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节 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 人教版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历史》目录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历史》目录(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历史》目录必修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鸦片战争第二节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第四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第六节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第二章第一节清朝政局的变动第二节洋务运动第三节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第四节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第五节甲午中日战争第六节瓜分中国的狂潮第七节戊戌变法第八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三章第一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第二节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第三节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第四节中华民国的成立第四章第一节袁世凯独裁统治第二节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第三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活动课: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第五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第二节五四爱国运动第三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六章第一节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第二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第三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第四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中国近代现代史大事年表(上)(1840-1927)必修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一节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第二节“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第三节九一八事变第四节红军的长征第五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第二章第一节抗日战争的爆发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三节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第四节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第三章第一节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第二节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第三节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第四节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四章第一节清朝晚期文化(一)第二节清朝晚期文化(二)第三节民国时期文化(一)第四节民国时期文化(二)第五章第一节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第二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七章第一节全国大动乱第二节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第八章第一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第二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第三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第四节“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第九章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第十章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二节外交事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成就第十一章第一节科技、教育成就和史学研究成果第二节文学艺术和体育事业的繁荣第三节现代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活动课新中国社会生活变化调查中国近代现代史大事年表(下)(1927~1999年)选修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第三节文艺复兴第四节宗教改革第二章第一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二节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第三节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第四节欧洲的启蒙运动第五节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活动课]你如何评价拿破仑第六节美国的建立第七节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第八节16~18世纪的亚洲第三章第一节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二节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四节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第1页)第五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六节亚洲革命风暴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一节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节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第三节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第四节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第五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五章第一节自然科学第二节文学和艺术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世界历史大事年表(14~20世纪初)选修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二节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第三节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二章第一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第二节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第三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第四节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第三章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第二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第四章第一节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节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第三节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第四节美苏争霸第五节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第六节亚洲经济的发展第五章第一节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第二节世界政治的发展第三节世界经济的发展[活动课]了解联合国、评价联合国和参与联合国事务第六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一节科学技术第二节学术思潮和教育第三节文学艺术部分中英文词汇对照表世界历史大事年表(20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选修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史》全一册第一章第一节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第四节夏、商、西周的文化第五节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第六节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第七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第二章第一节秦朝的统治第二节两汉的统治第三节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第四节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第五节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第六节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第七节秦汉时期的文化第三章第一节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第四章第一节短暂的隋朝第二节唐朝的开国和盛世第三节唐朝后期的政局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第六节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第七节隋唐时期的交往友好第八节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第五章第一节五代十国第二节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第三节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第四节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第五节金的建立与宋金的和战第六节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第七节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第八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第六章第一节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第二节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第三节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第四节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第五节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第六节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第七节明清时期的文化[活动课·辩论会]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局限附录一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附录二中国古代朝代表。
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课件

成立意义
01
02
03
国家统一
国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 家在形式上的统一,结束 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现代化进程
国民政府的成立推动了中 国的现代化进程,加速了 国家的发展步伐。
国际地位提升
国民政府的成立提高了中 国的国际地位,为后来在 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奠定 了基础。
02
国民政府前期统治政策
外交政策
对日政策
国际政治形势
帝国主义势力
01
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仍有较大影响,他们通过经济、军事等手
段干涉中国内政,试图维护在华利益。
国际联盟
02
国民政府前期,国际联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中国的国家主权,
但在对待中国问题上仍存在分歧和矛盾。
苏联对中国的影响
03
苏联在国民政府前期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提供经济
、军事援助等方式支持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国民政府前期,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 占据较大比重。
土地制度
当时实行的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农民则以租佃 形式耕种。
农业生产方式
以手工劳动为主,生产效率较低。
工业经济
工业基础
国民政府前期,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比重较 小。
工业结构
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相对滞后。
思想自由的争议。
03
国民政府前期的政治形势
国内政治形势
军阀割据
国民政府前期,中国仍处于军阀 割据状态,大小军阀势力各自为 政,导致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 安。
官僚资本
官僚资本在国民政府前期迅速崛 起,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垄断 国家经济命脉,导致贫富差距扩 大,社会矛盾加剧。
八年级历史国民政府初期的统治

大约和了十几分钟,面粉和水完全的交融在一起,母亲盖上盖子,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发酵完毕,揭起盖子,呀,那团面粉变得像白玉石一样的色泽油亮,形状像小半个篮球,看上去十分的光滑。
很快,母亲便开始揉搓面粉的形状。母亲将发酵好的面团放在撒了面粉的白纸上,双手一边压一边前后的搓着,揉力有度,不一会儿,就搓成长方形的条状,用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放到笼子里开 始蒸煮。
那红黄相间的火焰,蒸出了香喷喷的馒头。打开盖子,一股小麦独有的香气扑鼻而来,还未能母亲将馒头拿出,我就伸出小手快速的抢了一个。冬天里,若是抢了一个热乎乎的馒头在手上,烫得手 指是一个个飘出香气的小孔,飘到鼻子旁,就暖了鼻息;急不可待将馒头一片片含在嘴里,满口的香,满口的酥软,暖了我的心房。
馒头,将小时候饥饿的岁月,飘满了意志温饱的香气。
母亲的日子一年年辛劳挨过了春夏秋冬,等到日子稍微的温饱了,母亲便开始了她包粽子成瘾的生涯。
高一历史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

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

档消耗一个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享受100次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一次 发放,全年内有效
赠每的送次VI的发P类共放型的享决特文定权档。有下效载期特为权1自个V月IP,生发效放起数每量月由发您放购一买次,赠 V不 我I送 清 的P生每 零 设效月 。 置起1自 随5每动 时次月续 取共发费 消享放, 。文一前档次往下,我载持的特续账权有号,效-自
阅读页去广告
VIP有效期内享有搜索结果页以及文档阅读页免广告特权,清爽阅读没有阻碍。
多端互通
抽奖特权 福利特权
其他特 VIP专享精彩活动
权
VIP专属身份标识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制将选中的文档内容一键发送到手机,轻松实现多端同步。 开通VIP后可以在VIP福利专区不定期抽奖,千万奖池送不停! 开通VIP后可在VIP福利专区定期领取多种福利礼券。 开通VIP后可以享受不定期的VIP优惠活动,活动多多,优惠多多。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享受60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一 次发放,全年内有效。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 每次发放的特权有效期为1个月,发放数量由您购买 的VIP类型决定。
每月专享9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持续有 效不清零。自动续费,前往我的账号 -我的设置随时取消。
服务特 权
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任意下载券标价的文档(不含付费文档和VIP专享文档),每下载一篇共享文
档消耗一个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享受100次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一次 发放,全年内有效
高一历史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

高一历史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人教版

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一、国民政府在全国统治的建立(政治)1.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政局混乱:(1)新旧军阀对立。
(2)国民党内部派系纷争,其中宁、汉最有实力。
2.过程宁汉合流——蒋介石投靠帝国主义,重掌国民政府实权——国民政府北伐——“东北易帜”,形式上统一中国。
3.性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一党专制统治。
二、国民党颁布“训政纲领”(政治)1.“训政时期”开始的标志1928年8月,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宣布“训政时期”开始。
2.“训政纲领”(1)内容:国民党全代会行使政权;闭会时,国民党执委会行使政权。
(2)实质: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独裁专制。
3.强化国家机器(1)措施建立强大正规军镇压人民革命;实行特务统治;制定反动法令。
(1)后果:屠杀革命志士。
三、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军事)1.原因:军阀间争权夺利。
2.过程:蒋桂战争、蒋冯战争、中原大战。
3.影响(1)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2)增强了蒋介石的实力,奠定了建立军事独裁统治的基础。
四、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经济)4.政策与措施(1)整顿税务,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2)建立和改组银行,控制金融。
(3)改革币制,防止白银外流。
(4)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5.经济发展特点(1)民族工业有显著发展。
(2)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3)美国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
五、“改订新约运动”(外交)1.对苏政策:宣布与苏联断交。
2.对帝国主义国家政策:发起“改订新约运动”。
(1)目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缓和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扩大税源,解决内战经费。
(2)内容:实现关税自主,废除领事裁判权。
(3)结果:美国首先同中国缔结关税关系的新条约,其他国家相继效仿;基本实现关税自主,但未取得对等利益;废除领事裁判权,因列强借故拖延,难以签约。
第一节 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

2.要求理解的历史概念:“训政”、“法币”、“官僚资本”、新旧军阀。
3.要求学生掌握国民政府前期统治的政治、经济特点。
4.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1)1927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2)国民政府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的实施,都是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的。经济方面的一些措施,在客观上对税务状况、金融市场、工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或改善,但与此同时,四大家族借此也聚敛了大量财富,也没有改变其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这一本质。(3)改订新约运动使中国恢复了部分丧失的主权,但由于中国经济落后,在实际上并没有获得与列强对等的利益。改订新约运动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的,没有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地。
(二)整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知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镇压革命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政权。当时中国政局极为混乱,既有新旧军阀的矛盾,又有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新军阀之间的矛盾,还有国共之间的斗争。蒋介石为了维护独裁统治,巩固其地位,在政治上排斥异己,形式上统一中国,实行所谓“训政”,建立特务机构和统治等,以强化国家机器,实行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经济上采取了整顿税务、控制金融和改革币制等措施,形成四大家族对全国经济命脉的控制,以建立其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在外交上也为了达到巩固统治目的,制造对外自主形象。这一切都是围绕建立蒋介石独裁统治这一核心。
2.巩固独裁统治强化国家机器
蒋介石除了加强一党专政、形式统一全国的行动之外,还采取各种手段强化国家机器。其中包括加强反动军队的建设,组织特务组织实行恐怖统治,制定名目繁多的反动法令,剥削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一、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1.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政治统治及其政权性质。
2.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及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理解、归纳史实的能力,整体把握教材内容。
2.培养学生运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政治统治和经济状况。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阅读理解教材中的关于国民党内的派系斗争、军阀混战、“训政纲领”、经济政策和措施沙胶政策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认清其政策和措施的实质,认识其反动政权的本质。
2.通过学习“东北易帜”,使学生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世界观,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1.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2.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的形成。
(二)疑点对“法币政策”、“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客观评价。
(三)解决办法1.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指出,理解国民政府政权性质应从1927年蒋、汪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和工农群众,镇压革命的史实和建立政权后采取的一系列反动政策和措施,以及该政权所代表的是阶级利益等方面来理解。
2.对于官僚资本这一概念,首先了解官僚资本是以四大家族为首的,是与南京国民政府有密切关系的,其次从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区别来认识。
3.“法币政策”、“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经济政策、措施。
除了了解政策本身的具体内容以外,还要从国民政府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客观上对当时经济的影响、以及在这些措施推行中四大家族聚敛财富并建立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几方面来认识。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准备1.要求学生观察课本的插图。
2国民政府前期统治的图示总表。
五、学生活动设计1.在学生阅读了教材后,针对“东北易帜”、“整顿税务”、“法币政策”、“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进行分析评价。
2.学生动手列出一个反映国民政府前期统治主要事件间相互关系、反映其政权性质的简表。
六、教学步骤(-)明确目标1.要求学生准确掌握:“宁汉合流”、国民政府的“北伐”、皇姑屯事件、东北易帜、新军阀的混战、四大家族、法币政策、改计新约运动等。
2.要求理解的历史概念:“训政”、“法币”、“官僚资本”、新旧军阀。
3.要求学生掌握国民政府前期统治的政治、经济特点。
4.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1)1927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
(2)国民政府前期的政治、经济措施的实施,都是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的。
经济方面的一些措施,在客观上对税务状况、金融市场、工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或改善,但与此同时,四大家族借此也聚敛了大量财富,也没有改变其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这一本质。
(3)改订新约运动使中国恢复了部分丧失的主权,但由于中国经济落后,在实际上并没有获得与列强对等的利益。
改订新约运动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的,没有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地。
(二)整体感知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镇压革命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政权。
当时中国政局极为混乱,既有新旧军阀的矛盾,又有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新军阀之间的矛盾,还有国共之间的斗争。
蒋介石为了维护独裁统治,巩固其地位,在政治上排斥异己,形式上统一中国,实行所谓“训政”,建立特务机构和统治等,以强化国家机器,实行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
经济上采取了整顿税务、控制金融和改革币制等措施,形成四大家族对全国经济命脉的控制,以建立其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
在外交上也为了达到巩固统治目的,制造对外自主形象。
这一切都是围绕建立蒋介石独裁统治这一核心。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导入新课教师首先指出本节内容属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课,但内容与后面所学知识紧密关联。
阅读时,应着重从宏观上理清线索,把握内在联系。
国民政府在全国统治的建立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大革命失败后,当时中国的政局是一种什么状况?三个政权并立:南京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和张作霖控制的北京军阀政府。
派系林立:政治上是“宁派”、“汉派”、“沪派”等,军事上有落、唐、李、冯、阎等派。
面对这种混乱局面,国民党反动势力要巩固统治,必须要统一全国,控制全国。
2.“宁汉合流”“宁汉合流”是南京、武汉两个国民政府的合并。
它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建立。
促成“宁汉合流”的政治因素是共同反共,蒋介石以退为进的下野为合流创造了条件。
汪精卫的辞职最终促成了合流。
此外,当时国民党内部的一些情况以及英美帝国主义为维护其在华利益而对合流的态度,也对宁汉合流产生了影响。
宁汉合流后的南京国民政府,成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建立,国共之间十年对峙局面的形成。
国民党新军阀和北洋军阀有什么区别?新旧军阀在独裁、卖国方面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但北洋军阀封建性更为浓厚,更多的是依靠封建独裁、靠武力来实现其统治的,国民党新军阀则是代表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是通过实行一党专制来实现其统治的,相比之下,稍具近代色彩一些。
宁汉合流之后,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是否消除了呢?其实不然,斗争不仅没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为了共同对付东北的张作霖,各派要求蒋介石复出。
蒋介石复出后,一方面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国民党实力派取得暂时缓和,承认各自控制的地盘,一方面排斥异己,加强自己的统治和地位。
这样就为后来新军阀之间的混战留下了隐患。
3.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此时的北伐已不同于1926年国共合作时期的北伐,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的北伐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而此次北伐是国民党新军阀与北洋军阀争夺地盘的战争。
蒋介石的北伐、实际上意味着英美势力,特别是美国势力的扩张,这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不能容忍的,为此制造“济南惨案”阻止北伐。
说明这种现象的背后,实际上是英美与日本之间对中国的争夺。
蒋介石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和地位,也不敢过分得罪日本帝国主义,只好“绕道北上,继续北伐”。
4.东北易帜皇姑屯事件之后,日本威逼张学良宣布东北“独立”,企图控制东北,培植新的代理人。
在身负国耻家仇的情况下,张学良顶住压力,毅然在1928年底通电全国,改易旗帜。
张学良的这一举动,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维护了国家、民族的统一,是有利于历史进步的,是爱国的。
此处,除了让学生了解张学良的义举之外,还应使学生了解,东北易帜后,国民党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因为,国民党内部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还有租界、各自的控制范围,同时,还存在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革命根据地。
国民党颁布“训政纲领”1.“训政”及其实质首先,了解孙中山曾把“建立民国”的程序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
这是孙中山为建立民国构画的蓝图。
国民党召开二届五中全会,宣告实施“训政”,随后又颁布“训政纲领”。
蒋介石打出“以党治国”旗号,名日加强中央统治,实为排斥异己,建立独裁统治;名曰“训政”,实为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2.巩固独裁统治强化国家机器蒋介石除了加强一党专政、形式统一全国的行动之外,还采取各种手段强化国家机器。
其中包括加强反动军队的建设,组织特务组织实行恐怖统治,制定名目繁多的反动法令,剥削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
通过这些内容,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其政权的反动本质。
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这一部分内容是小字部分,要求学生了解自东北易帜以后,各派新军阀连年混战。
目的是争权夺利,扩充自己的地盘。
这种勾心斗角的争夺,是国民党反动派腐朽统治的一种表现。
军阀的混战,一方面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方面由于蒋介石取得了明显优势,为其建立军事独裁统治奠定了基础。
新军阀混战的状况,了解三次主要混战的名称、争夺的地区、交战的双方,以及后果。
其中,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1.巩固统治的经济政策和措施通过阅读教材的小字部分内容,先要求学生归纳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l)整顿税务。
即政府加强对关税、盐税、统税的控制,增加印花税、所得税等新税目。
(2)控制金融。
即先后成立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改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这四大银行控制全国的主要金融活动。
(3)改革币制。
即为防止白银外流,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
使货币发行和使用权集中于四大银行,一律使用四大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法币”。
白银归国家所有,禁止流通。
白银限期到银行兑换法币。
(4)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即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农业、交通运输业。
然后,指导学生对国民政府前期的经济政策和措施进行讨论,分析评价。
评价:(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采取的经济政策和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稳定财政,增加收入,巩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2)这些政策和措施的施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客观上对经济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如整顿税务,改变了从前“厘卡林立,重叠征收”的弊病,也增加了中央财政收人。
控制金融,使国民政府形成了对全国金融的垄断和控制。
改革币制,使币制混乱局面得以改观,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作用。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使工农业、交通运输业也有所发展。
(3)国民党政府在稳定经济,促进经济恢复的同时,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也形成,因此聚敛了大量财富。
2.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经济特点通过阅读要求学生归纳出以下主要特点:第一,民族工业有显著发展;第二,官僚资本迅速膨胀;第三,美国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特点,仍然呈现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特征。
可以提出问题:如何看待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支持国民政府的同时,提出了实行新的经济政策。
取消不平等条约等政治要求,并积极兴办实业。
更主要的是人民的抵制洋货。
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也或多或少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当然,这种发展也是相对而言的。
民族工业比以前有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又受到外国经济势力、官僚资本的压迫。
“改订新约运动”在学生阅读基础上提出问题:国民政府发起“改计新约运动”的目的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实际效果如何?为什么?目的:1928年国民政府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同时也为了扩大税源,解决内战经费而发起。
内容: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
实际效果及原因:列强虽然在条约的表面上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的权利,但由于中国经济的落后,并不能从列强那里取得对等的利益,也就是说只是形式上的表面的对等。
废除领事裁判权,由于列强迟迟不签约,故意拖延,加之蒋介石委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要依靠列强的帮助,所以也就不了了之。
(四)总结、扩展1927年建立起来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