 的 的必然结果。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表明自上而下
强化 原子越来越易失去电子。这是因为同主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相同,原子
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有效吸引作用逐渐减弱。过渡元素的
第一电离能的变化不太规则,随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加从左到右略有增加。
知识更加
准确。学生
自己也能
解释原因,
积极性很
高。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必 要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对同一周期的元素而言,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
的 总 小,稀有气体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总
结 , 体上呈现由小到大的变化趋势,表示元素原子越来越难失去电子。短周期
注 重 元素的这种递变更为明显,这是同周期元素原子电子层数相同,但随着核
化规律。
难点,定性的记住 学做准备
规律。内容如素材
1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过渡 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仅有定性的分 学生思维活跃,什 调 动 学 生
析往往是不够的,为此,人们用电离能、 么是电离能、电负 的积极性,
电子亲和能、电负性来定量的衡量或比较 性呢?
明确学习
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强弱。
自己会猜想
目标。
决问题很
应时更剧烈。 原子越难失去电子。因此,运用电离能数
好过渡,激
同理:P 与 S 值可以判断金属原子在气态时反驳,条件 兴趣
不一致,一是气 让学生爱
态,二是溶液 学
实用文档
精品文档
讨 论 肯定学生的发言,强调分析事物时看好条 可能会想到洪 特 学 生 自 己
第一章_第1节_原子结构模型知识点及练习[选修3]鲁科版
![第一章_第1节_原子结构模型知识点及练习[选修3]鲁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9eab8ef40242a8956bece491.png)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1、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的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2、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葡萄干布丁模型”)3、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卢瑟福核式模型”)4、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玻尔电子分层排布模型”)5、电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量子力学模型”)【例1】下列对不同时期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时间排列正确的是()①电子分层排布模型②“葡萄干布丁”模型③量子力学模型④道尔顿原子学说⑤核式模型A、①③②⑤④B、④②③①⑤C、④②⑤①③D、④⑤②①③二、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结构模型1、原子光谱:光(辐射)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1)通常所说的光是指人的视觉所能感觉到的在真空中波长介于400~700nm之间的电磁波。
不同波长的光在人的视觉中表现出不同的颜色,按波长由长到短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实际上,广义的光即电磁波,除了可见光外,还包括红外光、紫外光、X射线等。
(2)人们在真空放电管内充入低压氢气,并在放电管两端的电极间加上高压电时,氢气会放电发光,利用三棱镜可观察到不连续的线状光谱。
(3)光谱分为连续光谱和线状光谱,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
线状光谱:具有特定波长、彼此分离的谱线所组成的光谱(图1-1)锂、氦、汞的发射光谱锂、氦、汞的吸收光谱图1-1连续光谱:由各种波长的光所组成,且相近的波长差别极小而不能分辨所得的光谱,如阳光形成的光谱。
2022-2023学年鲁科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 第1章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 课件(52张)

(3)习惯上人们用“原子轨道”来描述原子中单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
电子层为 n 的状态,有 n2 个原子轨道。
n 值所对应的能级和原子轨道的情况
电子层或 符号
量子数 n
能级
原子轨道
n=1
K
n=2
L
1s 12 _2_s_、__2_p_
1s 2s、 13 __2_p_x、___2_p_y、__2_p_z__
答案
解析 电子云图就是用小黑点疏密程度来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某处单 位体积内出现概率大小的一种图形,每个小黑点并不代表一个电子,故 A 错误;由上述分析可知,每个小黑点代表电子出现的概率,不是电子在核 外所处的位置,故 B 错误;对比图 1、图 2 可知,在球体内出现该电子的几 率大,界面外出现该电子的几率小,故 C 错误;1s 轨道呈球形,沿剖面直 径连线,有无数对称轴,故 D 正确。
3.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 (1)原子中的电子在 06 ___具__有__确__定__半__径_____的圆周轨道上绕原子核运 动,并且不辐射 07 __能__量__。 (2)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 08 ___不__同__的__能__量____,而且能量值是 09 __不__连__续___的,这称为能量“ 10 __量__子__化___”。轨道能量依 n 值(1、2、3、…) 的增大而 11 __升__高__,n 称为 12 __量__子__数___。对氢原子而言,电子处于 n=1 的轨道时,能量最低,这种状态称为 13 __基__态__,能量高于基态能量的状态 称为 14 __激__发__态___。 (3)只有当电子 15 _从__一__个__轨__道__跃__迁__到__另__一__个__轨__道__时,才会辐射或吸收 能量,当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以 16 __光__的__形__式____表现出来并被记录时,就形 成了光谱。
高中化学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1节 原子结构教学案 鲁科版必修

第1节⎪⎪原子结构 第1课时 原子核 核素[课标要求]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明确质量数和AZ X 的含义。
2.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4.元素指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5.核素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6.不同元素具有的核素种类不同,同一种元素不同的核素之间互为同位素,其化学性质相同。
7.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核素种类。
原子的构成1.原子及构成的微粒原子⎩⎪⎨⎪⎧原子核⎩⎨⎪⎧⎭⎪⎬⎪⎫质子:带一个单位 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决定原子的质量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质量很小2.质量数3.原子构成的表示4.原子结构中的微粒关系 (1)原子质量数=中子数+质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2)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质子数-电荷数阴离子=质子数+电荷数[特别提醒](1)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且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如11H 。
(2)同种元素的原子与其相应离子的质量数相等,如23Na 与23Na +。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2)34S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 (3)2H +核外电子数为2 (×) (4)13C 和15N 核内中子数相差1(√)(5)H 3O +和OH -中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6)质量数就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 的名称为。
关于293116Lv 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质子数116B .中子数177C .核外电子数116D .相对原子质量293解析:选D A .元素符号左下角表示的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该元素的质子数是116,正确。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教案第1章原子结构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知道其合理因素和存在的不足。
2.知道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
3.能利用“玻尔原子结构模型”解释氢原子的线状光谱。
【教学重点】1.基态、激发态及能量量子化的概念。
2.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3.利用跃迁规则,解释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及其他光谱现象。
【教学难点】1.能量量子化的概念。
2.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联想·质疑2分钟在美丽的城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霓虹灯为什么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我们马上就会知道。
【板书】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量子力学前的原子结构模型二、复习旧课3分钟提问1.请同学们指出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2.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核外电子运动有什么特征?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完善。
回答问题为评价各种原子结构模型提供知识支持三、导入新课5分钟1.介绍道尔顿原子学说的内容。
2.让学生评价“道尔顿原子学说”有那些不足之处,并对学生的评价加以完善同组内交流、讨论,并对“道尔顿原子学说”进行评价。
学生思考问题并做出否定的回答。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分析、评价能力。
1.使学生认识到原子结构模型是不断发展、完善的。
2.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对化学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171.道尔顿原子学说2.卢瑟福原子【板书】一、道尔顿原子学说1.介绍卢瑟福原子结构的核式模1.阅读“玻尔原子结构模1.使学生认识到“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对展开新课分钟结构的核式模型3.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型。
2.让学生思考:“卢瑟福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能解释氢原子的光谱是线状光谱吗?【板书】二.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1、逐条分析“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板书】2、玻尔原子结构模型(1)行星模型点拨:这里的“轨道”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电子层。
高中化学 第1章 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同步备课课件 鲁科

现代―→ __量__子__力__学___模型
课
前
课
自
时
主
作
导
业
学
菜单
LK·化学 选修 物质结构与性质
教
课
学
堂
目
互
标
动
分 析
2.光谱
探 究
(1)连续光谱:由各种波长的光组成,且相近的波长
差别极小而不能分辨。如阳光形成的光谱即为连续光
教
当
学 方
谱。
堂 双
案 设
基
(2)线状光谱:由具有特定波长、彼此分立的谱线组 达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关系。(重点)
课
前
课
自
时
主
作
导
业
学
菜单
LK·化学 选修 物质结构与性质
教
课
学
堂
目
互
标 分 析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动 探 究
道尔顿―→ 实心球原子模型
教
当
学
汤姆逊―→ “葡萄干布丁”模型
方
堂 双
案 设
卢瑟福―→ __核__式____模型
基 达
计
标
玻尔―→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模型
基 达
计
标
●课标解读
1.了解氢原子光谱的特点及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
课
前
2.知道原子中的单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用原子轨道来描
课
自
时
主 导
述。
作 业
学
菜单
LK·化学 选修 物质结构与性质
教
课
学
堂
目 标
●教学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年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学案
鲁科版
三点剖析
重点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
道尔顿原子学说→汤姆逊“葡萄干布丁”模型→卢瑟福核式模型→玻尔电子分层排布模型→量子力学模型。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不断深化的过程,这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重点二: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玻尔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实验事实。
玻尔的重大贡献在于指出了原子光谱源自核外电子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之间的跃迁,而电子所处的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谱线的波长或频率与能级间能量差所具有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E
0-hυ=ΔE=E
末
-E
始。
ΔE为两轨道的能量差。
玻尔指出,原子核外电子在具有确定能量的轨道上运动,当原子不受外界影响时,电子既不吸收能量也不放出能量。
不同的原子轨道具有不同的能量,轨道能量的变化是不连续的,即量子化的。
当电子吸收了能量(如光能、热能等)后,就会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上。
处于能量较高轨道的电子不稳定,会回到能量较低的轨道上,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回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
发射出光子,发出光的波长取决于两个轨道的能量之差。
重点三:原子轨道电子云
量子力学中的轨道的含义已与玻尔原子结构模型中轨道的含义完全不同,它既不是圆形轨道,也不是指固定轨迹。
注意:①电子云的含义、电子云示意图的描述都是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希望大家引起足够重视。
②所谓电子在核外出现的概率大小,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机会多少。
下表总结了量子数的取值范围和符号表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四个量子数的取值必须遵守下列要求:l≤n-1,|m|≤l,m
s 只能取中的一种。
各个击破
【例1】下列对不同时期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①电子分层排布模型②“葡萄干布丁”模型③量子力学模型④道尔顿原子学说⑤核式模型
A.①③②⑤④
B.④②③①⑤
C.④②⑤①③
D.
④⑤②①③
解析:①电子分层排布模型由玻尔1913年提出;②“葡萄干布丁”模型由汤姆逊1903年提出;③量子力学模型于1926年提出;④道尔顿原子学说于1803年提出;⑤核式模型由卢瑟福于1911年提出。
答案:C
【例2】下列关于光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炽热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发出的光生成连续光谱
B.各种原子的线状光谱中的明线和它的吸收光谱中的暗线必定一一对应
C.气体发出的光只能产生线状光谱
D.甲物质发出的白光通过低温的乙物质蒸气可得到甲物质的吸收光谱
解析:由于通常看到的吸收光谱中的暗线比线状光谱中的亮线要少一些,所以B 选项不对,而气体发光时,若是高压气体发光形成连续光谱,若是稀薄气体发光形成线状光谱,故C选项也不对,甲物质发出的白光通过低温的乙物质蒸发后,看到的乙物质的吸收光谱,所以上述选项中只有A正确。
答案:A
类题演练 1
当氢原子的一个电子从第二能级跃迁到第一能级时,发射出光的波长是121.6 nm;当电子从第三能级跃迁到第二能级时,发射出光子的波长是656.3 nm。
试回答:
(1)哪一种光子的能量大?说明理由。
(2)求氢原子中电子的第三和第二能级的能量差及第二和第一能级的能量差。
说明原子中的能量是否连续。
解析:(1)由公式E=hγ得E=,λ愈小,E愈大,所以第一种光子能量大。
(2)由公式,可得(代入题中数据)ΔE
2.1=1.63×10-18 J ΔE
3.2
=3.03×10-19 J。
答案:(1)第一种光子的能量大。
由公式E=hγ得E=,λ愈小,E愈大,所以第一
种光子能量大。
(2)ΔE
2.1=1.63×10-18 J ΔE
3.2
=3.03×10-19 J原子中的能量是不连续的。
【例3】下列各组用四个量子数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并说明理由。
(1)n=2 l=1 m=0 m
s
=
(2)n=3 l=3 m=2 m
s
=
(3)n=3 l=2 m=2 m
s
=
(4)n=4 l=2 m=3 m
s
=
(5)n=2 l=1 m=1 m
s
=-1
解析:根据量子数取值相互限制性,它们的取值是:l<n,|m|≤l,m
s
=。
由此可以判断。
答案:(1)合理。
(2)不合理,因取值l=n,错。
(3)合理。
(4)不合理,因取值m>l,错。
(5)不合理,因m
s
只能取或。
类题演练 2
下列对四个量子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的自旋量子数是,在某一个轨道中有两个电子,所以总自旋量子数是1
或是0
B.磁量子数m=0的轨道都是球形的轨道
C.角量子数l的可能取值是从0到n的正整数
D.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取决于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
解析:轨道的形状由角量子数l决定,磁量子数决定轨道的空间的分布特点,实际上m=0的轨道可以是球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
角量子数的可能取值是从0到(n-1)的正整数。
答案:D
类题演练 3
s、3s、3s1各代表什么意义?
答案:s:是原子轨道符号,表示l=0、m=0的电子运动状态,其空间图像为球形。
3s:代表第三层中的s原子轨道,即n=3,l=0,m=0的电子运动状态。
3s1:代表第三层s轨道中的一个电子。
即n=3,l=0,m=0,m
=或的电子运动状态。
s
28748 704C 灌S36061 8CDD 賝l& w30981 7905 礅40526 9E4E 鹎n( 21689 54B9 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