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宽阔的胸怀(第三篇)

合集下载

形容胸怀宽广的诗词

形容胸怀宽广的诗词

形容胸怀宽广的诗词形容胸怀宽广的诗词要有广阔的胸襟才能交八方的朋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形容胸怀宽广的诗词,欢迎阅读参考。

形容胸怀宽广的诗词11、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4、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6、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7、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致酒行》8、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9、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10、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1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12、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13、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1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1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16、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1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18、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19、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20、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21、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22、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2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4、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2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26、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2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28、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形容胸怀宽广的'诗词21、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

关于襟怀宽广的诗句

关于襟怀宽广的诗句

关于襟怀宽广的诗句1.关于胸怀广阔的诗句有哪些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自唐代: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白话文释义: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

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2,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出自清代:徐锡麟《出塞》白话文释义: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

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

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3,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白话文释义: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4,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出自宋代:岳飞《满江红·写怀》白话文释义: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

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

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

我要从头再来重新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

5,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自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白话文释义: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清代:林则徐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327 爱国,励志译文及注释译文我离家外出去远行,无论到哪里,都会敞开宽阔的胸怀。

我们要乐观旷达,心里不要难受悲哀。

世上的大事、国家的大事,是很难从没有过错中成功的,就连高官达贵也不是天生得来。

回想广东那轰轰烈烈的禁烟抗英,我蔑视英国侵略者。

从今以后,我将游历祖国大地,观察形势,数历山展开阅读全文 V译文及注释译文我离家外出去远行,无论到哪里,都会敞开宽阔的胸怀。

我们要乐观旷达,心里不要难受悲哀。

世上的大事、国家的大事,是很难从没有过错中成功的,就连高官达贵也不是天生得来。

回想广东那轰轰烈烈的禁烟抗英,我蔑视英国侵略者。

从今以后,我将游历祖国大地,观察形势,数历山川。

不要理会那般人幸灾乐祸、冷嘲热讽,鄙弃那些“赵老送灯台”之类的混话。

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尽。

一再担当重任,以我衰老之躯,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撑了。

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

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

我还是退隐不仕,当一名成卒适宜。

我开着玩笑,同老妻谈起《东坡志林》所记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故事,说你不妨吟诵一下“这回断送老头皮”那首诗来为我送行。

注释①立:成。

②三岛:指英伦三岛,即英国的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

此旬回顾抗英经历,足见英国无人。

③九垓(gd )。

九州,天下,这句可能是用古神话中竖亥自东极步行至西极的故事(见《山海经•海外东经》),表示自己将风尘仆仆地走遍各地观察形势。

④儿童:指幼稚无知的人,代指对林则徐被贬幸灾乐祸的人。

⑤赵老送灯台:即上句的轻薄语。

适合吟诵的经典古诗词(3篇)

适合吟诵的经典古诗词(3篇)

【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辽阔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此刻,无论天涯海角,我们都共同仰望。

远方的亲人啊,你们在漫长的夜晚里,是否也在思念着我?我熄灭了蜡烛,却怜爱那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走到户外,却感受到露水的湿润。

如此美好的月光,我无法捧在手心赠予你,只能希望今晚的梦境能让我们相聚。

【赏析】这首诗以“望月”为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怀人诗。

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开篇即展现出辽阔的景象,月光照耀着海面,诗人与远方亲人虽然相隔天涯,但此时此刻都能仰望同一轮明月,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深深的思念。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进一步深化了思念之情,诗人以“情人”自指,将思念之情与爱情相结合,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无尽思念。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描绘了诗人夜晚因思念而难以入眠的情景,熄灭了蜡烛却仍然怜爱那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走到户外,却感受到露水的湿润,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以“不堪盈手赠”为转折,表达了诗人无法将月光赠予远方亲人的无奈,只能寄托于梦境,期盼在梦中与亲人相聚。

整首诗以“望月”为线索,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流传千古的怀人佳作。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它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远眺四周壮丽山河的情景,表达了诗人胸怀壮志、渴望远大的抱负。

下面,我将从词句、意境、哲理三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一、词句赏析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描绘了鹳雀楼周围的自然景观。

诗人用“白日依山尽”来形容夕阳西下,太阳慢慢沉入远处的山峦之中,形成了美丽的景象。

而“黄河入海流”则描绘了黄河奔腾不息,最终汇入大海的壮观景象。

形容心胸开阔的诗词有哪些

形容心胸开阔的诗词有哪些

形容心胸开阔的诗词有哪些形容心胸开阔的诗词有哪些心胸开阔是指思想坦率接受力强,并非小心眼,心智并不狭窄。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形容心胸开阔的诗词,希望大家喜欢!形容心胸开阔的诗词1、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4、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6、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7、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致酒行》8、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9、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10、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1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乌江》)12、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13、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1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1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16、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1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18、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19、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20、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21、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22、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2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4、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2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26、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2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28、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29、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3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观沧海》1、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2、主题:该诗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3、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奇特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

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或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或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开阔胸襟、宏大的抱负。

)4、全诗主旨句(表现了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杨花落尽子规啼”有什么表达作用?点明时间,暮春时节,写“杨花”和“子规”两种景物,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抒发了离别的忧伤之情。

2、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该句采用拟人的修辞,将月光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次北固山下》1、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与江岸齐平;顺风行船,风正且顺,一叶白帆高悬。

3、赏析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该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力量。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①新生事物总是在旧事物还未消亡之时涌现(任何事物不是尽善尽美)。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主题】抒写了世路艰难、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苦闷与追求、失望与希望,交错地反映在这首诗中。

【写法】(1)叙事开篇,夸张的手法。

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

(2)联想,用典。

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

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3)直接抒情。

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胸怀广阔的诗句

胸怀广阔的诗句

胸怀广阔的诗句
胸怀广阔的诗句,表达了一个人内心的开阔和豁达。

它意味着一个人能够容纳各种思想和情感,拥有广阔的视野和理解力。

下面是一些胸怀广阔的诗句,以此来展示这种内心的境界。

1. '山川草木皆诗意,心灵自由放浪行。

' 这句诗表达了一个人内心的自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他能够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并将其转化为美丽的诗句。

2. '世界千般风景,皆可容纳我心。

' 这句诗强调了一个人能够包容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事物和观点。

他不会被狭隘的思维所限制,而是愿意接纳不同的声音和观点。

3. '星辰大海涵我心,情感如水流不尽。

'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内心的辽阔和丰富。

他的情感就像大海一样广阔而深沉,永远不会耗尽。

4. '心灵的旅程无边无际,思想的飞翔自由自在。

' 这句诗表达了一个人内心的开阔和自由。

他的思想可以在无边的天空中自由飞翔,不受任何限制。

5. '世界如诗,我愿亲身品味每一个字句。

' 这句诗意味着一个人对世界的热爱和对诗歌的追求。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将世界
的美好转化为诗句。

以上是一些胸怀广阔的诗句,它们都表达了一个人内心开阔的境界。

胸怀广阔意味着不受狭隘的思维所限制,能够包容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事物和观点。

只有拥有胸怀广阔的内心,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欣赏生活的美好。

无论是在创作诗歌还是生活中,胸怀广阔都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句
感悟
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此刻此景此情, 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了尘世一切烦恼,像 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 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洪亮的佛音引导人 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 处,领略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
赏析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诗人大概是站在一座山头 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 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一个“圆”字 准确地描绘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 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 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最 后两句以事作结:询知都护此时所在,诗人的使命也即 将完成。诗的收束,顺其自然。这首诗虽是纪行,但或 抒感慨,或叙异域风光,一路写来,自然天成。“长 河”“落日”一联极其出色,历来被传诵为写景的名句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 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 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 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延伸阅读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前两句交代了诗缘何而作,以及何地而作。“欲问边”, 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 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而 来。“居延”则交代了地点,这特殊的地域,成为诗中描绘 风光景物的依据。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 词可知,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 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诗人借蓬草自况,写 飘零之感。“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突显出异 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就加深了飘零之感。诗人这次出使, 心境不佳,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汉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 那样的威风、气派。这或许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 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被贬为荆州长史。
浸染的诗情——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第三篇 宽阔的胸怀
15 题破山寺后禅院 16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7 使至塞上 18 山居秋暝
19 黄鹤楼 20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1 独坐敬亭山
15、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创作背景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朝诗人常建的一首 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 北虞山上,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 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 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 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 一格的名篇。
诗人简介
常建(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号不详,大 约是长安人,开元十五年(726年)与王昌龄同榜进 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 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766—779 年)中,曾任盱眙尉。
——出自《全唐诗》
注释
①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② 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③ 悦:此处为使动用法, 使……高兴。④ 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此处为使动 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 令人俗念全消。⑤ 万籁(l3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 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⑥ 钟磬(q#ng):佛寺中召集众 僧的打击乐器。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 器。
赏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感悟
名句
游子思乡怀亲、异乡异土生活的孤 独凄然,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 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 之心。
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 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 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 亲”的描写就显得十分自然。“倍”字用得极妙,是联 系上下两句情绪的关键。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 是从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这 种体验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 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 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佳句。
17.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出自《全唐诗》
注释
①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② 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 车简从。③ 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④ 属国:有几种解释: 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 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 者的身份。⑤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 境。⑥ 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⑦ 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 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出自《全唐诗》
注释
①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② 忆:想念。 ③ 山东: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 山东。④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⑤ 茱萸(zhū 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 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 邪。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比的写法。“征蓬”于诗人是 正比,而“归雁”于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 巢育雏,适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 景况迥然不同。五、六两句写景,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 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 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幅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 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 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 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 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 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 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此句是点睛之笔。
创作背景
此诗原注:“时年十七。”说明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 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 “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赏析
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 对当时热衷仕进的年轻士子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 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越 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独无 亲。
赏析
“独在异乡为异客”
诗的第一句用了“独”“异”两个字,分量下得很足。 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 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中的两个“异”字所造 成的艺术效果,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诗人 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 惯,感到他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 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 他乡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 定会显露,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 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
闲雅清警,独具一格
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种悠闲适意 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 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雅清 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 属独具一格。
赏析
欧阳修:“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 也。”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诗人简介
王维(701—761年,一说699—761年),唐朝 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 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 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 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 孟”。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 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千古流传的佳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赏析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远在故乡的兄弟们重阳节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 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他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 他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 全团聚;似乎他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 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新颖之处。杜甫的 《月夜》中有“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句子,和这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 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 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 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 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 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 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赏析
注释
⑧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 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 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⑨ 大漠:大沙漠,此处 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⑩ 长河:即黄河;一说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 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⑪ 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 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⑫ 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 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敌统帅。⑬ 燕然:古 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