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启蒙》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月光启蒙》教案3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月光启蒙》教案3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月光启蒙》教案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月光启蒙》教案精选3篇(一)教学内容:《月光启蒙》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月光启蒙》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感受诗歌的美。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月光启蒙》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2.朗读和欣赏诗歌。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录音机或者电脑等播放设备。

2.准备课件或者黑板。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先问学生在晚上会遇到的月亮。

引导学生回忆月亮的样子和它给人的感觉。

Step 2:呈现诗歌(10分钟)播放录音或者朗读诗歌《月光启蒙》,让学生听。

Step 3:理解诗歌(10分钟)1.教师提问:“诗中有哪些词语或者句子是在描述月亮的特点和形象?”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例如,“清辉照人心”表达的是月亮的明亮和温暖,让人感到心灵被启迪。

Step 4:朗读欣赏(15分钟)1.学生跟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学生分组朗读诗歌,评价对方朗读的效果。

3.学生个别或者小组朗读整首诗歌,评价和欣赏对方的表演。

Step 5: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整篇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Step 6:拓展(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创作一个关于月亮的短诗或者插画。

鼓励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月亮的短文。

可以用诗歌的形式,也可以用散文形式。

教学反思:通过《月光启蒙》这首诗歌的教学,旨在引发学生对月亮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诗歌的教学多有情感和审美上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诗歌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月光启蒙》教案精选3篇(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短语和句型。

2. 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主人公对风筝的热爱和追求理想的精神。

五年级语文下册《月光启蒙》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月光启蒙》教案(苏教版)

《月光启蒙》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落”;理解“混沌、豁然开朗”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长”“芳香”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

3、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创设情境:播放音乐《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开头部分。

师:歌曲好听吗?你听出了什么?(生:我听出了月夜很美妙。

我感觉我们围在妈妈身边听她讲故事,很温馨。

)师:歌曲中所描写的画面,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内容很相似。

下面,让我们打开书,一起去感受月夜下妈妈为“我”唱歌谣、童谣,讲故事,猜谜语的温馨。

2、揭示课题:月光启蒙。

3、设疑: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什么是“启蒙”?谁在月光下接受启蒙?)二、初读感知,解决字词1、自读课文,出示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字词,再和同桌讨论交流。

①指导识字:着重读准“筛、帐”等翘舌音;“澡”是平舌音;“辰”是前鼻音,“褂、轿”是三拼音。

②指导写字:强调“笆、筛、搂、帐、澡、割、辰、凤”的结构。

3、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1)出示词语,指导读正确:篱笆时辰搂着凤凰花轿帐子歌谣天资聪颖豁然开朗高深莫测幽默风趣(2)理解词语:启蒙天资聪颖混沌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小组合作探究:(出示)(1)用最简练的语言说说文章主要写了月光下母亲为“我”做了哪几件事。

(2)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3)分段,概括段意。

3、教师指导分段:(课件出示)第一部分(1~5段):写童年夏夜生活在母亲的歌谣中是多么美妙,激发了“我”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月光启蒙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月光启蒙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月光启蒙一、教学目标1.理解月光启蒙的意义,能清晰地描述月亮的变化过程及对人类的影响;2.能口头描述“智者见智”这个成语的含义;3.能够通过朗读、思考等方式强化对所学文本的理解、记忆和领悟能力;4.能够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多样性中做到开放、包容、欣赏与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月光启蒙的意义,并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描述月亮变化的过程;2.清晰理解“智者见智”这个成语的含义,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3.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在多样性中做到开放、包容、欣赏与尊重。

三、教学过程1. 引导思考(5分钟)进入教室后,先给学生看一张满天繁星的图片,画面中中间有一轮明月,此时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经常晚上看月亮呢?月亮是通过什么方式照射到我们身上的?月亮有什么变化呢?对人有什么影响?请大家思考一下,并做好笔记,等下要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2.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开始对月亮的变化以及对人类的影响展开讨论和研究。

老师在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多样性,鼓励倾听差异性思维和观点,并做好笔记。

3. 展示讨论成果(8分钟)各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交流彼此的观点和经验,学生可以互相借鉴,并分析归纳其中的共性和差异性。

4. 阅读文本并学习“智者见智”(10分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朗读所学的文本《月光启蒙》,并理解文中所讲的月亮的知识以及古人关于月亮的思考和感悟之后,老师带领大家学习“智者见智”这个成语,学会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良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5. 总结和拓展(7分钟)本节课中学习到的知识是什么?学会了哪些思考方式?学会如何与他人尊重差异性?这些内容与我们如何做好个人成长以及与他人互动都有什么关系?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和拓展,梳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帮助学生获取新的思考方式和知识。

四、课后作业思考:今天为什么叫“月光启蒙”?月光还启蒙什么呢?如果明天这个时候你能去月球上,你想做什么?请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并写一份关于这三个问题的作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月光启发》教课设计(一)教课目的:1、学习生字词。

2、学惯用词语的引伸义及通感的方法来表情达意。

3、读文中的民歌民谣,感觉大众文学的魅力。

4、在文中感觉母亲的爱。

感觉作者对母亲的感谢。

教课过程:一、导入:1、十几年前,有这样一首歌感动了我的心,这就是《母亲我为你骄傲》。

请同学们听,并看屏幕上的歌词。

(学生听歌并看歌词)2、十几年后的今日,一篇文章以相同的感情再次震惊了我的心。

这就是“煤矿诗人”孙友田写的《旧事如歌——月光母亲》。

我们以前学过孙友田的诗《去翻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诗人孙友田回到故乡,看到母亲老了、病了。

严重的病情使老人不再认得眼前的儿子了。

这使作者伤感起来,回忆起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和启示,写下了《旧事如歌——月光母亲》这篇文章。

4、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月光启发》就是由《旧事如歌——月光启发》改编的。

二、解题:1、启发:启,开导;蒙,蒙昧无知。

使初学的人获得基本的入门的知识。

2、月光启发,指在月光下,遇到的启发教育。

三、初读课文:1、读正确生字词:提示大家“时辰”和“篱笆”两个词的第二个字读轻声。

2、学生疏节读课文,提两个要求:在课文中读准字音;想想,母亲是如何在月光下为作者启发的?3、学生听读课文。

4、学生和老师简评分节朗诵的状况。

回答下列问题:母亲是这样为作者启发的,唱歌谣、讲故事、唱儿歌、说谜语。

(教师随机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儿歌、说谜语)5、依据这四个内容分段:唱歌谣(1—— 5)讲故事、唱童谣( 6—— 9)说谜语( 11—— 13)(14)总结全文,点明母亲就是我的启发老师。

四、细读课文:1、我们一同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句话:“童年的夏夜是美好的。

”(教师板书“美好”)教师发问:为何作者回想起童年的夏夜会是“美好”的呢?请大家读读第一段“母亲为我唱歌谣”,读读想一想。

(1)第一,童年的夏季,家乡小院的风景优美,你看: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轻柔的月光立刻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语文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语文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民谣童谣的内容,领悟二者的内容美、形式美。

3、学习作者描写母亲歌声的方法。

教学重点:形象再现歌谣意境,感受民谣、童谣的深远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月光启蒙》。

2、《月光启蒙》的作者是?介绍作者。

3、设疑:那么,起初究竟是在谁的引导下,让他走进诗歌的王国,走上诗歌创作的道路的呢?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2、出示最后一段。

指名读。

3、说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一是他用月夜诗情为我打开民间文学的宝库,二是他用智慧和才华启迪我的想象,使我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了诗歌的王国。

4、齐读。

5、母亲是怎样引导我走进诗歌的王国的呢?她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6、生汇报并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

7、小结:母亲就是通过这些形式,启迪我的想象,使我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了诗歌的王国。

三、学习第一部分。

唱歌谣1、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了什么?2、谁来给大家描绘一下?3、读么美妙的夏夜呀!书上是怎么说的?自由的读一读!4、愿意听老师读吗?(示范读)5、听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夏夜多美妙呀!)6、读出美妙,(指名读---齐读)7、最美的时辰,就应好好享受母亲唱的歌谣!母亲唱了什么歌谣?美美的读出来!8、指名读9、听了它的读,你发现了什么?(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10、你愿意读吗?给你这个机会,自由读歌谣,想一想,透过歌谣你读出了什么?A、母亲白天忙忙碌碌,晚上还要洗衣裳。

真辛苦呀!再读读出对母亲的深情!B、要实现理想就要好好努力!齐读11、夏天的夜晚是美妙的!母亲的童谣是美妙的!现在我们就坐在农家小院,请静心听。

(示范读)12、你觉得老师读得怎样?好在哪里?用一个比喻句说说!书上是怎样说的?(生述第三小节)13、为什么说是“芳香的音韵”?(歌谣美、声音美)14、齐读15、小结:母亲那美妙的歌谣启迪了我的想象,为我打开民间文学的宝库。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月光启蒙》教案范文(精选16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月光启蒙》教案范文(精选16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月光启蒙》教案范文(精选16篇)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月光启蒙》教案范文篇1一、教材解读:本文一是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

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

是谁给了“我“启蒙教育?归根结底还是母亲。

文中作者说”“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启蒙老师”。

也许母亲并不知道她的歌谣对于“我来说是那么重要,她只是把对孩子最朴素、最纯洁的爱全部给了“我。

母亲识不识字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面包含着浓浓的亲情!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总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幻灯(月光下的美景)指名背诵关于月亮或月色的古诗。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月光启蒙》,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一)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词语,读顺课文。

2、思考:文章中“我”的启蒙老师是谁?(二)幻灯出示生字词语,朗读词语,重点指导“篱笆”“时辰”的轻声。

出示句子“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

”指名读,出示“莲花落”的意思,指导该词语的正确读音。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一)回答问题:文章中“我”的启蒙老师是谁?你从哪儿能读出来?1、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启蒙》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启蒙》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启蒙》教案《月光启蒙》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民谣童谣的内容,领悟二者的内容美、形式美。

3、学习作者描写母亲歌声的方法。

教学重点:重点是:形象再现歌谣意境,感受民谣、童谣的深远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读了矿工诗人孙友田的散文《月光母亲》的节选,课题是:(生答)《月光启蒙》。

课文叙述了母亲在月光下对作者的启蒙教育,启蒙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学生看板书齐读)唱民歌、讲神话、唱童谣和说谜语。

二、理清写作顺序课文的这四方面内容分别对应哪些自然段?2-5 唱民歌6 讲神话7-9 唱童谣10-13 说谜语三、教学课文重点语段你最喜欢哪个部分内容呢?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这部分内容好在哪里?准备朗读并给予说明。

教学第一段1指名读自己喜爱的语段,说说主要内容、语言特点以及你的读后感。

2出示文字: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

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

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

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3组织讨论:(主要内容)这两段歌谣分别描绘了什么样的生活?现实生活和想象生活,都与月亮有关,都很美。

表达了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文中哪段话是对现实生活的具体描写,对应第一段歌谣?找出来,读一读。

(语言特点)这两段歌谣从形式结构上看,像我们学过的什么类型文章?像古诗:句式工整,句末押韵,浅显易懂,朗朗上口,充满诗情。

4谁再来读两段民谣?5讨论怎样读好两段民谣。

出示文字: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吟唱”什么意思?轻声歌唱。

“深情”指什么样的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儿女的殷切期望)“芳香的音韵”什么意思?动听的歌声就如同弥漫在空气中的芳香一样,让我们陶醉。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月光启蒙》教案范文三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月光启蒙》教案范文三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月光启蒙》教案范文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歌谣的韵味,月夜的美妙。

2. 学生通过赏意境,品语言,感受文中洋溢的浓浓的母爱。

3. 理解文章第五自然段与最后一小节所表达的意义。

教学重点:品味歌谣童谣的语言风格,体会这些童谣对作者幼年的启蒙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1. 导出课题唐代诗人孟郊,忘不了临行前母亲为他缝制衣服的一幕,于是写下了不朽的诗篇《游子吟》;(幻灯映出该诗,示意学生吟诵)现代作家孙友田,忘不了儿时母亲给她的文学启蒙,于是写下了感人的回忆录(示意学生齐读课题)——《月光启蒙》。

2. 初步审题⑴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什么叫“启蒙”?(学生根据预习回答,教者随机归纳: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

启,开导;蒙,蒙昧无知。

)⑵那么,“月光启蒙”该怎么理解?(学生尝试讲述见解,教者随机归纳:月光启蒙:指在月光下,受到的启蒙教育。

)⑶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一段具体解释了“月光启蒙”,点明了课题。

(学生速读,找出课文末节,幻灯出示末节)对,这就是作者对“月光启蒙”的解释。

我们来读一读——(逐句引读)“月光启蒙”就是——(生齐)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月光启蒙”就是——(生齐)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月光启蒙”就是——(生齐)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二、整体感知1. 提示自读要求多么不可思议: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母亲都用了哪些方式对我进行启蒙教育?让我们认真通读课文,根据有关内容归纳:(学生自由读书,尝试概括)2. 交流主要内容⑴学生发言,随机评点(板书:唱民谣讲神话唱童谣说谜语)⑵提示其中的重点内容在这些启蒙方式中,作者重点回忆了什么内容呢?(学生迅速浏览课文,作出判断;教者确定并在“唱歌谣”、“唱童谣”下加着重号)三、读讲课文1. 借助插图激发总体感受(幻灯映出彩图)同学们,请看屏幕:儿时的“我”就是在这样的夏夜,在这个篱笆小院聆听母亲唱民谣、唱童谣的!看了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表感受,教者随机认可、引导)是啊!这是作者永远忘不了的童年生活的一幕!他感慨万分地告诉我们——(画面淡化为背景,推出两句话,领着学生饱含深情范读)①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启蒙》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民谣童谣的内容,领悟二者的内容美、形式美。

3、学习作者描写母亲歌声的方法。

教学重点:重点是:形象再现歌谣意境,感受民谣、童谣的深远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读了矿工诗人孙友田的散文《月光母亲》的节选,课题是:(生答)《月光启蒙》。

课文叙述了母亲在月光下对作者的启蒙教育,启蒙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学生看板书齐读)唱民歌、讲神话、唱童谣和说谜语。

二、理清写作顺序课文的这四方面内容分别对应哪些自然段?2-5 唱民歌6 讲神话7-9 唱童谣10-13 说谜语三、教学课文重点语段你最喜欢哪个部分内容呢?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这部分内容好在哪里?准备朗读并给予说明。

教学第一段1指名读自己喜爱的语段,说说主要内容、语言特点以及你的读后感。

2出示文字: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

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

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

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3组织讨论:(主要内容)这两段歌谣分别描绘了什么样的生活?现实生活和想象生活,都与月亮有关,都很美。

表达了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文中哪段话是对现实生活的具体描写,对应第一段歌谣?找出来,读一读。

(语言特点)这两段歌谣从形式结构上看,像我们学过的什么类型文章?像古诗:句式工整,句末押韵,浅显易懂,朗朗上口,充满诗情。

4谁再来读两段民谣?5讨论怎样读好两段民谣。

出示文字: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吟唱”什么意思?轻声歌唱。

“深情”指什么样的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儿女的殷切期望)“芳香的音韵”什么意思?动听的歌声就如同弥漫在空气中的芳香一样,让我们陶醉。

我们仿佛来到一个开满鲜花的大花园。

6谁来再读一下两段民谣。

7下面请欣赏吟唱歌曲。

(播放歌曲)教学第三段1再指名读自己喜爱的语段,说说主要内容和语言特点以及你的读后感。

2出示文字,指导朗读:“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

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

毛娃笑,坐花轿。

毛娃醒,吃油饼。

毛娃睡,盖花被。

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3组织讨论主要内容:勤劳的小红孩、贪吃的小老鼠、幸福的毛娃,都非常可爱。

语言特点:简洁明了,节奏明快,幽默风趣。

4谁再读一下这三段童谣。

5谁能为我们演唱这三段童谣?6请你仿照第四段话,描述一下这个同学的歌声。

( )用( )的嗓音( )地为我们( ),( ),像( ),像( )。

教室里立即飘满了她那( )的音韵。

小结。

母亲的民歌民谣有什么特点?给了我什么样的启蒙呢?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下列句子:1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讨论“豁然开朗”指我明白了什么: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2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讨论板书:“明快、流畅、含蓄、风趣”,“飞向诗歌的王国”。

五、布置作业:你的妈妈为你唱过什么歌谣呢?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民歌童谣?把你搜集的读给或唱给同学们听听。

板书设计:月光启蒙2-5 唱民歌明快6 讲神话流畅母亲 7-9 唱童谣含蓄我飞向诗歌的王国10-13 说谜语风趣(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

2、学习用词语的引伸义及通感的方法来表情达意。

3、读文中的民歌民谣,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4、在文中感受母亲的爱。

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谢。

教学过程:一、导入:1、十几年前,有这样一首歌打动了我的心,这就是《母亲我为你骄傲》。

请同学们听,并看屏幕上的歌词。

(学生听歌并看歌词)2、十几年后的今天,一篇文章以同样的情感再次震撼了我的心。

这就是“煤矿诗人”孙友田写的《往事如歌——月光母亲》。

我们曾经学过孙友田的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诗人孙友田回到故土,看到母亲老了、病了。

严重的病情使老人再也不认得眼前的儿子了。

这使作者伤感起来,回忆起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和启迪,写下了《往事如歌——月光母亲》这篇文章。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月光启蒙》就是由《往事如歌——月光启蒙》改编的。

二、解题:1、启蒙:启,开导;蒙,蒙昧无知。

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

2、月光启蒙,指在月光下,受到的启蒙教育。

三、初读课文:1、读正确生字词:提醒大家“时辰”和“篱笆”两个词的第二个字读轻声。

2、学生分节读课文,提两个要求:在课文中读准字音;想想,母亲是怎样在月光下为作者启蒙的?3、学生听读课文。

4、学生和老师简评分节朗读的情况。

回答问题:母亲是这样为作者启蒙的,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

(教师随机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5、根据这四个内容分段:唱歌谣(1——5)讲故事、唱童谣(6——9)说谜语(11——13)(14)总结全文,点明母亲就是我的启蒙老师。

四、细读课文:1、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句话:“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

”(教师板书“美妙”)教师提问:为什么作者回忆起童年的夏夜会是“美妙”的呢?请大家读读第一段“母亲为我唱歌谣”,读读想想。

(1)首先,童年的夏天,家乡小院的景色优美,你看: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柔和的月光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2)母亲美,她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

勤劳的母亲那样朴素清爽。

(3)母亲唱的歌谣美“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这首歌谣在赞美勤劳的劳动人民。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

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

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

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古语说:“凤凰非梧而不栖”,而今还有“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之说,意思是家中有好运,有好兆头。

而瓦屋和楼是云南的典型建筑。

短短一首歌谣就表达了人民向往幸福的思想,介绍了云南的建筑风俗。

(4)母亲唱歌谣的声音美,你听,歌谣是动听的,她的声音甜甜的,是那样深情,显然这歌谣也表现了她的美好心声。

她的声音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那样柔和,像小溪的流水那样潺潺悦耳。

那声音简直就如花香般芬芳。

(5)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这歌谣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

家乡的歌谣是多少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智慧结晶。

母亲用歌谣将家乡的文化传给了幼小的作者。

这些歌谣使作者的心灵明朗起来。

母亲这种传承家乡文化的思想和举动使孩子收益颇多。

母亲这样的做法难道不美吗?(在上这段时,要注意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还要将自己的感受在朗读中演绎出来。

)2、请大家读读第二段“母亲为我讲故事、唱童谣”,读读想想:为什么作者回忆起童年的夏夜会是“美妙”的呢?(1)母亲在月光中的样子十分圣洁:“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2)幽默风趣的童谣音韵美3、读第三段“母亲说谜语”,读读想想,为什么作者回忆起童年的夏夜会是“美妙”的呢?母亲给我的猜的谜语也像童谣一样美。

,开启了我的智慧。

4、读读最后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母亲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五、总结全文:读完课文,你知道作者想通过此文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吗?(赞美母亲,感谢母亲)六、再听歌曲《母亲我为你骄傲》。

板书设计:19月光启蒙美妙月色美母亲美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美说谜语(感谢母亲,赞美母亲!)(二)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孙友田的经典诗句,相机介绍诗人。

2.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3.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读,注意轻声(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凤、凰、嫦、荆、帐)(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

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智慧得以初步开发。

混沌: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

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交流第一段(1~3):写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亲的歌谣使“我”懂得了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

第二段(4~8):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启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9~9):写母亲是启蒙老师,为“我”飞向诗歌王国奠定了基础。

4.质疑问难三、指导书写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插图:看了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起什么?或想说点什么?2.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涵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

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篱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里聆听这位农家母亲的声音。

二、精读指导1.学习1~5自然段(1)自由读,注意捕捉读时内心的感受(2)学生交流感受①篱笆小院和谐、惬意:天上有星星月亮,篱笆院中有柔和的月色,安详的母亲,乖巧的“我”。

②母亲的嗓音甜润、轻盈: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3)谁能用甜甜的嗓音吟诵母亲所唱的歌谣?(4)女生齐读2、3自然段。

(5)出示: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②交流:母亲的声音甜美,充满深情,仿佛芳香四溢,沁人心脾。

母亲动人的音韵使“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悠然飘逸。

(6)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如果你就是篱笆小院那个被妈妈搂在怀里的孩子,听着这样的歌谣,你会想些什么?(7)齐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4.学习6~13自然段(1)自由读6~9自然段,找出描写母亲形象的一句话(2)出示:此时明月以至中天,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