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考试重点之妇人病

合集下载

34妇人病证治特点解读金匮要略

34妇人病证治特点解读金匮要略

产后病
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 叶汤主之。
产后正气大虚,虚阳外越,风邪乘 虚侵袭,用竹叶汤补益解表,扶正 祛邪。方中以竹叶、葛根、桂枝、 防风、桔梗解外邪,用人参、附子 益气扶正。标本兼顾,扶正祛邪。
产后病
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本证虽为湿热下利,但病发于产后, 产后本是阴虚亏虚体质,下利则更加 重伤阴。若一味的清热止痢,则苦寒 之品更加伤阴,故用白头翁汤清热止 痢,加阿胶养血滋阴,甘草益气缓中
重用芍药敛养肝血,缓急止痛,当归助 芍药补养肝血,川芎行血中之滞气,三 药共以调肝,白术,茯苓健脾除湿
养肝血,健脾胃,肝血足则气条达, 脾运健则湿邪除
产后病
丹溪云:“产后无得令虚,当大补 气血为先,虽有杂证,以未治之。”
生产时,因产创、出血以及临盆用 力,耗伤气血较多,故有产后“百 脉空虚”之说。气血耗伤.正气相 对不足,极易为外邪所袭,
从药物组成、用法用量、配伍炮制方法又可以看出他在 运用这些药物时:把握尺度,掌握技巧,
即有是病用是药,有病则病当治之,治病不拘于有身孕, 但同时又勿忘有身孕,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防其殒,形 成了其独特的用药特色,值得临床医生学习和思考,结 合现代临床医学,妊娠病的治疗中对有毒中药仍须严格 控制,注意谨慎投药以及药物的正确炮制,合理配伍, 酌情用量,中病即止,既能治疗孕妇的疾病,又能保证 胎儿的安全。
杂病
《灵枢·五音五味》:“妇人之生,有 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于血也”
杂病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 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 胞门寒伤,经络凝坚
杂病
虚是指气虚血少,抗病力虚弱; 积冷是 指久积冷气,寒邪在内凝结不散; 结气 指由情志刺激导致的气机郁结,可见这 三大病因中有两方面涉及气血。

浅述《金匮要略》妇人篇特色

浅述《金匮要略》妇人篇特色

浅述《金匮要略》妇人篇特色《金匮要略》妇人篇是研究和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专著,对妇人病的病因、病机、脉证和辨证论治都做了较详细的论述,所列方剂至今还具有一定临床实用和参考价值。

基本内容《金匮要略》第20至22篇都是论述妇人病的,包括胎、产、经、带各种妇人疾病。

第20篇主要讨论妇人受孕期的正常征象,以及一般常见病证和治法。

内容包括妊娠诊断、癥和胎的鉴别、妊娠呕吐、妊娠腹痛、妊娠水气、妊娠小便难、养胎与保胎等。

全篇共11节,论述比较具体,给后世医家对于妇人妊娠诊断以及产前诸病的治疗以很大的启发。

第21篇主要是论述产后比较常见的疾病,全篇共11节,重点讨论了产后三病及产后腹痛等,对中风、下痢、呕吐等病也有论述。

产后病的治疗,固然要照顾到体质因素,但也必须从病情实际出发,即正虚要扶正,若邪实还要驱邪,这是该篇的基本精神。

第22篇论述妇人杂病的脉证和治法,涉及的范围较广。

全篇共22节,论述了月经病、带下、崩漏、腹痛、脏躁、热入血室等。

有几条条文把杂病与胎产病结合起来论述,反映了杂病与胎产病的关系。

这三篇有些条文又疑尚有残缺,有些方剂有方无药,但其基本内容还是可以窥得的,因而后世医家仍把它作为诊治妇女病的典范。

辨证特点突出主证妇人篇对每一个病证的主证记述精简,重点突出。

如《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中第八节:“产后风,持续数日不解,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乾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

”产后中风至数十日之久,而头痛寒热等证仍在,说明表尚未解,阳旦汤即桂枝汤加黄芩,本为太阳中风夹热而设。

此风久而热续在,故亦可用此方,所谓有是证用是方,只要审证明确,不受日数所拘。

审证求因仲景病因学说以客气邪风为主,以邪从经络脏腑为内所因;邪在四肢九窍皮肤滞流血脉为外所因,若房事、金刃、虫兽所伤,则非客气邪风中人,与经络脏腑无涉,为不内外因。

这与后世的“三因”学说虽有所不同,但后世“瘀”学说实际是在《金匮要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审证求因,从因论治则是《金匮要略》的主要特点。

金匮要略——第十一单元 妇人杂病篇

金匮要略——第十一单元 妇人杂病篇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 基础知识第1页 金匮要略——第十一单元 妇人杂病篇细目一 崩漏证治要点 虚寒夹瘀证温经汤证原文: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血)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

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

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病因病机:妇人年五十所,七七之期任脉虚,太冲脉衰,经水当止。

今下血数十日不止,乃属崩漏之疾。

据条文“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结合年龄可知,证属冲任虚寒瘀血内阻。

由于冲任虚损,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胞宫失养,故致崩漏下血,而见少腹里急,腹满,或伴有刺痛、拒按等症。

下血数十日不止,耗损阴血,阴血不足,虚热内生,则见暮即发热、手掌烦热等症。

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津液失于上润,故见唇口干燥。

证候:以少腹里急,腹满或疼痛拒按,崩漏不止或月经后期、量少甚或闭经,经期腹痛等,并兼有气血不足的症状。

辨证:冲任虚寒,瘀血内停。

治则:温养血脉。

方药:温经汤。

细目二 梅核气证治要点 气滞痰凝证半夏厚朴汤证原文: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半夏厚朴汤方:《千金》作胸满,心下坚,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干苏叶二两病因病机:本病多由于七情郁结,气机不畅,气滞痰凝阻于咽喉所致。

证候:自觉咽中阻塞不适,如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咯之不出,饮食无碍。

辨证:气滞痰凝。

治则:开结化痰,顺气降逆。

方药:半夏厚朴汤。

方中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佐茯苓渗利下气化痰;苏叶芳香入肺,以宣气解郁。

中医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

中医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

妇人杂病篇1.半夏厚朴汤的药物组成除外半夏、厚朴,还有A.生姜、海藻、昆布B.茯苓、干姜C.茯苓、生姜、苏叶D.干姜、瓜蒌仁、桔梗E.生姜、香附答案:C2.周某,32岁。

产后两月余,突然出现心中烦热,气短,不能平卧,欲小便不得,腹胀满,饮食如常,脉弦缓。

此病宜诊断为A.肾阳虚之喘证B.肾阳虚之小便难C.肾气不举之转胞D.产后体虚烦热E.膀胱气化不利之小便难答案:C3.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宜选方A.半夏厚朴汤B.甘麦大枣汤C.小柴胡汤D.温经汤E.肾气丸答案:A4.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宜选方A.半夏厚朴汤B.甘麦大枣汤C.小柴胡汤D.温经汤E.肾气丸答案:B5.小建中汤所治妇人腹中痛的病机是A.气滞血凝B.血滞湿阻,肝郁脾虚C.脾胃虚寒D.冲任虚寒,瘀血内停E.寒湿中阻,气机失调答案:C6.梅核气治用A.半夏厚朴汤B.甘麦大枣汤C.小柴胡汤D.旋覆代赭汤E.百合地黄汤答案:A7.半夏厚朴汤的治法是A.活血通瘀B.化痰利咽C.解郁化痰,顺气降逆D.破气散结E.祛瘀逐痰答案:C8.冲任虚寒兼有瘀血的崩漏,治方用A.小建中汤B.胶艾汤C.当归芍药散D.温经汤E.下瘀血汤答案:D9.温经汤证出现"唇口干燥"的机制是A.脾失运化,清气不升B.水饮内停,津不上承C.瘀血内阻,津不上濡D.下血日久,阴血受伤E.肾气虚弱,气不化津答案:C10.温经汤证的病机是A.冲任虚寒B.血虚寒滞C.胞宫虚寒D.瘀阻少腹E.以上都不是答案:E11.温经汤证腹满的机理是A.湿阻气机B.瘀阻气机C.脾虚不运D.寒凝气滞E.肝郁脾虚答案:B12.妇人杂病的三大病因是A.虚、冷、血瘀B.虚、冷、积食C.痰、瘀、结气D.寒、湿、血虚E.虚、积冷、结气答案:E13.妇人转胞不得溺,证属A.水热互结B.水热互结,郁热伤阴C.肾阳不足,气化不行D.肾阳不足,下寒上燥E.脾肾两虚,水湿内停答案:C14.下列方证中,病机与肝郁无关的是A.甘麦大枣汤证B.半夏厚朴汤证C.枳实薤白桂枝汤证D.酸枣仁汤证E.奔豚汤证答案:C15.甘麦大枣汤的药物组成是A.甘草、小麦、大枣B.甘草、麦冬、大枣C.干姜、麦冬、大枣D.甘草、小麦、怀山药、大枣E.甘草、小麦、麦冬、怀山药、大枣答案:A16.脏躁病的见证是A.如寒无寒,如热无热B.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C.口苦,小便赤,脉微数D.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E.意欲食,复不能食,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答案:B17.妇人肾气虚弱,膀胱气化不行而致脐下急痛,小便不通,此证称A.胞阻B.阴吹C.转胞D.陷经E.正喧答案:C18.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并结在血室也,宜选A.大黄甘遂汤B.抵挡汤C.桂枝茯苓丸D.当归芍药散E.温经汤答案:A19.《金匮要略》中,温经汤证论述的证候不包括的是A.唇痿舌青B.手掌烦热C.少腹里急D.暮即发热E.下血数十日不止答案:A20.温经汤中共有12味药,其中不包括A.吴茱萸B.阿胶C.干姜D.麦冬E.川芎答案:C21.温经汤的病机是A.气滞血凝B.血滞湿阻,肝郁脾虚C.脾胃虚寒D.冲任虚寒,瘀血内停E.寒湿中阻,气机失调答案:D22.治疗梅核气的主方是A.小柴胡汤B.半夏厚朴汤C.猪膏发煎D.温经汤E.大柴胡汤答案:B23.治疗唇口干燥的主方是A.小柴胡汤B.半夏厚朴汤C.猪膏发煎D.温经汤E.大柴胡汤答案:D。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二十一)妇人杂病方→大黄甘遂汤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二十一)妇人杂病方→大黄甘遂汤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二十一)妇人杂病方→大黄甘
遂汤
大黄甘遂汤阿胶,血水相结腹痛消:
妇人经闭下肢肿,破血逐水见妙招。

组成:大黄、甘遂、阿胶。

功效:破血逐水。

主治:胞中血与水搏结证。

症见妇人经闭,或产后恶露不尽,小便微难而不渴,或下肢浮肿,或小腹满痛拒按,按之有块,甚则二便不通,舌质紫暗,苔黄或黄腻,脉沉而涩。

临床运用:本方可用于治疗胎盘滞留、子宫瘀血不去、恶露不尽、急性盆腔炎、附件炎等属上述证机者。

有报道用本方减芍药加丹参、土鳖虫治疗闭经:加木通治疗产后尿潴留;减阿胶、加郁金治疗精神分裂症;加减治疗肝硬化腹水等疾病均取得良好效果。

王雪华讲金匮要略第80讲第二十二篇:妇人杂病证治

王雪华讲金匮要略第80讲第二十二篇:妇人杂病证治

王雪华讲金匮要略第80讲第二十二篇:妇人杂病证治好,同学们,我们上课。

6、现在,我就谈一下2001年第9期,《中医杂志》上,专题笔谈徐长卿的用法,其中新疆的一个作者,他写到徐长卿治疗脏躁证,徐长卿,在以前,我就是治风湿痹证,腰腿疼者,我加徐长卿,而且我都是20克、25克的用,没再多用过,结果他介绍一个老中医治失眠,喜用徐长卿,就是这个作者他提到,他是从老中医那里得来的启发,治疗脏躁,那么在辩证用方当中要加入此药,确实能够明显提高疗效,我把他的说法,提供大家参考,临床实践去摸索,是不是象他所说的那样,咱们现在要学习或者查阅文献,看杂志的文章,采取一种什么态度呢?辨证的来看,要提防假知识、伪科学,尤其是当今时代,只有自己亲自去实践,你才会觉得中药方真好使,而且不用多,就象我刚才说过的温经汤,我就感觉,对温经汤还得好好研究研究,不拘泥于条文本身,他(论文作者)介绍的方子,就是甘麦大枣汤,甘草10克,小麦20克,大枣10枚,白芍15克,生地15克,麦冬12克,陈皮5克,柴胡6克,10付(水煎服),没见效,即按照治疗脏躁原方,加上了我刚才说的滋阴法,疏肝法,用了白芍、生地、麦冬、陈皮、柴胡,10付药,疗效不显,然后,他在上方又加上了柏仁、枣仁,加柏仁、枣仁的道理,我上次已经说过了,竹皮大丸里面为什么加柏仁,为什么可以和枣仁作为药对出现,他说又加了徐长卿15克,结果疗效很好,然后,他分析药物的作用,他说,徐长卿辛温无毒,长于祛风止痛,止痒,常用于各种的痛证以及皮肤病,他说徐长卿用于皮肤病,我也没用过,皮肤病我用别的药,没用过徐长卿,《神农本草经》记载,说徐长卿这个药,“主注易亡走”,就是对皮肤病有效,“啼哭、悲伤、恍惚”,对精神恍惚,徐长卿有治疗作用,请大家注意,2001年连续两期《中医杂志》,专题笔谈很多很多,关于徐长卿所能够治的,一些疾病范围,很值得一看。

7、我觉得脏躁,咱们是从脏阴不足上考虑的,包括他(论文作者)说,加徐长卿的问题,我觉得,尤其是年轻的患者,如果是在精神高度紧张,容易化热情况下,这个方不行,它是偏于甘,温,你别看那药轻,还是偏于甘温的,你不能助火,不能火上浇油,什么方好使?我觉得可以用温胆汤,黄连温胆汤,这一定在治法和方药上严格区别开来,加哪些药,你就根据情况,咱们刚才已经说了,不占时间了。

金匮要略——第十单元 妇人妊娠病篇

金匮要略——第十单元 妇人妊娠病篇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 基础知识
第1页 金匮要略——第十单元 妇人妊娠病篇
细目一 癥病证治
要点 癥病漏下证
桂枝茯苓丸证
原文: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

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

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

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病因病机:素有癥病为患,导致血瘀气滞,经水异常,渐至停经;瘀血内阻,血不归经,则漏下不止。

证候:妇人小腹包块疼痛拒按,下血色晦暗而有瘀块,舌质紫暗,脉沉涩。

辨证:瘀血阻滞,寒痰(湿)凝滞。

治则:祛瘀消癥。

方药:桂枝茯苓丸。

方中桂枝、芍药通调血脉;桃仁、丹皮活血化瘀消癥;血不利易为水,茯苓利水以和血脉;炼蜜和丸,调和药性,起渐消缓散之功。

细目二 腹痛证治
要点 肝脾失调证
当归芍药散证
原文:妇人怀妊,腹中(疒丂)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当归芍药散方:
当归三两 芍药一斤 芎半斤一作三两 茯苓四两 白术四两 泽泻半斤
病因病机:本病由于肝虚气郁则血滞,脾虚气弱则湿停,肝病及脾,肝脾失调而致。

证候:腹中绵绵而痛、或拘急而痛,体倦、浮肿、白带量多、小便不利、泄泻等。

辨证:肝脾失调,气郁血滞湿阻。

治则:养血疏肝,健脾利湿。

方药:当归芍药散。

方中重用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辅以当归养血活血,川芎行血中之气;茯苓、白术健脾除湿,泽泻用量亦重,意在渗湿于下。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提要]论述癥病与妊娠的鉴别,及癥病的治 法。
癥 跳动感在脐上 停经不到三月 腹硬,压痛
妊娠 胎动在小腹或平脐 五月左右方有胎动 腹部按月增大,腹软
[病机]瘀血内阻,血不归经 [治疗]活血化瘀消癥 [方药]桂枝茯苓丸
桂枝:辛温,温通血脉。 茯苓:健脾和中安正气 芍药:调营益阴 丹皮、桃仁:活血化瘀
平脉:平和无病之脉象(从容和缓,柔和 有力)
[病机]胚胎初植胞宫,阴阳气血暂时失调, 胎气上冲,胃失和降
[治疗] 轻者:无需治疗,饮食调养 重者:调和阴阳,安中和胃
方药:桂枝汤
有故无殒,亦无殒。
[病案举例]
李某,25岁,已婚,1989年4月10日初 诊。近两天来恶心,呕吐,甚至吃什么
吐什么,疲倦乏力,头昏,怕冷,口渴
少腹如扇:形容小腹寒冷较甚,如扇冷风 入腹之状
其胎愈胀:腹部胀满甚于平时
[提要]论述妊娠腹痛属阳虚有寒的证治。 弦——阴气盛,主寒主痛 发热——阴寒内盛,迫虚阳外浮 腹胀——寒凝气滞 少腹如扇——阳虚不能温煦胞宫 腹痛恶寒——小腹恶寒,属里证
[病机]阳虚寒盛 [治疗]温阳散寒,暖宫安胎 方药:附子汤
方药:当归贝母苦参丸 当归——补血和血,活血 贝母——利气解郁清肺 苦参——清热利湿
(五)水肿
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 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 (八)
[提要]妊娠水气的证治 小便不利:胎儿妨碍膀胱气化功能 有水气:水湿不能下泄 身重:水气泛溢于肌肤 恶寒:水气抑遏卫阳 头眩:清阳不升
[病案举例]
丹溪治一妇,有胎至三个月左右即堕, 其脉左大无力,重取则涩,乃血少也。 以其妙年,只补中气,使血自荣。时正 初夏,浓煎白术汤,调黄芩末3克,服之 至90——120克,得保全而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妊娠腹痛
1.妇人妊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
2.也,当以附子汤(阳虚失煦,寒盛腹痛,温阳散寒,暖宫安胎)温其脏。

3.妇人妊娠,腹中疒亏痛,当归芍药散(肝脾不和所致腹痛,养血舒肝,健脾利湿)主之。

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术泽泄
4.妇人素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

妊娠六月动
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

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癥病证治,消瘀化癥)主之。

桂枝茯苓牡丹桃仁等分
5.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者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
为胞阴,胶艾汤(冲任虚寒下血,调补冲经,固经养血)主之。

川芎阿胶甘草艾叶当归芍药干地黄
6.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血虚湿热,脾失健运,胎证不安,养血健脾,清化湿热)主

当归黄芩川芎白术
7.妊娠养胎,白术散(脾虚寒湿所致胎动不安,健脾除湿,温中安胎)主之
白术川芎蜀椒牡蛎
妇人病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1.产后腹中疒亏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产后血虚里寒腹痛,补虚养血,散寒止痛)主之;
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2.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产后气血郁滞成实腹痛,行气和血止痛)主之
枳实芍药
3.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
汤(产后瘀血内结肢,破血逐瘀)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大黄桃仁庶虫虫
4.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银,头微痛,恶寒,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量
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产后表虚中风,调和营卫,解表和里)。

5.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中风兼阳虚,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主
之、
竹叶葛根防风桔梗桂枝人参甘草附子大枣生姜
6.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产后下利,产后热利伤阴,清热解表,凉血止利,
养血缓中)主之
白头翁甘草阿胶秦皮黄连黄柏
妇人杂病脉证并汉第二十二
总论
1.妇人之病,因虚,积准予,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
络凝坚。

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木然。

2.妇人咽中有炙脔,半夏厚朴汤(咽中痰凝气滞,开结化痰,顺气降逆)主之。

半夏厚朴茯苓生姜干苏叶
3.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脏躁补君心脾,宁心安
神)主之。

甘草小麦大枣
4.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腹中血气刺痛,活血行瘀止痛)主之
红蓝花酒
5.妇人腹中诸疾病,当归芍药散(气滞血凝,兼有水湿,肝脾失调,血水阻滞,调肝理气,
健脾利湿)主之
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术泽泻
6.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脾肾阳虚里急腹痛,建中培土,补气生血)主之。

崩漏
7.问曰:妇人年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
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

何以知之?其证唇干口燥,故知之。

当以温经汤(冲任虚寒兼有瘀血所致崩漏,温补冲任,养血去瘀,扶正祛邪)主之
吴茱萸桂枝生姜阿胶当归川芎芍药丹皮麦冬人参甘草半夏
转胞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为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妇人转肌:小便不通,肾气虚弱,膀胱气化水行,补肾气,利小便)主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