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金匮要略》妇人篇特色
34妇人病证治特点解读金匮要略

产后病
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 叶汤主之。
产后正气大虚,虚阳外越,风邪乘 虚侵袭,用竹叶汤补益解表,扶正 祛邪。方中以竹叶、葛根、桂枝、 防风、桔梗解外邪,用人参、附子 益气扶正。标本兼顾,扶正祛邪。
产后病
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本证虽为湿热下利,但病发于产后, 产后本是阴虚亏虚体质,下利则更加 重伤阴。若一味的清热止痢,则苦寒 之品更加伤阴,故用白头翁汤清热止 痢,加阿胶养血滋阴,甘草益气缓中
重用芍药敛养肝血,缓急止痛,当归助 芍药补养肝血,川芎行血中之滞气,三 药共以调肝,白术,茯苓健脾除湿
养肝血,健脾胃,肝血足则气条达, 脾运健则湿邪除
产后病
丹溪云:“产后无得令虚,当大补 气血为先,虽有杂证,以未治之。”
生产时,因产创、出血以及临盆用 力,耗伤气血较多,故有产后“百 脉空虚”之说。气血耗伤.正气相 对不足,极易为外邪所袭,
从药物组成、用法用量、配伍炮制方法又可以看出他在 运用这些药物时:把握尺度,掌握技巧,
即有是病用是药,有病则病当治之,治病不拘于有身孕, 但同时又勿忘有身孕,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防其殒,形 成了其独特的用药特色,值得临床医生学习和思考,结 合现代临床医学,妊娠病的治疗中对有毒中药仍须严格 控制,注意谨慎投药以及药物的正确炮制,合理配伍, 酌情用量,中病即止,既能治疗孕妇的疾病,又能保证 胎儿的安全。
杂病
《灵枢·五音五味》:“妇人之生,有 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于血也”
杂病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 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 胞门寒伤,经络凝坚
杂病
虚是指气虚血少,抗病力虚弱; 积冷是 指久积冷气,寒邪在内凝结不散; 结气 指由情志刺激导致的气机郁结,可见这 三大病因中有两方面涉及气血。
试论《金匮要略》妇人病治疗特色

有一 定保护作 用 , 能增 强机体 免疫功 能 , 有 明显 的 抗炎 作用_ 。 6 此外 , 内对从 相思子 中分离 的相思子 . 国
碱研 究证实其对 豚 鼠皮肤 过敏具 有抑制作 用_ 本文 8 1 。
根据鸡 骨草 的民间功用 和 已有研 究报道 ,对从 鸡骨 草提取 物 中分离 出来 的有 效成分 相思子碱 设计 了抗 炎、 免疫和抗 肝损伤作用 的实验 研究 。 研究 结果显 本 示, 相思子碱 能明显抑 制小 鼠耳 廓肿胀 , 减少 小 鼠耳
・
学术 探讨 ・
试 论《 匮要略》 金 妇人病治疗特色
孟 延 兵
( 州医学 院港湾 医院 。 州 广 东 广 广
500 17 0)
[ 摘要] 从《 匮要略> 金 中对《 内经》 有故无殒” “ 思想的临床运 用, 同剂型和治疗手段的灵活选取等方面对张仲景 治疗妇人 不
病 的特 色进 行概 述 。
【 2 】王璐 , 高菊珍 , 张红宇 , 雪 上一枝蒿速效止痛搽剂 的抗 等. 炎镇痛作用研究I1 J中药药理与临床 ,05 2 ( :2 . 2 0 ,1 )5 4 [】刘兵 , 3 宋社吾 , 刘道芳 , 益气通便颗粒免疫增强作 用研 等. 究【_ J中药药理与临床 ,05 2 f) 7 J 20 ,1 : 34 【 4 ]王小莺 , 吴国 良, 张彩英 , 保肝护脾液对四氯化氮 J中兽 l 2 0 , 11 2 【 5 】李燕婧 , 陈学芬 , 钟正 贤, 岗松水提物药理作用 的实验 等. 研究『. J中药材 ,07 3 (1:4 9 】 2 0 ,01)12 [】 爱媛 , 6李 周芳 , 成彩霞 , 鸡骨草与毛鸡骨草对急性 肝损 等.
ME Y h b n NG a — ig
《金匮要略》妇人病治疗特点探要

胎 , 生产 及 产 后 失血 , 机 体 相 对 处 于 血 分 不 或 使
生 姜 、 枝温 经散寒 ; 桂 阿胶 、 当归 、 芍药 、 芎 、 皮 川 丹
养 血调 经行瘀 ; 麦冬 养 阴润燥 ; 人参 、 草 、 甘 半夏 补 中益气 , 降逆 和 胃 。 1 2 行 气 和血法 . 妇人 常有 结气 为患 , 机郁 结 , 行不 畅可 导 气 血
吴 洁 (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江苏 南京 204 ) 106
摘 要 : 金 匮要 略 》 人 病 3篇 中 的 治疗 方 法及 方 药运 用进 行 了分 析 , 讨 仲 景 治 疗 妇 产 科 疾 病 的 特 点 , 要 为 治 血 为 对《 妇 探 主
主, 重视 气 血 、 水 、 脾 相 关 ; 方择 药善 用 当归 、 药 、 芎 等 药 组 方 化 裁 , 给 药 方 法 多 样 。 仲 景 有 关 妇 人 病 的 理 论 血 肝 遣 芍 川 且
1 3 活血利 水法 .
湿 , 气 健 旺则 血 循 常道 , 中谷 气 盛 则 血 海 满 脾 胃 盈, 月事 按 时而下 。肝 既疏泄 无形 之气 , 又贮藏 有
形 之血 , 故气 血调 节 的枢纽 在 肝 , 叶天 士《 临证 指
《 匮要 略 ・水 气 病 》 原 文 1 金 篇 9条 有 “ 为 经 血 , 不 利则 为水 , 日血 分 。 本 文所 引《 匮 血 名 ”( 金
i e ia e s rso h l n C a e ,c n ld sZHANG o gj gSfau e i raig g n c p t y nM d c l a u e f teGode h mb r o cu e Tr Zh n —i e t r n te t y eo ah ,whc n n ih
《金匮要略·妇人病篇》之理法特色

盛, 阳虚 失于温煦而痛, 以附子汤温其脏 ;妇人怀 娠, 中 “ 腹
朽 痛 ”其 痛 为拘 急 痛 , 痛 , 绵 作 痛 , 示 肝 血 不 足 , , 小 绵 提 血
虚 失于濡养而痛 , 当归芍 药散主之 。提 出了妊娠 小便 难的
闸而利下也 , 以当归贝母苦参丸 治疗 小便 难不 囿于常法 其
的 思路 有 可 借 鉴 之 。 提 出妊娠时用 药不可滑利 太过 :男子 加滑石半 两 ” . 1 2 鉴别诊断 . “ 妇人得平脉 , 阴脉小弱, 其人渴 ( , 呕) 不 论妊娠时注意与 同样有停经现象的瘤病 能食, 无寒热, 名妊娠 ” 。 鉴别:① 审查有无瘾病病 史;②辨停经前 月经 正常 与否: “ 前三月经水利时 , 胎也”③ 审胎动时间、 ; 部位与停经 月份
维普资讯
一| 伸 d 0 年 2卷 3 au uafC, 0V. . 自 荫 兰2 7 第 0 第 期G  ̄Jrl T 2 760 3 0 n n M 0 1 o o 2
,… … 一 一 一 … 。 、 、
‘
中 医 妇 +- j - ・ 1
中补 虚 , 饮 降 逆 。 体现 了其 同病 异 治 的辨 证 思 想 。 化 提 出 了 妇 人 不 同 生 理 时 期 所 特 有 的 3种 下 血 证 之 证 治 : 为经 水淋 漓 不 断之 漏 下 ; 为 半 产 后 的 下 血 不 止 ; 一 一 一
为妊娠胞阻下血 。凡辨证为冲任虚损 , 血虚有 寒者均 以胶 艾汤治之 , 充分体现 了其异病同治的思想。提 出了瘸病下 血的治疗原则及有 效的方药 :“ 以血不止者 , 所 其瘸 不去 故也, 当下其瘸, 桂枝茯苓 丸主之 。” 治疗瘸病下血的特点 是治血兼治水 ( : 湿) 桂枝为君药温通血脉 , 苓淡渗利水, 茯 因瘸乃血瘀 日久而成 , 血瘀 日久致气 滞 , 气滞致 水 ( ) 津 液 代谢 失常, 停而 为湿 , 临床 引 申, 常治瘀 兼治湿 , 治湿兼 治
《金匮要略》妇人腹痛辨治临床应用述略

部 疼痛 绵绵 不休 ,经多 方 治疗 痛反 益 甚 。诊 时 已延月 余 ,畏 寒 ,腹部 更 甚 , 口中和 ,喜 热 饮 ,泛 清 涎 ,脉
临床 以腹 部绵 绵 作 痛 ,所 下 之血 色 多 浅淡 ,或 黯
淡 ,质 清 稀 ,并 常 伴 有 头 晕 目眩 ,神 疲 体 倦 ,舌 淡 ,
脉 细等 为 多见 。治 法 :养 血 安 胎 止痛 法 。方药 :胶 艾
汤 。如 《 金 匮 要 略 ・妇 人 妊 娠 病 脉 证 并 治 第 二 十 》 “ 妇 人有 漏 下 者 ,有 半 产 后 因续 下 血 都 不 绝 者 ,有 妊
《 金 匮 要 略 》是 我 国 现 存 最 早 的 论 述 杂 病 的 专
著 ,其 中的妇 人三 篇 开创 了妇科 辨 证 论 治 的 先河 ,而 在 论述 中又 以妇人 腹痛 为 辨 证 的 重点 。妇 人 腹 痛 是妇
科 疾病 中 经 、带 、胎 、产 、杂 病 之 主 要 症 状 ,对 此 ,
虚 ,冲任 失 养 所 致 ,正 合 胶 艾 汤 证 病 机 ,以之 加 减 ,
其痛 即瘥 。
3 冲 任 虚 寒 夹 瘀 证
阳虚寒 盛 的腹 痛才 能用 之 ;二是 一 定 要 与 扶正 安 胎 的 人参 ( 或 党参 ) 、白术 等配 伍使 用 。
2 冲 任虚 损 兼寒 证
临床 以在瘀 血 内阻 出 现腹 满 痛 、崩 漏不 止 的基础
固 ,胎失 所 系 ,则 妊 娠 下 血 ,腹 中疼 痛 。治 宜 调补 冲
仲 景在 《 金 匮要 略 》 中设 方 十余 首 ,其 内容 精 湛 ,言 简 意赅 ,疗 效显 著 ,迄今 仍 具 有 重要 的指 导 意 义 。笔 者通 过 反复 学 习揣摩 及 临 床跟 师 抄 方 体悟 ,兹 将其 分
试论金匮要略妇人病治疗特色

试论《金匮要略》妇人病治疗特色2009-4-17 14:51:00 来源:中医药导报杂志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中,从理论、辨证论治、药物等方面系统地论述了妇科疾病,形成了对妇女经、带、胎、产、杂病的辨证论治体系,对后世影响很大。
其中对《内经》“有故无殒”思想的临床运用,不同剂型和治疗手段的灵活选取,是张仲景治疗妇人病的特色,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现将其特色概述如下。
l“有故无殒”思想的临床运用“有故无殒”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黄帝问日: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日: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
”意思是妊娠病积聚邪实,有时非用一些峻烈之品才能去其邪,邪去才能安其胎,这些峻烈之品,虽用之而不会妨碍母体胎儿,但必须掌握尺度,“衰其大半而止”,不可太过。
张仲景将“有故无殒”的思想灵活运用于妇科临床,在实际应用中有以下特点。
1.1辨证精确,药证相符辨证精确是“有故无殒”思想临床运用的关键,是正确用药的前提。
辨证精确后,在临床用药时,虽然药性峻猛,只要有相应的病证,药证相符,就不会出现危险。
如《妊娠病篇》第三条:“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
”张仲景因其脉弦,知其身无表证,发热非外感表邪,乃虚阳外浮;腹部恶寒,少腹如扇,是阴寒内甚,阳虚不能温煦胞宫;阴寒内盛,阳气不通,故腹痛胎胀。
因此辨为阳虚寒甚之腹痛,急当温阳散寒,暖宫安胎,而用附子汤。
附子原本有破坚堕胎之弊,然此时阳虚寒甚,“附子乃命门主药,能人其窟穴而招之,引火归元”(《本草汇言》),故用之,这就是《内经》“有故无殒”思想的体现,而辨证精确是张仲景临床运用此思想的前提。
正如《张氏医通》说:“世人皆以附子为堕胎百药长,仲景独用以为安胎圣药,非神而明之,莫敢轻试也。
”辨证精确,药证相符,故能病除胎安。
1.2用药适量,不过而伤胎《妊娠病篇》第八条:“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讲解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讲解余秋平讲解《金匱要略》妇人病篇最后一部分杂病,妇人病的常见病,我们前面讲过妊娠病、产后病,这也是女性常见的病。
所谓妇人杂病,是妇人特有而男性少有的病。
1、热入血室首先讲一个热入血室,大家有印象,原来在伤寒论也学过,也是女性常见的。
外感热入血室:(1)、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中风就是感冒之后受了风邪,七八天之后出现“续来寒热”,之前是没有寒热的,感冒一周出现寒热发作有时,凡是寒热发作有时,大部分都在少阳经,不在少阳经也在募原。
寒热发作有时,比如每次傍晚时先恶寒再发烧,过段时间又来一阵,有阵发性特点。
“经水适断”,“适”是刚刚。
它两个特点:一个月经在行经过程中停了,断就是中止,原来月经挺好的,突然就不来了,本身应该来7天,突然来3天、5天,提前中止了;第二个,女性感冒期间来了例假,突然热型改变了,寒热发作有时,月经提前中止。
仲景说“此为热入血室”,这是因为外了,趁女性来例假,血室空虚时候,热到血室去了,“其血必结”,热与邪结在一起去了,热闭住了,月经不来了。
“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发烧的特点像疟疾一样,再一次补充说明,热型像疟疾一样呈阵发性发作,发作有规律这个特点。
所以这个病怎么去辨别?女性在经期感冒了,两个特点:一是热型的改变,“续得寒热,发作有时,如疟状”;第二个月经中止了。
从这两个情况来判断,仲景认为这个就是外感中风,外感的表热趁血室空虚时候,内陷到血室,血室就胞宫,热入血结,则月经停止,邪结闭住了之后,胆经堵塞,正邪相争,往来寒热发作有时。
仲景怎么治疗?外感的邪趁虚入血室,血室与肝经相通,还是借少阳经,要把邪实透出去,用“小柴胡汤主之”。
你怎么知道透不透的出去?问题是它还有半在表,如果月经中止了,没有“寒热往来发作有时”,你也透不出去,完全结在血室,无从外透,就没有必要用小柴胡汤。
《金匮要略》治疗妇人病

带下病治疗实践
健脾祛湿
采用健脾益气、祛湿止带的药物, 如白术、山药等,治疗脾虚湿盛 引起的带下病。
补肾固涩
运用补肾益精、固涩止带的药物, 如芡实、金樱子等,治疗肾虚不固 引起的带下病。
清热燥湿
采用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药物, 如黄柏、苦参等,治疗湿热下注引 起的带下病伴有阴痒等症状。
妊娠病治疗实践
完善中医治疗妇人病的理论体系
将《金匮要略》中的理论与现代中医理论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中医治疗妇人病的理论体系 ,提高中医治疗妇人病的疗效和水平。
推动中医妇科的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金匮要略》治疗妇人病的理论和方法,推动中医妇科的发展,为更多女性 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02
《金匮要略》治疗妇人病理论
妇人病病因病机
四物汤
由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等 药物组成,主治血虚所致的月经 不调、痛经等。
桂枝茯苓丸
由桂枝、茯苓、牡丹皮等药物组 成,主治妇人宿有癥块或血瘀经 闭、行经腹痛等。
01
逍遥散
由柴胡、当归、白芍等药物组成 ,主治肝郁血虚所致的月经不调 、痛经等。
02
03
温经汤
由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等 药物组成,主治冲任虚寒、瘀血 阻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等。
04
03
《金匮要略》治疗妇人病实践
月经病治疗实践
调经止痛
运用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的药物,如桂枝、芍药等, 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等病 症。
养血滋阴
采用滋阴养血、润燥生津 的药物,如地黄、麦冬等, 治疗月经过多、崩漏等血 虚症状。
疏肝理气
运用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的 药物,如柴胡、香附等,治 疗经前乳房胀痛、情绪抑郁 等肝气郁结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述《金匮要略》妇人篇特色
《金匮要略》妇人篇是研究和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专著,对妇人病的病因、病机、脉证和辨证论治都做了较详细的论述,所列方剂至今还具有一定临床实用和参考价值。
基本内容
《金匮要略》第20至22篇都是论述妇人病的,包括胎、产、经、带各种妇人疾病。
第20篇主要讨论妇人受孕期的正常征象,以及一般常见病证和治法。
内容包括妊娠诊断、癥和胎的鉴别、妊娠呕吐、妊娠腹痛、妊娠水气、妊娠小便难、养胎与保胎等。
全篇共11节,论述比较具体,给后世医家对于妇人妊娠诊断以及产前诸病的治疗以很大的启发。
第21篇主要是论述产后比较常见的疾病,全篇共11节,重点讨论了产后三病及产后腹痛等,对中风、下痢、呕吐等病也有论述。
产后病的治疗,固然要照顾到体质因素,但也必须从病情实际出发,即正虚要扶正,若邪实还要驱邪,这是该篇的基本精神。
第22篇论述妇人杂病的脉证和治法,涉及的范围较广。
全篇共22节,论述了月经病、带下、崩漏、腹痛、脏躁、热入血室等。
有几条条文把杂病与胎产病结合起来论述,反映了杂病与胎产病的关系。
这三篇有些条文又疑尚有残缺,有些方剂有方无药,但其基本内容还是可以窥得的,因而后世医家仍把它作为诊治妇女病的典范。
辨证特点
突出主证
妇人篇对每一个病证的主证记述精简,重点突出。
如《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中第八节:
“产后风,持续数日不解,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乾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
”产后中风至
数十日之久,而头痛寒热等证仍在,说明表尚未解,阳旦汤即桂枝汤加黄芩,本为太阳中风夹热而设。
此风久而热续在,故亦可用此方,所谓有是证用是方,只要审证明确,不受日数所拘。
审证求因
仲景病因学说以客气邪风为主,以邪从经络脏腑为内所因;邪在四肢九窍皮肤滞流血脉为外所因,若房事、金刃、虫兽所伤,则非客气邪风中人,与经络脏腑无涉,为不内外因。
这与后世的“三因”学说虽有所不同,但后世“瘀”学说实际是在《金匮要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审证求因,从因论治则是《金匮要略》的主要特点。
识辨病机
仲景对妇人杂病的成因大致概括为虚、冷、结气三个方面。
从病机相似点来认识疾病的特点。
如产后之病病机都是新产血虚,但由于外因不同,故发病情况也异。
如感受风邪,入里化燥伤津,筋脉失养,则为痉病;邪不外达,则为郁冒;或虽无外邪侵犯,而内部津液枯燥,胃肠不濡,则为大便难。
鉴别诊断
仲景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如《妇人妊娠病脉证》中第二节:
“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
”指出癥病与胎的鉴别。
治疗原则
论治精辟,立法严谨,用药精专是妇人篇又一突出特点。
xx与祛邪
仲景在运用扶正祛邪法时,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正邪相互消长盛衰的情况,根据正邪在矛盾中所占的地位,决定扶正与祛邪的主次、先后。
扶正仲景处方用药处处不忘扶正。
例妊娠漏下用胶艾汤,方中以阿胶、艾叶二药安胎,川芎、当归、白芍、生地养血,使血能循经养胎。
仲景对妇人病
特别注意对脾肾的调养。
《妇人杂病篇》载有转胞不得溺用肾气丸补肾治疗,妇人因中气虚寒引起的腹痛则用小建中汤以建立中气,使虚者自复,则痛自止。
祛邪仲景以桂枝茯苓丸为温消癥瘕代表方。
以桂枝温通血脉为君,配以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温运气血,消癥化瘕之功。
攻补兼施仲景对产后气血两虚,更兼下利伤阴者,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以白头翁汤清热,加阿胶养血,甘草缓中。
xx与治标
当痼疾和本病同时存在时,当先治痼疾,后治本病。
如《妇人妊娠病篇》指出:
“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证。
”病因本来有癥病,后受孕成胎,经停未到三月,忽又漏下不止,这是痼癥妨害胎儿成长,所以只有去其宿疾,才能使新血得以养胎,漏下才能停止,方用桂枝茯苓丸祛瘀化癥。
正治与反治
仲景在妇人篇分别使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等治则,此为正治。
如产后瘀血腹痛,方用下血瘀汤。
治疗主要在攻下胃之实热,其次在于行瘀。
《妇人妊娠病篇》中第十一指出: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复花汤主之。
”仲景之意,革脉如果在半产漏下中发现,就要先祛瘀滞,俾瘀去新生,绝对不是一见革脉,便认为虚寒,妄投温补。
此为反治。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仲景对于相同的疾病,根据病邪性质不同,或同一疾病所处的阶段不同,使用不同的方法治疗。
如妇人杂病出现腹痛一症,如果血凝气滞引起,治以行
气血之滞,方用红兰花酒;若因肝脾不调引起,治宜调肝养血,健脾利湿,方用当归芍药散;若因中焦虚引起宜温补脾胃,方用小建中汤。
仲景在治疗产前疾病的某些方剂中,还用了一些如后世所说的妊娠禁忌药品,如干姜、半夏、附子等,这是仲景根据《内经》“有故无殒”的原则而立方的,关键问题在于辨证确实,是否适当地掌握了药物的配伍规律、孕妇的体质、等。
在剂型方面,仲景也有不少创新,酒剂如治妇女血气刺痛即瘀血腹痛的红兰花酒,坐药如治妇女寒湿带下、阴痒的蛇床子散,洗剂如治妇女前阴蚀疮的狼牙汤。
总之,《金匮要略》妇人篇虽然由于年代久远,辗转传抄,有讹误和缺简,更由于历史的局限性,难免有错简之处。
就具体内容来分析,由于各家注解不尽相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但统观妇人篇,仍不失为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践经验记载的妇科古典医学专著,堪称之为“妇产临床之祖”。
为我们学习和研究中医妇科理论与临床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为后世医家的临床诊治树立了规范。
其学术思想有待进一步继承、发扬和整理、提高。
(吴熙潘丽贞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