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

合集下载

《梦游天姥吟留别》诗词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诗词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诗词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诗词赏析李白用自己的一生述说着传奇,在他身上体现了盛唐时期多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他是一个具有道家风骨的道士,也是一个具有儒家风范的儒士,又是一个行侠仗义的侠客,更是一个连喝酒都能喝出气势、喝出个性的酒仙,就是这样一个奇人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梦呢?让我们共同品读这首诗。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梦游天姥吟留别》诗词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

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

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

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

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

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注释:瀛州:传说中的海上三座神仙山之一,另两座名蓬莱、方丈。

《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

全诗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注解:(1)殷璠《河岳英灵集》收此诗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后世版本或题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诸公》,或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或作《别东鲁诸公》。

天姥山:在今绍兴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

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老妇)歌谣之声,故名。

选自《李太白全集》。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太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

第二年,他将由东鲁(现在山东)南游会稽(绍兴,越州),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2)海客:浪迹海上之人。

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

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

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翻译与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注解:(1)殷璠《河岳英灵集》收此诗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后世版本或题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诸公》,或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或作《别东鲁诸公》。

天姥山:在今绍兴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

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老妇)歌谣之声,故名。

选自《李太白全集》。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太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

第二年,他将由东鲁(现在山东)南游会稽(绍兴,越州),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2).海客:浪迹海上之人。

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

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

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

微茫:景象模糊不清。

信:实在。

难求:难以寻访。

(3)越人:指浙江绍兴一带的人,春秋五霸的越国首都,也是魏晋第一大都会。

(4)云霞明灭:云霞忽明忽暗(5)天横:遮住天空。

梦游天姥吟留别全文翻译 迷花倚石忽已暝翻译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全文翻译 迷花倚石忽已暝翻译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全文翻译迷花倚石忽已暝翻译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高中语文课的重要一篇,你还会背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李白受权贵排挤而被放出京。

两年后,他告别东鲁,南游吴越,行前做此诗,诗题一作《别东鲁诸公》。

诗仙李白小编我才疏学浅,写不出杜甫的那种“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评价,但这首诗读完后还是有一种既为李白的遭遇感到惋惜,又羡慕他的飘逸豪放,“且放白鹿青崖间”简直是神来之笔,毫无离别诗的凄凄惨惨戚戚,诗仙就是诗仙,他的灵气注定了不能被囿养于宫廷官宦的朱门之内,他是携剑出山的游侠,也是衣袂飘飘的仙人。

如果你体会不到李白的诗词之美,就请你好好地读,三遍五遍十遍,大概你的感受就不一样了。

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山:在浙江东面。

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得名。

]天姥山海客谈瀛(yíng)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来往于海上的人谈起仙人居住的瀛洲,烟雾波涛迷茫无际,实在难以寻求。

【海客:航海的人。

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和方丈)。

烟涛:烟雾笼罩波涛。

微茫:景象模糊不清。

信:确实,实在。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越地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霞光中时隐时现有时还能看见。

【越人:指浙江一带的人。

明灭:忽明忽暗。

指天姥山在云彩中时隐时现】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

山势高峻超过五岳,盖过赤城山。

【赤,山名,在浙江天台西北。

向天横:遮盖住了天空。

】赤城山,在浙江天台西北,是水成岩剥蚀残余的一座孤山天台(tāi)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天台山高四万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天台山)好像要向东南面倒下似的。

(意思是天台山虽然高,但是和天姥山相比,就显得低了。

)【天台山:在浙江省天台县北部】天台山【注:小编我特意查找了天姥山的位置,发现天姥山原来在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儒岙镇,约围30公里,是一片连绵起伏的群山,30公里论其规模无论如何是没法和五岳相比的,就是和天台山相比,很难相提并论。

梦游天姥吟留别-古诗-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古诗-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古诗-赏析梦游天姥(mǔ)吟留别(也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1) ,一作《别东鲁诸公》。

选自《李太白全集》)【注释】1、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

745年,李白将由东鲁(在今山东)南游吴越,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面。

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得名。

2、【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经常出海的人谈起瀛洲这个地方,都说大海烟波浩渺,瀛洲实在难以找到。

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和方丈)。

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

微茫,景象模糊不清。

信,确实,实在。

3、【越人】指浙江一带的人。

4、【明灭】忽明忽暗。

5、【向天横】直插天空。

横,直插。

6、【势拔五岳掩赤城】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

拔,超出。

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huà)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赤城,和下文的“天台(tāi)”都是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北部。

7、【一万八千丈】一作“四万八千丈”。

8、【对此欲倒东南倾】对着天姥这座山,天台山就好像要倒向它的东南一样。

意思是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显得低多了。

9、【因之】因,依据。

之,指代前边越人的话。

10、【镜湖】又名鉴湖,在浙江绍兴南面。

11、【剡(shàn)溪】水名,在浙江嵊(shèng)州南面。

12、【谢公】指南朝诗人谢灵运。

谢灵运喜欢游山。

游天姥山时,他曾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

13、【渌(lù)】清。

14、【清】这里是凄清的意思。

15、【谢公屐(jī)】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

《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种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

木屐,以木板作底,上面有带子,形状像拖鞋。

16、【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

梦游天姥吟留别鉴赏(通用10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鉴赏(通用10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鉴赏梦游天姥吟留别鉴赏(通用10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梦游天姥吟留别鉴赏篇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qí)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注释(1).殷璠《河岳英灵集》收此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后世版本或题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诸公》,或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或作《别东鲁诸公》。

天姥山:在今绍兴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

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老妇)歌谣之声,故名。

选自《李太白全集》。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太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

第二年,他将由东鲁(现在山东)南游越州(绍兴),写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鲁东诸公》。

(2).海客:浪迹海上之人。

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

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

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

微茫:景象模糊不清。

信:实在。

难求:难以寻访。

(3).越人:指浙江绍兴一带的人。

(4)云霞明灭:云霞忽明忽暗。

(5)向天横:遮住天空。

横,遮断。

(6).势拔五岳掩赤城:山势超过五岳,遮掩住赤城拔:超出。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为天台山的南门,土色皆赤。

天台(tāi):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

《十道山川考》:"天台山在台州天台县北十里,高万八千丈,周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

"四万八千丈:形容天台山很高,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并非实数。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翻译注释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翻译注释
(2).海客:浪迹海上之人。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史记·封禅书》: "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 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实在。难 求:难以寻访。
(3)越人:指浙江绍兴一带的人,春秋五霸的越国首都,也是魏晋第一大 都会。
(4)云霞明灭:云霞忽明忽暗 (5)天横:遮住天空。横,遮断 。 (6)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为天台山的南门,土色皆赤。天台 (tāi):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十道山川考》:"天台山在台州天 台县北十里,高万八千丈,周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四万八千 丈:形容天台山很高,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并非实数。 (7)对此欲倒东南倾:对着(天姥)这座山,(天台山)就好像拜倒在它 的东南面一样。意思是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就显得低了。 (8)因之:因,依据。之,指代前段越人的话。 (9)镜湖:绍兴城北镜湖新区。 (10)剡溪:水名,在浙江嵊州南面。 (11)谢公:指魏晋绍兴贵族兼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喜欢游山。他游天姥山 时,曾在剡溪居住。 (12)渌:清 (13)清:这里是凄清的意思。 (14)谢公屐: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谢灵运游山时穿的一种特制木鞋, 鞋底下安着活动的锯齿,上山时抽去前齿,下山时抽去后齿。 (15)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 (16)升起的太阳。 (17)天鸡:古代传说,东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树,树枝绵延三千里, 树上栖有天鸡,每当太阳初升,照到这棵树上,天鸡就叫起来,天下的鸡也都跟 着它叫。 (18)迷花倚石忽已暝:迷恋着花,依靠着石,不觉得天色已经晚了。.暝, 天黑、夜晚。 (19)熊咆龙吟殷岩泉:熊在怒吼,龙在长吟,岩中的泉水在震响。“殷岩 泉”就是“岩泉殷”。殷,形容声音大。这里用作动词,震响。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赏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赏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赏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赏析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注释①天姥(mǔ)山:在浙江新昌东面。

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得名。

②瀛(yíng)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方丈。

③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

微茫:景象模糊不清。

信:确实,实在。

④越人:指浙江一带的人。

⑤云霞:彩云,彩霞。

一作“云霓”。

明灭:忽明忽暗。

指天姥山在云彩中时隐时现。

⑥向天横:直插天空,遮住天空。

横,直插。

⑦“势拔”句: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

拔,超出。

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赤城,山名,在浙江天台西北。

⑧天台(tāi):山名,在浙江天台北部。

四:一作“一”。

王琦注三十六卷本《李太白集注》:“当作一”⑨“对此”句:对着天姥山,天台山就好像要倒向它的东南一样。

意思是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显得低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技能目标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3、情感目标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重点难点1、鉴赏雄奇瑰丽、变幻莫测的梦境以及深层含义。

2、感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学习他独立傲岸的人格。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副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请问:这幅这联写的是谁?(李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专题》。

李白是我们陌生的老朋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与人称“诗圣”的杜甫是唐代诗坛的双子星座。

二、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古代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

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是唐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

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为。

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

李白奉召进京,本想能借此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只给了他一个侍御闲职,并不重用他。

而且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

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看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

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

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

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

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一直是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目中的。

他渴酒“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文“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五岳寻仙,浪迹山水,就连他的出生和逝去也染上神奇色彩。

传说他的母亲“梦长庚星而诞”,又说他的死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

在人们心里李白并没有死去,只是去追赶他所喜欢的月亮了。

李白诗自然隽永,雄奇飘逸,充满着超尘脱俗的浪漫主义情调。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三、解题“吟”本指吟咏,即作诗。

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成为乐府歌行体的一种。

“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

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

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真。

另名《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

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

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古体诗。

四、字,词,音天姥、瀛洲、剡溪、渌水、澹澹、霹雳、石扉、訇然、青冥、魂悸、鼓瑟、觉时、天台、语天姥、谢公屐、殷岩泉、栗深林、鸾回车五、赏析第一节1、齐读并思考:①前四句诗写了什么?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什么要从瀛洲写起?明确:写天姥山的神秘飘渺、迷离恍惚。

以瀛洲来陪衬天姥(侧面描写)。

天姥山像传说中的瀛洲一样,神秘而又美妙。

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

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②后四句诗写了什么?用的是什么方法?明确:写天姥山的高峻、雄伟。

对比、衬托。

用五岳、天台来衬托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用“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两句说明其高大无比。

再以天台作陪衬,说天台之高“一万八千丈”,但在天姥面前却显得十分矮小,好象要拜倒在它的脚下。

这样高大雄伟的天姥山,这样美丽的大自然,怎能不引起诗人梦游之念呢?2、小结:概括大意本节总写天姥山的高峻、雄伟、神奇,这是入梦之由。

六、赏析第二节(结合多媒体)第二小节是诗的主体部分。

可划分为梦到剡溪、著屐登山、夜间景象、神仙洞府、梦境消失五个层次,请概括景物的特点以及李白心情的变化。

(1)梦到剡溪:清幽寂静我想依据越人的介绍,梦游吴越,一夜之间就飞过洒满月光的镜湖。

湖光月色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美丽的剡溪。

谢灵运住过的地方现今还在,清清的溪水荡漾,猿猴的啼声凄清。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直挂云帆济沧海——飘然快意春风得意的李白踌躇满志兴高采烈的李白(2)著屐登山:壮美奇绝我脚上穿着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身子登上直入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还听到空中天鸡的鸣啼。

山岩重叠,不知道拐了多少弯,我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陶醉的乐而忘返的李白(3)夜间景象:离奇险怪熊在怒吼,龙在长吟,像雷鸣般的声音,震响在岩石和泉水中间。

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

黑云沉沉啊将要下雨,水波摇动啊升起烟雾。

迷惘震惊苦闷抑郁的李白(4)神仙洞府:壮丽辉煌美妙无比电闪雷鸣,山峦崩塌。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青色的天空广大无边望不见底,日月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阙。

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风,云中的神仙啊纷纷降下。

老虎弹奏瑟啊鸾鸟驾着车,排列的仙人啊象麻一样难以数清。

飘飘欲仙的李白(5)梦境消失(过渡句,写面对现实的无限痛苦):如此景象令我的魂魄忽然惊动,恍然站起身来,又长叹不已。

醒来时身边只有睡过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更加失落惆怅郁闷的李白总说:这里的象征意味是多重的。

梦游天姥的历程与作者寻梦长安的经历何其相似。

这不也是人生历程的写照吗?满怀理想,苦苦追寻,始达目的,但曲终人散,终归沉寂。

但这里更是作者新的理想追求,山川的俊美,仙境的奇妙,神人的自在,都深深吸引了作者,引发作者深沉的思考:什么才是人生的至境?什么才是真正的追求?一个梦境即如是美好,那么真的名山大川呢?真的神仙洞府呢?七、赏析第三节1、“世间行乐亦如此”中的“此”指什么?明确:指上节所写的梦境如烟,瞬息即散。

这表明了作者陷入重重矛盾后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和伤感情绪。

“世间”两句,是作者在当时的社会矛盾里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

2、“古来万事东流水”一句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与深沉感慨,这同时也表明,浪迹山水,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寻仙问道,正是为了心灵的抚慰。

3、“且放”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一方面,放鹿青崖、骑访名山反映了诗人与现实的对立,对恶势力决不妥协;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诗人放达的情怀和逃避现实的态度。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性格?在全诗起什么作用?明确:①傲岸性格,表现了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②是“诗眼”,起了揭示主题的作用。

八、鉴赏要点从表面看,这是一首游仙诗,它的主体部分(“云青青兮欲雨……仙之人兮列如麻”)是关于神仙世界的描写;但诗人的游仙之念决不同于那种完全置身于世外的幻想,他之所以向往这个世界,是因为他厌恶眼前的黑暗的现实世界。

这一点,诗人在诗尾有明确的表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才是全诗的主旨。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追求个性解放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李白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在这首诗里也表现得很明显。

一是丰富的想象。

诗人的想象有来源于民间传说,例如关于仙境的种种细节描写;也有出于诗人的人性爱好的,例如明月“送我于剡溪”,这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一样,是诗人把月看成最亲密的朋友。

二是大胆的夸张。

这种夸张不是简单的放大事物,而是融合着诗人美好的感情,如诗的开头写天姥山横空出世的雄姿,其中蕴含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

杜甫说李白“飘然思不群”,于此可见一斑。

概括主题:通过描写梦境,反映了作者政治上不得意,写出了诗人憎恨现实,追求自由板书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一、梦之由现实天姥神奇雄峻景仰向往对比衬托夸张二、梦之境梦到剡溪清幽寂静兴奋、轻松愉快著屐登山壮美奇绝陶醉、乐而忘返夜间景象离奇险怪迷惘、困惑神仙洞府绚烂辉煌极度兴奋、愉快绘声绘形绘色梦境消失无限哀痛、留恋三、梦之感蔑视权贵追求自由解放乐土的理想,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的精神。

延伸以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作为内容,以“尊严”为话题,谈谈人生。

布置作业把仙境改写成一个想象成一个场面教学反思:让学生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诗人当时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赏析雄奇瑰丽、变幻莫测的梦境。

感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学习他独立傲岸的人格。

伫立生命之崖,飞翔不屈之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张安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意境”的概念及鉴赏方法,了解“吟”这种歌行体特征2、过程与方法:把握诗歌内容,欣赏丰富多变的意境,感受诗歌浪漫主义风格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探讨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欣赏诗歌丰富多变的意境,理解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人看似消极的人生感慨里深藏的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三、教学创意《梦游天姥吟留别》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中“自主赏析”部分的课文,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赏析,感受诗境,我选择了合作朗读、小组探究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领会文意并初步感受诗歌意境,指导学生分组学习,欣赏诗歌变幻多姿的意境。

为让学生“缘景明情”,我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教学策略,将李白的梦游天姥和庄周梦蝶进行比较,从而引导学生在作品的比较和探究中理解李白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并结合李白的生平简历深入理解其志未酬而心不已的乐观积极的情怀,从而激励学生面对生活困厄依然保持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激趣近几天出现了一种天文奇观,是什么?(出示图片:双星伴月)太白金星、木星和一弯残月相约相伴,形成了“双星伴月”的奇观。

看到太白金星,我想到了一个人。

(李白)如果唐诗是文学天空的皎皎明月,那么李白就是这明月旁的太白金星,他和杜甫共同构筑了这一浩渺天空的星月神话。

面对这一奇景,我写了一幅对联:【出示课件】金木双星伴明月李杜两峰耀唐诗如果李白面对这奇景,他一定会“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因为他是“青莲居士谪仙人”。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是“酒仙”;“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李白是“诗仙”。

然而,这样一位谪仙才子,却等到42岁才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虽有唐玄宗降辇步迎,御手调羹,但李白却不甘心成为供帝王消遣的一介词客,最终得罪权贵,不到三年就被赐金放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