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支付与结算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网络支付与结算》课程标准

网络支付与结算》课程标准

《网络支付与结算》课程标准总学时数:46 其中,实践学时:14学分:3 适用专业:电子商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网络支付与结算》是电子商务专业的骨干课程。

完善的电子商务依靠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足鼎立。

资金流是支撑电子商务发展不可或缺的“三足”之一,也是目前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之一。

其主要阐述了电子货币的产生、发展、各种类型电子货币的特点,网上支付的方式、手段、性能特点及业务流程,网上支付工具的使用、网上支付涉及的相关协议等。

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其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网上支付的原理和业务流程、网络支付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安全事项,为将来从事电子商务的经营与管理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来设计、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学时数。

学习程度要求主要使用“了解”、“理解”、“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述。

“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或“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网上支付与结算的起源、掌握基本概念及其特性、理解网上支付与结算基本模型;了解网上支付与结算对现代社会在文化、生产、生活及体制等方面的影响;掌握电子货币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应用;理解银行的电子化过程,了解中国的金融电子化建设状况;掌握网上银行电子支付系统、网上第三方电子支付系统、网上电子支付工具等方面的基本业务与技术的特性、功能和流程;理解网上电子支付与结算的技术标准及其安全协议与管理特点;理解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作用;理解网上电子支付存在的安全问题和相关的法律问题。

(二)能力目标掌握、分析主要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的业务流程的能力;掌握、分析各大银行的网络银行业务及流程的能力;熟练使用第三方电子支付工具、各大银行的网上电子支付工具的能力;给定工作任务后,按照其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学过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中等。

网络支付与结算课程标准

网络支付与结算课程标准

网络支付与结算课程标准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网络支付与结算》课程标准总学时数:46 其中,实践学时:14学分:3适用专业:电子商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网络支付与结算》是电子商务专业的骨干课程。

完善的电子商务依靠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足鼎立。

资金流是支撑电子商务发展不可或缺的“三足”之一,也是目前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之一。

其主要阐述了电子货币的产生、发展、各种类型电子货币的特点,网上支付的方式、手段、性能特点及业务流程,网上支付工具的使用、网上支付涉及的相关协议等。

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其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网上支付的原理和业务流程、网络支付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安全事项,为将来从事电子商务的经营与管理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来设计、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学时数。

学习程度要求主要使用“了解”、“理解”、“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述。

“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或“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网上支付与结算的起源、掌握基本概念及其特性、理解网上支付与结算基本模型;了解网上支付与结算对现代社会在文化、生产、生活及体制等方面的影响;掌握电子货币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应用;理解银行的电子化过程,了解中国的金融电子化建设状况;掌握网上银行电子支付系统、网上第三方电子支付系统、网上电子支付工具等方面的基本业务与技术的特性、功能和流程;理解网上电子支付与结算的技术标准及其安全协议与管理特点;理解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作用;理解网上电子支付存在的安全问题和相关的法律问题。

《网络支付与结算实训》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网络支付与结算实训》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网络支付与结算》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实训,理解网络支付的具体涵义、特征、支撑网络平台、基本运作模型和网络支付方式的分类以及相关的安全网络支付技术手段,掌握典型B2C网络支付方式和典型B2B网络支付方式的基本运行模式及应用,掌握网络银行的概念、构成、网络支付业务等。

通过实训,不但使学生对电子商务的网络支付方式的运行机制比较了解,而且针对实训项目进行上网操作,最终达到学生能够将理论部分的知识化为真切的实际感受,全面领悟网络支付和电子银行的思想,掌握网络支付与结算技能。

一、实训报告要求及实训考核方法
实训报告必须包括:实训目的、实训过程和结果、实训体会或讨论等内容。

实训考核方式应根据:实训操作情况、实训报告内容、实训结果进行综合评分。

评分方法:实训态度和实训报告内容占70%,实训结果占30%,实训报告完全类同者不给分。

实训成绩占课程成绩的比例:一般占30%。

二、实训环境及设备
系部经管中心,教师机1台、网络配件、交换机、60台学生机(配合每人一台可以访问互联网的计算机,每台计算机应该安装有最新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

)。

三、实训指导书与主要参考书
1.蔡元萍.网上支付与结算(第二版)[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2.张矢.网上支付与结算(第二版)[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3.柯新生.网络支付与结算模拟实训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06
4.柯新生.网络支付与结算[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03
四、课程实训项目一览表
《电子支付与结算》课程实训项目一览表
撰写人:审定人:。

第一章 网上支付与结算概述 (上)

第一章 网上支付与结算概述 (上)

38
1.2支付方式与支付系统的演变
1.传统的支付方式 (3)信用卡

信用卡(Credit Card)是银行或公司向持有人签发的, 证明其具有良好的信誉,并可以在指定的商户或场所进行 记账消费的一种信用凭证. 其实体是一张附有信用证明和防伪标志的特殊卡片。是一 种特殊的金融商品和金融工具。信用卡的外观与尺寸:塑 料卡片,正面有相关信息,背面有磁条和签名条。信用卡 的国际流行标准尺寸为:长85.72mm,宽53.975mm,厚 0.762mm。
10
1.1电子商务与金融业

1.1.1电子商务与金融业 本书对电子商务的定义: 微观:电子商务是指各种具有商业活动能力的 实体利用网络和先进的数字化传媒技术进行的 各项商业活动.
11
1.1电子商务与金融业


1.1.1电子商务与金融业 看图思考问题: 你认为是什么因素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有何解决方法?

41
1.2支付方式与支付系统的演变
按发卡机构区分: 金融卡:万事达卡(Madster Card)、威萨卡(Visa Card)、中国 银行长城卡等 非金融卡: 加油卡、地铁卡、电话卡、商业优惠卡等 按发卡对象区分: 分为主卡、附属卡、个人卡、公司卡等。 按持卡人信誉或社会经济地位区分: 分为白金卡、金卡、银卡、普通卡等。 按流通范围区分: 可分为国际卡、区域卡
34
1.2支付方式与支付系统的演变
1.传统的支付方式 (1)现金(纸币,银币) 特点: 现金具有匿名性 交易流程简单: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使用方便灵活,可以完成小额支付
35
1.2支付方式与支付系统的演变
1.传统的支付方式 (1)现金(纸币,银币) 缺点: 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受不同发行主体的限制,跨国交易不方便 不适合大额支付

如何学好网络支付课程设计

如何学好网络支付课程设计

如何学好网络支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网络支付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的网络支付工具及其特点。

2. 学生了解网络支付的安全技术,提高对支付过程中风险的认识。

3. 学生掌握网络支付的法律法规,明确消费者权益保护。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至少一种网络支付工具,完成支付操作。

2. 学生能够分析网络支付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网络支付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网络支付的兴趣,认识到网络支付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支付习惯,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3. 学生尊重知识产权,遵循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网络支付秩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现实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对网络支付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网络支付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网络支付概述- 了解网络支付的定义、分类及其发展历程。

- 熟悉我国网络支付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 常见网络支付工具- 学习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主流支付工具的使用方法。

- 分析各种支付工具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3. 网络支付安全技术- 掌握网络支付中的加密、认证等安全技术。

- 了解网络支付风险类型,学习防范措施。

4. 网络支付法律法规- 学习《网络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 明确消费者在网络支付中的权利和义务。

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实践操作:使用网络支付工具完成模拟支付任务。

- 案例分析:分析网络支付安全事件,提高防范意识。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网络支付概述、常见网络支付工具第二课时:网络支付安全技术第三课时:网络支付法律法规、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网络与信息安全》中第五章“网络支付安全”相关内容相符合,确保了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电子商务专业《网上支付与结算》教学大纲

电子商务专业《网上支付与结算》教学大纲

《网上支付与结算》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理论性与操作性均比较强的一门课程。

2.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电子交易和电子支付的概念,熟悉第三方支付平台操作、网上银行业务基本流程及其安全操作,掌握网络安全防范策略和防火墙的应用、常用数据加密方法和数字证书实现的方法、数字证书和身份认证的使用方法,熟悉电子支付协议的概念及内容、电子支付SSL和SET协议的应用,了解电子支付的法律问题。

3.前导课程电子商务概论、网店运营与管理。

后续或并行课程:仓储与配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除了要求学生了解电子商务安全支付的目标和体系结构、网络安全技术、电子货币支付基础等知识以外,还要求熟悉第三方支付平台操作、网上银行业务基本流程及其安全操作,掌握网络安全防范策略和防火墙的应用、常用数据加密方法和数字证书实现的方法、数字证书和身份认证的使用方法等;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训,具备一定电子商务安全支付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课程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辅助案例实训和多媒体教学,适时开展一定的课堂研讨和专题实训实践活动。

每一章教学必须有书面作业或实训。

三、课程教学具体要求及课时分配项目一网络支付与结算概述任务一互联网简介任务二电子商务简介任务三传统支付结算任务四网络支付与结算了解我国电子支付的发展概况,掌握电子交易和电子支付的概念;了解网上支付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其安全特性,掌握网上支付的理论知识。

重点:电子交易和电子支付的概念;难点:网上支付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其安全特性。

项目二网上支付的安全使用任务一了解网上支付的安全风险与需求分析任务二网上支付的安全管理任务三了解网上支付的相关安全技术任务四网上支付的SSL与SET协议机制了解网上银行的涵义及其特点,熟悉网上银行业务的基本流程;熟悉网上证券和网上保险的特点及其风险防范措施,掌握网上证券和网上保险的安全操作。

《网上支付与结算》电子教学大纲

《网上支付与结算》电子教学大纲

《网上支付与结算》教学大纲第一讲了解网上支付与结算的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网上支付与结算的产生与定义了解网上支付与结算体系的基本构成能力目标:掌握网上支付与结算的特征掌握网上支付的支撑网络平台的构成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网上支付与结算的产生与定义网上支付与结算体系的基本构成三、教学难点网上支付与结算的特征网上支付的支撑网络平台的构成四、教学方法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多媒体教学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内容(见PPT)七、作业安排:教材13页八、课后总结本任务比较完整地介绍了网上支付的产生、定义、特征、功能,以及网上支付的支撑平台,重点详细描述了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网上支付运作体系结构。

通过本任务的学习,使大家对网上支付的相关基本理论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第二讲了解网上支付的基本流程和分类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网上支付的基本流程了解网上支付的分类能力目标:掌握网上支付的基本流程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网上支付的分类及流程三、教学难点网上支付的流程四、教学方法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多媒体教学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内容(见PPT)七、作业安排:无八、课后总结通过本任务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网上支付的基本流程以及目前国内外正在使用中与实施中的网上支付方式和网上支付的分类等内容。

让大家从不同角度了解电子商务下的网上支付方式的类别。

第三讲网上支付与结算应用发展现状分析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国外网上支付与结算的发展现状了解国内网上支付与结算的发展现状能力目标:掌握网上支付与结算的国内外的发展情况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国内网上支付与结算的发展现状三、教学难点国外网上支付与结算的发展现状四、教学方法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学生阅读、分享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内容(无)七、作业安排:无八、课后总结通过本任务的学习,使大家对网上支付与结算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网上支付与结算课程试验教学大纲

网上支付与结算课程试验教学大纲

《网络金融学》实验指导书黄海斌编写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二0一六年十月目录《网络金融学》理论教学大纲 (3)《网络金融学》实验教学大纲 (7)实验项目1:电子货币应用 (11)实验项目2:个人网上银行业务 (19)实验项目3:企业网上银行业务 (24)实验项目4 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 (28)实验项目5:网络保险业务 (32)实验项目6:网络证券业务 (38)实验项目7:新型互联网理财 (40)实验项目8:网络金融安全 (46)《网络金融学》理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况(Course Overview)课程名称:网络金融学Course:Network finance课程编号:适用学生:电子商务Course Number: Designed for: E-commerce学分:2 学时:32Credit:2 Class hour:32 预修课程:电子商务概学论,金融学Preparatory Courses: Electronic Commerce Introduction, Finance二、课程简介(Course Descriptions)学生通过该课程实验,掌握网络金融、电子货币、网络支付业务等概念,理解网络金融的具体涵义、特征、支撑网络平台、基本运作模型和网络支付方式的分类,明确网络金融相关的安全网络支付技术手段和服务与营销策略,掌握网络银行、网络保险、网络证券、新型互联网金融的基本运行模式及应用,探讨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思路。

通过学习,不但使学生对电子商务的网络支付方式的运行机制比较了解,而且学生对目前或未来适合中国的网络支付方式发展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Students through the courses experiment, master network financial,and electronic money, and network paid business, concept, understandingnetwork financial of specific meaning, and features, and support networkplatform, and basic operation model and network paid way of classification,clear network financial related of security network paid technology means and service and marketing strategy, master network Bank, and network insurance, and network securities and the new Internet financial of Basic run mode and the application, discussion Internet financial of regulatory ideas. Through study, students not only the network of e-commerce payment mechanism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operation, and the students on the current or future pay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etwork has some analysis.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Course Content and Arrangement)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Recommended Teaching Materials and Reference Books)1.推荐教材:张铭洪、张丽芳主编.《网络金融学》[M].科学出版社,2010年2月Recommended Teaching Materials:2.参考书目:张劲松主编.《网络金融(第三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5月瞿彭志主编.《网络金融与电子支付》[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年10月Reference Books:五、考核与评价方式(Course Evaluation)闭卷考试,成绩占总评50%,实验成绩占20%,考勤及课堂表现占20%,平时作业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支付与结算》课程标准总学时数:46 其中,实践学时:14学分:3 适用专业:电子商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网络支付与结算》是电子商务专业的骨干课程。

完善的电子商务依靠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足鼎立。

资金流是支撑电子商务发展不可或缺的“三足”之一,也是目前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之一。

其主要阐述了电子货币的产生、发展、各种类型电子货币的特点,网上支付的方式、手段、性能特点及业务流程,网上支付工具的使用、网上支付涉及的相关协议等。

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其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网上支付的原理和业务流程、网络支付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安全事项,为将来从事电子商务的经营与管理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来设计、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学时数。

学习程度要求主要使用“了解”、“理解”、“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述。

“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或“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网上支付与结算的起源、掌握基本概念及其特性、理解网上支付与结算基本模型;了解网上支付与结算对现代社会在文化、生产、生活及体制等方面的影响;掌握电子货币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应用;理解银行的电子化过程,了解中国的金融电子化建设状况;掌握网上银行电子支付系统、网上第三方电子支付系统、网上电子支付工具等方面的基本业务与技术的特性、功能和流程;理解网上电子支付与结算的技术标准及其安全协议与管理特点;理解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作用;理解网上电子支付存在的安全问题和相关的法律问题。

(二)能力目标掌握、分析主要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的业务流程的能力;掌握、分析各大银行的网络银行业务及流程的能力;熟练使用第三方电子支付工具、各大银行的网上电子支付工具的能力;给定工作任务后,按照其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学过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中等。

包括制定工作计划、角色分工、工作过程的自我控制和管理以及工作评价等等。

(三)素质目标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包括如何与他人相处、交流和沟通等;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良好心态,具有自我相处的能力;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的责任心。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学习情境或项目子情境或子项目学习内容或具体工作任务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建议参考课时1.走进网上支付与结算网上支付基础列举日常生活中传统支付的种类、网上支付与结算的例子、图示网上支付的基本流程、讨论网上支付与传统支付的优缺点了解网上支付与结算的兴起和现状,掌握网上支付的概念、特征、种类、基本流程和基本模式;掌握网上支付与传统支付优缺点的比较;掌握网上支付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基本功能;讲授法、举例法、演示法、比较法、分组讨论法2电子货币与银行电子化基础电子货币的概念、分类、功能和特点的理解;银行电子化系统的构成、分类和系统特点的掌握。

理解电子货币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功能;了解电子货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了解电子银行和银行电子化的产生与发展;掌握电子银行的系统构成;掌握银行电子化发展的四个阶段;讲授法、举例法、演示法、比较法、分组讨论法22. 网上支付安全与法律问题网上支付安全概述讨论网上支付面临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方法理解网上支付的安全需求和面临的安全问题;掌握网上支付的安全策略的主要内容和安全问题的解决办法讲授法、举例法、讨论法2网上支付安全技术防火墙的安装、设置、使用;凯撒密码的应用;讨论私有密钥加密技术和公有密钥加密技术的优缺点理解防火墙的概念,掌握防火墙的功能、组成、类型和优缺点;理解凯撒密码的原理;理解私有/公有密钥加密技术的定义、应用原理和优缺点,掌握私有/公有密钥加密技术应用过程;掌握私有密钥加密技术和公有密钥加密技术的比较;理解数字信封、数字摘要和数字签名的概念、应用原理、特点和应用过程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举例法、案例法、体验法43. 电子支付工具信用卡、智能卡说明银行卡的分类方式及每种分类的类型;描述借记卡、贷记卡和准贷记卡的区别和联系;说明信用卡物理结构的基本内容;信用卡网络支付模式;信用卡网络支付运作流程。

了解银行卡的产生、发展和应用领域;掌握银行卡的分类;掌握借记卡、贷记卡和准贷记卡的概念,掌握这三者的区别;掌握借记卡和贷记卡的物理结构;理解信用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掌握信用卡网络支讲授法、举例法、比较法、演示法、案例法、角色模拟6智能卡网上支付模式及运作流程。

付模式和运作流程。

理解智能卡的网上支付模式。

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电子钱包描述并图示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电子钱包的网上支付流程理解电子现金的定义、属性、种类和特点、制作过程和网上支付模式并掌握其网上支付流程;理解电子支票的产生、定义、属性、优点及支付特点;掌握电子支票网上支付的两种模式;掌握电子钱包的定义和组成体系、网上支付的特点、支付模式,支付流程。

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举例法4第三方支付列举现实生活中第三方支付的例子;描述并图示第三方支付的基本支付流程注册支付、财付通、快钱账户,熟悉其功能并能熟练操作各种业务处理流程;注册PayPal账户,熟悉其功能并熟练操作各种业务处理流程掌握第三方支付的概念、特点、模式和支付流程;了解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领域;理解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支付宝、财付通和快钱的功能及其具体操作流程、注册步骤;了解网银在线、首信易支付、环讯、云网支付、银联电子支付平台、汇付天下等国内第三方支付网关的功能和特点;掌握国外支付网关PayPal的功能和操作流程讲授法、演示法、举例法、案例法、体验法64.电子支付系统ATM系统、POS系统和电子汇兑系统说明支付系统概念、功能和分类;使用ATM系统,掌握其交易处理流程;使用POS系统,掌握其交易处理流程掌握电子支付系统的一般模型、支付模式、分类;理解电子支付系统的功能目标;掌握ATM系统和POS系统的概念、网络结构、交易处理流程和安全保密措施;理解电子汇兑系统的概念、特点和类型,掌握电子汇兑系统的运作模式讲授法、举例法、比较法、体验法4国际电子支付系统介绍国际支付系统SWIFT和CHIPS 了解国际支付系统的主要处理流程讲授法、举例法2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介绍中国电子支付系统的演进介绍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 了解中国电子支付系统演进过程,掌握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架构和主要处理流程讲授法、举例法45. 体验工商银行网上银行系统网上银行分组讨论上银行和传统银行的区别和联系;体验个人网上银行了解网上银行的产生、发展和现状;理解网上银行的概念、特点、分类和优势;掌握网上银行和传统银行的区别和联系,掌握网上银行对传统银行的影响;掌握网上银行的系统结构。

讲授法、举例法、演示法、比较法、分组讨论法、情景法2 体验个人网上银行工商银行个人网上银行静态密码的申请使用;个人网上银行的申办、电子口令卡或U盾的申请及正确安全使用;安装个人网上银行安全控件,登录并查看个人网上银行的各项功能,并进行相关功能的实际操作。

理解个人网上银行的概念;理解静态密码、电子口令卡、U盾的概念和特点并掌握三者的比较、申请程序和安全使用;熟练掌握个人网上银行的业务申办条件、申办程序和相关注意事项;熟练掌握个人网上银行的功能、交易规则和各项业务操作流程;讲授法、举例法、演示法、比较法、分组讨论法、体验法4 体验企业网上银行对企业网上银行的业务申办条件、申办程序和相关注意事项的掌握;工商银行企业网上银行的各项功能并进行相关功能的实际操作;对比个人网上银行和企业网上银行的功能差别理解企业网上银行的概念;熟练掌握企业网上银行的业务申办条件、申办程序和相关注意事项;熟练掌握企业网上银行的功能、交易规则和各项业务操作流程;掌握客户数字证书的安装与使用讲授法、举例法、比较法、情景法、体验法4课时合计46学时五、教学实施建议(一)师资条件建议在课程讲授和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教师要对课程内容不断优化,就需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首先教师本身要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研究授课对象的学习基础与心理特点,这样教师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和兴趣的教学项目,并且要具备较好的项目实施与控制能力。

学院要多组织教师的培训与进修,加强与兄弟院校相关课程建设的沟通和交流,组织教师到与课程内容相关性强的企业去学习和锻炼,进而从实践能力、产学研结合的服务与咨询能力等方面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

另外,教学组要注重对年轻后备力量的培养,使该课程在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具有一支合理的师资团队,对该课程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校内外实训环境建议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创建良好的校内外教学条件。

在校内配备完善的网上支付与结算实验系统,另外充分利用国内外各大银行及第三方支付企业提供的资源进行学习和练习。

此外应立足于学院自身教育资源的特点,密切加强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电子商务局、邮政储蓄银行和社会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关系,形成校企共同发展的优质教育资源,为课程建设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

(三)教材选用编写建议教材选择与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典型案例的选取要科学,具有可操作性。

教材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四)评价考核建议教学评价须采取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生实验操作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体现综合、科学的考核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