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
《南州六月荔枝丹》学习要点

《南州六月荔枝丹》学习要点 本文是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写的一篇科普作品,准确、翔实的说明了 荔枝的果形、果实以及贮运,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史等作了一般性 介绍。
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高度的思想 性、科学性、艺术性。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晖《荔枝》诗中的句子。
原诗是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 莹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
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一、词语积累 缯zēng古代对丝织品的统称。
绡xiāo生丝织的绸子。
醴lǐ 酪lào甜酒和奶酪。
酪,半凝固状的乳制食品。
不了了之用不去了结的办法去了结。
钻牛角尖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里没有贬义,是说认真钻研的精神。
绛jiàng深红色。
渣滓zǐ 物品提出精华之后剩下的东西。
龟 ū 裂呈现许多裂纹。
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
现多指滥用人力物力。
兼 程一天走两天的路。
花 期植物开花的时期。
完全花花的四部分—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俱全的花。
花 序花在花轴上排列的方式,分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两大类。
前者如聚伞花序,后者如总状花序、穗状花序、伞形花序。
阙 下即都下,指宋王朝的首都开封。
阙,本来是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用的楼,又泛指帝王的宫殿。
造 化自然,天然。
幅 员领土面积。
幅,宽度;员,周围。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啖dàn吃。
萌蘖niè 指植物长出新芽。
萌,生萌,发芽。
蘖,树木砍去后又长出来的新芽。
二、作者简介 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1901 年生,浙江省海宁县人。
当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编辑。
他创作、编写、翻译了 29 部生物学著作。
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
科学专著有《鸟类研究》 《普通鸟类》 《鸟类概论》 《世界禽鸟物语》 《鸟与文学》 《动物珍话》 《生物素描》 《碧血丹心》 《生命的韧性》等。
南州六月荔枝丹课文精讲

《南州六月荔枝丹》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介绍荔枝的科普文章,段落划分如下:第一部分(第1段~第10段):主要介绍荔枝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
1. 第1段:以小学时学习《荔枝图序》向老师质疑为引子,引出“荔枝”这个话题。
作者提出对白居易《荔枝图序》中关于荔枝外壳描述的质疑,认为荔枝壳并非如白居易所描述的那样平滑如红缯,而是粗糙的。
2. 第2~4段:主要描述荔枝的外部形态,包括外壳、颜色、果形和大小。
作者详细描述了荔枝外壳的颜色和质地,以及果实的形状和大小。
3. 第5~7段:介绍荔枝的内部构造,包括壳内的膜、果肉和果核。
作者描述了荔枝壳内的膜如何包裹着果肉,以及果肉的质地和口感。
4. 第8~10段:进一步描述荔枝的果肉和果核的特点,包括果肉的颜色、质地和味道,以及果核的形状和大小。
第二部分(第11段~第14段):主要介绍荔枝的生产情况。
1. 第11~13段:介绍荔枝的产地、产量和采摘季节。
作者描述了荔枝在中国的主要产地和产量,以及荔枝的采摘季节和保鲜方法。
2. 第14段:总结全文,强调荔枝作为一种美味水果的受欢迎程度。
作者提到荔枝因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而备受喜爱,同时也提醒人们在享受荔枝美味时要注意适量食用。
以上是《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段落划分和简要内容概述。
二、文章赏析《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和科学精神的科普文章。
作者贾祖璋通过生动有趣的笔触,详细介绍了荔枝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产地分布以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也能够对荔枝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作者在文章开头通过引用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来引发读者的兴趣。
他不仅对白居易的描绘提出质疑,还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纠正其中的错误,这种写作手法既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也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描述荔枝的形态特征时,作者采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描写,如将荔枝壳比作“缎子”,将荔枝肉比作“白玉”,将荔枝膜比作“紫绡”等。
南州六月荔枝丹包含的意思

南州六月荔枝丹包含的意思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指中国广东省的一种特产荔枝。
它有以下含义:
1. 地理意义:南州指广东省南部地区,是荔枝主产区之一。
2. 时间意义:六月是荔枝成熟的季节,也是荔枝丰收的时候。
3. 品质意义:荔枝丹是一种优质的荔枝品种,其果肉鲜嫩多汁,口感甜美,香气浓郁。
4. 文化意义:南州六月荔枝丹代表了广东省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地方特色,也是当地人热爱的一种水果。
总的来说,南州六月荔枝丹代表着广东省南部地区在夏季举行的荔枝丰收季节,以及该地区特产荔枝的优质品种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5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作者分享了5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公开课《南州六月荔枝丹》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掌握课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二、以引用为重点,学习用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三、从课文引用的材料中,在思想认识上受到一定的启发教育。
教学设想本课文用两教时,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课文。
一教时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掌握说明的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
第二教时着重研究说明方法,特别要弄懂引用在说明中的作用,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指导自读。
(一)明确教学要求(见前面的教学目的)(二)学生自学课文。
要求:(1)结合注释阅读全文,标出读不准音的、不懂意思的、难写的字词,查词典解决,做到能读;会写、懂意思;(2)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细读课文,弄清课文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特色,对文章有进一步的理解;(3)参考“思考和练习一”,写出课文的结构提纲;(4)划出课文中引用的部分,思考它们的表达作用;(5)提出疑问。
二、研读课文。
(一)解题。
文章是介绍荔枝这种水果的,题目为什么不用《荔枝》而借用一句诗——《南州六月荔枝丹》?“南州六月荔枝丹”短短7个字,包含了荔枝生长的地域、成熟的时间以及鲜明的色泽。
以这句诗作标题,能激发人丰富的想象,并且有文学气息,同文章本身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当然比以《荔枝》作标题要好。
(二)研究课文内容。
1.背诵(或抄录)《荔枝图序》全文: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南州六月荔枝丹》原文及相关资料

《南州六月荔枝丹》作者简介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
1901~1988,浙江海宁人。
早在30年代,他就有《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
他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出版《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等,解放后出版的有《生物学碎锦》。
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烂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
作品原文幼年时只知道荔枝干的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
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也没有见过鲜荔枝,无法说明白,只好不了了之。
假如是现在,老师纵然没有见过鲜荔枝,也可以找出科学的资料,给有点钻牛角尖的小学生解释明白吧。
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
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
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象龟甲,特称龟裂片。
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
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
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
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
荔枝的成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
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精选11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精选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篇1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南方有一种非常有名的水果被称作“果中珍品”,它就是荔枝。
相信大家一定都品尝过。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看看荔枝是怎样的一种水果。
二、关于荔枝的简介:荔枝属无患子科。
古籍称荔支、离支、丽支,果实成熟时果皮色红艳可观,俗称丹荔。
荔枝鲜果色、香、味、形均美,甜香可口,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荔枝全身都是宝,果实营养丰富,维生素种类多,且含量高,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
三、解题(一)假如要你写一篇介绍荔枝的说明文,你会给文章起个什么名呢?课文题目用的是明代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共7个字,却表达了哪几层意思?明确:南州——荔枝的产地,泛指我国南部地区。
六月——荔枝的成熟期。
六月是旧历,按公历算是七月。
荔枝丹——荔枝的颜色。
提问:文章用诗句作题目有什么好处?明确:好处——言简意赅、生动形象。
(此题内涵丰富,突出了荔枝生态的主要特点产地、成熟期、颜色。
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引古诗为题,也与全篇广泛引证的风格统一起来。
)突出了科学小品的文艺性风格。
(二)明确文体知识1、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艺性说明文)。
2、科学小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艺性说明文。
其特点是以通俗有趣的写法介绍科学知识,篇幅短小,形式灵活,语言生动,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四、作者简介: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他创作、编写、翻译了二十九部生物学著作。
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
早在30年代,他就出版了《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出版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5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5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3、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1、本文的结构方式2、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荔枝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水果中的珍品,史传杨贵妃最爱吃鲜荔。
诗人杜牧就曾作诗记之,“长安回望秀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jì)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对荔枝的评价:1、“一果上市,百果让路”2、“饥食荔枝,饱食黄皮”3、果中皇后──荔枝4、荔枝的营养丰富,是一种高级滋补果品,有养血、消肿、开胃、益脾的药用价值。
二、整体阅读1、荔枝是我们平时常见且喜食的水果,课文对它也介绍得最详尽,课文介绍了荔枝的哪些方面?明确:课文介绍详尽到有关荔枝果实的各个方面:外壳的形态,外壳的颜色,荔枝的果形,荔枝果实的大小及重量,壳内的果膜,果肉(假种皮),荔枝的贮藏,荔枝的果核(种子)等,有花才能有果,因而课文还连带介绍了荔枝的花。
课文还介绍了荔枝的产地分布,古代讲荔枝的专著(书谱),荔枝的生长习性和生长的北限、(地区限制)以及提出“应该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的建议2、与前面介绍荔枝的果实相比较,哪一部分是本文的主体,为什么?明确:很显然,介绍荔枝的果实的部分是全文的主体。
因为它是有关荔枝知识的重点,同时也是一般读者最感兴趣、最乐于了解的知识,因此作者写作时,把它作为主体,进行详细介绍。
这再一次说明作为科普作品,在对某种事物进行介绍说明时,要依据所要说明的。
事物的自身特点和读者的认知需求,来合理安排文章内容的主次和详略。
3、那么课文的第一小节有何作用?明确:用幼年时对荔枝的疑问引出说明的对象,提出要说明的问题,是全文展开说明的总纲。
小结:课文结构顺序图如下:(一)从对小学时学过的《荔枝图序》质疑写起,引出下文。
南州六月荔枝丹说明方法

南州六月荔枝丹说明方法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种以南州地区特产荔枝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药膳产品。
它除了具有荔枝的香甜口感和独特风味之外,还融入了多种中草药成分,具有滋补身体、调理气血的功效。
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原料采集、材料准备、煎煮药液、制作药膏、包装封装。
首先,南州六月荔枝丹的主要原料是新鲜的荔枝果实。
这种荔枝来自南州地区六月时分的最佳产期,果实成熟度高,口感鲜美。
采集时要选择果实外皮红亮,果质饱满的荔枝。
其次,材料准备部分是将采集到的新鲜荔枝进行处理准备。
首先,将荔枝果实剥皮去核,然后将果肉切成小块备用。
此外,还需要准备一些中草药材料,比如党参、白朮、当归、山药等。
这些中草药材料都有滋补身体、益气养血、养颜美容的功效,可以协同荔枝果实发挥更好的药膳功效。
第三,煎煮药液是制作南州六月荔枝丹的重要环节。
将准备好的荔枝果肉和中草药材料放入煎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开启慢火煎煮。
煎煮的时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一般保持2-3小时即可。
煎煮过程中要注意火候的掌握,保持药液不过热或过凉,以保证有效成分的提取。
第四,制作药膏是将煎煮好的药液进行浓缩和加工,使其成为具有糊状或膏状的药膏产品。
将煎煮好的药液放入特制的药膏机中,经过加热、搅拌等工艺处理,使其逐渐浓缩成糊状或膏状。
在此过程中,还可以添加一些辅助材料,比如蜂蜜或红糖,以增加味道的甜度和口感的更加顺滑。
最后,制成的药膏需要进行包装封装。
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般选择密封、保鲜性好的容器进行包装,以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和质量。
可以使用玻璃瓶、塑料瓶等材质进行包装,注明产品名称、保质期、生产日期等必要信息。
在包装封装过程中还要注重卫生,防止污染和变质。
最后,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达到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
综上所述,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制作方法包括原料采集、材料准备、煎煮药液、制作药膏和包装封装几个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将新鲜的荔枝果实和中草药材料进行充分提取和加工,制成具有滋补身体、调理气血的功效的药膳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下定义: ①人是能制造工具 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 动物。
• ②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 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 作诠释: ①雪是在云中形成
的一种固态降水物 。
• ②铀是银白色的金属。
• 9)摹状貌
•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 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 方法叫摹(mó)状貌。
• 如:这些石刻石狮子,有的母子相 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 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 惟妙惟肖。——《中国石拱桥》
速度全文,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 括出每段的段落大意。
1.质疑《荔枝图序》 6.膜
2.外壳
7.肉
3.颜色
8.贮藏
4.果形
9.核
5.大小
10.花
11.产地 12.品种 13.习性 14.发展
荔枝图序 白居易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 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 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 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 外,色香味尽去矣。元和十五年夏,南宾 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 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 6)打比方
•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 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 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 好处: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
形象。(或把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 具体、浅显易懂。)
• 7)下定义
• 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 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 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1、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
如:一般——个别 主要——次要 原因——结果 现象——本质
字音
瓤( ) 渣滓( )兼( )程 次第:一个接一个地。 耀眼:光线或色彩强烈,使人眼花。 迁怒 : 吹嘘:夸张地宣扬。 幅员:领土面积。
字音
红缯(zēng) 紫绡(xiāo ) 醴( lǐ )酪(lào) 龟(jūn )裂 绛(jiàng)囊 萌蘖( niè ) 啖( dàn )
• 8)作诠释
• 从一个侧面,在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 些一般性的解释,这种方法叫作诠释。
• 好处: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 字词能够更加明白,更加理解。
• 区别作诠释与下定义
• 作诠释是提示概念的部分内涵,而 下定义是提示概念的全部内涵。
• 下定义是对事物科学的解释,而作 诠释则是通俗的解释。
•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 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 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 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 4)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
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
说明方法。好处:好处:突出强调被说
明对象的特点
• 5)作引用
•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 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 人名言等,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 好处: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体现说明文 语言的准确性。引用古诗:使说明文更 具诗情画意 。
贾祖璋:
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生于1901 年,浙江海宁人。在30年代,他就 有《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鸟类概 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 学著作。他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 解放前曾写《鸟与文学》《动物珍 话》等,解放后出版《生物学碎 锦》。
科学小品
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艺性说 明文,其特点是以通俗有趣 的写法介绍科学知识,它篇 幅短小、形式自由灵活、语 言生动,既有很强的科学性, 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分类别 画图表 作引用 摹状貌 顺序:时间 空间 逻辑 语言:平实性 生动性 (准确)
常见说明顺序
一.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 间先后次序来说明
二.空间顺序——按事物空间结构的 顺序来说明 如:外——内 远——近 三.逻辑顺序——依据事物之间或某一 事物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说明。
南州六月荔枝丹
贾祖璋
对荔枝的评价:
1、“一果上市,百果让路” 2、“饥食荔枝,饱食黄皮” 3、果中皇后──荔枝 4、荔枝的营养丰富,是一种 高级滋补果品,有养血、消 肿、开胃、益脾的药用价值。
《荔枝》——明朝 陈辉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 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 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 好处: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 10)画图表(列图表)
• 为了把十分复杂的事物说 清楚,就可以采用图表法,来 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 某些事物解说更直接、了当。 更具体。
• 好处: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条理清晰。
本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
❖引资料 ❖举例子 ❖打比方 ❖列数字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再读全文,将前面概括 出的内容合理归并,完 成文章的结构图。
•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 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 以便读者理解。
• 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 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 增强说服力。更具体、更详细。
• 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 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 一类地加以说明。分类别是将复杂的 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什么是说明文 ? 说明文从对象上哪分两类 ? 常见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顺序 ? 说明文语言特点 ?
1.什么是说明文 ?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 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 是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科 学认识事物的方法。
说明文从对象上哪分两类 ?
●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说明文
种类: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特点: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方法: 下定义 作诠释 打比方
• 如: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 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 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 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
好处:条理清晰,物的特征/
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好处:好处: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
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 的依据。(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 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 说服力。)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