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原理第四章 汽轮机的凝汽系统及设备-1115

合集下载

第四章 汽轮机的凝气系统及设备

第四章 汽轮机的凝气系统及设备
hc hc ' t c p Dw Dc
循环倍率m
冷却循环水的流量与蒸汽量的比。
循环倍率越大,则温升越小,凝汽器的真空及热力循环效率就越高。 但循环倍率增大是以增多循环水泵功耗为代价,有个最佳值。开式循 环,一般为120左右;闭式循环,一般为60左右。
传热方程
凝汽器的传热过程是管外凝结放热、管壁导热、管内 污垢导热和冷却水的对流传热。采用集总参数模型
6/67
第三节 凝汽器
(3) 影响凝汽器真空的因素 由前已知,凝汽器的压力
pc f (ts ) f (tw1 t t )
即决定于循环冷却水的进口温度、循环水的温升和传热端差。 冷却水进口温度 tw1 进口温度越高,凝汽器的真空则越低。夏季环境温度 高,冷却水温度高,真空则低。
Q Dc (hc hc ' ) Ac K tm
5/67
第三节 凝汽器
对数平均温差
(ts tw1 ) (ts tw2 ) t tm ln[(ts tw1 ) /(ts tw2 )] ln[(t t ) / t ]
K cAcD t t e p w 1
循环水温升 t 传热端差 t
循环倍率越大,温升则越小,凝汽器的真空就越高。 即在循环水量一定,机组负荷越大,循环水温升越高,凝汽器真空则越低。
传热端差与传热系数有关,而传热系数是管外凝结放 热、管壁及污垢导热和冷却水对流传热有关。
7/67
第四节 抽气设备
8/67
射水抽气器
以压力水为动力。压力水在喷嘴中降压增速,形成水射
流,在混合室中牵连不凝结气体运动。水射流达到一定行程后发生破 碎,与不凝结气体产生碰撞与强烈的动量交换,压缩升压,然后利用 水柱对其进一步压缩。为提高射水抽气器的效率,要求喷嘴距离水面 高度应大于水射流破碎长度,这就是长喉管射水抽气器的工作原理。

汽轮机凝汽系统及设备

汽轮机凝汽系统及设备

汽轮机凝汽系统及设备1. 汽轮机凝汽系统概述汽轮机凝汽系统是汽轮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回收汽轮机排出的热能,并将其转化为可再利用的水资源。

凝汽系统的功能包括冷却和回收汽轮机排出的高温高压蒸汽,并将其转化为冷凝水,以供锅炉再次加热。

凝汽系统由多种设备组成,包括凝汽器、空冷器、凝汽泵等。

这些设备通过协同工作,实现了汽轮机排气蒸汽的冷凝和凝汽水的回收,并将凝汽水输送回锅炉进行再次加热,以提供给汽轮机继续工作所需的蒸汽。

2. 凝汽系统主要设备2.1 凝汽器(Condenser)凝汽器是凝汽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

它负责将汽轮机排出的高温高压蒸汽冷凝成液态水,并实现蒸汽的回收。

凝汽器通常由许多平行布置的管子组成,通过这些管子,冷却水进入凝汽器并与蒸汽接触,使蒸汽冷却并凝结成水滴。

2.2 空冷器(Air Cooler)空冷器是凝汽系统的辅助设备,用于在部分负载或停机情况下,提供冷却介质。

它采用空气作为冷凝介质,通过自然对流或风机强制对流的方式,将蒸汽冷却为水。

2.3 凝汽泵(Condensate Pump)凝汽泵是凝汽系统中的一种泵,用于将凝结水从凝汽器或空冷器中抽出,并将其输送回锅炉进行再次加热。

凝汽泵通常采用离心泵,它能够有效地输送大量的水,并具有较高的泵送效率。

2.4 其他设备除了上述主要设备外,凝汽系统还包括一些辅助设备,如水箱、水封罩、排气器等。

这些设备的功能各不相同,但都起到了辅助凝汽系统正常运行的作用。

3. 凝汽系统工作原理汽轮机凝汽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简要概括如下:1.汽轮机排出的高温高压蒸汽通过主蒸汽管道进入凝汽器。

2.在凝汽器中,蒸汽与冷却介质(一般为冷却水)进行热交换,蒸汽冷却并凝结为水滴。

3.凝结水通过凝汽泵被抽出,并输送回锅炉进行再次加热。

4.经过再次加热后,水变为蒸汽,再次进入汽轮机进行工作。

5.空冷器在部分负载或停机情况下起到辅助冷却的作用,保证凝汽系统的正常运行。

4. 凝汽系统的重要性凝汽系统在汽轮机发电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有效地回收汽轮机排出的热能,减少能源浪费,还能够提高汽轮机的热效率和发电效率。

汽轮机凝气设备及系统

汽轮机凝气设备及系统

过冷却管流到另一端水室16,转向后,又经冷却管进入水室 17,最后由出水口12排出。 这种 称为双流程凝汽器。 还有 单流程、 三流程、 四流程 。 3.凝结水 凝结水 汽轮机的排汽进入凝汽器,在汽侧与冷却管接触 而凝结成水。凝结水汇集到热井 7中, 由凝结水泵抽走并送 到低压加热器。 4.漏入空气的抽出 漏入空气的抽出 漏入凝汽器的空气,通过抽气口8由抽 气器抽出。为了减少抽气器的负荷和回收热量, 使混有蒸汽 的空气在经过一次冷却,使蒸汽凝结。 在凝汽器内专门设置 有空气冷却区9。
3
p0
t0
∆H t ∆H t1 pc
pc1
2.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
(1)建立 维持 建立并维持 建立 维持高度真空,即降低排汽焓值,提高理想焓降,使蒸汽中 较多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2)将蒸汽凝结成水,并将凝结水 凝结水回收到锅炉作为给水。 凝结水 给水
3.排汽压力的最佳值:降低排汽焓值,提高理想焓降,可以提高效率。
汽轮机的凝汽设备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蒸汽在凝汽器内的凝结过程 了解蒸汽在凝汽器内的凝结过程,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蒸汽在凝汽器内的凝结过程,凝汽器内压力的确 定方法,凝汽器内不凝结气体对蒸汽凝结过程的影响; 定方法,凝汽器内不凝结气体对蒸汽凝结过程的影响;发电厂空冷系 统的工作原理;掌握凝汽设备的任务、组成及工作原理, 统的工作原理;掌握凝汽设备的任务、组成及工作原理,凝汽器的端 最佳真空的概念,射水式抽气器、射汽式抽气器、 差、最佳真空的概念,射水式抽气器、射汽式抽气器、水环式真空泵 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知识点:凝汽设备的任务、组成及工作原理; 知识点:凝汽设备的任务、组成及工作原理;蒸汽在凝汽器内的凝结 过程;冷却倍率、端差、凝汽器的最佳真空的概念; 过程;冷却倍率、端差、凝汽器的最佳真空的概念;凝汽器内压力的 确定方法;凝汽器内不凝结气体对蒸汽凝结过程的影响; 确定方法;凝汽器内不凝结气体对蒸汽凝结过程的影响;抽气器的类 结构及工作原理;发电厂空冷系统。 型、结构及工作原理;发电厂空冷系统。 蒸汽在凝汽器内的凝结过程;冷却倍率、端差、 重 点:蒸汽在凝汽器内的凝结过程;冷却倍率、端差、凝汽器的最 佳真空的概念;凝汽器内压力的确定方法; 佳真空的概念;凝汽器内压力的确定方法;凝汽器内不凝结气体对蒸 汽凝结过程的影响。 汽凝结过程的影响。 凝汽器内压力的确定方法; 难 点:凝汽器内压力的确定方法;凝汽器内不凝结气体对蒸汽凝结 过程的影响。 过程的影响。

第四章_凝汽设备及系统

第四章_凝汽设备及系统

图5-15 采用多压凝汽器的热效率曲线 1、4—六压;2、5—三压;3—双压
第四节 抽气设备
• 抽气器的任务:抽气器的任务是抽除凝汽器内不 能凝结的气体,启动时建立真空,运行时维持真 空。
• 分类: • 按原理:分为喷射式抽气器和容积式抽气器。 • 容积式抽气器分为水环式真空泵和机械离心式真
空泵两种。 • 喷射式抽气器按工作介质分为射汽抽气器和射水
四、多压凝汽器
多压凝汽器是指将来自两个以上的汽轮机排汽口的 蒸汽引入汽侧分隔,水侧串连的真空不同的若干汽 室中加以凝结的凝汽器。只要机组有两个以上的排 汽口,就可以采用多压凝汽器(双压式、三压式、 四压式 )。
多压凝汽器的特点:
1.在一定条件下,多压凝汽器的平均折合压力低于 单压凝汽器的压力,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在汽轮 机功率相同时,可减少冷却面积和冷却水量。
• 冷却水温升增大的原因是冷却水量不足,而水量 不足的原因是泵出力不足或水阻大;水阻大的原 因是泵出口阀或凝汽器进水阀开度不足、虹吸破 坏及冷却管堵塞;
• 2)凝汽器端差增大将导致凝汽器真空下降。 • 运行中凝汽器端差增大的原因:
• ①冷却管表面脏污或结垢;
• ②真空系统不严密或抽气器工作不正常;
• ③轴封供汽压力不足或中断; • ④凝汽器水位高,淹没部分管束; • ⑤堵管太多。
2.多压凝汽器可将低压凝结水引入高压侧加热,以 提高凝结水温,减小低压加热器的抽气量,减小发 电热耗率。
进行凝结水的回热方法有两种:一是将低压凝 结水用泵打至高压汽室内特制喷嘴中,使水雾化, 充分与高压汽室蒸汽接触而被加热;另一是将低压 凝结水水位提高,依靠重力作用使低压凝结水自流 到高压侧的底盘上,再由底盘下的许多小孔流出被 蒸汽加热。

汽轮机的凝汽系统及设备课件

汽轮机的凝汽系统及设备课件
这样,由于阻力和空气的存在,蒸汽分压降低,使凝结水温度 低于凝汽器进口处的蒸汽温度,造成凝结水过冷。
二、进入凝汽器的空气量和空气分压
1、空气量: ((1)空气来源:新蒸汽带入;汽轮机装置密封不严;负荷降低 时真空前移, 扩大漏汽范围; (2)设计漏汽量估计(经验公式):要准确确定空气漏入量是有 困难的,通常用下面的经验公式进 估 计 :
但是,m大则冷却水量大,冷却水泵功率大。故m值大小要通过 经济技术对比后确定。一般,对于单流程凝汽器,m=80~120范 围之内;对于双流程凝汽器,m=60~70范围之内。
-每1kg蒸汽在凝结时所放出的潜热,约2200kJ/kg, 变化很小,这样,式(5-3)为:
3、凝汽器的最有利真空和极限真空 : (1)凝汽器的最有利真空:凝汽器 的进汽量是由外界负荷决定的,而冷 却水温升是有依靠调节冷却水量来控 制的。
(二)冷却水的温升
1、冷却水的温升可根据凝汽器的热平衡方程式求出:从而,
(5-2 )
(5-3)
以上二式中, 2、冷 却 倍 率
-进入凝汽器的凝汽量(kg/h); -进入凝汽器的冷却水量(kg/h);
-排汽焓值和凝结水焓值(kJ/kg);
-冷却水进出口焓值(kJ/kg)。
称为冷却倍率(或循环倍率),它表示凝结单位蒸汽汽量 所需要的冷却水量。m值越大,则冷却水的温升 越小,凝汽器内 压力越低,会使整机理想焓降增加,从而可以提高电厂热效率。
降低排汽压力的最有效的办法是:使 排汽在密封容器中、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 受到冷却而凝结成水,体积突然缩小(如 在0.0049Mpa下,蒸汽比水的容积大28000 倍)而形成真空。同时再用抽气器或者真 空泵将漏入空气不断地抽出,保持真空。 在凝结中生成的凝结水,经汇集以后,又 重新送入锅炉作为给水,反复循环使用。 这就是凝汽设备的工作原理。

汽轮机原理第四章课件

汽轮机原理第四章课件

不高,如30℃左右的蒸汽凝结温度所对应得饱和压力约只有
4-5kPa,大大低于大气压力,就形成了高度真空。
二、凝汽器的类型
现在电站使用的凝汽器主要是以水为冷却介质和表面式凝 汽器。在缺水地区和列车电站上,可用空气凝汽器。
1.空气凝汽器
汽轮机排汽进入热交换器冷却凝结,热交换器一般用具有 鳍状散热片的管束组成,蒸汽进入管束内侧,空气在管外流过, 为了加强冷却,可用风扇机力通风,由于空气传热系数极低, 所以冷却表面积很大,整个凝汽器的体积庞大,无法放在汽轮 机下部,常不得不远离汽轮机放在户外,因此汽轮机粗大的排 汽管道很长,金属耗量和流动阻力都很大。
一、凝汽器内压力Pc的确定

s


此次图4.2.1中曲线一表示凝汽器内蒸汽凝结温度t s 的变化,t s 在主凝结区基本不变,在空冷区下降较多。曲线二表示冷却 水由进口处的温度t w1逐渐吸热上升到出口处的温度t w 2 ,冷却 水温升△t= tw 2 —t w1 。冷却水的进水侧温度较低,与蒸汽的 传热温差较大,单位面积的热负荷较大,故此处冷却水温上 升较快。t与t之差成为凝汽器端差,以δt表示, δt= t s —t w 2 。 返回 主凝结区的蒸汽凝结温度为 t s = t w1+△t+δt (4.2.1) 在主凝结区,总压力pc 与蒸汽分压力p s 相差甚微,pc 可以 用p s 代替。由上式算出t s 后就可求出ts 所对应的饱和压力ps。 上式是确定凝汽器内压力p 的理论基础。
c



1.冷却水进口温度t w1 tw1主要决定于电站所在地的气候和季节。冬季t w1较低,t s也 低,真空高;夏季t w1 高,t s 也高,真空低。用冷水塔或喷水 池时,t w1还决定于冷却塔或喷水池的冷却效果。 2。冷却水温△t △t由凝汽器热平衡方程是求得: Q=1000D(hc —h 'c)=1000D(hw —h w 2 )=4187 Dw1△t w C 式中 Q——凝汽器的传热量,; DC ,D w ——进入凝汽器的蒸汽量与冷却水量, h c ,h 'c——凝汽器中的蒸汽比焓和凝结水比焓, h w 2,h w1 ——冷却水流出和进入凝汽器的比焓。 有上式得 △t=

《汽轮机原理》

《汽轮机原理》

△Pel
第二节 凝汽器的真空与传热
因此,m值的大小由凝汽器的最佳真空确定。 凝汽器的最佳真空是这样定义的:如依靠增加 循环水量来提高真空,因真空提高机组所多发的电 功率,与增加循环水量所多消耗的电功率之间的差 值为最大时的真空,即为凝汽器的最佳真空。 m的取值:直流供水取较大值(90-100),循环供水 取较小值(70左右)。
第二节 凝汽器的真空与传热
a)影响管外凝结放热的因素 (1)水膜厚度; (2)汽侧空气含量。 凝汽器内存在空气,对凝汽器的传热影响很大。
实验表明:纯净蒸汽的凝 结放热系数很高,可达 63000kJ/m2.h.K,如凝汽器 中有少量空气,其凝结放 热系数只有28000kJ/m2.h.K, 在空冷去,由于空气含量 较大,放热系数只有 2000~6500kJ/m2.h.K
第二节 凝汽器的真空与传热

2177 520 520 t 4.187Dw / Dc Dw / Dc m
可以看出,影响Δt的因素有: (1)汽轮机排汽量,即汽轮机负荷。负荷越高, 冷却水温升越高,机组真空越低。 (2)冷却水量。冷却水量越小,冷却水温升越 高,机组真空越低。 m=Dw/Dc为凝汽器的冷却倍率或循环倍率,设计时 一般取m =50~120。
上节主要内容回顾
4. 通过△t表现的因素有:汽轮机排汽量Dc和冷却水量 Dw。凝汽器最佳真空。 5. 通过δt表现的因素有:冷却面积Ac和换热系数k。影 响换热系数的因素主要是:结垢情况和凝汽器内空气 含量。
凝汽器内空气含量增加,不但会降低凝汽器真空,还 会增加凝结水的过冷度。
第四章 汽轮机的凝汽设备
第一节 凝汽设备的工作原理、任务和类型 第二节 凝汽器的真空与传热 第三节 凝汽器的管束布置与真空除氧 第四节 抽气器 第五节 凝汽器的变工况 第六节 多压式凝汽器

汽轮机原理第四章

汽轮机原理第四章

K--凝汽器的总体传热系数[kJ/(m Nhomakorabeah℃)];

Ac--冷却水管外表面总面积(m2);

Δtm--蒸汽与冷却水之间的平均传热温差(℃)。

可得:
一 凝汽器内压力的确定

传热端差与冷却面积、传热量、传热系数和冷却水量
有关,传热越强, 端差越小。一般情况下,端差为3℃~
10℃。当然,端差越小越好。
上 式 也 可 以 用 于 检 查 凝 汽 设 备 的 严 密 程 度 。 这 时 ,K1 为 抽 汽 口 测 得 的 被 抽 出 的 空 气 量 。 为 评 定 的 严 密 等 级 系 数 :K1
=1 为 优 ,K1= 2 为 良 好 ,K1= 3 为 中 等 。
2)蒸汽与空气分压
由于空气的漏入,凝汽器内的总压力 pc 为蒸汽分压和空气分压 之 和 :
(hc-h'c)是1kg排汽凝结时放出的汽化潜热,对于高真空下的凝汽器来 说,比焓差 (hc-h'c)变动范围很小,一般在2140~2220kJ/kg左右,取其平 均值,则
冷却水温升Δt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循环倍率m,一般为5~10℃。 当 蒸汽量一定时,主要决定于循环水流量。
一 凝汽器内压力的确定
循环水量不足的原因:
一 凝汽器内压力的确定
增大m,则Δt减小,凝汽器就可以达到较低的压力,但由于冷却水量 的增大,循环水泵的耗功也增大 ,冷却水管的直径也加大,同时由于排 汽比容增大,末级叶片尺寸也相应加大,电站投资增大。因此m值的确定 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现代凝汽 器的m值约在50~120的范围内,一般 情况下,凝汽器开式供水或采用单流程时,m可选用较大值。
Q 1000Dc (hc h'c ) 1000Dw (hw2 hw1) 4187Dw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表面式凝汽器
二、表面式凝汽器
汽侧: 汽侧: 由冷却水管外表面、 管板汽侧、外壳内 侧、热井等组成。 水侧: 水侧: 由冷却水管内表面、 管板水侧、水室、 进出水口等组成。
冷却水流程: 冷却水流程:冷却水在凝汽器中依次流过冷却水管的次数。图4-5中所示的 凝汽器为双流程的凝汽器。 凝汽器的传热面分为主凝结区 空气冷却区 主凝结区和空气冷却区 挡板13隔开,空气冷 凝汽器的传热面 主凝结区 空气冷却区两部分,用挡板 挡板 却区的面积约占总传热面积的5%~10%。 % 漏入凝汽器内的不凝结空气,经过空气冷却区进一步冷却后,由抽气设备从 抽气口15抽出。 空气冷却区: 空气冷却区 凝结尚未凝结的蒸汽,减少蒸汽工质的损失; 冷却空气,使其体积流量减小,减轻抽气设备的负荷,提高抽气效果。
(2)凝汽器的极限真空:若真空进一步增高, 末级叶片的斜切部分达到膨胀极限时的真空称为 凝汽器的极限真空。这时候余速损失增加。
五、真空除氧
使水在真空下低温沸腾,脱除水中含有的氧气、氮气、二氧 化碳等气体。
真空除氧
• 亨利定律:当水和气体之间处于平衡状态 时,水中溶解的该气体的量与水面上该气 体的分压力成正比。 • 道尔顿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种 成分气体的分压力之和。所以水面上的气 体混合物的全压力就等于水蒸汽的分压力 和水中溶解的各种气体的分压力之和。
评定凝汽器优劣有五个指标 ①真空;②凝结水过冷度;③凝结水含氧量, 真空; 凝结水过冷度; 凝结水含氧量, ④水阻;⑤空冷区排出的汽气混合物的过冷度。 水阻; 空冷区排出的汽气混合物的过冷度。 1) 为了减小汽阻,应把最初几排管子排得较稀,或开进汽侧通汽道,或用 为了减小汽阻,应把最初几排管子排得较稀,或开进汽侧通汽道, 多区域向心式布置等方法增大进汽周界, 多区域向心式布置等方法增大进汽周界,使第一排皆束处的汽流速度不大 于50m/s。 / 。 2)随着蒸汽的凝结,管束内层的热负荷必然减小,进汽侧应有蒸汽通道深 随着蒸汽的凝结,管束内层的热负荷必然减小, 随着蒸汽的凝结 入管束内层,以便提高内层管束的热负荷。 入管束内层,以便提高内层管束的热负荷。 热负荷 3)为了减小汽阻,蒸汽空气混合物向抽气口运动的途径应短而直,可在管 为了减小汽阻,蒸汽空气混合物向抽气口运动的途径应短而直, 为了减小汽阻 束进汽侧和出汽侧都开相应的汽流通道, 束进汽侧和出汽侧都开相应的汽流通道,且要求沿汽流流动方向的管子排 数不宜过多。 数不宜过多。 4)应力求避免刚进入管束的蒸汽与来自管束其他部分含空气较多的蒸汽混合 应力求避免 应力求避免刚进入管束的蒸汽与来自管束其他部分含空气较多的蒸汽混合 降低传热系数; 防止蒸汽不经过主管束直接进入空气冷却区而 蒸汽不经过主管束直接进入空气冷却区而增大空 而降低传热系数;应防止蒸汽不经过主管束直接进入空气冷却区而增大空 冷区负荷; 防止蒸汽空气混合物不经过空冷区而直接到达抽气口 蒸汽空气混合物不经过空冷区而直接到达抽气口, 冷区负荷;应防止蒸汽空气混合物不经过空冷区而直接到达抽气口,增大 汽板或靠管束布置来达到要求 抽气器负荷。为此可设挡汽板或靠管束布置来达到要求。 抽气器负荷。为此可设挡汽板或靠管束布置来达到要求。
(三)带表面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
1.系统组成 1.系统组成
湿冷塔 铜管 循环水 开式
干冷塔 不锈钢管 碱性除盐水 闭式汽器
汽轮机排汽与冷却水直接混合接触而使 蒸汽凝结。 冷却水经淋水盘分散成水滴或用喷嘴雾 化成水珠与蒸汽直接接触而使其凝结成 水。 凝结水与冷却水混合在一起用水泵抽走。 不凝结的空气用抽气设备除去。 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冷却 优点 效果好。 缺点是凝结水与不清洁的冷却水混合后, 缺点 不能作为锅炉给水。 间接空冷凝汽系统中,采用闭式混合式 闭式混合式 凝汽器,克服上述混合式凝汽器的缺点 凝汽器
Dw一定时,∆t ∝ Dc
2.传热端差 传热端差
δt
Q = Dc (hc − tc ) = Ac K∆tm = Dwc p ∆t
∆t ∆tm = ∆t + δt ln δt
Ac =
Dwc p k
∆t e
kAc Dwc p
∆t + δt ln δt
δt =
−1
2.传热端差 传热端差
δt
∆t e
kAc Dwc p
一般以整台凝汽器为研究对象,在蒸汽凝结理论指导下,通过试验得出总体 平均传热系数k的经验公式。
均考虑到冷却水 管壁的清洁程度、 冷却水流速、冷 却水进口水温、 蒸汽负荷率、管 径及管材等的影 响。
四、凝汽器内压力的确定
′ 1000 Dc (hc − hc ) = 1000 Dw c p (t w 2 − t w1 ) = Ac k ∆tm
(1)凝汽器内冷却水管的布置排列方式。 排列方式,影响凝汽器内蒸汽的 排列方式 流动情况。 上面各排管子的凝结液会降落到 下面的管子上,使得下面管子的 液膜更容易增厚。 汽阻:抽气口和凝汽器喉部之间的压 汽阻 差; 过冷度: 过冷度:是指在一定压力下冷凝水的 温度低于相应压力下饱和温度的差值。 (2)凝汽器内蒸汽的流动速度。 流速大,冷却管壁液膜减薄; 局部紊流,使蒸汽的凝结传热系数增大。 (3)凝汽器内的空气含量。 随蒸汽的凝结,空气分压增加,形成空气 膜,增加了传热热阻,降低了传热系数。
为提高传热温差,蒸汽与冷却水通常采用 近似逆流传热形式。 凝汽器内蒸汽凝结温度ts 凝汽器内蒸汽凝结温度 主凝结区内,沿着冷却表面积基本不变; 空气冷却区,由于蒸汽已经大量凝结,空 气的相对含量增加,使蒸汽分压ps明显低 于凝汽器压力pc,ps相对应的饱和温度ts明 显下降。
ts = tw1 + ∆t + δt
管材
• 铜管:传热系数高 • 钢管:
– 抗高速湿蒸汽引起的腐蚀 – 湍流漏汽以及管子进口段的腐蚀 – 抗空冷区的氨腐蚀 – 导热系数低,胀管困难,薄壁管
• 钛管:适用于任何水质和抗腐蚀
组装中的凝汽器外壳
凝汽器隔板在安装中,可见挡汽板,形 成空冷区
组装中的隔板
水室装配,下部为冷却水进口,上部为 出口
国产引进型300MW机组凝汽器
单壳体、对分、双流程、表面式
喉部
• 足够的强度来承载大气压力 • 为了减少汽轮机房的建筑面积,减少大管 径低压管道,使系统紧凑,最低压力的低 压加热器布置在喉部 • 各种蒸汽和水的汇集点:疏水,旁路,小 机排气等
冷却水管
• 确保管子和隔板紧密接触,改善管子的震 动特性 • 减小热应力,适应壳体和管子的胀差
5)管束之间或两侧应有适当的蒸汽通道,以便刚进入凝汽器的蒸汽到达底 管束之间或两侧应有适当的蒸汽通道, 管束之间或两侧应有适当的蒸汽通道 部加热凝结水.减小过冷度。 部加热凝结水.减小过冷度。
6)应有空气冷却区冷却蒸汽空气混合物,以增大排出的蒸汽空气混合物的 应有空气冷却区冷却蒸汽空气混合物, 应有空气冷却区冷却蒸汽空气混合物 过冷度减少工质损失,降低抽气器负荷。 过冷度减少工质损失,降低抽气器负荷。
喉部
安装在喉部的低加
三、凝汽器内蒸汽凝结过程
凝结过程是一种汽态向液态转变的复杂物理现象。 凝结过程 低于其饱和温度时,产生液态核化,形成均匀悬浮细微水滴,并逐渐成长。 悬浮水滴遇到冷却壁面,会产生珠状凝结 膜状凝结 珠状凝结和膜状凝结 珠状凝结 膜状凝结两种凝结过程。 珠状凝结:冷却水管的所有表面没有完全被凝结液膜所覆盖,在管壁的某些 珠状凝结 部分,蒸汽能直接与管壁表面接触,所以,珠状凝结过程的传热系数较大, 传热效果较好。(很难发生,需对传热表面进行特殊的处理) 膜状凝结:冷却水管表面完全被凝结液覆盖,形成一层液膜,蒸汽与管壁热 膜状凝结 交换时需要通过这层液膜才能进行,所以其传热系数要比珠状凝结过程的传 热系数低。在凝汽器内的凝结过程以膜状凝结为主。 影响凝汽器内蒸汽凝结过程的因素: 影响凝汽器内蒸汽凝结过程的因素 (1)凝汽器内冷却水管的布置排列方式。 (2)凝汽器内蒸汽的流动速度。 (3)凝汽器内的空气含量。
7)为了避免从上部管束流下来的凝结水落在下部管束外侧,在管束之间可 为了避免从上部管束流下来的凝结水落在下部管束外侧, 为了避免从上部管束流下来的凝结水落在下部管束外侧 设置凝结水挡板,挡板的位置与方向应符合汽流流动规律,以减少汽阻 汽阻。 设置凝结水挡板,挡板的位置与方向应符合汽流流动规律,以减少汽阻。
第四章 汽轮机的凝汽系统及设备
§4 - 1
一、工作过程
凝汽系统的工作原理
二、系统组成
由凝汽器、抽气设备、循环水泵、凝结水泵 以及相连的管道、阀门等组成。
三、凝汽系统的任务
1,在汽轮机末级排汽口建立并维持规定的真空; 2,供应洁净的凝结水作为锅炉给水; 3,真空除氧:利用热力除氧原理除去凝结水中的溶解气体(主要为氧气), 从而提高凝结水品质,防止热力系统低压回路管道、阀门等腐蚀; 4,热力系统蓄水,汇集和储存凝结水、热力系统中的各种疏水、排汽和化学 补充水,起到热力系统的稳定调节作用。
凝汽系统
直流供水方式(也称开式循环水系统) 直流供水方式(也称开式循环水系统): 以江、河、湖、海的天然水源作为冷却水源。 凝汽系统的取水口布置在江河的上游,排水 口则选在下游。 循环供水方式(也称闭式循环水系统) 循环供水方式(也称闭式循环水系统): 需要专用的冷却塔,冷却水吸收凝汽器中排 汽的热量后,送入冷却塔中进行冷却,冷却 后的冷却水重新进入凝汽器中工作,如此往 复循环。
m表示凝结单位蒸汽汽量所需要的冷却水量。 m值大小要通过经济技术对比后确定。
hc − tc
——每1kg蒸汽在凝结时所放出的潜热,约2200kJ/kg, 1kg蒸汽在凝结时所放出的潜热, 2200kJ/kg, 蒸汽在凝结时所放出的潜热
变化很小, 变化很小,
′ hc − hc Dc 2200 520 ∆tw = = = = 520 4.186m 4.186m m Dw
四、凝汽器内高度真空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