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讲义第2章人类学理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文化人类学》课件

《文化人类学》课件

跨文化沟通技巧
培养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沟通技巧,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 果与效率。
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
树立尊重多元文化的教育观念,培养 具有全球视野和包容心态的人才。
教育内容与方法
将多元文化教育融入课程设置、教材 编写和教育方法中,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06 总结与展望
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谢谢聆听
和作用。
03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田野调查
总结词
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通过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直接观 察和体验当地文化。
详细描述
田野调查要求研究者长期居住在研究地区, 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 方式、价值观、信仰、习俗等,以及这些文 化元素如何影响当地人的行为和思想。通过 田野调查,研究者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为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总结词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的信 仰、习俗、社会组织、艺术、科技等 方面,涵盖了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
详细描述
文化人类学不仅研究不同文化的特点 和差异,还关注文化与环境、社会结 构、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关系,以及文 化如何传承和发展。
文化人类学的学科特点
总结词
文化人类学具有综合性、比较性、跨学科性和实地调查等特点。
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文化进化论、功能主义、结构主义到后现代的文化研究,文化人类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未来趋势
随着全球化、环境问题、技术发展等新议题的涌现,文化人类学将更加关注跨文化交流与比较、文化变迁与适应 、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等领域。
文化人类学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面对全球化、文化冲突和融合的复杂局面,文化人类学需要应对如何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如何理解不 同文化之间的互动等挑战。

文化人类学 全套优质课件(可编辑)

文化人类学 全套优质课件(可编辑)

文化人类学全套优质课件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导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导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 [ 教学重点] 文化人类学的目的 [ 教学重点] 文化人类学的目的 [ 教学难点] 人类学者的特点 [ 教学难点] 人类学者的特点[ 关键词]生物进化濡化生活方式[ 关键词]生物进化濡化生活方式文化差异种族偏见文化差异种族偏见一、文化背景中的人类一、文化背景中的人类 (一)文化人类学的目的 (一)文化人类学的目的区分不同民族和社群的生活方式、意识和风俗,区分不同民族和社群的生活方式、意识和风俗,就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焦点。

人类学者借着比较就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焦点。

人类学者借着比较的眼光来看生活方式,企图跨越时空的最大极限,的眼光来看生活方式,企图跨越时空的最大极限,区分哪些特征基于人性,哪些特征缘于特定时地区分哪些特征基于人性,哪些特征缘于特定时地和人群。

人类学是研究普同性和独特性的科学,和人群。

人类学是研究普同性和独特性的科学,它既研究类似与差异的现象,也研究乍看起来不它既研究类似与差异的现象,也研究乍看起来不可理解的意义和逻辑。

人类学可以说是把不同的可理解的意义和逻辑。

人类学可以说是把不同的生活方式当作一面镜子来研究我们自己本身的科生活方式当作一面镜子来研究我们自己本身的科学。

学。

? 文化人类学的目的正是通过研究人类境况文化人类学的目的正是通过研究人类境况的各种表现及其变化来理解这类境况。

理的各种表现及其变化来理解这类境况。

理想地说 , 人类学教给我们如何理解异族文想地说 , 人类学教给我们如何理解异族文化和不同社会的内在逻辑。

如果真能将此化和不同社会的内在逻辑。

如果真能将此学会 , 那么 , 其他群体中看上去不合理的、学会 , 那么 , 其他群体中看上去不合理的、狂热幻想的、不道德的或恰是愚蠢透顶的狂热幻想的、不道德的或恰是愚蠢透顶的行为 , 都可看作是合逻辑的甚至是有用的。

行为 , 都可看作是合逻辑的甚至是有用的。

文化人类学课件02C-精品文档

文化人类学课件02C-精品文档

新进化论、结构主义人类学
• 虽然亲属关系现象与语言现象是属于不同种类的 实在,但它们是属于相同的类型的。 • “结构”抽象的是形式。比较:物理学中的 “波”,声音、弦的振动、电磁波、光的公式都 有同样的数学形式;数学中的“三角形”可以代 表一块土地,一块木板、一块饼、一个表示加速 行使的汽车的速度的直线下面的面积,等等 • form vs. substance
新进化论、结构主义人类学
•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与拉德克利夫-布朗的 “结构”有着很大的差别,它并不是指一种经验 实体或社会现实,而是指经验实体之下存在的一 种模式(是“基因”而不是“蛋白质”)。借用 语言学的概念就相当于“语言”与“言 语”(parole et langue)以及“音位” (phonemes)之间的关系。文化也是一种语言, 可以分为两个层面:表露在外的具体社会文化现 象相当于言语(parole),而在现象背后潜藏的无 意识结构相当于语言(langue)。
新进化论、结构主义人类学
• 在亲属关系的研究中,斯特劳斯就认为人类学家 与语言学家处在一种形式上相似的情形之中: “‘亲属制度’像‘音位体系’一样,是由思维 在无意识水平上建造起来的。最后,散见在世界 各地和根本不同的社会中的亲属关系模式、婚姻 法则、在某些亲属关系类型之间的相似的规约态 度等重复出现,使我们相信,在亲属关系问题上 和在语言学中一样,可观察的现象是由那些一般 的但是潜隐的规律的作用造成的。
新进化论、结构主义人类学
• 神话是人类心灵结构“外化”的最初形态,当人 类生活处在原始社会状态时,人类的心灵是最自 然、最接近本色的。那时候人们创造的各种神话 往往能够最直接地表达其内心观念的联系形态— 结构。(此盖神话、史诗、古希腊悲剧的美和魅力 的来源,又:儿童画亦有一种质朴的、自然的美) 通过对神话的结构分析,他证明了“二元对立” 是人类思维的基本结构,神话只是这一无意识的 基本结构的语言表现。

第二章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流派

第二章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流派
漳州师范学院
第二节 心理学派和功能主义
一、心理学派 1.弗洛伊德的文化人类学研究 2.林顿:基本人格类型 卡丁纳:基本人格结构 3.本尼迪克特和米德的文化与人格理论 《文化模式》 《来自南海》三部曲
漳州师范学院
二、功能主义与结构功能主义
(一)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理论 1.文化的功能主义理论 思考每一种文化现象对于社会成员以及作 为整体的社会的功能和作用 2.把人本身的需要看成是文化存在的基础 3.整体性的田野工作方法
漳州师范学院
(二)布朗的结构功能主义 1.文化的功能在于维持一个社会的结构, 而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 2.关于社会结构的思想的内容 社会组织 社会形式
漳州师范学院
第三节 新进化论、结构主义人类学
一、新进化论 (一)怀特的普遍进化论
1.文化进化的标志是人类获取能量的增长 (1)文化的进化历史阶段 (2)评估文化文化发展的公式:C=ET
2.技术发展是整个文化进化的基础 (1)技术系统 (2)社会系统 (3)思想意识系统
3.文化决定发明与革新 (1)文化既是人类天性的决定因素,也是发明与革 新的决定因素 (2)两个重要的命题
漳州师范学院
(二)斯图尔德的多线进化理论 1.对于文化的解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2.文化生态学思想 3.文化类型研究 (1) 社会文化整合水平 (2)区分出三种整合水平不同的社会文化类型: 家庭、群落(村落或社区)、国家
漳州师范学院
(三)列维一施特劳斯的的一种模式 2.结构主义方法:
一是结构模式的划分;二是结构层次的转换 3.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称谓体系,态度体系 4.神话的结构
“二元对立”是人类思维的基本结构,神话只是 这一无意识性质的基本结构的语言表现。 5.对原始人的思维特性和图腾崇拜的研究

[课件]文化学概论:第二章PPT

[课件]文化学概论:第二章PPT


五、功能学派



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创始人马林诺夫斯基 (B.K.Malinwski,1884-1942)、德拉克利夫-布朗。其主 要著作:前者有《西太平洋的探险队》、后者有 《安达曼群岛的居民》。 代表人物:爱德华· 埃文斯—普理查德、迈耶· 福蒂 斯、麦克斯· 格拉克曼、威廉· 雷蒙德· 弗斯 学派的基本观点: 1.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不论具体的还是抽象的, 都有满足人类世纪生活需要的作用,即具有一定的 功能。 2.文化是建筑在生物基础之上的; 3.重视文 化的完整性,重视文化物质的功能之相互作用。 23
一人类学的兴起文化学产生的理论基础与源泉就研究对象而言人类学虽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代西方社会认为希罗多德的历史荷马史诗奥德赛已有人类学的思想的记载与描述但科学的人类学体系应是近代资本主义扩展和科学昌明的产物
文化学概论:第二 章
第二章 文化学的形成与发展
2
第一节 文化学发展简史

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文化学是在近代西 方逐步发展起来的。文化学的形成与发展,同人 类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实际上,文化学体系就脱 胎于人类学及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其中受人类学 的影响最大。 从演变序列来看是:
21

学派的基本观点及影响


① ②
学术观点: 1.杜尔干的贡献: 第一个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文化的学者; 创造了“集体表象”的概念,并予以很好的解释。 2. 布留尔则发展“集体表象”,运用它来研究原 始人的思维,并提出了“互渗律”概念。 影响与地位:法国社会学派是近代法国文化研究 领域出现的第一个学派,奠定了法国文化学研究的 特色,对功能学派和结构学派的产生巨大影响。 22

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文化学

文化人类学PPT课件

文化人类学PPT课件

a
10
「古典」民族誌的寫作風格強調『民族誌的真實』: 由擁有第一手知識的人提出一個精確、客觀、科學 的論述,如對於一種異文化的深入了解。強調個人 的研究經驗。
比較: ‧馬凌諾斯基的民族誌認為文化的各個層面是相互連結
且互相交織。
‧現在的民族誌通常不會是無所不包或注重全貌的,而 是專注在特定的主題。
a
a
4
觀察及參與觀察
對於日常生活的直接、第一手的觀察
• 日記(diary):最初印象是相當有價值的, 且應被記錄下來,免得因現象熟悉後而消失在 意識邊緣。
馬凌諾斯基:「在土著生活及典型行為之中, 無法估量的層面。 」
• 互信關係(rapport)
• 參與觀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藉 由參與,可了解當地人如何與為何發現這些事 件是具有意義的,及是如何組織與執行的。
a
7
主要文化報導人(key cultural consultants)
社會中一些人,因個人機運、經驗、天份或訓 練,而能提供關於某些特定生活面向的全部或 有用訊息
生命史
對感興趣者所作,收集其生命史,做日後回 溯分析之用,也提供一個更加個人性質且平 易近人的文化圖像
比較不同主間對相同問題所做的詮釋與處理, 可呈現一社會中的多樣性。
文化人類學
倫理
பைடு நூலகம்
a
1
美國人類學會
無法進行資格認證 只能進行道德上的聲譴
a
2
民族誌研究者 地主國家 事先知會同意 事當的方式回饋 涂爾幹: 1.人類學 2.社會學
a
3
三、民族誌(ethnography)研究技術
田野研究技術(field techniques)

《文化人类学》课件

《文化人类学》课件

文化人类学第一章文化人类学概述第一节人类学的定义及其学科范畴一、人类学的起源人类学(Anthropology)一词,是由两个希腊文字组成,即anthropos(人)和logos(学科),意思是研究人的学科。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西方有部分学者称其为“人的科学”。

1501年德国学者洪德首次使用“人类学”一词,但当时只是用来指人体解剖和人的生理研究。

直到1863年,英国创立伦敦人类学学会,其研究范围才与现在的人类学研究比较一致。

此时,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才逐步形成起来。

二、人类学的含义•20世紀初,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定义。

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在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人类学专指研究人类体质的学问,包括灵长类学在内。

广义:在英国和美国等国家,人类学不仅包括体质人类学,也包括人类的社会和文化在内,叫做社会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包括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等。

由于人自身兼具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研究人的人类学显然要研究人的生物方面和社会方面。

这样,人类学的主题是研究横跨整个地球和贯穿整个历史的所有人类,研究他们的躯体和文化的各个方面。

三、人类学的学科范畴1、四分法(1)体质人类学(2)考古学(3)民族学(文化人类学)(4)语言人类学2、二分法二分法是在四分法的基础上,把考古学,语言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都归入为文化人类学。

(1)体质人类学,这一名称创始于1871年,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体质变化的一门学科;(2)文化人类学:一般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

四、人类学的学科地位人类学是整体性、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围宽广,在学科的属性和相关的研究方法上,人类学横跨生物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种不同的学科领域。

第二节文化人类学学科一、文化的含义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包括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大部分。

2. 文化与文明的联系与区别:(1)文化比文明产生要远古的多。

02-第二章 文化人类学基本理论

02-第二章 文化人类学基本理论
《古代社会》(1877)、《易洛魁联盟》(1851)、《人 类家族的血亲和姻亲制度》(1865)
3.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
《社会学原理》(1876-1896)、《伦理学原理》(18791893)、 《社会静力学》(1850)
3
二、社会进化论的基本原则

1.强调人类心理本质的一致性和由此产生的人类
6
四、社会进化论学派的研究方法
1.田野调查和比较法:利用民族志资料进行跨
文化比较研究。
2.残存法:运用“遗物”(survivals)的观念,
从考古遗物可以看出各民族发展有不同阶段。
7
五、社会进化论学派评述



1.社会进化论的许多学术观点被后来的学术研究 证明是错误的。如有关物质环境是文化的性质与 发展的决定因素、文化的“并行说”、文化单线 渐进论等。 2.社会进化论尽管看到了文化传播现象,但是却 很少注重文化传播对人类社会文化演进的影响。 3.在研究方法上,社会进化论将处于不同文化进 化阶段上的文化现象拿来进行比较,本身是不具 可比性的。
31
二、怀特的技术决定论

1.文化由技术体系、社会体系和观念体系三部分构成,技术
体系决定社会体系,间接决定观念体系。

2.文化进化的原因在于技术,而衡量文化进化阶段的唯一而
最合适的标准是每人每年所能得到的能量。

3.文化进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人类仅仅依靠自身能量的阶
段、通过种植和养殖得到太阳能的阶段;通过动力革命,利
《安达曼岛人》(1922)、《澳洲诸部落的社会组 织》(1931)、《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 (1952)、《社会人类学的方法》(1958) 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11.2020
文化人类学
10
2、传播论学派
文化成长、变化、发展的主要过程都与文化的转借相关联, 传播论者否认所有重要的发明都是在每个文化中独立完成 的
那些关键性的发明(如车轮的发明)不会是所有文化都经历 的独立发明过程,而是由一种文化发明出来后,再由邻近 的文化转借过去,逐渐加以扩散
在传播论者眼中,传播的过程(文化转借)有赖于“历史的 偶然性”,而不由某些不可逆转的进步法则所左右。
文化人类学
14
文化相对主义
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因为任何一个文化都 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个文化的独特之处都不会相同,每个 民族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观,各族文化没有优劣、高低 之分;一切评价标准都是相对的。
23.11.2020
文化人类学
15
“历史特殊论”学派的其他成就
23.11.2020
文化人类学
12
3、历史特殊论学派
博厄斯(Franz Boas,1885—1942) 认为民族学应该详细
研究文化特质的地理分布情况,因此创立“历史特殊论” 学派。 观点: 民族学研究中,重要的是调查每一种文化独特的历史,而
不是试图发现文化变化的普遍法则,只有具体的东西才是 历史的和可靠的; 重视对于文化区域的研究,开始关注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 的关系; 强调标本(如文化遗物与文化特征标本)的收集,并记录它 们的分布,按照特定的类型进行分类。
这一学派的学者主张:与各种动物一样,人类文化经历过 较长时间后也会产生变化,较“原始的”文化阶段往往会 被较“进步的”文化阶段所取代
古典进化论又称为“单线进化论”,因为这一学派认为所 有的文化都会经历一些特定的发展阶段,由“蒙昧”直线
性发展到“文明”时代
23.11.2020
文化人类学
4
古典进化论学派代表人物
E.泰勒(1832—1917)
23.11.2020
文化人类学
5
E.泰勒
把文化(Culture)经典性地定义(点击定义)为 ——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以及
其他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必须具有的能力和习惯的总和。” 指出了人类生物遗传的特征与我们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文化
第二章 文化人类学理论
23.11.2020
文化人类学
1
二次大战以前的理论和流派
特定时期的人类学理论反映出外在特定文化环境 中的人类学家的思想和价值取向
人类学理论是有关人类知识与观念的总的积累与 经验的产物
通过具体的民族志资料,人类学家了解到各种有 关人类行为与信仰的具体信息。同时,有关人类 文化的具体理论是否有普遍适应性的讨论,导致 了人类学向更为综合性的学科演变
23.11.2020
文化人类学
2
古典进化论学派 传播论学派 历史特殊论学派 功能学派 结构功能学派 法国社会学学派 文化与人格学派
23.11.2020
文化人类学
3
1、古典进化论学派
古典进化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用一种科学的、人本主义的 方法研究人类文化的学派,是近代生物学与地质学进化理 论影响的直接产物
23.11.2020
文化人类学
9
贡献和局限性
贡献:
使人们能够第一次摆脱神学教义的束缚,以系统的方 法来研究人类的特性;更有意义的是,进化论可以正确地 区分哪些是人类生物遗传的因素,哪些是通过学习得来的 社会特性
局限性:
不能不受当时欧洲中心论思想的影响,无法以正确的 态度来对待各种非西方的文化;19世纪末,进化理论受到 了其他学派和学者们的批评。
23.11.2020
文化人类学
11
德国的传播论原理
研究特定文化的“特质” (如鱼钩的类型、神话 等),并试图解释这些文化特质的分布情况;
4300 - 1595 BC 2100 BC -
6000 - 5000 BC 2300 - 2000 BC
把人类文明起源地局限在若干文化圈中,这些文 化圈内拥有较高的文明,通过转借、移民、征服 等等将这些文化特质传播到世界各地。
ethnographic sense, is that complex whole which includes knowledge, belief, art, morals, law, custom, and any other capabilities and habits acquired by man as a member of society.
(Tyler 1958[1871] )
23.11.2020
文化人类学
7
Survivals were cultural traits that had
lost their original functions in society, but had continued, for no particular reason, to survive. Such traits were of crucial importance to the effort to reconstruct human evolution.
之间的差别; 残余 (Survivals)(点击例子)
——在早期进化阶段的某些最初的习俗仍然靠习惯的 努力一代代的流传下来,但这时它又部分或全部地失却了 它原来的意义和功能。
23.11.2020
文化人类学
6
Culture, or civilization, taken in its broad,
23.11.2020
文化人类学
8
摩尔根 (L.H.Morgan)
《古代社会》:社会进化发展所经历的主要阶 段——即蒙昧、野蛮、文明3个阶段,每个大的 阶段又分成3个小的发展时期,这些发展阶段的 划分是以技术发明为基础的,技术的发明与文化 的进化模式相互联系
把人们对于古代社会的实际形态的错误认识加 以正确的引导
23.11.2020
文化人类学
13
博厄斯(Franz Boas,1885—1942)
人类学研究三大目的和任务,即重建人类史、揭示文化发 展规律和探讨变迁的动力;
主张用历史法取代比较法,不仅建立在一般性基础上,而 且重视每一单个文化事例;
反对种族主义、提倡文化相对主义(点击查看)。
23.11.2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