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精品课程建设第2讲——新挑战

合集下载

材料力学教案(第二章)

材料力学教案(第二章)

山东大学授课教案课程名称材料力学本次授课内容第二章杆件的内力教学日期第2~5讲授课教师姓名李文娟职称讲师授课对象本科二年级授课时数 2教材名称及版本材料力学(蔺海荣主编)授课方式(讲课实验实习设计)讲课本单元或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熟练掌握轴力的计算和轴力图的绘制。

2.理解扭转变形的概念,掌握外力偶矩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扭矩的计算和扭矩图的绘制。

3.理解弯曲变形和平面弯曲的概念,熟练写出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且画剪力图和弯矩图。

4.熟练掌握根据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的关系做剪力图和弯矩图。

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轴向拉伸或压缩的概念.轴力与轴力图(50min),扭转的概念.扭矩与扭矩图(50min),弯曲的概念.剪力与弯矩(30min)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40min),载荷集度、剪力与弯矩之间的关系(50min)平面刚架与平面曲杆的弯矩内力(30min)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掌握、熟悉、了解、自学)重点:各种基本变形杆件内力的计算及其内力图的绘制难点:内力的正负号的判定,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的理解,平面刚架与平面曲杆的弯矩内力要求:1.熟练掌握截面法计算轴力,画轴力图。

2.熟练掌握截面法计算扭矩,画扭矩图。

3. 理解对称弯曲的概念。

4.熟练掌握截面法计算剪力与弯矩,写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画剪力图与弯矩图。

5.熟练掌握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及其应用。

6.掌握平面刚架与平面曲杆的内力计算。

7.自学叠加法求剪力图、弯矩图。

主要外语词汇内力internal force,截面法method of sections,轴向拉伸axial tension ,轴向压缩axial compression,轴力axial force,轴力图axial force diagram,扭转torsion,外力偶矩external moment,扭矩图torque diagram,梁beams,弯曲bending,平面弯曲plane bending,简支梁simply supported beam,外伸梁overhanging beam,悬臂梁cantilever beam,剪力shear force,弯矩bending moment,剪力图shear-force diagrams,弯矩图bending-moment diagrams,平面刚架plane frame members,平面曲杆Plane curved bars辅助教学情况(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标本、示教等)多媒体课件、板书复习思考题参考教材(资料)1.《材料力学》[美]S.铁摩辛柯科学出版社出版。

《材料力学第二章》课件

《材料力学第二章》课件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的区别
弹性变形是可恢复的,而塑性变形是不可恢复的。
弹性变形能与塑性变形能
弹性变形能
01
物体在弹性变形过程中所吸收的能量,与应力和应变关系呈正
比。
塑性变形能
02
物体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所吸收的能量,与应力和应变关系呈非
线性。
弹性变形能与塑性变形能的比较
03
弹性变形能是可逆的,而塑性变形能是不可逆的。
材料力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
材料力学是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对于保证工程安全、优化产品设 计、降低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在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中,材料力学提供了对材料行为的深入理解,有助于保 证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优化产品的设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 益。
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和单位
04
CATALOGUE
变形分析
变形的基本概念
变形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形状 和尺寸发生变化的现象。
弹性变形
当外力去除后,物体能够 恢复原状的变形。
塑性变形
当外力去除后,物体不能 恢复原状的变形。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
弹性变形特点
可逆、无残余应变、与外力大小成正比。
塑性变形特点
不可逆、有残余应变、外力达到屈服极限后发生。
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
利用材料力学理论,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降低建筑物的重量 和成本,提高建筑物的性能和寿命。
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机械零件的强度和刚度分析
利用材料力学知识,对机械零件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分析和计算,确保零件在使用过程中不 会发生断裂或变形。
机械设备的动力学分析
通过材料力学的方法,对机械设备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和计算,确保机械设备在使用过 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材料力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思考与构想

“材料力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思考与构想
二、 精品课 程在 于一个 “ ” 精 宇
精品课程是一种境界 , 是教学 和培养人才理念 的升华 。【 对于我们主要从事教学 的一线教师来 t 哒 说非常重要 。不能将精品课 程建设 看成是 一种 时 髦, 更不可背离精 品课程建设所蕴含 的创新 、 先进 和示范性的初衷。听了袁驷教授的讲座 , 使我深深
< 福建高教研究 》 口 年第 4期 己 田
教学改革
“ 材料力学" 精品课程建设 过程中的思考与构想
苏继 龙
( 福建农林 大学机 电工程 学院
福建 福 州 3 00 ) 5 02
摘 要 :本 文针 对“ 料 力 学” 程 的特 点 , 先 阐述 了精 品课 程 建设 的 内涵 , 材 课 首 论述 了材料 力 学精 品课 程 建设 对 工科 学 生后 续课 程 的 学 习和 实践能 力培 养 的重要 性 。 对材 料 力 学精 品课
紧密相关 , 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上常常遇到很大的困 难, 补考率较高 。在这种情况下 , 开展材料力学精品 课程建设 ,发挥学生 自主学习网络平台的作用 , 提
生产生深切的感情 , 是不可能首先在教师 的思想上
达到这种境界的。因此, 搞好精品课程建设 , 首先教
师 本人 要 自己多 问 自己几 遍 : 自己有 没有 从 思 想 上
馈 , 了解学生和社会就业 以及当代科技发展前沿 要 需要我们教什么 、 学什么 , 以课程教学 中学生所 要 提 出的具体 问题 和需求为导 向来构建精 品课程的 互动平 台 , 括教学 文件平 台、 习平 台、 包 练 实验平 台、 答疑互动平台、 测试平 台以及实践平台等。通过
这种有效 的 、 生动活泼的平 台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感 到精品课程 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 不是临时 的大拼盘 ,需要长期教学实践和知识更新 的积淀 , 是 出于对教学和改革的热情 、对广大学生 的热爱。

材料力学国家精品课申报和建设体会

材料力学国家精品课申报和建设体会

河南工业大学
5 结论
1)国外网上信息的针对学生,利用率高。 2) 国内精品课程网上信息多而全,对教师学习
和教学有帮助。
河南工业大学
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
河南工业大学
学习管理系统
国外定义: A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LMS) is software for delivering, tracking and managing training. LMSs range from systems for managing training records to software for distributing courses over the Internet and offering features for online collaboration
河南工业大学
2 国家精品课申报及评审
2.1 评审步骤 2.2 主要考察方面 2.3 网站建设
河南工业大学
网评
2.1 评审步骤
推荐课程
评议课程

终审
从推荐课程中去掉不合格者 从评议课程中选出更优者
关键 网评
河南工业大学
终审原则 保证质量
注意平衡
向地方院校,西部院校倾斜
河南工业大学
2.2 主要考察方面
• 国内定义: 学习管理系统可管理组织中所有的学 习资源(如:书籍、课件、视频等)以及学习形式 (面授、在线学习、研讨会等)
• 国外大学在课程建设方面,应用最多的是学习管 理系统,而不是为一门课程建一个网站
河南工业大学
(2)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大课(Lecture)练习多,学生参 与多 2)辅导(Tutorial)小班讲习题课 3)不用粉笔,环保

材料力学2ppt课件

材料力学2ppt课件
[ N ] B C [] B A B C C 1 1 6 6 3 0 0 1 0 6 0 4 .8 KN P
(2)确定许可载荷 取节点B为研究对象
y
N AB
N BC

X0 N Bc Co s N Ac Bo s 0
x
Y0
N Bs Ci n N As Bi n P 0
P
c o 0 s .6 ,s in 0 .8
得: NBC0.16P9
NAB0.95P2
cos12,sin5
当 NAB [N]A时 B 0.95 [P]2A5.0KN得 [P]AB 5.0K 4 N13
13
当 NBC[N]BC 时0.61 [P]9A4.8KN得 [P]BC8.08 KN
一、失效
失效:构件发生断裂或出现塑性变形。
失效条件


P A
u
bs
塑性材料 脆性材料
极限应力
二、安全系数和许用应力
s
[ ] u
n
nsb
nb
塑性材料ns 1.4~1.7 n:称之为安全系数。 脆性材料nb 2.5~3.0 [σ]:称之为许用应力。
安全系数n 的确定
2l
1Pl P2l
2
2O l1
l
P
l d(l1)
变形能:U W P2l 2EA
变形比能:
uU P2l 1
V 2EA Al 2
2 1E2
2E 2
§2.8 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一、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碳钢的分类
标准试件
低碳钢:含碳量<0.25%的结构钢 中碳钢: 含碳量 0.25~0.55%的结构钢 高碳钢: 含碳量 0.55~2.0%的结构钢

材料力学精品课

材料力学精品课

材料力学精品课摘要:1.材料力学精品课程介绍2.材料力学的重要性3.课程内容及特点4.适合对象和预期收获5.结论正文:材料力学精品课程介绍材料力学是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和破坏规律的学科,它是固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材料力学知识,我们推出了这门材料力学精品课程。

材料力学的重要性材料力学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涉及航空航天、建筑、机械制造、能源等众多行业。

通过研究材料力学,可以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减少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损坏和失效,从而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材料力学也为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课程内容及特点本课程涵盖了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实验方法和工程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材料的力学性能: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2.应力和应变:弹性应力和塑性应力、应变和应变率;3.强度理论:强度极限、屈服极限、疲劳极限等;4.构件的变形和破坏: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等;5.实验方法和工程应用:硬度试验、拉伸试验、疲劳试验等。

本课程的特点如下:1.内容系统全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采用案例教学,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3.课程设置灵活,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4.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适合对象和预期收获本课程适合于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材料力学-课程改革分析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材料力学-课程改革分析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材料力学-课程改革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材料力学课程的现状分析,指出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如何改革材料力学课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从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入手,改革材料力学课程,使其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关键词:材料力学;课程改革;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团队协作正文:1. 材料力学课程的现状分析材料力学课程是理工类学生必修课程,也是很多专业的核心课程。

但是,现阶段的材料力学课程存在着课程内容繁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实践环节不足等问题。

学生们往往感觉这门课程难以理解,不知道如何将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材料力学课程改革的意义材料力学是理工类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对学生专业发展和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革材料力学课程,将学生聚焦在实用性和应用性的训练上,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材料力学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3.1 课程结构上的改革对于材料力学这门课程,可以在课程安排上进行改革,采用模块化课程,将难度相同的内容归结到一个模块里,避免在短时间内学习大量复杂的内容,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会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因此,可采用现代教育新技术和教学方法,如倒置课堂、问题导向学习、探究式学习、实验教学等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3 实践环节上的改革材料力学课程需要有积极的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落实到实际操作中。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实现小型材料力学项目,比如研究小型机械零件的铸造、热处理、表面加工等等,这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材料力学相关应用技能,同时也能增强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结论: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今天,材料力学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学生个人成长的必要措施,也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举措。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研究引言随着新工科背景下教育理念的兴起,大学教育的目标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作为工程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材料力学课程在这一背景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成为了当前材料力学课程教学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力学课程的特点新工科背景下的材料力学课程与传统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传统的材料力学课程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计算方法的运用,往往以理论推导和计算练习为主要教学内容。

而在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力学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新工科背景下的材料力学课程需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启发式教学和项目驱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方法需要进行创新,以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

以下提出几种可能的创新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传统的材料力学课程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师往往通过直接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

而在新工科背景下,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2. 项目驱动教学在新工科背景下的材料力学课程中,可以引入项目驱动教学的方法。

通过设计一些与实际工程相关的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技能。

可以设计一些与材料力学相关的工程案例或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3. 虚拟仿真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已经在工程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 讲
后续课程的变革与学生的需求
哈工大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时学生的新需求
作为“机械设计”课程的先修课程“材料 作为“机械设计”课程的先修课程“ 力学” 力学”,理所当然地要提供给后续课程以 最强有力的基础知识支撑。 最强有力的基础知识支撑。后续课程的改 革和学生毕业设计的需求, 革和学生毕业设计的需求,材料力学应提 供怎样的基础知识, 供怎样的基础知识,这是向传统材料力学 课程教学的又一严峻挑战。 课程教学的又一严峻挑战。
第 2 讲
工程师力学新知识的现状
1997年到2000年间, 1997年到2000年间,我们曾与国内一家著名的车辆 年到2000年间 厂的工程师们合作, 厂的工程师们合作,研究铁路巨型载重车辆的结构分 析课题(算是一次社会调查)。 析课题(算是一次社会调查)。 当时,合作单位拥有雄厚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条件。 当时,合作单位拥有雄厚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条件。 尤其是ANSYS ADINNA、 ANSYS、 Sap等原版的大型 尤其是ANSYS、ADINNA、Super Sap等原版的大型 结构分析软件应有尽有。 结构分析软件应有尽有。 参加课题的工程师们都是具有十几年工龄的国内著名 铁道院校的优秀毕业生, 铁道院校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在校期间曾主修多学时 材料力学课程。但是除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外, 材料力学课程。但是除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外,没修 过其它力学课程。 过其它力学课程。 应该说,完成这项研究工作已万事俱备了。 应该说,完成这项研究工作已万事俱备了。
σ = 1
2 kM ≤[ w] σ 1 b 1m 1 d y y 1 ≤[ w] σ 2 y 2
σ =σ 1 1
第 2 讲
后续课程的变革与学生的需求
例如,传统机械零件中齿轮设计(分析计算) 例如,传统机械零件中齿轮设计(分析计算)公式 将齿轮作为悬臂梁,引用梁的弯曲公式,再加上修正系数 现在的设计方法是:估算加有限元精确计算与分析 现在的设计方法是:
第 2 讲
后续课程的变革与学生的需求
材料力学最直接的后续课程是“机械设计” 多学时) 材料力学最直接的后续课程是“机械设计” (多学时) 机械设计基础” 少学时)(原称“ )(原称 或“机械设计基础”(少学时)(原称“机械零 )。据我所知 目前哈工大“机械设计” 据我所知, 件”)。据我所知,目前哈工大“机械设计”课程教 学内容已经改革。表现在: 学内容已经改革。表现在: 那里不再满足研究诸如轴类、螺栓等杆件零件; 那里不再满足研究诸如轴类、螺栓等杆件零件;对一 些非杆件类零件(像齿轮、箱体等)的设计与分析、 些非杆件类零件(像齿轮、箱体等)的设计与分析、 计算,也不再满足以往那样设计(经验) 计算,也不再满足以往那样设计(经验)公式估算或 查手册。用有限元对齿轮、箱体进行精细的应力分析, 查手册。用有限元对齿轮、箱体进行精细的应力分析, 已经代替了以往经验公式的估算, 已经代替了以往经验公式的估算,并作为课程设计的 一个重要内容。 一个重要内容。
第 2 讲
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
第 பைடு நூலகம் 讲
工程设计、分析、 工程设计、分析、制造理念和方法的 深刻变革
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以往那种用丁子尺、三 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以往那种用丁子尺、 角板画图;拉计算尺或摇手摇计算机进行工程分析、 角板画图;拉计算尺或摇手摇计算机进行工程分析、 计算;摇手柄加工机械零件的工程设计、分析、 计算;摇手柄加工机械零件的工程设计、分析、制造 方法已经成为历史,目前, 方法已经成为历史,目前,全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计算机辅助分析(CAE)、 )、计算机辅助分析 )、计算机辅助制 (CAD)、计算机辅助分析(CAE)、计算机辅助制 造(CAM),已成为工程师手中的得力工具。 CAM),已成为工程师手中的得力工具。 ),已成为工程师手中的得力工具 CAD、CAE、CAM的广泛使用,使得工程设计、分 CAD、CAE、CAM的广泛使用,使得工程设计、 的广泛使用 析与制造的理念、思想与方法等均发生着深刻变革。 析与制造的理念、思想与方法等均发生着深刻变革。
第 2 讲
工程师力学新知识的现状
但是,待到研究工作开始不久, 但是,待到研究工作开始不久,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 事情,他们不能胜任这项工作,感到应力、 事情,他们不能胜任这项工作,感到应力、应变分析 工作是件很棘手的事情: 工作是件很棘手的事情: 3. 更糟糕的是,既便是计算工作一切顺利,并得 更糟糕的是,既便是计算工作一切顺利, 到了计算结果,但面对那些色彩斑斓的应力、 到了计算结果,但面对那些色彩斑斓的应力、 变形云图,却不会分析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 变形云图,却不会分析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
第 2 讲
工程设计、分析、 工程设计、分析、制造理念和方法的 深刻变革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强度的统计分析、 3. 强度的统计分析、结构的可靠性分析等已受到 工程师们的普遍关注。 工程师们的普遍关注。 4. 运用弹塑性理论、断裂力学、损伤力学、非线性 运用弹塑性理论、断裂力学、损伤力学、 力学、有限元分析等力学知识,已经成为大型、 力学、有限元分析等力学知识,已经成为大型、 复杂工程结构分析的热点问题。 复杂工程结构分析的热点问题。 5. 新型结构材料的不断涌现和广泛使用,复合材料 新型结构材料的不断涌现和广泛使用, 力学也成为工程设计与分析的理论依据。 力学也成为工程设计与分析的理论依据。 5. 结构动力学、多刚体动力学等,也广泛地应用到 结构动力学、多刚体动力学等, 高速运动结构的设计、分析中。 高速运动结构的设计、分析中。
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
贯彻“独立自主” 贯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政策。自行设 自力更生”政策。 计与制造,不需要参考文献, 计与制造,不需要参考文献,最高的目标就是在 产品上打上“中国制造”的标牌。 产品上打上“中国制造”的标牌。
第 2 讲
工程师的任务与使命的历史变迁
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
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进国外先 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技术和大型装备,并消化与吸收。 进技术和大型装备,并消化与吸收。 工程师的主要任务是消化与吸收国外先进技术, 工程师的主要任务是消化与吸收国外先进技术, 当然也有创造,但不是主要的。仍然停留在“ 当然也有创造,但不是主要的。仍然停留在“中 国制造”阶段。但此阶段, 国制造”阶段。但此阶段,工程师们已经有了些 国际化视野,需要参考文献。 国际化视野,需要参考文献。
第 2 讲
工程师力学新知识的现状 这充分说明,对于当代工程师, 这充分说明,对于当代工程师,仅仅具有 理力、材力、结力知识是远远不够用的。 理力、材力、结力知识是远远不够用的。 因为他们要尽善尽美设计, 因为他们要尽善尽美设计,并精确分析一 个复杂的工程结构,这个结构元件有块体、 个复杂的工程结构,这个结构元件有块体、 有杆件、有平板、有曲板,已经不再是杆 有杆件、有平板、有曲板, 件或杆件结构的简单变形问题了。 件或杆件结构的简单变形问题了。工程师 们缺乏力学新知识的现实状况, 们缺乏力学新知识的现实状况,向传统的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发起了严峻挑战。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发起了严峻挑战。
第 2 讲
后续课程的变革与学生的需求
例如,传统机械零件中齿轮设计(分析计算) 例如,传统机械零件中齿轮设计(分析计算)公式 将齿轮作为悬臂梁,引用梁的弯曲公式,再加上修正系数
以 柱 齿 为 圆 直 轮 例 设 式 计 m≥1 6 . 3 验 式 算 kM 2 z ( ± ) y σw] i 1ψ [ 1
进入本世纪
提升国际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升国际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追求科学技 术的创新、产品的创新; 术的创新、产品的创新;要求掌握核心技术和渴 求核心技术的创新。 求核心技术的创新。
第 2 讲
工程师的任务与使命的历史变迁
进入本世纪
提升国际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升国际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追求科学技 术的创新、产品的创新; 术的创新、产品的创新;要求掌握核心技术和渴 求核心技术的创新。 求核心技术的创新。 我们不再满足在产品上打上“中国制造”的标牌。 我们不再满足在产品上打上“中国制造”的标牌。 最高的目标是要在产品上打上“中国创造” 最高的目标是要在产品上打上“中国创造”的标 即从“中国制造” 升华到“中国创造” 牌。即从“中国制造” 升华到“中国创造”。
第 2 讲
工程师的任务与使命的历史变迁
进入本世纪
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要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掌 握核心技术以及核心技术的创新。 握核心技术以及核心技术的创新。当代工 程师所肩负的任务和历史使命是: 程师所肩负的任务和历史使命是:必须站 在时代的高度,张开国际化视野, 在时代的高度,张开国际化视野,瞄准国 际最先进的科学与技术,不断的创造、 际最先进的科学与技术,不断的创造、创 实现从“中国制造” 中国创造” 新,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 这一历史性跨跃。 这一历史性跨跃。
第 2 讲
工程设计、分析、 工程设计、分析、制造理念和方法的 深刻变革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CAD、CAE可交替进行 这样,那种快捷、 可交替进行。 1. CAD、CAE可交替进行。这样,那种快捷、周 详实、准确、复杂地计算机分析、 密、详实、准确、复杂地计算机分析、计算与仿 完全取替了以往那样靠查表、 真,完全取替了以往那样靠查表、靠用经验公式 估算的方法,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化设计。 估算的方法,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化设计。 2. 结构的累计损伤、允许构件或结构局部进入塑性 结构的累计损伤、 状态等的强度分析思想, 状态等的强度分析思想,已代替以往那种以构件 内一点进入危险状态, 内一点进入危险状态,整个构件就失效的过于保 守的强度分析思想。极限载荷法—— ——极限应力法 守的强度分析思想。极限载荷法——极限应力法
第 2 讲
工程师力学新知识的现状
但是,待到研究工作开始不久, 但是,待到研究工作开始不久,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 事情,他们不能胜任这项工作,感到应力、 事情,他们不能胜任这项工作,感到应力、应变分析 工作是件很棘手的事情: 工作是件很棘手的事情: 1. 面对复杂的工程结构,他们不会抽象力学模型, 面对复杂的工程结构,他们不会抽象力学模型, 更谈不上选取单元类型。 更谈不上选取单元类型。 2.不知边界条件该如何给出。 2.不知边界条件该如何给出。甚至不懂什么叫应 不知边界条件该如何给出 力边界条件,什么叫位移边界条件, 力边界条件,什么叫位移边界条件,什么叫混 合边界条件。更甚者连结构存在的对称关系都 合边界条件。更甚者连结构存在的对称关系都 看不出来。 看不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