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要求

合集下载

太极拳动作要领的要求和运用

太极拳动作要领的要求和运用

太极拳动作要领的要求和运用一、动作要领的要求1.动作要领的准确性:太极拳的动作要领要求准确性,即要求动作的每个细节都达到规定的标准。

例如,各关节的位置、角度、方向、力量的运用等都需要符合太极拳的传统要求。

只有正确和准确地执行动作要领,才能保证太极拳的动作效果和内功的修炼。

2.动作要领的流畅性:太极拳的动作要领要求呼吸与动作相协调,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应流畅、连贯。

所谓“一气呵成”,就是指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顺畅地过渡到下一个动作,整个动作流程如一气呵成一般,不慌、不乱、不断,体现太极拳的“以静制动”和“以柔克刚”的特点。

3.动作要领的稳定性:太极拳动作要领要求稳定性,即要求身体的稳定和共振。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平衡对于进行各种动作要领的训练非常重要。

只有在稳定的状态下,才能够更好地控制力量的运用,提高技能水平。

4.动作要领的松柔性:太极拳强调“以柔克刚”,动作要领要求身体的松柔性。

在太极拳的动作要领中,身体的松柔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松柔的身体才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转化外来的力量,才能够将内力发挥到最大。

二、动作要领的运用1.动作要领的实战运用:太极拳的动作要领是为实战而设计的。

太极拳的各种动作包含了攻守、进退、转换等实战要素,在实战中运用动作要领可以提高应对敌方进攻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发挥自己的攻击能力。

2.动作要领的健身保健运用:太极拳的动作要领不仅可以用于实战,也可以用于健身保健。

太极拳的各种动作可以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稳定性,能够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健康水平。

3.动作要领的心理调节运用: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在练习过程中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可以达到心理调节的效果。

根据传统的太极拳理念,太极拳的练习要求身心合一,通过调整呼吸、引导意念等来达到心理调节和情绪管理的目的。

4.动作要领的养生养生运用: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可以应用于养生保健。

太极拳的各种动作要领可以调整气血的循环,调和阴阳的平衡,修炼内功等,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养生效果。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三要素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三要素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三要素太极拳的本质是门武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实战性越来越弱,但是我们要正确的练好太极拳。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太极拳要掌握三要素。

欢迎阅读!学习太极拳要掌握三要素心静体松是太极拳的练习核心,通过心静体松能提高太极境界,在慢练中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的要素一、松松则气自通,通则力自重,身知松者,功夫纯然,知觉已懂劲,以皮毛触之辨明来龙去脉,转关换势,随来既往,动转由人,变换从势,身动由己,力以从心。

何为松,松既是滚转委劲也,委既是进,着手触之迎而松,由人动静而松,顺其势而松,舒[收]肩则松,藏肘则松,落胯则松,曲膝则松,腹腔内合则松。

很多人觉得太极拳是门高深莫测的武术,因此,有很多人在练习中会有紧张感,尤其是初学者一定要学会放松。

松之无量何为准,一丝不少,一尺有余,寸劲为巧,化劲力竭已变转。

习练交手有不可勉强之松处,头无神领舵无主,手失迎劲被人擒,脚失根基难稳健。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的要素二、阴阳变换再谈阴阳,何为阴阳? 其无根而生动静之机,动之则开,静之则合,刚柔相济方为太极阴阳之母。

何为阴阳变转,有定向的冲击力,轻微触之圆转之力,既改变其原定向力的方向,为阴阳变转,从而得其滚转曲圆之理用。

阴阳变化是太极拳的核心,贯彻整套拳法,太极拳的每个动作无不包含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阳变体,动转往复,进退顾盼转弯抹角,技击万端变化,其无非是阴阳变转,以柔化坚之术,遇坚既柔,谓之粘绕,以由人之势,借人之力,柔化其千斤刚劲,此为四两拨千斤之用。

功夫到此方为懂劲,懂劲便领悟腰如杆,肢如枝,杆动枝摇之理用。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的要素三、虚实知阴阳后再谈虚实,一身何处有其虚实,松肩则虚,坠肘则虚,裹裆则虚,曲膝则虚。

虚则并非失去粘领,此为虚中含实,实则并非全然用力尽竭,此为实中含虚,虚为实而蓄,实为虚而发,虚则卸力千斤,实则弹发无量,虚依实,实依虚,互依克,互依交变,无一不可。

大学生太极拳评分标准

大学生太极拳评分标准

大学生太极拳评分标准
一、动作规范性
动作姿势标准,符合太极拳基本要求,无明显错误动作。

手法、脚法、身法、步法准确,符合太极拳动作要领。

动作转换自然流畅,无生硬或突然的改变。

二、身体协调性
全身各部位配合协调,无明显的身体僵硬或扭曲现象。

上肢与下肢、躯干与四肢之间的协调性好,动作连贯。

身体重心稳定,无明显晃动或偏移。

三、呼吸配合度
呼吸自然,与动作节奏协调一致。

起吸落呼,动作与呼吸的配合合理,有助于展现太极拳的柔和与连绵。

无明显的憋气或气息不畅现象。

四、精神状态
精神饱满,情绪稳定,表现出对太极拳的热爱与投入。

神态自然,面带微笑,体现出太极拳的平和与宁静。

眼神专注,有力地表现出太极拳的内在韵味。

五、流畅度
动作连贯,无明显的停顿或犹豫。

动作转换流畅,过渡自然,无明显的生硬感。

六、节奏感
动作与音乐的节奏相符,表现出明显的节奏感。

动作速度变化合理,快慢相间,张弛有度。

七、难度表现
根据个人技术水平,适当选择并表现出太极拳的较高难度动作。

难度动作完成质量高,展现出较强的技术水平。

八、总体印象
整体表现良好,给人以舒适、自然、和谐的感觉。

展现出太极拳的神韵与内涵,令人印象深刻。

根据以上评分标准,我们可以对大学生的太极拳表演进行全面的评估。

在评分过程中,评委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表现,确保评分的公正与客观。

同时,评委还应给予参赛者积极的反馈与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太极拳技术水平。

学习太极拳基本要求

学习太极拳基本要求

学习太极拳基本要求【1】1、松腰:能松腰然后才能俩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随子而出。

2、分清虚实:虚实能分开才能转动灵活,否则迈步重治、站立不稳。

3、连贯圆滑,做到意到、眼到、身到、手到、步到。

一个动作的结束恰好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

似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4、松体:“一动无有不动”周身各关节放松后,就不会使其连接的韧带遭受压迫,宜分泌骨液,增强弹性;就会减少关节活动时的摩擦而提高了曲伸的灵活性。

5、柔劲;全身肌肉舒松、筋络开通,促进气血循环。

6、势准:就是姿势动作标准化。

如“尾闾正中”调通任督二脉。

7慢稳、练拳后,心跳正常、、、1、初练升降桩:当两手臂升至肩高吸气到极点时,改为呼气。

同样,当两手臂下按至腹前、呼气达到极点时,改为吸气。

一升一降为一次练习。

“精神集中,用意领气,吸气贴于脊背,呼气沉于丹田,意气运转须转换灵活。

”二、太极拳对健身发劲的要求1要先出前脚着地支撑后,再抖腰带动上肢发劲。

这样定势成为、沉稳。

2、发劲要动短劲长:震脚:后脚提起不宜过高,离地面要近,脚下震出声要脆,震脚要轻灵活波,不犯笨重。

3、发劲需曲中求直“蓄劲如开弓,发劲似放箭”.4、发劲注意方向角度;以揽雀尾的拥势、野马分鬃的捌劲势为例:野马分鬃的右臂顺旋,手臂越过大腿,掌心斜向上,方向在大腿外侧,属偶劲。

拦雀尾拥劲由里向前拥出,手臂在胸前,掌心向内,劲点在前臂外侧的尺尧部,劲路向前略右转,属四正劲。

【2】一、太极拳对呼吸的要求:腹式呼吸有两种;一种是腹式顺呼吸,一种叫腹式逆呼吸。

顺呼吸时胸部内含,小腹隆起呼气时胸部扩张,小腹收敛;逆呼吸,吸气时胸部扩张、小腹收敛,呼气时,胸部内含、小腹隆起。

练拳时用腹式逆呼吸为佳。

2、对深呼吸的运动要求:深呼吸,是吸进慢、呼出快,是同样的气量,也要吸尽的时间长,呼出的时间短。

因为,吸尽气是由肺来容纳的,而肺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它不能突然扩张,只有随着空气进入,徐徐扩大容积,增大空气的容量,所以吸尽要比呼出慢,这是自然现象,无需强求均匀。

太极拳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太极拳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太极拳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太极拳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11、坚守太极拳入门的要领,虚灵顶劲、沉肩坠肘、松腰落胯、尾闾中正、重心落于涌泉,才有可能达到完全的松沉。

换句话说,要垂脊正身,全身不要有一丝僵硬处,除了两脚必需撑着全身体重之外,全身不要再有一块肌肉呈用力状态。

所以说,在太极拳入门的学习阶段,我们需要去除身上的僵劲。

2、太极拳入门拳架时,身体的任何部位,不论前进、后退、上升、下沉或左右转动,均要随着腰轴移动,由腰轴来带动。

既然手脚躯干均被腰轴带动,自然不必再用额外丝毫力量移动它。

这样才能达到最起码的松沉。

3、讲究松柔,而不讲究腰轴,举手投足必无法上下相随、一气呵成,而做到拳经拳论上所说的“一动全动”的要求,这种松,就是懈。

在太极拳学习的初级阶段,还需要掌握腰轴的运用,重视腰部训练。

太极拳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21、太极拳入门需做到主宰于腰,打拳时,要以腰为轴心,用轴心来带动身体。

腰轴先动,手脚才随之而动;腰轴不动,手脚不会自动。

所以,意念时时刻刻留心在腰际。

2.太极传需要一直动才能入门。

拳架可以由腰轴带动后,进一步要注意拳架微妙的转折,哪怕是一只手上微小的弧线都是腰弧的外在表现。

这时,上下内外,牵动往来,动静虚实,随屈就伸,无不相合,表现出完整一致的功夫。

3、如果有骨架不流畅的变化,病一定在腰腿,不在手脚,要由腰腿来变化,不要盲目在手脚上摸索。

太极拳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31、太极拳入门需严守分寸、力求中定,无论前弓、后坐、左顾、右盼均要保持体态端正,重心不只不要超出两脚构成之底盘内,而且还要紧紧系于腰轴。

此即是古人所说的“守中”。

2、心转换要缓慢渐变,盘架子时,左右脚由虚到实、或由实到虚,都不可骤变、顿变、突变,必须又慢又匀地交替得越清楚、越细致越好。

亦即此虚一分,彼实一分,慢慢地变化。

3、虚实分清,举步分虚实,虚脚应虚得能随意起落,实脚则要自然弯曲保持弹性,重心落在涌泉穴上。

太极拳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41、太极拳入门需动作缓慢式式相连,招式变化之间,缓慢地交替,无停顿之形,无滞留之意,一式导出一式,此式之始,乃上式之终;而此式之终,又是次式之始,滔滔不绝,如长江大河。

太极拳主要动作的组别及要求

太极拳主要动作的组别及要求

太极拳主要动作的组别及要求一、手型(一)拳:五指卷屈,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

握拳不可太紧。

(二)掌:五指微屈分开,掌心微含,虎口成弧形。

手指不可僵直,也不可过于弯屈。

(三)勾:五指第一指节捏拢,屈腕,手指和腕部都要松活自然。

也可拇指、食指和中指捏拢,无名指和小指届于掌心。

二、手法:(一)组别第一组(掤、捋、挤、按)1.揽雀尾及懒扎衣2.捋挤势3.转身大捋4.如封似闭第二组(抱、分、靠)1,野马分鬃2.白鹤亮翅3.斜飞势4.手挥琵琶5.斜身靠及背折靠第三组(搂、推)1.搂膝拗步2.倒卷肱第四组(云、转)1.云手2.单鞭第五组(托、架、挑、穿)1.左右穿梭2.闪通臂3.金鸡独立4.穿掌6.高探马第六组(拳法、时法)1.搬拦捶2.搂膝打捶3.裁捶4.肘底捶5.掩手肱捶6.滚肘第七组(双拳绕打)1.双峰贯耳2.披身伏虎3.弯弓射虎4.上步七星第八组(下势):1.雀地龙2.海底针第九组(发劲):多种发劲的动作(二)基本要求:1.揽雀尾、懒扎衣:(1)“掤”出的臂必须呈弧形,高不过口,肘关节稍低于手,手指既不可软缩无力,也不可僵硬挺直。

后手可按在体侧,也可随前手同时出。

两臂要保持弧形。

(2)“捋”的动作无论弧形大小,都必须呈圆形或曲线,不可直着回抽;两腿移动要分清虚实,上身不可俯仰歪。

(3)“挤”时两臂向前须撑圆,前臂高不过口,同时要和弓腿、松腰协调一致。

(4)“按”时两臂不可伸直,手心要向前,手指高不过头,手腕微塌。

按掌要与向前弓腿协调一致。

(5)全部动作中,虚实转换必须与身、手、步协调一致;身体要保持正直,转动时以腰为轴,不可手动腰不动。

平圆转换的揽雀尾或懒扎衣动作,回转时要以腰带动两臂旋转,不可只用两臂转动或直抽直推;手高不可过头,身体不可前俯后仰。

2.捋挤势:“捋”和“挤”的要求同前。

3.转身大捋:“捋”时两臂稍屈,两掌心斜相对,与转腰换步协调一致。

4.如封似闭:两掌后收时以肘关节牵引边分边翻转,不可扬卷前臂;按掌要求同前。

练习太极拳的要领及注意事项

练习太极拳的要领及注意事项

练习太极拳的要领及注意事项练习太极拳的要领及注意事项练习太极拳的要领一、重视基础动作的练习太极拳的基础动作就是太极拳的基本功学习以及招式动作,刚入门的学者一定要先了解整个太极的套路以及要领,打好基础,这样更有助于以后的太极的学习。

二、动作姿势要正确初学太极拳一定要严格要求,使每个动作的姿势都合乎标准。

对一些错误姿势,如:低头、仰面或是头部左歪、右斜等,不仅影响外观,也影响锻炼效果。

如果发现,必须通过勤学苦练进行纠正,否则养成习惯,就不容易改正了。

三、要循序渐进学太极拳和学习其他运动项目一样,要经过不断的锻炼,才能逐步提高。

初学时,一定要防止贪多求快,急于求成,追求进度等缺点。

练习时,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

初学阶段,动作架式可高一些,随动作的熟练和体质的增强,再将动作架式逐渐降低。

四、运动量要适当初次学习太极的时候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心浮气躁,急于学成,刚开始只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动作和招式学习就行。

一般以运动后感到身体轻松,精神好,食欲增加,睡眠好为宜。

运动量过度,可使人感觉疲劳,甚至能引起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年老体弱的人在初学时应特别注意。

但是,练太极拳时,因下肢运动量较大,初学时两腿往往会有酸疼的感觉,这是一种自然生理现象,只要坚持下去,酸疼就会逐渐消失。

五、贵在坚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学习任何的事情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坚持,尤其是太极,太极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运动,如果不能够坚持下去很难看到太极拳的健身效果。

练太极拳注意事项一是锻炼时间冬季清晨的空气清洁度相对差些,因此锻炼的最佳时间是日出之后,练拳前最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点豆浆、牛奶之类的饮料,吃几片饼干或其他小点心,但千万不要吃饱。

(对老年人来说上午10点钟左右较为适宜)二是锻炼场所不宜在煤烟弥漫、空气污浊的庭院里进行健身锻炼,应选择向阳、避风的地方进行锻炼(有雾时不宜在室外进行锻炼),如果选择在室内进行锻炼时,要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零基础的人如何开始学习练习太极拳

零基础的人如何开始学习练习太极拳

零基础的人如何起先学习练习太极拳一、训练方法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宁静集中,用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行牵强憋气;②中正安舒,柔软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温柔匀缓;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起伏,连接和顺,到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⑤轻灵镇静,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镇静,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行运用拙力二、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态的要求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行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颈──自然竖直,转动敏捷,不行惊慌;肩──平正松沉,不行上耸、前扣或后张;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行松软;胸──舒松微含,不行外挺或有意内缩;背──伸展伸拔,称为拔背,不行弓驼;腰──向下松沉,旋转敏捷,不行前弓或后挺;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臀──向内微敛,不行外突,称为溜臀、敛臀;胯──松正含缩,用劲力贯注下肢,不行歪扭、前挺;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三、打太极拳的要领太极拳十大要领: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

虚领顶劲: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劲正直了,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态,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指打拳时必需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顺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切不行片面理解不用力。

假如打拳时软绵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心率没有什么改变,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式太极拳一路以柔为主,柔中有刚。

架式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键,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

以掤(bing)捋(lv)挤按为主。

采挒(lie)肘靠为辅,运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发劲时松活弹抖,完整一气。

练习时的要求:以身领手,以腰为轴,缠绕圆转,虚实分明,以缠丝劲为核心,外表走弧形,内劲走螺旋。

整套拳没有平面,没有直线,没有断续处,没有凹凸处,没有抽扯之形,没有提拔之意,浑然一圆,方为合格。

要弄清无极生太极,太极分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济,混元太极的基本理论。

练太极拳,就是练阴阳的协调。

阴阳的高度融合就是太极。

注意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内外相合、周身一家。

要立身中正、虚领顶劲、含胸拔背、胸空腹实、气沉丹田、松腰落胯收臀、圆裆扣膝、五趾抓地、涌泉穴要空;要沉肩坠肘、塌腕舒指、劳宫穴要空;要分清虚实、步法轻灵、迈步如猫行、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要眼随身转、威而不猛、神如捕鼠之猫,形如搏兔之鹰。

姿势要中正圆满,架子勿高低漂浮,动作要轻灵圆转。

松、静、沉、柔、绵、缓、整、舒八个字,要贯穿始终。

1.所谓松,即是意松体松,内外皆松,四肢百骸,五脏六腑,肌肤骨节都要松开。

松是在意念指导下实现的人体的自然状态。

2.静,即为虚静,无极混沌之状也。

起势乃太极拳静功练习
的重要环节,是从无极到太极的基础,有着丰富的内涵。

3.沉,即为沉气。

练拳时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全身各部份有向下沉坠之感,如:沉肩坠肘、松腰落胯、气沉丹田、胸空腹实等都是其表现。

做动作时,气贯末梢,上肢贯到手指尖,下肢贯到脚趾头。

动作结束时,腰胯松开,向下贯气,使内气入地。

4.柔,即柔和,相对于刚而言,不软不硬,其质如水。

练拳时动作要柔和,如春风扬柳,似行云流水。

5.绵,即缠绵,缠丝劲。

“练太极拳须明缠丝劲,不明此即不明拳”。

练拳时通过腰脊的螺旋转动和胸腹的折叠转换,带动四肢,而达到周身一家的螺旋缠丝,全身内外上下左右前后无一处不缠。

其法有进缠、退缠、左缠、右缠、上缠、下缠、里缠、外缠、顺缠、逆缠、大缠、小缠。

6.缓,即缓慢。

练习太极拳不应追求形式上的快慢相间,而应注重意、气、形、神的完整统一,顺其自然,宜慢不宜快。

只有慢练,才能做到以意行气,内外合一,心息相依,神气相合,呼吸深长,气沉丹田,柔顺沉着,完整一气。

慢练为养,快练为伤。

7.整,即劲整。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气沉丹田,松腰活腰,配合松胯落胯、圆裆扣膝和胸腹折叠转换就能引领全身,上下相随,左右逢迎,一动全身皆动。

使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成为以腰为中心的全身性的动作。

劲起于脚根,主宰于
腰, 发于脊骨,形于手指。

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节节贯串,周身一家。

此外,还须做到内外合一。

8.舒,即动作自然、舒展大方。

行功走架,须虚领顶劲,松腰落胯,沉肩坠肘,气沉丹田,中指领劲,气达末梢,节节贯串,神舒体松。

这八个字之中,松静为首要。

练太极拳须“以功为本,以拳为母,以推手为用”,三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以“抨”字为先,但要学好太极拳非在“中定”上先下功夫不可,否则会舍本求末,欲速而不达。

“中”为中正,中庸。

能“中”则处处留有余地,左右逢源。

“定”为不失中。

如“失中”则旋转不活,进退不灵。

能“中定”就如行军打仗步步为营,军士出而有归宿。

无“中定”就如鹰无林,虎无山,龙无潭,“险”而易见。

更何谈“抨捋挤按,采挒肘靠”?太极阴阳转换中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原理。

太极拳要求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虚极生实、实极生虚、虚实转换。

通过精神集中,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气到形随的练习,做到一动全动,周身相随,内外相合。

“虚领顶劲”也就是在练功时要求头部自然上领,不能低头、侧偏、仰脸;陈鑫在《太极拳图说》中说:“下颌微收,顶精自然领起”,教给了我们方法;他还说“一失顶劲,四肢若无所附,且无精神”,讲到了作用。

“松肩沉肘”既“沉肩坠肘”或“沉肩垂肘”,都是要求向下向外的松沉,只有作到了松沉,两臂才能松活圆满,
运动自然。

通过“虚领顶劲”的向上提拔,清气自然就上升到百会;通过“松肩沉肘”向下的松沉,浊气也就下沉到了丹田,从而达到了“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既“空心实腹”之要论。

“含胸拔背”简言之即是:胸部要含、要松、要虚;背部要开、要拔。

“拔背”我的理解有二:一是纵向的拔伸,既上下的拉伸,这里可以通过“虚领顶劲”和“屈膝松垮”使整个脊椎拉开,最终作到“立身中正”的“拔背”;二是横向的拔伸,既是通过两臂向两边有意识的放松、弧形对拉作到横向的伸展。

只要作到了以上的两点,“含胸拔背”就自然而然作到了。

“塌腰”既是腰劲要下合。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腰要结合重心的转移左右转动,不可无力,不可僵硬。

陈鑫云:“腰如车轴,臂如轮”,“腰劲要下去,贵坚实”,又说“腰中要虚,一虚则上下皆灵”,他还说“腰为上下体枢纽转关处,不可软,亦不可硬,折其中方得”,可见前人对腰的要求可真是严格。

“屈膝松垮圆裆泛臀”屈膝既是两腿微屈。

在做下蹲时,膝盖的垂线不能超过脚尖,大腿的中线和脚的中线不能形成内夹角、外夹角,避免引起膝关节疼;松垮既是髋关节要松,不能前顶、两边凸,要有向下的沉劲,如坐凳子般;圆裆:陈鑫《太极拳图说》讲“肾囊两侧谓之裆,贵圆、贵虚、贵开”,既通过屈膝松垮、重心的虚实、膝盖的里合,裆也就自然能圆。

陈正雷《陈氏太极拳剑刀》有曰“腰能松沉,胯能撑开,膝能里合,裆劲自能撑圆”;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亦云“下
腰劲,尻微翻起,裆劲自然合住”,又说“尻骨、环跳蹶起来,里边腿跟撑开,裆自开;两膝合住,裆自然圆”。

泛臀:微微向上为之泛。

陈鑫《太极拳图说》中曾多次提出“泛起”、“翻起”,他说“屁股泛不起来,不惟前裆合不住,而周身皆合不住也”。

所以“屈膝松垮圆裆泛臀”既可分开来讲,又要联系在一起练习、感悟,才能真正体会到太极拳的含义。

“脚下生根”既在练功之时,十趾、足掌、足跟抓地,涌泉穴虚开,才能使两足向吸盘一样紧紧的吸住地,就会“落地生根”,这样才能作到步履清晰、稳健、沉着,才有“脚下生根”之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