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古诗文 做成功中国人
赏读经典古诗 弘扬民族文化

藉。 在我这样 的引领下, 学生们产生了浓厚兴趣 , 习热情 学
日益高涨。
的歌词。这样 , 用好音乐的优势 , 提升学生文化品位 , 促使 他们下决心学好中华古诗词。
2以诵读积 累完善学生人文素质。 .
《 课标》 要求, “ 加强诵读涵咏, 在诵读涵咏中获得情感
甫, 更是历史上如泰山般的爱国典范。他密切关注社会 ,
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现存 10 40多首诗, 深
文 科 教 学 探 索
赏 读 经 典 古 诗 弘 扬 民 族 文 化
时 志 荣
( 氏县职教 中心 ,河j 石家庄 0 1 3 ) 元 E 5 0 1
摘
豪感 。
要: 经典古诗是 我 国传 统文化 的精粹 , 它是我们 感受 中华文化 的一个 窗 口。在教 学中以 多样 的教 学
形式 引导学生 赏读 经典古诗 , 有利 于陶 冶情操 , 强修养 ; 加 有利 于 弘扬祖 国的优 秀文化 , 增强 民族 自信 心和 自 关键词 : 中学语 文 ; 经典古诗 ; 赏读 ; 传统 文化
中图分 类号 : 6 33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9 0 X 2 1 0 — 0 0 0 G3. A 1 0 — 1 ( 0 6 0 2 — 2 O 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中国第一位爱国诗人屈原以自 己的诗歌和行动 , 特别是以 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他 的爱 国情 怀: 杜甫以 自己的诗词表达 自己对社会的忧患、 对国家的 担心 ; 还有陆游 、 辛弃疾、 文天祥等一大批诗人本身就是热
水, 想象远处平凡的寺 , 想象中传来平凡而古老的钟 声 ,
鱼 E u ai a Pa t ea dR s ac 刿 d ctn I r i n e e r o cc h
关于唐诗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关于唐诗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关于唐诗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唐诗的读后感(精选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唐诗的读后感1英国的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宋代的苏轼也曾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两位在文学领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认为,读诗,能够提升人的智慧与情操。
放眼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唐朝的诗歌发展最为昌盛,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
年少时,寄居在外公家,外公是诗迷,珍藏的诗书举不胜举。
于是,我便轻易读到了《唐诗三百首》。
我初识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一读之下竟欲罢不能,从此,我便沉浸于诗的世界。
最初读诗,读的是朗朗上口的语句;再读诗,便读出了诗中字词的斟酌;而后,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故事。
我最爱在清风微拂的傍晚,于柳树下,读一首唐诗,或读李白的豪情,在现实中饮酒放歌;或读杜甫的雄浑,让自我多一份忧国忧民;或读白居易的清扬畅丽,在内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读读孟浩然的恬静,品品李商隐的委婉……每当此时,总是心潮澎湃,仿佛自我也是满腹经纶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
我向来垂青富含思想的诗歌,因为它们陪我走过了许多坎坷。
人生难免有失意的时候,当我考试不利时,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鼓励我突破“行路难”的困境;当我与朋友道别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就成为心中的慰藉。
诗,融入了我的生活,无论失意得意,无论悲愁欢喜,诗,一向是我不离不弃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现代社会迅速发展,许多中华文化被代替甚至被遗弃,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的古文化,忘记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
曾有一则新闻报导: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mei外。
应对这个结果,我不禁震惊,难道中国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并非如此,相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国文化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粹。
读国学经典的启示

读国学经典的启示阅读国学经典,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陶冶了性情品德。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读国学经典的启示,希望大家喜欢!读国学经典的启示范文1经典古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
它历经岁月陶洗,千锤百炼,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审美意识。
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
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其他任何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阅读经典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及人文素养的必由之路。
通过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
心理学的研究规律表明,在0-13岁之间,记忆力发展非常迅速, 13岁前后达到人一生记忆的最高峰。
对0-13岁的儿童来讲,记忆是他的天性,背诵是他的拿手好戏。
经典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让儿童充分利用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阶段,背诵相当数量的经典,为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和整合语文教学中的各种资源,以不同的阅读主题有机渗透于儿童的经典课外诵读中,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让学生感受诵读经典书籍所带给人们的精神愉悦和心灵震撼,给孩子一个成长的起点,点亮儿童“经典诵读”这盏明灯。
那么,如何引领小学生诵读经典呢?一、创设环境展示经典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某种环境,周围的一切都会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动。
“昔孟母,择邻处。
”孟母的故事就说明了环境的重要。
营造校园环境,打造儒雅书香环境,“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育人。
”在校园里、教室里张贴诗人画像,名诗名句,并定时更换;草坪、花圃的栅栏、路灯柱等都写上了诗意的语言;将《论语》、《弟子规》、《唐诗宋词》等诗、文学作品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板报、橱窗、走廊常年刊录。
让学生时时刻刻与孔子、孟子、屈原、李白、杜甫等古代先贤对话,让校园一砖一瓦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充满着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让传统经典文化的诵读成为一种随时皆可行的事情。
诵读经典诗文的重要性

一、诵读经典诗文的重要性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
千百年来,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
诵读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
中国青基会于1998年6月正式启动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如今已有29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万孩子直接参加了诵读工程。
活动越到后来家长们越认为,孩子们在经典古诗文中吸取了做人的精神力量,气质也高了,就是苏轼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文诵读”工程全国组委会主任陈越光与中科院院士杨叔子于2000年11月29日的谈话语)紧接着,修订版教学大纲第一次明确规定背诵古诗文的篇数(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并在大纲后面附有古诗背诵推荐篇目80首。
再紧接着,下发的今年高考语文科目《考试说明》表明:今年高考文言文的考察更加突出,其中多年未曾在高考中露面的名言名篇默写和古文翻译将再次出现在试题中,同时新增古文鉴赏试题。
可见,诵读经典诗文极其重要!笔者认为:儿童“古诗文经典诵读”是抢救记忆的黄金年代,也是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要从对下一代负责的高度出发,抓好学生对优秀诗文的背诵积累,不要让学生错过了积累的黄金时段。
我们的孩子自小朗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朗诵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朗读李坤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朗读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不知不觉地体验到人对自然生命的关心,体验到登高望远的心胸舒展,体验到要尊重劳动,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一切美妙的修养和哲学会毫无痕迹地从他们的口中渗入血液,渗入生命感受的深处,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一)、抢救记忆的黄金年代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十三岁达到最高峰。
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
孩子们脱口而出的各种广告语、影视台词、校园俚语等等,都是所谓“无意识记忆”。
读经典古诗文做成功中国人

读经典古诗文做成功中国人第一篇:读经典古诗文做成功中国人读经典古诗文做成功中国人古诗文诵读活动案例九月二十七日上午,在学校大礼堂里,我校举行了第五届《“庆国庆”金秋古诗文诵读》庆典活动,全校师生在浓郁的节日气氛中,在国学精粹、古典智慧中感受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荆州英华双语学校办学五年来,一直把古诗文诵读活动作为学校传统项目开展,通过寻诗,析诗,品诗,吟诗,演诗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中国古文化教育,让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真正站在中国五千年古文化的肩上面向世界,开创未来。
著名小说家金庸曾经说过,适宜少年儿童诵读的古诗文应在情理之间,不要让他们学习很多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民族性格的熏陶,继承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诗教,使孩子们养成至大至刚的人格。
英华学校的金秋古诗文诵读活动的目的正在于此,注重的是学生性格的培养、民族精神的培养。
为此,学校组织专班编辑了《古诗词诵读六十篇》;在班级之间开展“看谁背的古诗多”诵读竞赛;为了更好吸取中华古诗词的精髓,学校每年的九月第四周定为古诗词诵读展示周,主要形式有古诗词诵读文艺汇演、诵读比赛、办黑板报、作文竞赛等多种。
与往年不同,学校今年的古诗文活动引入了科研的思想,以“积淀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养”为主题,用科研的方法开展活动,注重学生优质文化的积累和人格品质的培养。
一拥抱自然,热爱生命,确定主题“蝶舞花丛中,窃笑庄生痴。
物我本一体,何分彼与此。
”著名超导电子专家、美国杜邦院士(Dupount Fellow)沈志远先生倡导科学文艺,科学与自然、社会、人文应该是和谐统一的整体。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内容,学校古诗文的活动也围绕这一主题而展开。
我国古代文人墨客以自然、社会、人际关系为题材留下了不少名篇,如今诵之,不仅韵味无穷,更是蕴涵了深厚的人文哲理。
围绕学校主题,各班开展了确定班级主题的班队活动。
班队活动实录一:师:同学们,古诗文是我国国学精粹,至今仍为我们广为传诵。
读圣贤书 立君子品 做有德人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宋江怀(退休教师)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涵储着中华人文精神的基因,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家园,是新世纪具有创造性人才所必备的精神底蕴,是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
经典诵读工程,是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2004年7月,在区教育局的组织倡导下,我校有幸成为我区首批开展经典诵读实验的学校之一。
两年多来,诵读经典为我校更新教育观念,加快教学改革,创办特色学校开辟了新途径。
现将实验工作有关情况,向大家汇报。
一领导重视,全力营造“诵读经典”氛围我校十分重视这项活动的开展,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专人负责、各教师为组员的领导组,“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是这项活动的目的。
我们将“经典诵读”工程列为教研科研课题,业务校长亲任组长,并将“经典诵读”列入课表,授课教师拟计划,使之制度化、常规化。
校领导在学校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为全校师生购买了经典书籍《弟子规》《老子》《论语》《大学中庸》《儿童中国文化导读》读本,积极创造条件,让人人诵读。
并购买了古典音乐CD光盘,配合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其次,我们还利用教师会议和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校教师观看录像,向教师宣传经典诵读活动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巨大作用。
校长亲自聆听专家教授学术报告,学习经验。
2002年9月我校派教师去北京等地学习,这些学习使全体教师认识到这项活动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仅是班主任和语文教师的事,更是全体教师应尽的职责。
学校还邀请家长进校听讲座,观看王才贵教授讲课盘。
使家长认识到儿童诵经可以了解传统文化,造就文化功底,陶冶情操,为孩子将来做一个有道德、有知识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校班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诵经风气在校园蓬勃发展。
上学前、放学后,课间十分钟校园内以古今中外的优雅和谐旋律陶冶儿童心灵,音乐悦耳动听,琅琅的诵读声此起彼伏,成了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华经典古诗文的古色古香溢满校园,古文化气息融入学生生活之中。
诵读经典诗文,塑造完美人生

诵读经典诗文,塑造完美人生【内容摘要】:经典诗文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
倡导学生阅读经典诗文,对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完善知识结构等,塑造小学生完美人生。
【关键词】:经典诗文人生文化素养教育小学生做人能力知识能力【正文】:悠悠华夏,上下五千年,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中国的经典诗文,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与人文精神的结晶。
她以凝练概括的语言、生动传神的意境、声情并茂的艺术魅力在我国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小学生大力提倡“诵读经典诗文”,不但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之获得艺术享受,而且能够陶冶其情操,净化其心灵,提高其文化素养,实现“塑造完美人生”——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诵读经典诗文,可以培养学生的做人能力。
霍姆林斯基曾留下一句教育学上的名言:“不怕学生做坏事,就怕学生不去做好事”。
孩子们不懂事,做点坏事是难免的。
但如果一个孩子,他从来不去做好事,说明他心里不知道什么是好事,而读诵经典可以做到这一点。
“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
13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从小教导儿童诵读经典诗文,不仅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而且使人自幼就开始节后五千年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基础。
“读书是从业之基,道德乃做人之本”文以载道,经典古诗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
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
背诵这些经典古诗文,对孩子们的眼界、胸怀、志气、品格修养的提高大有帮助。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诵读古诗文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国家科技部研究中心对“古文诵读”工程试点活动的评估报告指出:73.1%的家长和86.7%的老师认为背诵古诗文能够起到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88.7%的家长和96.7%的老师认为背诵古典诗文对孩子的个人修养和人格发育有好处。
诵读古代经典古诗文论文

诵读古代经典古诗文论文概要:有人说:诵读古代经典古诗文,就是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对话。
是的,我们坚持让学生诵读,所重视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融会在古诗文中的智慧、风骨、襟怀、操守等优秀的人文精神,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古诗文,积淀语文素养,感受民族精神的召唤,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自身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语文素养”的形成与积淀,离不开古诗词教育。
因此,我们要在小学阶段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汇在经典古诗文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汲取民族语言精华、接受中华优秀文化熏陶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尝试借鉴中国的传统文化,把传统经典读物合理地请进课堂内外,以作语文教学的一大补充,為现在的语文教学注入活力,从而推动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
如何通过中华传统文化来提高和积淀语文素养呢?在小学生中进行古诗文“经典诵读”,是汲取民族语言精华、接受中华优秀文化熏陶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捷径。
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诵读的环境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书香的熏陶。
学生只有通过阅读积累,潜移默化地进行语文素养的积淀,才能“厚积而薄发”。
1.依托学校,书香立人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创设一个充满书香的阅读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除了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增设经典古诗文书籍外,学校的橱窗、黑板报、校园网、书香阁等也是经典诗文的重要展示平台,使校园成为学生随时随地可以接触经典的地方。
为了更深入地接触传统文化,我们还把书写和诵读经典编入课程,以课程引领,让全校师生共同走进传统文化里。
在学校书法室、走廊上、教室里,我们还张贴学生的书法作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等经典诗句遍布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整个校园内营造了浓郁的书香环境,让学生耳濡目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经典古诗文做成功中国人古诗文诵读活动案例九月二十七日上午,在学校大礼堂里,我校举行了第五届《“庆国庆”金秋古诗文诵读》庆典活动,全校师生在浓郁的节日气氛中,在国学精粹、古典智慧中感受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荆州英华双语学校办学五年来,一直把古诗文诵读活动作为学校传统项目开展,通过寻诗,析诗,品诗,吟诗,演诗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中国古文化教育,让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真正站在中国五千年古文化的肩上面向世界,开创未来。
著名小说家金庸曾经说过,适宜少年儿童诵读的古诗文应在情理之间,不要让他们学习很多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民族性格的熏陶,继承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诗教,使孩子们养成至大至刚的人格。
英华学校的金秋古诗文诵读活动的目的正在于此,注重的是学生性格的培养、民族精神的培养。
为此,学校组织专班编辑了《古诗词诵读六十篇》;在班级之间开展“看谁背的古诗多”诵读竞赛;为了更好吸取中华古诗词的精髓,学校每年的九月第四周定为古诗词诵读展示周,主要形式有古诗词诵读文艺汇演、诵读比赛、办黑板报、作文竞赛等多种。
与往年不同,学校今年的古诗文活动引入了科研的思想,以“积淀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养”为主题,用科研的方法开展活动,注重学生优质文化的积累和人格品质的培养。
一拥抱自然,热爱生命,确定主题“蝶舞花丛中,窃笑庄生痴。
物我本一体,何分彼与此。
”著名超导电子专家、美国杜邦院士(Dupount Fellow)沈志远先生倡导科学文艺,科学与自然、社会、人文应该是和谐统一的整体。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内容,学校古诗文的活动也围绕这一主题而展开。
我国古代文人墨客以自然、社会、人际关系为题材留下了不少名篇,如今诵之,不仅韵味无穷,更是蕴涵了深厚的人文哲理。
围绕学校主题,各班开展了确定班级主题的班队活动。
班队活动实录一:师:同学们,古诗文是我国国学精粹,至今仍为我们广为传诵。
谁能为大家背诵一首呢?生1:老师,我来。
胜日寻芳泗水宾,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是宋朝朱熹《春日》。
(师生掌声鼓励)。
生2:老师,我也背一首。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生掌声鼓励)。
师:刚才两位同学背的真不错。
那么谁能说说他们背的两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景物?生3:《春日》描写的是春景,《早发白帝城》描写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
师:哦,这两首诗描写的是自然界美丽的风光。
自然以它色彩丰富、变幻多异的美妙景色激发了诗人雅兴而作诗留赋。
我们生活在自然中,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
那么,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还有那些呢?(学生兴趣被激发,思考状)。
生1:我们回家去查资料、上网找一找吧。
生4:对,我们还可以找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呢。
师:这位同学的建议真好!我们不如就以春、夏、秋、冬为线索收集吧。
我想把我们这次古诗文的活动就定为《四季的脚步》吧。
生齐:好!师:那么,我们就分工协作吧。
第一组的同学收集描写春的诗歌,第二组的同学收集描写夏的诗歌,第三组的同学收集描写秋的诗歌,第四组的同学收集描写冬的诗歌。
……班队活动实录二:师:同学们,学校诵古诗的活动周又到了,今年学校古诗文活动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这一主题开展。
今天我们的班队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学校主题确定我们班的古诗文主题,我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请你们推荐一位活动的主持人。
(学生议论、推荐)生1:老师,我推荐我自己来主持这个活动。
我推荐我自己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我很爱读古诗,从小我就开始背唐诗,到现在我已经背了一百多首;第二,我想锻炼一下自己的组织能力。
我想试试。
师:(赞许地)你能毛遂自荐,说明你已经充满了自信,你又积累了这么多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面向同学们)同学们,你们同意吗?生齐:我们支持他。
师:不如这样,下面的活动就由你来主持吧。
生1:好的。
(生1上台,老师坐上学生的位置)。
生1:上下五千年,中华古诗文中经典绝唱不下五车,诗风流派也精彩纷呈,如山水派、田园派、边塞诗人等。
其中我最欣赏的是边塞诗人的那种豪迈气概,他们歌颂那些胸怀报国之志、赤胆忠心、戊疆守边、远离妻儿的爱国将士,其崇高的民族气节深深的打动了我,我现在为大家朗诵两首。
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城人末还。
但传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该生诵时抑扬顿挫,时如朝日喷薄,时如冷月惊风,苍凉悲壮之情溢于言表,很大程度地感染了同学们)。
生2:老师,我们不如就以战争题材的诗歌来确定我班的主题吧。
(生2打破了班上的寂静)。
……班级在确定主题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确定其感兴趣的内容,整个活动也让学生自己来设计组织,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不仅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而且可让他们在自主获取古诗文知识中,了解历史、感受中华民族之精神。
二收集诗歌,了解历史,学习古人有了主题的古诗文活动开展起来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思路。
学生在收集诗歌的同时,也是一个了解、学习中国历史的过程,他们感叹中国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辉煌史,也是一部灾难深重的悲壮史!他们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被激发,他们远大的报国之志已树立!中国经历了漫漫千年的历史,随着诸侯割据,边疆危机,风烟四起,战事不断。
也就出现了许多有关战争内容的诗篇,诗人们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但并不讴歌战争。
诗中有胜利的喜悦,有失败的悲伤,还有的诗篇,更多的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干扰和破坏。
五(2)班的同学在收集李白的诗歌,了解李白的生平的同时,也学习了一段唐代历史.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与韩荆州书》)。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
当时,玄宗任命其第十六子永王李□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江陵大都督,负责保卫和经管长江中部一带地区。
李白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参加了率师由江陵东下的永王幕府工作。
不料李□不听肃宗命令,想乘机扩张自己的势力,结果被肃宗派兵消灭。
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
幸而途中遇到大赦,得以东归,时已59岁。
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
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
五(二)班收集中国有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诗《示儿》。
诗是这么写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临终遗嘱。
诗中表达了一个行将去逝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
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
他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陆游。
陆游是中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
陆游生活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
少年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
作为一名杰出的诗人,陆游一生创作诗歌9300余首。
这些诗中大多数都是与抗击侵略者的有关的。
或者描写火热的军中生活,"失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或者寄托自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和自己空抱一腔报国热情的愁闷心情。
初二(2)班以话剧《陆游之死》来汇报他们研读陆游诗歌的成。
他们在排演话剧之前,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旷世奇才与惊天动地的爱国情怀,激情演绎了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刚开始,学生只是去收集整理有关“陆游”的资料。
可真不可小看他们!许多学生自己动手查工具书,阅读参考资料,上网搜寻等。
纷纷做成了小知识卡片、剪报等。
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广。
后来,利用课堂时间,全班分小组交流,删除重复的知识,完善人物各方面的情况,编汇成集----陆游的生平简介、陆游的个人生活、陆游的文学作品、有关陆游的个人评论。
在众多的个人评论中,我发现有许多学生都是对诗人爱国之情的赞美。
初二(2)班教师黄丽丽《示儿》是我在小学就会吟咏的诗。
以前只顾着背,哪里去细细品味其中的意味?现在回过头来,才发觉这短短的二十一字竟是诗人用心血凝成------他即将逝去,却念念不忘“北定中原”,虽生前不能看到祖国统一,但死后也盼着儿孙们能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这该是怎样的一种透入骨髓的情感啊!初二(2)班张志强三、品读诗歌,赏析美文,升华情感唐诗宋词是中国古文化熠熠发光的闪亮明珠。
“但远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短短十字,精美绝伦,一揽爱情、亲情、友情;“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放浪的形骸,奇妙的联想,从中可窥见诗人浪漫率真的个性和寂寞的心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的思乡情结凝结在一举一低中,至今影响着远离家乡游子的离愁别绪。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终之时仍不忘国家的安定、统一,诗人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精美的诗句不仅让高年级的同学思想得到涤荡,连低年级的同学小朋友也能在音韵优美的诵读中感受其魅力。
学生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感悟到了诗中动人的景象,从而唤起了学生内心要求去表现美的欲望。
我鼓励学生:“我们怎么让更多的人能够和我们一起分享这些古诗的美丽呢?小朋友们有什么好的方法?”有的说:“我要画一张大白鹅游泳、唱歌的图。
”有的说:“我要画太守射箭的图。
”还有的说:“我会用最好听的声音读给同学们听。
”……美术课上,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画的一幅幅古诗情境图,笔法虽稚嫩,但仍不失动人。
因为孩子们找到美了,并乐于表现美。
音乐课上,部分有舞蹈功底的学生竟能和着诗,用略显笨拙的动作去表现诗歌的意境,实属可贵。
小一(1)班在古诗文活动期间,学生涉猎了大量的优秀诗篇。
极大地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充分领略了诗歌所蕴涵的力与美,促动了自身生命意识的觉醒,激起了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在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的过程中,在与诗人的情感精神交流中,在与历史的对话中,吸纳着民族的精魂,不断获得自我的理解与认识,不断提高自我生命的质量:岳飞的“仰天长笑,壮怀激烈”激荡着同学们的爱国情怀;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锻造出真正的友情;让“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激起我们的凌云壮志。
是诗让我们欣赏了“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兰”的江南美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西湖如画风光;是诗让我们走进了历史的天地,官场的倾轧、战场的惨烈、宫室的黑暗,诗给了同学们一个理性审视历史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