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合集下载

艺术人类学研究方法

艺术人类学研究方法

艺术人类学研究方法
艺术人类学研究方法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它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艺术的创作与传播相结合,通过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实践的分析和解释,来探究文化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艺术人类学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田野调查:艺术人类学研究方法强调田野调查的重要性,研究者需要深入到艺术家、工匠、设计师等人群所在的社区,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和文化背景,并与他们进行交流和观察。

2. 文本分析:艺术人类学研究方法还包括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实践的文本分析,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形式、内容和意义等方面的分析,来揭示它们所承载的文化和社会价值。

3. 参与观察: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艺术人类学研究者通常会参与到艺术实践中去,例如与艺术家一起创作、与工匠一起制作工艺品等,这种参与观察的方式可以帮助研究者更深入地理解艺术实践的过程和文化背景。

4. 跨学科合作:艺术人类学研究方法需要跨学科的合作,例如与艺术史学家、文化建筑学家、社会学家等进行交流和合作,以获得更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艺术人类学研究方法是一种基于田野调查、文本分析、参与观察和跨学科合作的研究方法,它的目的是通过对艺术实践和艺术作品的研究,来揭示文化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 1 -。

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艺术人类学是一门研究艺术与文化的学科,其研究方法与其他人类学分支有所不同。

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田野调查: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之一是通过田野调查来了解艺术与文化的关系。

研究者可以直接观察、记录和分析艺术表现形式、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和艺术作品在社会中的地位等。

2. 文献研究:除了田野调查,艺术人类学也需要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研究,包括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意义和文化背景等。

3. 艺术品的审美分析: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还包括对艺术品的审美分析。

这一方法主要是从审美角度来分析艺术品的形式、内容、风格以及艺术家的个人风格等。

4. 参与观察:参与观察是艺术人类学的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让研究者亲身参与艺术活动或文化现象中,以此深入了解其内涵和意义。

5. 社会学方法:艺术人类学也借鉴了社会学的一些研究方法,例如人类学家的参与式研究和社会学家的结构分析等。

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是多样化和综合的,这种综合性方法可以为我们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 1 -。

艺术人类学文化进化论

艺术人类学文化进化论

艺术人类学文化进化论
#1.艺术人类学初探
艺术人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研究人类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文化。

它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着重研究艺术对文化的影响和文化对艺术的影响。

艺术人类学是一个跨越时空的学科,研究从史前时代到当代的艺术和文化现象,以及各种艺术作品与社会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2.文化进化论
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受到了文化进化论的影响。

文化进化论是一种将文化看作生物进化过程的理论,它认为人类文化是逐渐进化而来的,由更原始的形式逐渐发展为更复杂的形式。

文化进化论主张,文明是由农业革命引起的,而艺术的进化则是人类文化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结果。

#3.文化进化论的影响
文化进化论最初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与此同时,艺术人类学也迅速发展起来。

艺术人类学家们开始研究艺术与文化、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们对艺术和文化的消费和接受会在时间和地域上有所变化。

这反过来又强化了文化进化论的观点,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来证明这种理论的正确性。

#4.艺术人类学的贡献
艺术人类学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我们对文化和艺术的认识逐渐透彻。

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成果不仅为世界文化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工具,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更加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人类文明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5.结语
总之,艺术人类学和文化进化论是人类文化研究的重要方法和理论,无论是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还是艺术和文化的交流传播,都需要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帮助和启示。

我们应当通过这些知识去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们生活中的文化与艺术,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有深度。

艺术人类学总结 人类学 艺术 美术 考研 考博 读书笔记 009

艺术人类学总结 人类学 艺术 美术 考研 考博 读书笔记 009

藝術人類學总结读书笔记一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定位艺术人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在艺术的文化语境中,以人类学的方法研究艺术(研究的内容是艺术)。

对象和内容是艺术学,方法和视角是人类学艺术史能为人类学家提供一种视野,将艺术品视为观念的物化方式。

艺术人类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有跨学科性质。

众学科合力推动艺术人类学的发展。

二艺术人类学的互动1,艺术人类学的产生及发展既源于人类学也源于艺术学,是两者的相互需要而产生的跨学科研究。

2,在文字不发达的民族或社区,艺术是传递信息,表达文化和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是最重要的符号体系。

3,然而作为研究人的科学,人类学一直忽视对艺术的研究。

首先,科学研究的是事物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在心理、想象领域里,更多的是任意性和自由性,难以把握其规律性,导致艺术与科学的必然性和规律性较远。

并且人类学早期研究的是艺术的文化含义,少有研究艺术的内在规律。

其次,不认为艺术有原始形态,因为艺术是至高无上的精神产物。

在物质与精神文明都谈不上发达的原始社会,不可能创造高雅的艺术品。

艺术是纯洁神圣的、是观念性的、非实用性的,但原始艺术大多是与宗教、仪式、生活有关的实用性工艺品,不被看做是艺术品。

再次,缺少分析原始艺术的美学原理。

4,情况转变: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人类学中仪式表演及文化表演的理论兴起,从人类学的角度关注艺术的学者越来越多,发现符号与权力体系相联系,有重要研究意义。

再者,现代艺术走向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理念高过形式和技巧,艺术的研究需要人类学的方法,人类学需要艺术学的视角,用现象学的历史主义的方法,全方位理解人类的文明。

5,跨学科的价值和意义人类学为艺术学研究提供了来自自然科学、人文科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艺术学为人类学提供研究内容和视野,交叉的学科丰富了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音乐学、美术学、戏剧学、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等,都是研究文明的很好的角度,促进并帮助人类学家多角度、全方位了解一种文明。

罗伯特·莱顿艺术人类学理论浅析

罗伯特·莱顿艺术人类学理论浅析
第2 8卷 第 2 期
2 0 1 3年 4月
洛 阳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L u o y a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他文的审美感知力和 给大家 是一 项无法 完成 的任务 。但 在他 们 的传 统 中 判断力e [ 1 l ( P 1 5 ) 福 吉 也 做 出 了相 同 的 回应 ,他 “ 相 有 “ 现成的描述萨满遭遇神灵 的规范” ,又使得这 信存在着一种普适的审美” 。莱顿进一步探讨 了这 项使命变得如此轻松 。在每一次新萨满的创作 中,
V0 1 . 2 8 Nn 2 Ap r .2 01 3
罗伯 特 ・ 莱 顿 艺 术 人 类 学 理 论 浅 析
高 层
( 云南师范大学 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 5 0 0 0 0 )

要 :罗伯特 ・ 莱顿对 小规模社会 中的 艺术从不 同角度来讨论 艺术发 生的可 能性 。同时 ,运 用人 类学理论 与
的形式来扩充权威 ,利用形象的相对尺度来表达其
问题 ,即对 于艺术 的感 知力 ( 审美感 )小规模社 相应 的社会标准 :首领的形 象就 比其下属的高大 。 会中的人与现代 的人之间是否存在共同性?莱顿认 艺术品在小规模社会中可以充当一种另类的交流工
“ 如果 一个人 将 自己对 其他 艺 术 作 品 的感 受 描 述成 对他 文化艺 术模 式 的表 达 ,不管这 一做 法是 多么合
记 中王建 民写 到 :罗伯 特 ・ 莱顿探 讨 了一 个最 基本 情合理 ,如此带 有感情 色彩 的说法 都 是观 察 者 自己

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艺术人类学是一门研究艺术与文化之间关系的学科,它通过对艺术作品、艺术家与观众的研究,探究艺术作品与文化的联系与影响。

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文化人类学方法:艺术作品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可以应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来研究艺术。

这种方法侧重于探究艺术作品与当地文化的关系,认为艺术作品是文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2. 参与观察法:研究者通过亲身参与艺术作品的制作或观赏过程,来了解艺术家与观众的思考、感受和行为。

这种方法强调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互动,可以深入了解艺术作品的背后故事与文化内涵。

3. 口述历史法:这种方法通过访谈艺术家、观众或其他相关人员,记录他们的经验与故事,从而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意义与影响。

这种方法可以获取到独特的、个体化的信息,有助于深入了解艺术作品的背景与内涵。

4. 文本分析法:这种方法通过对艺术作品本身的分析,探究作品中的符号、隐喻、主题与文化内涵。

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分析静态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建筑等。

5. 行动研究法:这种方法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研究者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来探究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研究艺术创作的过程、方法与意义。

总之,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
应用。

这些方法可以相互补充、互为支撑,从多个角度深入了解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艺术的来源与基本原理、理论和方法

艺术的来源与基本原理、理论和方法

艺术的来源与基本原理、理论和方法关于艺术的来源与基本原理、理论和方法艺术的方法很多很多,无穷无尽,因为宇宙永无止境、故艺术也永无止境,但一般来说、艺术的原理、理论和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艺术的本质如同自然、生命、人类、人性和宇宙的本质一样都是膨胀,同时,艺术不但是膨胀、在膨胀、而且还是分裂、还在分裂,而艺术的膨胀就是感觉的膨胀、艺术的分裂就是灵感的分裂。

比如,关于艺术的方法,我们要经常有目的的训练我们的灵感,当灵感一旦出现与拥有时就要迅速的抓住、并尽可能的延续、延长与坚持下去、尽可能的产生更多的、一系列的灵感,假如灵感真的越来越多便最终发生一系列、一连串的科学规范的分裂的话,那么,创作的灵感就会变得源源不断、如滔滔江水一般的涌现出来,并且随着这种分裂的不断发生与产生、又将涌现出一大批、一系列的艺术的灵感与方法来,且随着时间的延而越多。

这就是艺术从膨胀到分裂、又从分裂到膨胀的、一个不断良性循环的结果。

凡是带有艺术性的东西、凡是具有艺术性的一切创作、音乐、表演、戏曲及行为、运动、动作与生活等等都是艺术,只不过是各自的艺术高度、深度、厚度和广度不同而已。

艺术是一个从了解人性到热爱人性、及到颂扬人生、赞美生活、歌颂祖国等等的一个过程。

因为自然、生命与宇宙的本质及其形态与状态等等都是不断地呈现膨胀与分裂趋势的,故此,艺术的本质及其形态与状态也是如此、也是不断地呈现膨胀与分裂的趋势。

艺术的形态包括动态与状态,艺术的动态在感觉之中,而艺术的状态则在运动、活动、行为与行动之中,两者相互相成、是辩证统一的辩证关系。

艺术内外兼修、以内为主。

艺术必须在实践、实践与再实践中获得成功。

膨胀是自然、生命、人类与宇宙的本质、故也是人性与艺术的特性、特征与特点,为此,艺术也是自然科学、也是基础学科与基础科学的范畴。

艺术的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表现与表达好一种好、良好、更好与高、更高的人文精神、精神面貌、思想品质与人性的光辉、及其所要表现与表达出来的一种好、良好、更好与高、更高层次的艺术性、音乐性、欣赏性和观赏性等等的完美呈现、及完美相结合。

音乐人类学的范畴理论和方法

音乐人类学的范畴理论和方法

音乐人类学的范畴、理论和方法孟凡玉该文发表于《民族艺术》2007年第3期近年来,我国音乐研究机构、大学音乐系(所)的音乐人类学研究与教学已经颇具规模,一些音乐学院、研究院(所)陆续开设了音乐人类学专业或课程,已有学士、硕士、博士各层次的专业研究方向,较之20年前的改革开放之初,无论是影响广度还是研究深度,都已经有了巨大差别。

同时,音乐人类学不仅在本专业研究中蓬勃发展、生机盎然,它的基本理念、研究方法还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在音乐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对音乐史学、音乐考古学、音乐形态学、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美学、音乐批评学,等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音乐学各领域提供了研究思想和方法,很多传统学科在它的带动下,出现焕然一新的研究景象。

正如音乐学家伍国栋先生所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推荐和使用民族音乐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者,还是对该理论与中国原有民族音乐(传统音乐)研究理论整合一直持保留意见的学者,事实上都在理论和实践的操作中接受着这一学科理论及方法的影响,学术思想都不同程度地有所转化和深化,并且在更大、更多的研究范囤内相继引发出诸多属于学科理论建设性质的民族音乐研究新观念。

” 1音乐人类学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学科,特别是在中国,很多人对它还非常陌生,本文拟从学科槪念、四方音乐人类学的学术传统、音乐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我国音乐人类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历程几个方面,谈谈笔者粗浅的认识。

一、学科概念按照美国音乐人类学家梅里亚姆(Alan P. Merriam, 1923-1980)的左义,音乐人类学是 "文化中的音乐研究”(the study of music in culture)或者“作为文化的音乐研M(the study of music as culture) 2 3 4 5o荷兰民族音乐学家孔斯特(Jaap Kunst, 1891-1960)给这门学科所卜的泄义则是“民族音乐学,或者说,最初被称作比较音乐学的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人类从原始人群到文明国家的所有文化阶层的传统音乐和乐器,因而,我们的学科是调査研究所有的部落和民间音乐以及除了西方艺术音乐之外的%类音乐3早期的比较音乐学时期的定义有徳国学者阿徳勒(Guido Adler, 1855-1941)所界左的“从人种学的角度对民族音乐进行比较研究”的学科X以及徳国学者萨克斯(Curt Sachs, 1881-1959)的“比较音乐学一一异国文化的音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何明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
何明教授从艺术人类学这一学科的建构、溯源和分类三个方面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艺术的人类学研究必要性可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艺术边界的消解和艺术的文化建构来分析。

人类学研究艺术之必要性包括作为文化产品的艺术、作为生活方式的艺术和作为价值观念的艺术。

艺术特质提供的可能性在于艺术的情境性、艺术的表达性和艺术的呈现性。

从理论范式提供的可能性来看,首先是美学(艺术学)理论范式的转向:德国古典哲学演绎范式的终结;其次是人类学理论范式的转向:实证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终结。

对艺术人类学的溯源可以追溯到古典人类学的艺术研究:运用文献资料研究前工业社会的艺术和艺术的起源、现代人类学的艺术研究:非西方小型社会的田野调查和实证研究、后现代人类学的艺术研究:人文主义方法论与工业社会的艺术研究、对非西方社会艺术资料的援用:探求艺术及审美的起源与构拟艺术史、对人类学理论的征用:建构新的艺术研究范式、从批判理论到后现代理论:艺术研究向社会文化的延展及其与人类学的趋近等六方面。

另外需要把艺术问题置于人类学视野下思考,沃尔夫冈·伊瑟尔(Welfgand Iser)就曾说过:“文学人类学的任务是双重性的:第一,它旨在回答接受理论所遗留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即我们为什么需要阅读、我们为什么迷恋于阅读;第二,文学尽管是虚拟的,但在体积程度上向我们提示了我们人类自身构成的某种东西。

”虚构、想象、表演、转换、模仿、游戏、象征等理论范畴建构起文学人类学的理论体系。

埃伦·迪萨纳亚克(Ellen Dissanayake)的研究更趋近人类学。

她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理论起点,通过引用有关艺术的大量民族志资料和自己在斯里兰卡、尼日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异文化生活近20年的体验经历,探索艺术与审美行为的起源和表现形式的最初显现,“寻找所有传统甚至是所有艺术——舞蹈、音乐、文学语言、表演和视觉艺术——中潜在的原则。


如果从艺术切入研究文化和人的问题,可以看到有三方面的需求:突破演绎理性的束缚而直面与把握生活及其中的艺术实践;突破实证理性的羁绊而深入体
验与阐释艺术实践的内在意义和想像世;突破“异文化中的艺术”或“原始艺术”的视域局限而将所有生活中的艺术都尽收眼底,并确定文化批评的视角。

最后,何明教授在人类学视野下将艺术进行了分类,从文化视角确立分类标准的“三分法”,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艺术:“人—心”的艺术、仪式过程中的艺术:“人—神”的艺术和展演的艺术:“我者—他者”的艺术。

此外,从田野工作来看,文化整体观、主位的视角和社会文化的解释为艺术分类提供了方法类的指导。

采用民族志的撰写方法,可以描述各族群、民族、阶层及其文化的艺术生产过程、分析艺术需求的根源和实现途径及其文化关联、解释人及其文化。

何明教授用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将艺术人类学的特征和前景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员更深入地了解了这门交叉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