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储运安全

合集下载

油气储运系统中的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

油气储运系统中的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

油气储运系统中的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油气储运系统是指用于储存和输送油气产品的设施和设备,包括油气管道、储存罐、加油站等。

由于油气产品具有易燃、挥发性强等特点,油气储运系统存在着多种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完善油气储运系统的安全保障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油气储运系统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油气储存罐的安全问题及对策分析1. 安全隐患:油气储存罐内部积存的油气产品易发生挥发性气体积聚,一旦遇到火源容易引发爆炸事故。

对策建议:加强油气储存罐的通风排气系统建设,及时排除罐内的挥发性气体,减少爆炸风险。

定期对储存罐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罐体密封性良好,防止泄漏。

2. 安全隐患:油气储存罐的防火设施不完善,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对策建议:对储存罐周围进行防火隔离措施,确保火灾不会蔓延到其他区域。

安装自动灭火系统和消防报警设备,及时发现并控制火灾。

1. 安全隐患:油气管道易受外力破坏,如地震、机械挖掘等,导致泄漏事故。

对策建议:加强油气管道的安全监测,使用最新的无损检测技术,及时发现管道的隐患并进行维修。

合理规划和设置管道线路,避开地震、山体滑坡等危险区域。

2. 安全隐患:管道内油气产品的温度和压力变化可能引发管道爆炸。

对策建议:安装温度和压力监测设备,及时掌握管道内油气产品的运行状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管道安全运行。

1. 安全隐患:加油站的油气泄漏和静电引发火灾的风险较大。

对策建议:加强加油站的管理,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员工严格执行。

安装油气泄漏监测设备,及时发现泄漏并采取措施清理。

对加油站周围环境进行静电防护,减少静电引发火灾的可能性。

2. 安全隐患:加油站的设施老化和损坏,易导致泄漏和火灾事故。

对策建议:定期对加油站设施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施的完好性。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油气储运系统中的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

油气储运系统中的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

油气储运系统中的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引言油气储运系统是指为了存储和输送原油、天然气和石油制品而建立起来的各种设备和管道系统。

在这些设备和管道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破坏。

对油气储运系统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安全问题分析1. 泄漏事故油气储运系统中最常见的安全问题就是泄漏事故。

如果管道或储罐发生漏油或泄气,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对环境和周围的居民造成危害。

尤其对于原油和石油制品来说,其易燃性和腐蚀性更是给泄漏事故带来了更加严重的后果。

2. 爆炸和火灾另一个常见的安全问题是爆炸和火灾。

油气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往往会与氧气、高温和静电等因素发生反应,一旦失控就会导致爆炸和火灾的发生。

这不仅会造成设备和财产的损失,更可能引发严重的人员伤亡。

3. 设备老化和腐蚀油气储运系统中的设备通常都是长期运行的,设备的老化和腐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旦设备老化和腐蚀严重,就有可能出现设备失效的情况,从而引发各种安全事故。

4. 人为操作失误最后一个安全问题是人为操作失误。

在油气储运系统中,需要操作人员具有严谨的操作技能和态度。

一旦操作失误,就有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泄漏等安全问题的发生。

二、对策分析1. 管道和储罐的监测和检修为了避免泄漏事故的发生,对管道和储罐进行定期的监测和检修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在关键部位安装泄漏检测器来实时监测管道和储罐的状况,同时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修和维护,及时发现并修复设备的腐蚀和老化问题,从而减少泄漏事故的概率。

2. 安全阀和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为了避免爆炸和火灾的发生,可以在管道和储罐的关键部位设置安全阀和自动报警系统。

一旦管道或储罐内部压力或温度异常,安全阀就会自动开启,排放压力或减少温度,避免设备爆炸;自动报警系统可以在事故发生时及时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采取应急措施。

3. 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培训针对人为操作失误的问题,油气储运系统的运营单位应该建立起一套严格的操作规程,并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

油气储运中的安全问题与预防措施

油气储运中的安全问题与预防措施

油气储运中的安全问题与预防措施我了解到,油气储运中的安全问题涉及到防火、防爆、防漏、防污染等多个方面,非常重要,对环境和人身安全都具有极高的危害性。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探讨油气储运中的安全问题与预防措施。

一、防火问题油气在储存、运输、加工等工程中,都有可能发生火灾。

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威胁设备、人员及环境安全。

预防火灾的措施包括:1. 安装消防设备。

如灭火器、水泵、消防栓、消防水带等。

2. 建立火灾预防制度。

如定期检查、消防演习、摸排灭火等。

3. 使用防火材料。

如不燃材料、抗火板、阻燃漆等。

4. 集中存储易燃物。

如氧气、乙炔、乙醇、液氨等,要单独存放,严格遵守防火规定。

二、防爆问题爆炸是油气储运中最常见的事故之一,防止、控制爆炸,是油气行业的重要工作之一。

预防爆炸的措施包括:1.使用合格的设备和材料。

必须要保证设备和管道的质量,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检查和维护。

2.做好静电防护。

在管道和设备中,使用合适的导电材料,减少静电的形成。

3.防止气体泄漏。

对于气体泄漏情况,应当及时处理,防止气体积累形成爆炸风险。

4.建立爆炸预防制度。

制定科学的爆炸预防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三、防漏问题油气泄漏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防止油气泄露问题是预防污染的关键。

预防漏油问题的措施包括:1.建立完备的监测系统,定时查看设备和管道的状态,及时发现漏油问题。

2.在设备和管路中,使用高品质的密封材料、橡胶垫和管挂,减少泄漏的风险。

3.加强设备和管路的检查过程,发现泄漏和磨损情况,及时修复和更换。

4.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四、防污染问题油气的运输、储存也可能导致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既要注意防火、防爆、防漏,也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污染。

防止污染的措施包括:1.选择合适的储储管理方式,使用保护环境的方法来运输油气。

2.在油气储存、运输过程中,做好装卸作业的管理,防止污染的发生。

油气储运安全培训

油气储运安全培训

油气储运安全培训目录•油气储运安全概述•油气储运安全基础知识•油气储运安全操作规程•油气储运安全风险控制•油气储运安全培训实践01油气储运安全概述油气储运过程中如果出现泄漏、爆炸等事故,会对现场人员和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维护企业财产安全保障能源供应稳定油气储运设施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保障设施安全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

油气是国家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储运安全对于维护能源供应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030201油气储运安全的重要性油气储运设施的管道、阀门等部位可能出现泄漏,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泄漏风险油气属于易燃易爆物质,在储运过程中如果遇到火源或高温环境,可能引发爆炸事故。

爆炸风险油气储运过程中的运输环节存在交通事故风险,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交通事故油气储运过程中的风险通过培训使员工充分认识到油气储运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培训使员工熟悉并掌握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措施。

掌握安全操作规程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应急处理能力,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减少事故发生安全培训的目的和意义02油气储运安全基础知识油气储运的工艺流程从油田或生产单位收集油气,并进行初步处理。

将处理后的油气储存在储罐或其他设施中。

通过管道、车辆或船舶将油气运输到目的地。

将油气产品配送到终端用户或销售点。

油气采集储存运输配送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油气储运行业的安全和环保要求。

油气储运的法律法规与标准法律法规03油气储运安全操作规程油气储运作业的安全操作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在进行油气储运作业时,应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可控。

防止静电和火花油气储运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静电和火花的产生,以避免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防止泄漏和溢油油气储运设备应保持密封良好,防止油气的泄漏和溢油,以减少环境污染和安全风险。

及时维修保养发现设备故障或问题时,应及时进行维修保养,避免设备带病运转和事故的发生。

消防安全培训5-油气储运安全

消防安全培训5-油气储运安全

一、概述
油气储运工程的特点 3. 生产工艺
油气集输与初步加工处理不仅是在密闭状态下连续进行的, 而且还有天然气压缩、高压储存、低温深冷分离、脱疏及原油 电化学处理等工艺过程,技术难度较大,同时也具有较大危险 性。
长输管道的生产工艺虽较简单,但由于输送量大、连续性 强、线长、站多,而且输送的又是易燃易爆的原油或天然气, 其危险性也是较大的。
图8-1 压力对甲烷爆炸极限的影响
二、集输系统安全技术
(一) 防火与防爆技术
惰性介质 混合物中加入惰性气体,爆炸极限的范围会
缩小。当惰性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以完全 避免混合物发生爆炸。这是由于惰性气体的加 人使可燃物分子与氧分子隔离,在它们之间形 成不燃的“障碍物”。图8-2表示含甲烷的混合 物中加入惰性气体对爆炸极限的影响。
石油工业的产品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以及液化石 油气。这些产品具有易燃、易爆、易蒸发和易于聚积静电等特 点,液体产品的蒸气或气体产品与空气混合到一定的比例范围 之内时,即形成可爆性气体,若遇明火(包括电火花及闪电)立 即爆炸,从而造成极大的破坏。这些产品还带有一定的毒性, 如果大量泄漏或不合理排放,将会造成人、畜及生物中毒,甚 至形成公害。
设备很难保证百分之百的绝对不泄漏,因此有必要采取通风的方法防止可燃性气体在车间内积聚。在设置通风系 统时,应注意密度较大的气体或蒸气在低洼处积聚。通风设施的电气部分应按要求采用防爆型的。
二、集输系统安全技术
(一) 防火与防爆技术
②充惰性气体 在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中加入足够量的惰性气体,可以 达到消除爆炸可能性的目的。在工业上常用的惰性气体有氮、二氧化碳、水蒸 气。在开工前及停工后,用惰性气体对系统进行吹扫或置换,以防止事故的发 生。

油气储运技术及安全管理方法分析

油气储运技术及安全管理方法分析

油气储运技术及安全管理方法分析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以及储运技术已成为能源行业的重要环节。

油气储运技术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着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安全性。

开展油气储运技术及安全管理方法的分析对于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油气储运技术分析1. 油气储存技术油气储存技术是保障油气资源能够安全储存和有效利用的重要环节。

目前,常见的油气储存技术主要包括地下储气库、地下储油库和地面储油罐等。

地下储气库是指将天然气储存在地下洞穴或盐层中,通过地下管网输送到用户端使用。

地下储油库则是将原油储存在地下罐内,通过管道输送到加工厂进行加工。

地面储油罐则是将原油储存在地面的金属罐内,通过轮船、火车或管道进行运输。

油气运输技术是将油气资源从勘探开采地点运输至加工厂或用户端的关键环节。

目前,常见的油气运输技术主要包括管道输送、铁路运输和海运。

管道输送是最常见的方式,其具有输送能力大、成本低、安全性高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油气资源的长距离输送。

二、油气储运安全管理方法分析1. 风险评估在油气储运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多种安全风险,如泄漏、爆炸、火灾等。

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是确保油气储运安全的关键。

通过对储存和运输环节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从根本上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 安全监测油气储运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监测系统,以实时监测油气的储存和运输情况。

通过使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可以随时监测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压力、温度、流速等参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应急预案在油气储运过程中,可能面临着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因此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是确保安全的重要保障。

对于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需要提前进行预案制定和演练,以保证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4. 技术创新在油气储运安全管理中,技术创新是提升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

通过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实现对油气储运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油气储运安全管理制度

油气储运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安全,防止事故发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油气储运设施的设计、建设、运行、维护、改造及废弃等全过程。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企、科技兴安”的原则。

第二章安全管理组织第四条成立油气储运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油气储运安全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

第五条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油气储运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油气储运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油气储运设施单位应设立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油气储运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章安全管理制度第七条油气储运设施设计、建设、运行、维护、改造及废弃等全过程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第八条油气储运设施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安全、环保、消防、职业健康等要求,确保设施安全可靠。

第九条油气储运设施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条油气储运设施运行期间,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维护保养,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第十一条油气储运设施维护、改造及废弃过程中,应制定详细方案,确保安全、环保、有序进行。

第十二条油气储运设施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第十三条油气储运设施运行、维护、改造及废弃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第十四条油气储运设施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五条油气储运设施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四章安全责任第十六条企业法定代表人对本企业油气储运安全工作负总责。

第十七条油气储运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油气储运安全工作。

第十八条各油气储运设施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油气储运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

油气储运安全管理

油气储运安全管理

油气储运安全管理油气储运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油气储运安全管理是保障油气储运过程中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

由于油气储运过程涉及到高压、易燃易爆等特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甚至可能引发环境污染和社会影响。

因此,做好油气储运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为了有效管理油气储运安全,需要建立一套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

该体系应包括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安全管理目标和责任等。

其中,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是重要的依据,通过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和操作规程,能够确保储罐、管道等设施的安全使用和维护。

同时,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或岗位,加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推行油气储运安全管理需要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安全管理队伍。

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至关重要。

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包括安全操作规程、急救知识、安全防范等内容,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设备、遵守操作规程,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安全风险。

此外,要定期组织安全演习和技能竞赛,增强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加强安全监测和检查为了及时发现和排除油气储运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需要加强安全监测和检查工作。

通过设置传感器、监控设备等手段,对油气储运设施进行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压力异常、泄漏等情况。

同时,要加强定期的安全检查,对储罐、管道、阀门等设施进行全面检测和维护,确保设施的安全运行。

四、加强事故应急管理做好油气储运安全管理,必须做好事故应急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应急组织机构和工作分工,完善事故应急设施和装备,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同时,要加强事故演练和应急演练,提高从业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协作能力,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迅速、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1 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性质非储运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对储运专业基础知识及储运安全技术高度概括和全面介绍。

作为一门综合性实用学科,储运安全技术的研究涉及石油、机械、电子、电气、系统工程、管理工程等广泛的知识领域,其研究的对象包括人(生产作业人员)、物(石油天然气与储运相关的设备设施)、环境(内外部环境)等各个对象及其相关的各个环节。

课时共48学时。

目的对储运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储运工程的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技术的学习,能够应用相关理论、方法和手段,进行油气储运工程的安全运行分析与管理。

任务1.掌握石油及天然气储存及输送的基本方法和过程;2.熟悉石油及天然气的性质及用途;3.了解油气集输系统的组成和工艺流程、油气管道输送方式;4.了解油品储存和天然气的储存5.掌握油气储运系统安全技术基础知识,油气场站、油库、加油站、管道等安全分析与管理。

主要参考资料《油气储运工程》,严大凡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天然气集输工程》,张良鹤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天然气管道输送》,李长俊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油库加油站安全技术与管理及事故分析与防范实务全书》,黄明达,李庄主编,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1.2 课程考核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内容:考试大纲考核办法: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1.3 油气储运安全技术专业范围一、油气储运: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存和运输一)油气储运系统:是连接产、运、销各环节的纽带,包括矿场油气集输及处理,油气的长距离运输,各转运枢纽的储存和装卸,终点分配油库(或配气站)的营销,炼油厂和石化厂的油气储运等。

油气储运系统1、原油井场—集油站—集油总站(联合站:原油净化处理)—首站—长输管线(管线的穿跨越、中间泵站等)—终站(库、炼厂、铁路运输、船等)—炼厂详解:原油从油井(自喷或抽油机井)经集油管线输至集油站,在集油站进行适当的油气分离、计量、(增压、加热)。

由管道(油气混输或油气分输)输至集油总站对原油进行轻烃回收、原油稳定、含油污水处理、气体脱水、脱CO2和脱硫等综合处理。

经处理质量合格后的原油,进入首站(或原油库),由长输管线输至炼油厂或码头。

首站:输油管的起点输油站,也称首站。

它的任务是收集原油或石油产品,经计量后向下一站输送。

首站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油罐区、输油泵房和油品计量装置。

有的为加热油品还设有加热系统。

输油泵从油罐汲取油品经加压(有的也经加热)、计量后输入干线管道。

原油稳定:原油稳定就是把油田上密闭集输起来的原油经密闭处理,从原油中把轻质烃类如: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分离出来并回收利用。

这样原油相对减少了挥发作用,也降低了蒸发造成的损耗,使之稳定。

目前采用的稳定方法大致有四种:负压分离稳定法(适用于含烃量较少的原油)、加热闪蒸稳定法、分馏稳定法(适用于含烃量较大的原油)、多级分离稳定法。

2、天然气井场—集气站—净化厂(增压站)—配气站(首站)—长输管线(管线的穿跨越、中间泵站等)—终点(门站)—用户(居民、化工厂等)(天然气从开采到使用要经过五大环节:采(集)、净、输、储、配。

天然气从大环节通过三套管网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三套管网是:油气田集气管网、输气干线管网、城市配气管网。

)天然气的输送目前只有两种:一种是管道加压输送,一种是将天然气液化后用油轮输送。

二)油气储存1)油库:凡是用来接收、储存和发放原油或石油产品的企业和单位都称为油库。

它是协调原油生产、原油加工、成品油供应及运输的纽带。

除了石油系统、供销系统和军事系统建有一系列专用油库外,其它企业,如铁道、交通、电力、冶金等部门也建有各种类型的油库,以保证运输和生产的正常进行。

1973年石油危机: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石油售价从每桶2.48美元上涨至11.65美元。

在一个需求螺旋萎缩的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暴涨使需求萎缩突然加剧,生产过剩的危机爆发。

包括美国,日本、英国等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

失业率猛增,直至1975年才走出经济危机。

吸取1973年石油危机的教训,各成员国有义务保有相当于90天净进口量的石油战略储备。

2)天然气的地下储气库:为调节月的用气不均衡,通常是在管线末端接近消费中心处建地下储气库,在用气量较少的夏季,把管线输来的多余的气体注人地下储气库;到冬季用气高峰期间,则从地下储气库中采出气体,以补来气的不足。

三)中国陆上主要输油、气管道概况1、华北、中部地区原油管道华北地区有大港油田、华北油田,都敷设有外输原油管道,华北地区的炼化企业,有地处北京燕山的东方红炼油厂和大港炼油厂、天津炼油厂、沧州炼油厂、石家庄炼油厂、保定炼油厂、内蒙古呼和浩特炼油厂。

原油管道总长度 1847.4 公里。

秦皇岛至北京的秦京线是华北地区最早修建的原油主干线,为北京东方红炼厂供应原料油。

秦京线 1974 年 4 月开工, 1975 年 6 月 19 日投产。

管道全长324.6 公里,年输油能力 600 万吨。

大港至周李庄输油管线 1968 年建设,这条管道是大港油田惟一的一条原油外输线。

起点多次发生变化。

总长 210.5 公里,年输能力 500 万吨。

任丘至沧州原油管道 1976 年元月 1 日开工, 4 月 1 日投产,全长 109 公里,年输油能力 500 万吨, 1983 年经过改造,年输油能力 770 万吨。

以华北油田为源头的原油管道,还有任沧复线;任沧新线,任京线 ( 任丘至北京 ) 、沧临线( 沧州至临邑 ) ,河石线 ( 河间至石家庄 ) 、任保线 ( 任丘至保定 ) 、阿赛线( 阿尔善至赛汗塔拉 ) 。

中部地区油田,分布在湖北和河南两省境内,有江汉油田、河南油田和中原油田,主要炼油企业有湖北荆门炼油厂和河南洛阳炼油厂。

原油管道总长度 1347.5 公里。

江汉原油管道有潜荆线 ( 潜江至荆门 ) 1970 年建成,全长90公里,年输能力170 万吨。

河南原油管道有魏荆线 ( 魏岗至荆门 ) 和魏荆复线。

中原原油管道有濮临线 ( 濮阳至临邑 ) 、中洛线 ( 濮阳至洛阳 )及中洛复线。

另外,港口至炼厂原油管道总长度 859.3 公里。

2、东北地区原油管道东北地区是原油生产的主要基地,有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和吉林油田,原油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 53.5%, 原油管道达 3399.6 公里。

3、华东地区原油管网华东地区主要油田为山东胜利油田,是继大庆油田之后建成的第二大油田。

华东地区原油管道总长度 2718.2 公里。

4、西北地区原油管道西北地区油田主要为塔里木油田,1958 年在甘肃兰州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引进的现代化炼油厂—兰州炼油厂。

1958 年 12 月建成的克拉玛依至独山子原油管道,标志了中国长输管道建设史的起点。

西北地区原油管道总长 4102.7 公里。

花格线起于青海省西州境内的花土沟油砂山 ( 油田集中处理 ) ,终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南郊。

花格线也是在高原地区敷设的第一条原油管道。

轮库线(轮南至库尔勒)是塔里木油田的第一条原油外输管道,原油轮至库尔勒后装火车处运。

塔轮线 ( 塔中至轮南 ) 是我国的第一条流动性沙漠管线, 75 %处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

库尔勒至鄯善( 库鄯线 ) ,这条管道是国内首次采用高压力、大站距方案,首次采用钢级为 X65 的钢管。

惠宁线( 马岭至惠安堡至中宁 ) 全长 164 公里,年输油能力 350 万吨,二)油气储运安全技术油气属于易燃易爆物质,易挥发,易产生静电,是含一定毒性的产品,稍有不慎,就容易发生事故,造成人员的伤亡和国家财产的损失。

案例1:1971年5月22日深夜,我国四川威成输气管道的越溪段,正常运行中管线突然爆炸,气流将管子沿焊缝平行方向撕裂,重达201Kg的管子碎片飞出151m 远。

气流冲断了10m外的输电线起火。

火灾使50m以外的两栋宿舍楼着火,伤26人,死亡4人,停输两天。

抢修后换上新管道,运行七个月后,1972年1月13日,同一部位第二次爆管。

经查明这是严重的内腐蚀引起。

四川天然气含硫化氢量较高,而气质净化及防腐措施不够造成。

案例2:2010年7月15日12时许,河北省一私人加油站,一空油罐发生爆炸起火,致使两人受伤,其中一人右眼失明。

据了解,发生爆炸的五凤岭加油站由于不符合新的安全标准已经停业。

旁边新建了加油站,但还没有投入使用。

事发时,两名工人正在铺设从旧油罐到新加油站的输油管。

事故分析:油罐里虽然没有油,但里面可能有油气残存,工人在电焊切割时引发罐内油气爆炸。

案例3:1992年6月27日上午10时42分,由于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湖北省鄂西自治州化工厂发生一起火药爆炸事故,造成22人死亡,3人受伤,700余平方米厂房及部分机器设备被炸毁,直接经济损失达40.48余万元的特大事故。

案例4:2001年3月18日下午13:15左右,湖北宜昌某加油站在进行加油机输油管线与油罐出油管线法兰对接时,外请施工队改造油罐上部出油管线。

施工队在未向加油站工作人员请示报告的情况下,擅自在油罐区动火;焊枪一经点燃,油罐立即爆炸,气浪将施工队一民工抛出20余米后摔成重伤,经医院拯救无效死亡。

事故分析:这起事故是因违章造成的,反映出在加油站改造、施工过程中,管理松懈,制度不落实等问题。

应加强对加油站施工现场的监护和管理,严格按照“三不动火”的制度进行施工管理。

案例5:2007年11月24日7时50分许,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三路909号一处正在施工的中石油公司加油站发生爆炸,导致4人死亡,包括2名现场施工的工人和2名附近居民。

事故分析:在加油站停业检修过程中,现场施工人员违章作业,在未对与管道相通的2号储气罐进行有效安全隔离的情况下,用压缩空气对管道实施气密性试验,导致储气罐内未经清洗置换的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引起化学性爆炸。

由此可见,为了自身与他人的安全,油气储运安全技术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油气储运安全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集输系统的安全技术、油库的安全技术知识、油库消防知识(防火防爆技术、防毒防腐蚀、防静电技术、防雷电危害技术、安全消防、安全检修、事故分析与对策、事故管理等内容)。

它是为了控制和消除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针对劳动环境、机械设备、工艺过程、劳动组织以及工作人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了预防事故和减轻事故后果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因此呢,国际上出台了专门针对石油行业的HSE管理体系,1996年我国正式颁布了石油及天然气行业标准SY/T6267-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把职工健康,公众安全和环境保护作为统一的整体考虑,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念。

五、中石化施工现场的管理要求一)、人身安全十大禁令• 1.安全教育和岗位技术考试不合格者,严禁独立顶岗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