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第二章-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
【人类学导论(二)】002 识人:人类学的起源与发展

CIVILIZATION: Writing, urban life; flowering of arts, architecture BARBARISM: settled life; markets, rise of chiefs and kings, agriculture, arts develop SAVAGERY: hunting and gathering; no surplus production; no permanent cohesive unit wider than band, stone tools
司马迁 (145BC-90BC)
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 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 数,邛都最大:此皆椎髻,耕田,有邑聚。 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楪榆,名为嶲 (xi)、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 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 ——司马迁《史记》卷116〈西南夷 列传第五十六〉
泰勒的贡献: (1)定义“文化”: Culture, or civilization, taken in its broad,ethnographic sense, is that complex whole which includes knowledge,belief,art, morals,law, custom,and any other capabilities and habits acquired by man as a member of society( Primitive culture, p.1) 文化,就其在民族志中的广义而言,是个复合 的整体,它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 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 惯。(通常认为这是泰勒在人类学研究上的最大 贡献)
人类学总结——精选推荐

第一章人类学要义第一节、何为人类学?一、人类学的原初概念人类学这门学科很早就有跨学科的性质。
二、文化和culture是关键词(一)culture和文化词源最初的culture源于拉丁文的“耕耘/种植”之意,其中显然的寓意是文化与自然生成的区分,18世纪的欧洲,文化的集合意义强调了精神观念领域的内向性理想主义的推崇,汉语中的“文化”这一术语带有人类学启蒙,觉悟和日后濡化的精神意义和教化方式的意义。
(二)文化诸定义举要三:学科标志:田野工作和民族志(一)田野工作的特征地位:田野工作常被誉为“成丁礼”,是人类学研究的首要的方法和途径。
特征:(1)学习当地的语言;(2)不少于一年的周期;(3)采纳参与观察。
(二)民族知识田野工作的重要结果民族知识田野工作的结果之一,是人类学的主要展示手段和形式。
四、学科对象:文化的他者和我者(一)关于他者的定位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问。
人类学是关于他者的学问,它源于人类学发生期对遥远的部落社会的他者的强烈的比较文化研究框架之中。
(二)文化的他者与自我比较他者更多的是指向与自己不同的文化。
晚近以来的人类学家是在运用他文化和对他文化的研究成果——“他者性”来反观、诠释与重构本文化。
五、通向跨文化比较(一)如何设计文化比较(1)按地理区域进行的比较;(2)按样本大小进行的比较;(3)按数据搜集人的不同进行的比较;(4)按共时性和历时性进行的比较。
(2)比较法的主要操作模式1、隐含的比较法2、两元文化比较法需要对两种不同文化里的相似实践加以系统地对照和比较,以识别出其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3、多元文化比较法(三)什么是跨文化比较定义:是人类学家在对世界上不同民族获得的经验材料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验证理论假设,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与差异,以实现理论概括或发现某种通则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人类学的领域一、人类学的内涵四大分支: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考古人类学和语言人类学二、体质人类学或生物人类学(一)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探讨古今人类生存的生物性基础,研究人类如何获得现今的形态和行为问题,现代体质人类学形成于19世纪上半叶。
人类学的定义与发展趋势

人类学的定义与发展趋势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学科,它从多个维度揭示了人类的本质、文化差异和社会行为。
本文将介绍人类学的定义以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人类学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人类学的定义与范畴人类学的定义可以从其名字中得到启示,即“人类+学”。
人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及其活动,以了解人类的本质、文化和社会行为为目标。
它通过对人类的多个维度进行综合研究,包括生物学、社会学、经济学、语言学等等。
人类学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分支:物质人类学、社会人类学、语言人类学和考古学。
物质人类学研究人类的物质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人类社会行为,语言人类学研究人类语言交流,而考古学则通过考古遗址等方式研究人类的古代文化。
二、人类学的发展历程人类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人们开始注意到人类在不同地域和文化环境下的差异。
随着欧洲殖民扩张的进行,人类学开始成为了研究殖民地居民和原住民的学科。
20世纪初人类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研究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文化变迁为重点。
文化人类学家们通过实地调查和人际交流,收集了大量关于不同文化群体的信息。
这些研究为人类学的理论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近年来,人类学的发展正在不断扩展和融合。
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加深了人类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展为生物人类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全球化进程使得人类学家们开始关注全球范围内的文化流动和交流;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更多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手段。
三、人类学的重要性与应用人类学对于理解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本质和共同点。
通过对不同文化群体和社会行为的观察与比较,人类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此外,人类学也可以为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提供重要的支持。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日益频繁,而文化差异往往会导致误解与冲突。
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提供给政策制定者、国际组织和跨国企业重要的参考,以促进合作、交流和尊重。
第二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一)

二、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结构功能论
(一)结构功能论要点 1、拉德克里夫—布朗基本接受了涂尔干的社会整体观,认为运用于人类社会的功能概念
文化区首先是一个人类学研究文化的单位。
如果说文化圈强调有共同的历史传统,文化区则强调文化特征上的相似,而基本上不涉 及传播的过程或轨迹。
博厄斯把文化的最小单元称为文化特质,服务于同一功能的一系列相关特质就构成一个
文化丛结,关系紧密的丛结又构成一个文化类型,相同的文化丛结和文化类型会在一定的空 间分布,从而形成文化带,相关的文化带又构成文化区。
一、马林诺斯基的文化功能论
(一)“需要”与“功能” “需要”和 “功能”是马林诺斯基文化观的两个核心概念。
马林诺斯基认为,人基本上有两类需要:基本需要 (即生物需要)和衍生需要 (即文
化需要)。 (二)文化功能论评说
优点:马林诺斯基的文化功能论强调研究的共时性的问题;强调文化是一个整体这个观
念,反对将文化进行因素拆分。 缺陷:对共时问题的关注无法解释冲突和变迁;无法解释文化差异;功能论的个人性无
二、进化论人类学
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整 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 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 《原始文化》பைடு நூலகம்泰勒
二、进化论人类学
1、泰勒的残存法和万物有灵论 残存法 人类有三种看待世界的基本方式:巫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和科学的方式。尽管这三种 方式可能同时存在,但却代表着人类理性进步的三个阶段。 残存是仪式、习俗、观点等,它们被习惯势力从它们所属的社会阶段带入到一个新的社 会阶段,于是成为这个新文化由之进化而来的较古老文化的证据和实例。这样,通过分析和 研究作为文化的历史证据的这些残存,就可以追溯发展的历史,从而重建文化的演进过程。
人类学概论 第四版 第二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一)

1.2 其他重要人物
• 除了上述人物外,还有拉伯克(John Lubbock)、马瑞特等进化论人类学家,被称 为“单线进化论者”(unilinealevolutionist)。
1.3 共同观点
• 进化论人类学家相信人类和世界遵循自然、外在和既定的进步规律。他们探讨人类 社会和文化事项的起源和过程,特别关注宗教、法律、财产、家庭和国家的发展。
(二)进化论人类学的要点
• 2.1 共识 进化论人类学家形成如下共识:人类追求进步的心智和本质一致;社会文化进步的 路线和阶段一致;社会文化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一致。
• 2.2 注意事项 进化论者相信人类心理一致,但在文化上存在差异,同时认为某些文化优于其他文 化,可能导致民族优越感和民族中心主义。
一、进化与进化论
(二) 进化论
• 进化论最初是生物学概念。1801年,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进化论。1859年,达尔文发 表《物种起源》详细阐述生物进化理论,包括物种不是永远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在变化过程中 ,自然选择和高度变异性起着关键作用;自然选择保存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使物种适应不同环 境而生存。
第二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一)
人类学理论的起源
人类学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但直到19 世纪中期才开始形成独立研究领域。为了理解人类学的 理论发展,我们通常按学派或人物的角度进行介绍。然 而,这种方式难以描绘发展的整体框架。本书采用不同 的角度,将人类学理论进程划分为六个主要阶段或角度 进行介绍,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理论发展进程及其脉 络。
在这一时期,一些学者开始寻求其他解释,进化论成 为挑战神学传统的首选,并发展成人类学历史上第一 个成熟的理论范式。
一、进化与进化论
人类学概论第二章+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

(一)杜尔干和社会决定论 法国犹太 《社会分工论》(1893)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1895) 《自杀论:社会现象的研究(1897) 1898年,创办了《社会学年鉴》 1902年,转赴巴黎大学任教。研究兴趣发生了重大转 折,开始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 1903年,与其外甥莫斯合著《原始分类》 1912年,出版人类学名著《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
41
在自然科学独大的年代,历史特殊论伸张了文化的特 性,起到了抢救濒危文化的作用,并对美国人的自由 主义观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局限: 在批判已有理论如进化论和传播论的同时,却没有构 建起完善的新理论; 文化史观厚古薄今,应用性比较差。而这显然与其所 在的强调现实关联和实用主义的时代 精神是不相符合的
18
缺陷 : 许多命题都属于思辨范畴 在材料上不够充分和扎实,并且在取舍上过 于简单 倾向于任意拆分文化特质,用来组装宏观理 论模式,或者说是过分追求通则,而不顾文 化的整体性 在论述文化问题时,往往由于材料不足而借 助逻辑推理,或者干脆降低或简化到生物和
19
第二节
传播论 社会决定论 历史特殊论
20
传播(diffusion),或作“散播”、“扩 散” 与communication的内涵非常不同 communication是指两个主体之间的对 话、交流,含有平等的意思
21
传播论认为文化变迁(culturachange) 的过程主要是文化采借(cultural bor rowing)的结果
39
2 文化区首先是一个人类学研究文化的单 位 文化区强调文化特征上的相似,而基本 上不涉及传的过程或轨迹 强调细腻的经验研究,把考察空间缩得 更小,把文化要素区分得更细,同时也 更为强调文化的整体关联性
人类学理论发展过程归纳

历史特殊论/历史文化学派
-心理学派
博厄斯
1人类学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总和,并通过这种研究来构拟人类文化和文明史
2强调具体民族的历史
3文化区位分析法
4文化区理论
5文化相对论
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
文化塑造人格
萨皮尔-沃尔夫假说
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社会决定论
涂尔干
1社会事实只能用社会事实来解释
2社会化先在、外在和独立于个体并大于个体,因能对个体形成强制
5实践可以指人类行为的所有形式,包括意识与否
6讲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的客体论、萨特的存在主义现象学的主体论以及结构马克思主义综合一体
重新关注社会系统与人的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萨林斯:行为塑造体系
1复制社会文化体系的不是社会化和仪式,而是日常生活的实践
2讲法国结构主义、美国象征人类学和法国社会学年鉴学派溶于一炉
3边缘社会的象征体系和文化形态纳入到世界政治经济背景
4尝试在区域民族和全球的政治经济场域中探讨文化的差异
吉登斯
布迪厄《实践理论大纲》
1从理论模式的探索转向对行为者的实践和实际理念的研究
2社会人类学突破政治经济学对其局限性的批判
3关注结构与人的关系力求在结构与人的行动之间探讨辩证关系和人的能动性
4实践既是策略性的个人行动,也是文化再造和社会秩序重塑的途径
斯奈德
更多走向了对符号和意义系统的内在逻辑的理解,并且主要是透过核心符号。
和格尔兹不一样,但是都同意符号终归只是意义的载体,对符号的研究不能自成目的。
特纳
受英国结构功能论影响,在强调符号体系研究的同时关注符号与社会结构既分离又相互印证的关系,更关注社会
1更强调符号的使用意义,符号到底如何在社会过程中作为积极力量被运作
第二章人类学的理论发展1

第二章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1、如何理解人类学的进化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与哲学思潮的关系?进化论产生的时代背景:(1)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持续殖民的过程,欧洲人越来越多地面对在体质和文化上都与他们迥异的人群,这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2)人们对于是否应将这些非欧洲人视为“真正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也无法确切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体质和文化的差异;(3)当时流行的解释基于传统的宗教观点,不是根据系统的观察得出的结论。
就在这时,一些学者开始寻求其他可能的解释,而进化论就成为了挑战神学传统的首选,并进而发展成为人类学历史上第一个成熟的理论范式。
1859年,达尔文(Charles Darwin)发表《物种起源》,系统阐释了其生物进化论。
1871年,他又发表《人类的由来和性选择》,明确提出了人类起源于猿猴的观点。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直接影响了进化论人类学的产生。
启蒙哲学崇尚个人自由和社会进步,提倡理性、自然、利益、秩序和进步。
在这些社会思想的影响下,斯宾塞(Herbert Spencer)提出了社会进化论。
这样,以斯宾塞社会进化论为代表的社会进步观,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一道构成了进化论人类学的两大思想来源。
2、谈谈泰勒等人的“残存法”和信仰研究中的进化论。
泰勒认为,文化的演进主要表现为“理性的进步”,而人类看待世界的三种方式:巫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和科学的方式,代表人类理性进步的三个阶段。
残存,就是仪式、习俗、观点等,被习惯势力从它们所属的社会阶段带入到新的社会阶段,于是成为这个新文化由之而来的较古老的文化的证据和实例。
这样,通过分析和研究这些作为文化的历史证据的这些残存,就可以追溯发展的历史,从而重建文化的演进过程。
泰勒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原始宗教,并提出万物有灵论或泛灵论(animism)。
泰勒认为,万物有灵论是宗教的最初形式,并据此构成了其进化图式的宗教发展史。
先民们开始是对人的灵魂的信仰,后来延伸到动物、植物以及高山、大河等无生命的物体,形成范灵信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
人类学理论发展进程
1、进化论(1890年以前) 2、传播与社会、文化(1890年至20世纪50年代) 3、功能论(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4、自然、结构与符号(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5、结构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理论(20世纪70年代至
《原始文化》
残存法
泛灵论
路易斯·H·摩尔根(Lewis H, Morgan, 1818-1881)
亲属称谓和家庭进化 《古代社会》进化大纲 蒙昧时代(低、中、高) 野蛮时代(低、中、高) 文明时代
进化论人类学贡献及缺陷
贡献: 脱离宗教,转用系统性方法 区分了先天的生物特性和后天的行为养成 缺陷: 一味追求文化通则,忽略文化整体性 流于主观臆断
社会决定论
戴维德·杜尔干(David Emile Durkheim, 1858-1917)
机械的结合VS有机的结合 《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
社会决定论
马塞尔·莫斯(Marcel Mauss,18721950)
《礼物》 礼物间的互惠关系 Nhomakorabea社会决定论要点
以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 社会先在、外在和独立于个体并大于个体之和 社会强制力来源于集体意识和集体表象,宗教
2021
基础是社会的核心形式 社会文化分类依据二元对立原则 社会现象有现实功能
历史特殊论
文化区理论 主张各个民族的具体历史
弗朗茨·博厄斯(Franz Boas, 18581942)
文化区分析法
犹太移民立场
文化区理论
文化人格理论
“人格” 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日神、酒神、
妄想狂 米德:“野蛮社会”放浪式的儿童训练
方式
功能论(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产生背景
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斯基 (Bronislaw Malinowski,1884-1942 )
文化功能论:
“需要”、文化驱力、“功能”
关注共时文化
拉德克里夫-布朗(RadcliffBrown,1881-1955)
结构功能论:
器官与有机体
共时性优于历时性
80年代) 6、后现代主义与人类学的重构(20世纪80年代以
来)
一、进化论(1890年以前)
进化论之前 进化论(evolutionism): 人类学历史上第一个成熟的理论范式 达尔文:《物种起源》 斯宾塞:《进化的假说》
人类学进化论前身
【德】巴斯蒂安:心理一致说、“民 族”、“地理区域”
【瑞士】巴霍芬:《母权论》 【英】麦克伦南:外婚制、内婚制 【英】弗雷泽:《金枝》、社会人类学
人类学进化论要点
个体共识: 人类追求进步的心智和本质一致; 社会文化进步的路线和阶段一致; 社会文化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一致。 不接受白人与非白人在文化上平等的观念
爱德华·B·泰勒(Edward B. Tylor, 1832-1917)
传播与社会、文化 (1890年至20世纪50年代)
产生背景 传播论 社会决定论 历史特殊论
传播论
传播论(diffusionism): 人类学历史上第二个成熟的理论范式 文化采借 文化变迁 变体:埃及中心论、文化圈理论
传播论要点
共识: 相信传播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认定文化采借多于发明; 认为不同文化的相同性是文化圈相交的结果; 认为进化论忽略传播迁徙,并从传播角度重构。 贡献: 提出收集民族志的系统方法; 强调地理环境因素,弥补进化论不足; 明确了“文化相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