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第二单元离骚节选基础训练 苏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苏教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选修高中语文3.6《离骚》 节选同步练测 苏教版必修4

苏教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选修高中语文3.6《离骚》 节选同步练测 苏教版必修4

离骚(节选)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孟陬.(zōu)揆.度(kuí)苗裔.(yì)B.搴阰.(bǐ)跋扈.(hù)骐骥.(jì)C.辟芷.(zhǐ)驰骋.(chěng)宿.莽(sù)D.不淹.(yān)弃秽.(huì)纫.佩(rè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污秽聆听发详朝三暮四B.绚丽脾气铺张心悦诚服C.忏悔羡慕执谜蒸蒸日上D.赔尝灾殃怜悯直截了当3.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皇览.揆余初度兮(观察)肇锡.余以嘉名(同“赐”,赐予)B.名.余曰正则兮(名字)纫.秋兰以为佩(联缀)C.恐年岁之不吾与.(待)日月忽其不淹.兮(停留)D.又重.之以修能(重新)纷.吾既有此内美兮(众,很多)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恐美人..之迟暮B.乘骐骥以驰骋..兮C.惟草木之零落..兮D.恐年岁..之不吾与5.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帝高阳之苗裔兮(2)句读之不知(3)惟草木之零落兮(4)恐美人之迟暮A.(1)(3)B.(2)(4)C.(3)(4)D.(2)(3)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又重之以修能..(美好的才能)B.日月..忽其不淹兮(太阳和月亮)C.恐美人之迟暮..(年老)D.乘骐骥..以驰骋兮(比喻贤智之臣)7.下列有关课文内容方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其代表作有《离骚》(抒情长诗)、《九歌》(十一篇,祭歌)、《九章》等。

B.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

“风”指“国风”,代表为《诗经》;“骚”指《离骚》,代表为《楚辞》。

C.节选这一部分的浪漫主义特色体现在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上。

D.课文节选部分在写法上,以叙事为主,描写和抒情为辅。

二、课堂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离骚(节选)课堂检测 苏教版必修2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离骚(节选)课堂检测 苏教版必修2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离骚(节选)课堂检测苏教版必修2【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侘傺..(chà chì)方枘.(nèi)溘.死(kè)B、攘诟.(gòu)芰.荷(zhī)岌岌..(jíjí)C、鸷.鸟(zhì)方圜.(huán)兰皋.(gāo)D、谣诼.(zhuó)罹.难(jí)杂糅.(róu)2、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B、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C、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D、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3、默写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诗人不只是为自己鸣不平,而且以博大的胸怀,对人民寄予了深厚的同情的语句是:(2)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

继而指斥那班奸佞小人违背规矩,追随邪曲,为了顺适人意,不惜歪曲真理的语句是。

(3)诗中体现诗人要坚持美与善的理想和坚定信念,至死不渝的诗句是,?4、多用“兮”字是楚辞的形式特点之一。

“兮”字通常出现在三种位置上,各有不同的作用。

第一种是在一个完整的意思之后,有感叹的意味;第二种是在一句话末尾,表示语意未尽,需待下句补足;第三种是表示一个句子中间的延长,不可读断。

把下列句子归类,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鸾鸟凤凰,日以远兮。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山林。

D、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E、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F、怀信佗傺,忽乎吾将行兮。

属于第一种的有:。

属于第二种的有:。

属于第三种的有:。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朕.皇考曰伯庸(皇帝的自称)②惟庚寅吾以降.(降生)③日月忽.其不淹.兮(忽:忽然;淹:淹没)④惟.草木之零落兮(思念)⑤不抚.壮而弃秽兮(握持)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⑤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又重.之以修能重:再加;修能:美好的才能。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离骚(节选)》教案 苏教版必修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离骚(节选)》教案 苏教版必修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离骚(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离骚》的背景及作者屈原的生平;(2)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离骚》节选部分;(3)能够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离骚》的主题和情感;(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传承爱国主义精神;(2)理解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坚守信念,追求真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离骚》节选部分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离骚》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难点:(1)《离骚》中象征、隐喻手法的运用;(2)理解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崇高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屈原及《离骚》的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离骚》节选部分,理解字词含义;(2)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离骚》中的象征、隐喻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离骚》节选部分的重点字词和句子;(2)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2)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坚守信念,追求真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离骚》节选部分;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屈原精神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与《离骚》相关的背景资料,如古代楚国风貌、屈原的生活场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情境。

语文版选修语文高一语文《离骚》节选

语文版选修语文高一语文《离骚》节选

高一语文《离骚》(节选)【教学重点】1、积累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鉴赏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

一、课前热身**对联:1、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

2、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3、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璧,湘流应识九歌心。

4、志洁行廉,忠君爱国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5、哀怨托离骚,生面独开诗赋主;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6、泽畔行吟,五月孤中沉月夜;离骚寿市,三闾遗恨弃秋风。

**知识梳理:1、注音并解释: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汩.()余若将不及兮朝搴.()阰.()之木兰兮日月忽.其不淹.兮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乘.骐骥..()()以驰骋.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夫唯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伤灵修之数.()化2、通假字:3、古今异义:(1)昔三后之纯粹兮(古义:。

今义:)(2)夫唯捷径以窘步(古义:。

今义:)(3)春与秋其代序(古义:。

今义:)(4)纫秋兰以为佩(古义:。

今义:)(5)路幽昧以险隘(古义:。

今义:)(6)恐美人之迟暮(古义:。

今义:)4、词类活用:(1)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3)纫秋兰以为佩()(4)来吾道夫先路()(5)杂申椒与菌桂兮()(6)余既不难夫离别兮()(7)不抚壮而弃秽兮()5、文言虚词:(1)加点的“以”含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惟庚寅吾以.降肇锡余以.嘉名A B忽奔走以.后兮又重之以.修能纫秋兰以.为佩乘骐骥以.驰骋兮C D指九天以.为正兮路幽昧以.险隘(2)加点的两个“与”含义和用法同否?()A.扈江离与.辟芷兮B。

高中语文离骚(节选)同步练习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离骚(节选)同步练习苏教版必修3

离骚(节选) 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离骚》是我国第一位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诗。

2.屈原在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不同于以四言诗为主的《诗经》的新诗体,因这种诗体的作品又以为最,故又称。

3.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以为代表的风格,“骚”指以为代表的风格。

(二)、选择题4.下列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A.帝高阳之苗裔.兮( yì)摄提贞于孟陬.兮( zōu )B.肇.锡余以嘉名(zhào )朝搴.阰之木兰兮( qiān )C.汩.余若将不及兮( gǔ)又重.之以修能( chóng )D.皇览揆.余初度兮( kuí)扈.江离与辟芷兮( hù)5.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重.之以修能(加)肇.锡余以嘉名(开始)B.摄提贞.于孟陬兮(正)汩.余若将不及兮(水流迅速的样子)C.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盛多)不抚.壮而弃秽兮(握持)D.皇览.揆余初度兮(揣测)日月忽其不淹.兮(淹没)二、语段精读离骚(节选)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6.诗人以自序的笔法首先追溯自己的世系目的是什么?答:7.诗人详记生年和名字的由来是要强调什么?答:8.诗中以采摘香草比喻,以佩戴香草比喻,以婚姻比喻。

9.“兮”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答:三、拓展延伸阅读《楚辞·九歌·国殇》,完成后面的题目。

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同步练习 必修3:离骚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含答案)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同步练习 必修3:离骚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含答案)

离骚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综合练习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苗裔.(yì)骐骥.(jì)姊.妹(jiě)枷.锁(jiā)B.覆.亡(fū)洞窟.(kū)旌.旗(jīnɡ)殷.红(yān)C.步履.(lǚ)驰骋.(chěnɡ)包庇.(bì)偏袒.(tǎn)D.潜.藏(qiǎn)对峙.(zhì)媲.美(pì)威慑.(shè)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抱负威慑流芳百世源远流长B.寒暄署名曲意逢迎各行其事C.偏坦蒙昧爱屋及乌积腋成裘D.学藉暴燥浮想联翩山清水秀答案:A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第一次庭审时,原告律师向法庭所作的________,揭露了三年来原告在这起家庭暴力案件中遭受虐待的真相。

②人应当讲信用,对已经作出的允诺就决不________。

③汪曾祺先生终生主要从事创作,即使偶尔也写些评论,甚至这些评论可以归入学术论文一类,________总的说来,他天生就是一个作家,________很难算是一个纯粹的学者。

A.申述食言但/而B.申述失言不过/也C.申诉失言但/而D.申诉食言不过/也答案:A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

B.光明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不能打动读者。

....,败絮其中答案:B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曼城足球队要防曼联队“恐怖左翼”的重任,邓恩不行,贝尔马迪不行,赖特·菲利普斯更不行,只有孙继海行。

苏教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选修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第二单元离骚节选课堂实录 苏教版必修2

苏教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选修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第二单元离骚节选课堂实录 苏教版必修2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离骚(节选)课堂实录苏教版必修2那是一堂让我尴尬又让我兴奋的语文课,有一个平静的开头,却有一个不平静的结尾。

课堂的学习内容为《离骚》,是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节选。

我在讲最后一个课时:从课文的句子中,来看屈原的性情、品行和写作行文。

像平时一样,同学们在我的引导下纷纷找出不同的句子,说出这些句子体现屈原品质高洁、忠诚无比,为了理想而不断追求,而且他行文优美,有大胆的想象和优美的比喻,有很多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

看着同学们的踊跃发言,我不时地点头赞许,过了一会儿,我将同学们发言的内容总括起来,准备完成对屈原品性的讨论:屈原是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为楚国和楚地人民付出了很多,也为炎黄子孙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在他投江之后,人们以各种形式纪念他,表达自己深切的怀念,比如说端午节------正当我情绪激昂地要表达我对这位古人的尊敬时,有声音打破了教室的宁静:“老师,屈原可以不死的,他怎么非要傻到去自己投江呢?”“是呀,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还谈什么为国为民呢?”“屈原投江真是蠢,这也是对楚国和人民的不忠,他没有用自己的才华为人民服务,却独自己寻找解脱,他太自私了。

”------几个声音从教室不同角落响起,刹时,我无语,这可是我从学习屈原到作品以来,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一个问题,真是让我措手不及,站在讲台不知从何说起。

台下的同学也受此震撼,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地下也听得见,他们也陷入到思考中。

终于,有人说话了:“屈原不是个不忠的人,他对楚王尽了一个臣子的责任,可楚王不接受他、不信任他,让他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实在是心力交瘁,这才不得以投江的。

”“人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但当他的压力超过他的受压限度时,他便只能选择这种这式了,屈原的命运也很惨,我们应该原谅他。

”看到台下许多同学不服气,想要畅所欲言的表情,我立刻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同学们,看来你们每个人都有许多想说的话,那我们现在就开设一个论坛,谈谈‘由屈原之死所想到的’,现在开始准备。

苏教版语文高一《离骚(节选)》同步测试新课标

苏教版语文高一《离骚(节选)》同步测试新课标

苏教版高一必修三《离骚(节选)》同步训练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苗裔.( ) 庚寅.( ) 肇.始( ) 扈.从( )缝纫.( ) 骐.骥( ) 姊.妹( ) 洞窟.( )枷.锁( ) 旌.旗( ) 晃.动( ) 殷.切( )枕.着( ) 下锚.(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

(1)惟庚寅吾以降.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又重之以修.能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惟草木之零落..兮零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恐美人之迟暮..迟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日正则兮B.又重之以.修能/乘骐骥以.驰骋兮C.扈江离与.辟芷兮/恐年岁之不吾与.D.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朕皇考日伯庸”中的“朕”是古代皇帝的自称。

因为与楚王同宗,所以屈原这么说。

B.“皇览揆余初度兮”的“皇”就是“朕皇考日伯庸”的“皇考”,“皇考”是对亡父的尊称。

C.“惟庚寅吾以降”中的“庚寅”是以干支纪日。

可见古代干支不仅可以纪年也可以纪日。

D.“名余日正则兮,字余目灵均”,“正则”、“灵均”意义相近,这正是古人取字的原则之一。

5.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四个关键词来。

《中国经济时报》报道:我国现行小学、初中的重点班反映的是等级化教育体制问题。

教育本身的等级化是催生班级设置“重点”、“非重点”的体制性土壤,前者不除,后者必然难止。

具体而言,这种教育等级化有以下几个方面——学校体制的等级化,教育评价体制的等级化,教育保障体制的等级化。

总之,除非上述这些等级化的教育体制弊端得到根本解决,否则,依附其上的包括重点班在内的不合理教育现象就很难遏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文中的信息,为全文补出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离骚(节选)基础训练苏教版必修2基础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和含义有误的一项是()A.苗裔(yì)孟陬(zōu)揆余度(kuí)重之以修能(zhòng)B汩余若将不及(yù)侘傺(chàchì)骐骥(qíjí) 道夫先路(dǎo)C.蕙茝(huìchǎi)昌被(pī)窘步(jiǒng)踵武(zhǒng)D.荃不察(quán) 驰骋(chěng)謇謇(jiǎnjiǎn) 羌中道而改道(qiāng)答案:A(重:chóng)2、下列句子加点字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朕皇考曰伯庸(大,美;指亡母)B又重之以修能(修理;才能)C日月忽其不淹兮(停留)D来吾道夫先路(道路)答案:C(考:亡父;修:长;道:向导)3、填空:《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唐以前古体诗的两大高峰。

比较两者,在形式上,《诗经》多为言句,《楚辞》则多为的句子。

《诗经》的篇幅,结构简单;《楚辞》的篇幅,结构。

在语言风格上,《诗经》的语言以朴素、简洁见长;《楚辞》以瑰丽多姿著称。

它大量运用了语气助词和楚国的方言,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

“兮”字起作用。

答案:四长短不一较短较长复杂宏伟瑰丽多姿兮舒缓语气4、同“吾独穷困乎此时”中的“穷”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复前行,欲穷其林。

B.欲穷千里日,更上一层楼。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D.吾闻穷巷多怪。

答案:C(不得志;A、走完;B、览尽;D、贫困)5、选出与“将往观乎四荒”中“观”意思相同的一项()A.曹军吏士皆出营立观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C.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答案:A(观看;B、景象;C、道观;D、欣赏)6、下列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芳与泽其杂糅兮与子同泽长太息以掩涕兮B 竟周容以为度以尔车来苛余情其信芳芳与泽其杂糅兮芳菲菲其弥章唯昭质其犹未亏步余马于兰皋兮王于兴师于嗟鸠兮答案:C(A污浊/内衣;B而/把/用;D在/语助词/通“吁”)7、选出与“虽九死其犹未悔”一句中“虽”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B.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C.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D. 街亭虽小,干系甚重答案:B提升题:8、阅渎下面诗句。

回答问题。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唯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昌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纯粹:指美德 B.纫:结成。

C. 耿介:正直 D.踵武:脚后跟;足迹。

(2)下列各句的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何桀纣之昌被兮。

B:夫唯捷径以窘步。

C.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D.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3)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固众芳之所在。

本来是群贤聚集在他们身边。

B.既遵道而得路。

遵循正道而得以大路畅通。

C.荃不察余之中情兮。

全然不了解我赤诚的心啊。

D.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我本来就知道忠言直谏会招来祸害。

(4)请归纳节选的这几句诗的主旨:。

答案:第1题,C(“耿”:光明介:大) 第2题,C(“险隘”:凶险而狭隘) 第3题,C(荃:应该是指君王) 第4题,主旨是:表现了诗人追求美政、忠心劝告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

9.阅渎下面诗句,回答后面的问题纷(众多)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chóng,加)之以修能(富有才能)。

扈(披在身上)江离(香革名)与辟(通“僻”)芷(芳芷)兮,纫(联缀)秋兰以为佩兮,夕揽洲之宿莽(植物名,性坚固)。

日月忽其不淹(久留)兮;春与秋其代(更代)序(次序),惟(思)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喻君主)之迟暮。

不(即“何不”)抚(握持)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态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 (跟从自己的话)吾道(通“导”)夫先路。

(节选自《离骚》)(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内美:内在的美质B.惟草之零落兮零落:飘零,坠落C.恐美人之迟暮迟暮:晚暮,指天黑D.不抚壮而弃秽抚壮:趁壮盛之年(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又重之以修能②恐年岁之不吾与③纫秋蔺以为佩④乘骐骥以驰聘兮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相同(3).对节选部分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三、四两句写披服幽兰花草,以喻自己博采众善。

B.七、八两句意谓自己早起登山,夕入洲泽,所采的都是芳香坚固耐久的植物,比喻自己精勤修德,所行皆忠善长久之道。

C.十三句中的“不”即“何不”,与十四句中的“何不”为互文。

两句意为君王何不把握住这年岁壮盛的时候,丢弃秽恶的行径。

D.节选部分抒发了诗人因时光流逝而壮志难酬的感慨。

答案:⑴ C(指年老)(2)D(①代词,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把④表顺承关系的连词,相当于“而”(3) D(叙述自己幼时的远大抱负)创新题:10、阅读下列诗歌,完成(1)(2)两题。

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全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

《十九首》最初见于代萧统的《文选》,是一批汉代五言诗,并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

(1)下面对诗句的解释不能成立的一项是( )A.“行行”句是说走了又走,越走越远;“生别离”指与“死别”相对的“生离”,“生离”总比“死别”要强,表明心存重见的侥幸。

B.“胡马”、“越鸟”句可以理解为比喻不忘本,也可理解为比喻同类相求,还可以理解为是比喻南北暌隔之感。

C.“浮云”“游子”句可以理解为是比喻邪佞之谗毁忠良,也可以理解为是比喻游子在外另有新欢而负心不归。

D.“弃捐”“努力”句,可以指被抛弃捐舍,也可以指把悲愁丢开不要再提起;可以理解为是自劝,也可以理解为是劝人。

(2)下面对此诗的分折评价不正确一项是( )A. 这首诗在语意上具有含混模棱的特点,而这个特点正可以使读者有更多种解说,感受意念活动更为深广丰富。

B.这首诗表现了深沉的离别之苦,而在明知“浮云蔽白日”的情况下不免走向绝望,绝望之后则是释然,是一种心理上的解脱。

C. 全诗16句,中间换韵;而换韵的地方也正是划分段落的地方。

前后两大段,前一段重在写离别之苦,后一段重在写思念之切。

D.诗句显示了“回环复沓”的特点:“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意思相近而措辞不同。

答案:①A。

“生别离”,是“活生生地”分离了,此种“生离”,其苦略同于“死别”,强调的是离别之苦,而不是“心存侥幸”。

②B,诗中有一点绝望,但完全没有“释然”和“解脱”。

这首诗的感人之处恰恰在于:明明知道相见的日子无期,相待的年华有限,但依然不肯放弃希望。

11、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题目。

别歌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藬。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这是李陵送苏武归汉时唱的告别歌。

汉武帝时,李陵率兵5000人,长途跋涉攻打匈奴,战败后被迫投降。

汉武帝族灭其家。

(1)下面对此诗思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二两句回忆当年为国家领兵出击匈奴,长途奔袭,不畏艰苦,表现出自己英勇无私、忠君爱国的情怀。

B.三、四两句写弹尽粮绝,士卒死伤殆尽,自己被迫投降,声名扫地,唱出失败而降的弥天大憾。

C. 最后两句说自己的老母已经逝去,再想报恩也无处可报了,诉说的是累母至死的愧疚之情。

D.此诗是受苏武荣归的刺激而作,表现了李陵处在激烈的民族矛盾时代的尴尬处境和沉痛的心情。

(2)下面对此诗艺术表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君将”一语表白了他英勇作战的动机,也为下文“老母”被杀一事从反面铺垫,有遥相映衬的作用。

B.由于众寡悬殊,终于损兵折将、无奈事敌,诗句只是从严以律己的高度述说艰难羞辱,更能博得人们的同情。

C. 全诗言简意赅,语短情深,从高昂豪迈到羞辱沉痛,再到婉惜怨愤,强烈而又富有变化,使人听到一种百感交集的心声。

D.为了一抒胸臆,作者精心构思,并学习(楚辞)而多用“兮”字,使诗句更有节奏感,更便于歌唱。

答案: (1)C。

诗的最后两句实是向行者诉说自己不能归汉的原因。

(2)D。

在送别宴上即席而歌,只有直抒胸臆,未必有什么“精心构思”,如果说是“脱口而出”也许更切合实际。

诗用“兮”字,刘邦《大风歌》朋之,蔡琰《胡笳十八折》也有之,看来是一种用语习惯,未必从《楚辞》学来。

12、阅读下列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这是诗人由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后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时,回赠友人元珍的一首诗。

(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戏答元珍”的“戏”是“随便”的意思,古人常常故意以反映其真实思想的严肃作品称为“戏作”。

D. 首联中“天涯”“山城”均指诗人贬官谪居之地夷陵,“天涯”表明此处是山高皇帝远的悠闲自在之地。

C.“惊笋”套用“惊蛰”,借此状写春笋,以“欲”字再赋笋以知觉,写出了春雷行天、春笋欲出的早春景色。

D.“物华”是指美好的风光景物,诸如上联所写的有橘竹之乡盛誉的夷陵地区特有的美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风疑不到天涯”句暗寓皇恩不至,其写法和内蕴与“春风不度玉门关”类似。

B.二、三联写由所见、所闻到所感,转接自然;景之鲜活,情之万端,尽在其中。

C. 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议论,表现了诗人被贬之后抑郁低沉、怨恨难平的思想感情。

D.全诗写景自然清新,抒情一波三折,将诗人之笔与政治家之情融为一体,可见其大家风范。

答案:(1)B (2)D13、《史记》中有一段文字对屈原的精妙描绘,古往今来,备注推崇,现选取一段,阅读后,完成后面题目。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