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版和水电版水工混凝土结构规范区别

合集下载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背景:水利工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水工混凝土结构作为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安全稳定性对于水工工程的正常运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保障水利工程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重要性: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保障混凝土结构安全、提高结构可靠性和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它能够规范设计人员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指导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操作,确保结构在承受荷载、抗震、抗风、耐久性等方面具有充分的安全性。

同时,它还对监理和验收等环节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加强对混凝土结构的监督和检验,促进施工标准化,提高水工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

1.承载力计算:水工混凝土结构的主要作用是承受水压力、水荷载和冲击荷载等。

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结构的承载能力,并对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计算。

2.材料选用: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应规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强度等技术指标。

同时,还需对混凝土中的砂、石、水泥等原材料的质量和使用要求进行详细规定。

3.结构形式:水工混凝土结构的形式多样,如壳体结构、坝体结构、堰体结构等。

设计规范应对各种结构形式的设计、施工和维护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

4.抗震设计:水工混凝土结构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抗震性能至关重要。

设计规范应考虑地震荷载的作用,并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合理的评估和设计。

5.监测与维护:水工混凝土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必须进行定期的监测和维护。

设计规范应规定相应的监测措施和维护要求,确保结构的安全使用。

在制定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时,应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设计标准和规范,结合实际工程经验进行修订,以确保设计规范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应与相关行业的技术、管理和政策进行紧密配合,形成科学统一的设计与施工标准。

总之,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确保水工工程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制定设计规范时,应综合考虑结构的承载能力、材料选用、抗震性能、监测与维护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水工混凝土结构在设计、施工和运行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水工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差异

水工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差异

水工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差异水工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差异相关标签:•水工混凝土•普通混凝土从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行为考虑,水工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至少存在以下5个方面的差异:(1)骨料粒径较大。

水工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一般为150mm,而且所占的比例较高,80~150mm 骨料大约占骨料总量的30%以上。

而普通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一般不超过40mm,一些水泥制品的骨料粒径甚至不超过20mm。

(2)混凝土强度等级较低。

除了一些特殊部位外,水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一般较低。

特别是重力坝,混凝土强度等级更低。

以三峡主体工程为例,大坝内部混凝土90d龄期的设计强度仅为15MPa,大坝外部混凝土90d龄期的设计强度仅为20MPa,水位变化区外部混凝土90d龄期的设计强度仅为25MPa。

而普通混凝土28d龄期的设计强度一般为30~40MPa。

60MPa以上的高强混凝土也已经较普遍地被采用。

道路混凝土28d龄期的设计强度一般也在30MPa以上。

(3)胶凝材料用量较少。

由于考虑到水化热,除了特殊部位外,水工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通常较低,一般不超过200kg/m3。

而普通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都在300kg/m3以上,甚至超过400kg/m3。

(4)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

由于水工建筑物的特殊性,水工混凝土一般长期处于饱水状态。

即便是在水上部份,由于水工建筑物体积特别大,内部的水份难以扩散蒸发,仅仅由于胶凝材料的水化而消耗掉一部分拌合水,这是非常有限的。

而且由于毛细管作用,下部的水也会扩散上来。

而对于普通混凝土,由于大部分建筑物都处于地面以上,它们的干湿状态受环境控制。

在一些干燥地区,混凝土可能较长时间地处于干燥状态。

即便在一些多雨潮湿地区,混凝土也很难保持在饱水状态下。

(5)寿命要求较长。

水工建筑物一般投资较大,建设期较长,因此,一般要求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同时,由于水工建筑物的特殊重要性,通常对耐久性要求较高。

在这些方面,其它混凝土工程是无法与水电工程相比的。

水利版和水电版水工混凝土结构规范区别

水利版和水电版水工混凝土结构规范区别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 5057-2009(水电类)与SL 191-2008(水利类)主要差异对DL/T 5057-2009(水电类)与SL 191-2008(水利类)两个规范中主要的差别进行了归纳总结如下:一、DL/T 5057-2009(水电类)与SL 191-2008(水利类)主要差异(1)DL/T 5057-2009规范的安全度是按GB 50199—94《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采用5个分项系数来表达的;而SL 191-2008规范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法,在规定的材料强度和荷载取值条件下,采用在多系数分析基础上以安全系数表达的方式进行设计,用单一安全系数“K ”来表达(这个思路将在以后混凝土重力坝等相关的水利规范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但不同于SDJ 20-78规范K 的含义(不含荷载分项系数),例如:SDJ 20-78规范1级建筑物基本组合,轴心受拉K=1.65,而修编后新规范K=1.35。

(2)对1级,2、3级与4、5级建筑物的结构重要性系数 ,DL/T 5057-2009规范仍取为1.1、1.0与0.9; SL 191-2008规范结构重要性系数将其提高为1.10、1.0与0.95。

相当于减低了1级建筑物的安全度,而提高了4、5级建筑物的安全度,从可靠度理论来说,当1级建筑物采用结构重要性系数取为1.1时,可靠指标是大于其目标可靠指标的。

(3)DL/T 5057-2009规范仍沿用SL/T191-96(DL5057-1996)规范保留短暂设计状况,而SL 191-2008规范取消了短暂设计状况取值,与持久状00γ况相同。

(4)正常极限状态验算时, DL/T 5057-2009按GB 50199—94《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考虑了结构重要性系数,而SL 191-2008规范则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没有 。

(5)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公式,DL/T 5057-2009和SL 191-2008两本规范均不再列出承受集中荷载为主时考虑剪跨比的公式。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一、材料要求二、结构设计原则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重点考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其中,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规范要求设计人员需要遵循强度理论和受力平衡的原则进行设计,以确保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抗风性能。

同时,规范还要求对于特殊工况(如地震、洪水等),需要进行相应的安全评估和设计。

三、结构布置要求水工混凝土结构的布置需要满足结构实用性和施工性的要求。

规范要求结构布置应考虑到结构的完整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在水工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布置形式有重力式、弧形式和悬臂式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布置形式,确保结构具有合理的受力性能和施工性能。

四、基础设计要求水工混凝土结构的基础设计是结构设计的重要一部分。

规范要求基础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基础形式和尺寸,以满足结构的稳定性和荷载传递的要求。

同时,规范还要求对于软弱地基或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基础设计,需要进行合理的地质勘察和基础处理。

五、施工要求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还包括了一些施工要求。

规范要求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结构施工质量。

同时,规范还对混凝土浇筑、养护、防水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六、检验和验收要求综上所述,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主要包括材料要求、结构设计原则、结构布置要求、基础设计要求、施工要求以及检验和验收要求。

只有合理遵循这些规范,才能确保水工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

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在进行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认真遵守这些规范要求。

水利与水电知识点对比

水利与水电知识点对比

精讲直播8 典型知识对比一、水利工程与水电工程知识点1:设计阶段的划分(P16)1.水利工程:①项目建议书→②可行性研究→③初步设计→④招标设计→⑤施工图设计阶段。

对于重大项目和技术复杂项目,可根据需要增加技术设计阶段。

2.水电工程:①预可行性研究阶段→②项目建议书→③可行性研究阶段→④招标设计阶段→⑤施工图设计阶段。

知识点2:大坝等级指标(P18-19)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大坝为2级、3级的永久性水工建筑物,如坝高超过表1F411021-6指标,其级别可提高一级,但洪水标准可不提高。

级别坝型坝高(m)2 土石坝混凝土坝、浆砌石坝901303 土石坝混凝土坝、浆砌石坝70100级别坝型坝高(m)2 土石坝混凝土坝、浆砌石坝1001503 土石坝混凝土坝、浆砌石坝80120知识点3:质量管理与事故处理(P214-217,P248-251)知识点水利工程(P215)水电工程(P250)质量事故分类的依据①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②检查处理对工期影响的长短、③对工程寿命的影响、④正常使用的影响程度。

①对工程的耐久性、可靠性、②正常使用的影响程度③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④检查处理对工期影响的长短。

知识点水利工程(P216)水电工程(P251)质量事故调查权限(1)一般质量事故,由项目法人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调查,调查结果报项目主管部门核备。

(2)较大质量事故,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备。

(3)重大质量事故,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报水利部核备。

(4)特大质量事故,由水利部组织调查。

(1)一般事故由项目法人或监理单位负责调查;(2)较大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专家进行调查;(3)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由质检总站负责组织专家进行调查;(4)质量总站有权根据质量巡视员的报告,对特定质量问题或质量管理情况进行调查。

知识点水利工程(P217)水电工程(P251)质量事故处理职责划分(1)一般质量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并实施,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
级钢筋时 混凝土标号不宜低于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标号不宜低于
第 条 采用本规范所规定的安全系数时 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应根据标号按表 采用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试行
表 混凝土的设计强度
项 次
强度种类
符 号
轴心抗压
弯曲抗压
混凝土标号
抗拉 抗裂
注 混凝土的标准强度见附录三
设计现浇的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及偏心受压构件时 如截面的长边或直径小于
的危害程度等因素确定 并不得低于表 的规定
第 条 混凝土抗冻标号分为

混凝土抗冻标号按
天龄期的试件确定 经试验论证后 也可利用 天或 天龄期的增长值
混凝土抗冻标号应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 建筑物的结构类别以及工作条件等确定
并不得低于表 的规定
表 混凝土抗渗标号的最小允许值
项次
结构类型及运用条件
适当提高
在无抗冻要求的地区 即在最冷月月平均气温高于
的地区 对
级建筑物水位涨落区的外部混凝土 应根
据具体情况提出 或
的要求 以保证建筑物的耐久性
第 条 混凝土的抗侵蚀性系指混凝土抵抗环境水侵蚀作用的能力 当环境水具有侵蚀性
时 应采用适当的抗侵蚀性水泥 若各种水泥均不能满足抗侵蚀性的要求时 应进行专门的试验研
冬季
夏季
项次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试行

混凝土标号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
第二节 钢 筋
第 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 宜采用 级 级 级钢筋 碳钢丝
钢筋的质量应符合冶金工业部部颁标准的要求 采用本规范所规定的安全系数时 钢筋的设计强度按表 采用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新版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新版
5.2.4骨料加工的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应合理可靠,生产能力和料仓储量应保证混凝土施工需要。
5.2.5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可将细骨料分成粗细两级,分别堆存,在混凝土拌和和运输时按一定比例掺配使用。
5.2.6成品骨料的堆存和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堆存场地应有良好的排水设施,必要时应设遮阳防雨棚。
2 各级骨料仓应设置隔墙等有效措施,严禁混料,并应避免泥土和其他杂物混入骨料中。
4.2 符 合
αT温度为T的等效系数
tT温度为T的养护时间
C9020 设计龄期为90d,强度标准值为20MPa的水工混凝土强度等级
fcu,k混凝土设计强度标准值
fcu0混凝土的配制强度
mfcu混凝土强度平均值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σ0验收批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δ混凝土强度变异系数
δb 盘内混凝土强度变异系数
GB/T 14685-2001 建筑用卵石、碎石
GB/T 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GB 50164—199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J 80—1985 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
GBJ 107—1987 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
GBJ 119-1988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结构物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用符号“M”表示。
4.1.14严寒地区 servere cold region
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10℃的地区。
4.1.15寒冷地区 cold region
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10℃与-3℃的地区。
4.1.16温和地区 mild region
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3℃的地区。
2002年 北京
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工混凝土施工行为和质量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中1、2、3级水工建筑物的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的施工。

常用水利规范目录

常用水利规范目录

常用水利规范目录常用水利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包括以下内容:1.《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677-2014)和《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15):这两本规范主要涵盖水工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和验收标准。

2.《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2014):该规程主要介绍了水工混凝土中常用的外加剂及其使用方法。

3.《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L/T5169-2013):该规范主要介绍了水工混凝土钢筋的施工要求和验收标准。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2015):该规范主要介绍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标准和要求。

5.《水利水电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SL631-2012~SL637-2012、SL638-2013~SL639-2013):这些标准主要涵盖了水利水电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个方面。

6.《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260-2014):该规范主要介绍了堤防工程的施工要求和验收标准。

7.《碾压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2013):该规范主要介绍了碾压土石坝的施工要求和验收标准。

8.《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和《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这两本规程主要介绍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和验收的标准和要求。

9.《节水灌溉工程验收规范》(GB/T-2012):该规范主要介绍了节水灌溉工程的验收标准和要求。

10.《水利泵站施工及验收规范》(GB/T-2014):该规范主要介绍了水利泵站的施工要求和验收标准。

11.《泵站设备安装及验收规范》(SL317-2015):该规范主要介绍了泵站设备的安装和验收标准和要求。

12.《水利工程压力钢管制作安装及验收规范》(SL432-2008)和《水电水利工程压力钢管制作安装及验收规范》(GB-2012):这两本规范主要介绍了水利工程压力钢管的制作、安装和验收标准和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 5057-2009(水电类)
与SL 191-2008(水利类)主要差异
对DL/T 5057-2009(水电类)与SL 191-2008(水利类)两个规范中主要的差别进行了归纳总结如下:
一、DL/T 5057-2009(水电类)与SL 191-2008(水利类)主要差异
(1)DL/T 5057-2009规范的安全度是按GB 50199—94《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采用5个分项系数来表达的;而SL 191-2008规范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法,在规定的材料强度和荷载取值条件下,采用在多系数分析基础上以安全系数表达的方式进行设计,用单一安全系数“K ”来表达(这个思路将在以后混凝土重力坝等相关的水利规范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但不同于SDJ 20-78规范K 的含义(不含荷载分项系数),例如:SDJ 20-78规范1级建筑物基本组合,轴心受拉K=1.65,而修编后新规范K=1.35。

(2)对1级,2、3级与4、5级建筑物的结构重要性系数 ,DL/T 5057-2009规范仍取为1.1、1.0与0.9; SL 191-2008规范结构重要性系数将其提高为1.10、1.0与0.95。

相当于减低了1级建筑物的安全度,而提高了4、5级建筑物的安全度,从可靠度理论来说,当1级建筑物采用结构重要性系数取为1.1时,可靠指标是大于其目标可靠指标的。

(3)DL/T 5057-2009规范仍沿用SL/T191-96(DL5057-1996)规范保留短暂设计状况,而SL 191-2008规范取消了短暂设计状况取值,与持久状0
0γ况相同。

(4)正常极限状态验算时, DL/T 5057-2009按GB 50199—94《水利
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考虑了结构重要性系数
,而SL 191-2008规范则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没有 。

(5)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公式,DL/T 5057-2009和SL 191-2008两本规范均不再列出承受集中荷载为主时考虑剪跨比的公式。

但对箍筋受剪承载力取值却不相同,DL/T 5057-2009规范根据专题报告论证将该项承载力的系数1.25改为1.0;而SL 191-2008规范沿用SL/T191-96(DL5057-1996)规范的数值取1.25,故DL/T 5057-2009规范相对安全度要高,配筋量要大。

对承受集中荷载为主的重要的独立梁,两规范一致,V c 可取为0.5f t bh 0。

(6)在裂缝宽度控制与验算方面,DL/T 5057-2009和SL 191-2008两本规范在指导思想和处理原则上有较大的差异。

DL/T 5057-2009规范根据新的试验(大保护层)成果提出了新的公式
(当65mm ≤ c ≤150mm 时);而SL 191-2008规范也对构件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改: ,当c >65mm ,取c = 65mm 。

(7)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两本规范基本上是一样的。

但SL191-2008规范把受弯构件的 由改为 , ,钢筋用量有所增加,增加大约1%。

c sv
d 1
()V V V γ≤+c t 0
0.7V f bh =sv sv yv 0A V f h s =DL/T 5057-2009 SL191-2008 c t 00.7V f bh =sv sv yv 01.25A V f h s =c sv
KV V V ≤+0
γ
(8)DL/T 5057-2009规范比SL 191-2008规范增加了弧形闸门预应力混凝土闸墩和结构分析章节内容。

(9)DL/T 5057-2009规范附录中增加了附录E 混凝土的多轴强度和本构关系,主要用于非线性有限元数值分析,并将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原则列入本标准正文,明确了分析材料取值的标准,而SL 191-2008规范并没有推荐这样的本构关系。

总体来说,DL/T 5057-2009规范与国标GB50010-2002在很大程度上尽可能保持一致,表达式较为复杂,SL 191-2008规范在吸收混凝土结构理论发展成果后,进行了溯源分析,回归到设计人员较为熟悉且简洁明了的表达式。

DL/T 5057-2009规范计算的配筋量较SL 191-2008规范计算的配筋量略多。

二、DL/T 5057-2009、SL 191-2008对原SL/T191-96(DL5057-1996)规范主要改进地方
(1)针对水工结构中常出现小剪跨比牛腿,按原来SL/T191-96(DL5057-1996)规范的要求配筋过大的情况,DL/T 5057-2009和SL 191-2008规范均增加了小剪跨比的牛腿配筋计算公式,并且修正了单位长度轮压的计算分布宽度公式。

(2)DL/T 5057-2009和SL 191-2008规范均增加了增加具有水工特点的钢筋混凝土蜗壳、尾水管、坝体内孔洞、平面闸门门槽。

(3)DL/T 5057-2009和SL 191-2008规范均对非杆件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线弹性应力图形法配筋按截面主拉应力在配筋方向投影图形计算钢筋截面面积As,比SL/T191-96(DL5057-1996)规范更符合实际。

(4)在结构设计构造要求中,DL/T 5057-2009和SL 191-2008规范均对分布钢筋、箍筋的直径、间距要求有所提高,总体上是直径变大、间距变密,对框架结构的节点作了更高要求。

(5)DL/T 5057-2009和SL 191-2008规范均提高了C40以下各标号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一般提高了5d,并且提高了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6)对隧洞衬砌的结构的裂缝宽带计算,两个规范均明确表示在不考虑应力充分配的条件下是不适用的,而隧洞规范对这部分要求是参考混凝土结构规范的,现在存在隧洞衬砌结构的裂缝宽带没有公式计算。

总体来说,DL/T 5057-2009和SL 191-2008规范比SL/T191-96(DL5057-1996)规范的结构安全度有所提高,配筋量有所增大,据规范编制者通过算列对比分析,一般结构钢筋量增加大概在10%左右,部分结构可能提高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