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本成语故事(终审稿)

合集下载

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5篇)

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5篇)

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5篇)一笔勾销: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小时候就很有志气。

他十几岁时便辞别母亲,外出求学,夜以继日地勤奋苦读。

冬天感到非常疲倦时,就用凉水洗脸;吃的东西不够,就喝粥充饥。

经过刻苦学习,他终于考中了进士。

庆历三年,范仲淹被宋仁宗任命为参知政事,他和同时任命的韩琦、富弼等一起,实行了一场以改善吏治为中心的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的措施之一就是裁减冗官。

范仲淹取来官员名册,一个个检查他们的任职情况。

凡是不称职的官员,他都在名册上一笔勾去,撤掉他们的职务。

空出的职务,则从下一级能够胜任的官员中委任。

富弼平时十分尊重范仲淹,对待他像自己的长辈一样,他见范仲淹对这些不称职的官员这么毫不留情,担心地说:“你用笔一勾,就撤掉了他们的职务。

他们一家人都要伤心得痛哭流涕了!”范仲淹回答说:“他一家人哭,总比他们祸害千家万户,让那些人家全部悲伤好得多吧。

”于是,他把那些不称职的官员全都罢免了。

但是,因为新政触犯了当时贵族官僚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推行不到一年便夭折了。

范仲淹也被贬到陕西任四路宣抚使。

也就在这个年,他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后来,“一笔勾销”演变为成语,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否定或不再提起。

【篇二】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尾大不掉:春秋时,楚国国君楚灵王于公元前531年在城地、蔡地、不羹筑城,并打算派弃疾做蔡公。

为此,楚王向申无宇征求意见:“你看让弃疾去蔡地怎么样?”申无宇说:“选择儿子没有像父亲那样合适的,选择臣子没有像国君那样合适的。

郑庄公在栎地筑城西安置了子元,使昭公不能立为国君。

齐桓公在谷地筑城而安置了管仲,到现在齐国还得到利益。

臣听说,五种大人物不在边境,五种小人物不在朝廷;亲近的人不在外边,寄居的人不在里边。

现在弃疾在外边,郑丹在里边,君王恐怕要稍加戒备才好。

”楚王说:“国都有高大的城墙,怎么样?”申无宇回答说:“在郑国的京地、栎地杀了曼伯,在宋国的萧地、毫地杀了子游,在齐国的渠丘杀了无知,在卫国的蒲地、戚地赶走了献公。

小学语文课本上出现的成语小故事

小学语文课本上出现的成语小故事

小学语文课本上出现的成语小故事
据古书记载,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九个太阳,负责照亮大地。

恰好,那一天正是九日,九个太阳在天空中正逐渐升安,可是突然间,一个叫羿的少年,拿起了一把弓射出了一只箭,神奇的是,神奇的是,那一只箭,竟然射中了八个太阳!
见到这样的事情,众神惊愕,于是,它们便给了那个少年一个礼物,那就是天赐的一张金箭,这张金箭的力量可以改变大自然,也可以帮助天神管理天地。

现在,人们都认为“羿射九日”这句成语,指的就是那个叫羿的少年以及他神奇的一支箭,而这件事也被记录到了传说故事中。

每当夜幕降临,月亮悬挂在天空,人们都会想起那个勇敢的少年,为大家惊奇地记载他射箭的事情。

也许,这件事情早已被人们遗忘,但它可以一直长存,因为它把勇敢和英雄的精神传承下来,也让人们看到了不同的希望和未来,也因此“射九日”也成了一种古老的文化。

此外,“射九日”也代表着人们应当勇敢,坚定,不断努力奋斗,向着梦想勇敢前行,掘客一片崭新的未来。

“射九日”,不仅仅是一句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让我们时刻铭记,向着自己的理想勇敢前行,创造属于自己的神奇!
- 1 -。

(完整版)成语故事100篇(带注释)

(完整版)成语故事100篇(带注释)

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小学语文课本上出现的成语小故事

小学语文课本上出现的成语小故事

小学语文课本上出现的成语小故事“成语不只是文字,它们是源于历史文化背景的传说故事,让我们更清楚地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

”每一个写作老师,每一位学习汉语的朋友,都认识了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成语。

有“司马光热驰而过”、“牛郎织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

这些成语的出处,我们有时非常熟悉,因为我们从小看过不少传说故事,这些故事中便会出现一些著名的句子,正是这些句子变成成语,被纳入我们日常语言中,被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传说故事本身,也许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但成语却被记住了。

“司马光热驰而过”,这个成语的由来,要从司马焦走到秦国的故事说起。

司马焦是执政的第一人,有位得力助手叫李夷,但他总是走投无路,司马焦便决定帮助他。

一天,司马光把李夷放上马去秦国,紧急任务,他一路奔驰,没有停歇,急忙赶路,这就是成语“司马光热驰而过”的来源。

再说“牛郎织女”,它来源于一个古代流传的传说故事,讲述了牛郎每天在牛郎庙前织毯子,而姑娘在织女庙里织布,两人各自苦苦等候,黑夜七夕,牛郎织女二人终于在鹊桥相聚,表达了爱的力量。

“三人行,必有我师”,它来源于古代“荀子”,荀子说,“凡是有三个人一起走路,总有一个人可以从另外两个人那里学到东西,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这里的“师”,不仅仅指老师,也指朋友,指有价值的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诗人屈原写的《离骚》,里面提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暗示凡事都需要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只有行动,我们才能够实现梦想。

以上这些传说故事,当然还有更多,成语是源于这些传说故事,既加深了我们对历史文化的认知,也提供了我们思考和哲理。

因此,记住传说故事,背诵典故,是我们学习汉语、熟悉我国历史文化的第一步,也是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理解力的一个重要过程。

学生课本成语故事(15篇)

学生课本成语故事(15篇)

学生课本成语故事(15篇)成语跟科学术语不同:科学术语是表示科学概念的,不是表示一般概念的。

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

成语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学生课本成语故事1鸿鹄之志【成语故事】:秦朝末年,有个叫陈涉的人,是当时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

陈涉小时候家里很穷,经常被人雇佣耕田。

一天,他在耕作休息时,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越想越是气愤,就对一块休息的人说: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富裕了,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

同伴听了他的话,都讥笑他是异想天开,白日作梦。

他不禁叹息说:唉,燕雀怎能理解鸿鹄的远大志向呢!鸿鹄:天鹅。

这个成语比喻有远大志向。

学生课本成语故事2涸辙之鲋【成语故事】: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学生课本成语故事3划粥割齑【成语故事】: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

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广为传诵。

他在担任陕西西路安抚使期间,指挥过多次战役,成功抵御了外族的入侵,使当地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

西夏的军官互相告诫说: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

话里对范仲淹充满敬畏之心、这在北宋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范仲淹之所以有这样杰出的才能,与他在青少年时期的刻苦努力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早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日后的丰硕果实。

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成语故事2023

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成语故事2023

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成语故事2023二年级语文课本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教材,其中包含了许多有趣的成语故事。

通过这些成语故事,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成语的含义和用法,还可以培养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刻舟求剑在古代,有位渔夫在划船的时候,意外地把他的剑掉到了江水中。

他陷入一种困惑,想方设法地去寻找剑。

他认为,只要找到他丢失剑的地方,就一定能找到他的剑。

不管渔夫怎么划船,剑都找不到了。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个成语“刻舟求剑”,意思是坚持错误的方法,无法达到目的。

二、画蛇添足在古代,有个人非常擅长画蛇。

有一天,他觉得画蛇还不够好玩,他决定在画好的蛇身上再画一些脚。

这样,蛇就有了多余的脚,变得很奇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三、井底之蛙有一只青蛙一直住在井底,它以为井底就是整个世界。

有一天,一只大雨蛙掉到了井底,它告诉井底的蛙,外面有更大的世界。

但井底的蛙却不相信,因为它只见过井底的一点天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井底之蛙”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只知道自己狭小的世界,不愿意接受新知识。

四、守株待兔有个农夫一直在田里等待兔子来咬他的庄稼,结果他一直没有等到兔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不努力工作,只希望靠等待和侥幸得到好处。

五、杯弓蛇影一天,有个人拿着一个弓和一杯水走在路上。

突然,他看到一个杯子的倒影在地上,以为是一条蛇。

他吓得不敢继续走。

后来,他才发现自己被自己的想象吓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杯弓蛇影”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对虚幻的事物想象过度,产生恐惧。

以上是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几个成语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让孩子们了解成语的来历、含义及应用,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帮助他们记忆和理解。

成语是汉语的精华和瑰宝,它们蕴含着历史和文化的底蕴,了解这些成语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文化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成语故事,孩子们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还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小学四年级课文必读成语典故

小学四年级课文必读成语典故

小学四年级课文必读成语典故(一)铁杵磨针【典故】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典故】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10篇)

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10篇)

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10篇)1.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篇一画蛇添足:在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贵族举行宴会,邀请了许多宾客。

宴会上,主人准备了一壶美酒作为奖品,打算分给宾客们。

但是酒只够一个人喝,于是主人想出了一个主意:让宾客们比赛画蛇,谁画得最慢,谁就喝这壶酒。

宾客们纷纷拿起笔来画蛇,有的人很快就画好了,有的人还在慢慢地画。

其中一个人画得非常快,他看到其他人还在画,就得意地说:“我可以在蛇身上再添上几只脚。

”于是,他开始给蛇画脚。

但是,就在他画脚的时候,另一个人也画好了蛇,并且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为什么要给它画脚呢?”结果,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因为多此一举而输掉了比赛,那壶美酒被另一个画得快的人喝掉了。

2.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篇二掩耳盗铃: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偷想要偷别人家的铃铛。

他知道铃铛一动就会发出声音,所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棉花把自己的耳朵塞住,这样他就听不到铃铛的声音了。

小偷悄悄地来到铃铛旁边,开始偷铃铛。

他一边偷,一边想:“我把耳朵塞住了,听不到铃铛的声音,别人也听不到。

”可是,当他拿起铃铛的时候,铃铛还是发出了清脆的响声。

小偷被主人发现了,最后被抓住了。

3.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篇三拔苗助长: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农夫,他种了一片稻田。

农夫非常着急,希望稻子能快点长大,好让他能早点收获。

一天,农夫看着稻田里的稻苗,心里想:“稻苗长得太慢了,我得帮帮它们。

”于是,他决定把每一棵稻苗都往上拔高一点,这样它们就能长得更快了。

农夫开始一棵一棵地拔高稻苗,累得满头大汗。

当他把所有的稻苗都拔了一遍后,心里非常高兴,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聪明的事情。

第二天,农夫来到稻田,想看看稻苗长得怎么样了。

可是,他惊讶地发现,所有的稻苗都枯萎了。

原来,拔苗助长不但没有帮助稻苗生长,反而害了它们。

4.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篇四望梅止渴:东汉末年的一个夏天,曹操率领军队行进时,路上缺水,士兵们都很口渴,快要走不动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本成语故事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小学语文课本(回顾·拓展)中出现的成语故事三上:1、闻鸡起舞(祖逖)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典出自《晋书·祖逖传》。

近义词: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2、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

三下:1、买椟还珠(郑国人)经常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2、画龙点睛(张僧繇)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

四上:1、胸有成竹(文与可)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已经非常熟练很有把握了。

2、杏林春满(董奉)董奉有很高的道术和医技,与当时的华佗、张仲景齐名。

人们用“杏林春满”来称颂医生医术高明和医德高尚。

近义词:誉满杏林、妙手回春四下:1、手不释卷(吕蒙)手里拿着书不肯放下来。

形容勤奋好学2、鹏程万里用来比喻前程非常远大。

五上:1、水滴石穿(张乖崖)比喻做事情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2、大公无私(祁黄羊)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五下:1、程门立雪(杨时、程颐)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

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程门立雪”的故事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2、入木三分(王羲之)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

六上:1、竭泽而渔(狐偃、雍季)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2、响遏行云(秦青、薛潭)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六下:1、邯郸学步(燕国寿陵少年)后用此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2、舍本逐末(赵威后、齐国使臣)现在,人们用“舍本逐末”来比喻做事抓不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惊弓之鸟三下古典名着中的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寓言故事成语:滥竽充数、画蛇添足、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掩耳盗铃、买椟还珠、自相矛盾、拔苗助长、亡羊补牢、杯弓蛇影。

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八仙过海、夸父追日、开天辟地历史故事成语:背水一战、望梅止渴、纸上谈兵、三顾茅庐、卧薪尝胆、四面楚歌、初出茅庐、指鹿为马【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

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用数百人的粮食来供养他。

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战国策·齐策二》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

让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

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

那人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为蛇画了脚的那个人,最终失去了他的酒。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韩非子·五蠹》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出自《吕氏春秋。

察今》)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急忙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战国策·楚策一》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上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上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看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选自《吕氏春秋·自知》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

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

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国有个商人,在郑国卖珠宝。

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匣子熏了用桂椒调制的香料,又装饰上美玉、翡翠。

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先誉其盾之坚,曰:"万物皆莫能陷之也。

"俄而又誉其矛之利,曰:"吾矛之利,万物莫不陷也。

"市人诘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众皆笑之。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韩非子·难一》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什么东西都能穿破!"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不能回答。

众人都嘲笑他。

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以同时存在的。

【拔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公孙丑上》有个担忧自己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十分疲惫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小步奔去看那些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

天下不犯这种错误的人是很少的。

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亡羊补牢】见菟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18个成语 6个语言6个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纪昌学射、扁鹊治病神话故事夸父追日(书三下):古代神话。

同“夸父逐日”。

牛郎织女从牵牛星与织女星演化而来的神话故事里的主人公,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

现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

女娲补天(书三下):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

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叶公好龙:讲小学语文教材寓言故事有、、、、、,首先把整个小学语文阶段内容梳理一下,然后分类复习.一、汉语拼音.掌握声母,韵母,整体认读;看拼音写词语.二、掌握字典的两种查法:拼音、部首,能选择正确的字义、词义.三、掌握已经学的词语、成语.看意思写词语,写成语.或者解释词语、成语.四、掌握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古诗.要会背诵、默写、填写,解释诗意思.五、掌握独立阅读短文的方法,会从段、短文中找出中心句,能够知道短文的主题是什么.能用短文中的句子解释短文中的词语、成语.六、经典课文的语句要能背诵出来,特别是六年级的课文.七、能写记叙文,要求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立意正确明确.能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学过的词语、成语.尽量让作文生动.作文要有一定字数.会写有关的应用文,比如;借条、请假条、留言条、日记.当然看图写文也是要练习的.八、会修改“病句.”掌握一般句的结构,知道病句有:前后不搭配、前后矛盾、关联词搭配不准确.关键词:拼音、字词、古诗、句、篇、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