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论语六则复习提纲长春版

合集下载

论语复习资料整理

论语复习资料整理

《论语》十二章1. 走近作者( 今山东曲阜) 人。

春秋末期思孔子 ( 前 551—前 479 年 ) ,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鲁国陬邑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首创人。

2. 文言知识梳理( 1)通假字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快乐)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 2)一词多义【其】①其善者而从之( 代词,他们))②人不堪其忧 ( 代词,代“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这类窘境③回也不改其乐( 代词,代“颜回的”)【为】①为人谋而不忠(替).②能够为师矣(做).( 3)古今异义能够为师矣(古义:能够依靠;今义:能够)..(4) 词类活用①学而时习之 ( 名词用作状语,准时).②吾日三省吾身 ( 名词用作状语,每日).③温故而知新 ( 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领会”).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⑤饭疏食饮水 ( 名词用作动词,吃饭).3.主题讲解课文《〈论语〉十二章》,侧重表达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4.要点打破课文所选12 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哪三个方面的内容?提示:一是对于学习方法的,包含第 1、2、 4、 5 章。

学习方法有:复习法、反思法、学思联合法。

二是对于学习态度的,包含第 7、 9、 10 章。

学习态度包含:要以学为乐、诚实谦逊、擅长扬长避短、珍惜时间。

三是对于修身做人的,包含第 1、 2、 3、6、 8、 9、 11、 12 章。

在这几章里,孔子告诉我们修身养性的方法,那就是要宽以待人、忠实守信、顺心而为、安贫乐道、择善而从、固守理想、博学仁德。

5.构造图解学习勤于复习方法学思联合学习以学为乐是为《论语》十二章学习态度诚实谦逊了更珍惜时间好地修身宽厚仁义做人做人坚贞守节6. 学法点津文言字词的理解常有文言虚词与要点实词的意思是文言文阅读必考的知识。

【典型例题】解说下边加点的词。

(1) 四十而不惑(2) 不亦说乎 (3) 吾日三省吾身...【参照答案】 (1) 诱惑,迷惑(2) 通“悦”,快乐(3) 每日【技法点睛】文言字词理解的方法有:(1) 扩词法。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提纲答案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提纲答案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提纲21 古文二则一、词语积累骘.(zh ì) 辟.之(b ì) 邑.(y ì) 谒.见(y è) 以遗.震(w èi ) 涿.郡(zhu ō)谏.(ji àn ) 辄叱..遣之(zh é ch ì) 便.宜(bi àn ) 蕴藉..(y ùn ji è) 省.视(x ǐng ) 以贞白称.(ch ēng ) 性质qu è(悫 ) 安q ǐn (寝) j ìng 夕(竟) zh ǎng 者(长 )二、古今异义1.何谓无知.. 古义:不知道 今义:没有知识,不懂事理 2.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古义:比拟 今义:方形 3.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古义:对国家有利的事 今义:方便、合适或价钱低, 4.性质.. 悫 古义:性情质朴 今义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5.每三公有所选举.. 古义:选贤任能 今义:指用投票或举手等方式选出代表或负责人 6、竟夕不眠 古义:从头到尾 今义:竟然三、一词多义 故人知君(了解)何谓无知(知道) 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赠送)父母岁有裘葛之遗(供给,接济) 在位以贞白称(著称)称为清白吏子孙(被称作 ) 当之郡(到) 时人方之前朝贡禹(代他)5.之 以此遗之(代子孙)辄叱遗之(代诸子劝谏之人)亦以此见轻(因为)怀金十斤以遗震(来) 密愧而出(表修饰)而亦终不用也(表转折)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表转折) 退而安寝(表顺接)使后世称为清白吏之孙(是)8.为 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替)王密为昌邑令(担任)9、故 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行产业(原来)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先前)温故而知新(旧知识) 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所以)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特意) 公问其故(原因)四、文学常识1.《四知》和《私心》选自《 后汉书 》、作者是范晔 , 南朝宋 时期著名 史学家 ,字蔚宗。

长春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论语六则》课件(共29张PPT)

长春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论语六则》课件(共29张PPT)
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论语》六则
孔子
名 丘 , 字 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 人。他是我国古代 著名的思想家、教 育家、政治家,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被 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 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论语》属 语录体散文,是 记录孔子及其弟 子言行的,共20 篇 。内容有孔 子谈话,答弟子 问及弟子间的相 互讨论。
再见
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努力而自知,每天从食堂吃饭后,他总是习惯性地回到办公室看厚厚的专业书不断提升和充实自己,他的身上有九零后少见的沉稳。同事们恭喜他,大多看 到了他的前程似锦,却很少有人懂得他曾经付出过什么。就像说的:“如果这世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已。” 而他的奇迹,是努力给了挑选的机会。伊索寓言中,饥饿的狐狸想找一些可口的食物,但只找到了一个酸柠檬,它说,这只柠檬是甜的,正是我想吃的。这种只能得到柠檬,就说 柠檬是甜的自我安慰现象被称为:“甜柠檬效应”。一如很多人不甘平庸,却又大多安于现状,大多原因是不知该如何改变。看时,每个人都能从角色中看到自已。高冷孤独的安 迪,独立纠结的樊胜美,乐观自强的邱莹莹,文静内敛的关睢尔,古怪精灵的曲筱绡。她们努力地在城市里打拼,拥有幸或不幸。但她依然保持学习的习惯,这样无论什么事她都 有最准确的判断和认知;樊胜美虽然虚荣自私,但她努力做一个好HR,换了新工作后也是拼命争取业绩;小蚯蚓虽没有高学历,却为了多卖几包咖啡绞尽脑汁;关睢尔每一次出镜 几乎都是在房间里戴着耳机听课,处理文件;就连那个嬉皮的曲筱潇也会在新年之际为了一单生意飞到境外……其实她们有很多路可以走:嫁人,啃老,安于现状。但每个人都像 个负重的蜗牛一样缓缓前行,为了心中那丁点儿理想拼命努力。今天的努力或许不能决定明天的未来,但至少可以为明天积累,否则哪来那么多的厚积薄发和大器晚成?身边经常 有人抱怨生活不幸福,上司太刁,同事太蛮,公司格局又不大,但却不想改变。还说:“改变干嘛?这个年龄了谁还能再看书考试,混一天是一天吧。”一个“混”字就解释了他 的生活态度。前几天我联系一位朋友,质问为什么好久不联系我?她说自已每天累的像一条狗,我问她为什么那么拼?她笑:“如果不努力我就活得像一条狗了。”恩,新换的上 司,海归,虽然她有了磨合几任领导的经验,但这个给她带来了压力。她的英语不好,有时批阅文件全是大段大段的英文,她心里很怄火,埋怨好好的中国人,出了几天国门弄得 自己像个洋鬼子似的。上司也不舒服,流露出了嫌弃她的意思,甚至在一次交待完工作后建议她是否要调一个合适的部门?她的脸红到了脖子,想着自己怎么也算是老员工,由她 羞辱?两个人很不愉快。但她有一股子倔劲,不服输,将近40岁的人了,开始拿出发狠的学习态度,报了个英语培训班。回家后捧着英文书死啃,每天要求上中学的女儿和自己英 语对话,连看电影也是英文版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听力渐渐能跟得上上司的语速,并流利回复,又拿出漂亮的英文版方案,新上司看她的眼光也从挑剔变柔和,某天悄悄放了 几本英文书在她桌上,心里突然发现上司并没那么讨厌。心态好了,她才发现新上司的优秀,自从她来了后,部门业绩翻了又翻,奖金也拿到手软,自己也感觉痛快。她说:这个 社会很功利,但也很公平。别人的傲慢一定有理由,如果想和平共处,需要同等的段位,而这个段位,自己可能需要更多精力,但唯有不断付出,才有可能和优秀的人比肩而立。 人为什么要努力?一位长者告诉我:“适者生存。”这个社会讲究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虽然也有潜规则,有套路和看不见的沟沟坎坎,但一直努力的人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有 些人明明很成功了,但还是很拼。比如剧中的安迪,她光环笼罩,商场大鳄是她的男闺蜜,不离左右,富二代待她小心呵护,视若明珠,加上她走路带风,职场攻势凌历,优秀得 让身边人仰视。这样优秀的人,不管多忙,每天都要抽出两个小时来学习。她的学习不是目的,而是能量,能让未来的自己比过去更好一些。现实生活中,努力真的重要,它能改 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甚至决定人生成败。有一句鸡汤:不着急,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其实,岁月只能给你风尘满面,而希望,唯有努力才能得到!9、懂得如何避开问题的 人,胜过知道怎样解决问题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就选择学习,也许是最佳选择。胜出者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观念!在家里看到的永远是家,走出去看到的才 是世界。把钱放在眼前,看到的永远是钱,把钱放在有用的地方,看到的是金钱的世界。给人金钱是下策,给人能力是中策,给人观念是上策。财富买不来好观念,好观

九年级下册语文的复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语文的复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语文的复习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下册语文的复习知识1鱼我所欲也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苟gǒu得—箪dān食一豆羹gēng 蹴cù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故不为苟得也苟:苟且。

(2)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

(3)非独贤者有是心是:这样。

(4)蹴尔而与之与:给予。

(5)妻妾之奉奉:侍奉。

(6)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天性,天良。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解释为躲避(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解释为辨别(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解释为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解释为语助助词(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解释为从前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原文填空。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通过某种手段就可以保全生命,然而有人却不采用:通过某种手段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有人却不采用。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样的思想,每个人都有,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优厚的俸禄却不分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4)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叫做丧失了人生下来固有的善的本性。

(5)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轻蔑地吆喝着给他,(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用脚蹋着给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课文第一段。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各国的史实,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

全文主要通过对话描写(只在第二段中有少量动作描写),并在对比中刻画人物。

本文记叙的是著名的齐鲁长勺之战,表明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前提条件,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突出了曹刿强烈的爱国热情,英明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2、《邹忌讽齐王纳谏》写邹忌有自知之明,从生活小事领悟到深刻道理,他用切身的体会劝谏齐威王,使威王纳谏改过并取得了巨大成效。

3、《陈涉世家》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表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

4、《出师表》是诸葛亮在第一次出师北伐前对刘禅上的表文。

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同时表明了自己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心。

5、《十五从军征》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中华书局1979 年版)。

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怨恨与同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描绘了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边塞风光的热爱、赞美,以及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对离别的惆怅之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人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 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

《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达了诗人忧国之痛以及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山坡羊·潼关怀古》天历二年(1329),陕西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去赈济灾民,他赴陕途中,目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救灾,终因操劳过度而殉职,这首散曲是他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所作。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论语六则教案长春版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论语六则教案长春版

《论语》六则《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东汉将其列为“七经”(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之一。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论语〉六则》主要记录孔子教育思想方面的谈话。

孔子十分重视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了这些语录,对于我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一定是大有裨益。

1.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学习文言字词句的含义。

3.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课文。

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需要我们去学习、继承。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古人留下的文字,节选自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著作。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 生字注音殆.(dài)论.(lún)语说.(yuè)罔.(wǎnɡ)好.(hào)焉.(yān)惑.(huò)逾矩(yújǔ)愠.(yùn )..2 词语解释(1)重点词语说:愉快,高兴。

现在写作“悦”。

愠:怨恨,心里不满。

君子:文中指道德修养高的人。

知:这里有理解、领会的意思。

故:旧,这里指学过的知识。

矣:相当于“了”。

罔:迷惑不解。

通“惘”。

殆:疑惑。

好:喜爱。

乐:愉快,快乐。

三人行:几个人在一起走。

从:采纳,听从。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立:成就,意即有所成就。

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

耳顺:大意为听人说话,可以听出其中隐而未露的意思。

通常指能听进不同意见。

耳,听觉。

从心所欲: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逾矩:超越法度。

逾,超越,超过。

矩,本指木工用来画方形或直角的曲尺,这里引申为法度。

(2)通假字说:通“悦”,愉快,高兴。

罔:通“惘”,迷惑。

八年级语文〈论语〉九则长春版知识精讲

八年级语文〈论语〉九则长春版知识精讲

初二语文《〈论语〉九则》长春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论语〉九则》1. 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2. 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把握选文含义;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思考行孝与立德的相关问题,继承孔子提倡的行孝立德、去伪存真、重义轻利、推己及人等君子之道。

二、学习目标1. 引导学生进一步品读《论语》,积累其中的经典语句,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 汲取精华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课文知识分析(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九则》。

(二)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及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三)讲解交流。

1. 学生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则,并带领全体同学背诵这一则。

2. 学生提出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教师和其他同学解答。

要求学生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清除词句理解障碍。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此书与《大学》、《论语》、《中庸》合称为“四书”。

我们还学过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词语积累1. 通假字。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②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③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思惠,这里是“感激”之意)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2. 一词多义(1)于①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比)②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于)而①蹴尔而与之(连词,表修饰,可不译)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可是)为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介词,为了)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接受)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动词,做、采用)3. 词类活用患①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作名词,祸患,灾难)4. 古今异义①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②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③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今义:增加三、重点词语解释1. 鱼我所欲也2. 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3. 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4. 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5•行道之人弗受(弗:不)6. 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轻视而不可接受)8. 妻妾之奉(奉:侍奉)9.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假使)10. 贤者能勿丧耳(丧:丢掉)11. 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12. 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有什么益处,加:益处)13. 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14.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本来的思想,天性)15. —箪食(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16. —豆羹(豆: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17. 所恶有甚于死者(恶:厌恶)18. 舍生而取义者也(义:正义)19.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形容位高厚禄)20.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四、理解性默写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六则
一、填空题
1.《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关于记录。

它与、、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字,(时)家、家、家,儒家的人。

后世称其为“至圣”,后来的儒学大师孟子被称为。

二、课下注释:
1.词汇解释:子时习说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愠君子故知为矣乎罔殆敏好耻是以默识厌诲哉其善者从何以
2.句子翻译: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温故而知新③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④何有于我哉?⑤三人行
三.按要求默写。

1.孔子强调学习要经常复习的句子是,?
2.阐明要学思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关系的句子,。

3.表明要谦虚好学的句子,。

4.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5.孔子阐述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
6.孔子说明孔文子被谥为“文”的原因的句子是,。

7.孔子强调学习要不满足,不断进取的句子是
8.如何对待别人的优缺点,孔子说:,。

9.写出本文中带有通假字的两个句子:
10.古书中的一些词是成语的一个重要来源,流传至今,仍光彩夺人,试在下列各句的空白处填恰当的成语。

(1)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对人家,我们应该采取这种态度。

(2)学贵有疑,善于于无疑中发现疑点时要虚心向教师、同学请教,即使对成绩不如自己的人也要。

(3)平时学习的知识要注意复习和运用,尤其到期末复习时,应把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做到。

四、回答下列问题
1.本课出现了五个成语,请写出来。

2.本文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怎么样?
五、根据要求默写:
1.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2.孔子在《〈论语〉六则》中提到学习要不断地进行复习,才能够掌握知识,这句话是:
3.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论语〉六则》中与之相似的句子是:
4.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引用《〈论语〉六则》中,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意思。

5.学习与思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论语〉六则》中精辟的论述是:
6.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缺点呢?孔子曾经说:
7.《〈论语〉六则》中告诫学生学无止境,老师要耐心指导的句子是:
8.张红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经常觉得其他同学的许多想法对自己狠有启发,这使她对孔子所说的“”这句话体会会更深了。

9.《〈论语〉六则》中阐述学习与思维的辩证关系的句子:
《论语六则》参考答案
一、1.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孔子言行《孟子》《中庸》《大学》 1.丘仲尼春秋末期思想教育政治创始亚圣
二、略
三、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学而不厌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
10.(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不耻下问(3)温故知新
四、1.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 2.一是讲究学习方法,要经常温习,要在温习已经学的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学思要结合;二是要有好的学习态度,即要谦虚好学,学习要不知满足,不断进取,随时随地向人学习,择善而从。

五、默写: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六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16《论语》的"论"字读 ______________,它是记录___________的书。

17下列四组句中的加点词,其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莲,花之君子者也。

C默而识之。

儿童相见不相识。

D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8课文里有些语汇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其中有两个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 。

1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论语》六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